登陆注册
21038500000023

第23章

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不太赞成由家长代替学生决定补课的做法。他们指出,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判断力,能够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很容易削弱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把为自己学变成了为家长学。不少教师还指出,现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常用购买高档服装等方式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给孩子一个锗觉: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这些孩子由于不清楚是为谁而学,把学习当成了与家长讨价还价的“筹码”,学习没有积极性,即使请了家教,也是老师推一推动一动,成效不大。

北京一位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感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包办太多,认为这样是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使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但却适得其反,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他们不太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且学习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学习成绩不理想便埋怨家长。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的问题是学习上太濑惰,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实际上是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使他们的心理很脆弱,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还很焦虑,把家长当成发泄的对象。专家和老师为此强烈呼吁,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广总导演”的角色上“淡出”,把学习、生活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家庭教育问题多得惊人

说起来难以置信,作为口口声声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教育素养和教育方法自身实际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

早在1997年下半年,辽亍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组成的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就反映出在许多家庭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家教态度、方法、内容、形式及策略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调査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査者中,9083的家长们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其中,越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对子女的这冲期望表现得越为明显(两者分别为92.6%和91.35%)

为了使这冲期望不致于落空,35.7%的家长为孩子请家庭教师;66.03%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过特长班(如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及音乐、美术班等)的学习;64.67%的家长曾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为了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62.52%的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其中41.86%的家长“经常如此”,20.66%的家长“有时如此”)。

家长对子女溺爱过度

调查结果显示,5118的家长在荞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每月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50元以上的占22.02%,其中,每月超过百元的占7.85%。以过生曰为例,61%的家长想到和做到的是给孩子“敬好吃的”。其中,有8.64%的家长是到饭店为孩子举行“生曰宴会”。孩子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极少。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为此,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敬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学放学时接送;7.8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是把洗脚水端到孩子的面前(“经常如此”的占14.83%广偶尔如此”的占32.36%)。

家长对孩子干涉过多

家长对孩子的过多干涉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表现外,还集中地反映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份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筒单粗暴上。

调査结果显示,81%的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经常如此”的占27.44%,“偶尔如此”的占53.64%);当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时,29%的家长会把孩子狠狠教训一顿。

此外,为了家庭洁净,37.4496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来;61.11%的家长认为对孩子应该严管严教,而不是釆取民主式的科学管理方法。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末成年人保护法》公布5年之后,竟有49.75%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经常如此”的占7.31%,偶尔如此”的占42.44%)。

与此同时,15.12%的家长感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越釆越差,60.12%的学生对学习有厌烦情绪。

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在所有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14.34%,而中学文化程度的占44.1%,20.99%的家长从未读过家教知识方面的书藉;47%的家长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57.85%的家长对辅导孩子学习感到力不从心;8.47%的家长从末辅导过孩子;33.64%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夫妻的意见总是不一致;45.8796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过谎话(“经常说谎”的占6.86%,“偶尔说谎”的占39.01%)。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回答“假如孩子拣了100元钱交给了老师,您会对孩子说……”一题,竟有5.91%的家长选择了“你真缺心眼儿”作为答案,还有12.89%的家长对孩子的拾金不昧行为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可见,当今一些家长其自身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也存在缺憾。

根据这次调査结果,一些学者向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

1、要孩子在群雄逐鹿中捷足先登,家长先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2、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双腿“残废”,那么,不妨放下孩子,让他自己走路。

3、分数不是一切,在孩子的成长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重要在于教育家长而非孩子

1999年11月中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在北京结束。同时,上海为中小学生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培训的系统工作也正式后动。这些迹象表明:我国专家已经认识到,要使孩子能真正健康成长,要接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老师和家长。

北师大的金盛华教授在他的讲座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北京某城区不久前有60个厕所需要招聘清扫人员,月收入上千元。前来报名的有150人之多,最后这60个“空缺”全部被外地人占领。为什么一方面大批人员下岗,一方面许多下岗人员会认为某些岗位不是生存的空间,不屑一顾呢?金教授尖锐地提出:现在是社会发展超前,教育发展落后;教育硬件超前,教育软件发展落后。我们不能再以培荞“接班人”为目标。应培养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发展的人才。同时鲜明地提出:“教育要具有前瞻性,设想任何行业都要有预见性厂才能走到社会的前列。但没有一个领域需要像教育这样超前于社会。现在我们面对的这一观点本身便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教育者要培养出面向末来的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迷失自我,甚至走向我们所期望的相反方向。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他锂系的林教授提出:“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是成功人生的基础。”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他的人生经历中塑造和形成的。而家庭和学校既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着“成功的助力”,有时又会在无意间为他们设置了“成功的阻力、破坏力”。曾提出“问题行为”理论的美国理査德,杰索尔教授提示,要能够敏锐地发现并及时消除那些酉能对孩子发展产生障碍的危险因素;要提供更多的保护性因素,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生活。

提高整体家庭教育水平,是许多家长共同的心愿需求。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介绍了日本心理咨机构将“不登校(不肯上学)学生的家长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咨询”方式。心理咨询机构将这样有着共同问题的家长组成一个小组,在若干次的活动中,家长们先是倾诉自己的无助、无奈,在宣泄自己沮丧等消极情绪的过程中,看到还有诸多父母与自己宥着同样困惑时,心中平静了许多。同时,这些父母形成了共同的期望,获得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共同动力。接下来,专家的讲座帮助家长们扩展知识,能够在情绪更加稳定的状态下,用新的思路重新分析自己孩子的问题,寻找原因,相互探讨解决的方法。

目前,这种方法在国内也有应用,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的“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辅导室”,尝试运用小组咨询的方法,开展的以“家长沙龙”替代“请家长”活动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惜类似的情况,在全国还只是星星之火,这与众多家长目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然存在着巨大反差!可悲的是,家长们自身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其出发点都是“好心”,“我们是为你好”便是时常是挂在中国家长嘴边的话。

可好心末必就能得好报,皆因为事物每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譬如吧,家长对孩子的“超级保护”,却恰恰造成了孩子的“软骨病”和“富贵病”,本想让孩子结实点儿,偏偏弱不禁风,还不如“粗放”一点呢!譬如吧,不适当的“早期开发”,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大概家长的初衷绝不是有意折磨摧残孩子;甓如吧,许多家长过多地干扰学校的正常管理,本想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照,却造成学校和家长之间地不和谐,给孩子带釆了不利影响,等等等等,都是南辕北辙。

现在,许多家长不懂教育不懂真正的教育。家长的许多做法都是想当然的,而不是从教育规律出发、从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出发。当然,家长“望子成龙”的传统,再加上“应试竞争”的外部环境,也使家长不得不顺从大势;家长岂止是扭曲了孩子,也是在扭曲自己!望子成龙,首先必须排除家庭教育的误区。然而家庭教育的误区到底在哪里呢?

北京教科院的王晓舂,在2000年5月11日的《北京曰报》上撰文列举了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我认为,这些误区,应该引起中国家长的高度警惕。

温室,只能将孩子培养成弱苗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室”,那么孩子就成了湿室中的弱苗,经不起“室”外的风吹雨打。

当然,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但有两点要注意:“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一离家就会感觉寒风凛冽,造成心理问题;“家庭湿室”的湿度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比如,孩子离开家门到学校,他首先会觉得学校不如家里舒服,因为老师不迁就他,同学不谦让他,甚至他会过厌上学。等孩子长大了,道理全明白了,可适应能力却跟不上去。

古人讲“粗茶淡饭”。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需要足够的理智。在一些家庭,孩子越离不开家长,家长越有满足感,好像这样才实现了自身的彳介值。家长感情用事,孩子怎能理智?家长“心太软”,孩子如何变得坚强?

挑错,挑走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我们的一些家长通常都是瞪大眼晴盯着孩子的缺点。不管专家怎样提醒他们“多看孩子的优点”、“要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就是改变不了许多家长爱批评孩子的习惯。这些家长有一种教育理念:所谓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点的孩子。孩子的任务是改错,大人的任务是挑错。许多伟大人物不是没有缺点的人,而是最大限度发展了自身优点的人。如果这些伟入从小就被批评包围,一直小心翼翼地做“乖孩子”,他们的长处就可能会被埋没。

挑错教育真的能使孩子改掉错误吗?不一定。不停地指责批评必然造成孩子的反感,洮锗教育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孩子一旦有了逆反心理,错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强化。

成功的教育经验也告诉我们,发展孩子优势是克服他的缺点的有效办法。至于孩子有些小缺点,不理也罢,千万不可拣了一些芝麻,丢掉了西瓜。

分数排队,排不出孩子的全面素质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之一是等级观念,官有九品,人有尊卑。

如今排序意识、等级意识,还深深地盘踞在我们的心中。在教育界,科举制度的排序思想摇身一变,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分数排队。开家长会时,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公布全班学生的名次,以此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高考第一名被宣传为“状元”,有的学校和地区还发奖金,开庆祝会,和古时候考中科举有人敲锣打鼓到家中报喜何其相似!更有人把这种排序行为美其名曰“竞争”。

排序意识的最大弱点之一,是他只盯着自己的位置,只要我能在某个群体内排在别人的前面,我就是老大。至于我这个团体整体是否有进步,我是不管的。我国自明清以后,一天天落后,但是状元照样一批一批考出来。现在我们也是年年有状元,而且各科有各科的状元,各省有各省的状元,蔚为大观。然而真正能推动国家发展的,并不是状元的头衔,而是实实在在的创新。

再说,分数排队的办法即使单从排序的角度看,也不可取。它是拿学生的一部分能力(书本知识、考试能力等)的水准作为整个人的水准(好学生、差学生)来排顺序。这根本就是以偏概全。

望子成龙岂能逼子成龙,学海无涯“乐”作舟

家长有权望子成龙,却无权也无法逼子成龙。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怎样生活主要应该由他自己来选择。

有许多家长是这样的:孩子一上幼儿园,家长就带着参加各种特长班;上学以后,每曰伴读,逼孩子写作业;课余和双休日则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

家长不知想过没有,若自己不这样逼孩子,孩子成龙的可能性倒大一些。没有宽松的环境,没有自主性,孩子是成不了龙的。龙能在铁管子里直上直下地腾飞吗?有这样一个比较。在美国,教师问家长:“您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家长多半会说:我希望他在学校过得快乐。至于对孩子的成绩似乎没那么关注。而在我国,教师若问同样的问题,家长多半会说:我希望他成绩名列前茅。其实一个孩子学习越快乐,他对学习的主动性越高,成龙的可能性才越大,龙不是逼出来的!

孩子说:“最好的压岁礼物是给我们平等待遇”

春节,是中国的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曰。因为只有这个节曰,他们才可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稍事停息,歇一口气。而且,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孩子们还可以得到父母和其他大人们给予的压岁钱。

然而,2000年春节,压岁钱在孩子心目中忽然间变得不重要了,那么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赢得孩子的真正欢心呢?

“最好的压岁礼物是给我们平等待遇。”这是这个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肖佗添、黄庭满在福州采访时,听到许多中小学生说的一句话。他们说,父母已为我们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新年新气象,希望父母能给我们一个平等的精神环境,在家里与我们平等淡心,自己锗了也能说声“对不起”。

同类推荐
  •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本书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心态,如伺发现孩子的优势、激发孩子的灵性、开启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为不同凡响的“第一名”。
  • 学习突破

    学习突破

    本书详细介绍了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这些方法都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而做出的解决方案。
  •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本书不仅仅教授孩子如何学习科技知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和宝贝一起成长

    和宝贝一起成长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3~6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生活篇主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父母该不该打孩子、幼儿该不该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个各方面做得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热门推荐
  • 仙家路囧

    仙家路囧

    六界传闻,冥界的小公主是个花容月貌秀外慧中的仙子,仙界的太子是个仪表翩翩仙姿飘逸的上神,这二人的联姻,可以说是金玉良缘天作之合。没想到,当呆萌的冥瑶瑶与妖孽的白狐苏第一次相遇——某狐狸指着面前仙子大惊失色:“你就是冥界的小公主?”为什么她的仙身还是个六岁小孩子?这让某妖孽瞬间无从下口。某兔子点点头礼貌地回:“断袖哥哥好~”断……断袖?他差点从云端摔下来。“是谁教你的!”“他们都这么说的。”“那他们有没有教你,你应该怎么称呼我?”“没有……”“叫夫君!”就这样,原本嚷嚷着退婚的某狐狸,从此过上了陪萌妻打怪升级,慢慢长大的日子。真香!
  • 妈咪快看爹地追来了

    妈咪快看爹地追来了

    伊晓晨怎么也不能相信,只是一夜情吗,为什么肚子会变大,变大后为什么会生出三个娃!噫!好郁闷!五年后回归,她是设计师sue,他是安氏集团总裁安璟逸”之前让你逃了,看你这次往哪里跑“”噫!大叔你是谁“”。。“某男嘴角抽搐”。。“”跟你一夜情的男人“噫!不多说,干了你再说!三位宝贝门外祈祷,妈咪不要怪我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世界居然是虚拟的

    这个世界居然是虚拟的

    一个网瘾少年通宵上分通宵猝死,醒来发现世界都变了,开始他的人生
  • 乔乔乔

    乔乔乔

    姓名鹿秋,性别女,乡下长大,16岁被爸爸接回京城……姓名叶望,性别男,京城三少……两人看到手里的资料,都笑了一下传闻三少要娶一个从华国乡下来的女人众人“什么!三少怎么可能娶一个乡下的女人”众长老“不可以,怎么能同外人结婚?”众名媛“一个乡下女人怎么配?”
  • 左眼雷霆,右眼幻灭

    左眼雷霆,右眼幻灭

    异能觉醒者:传说他们是神与魔的后裔,血脉中潜藏着凌驾于元素之上的力量,当他们的血再次沸腾,便是半神临世之刻。??元素掌控者:对元素的领悟达到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境界,类似魔法师,却绝非魔法师!真正的掌控绝非文绉绉的吟唱,抬手间便是天崩地裂!符文流浪者:符文的诞生,比天地更加古老,它们在混沌中衍生,代表着莫名的法则…为了收集散落在天地间的符文,他们选择一生的流浪。古武师:当众神染指凡世,武学在神魔前变得暗淡无光,在即将消亡的年代里,消失千年的古武重现,带着对神魔的宣战,让武学的光芒再次耀满长空!(新书上架,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撑,俺保证,有支持就有爆发!!!有推荐就有爆发!!!有人气就有爆发!!!)
  • 我的师姐是妲己

    我的师姐是妲己

    (单女主狗粮文)姜易重生到了个不太一样的封神世界。身负封神大任的他,师姐居然是风情万种的妲己!……一日,妲己前来求教:“师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女神?”姜易:“女神三件宝,干嘛呵呵去洗澡……”妲己:???姜易:“不接受不拒绝不负责,别逼问,问了就是好人卡。”妲己:???……群号:1130962568新书《我是锦衣使》,求支持。
  • 高冷邪帝独宠妃

    高冷邪帝独宠妃

    她魅凌雪---天之骄女---现代的金牌特工,完成一个任务后太高兴,吃葡萄噎着了,导致死亡,一朝穿越成一个不受宠的嫡女,父亲不爱姨娘使坏,姐姐们总是欺负她,先是抽鞭子抽巴掌,后来就是灌毒药搞刺杀,她?废材?真搞笑!什么宝贝丹药,她当零食吃,什么宝贝武器,她随便乱扔,什么宝贝符咒,心情不好时,一把火烧掉,你算什么?小读者们可以加小醉qq3392680748也可以加小醉的读者群584364038
  • 皇叔的绝世小宠妃

    皇叔的绝世小宠妃

    这偌大的江湖,腥风血雨,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张大网把许多人连在一起,真相扑朔迷离,是救赎还是赎罪,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