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5500000003

第3章 山水人文篇(2)

公元2006年3月14日,是老子2577周年诞辰,河南省在鹿邑县举办了为时一个月的纪念活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还出席了启动仪式。斯时,我偕著名作家叶广芩专程前往,瞻仰孕育伟人的圣土仙踪。

一进鹿邑县境,一座高大的牌坊耸立路旁,名日“伊人宛在”。身处斯时斯境,令人一下子就感受到浓郁的老子文化氛围。宣扬老子思想的标语随处可见:老子文化,世界瑰宝;老子文化,兴县战略;弘扬老子文化,打造文化名县;传承老子文化,提升道德水平;弘扬老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适值“老子纪念月”活动期间,处处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家家门前挂起大红灯笼,但逢人多的地方,不是唱豫剧,就是扭秧歌,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也都插上了红旗,刷上了标语……看得出,鹿邑人为有老子而格外自豪和骄傲。倘老子有灵在天,也应该因后世人如此隆重地祭典宣传而倍感欣喜和慰藉!

太清宫在县北,东汉延熹七年(164年),桓帝立老子庙于此,并三次派官员祭拜老子,命人撰写《老子铭》以示尊崇。唐、宋、元历代曾多次修建和扩充。虽然其间几经战乱兵燹,但一踏上宫前的神道,目睹古殿、古木、古碑,仍让人深深感觉到岁月沧桑,油然而生敬仰。现今,这里保存有十余通古碑,其中两通最为珍贵:一为宋碑,为宋真宗亲撰、亲书并篆额之碑,世称“三御碑”。另一通为唐碑,足有十米之高,虽历经千年风雨,仍巍巍然拔地耸立,实为罕见,堪称奇观。《欧阳修全集·集古录》中,曾对太清官古碑作了记述:“余自至毫(鹿邑古隶毫县),始得悉阅太清之碑,其佳者,皆入余集古录矣……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十九日。”他在《太清官出城马上口占》一诗中云:“拥旆西城一据鞍,耕夫初识劝农官。鸦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渐暖绿杨才弄色,得晴丹杏不胜繁。牛羊鸡犬田家东,终日思归盖挂冠。”当年景况,可窥一斑。有趣的是,诗中所述季节,恰值我们拜访之时;作诗之人,昔为大文豪欧阳修,今日观碑之人,亦是名作家叶广芩。这一切,似由缘定!

县城至太清宫的电线杆上,逐个镶有一块写有《道德经》内容的广告牌,每牌为《道德经》之一章,共计81根电杆,恰好!导游说,这是老子显灵,地应天数,奇哉绝哉!我猜:要么是数的巧合,要么是人的巧为,要么是导游的巧说……要不,真正成了“玄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听了这番解说之后,所有人都记住了《道德经》总共81章!老子故里人的用意,高哉妙哉!

老君台就在城内。最高一处宫殿叫升仙台,内供老子像,四周翠柏环绕。殿之古朴,柏之苍劲,让人一见便生肃穆之感,自然而然地凭之祭之思之敬之。听介绍,这里曾发生过一件奇事: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略鹿邑,当地民众退至升仙台上。日军连射12发炮弹,均未爆炸。其中两枚洞穿山墙,一枚架在大梁上,一枚落在老君神龛上,一枚卡在柏树杈上。日军惊恐不已!一问,知是老子显圣,遂怆惶撤离。这个故事,为老君台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听说,当年卡在殿东树杈上的炮弹,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取了出来。又听说,战后,当年侵华日军中那个操炮的士兵,还专程来到老君庙,烧香跪拜,祭神谢罪。

老君台共33级石台阶。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石阶应“老子飞升33层青天”之说而筑。孔子问道之事,亦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535年,老子到山东为友人主持丧礼,17岁的孔子在一旁协助。老子知识渊博,孔子敏颖好学,两人都对对方印象深刻。公元前530年,孔子自鲁(山东)至洛(洛邑)向老子请教周礼。其后又到免官归里的老子家中请教。51岁时,周游列国的孔子携带弟子归鲁,途经鹿邑时再度问道于老子。老子详尽地介绍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揭示了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孔子极受启迪和震撼,以至整整三日恍恍惚惚,心领神会,启迪多多。孔子由衷地赞叹老子“其犹龙乎!”老君台的大殿前壁嵌有“犹龙遗迹”、“孔子问礼处”碑刻。现在,鹿邑人特意修建了问礼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两尊各约十米高的老子、孔子石刻像,气韵雄浑,栩栩如生,宛若二圣再现。

后来,老子去了楼观。孔子讲学时,未越豫境。世人故有“孔子西行不到秦,只因老子在楼观”之说。韩愈在《师说》中亦云:“孔子师聃。”今天,我们算是到了实地,见了实物,信为实事。

近年来,鹿邑县在开发老子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只让老子思想在老子故里家喻户晓,而且通过召开国际研讨会、媒体专题宣传、开辟专线旅游、组织大型纪念活动等形式,让老子走出鹿邑、走出河南,走向世界。研讨会上,一位福建人有感赋诗:“……一代圣贤殊睿智,浑然天成《道德经》。玄奥深渊任骋驰,大道之光‘或不盈’。精研细磨诚苦志,妙谛花开弥贵珍。幽缅先哲怀玉去,‘长生久视’乃众生……”鹿邑政协的同志向我们如数家珍似地屈指详说世人对老子的评价: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郭沫若说,“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两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俄国大学者海奥基也夫斯基说,“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除了《圣经》,就是《老子》;《老子》是哲学经典,也是立国立身、经邦济世的宝典!

鹿邑还有一个“紫气园广场”,在县西,题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一游客不解,问导游:紫气东来,怎么弄错了方向?!导游答曰:紫气,源于鹿邑;东来,是对鹿邑以西而言;紫气园建在县西,便是这个道理。我暗想:多亏导游详释在先,不然,自己也可能“妄加非议”的,多玄!

鹿邑县“老子文化开发办公室”的领导告诉我们:老子在鹿邑曲仁里出生,在洛阳的周王室当柱下史,在灵宝函谷关收尹喜为徒,在周至县楼观设台讲经。据此,鹿邑拟倡议组织四县市老子文化一线游。又告诉我们,华山的陈抟老祖也是鹿邑人,他的故乡还建有陈抟广场。

真巧了,老子从鹿邑走到楼观台说经授道,为世人留下了五千真言;陈抟领着华阴县令去楼观台吕祖洞寻访吕祖,为这里留下了“问仙沟”的地名!看来,楼观与鹿邑有着不解之缘!

有缘事成。“四县市老子文化一线游”实施之日,“紫气东来”便真的从神话变成现实了!

财神故里

华夏民族传说中的财神,就是掌管天上人间的钱财,成为万民百姓景仰和尊崇偶像的赵公明赵元帅。据传,他是周至人,家住赵代村,距楼观台仅千米之遥。

《辞海》云:“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

明清和民国初年分别编修的《周至县志》载:“邑东南乡有赵大村(即今赵代村),相传为玄坛赵元帅故里。志载神为周时人,姓赵名公明,居是村瓦子岗。时有黑虎为民害,神人黑水峪(即今黑河)采木,遂生擒之。后为神,今村中有庙。”

清代中期以来,流行全国的连台本戏《封神榜》中,赵公明上场台词首句便说:“家住周至枣林村。”赵大(代)村因其西田峪河滩上酸枣成林,绵延数里,古称枣林村。现在,该村属集贤镇管辖。

1998年三四月间,集贤镇邀请我去参加一个在财神庙举行的大会。会是因为台湾的汪先生回大陆寻根祀神,投资修缮财神庙而召开的,省、市有关部门也派人前来参加。镇上的领导介绍说,汪先生在台湾省大理寺,那里建有一座十分恢宏伟峻的财神庙,内供赵玄坛神像。他有过生活坎坷、举步维艰,也有过事业顺利、财源广进。戏剧般的人生经历,地狱天堂般的生活变化,使他笃信财神。于是,便寻访财神故里。起初,他只知道赵元帅是终南山人,虽几次访询未果,但他仍矢志不改,发誓要弄个水落石出。18年后,终于访得财神故里详址。他欣喜若狂,立即捐资修庙,并亲自率团来大陆完成夙愿,拜瞻华夏财神赵公元帅。镇上、村上深受感动,专门组织了这一大型迎亲盛会,恭候这位来自台湾的热心同胞。

一大早,村民们便齐集庙前,敲锣打鼓,气氛热烈隆重。借着客人仍在途中的当儿,我与几位提前到会的文史界学者和当地村老闲聊,了解有关财神故里的典故轶闻。

相传,赵公明是秦朝时赵大(“大”读“代”)村人,幼年家境贫寒,年青时去终南山黑水峪贩木材。亏过本。后来经商,以其诚信公道闻名远近。再后来,又在楼观学道。汉初时,终成大业,不但富甲一方,而且精通经商之道。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穷人遇难相求,他不仅施之以钱财,还教授其致富之方略,因之,民间口碑极好。

赵公明聪勇强悍,每逢皇家狩猎,必亲而近之。日久,遂成向导。之后,得名师传天文,授地理,精六艺,怀绝技,贯文武,官至大夫,枣林村遂以其官职为名改称“赵大村”。

《天问》、《淮南子》载:公明为官,微邪不沾,赏亦明,罚以严。体民情,伸民冤,解不平,利民市,买卖求财,宜利宜和。有公在,官欲贪而敛,民将邪而顺,魑魅消迹,魍魉荡殁。后从戎……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载:“俗祀财神赵公明……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妖,祛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神像头戴铁冠,一手举铁鞭,一手持翘宝,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迎接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

叙谈中,一位村老说,今天就是三月十五日,是财神爷的生日哩!我恍然大悟:台湾汪先生是专门选择神诞之日前来拜祀的。原来,海峡两岸风俗相同!中华一脉,骨肉同胞,倍感亲切。汪先生到会后,我谈及此想,他连说“完全对,完全对!”紧握我的手,十分动情!

应邀,我与客人一起辨读财神庙前的《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该碑立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碑文记载:“说经台东北焉,尚日赵大村,旧有玄坛神庙,财神生于斯也。庙不知创自何代,迄今倾圯……”庙有南北大殿各三间,北殿脊檩上写有复修日期“大清光绪戊子年(1888年)吉日”。山墙上留有明清时的人物壁画,工笔白描,精美生动。院中的旗杆石座,巨大的柱础石安卧草丛,静静地述说着昔日的辉煌,记录着岁月沧桑。

与我同往的一位机关干部小王,读起了东墙角窗台下不引人注目处的一首古诗。那是清代乾隆年间时任周至知县的邹儒写的《谒赵元帅墓》:飞鸟春行过赵村,低徊往事悄无言。周时笔误称秦代,庙貌人讹说墓门。何处有坛留故迹,谁曾见虎扰平原。应知千古神奇事,疑信相参总并存。小王说,清代的县官还挺“唯物论”的,看来他不相信财神其人其事其仙其神!小王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大会开始后,我仍在思索小王的话题——财神是什么?世人各有理解。两千多年来,华夏民间风俗把发财致富的梦幻,重重叠叠地堆垒在赵公元帅身上。一张招财进宝的彩画,一尊求财如意的雕像,让赵公明承担了专司金融财贸的重任。说透了,财神是人们渴望富裕生活的一种祈盼;是华夏民族对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寄托;是老百姓希望公平买卖,宜利宜和的善良愿望;是告诉人们生财有道,求利重义的说教和规诫……

汪先生的讲话打断了我的思索。他当场赋诗四首,抒怀答谢:(一)漂泊坎坷六十年,辛酸苦辣尽尝遍。晚年功就事业成,总信上苍会垂怜!(二)访仙寻踪到终南,财神故里把愿还。乡亲盛迎锣鼓喧,同胞情亲根相连。(三)奉劝世人多行善,钱财多寡心要坦。仗义疏财众人敬,贫不改志品更贤!(四)雾重风急路程远,海峡相隔各一边。普天同庆团聚日,恭请佳宾到台湾!

——噢,我明白了:财神其实也是文化!这文化,教育人要取财有道;这文化,鼓励人要乐善好施;这文化,也必然会将海峡两岸同胞的亲情紧密连结,早日促成统一大业……

李白苦雨醉楼观

诗仙李白,素怀大志,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对事业功名的渴求和向往。这些,他在《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然而,早年的李白却又怀才不遇,屈身士庶。虽然,天宝之初,他已“名动京师”,玄宗也屡下求士之诏,但他苦于无人力荐,难遂壮志,一直是“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书剑谁托,悲歌自怜”。

李白出身于富豪之家,自小即饱读经书,且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才华和不同凡俗的气质。十七八岁时,又从师练剑。25岁时,仗剑出游,东至滨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南下苍梧,遍访名山大川,广结文士豪侠。这样,更加成就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壮思欲飞的情怀。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游至湖北安陆县,与已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为夫妻,居于安陆北寿山。日子虽然平和,但他觉得如果就此安栖于荒山僻野,则于心不甘,有愧于自己久怀之远大抱负。于是,郁闷不悦。

妻子和岳父理解李白的心情和处境,劝他上京求助,以求引荐。他求助之人,便是老宰相的门生,时任右司郎中的崔宗之,还有老宰相的崇拜者玉真公主。到了京城,崔宗之得悉来意后,自觉力不从心。二人遂一起来到周至县的楼观台求助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系唐睿宗皇帝之女、玄宗皇帝之妹,早年便于李唐皇家宗庙——楼观宗圣宫之西侧的延生观出家为道(其后,延生观亦称玉真观)。楼观现存碑石《玄元灵应颂》载:“玉真长公主,以天孙毓德,帝妹联贵,师心此地,杳捐代情。奉黄菜以口洁,瞻白云而志远。”由玉真公主向其兄推荐李白,自然再合适不过了。不巧,玉真公主云游未归。李白只好暂居楼观等待。

适此,前宰相张说的儿子当朝驸马张垍也赴楼观拜见玉真公主。张珀二十出头,风流英俊,一表人才,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并颇以文采之长、女婿之亲而得宠于玄宗皇帝。二人于楼观相遇后,谈吐应对,赋诗抒怀,甚是投契。交谈中,张垍暗愧不及李白之才,渐生妒意。临别,却向李白表示,要在皇帝面前为之举荐。李白虽在言谈中发现了对方的浮浅和轻狂,也略露讥讽之语,但又觉得能有这样主动代己上荐之人,亦属机会,便心存侥幸地静候佳音。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精装)

    菜根谭(精装)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作,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予世人。
  • 大学论·行为规范论

    大学论·行为规范论

    生命是人真实存在的标志,而生命的展开即是人生的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期间经历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不要试图改变这个过程,而要服从这个规生律,完整、系统地体味人生,以坚定的生活信念和顽强的人生态度迎接每一个阶段的人生。人的生命之美,美在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视人间的美丽;热爱生命,就是热爱人生的要义。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热门推荐
  •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生物世界是新奇的,各种动物,植物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本书将带你了解新奇的植物世界。
  • 美利坚仓储捡漏王

    美利坚仓储捡漏王

    美利坚合众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被称之为仓储淘宝者,会参加在每一年的春秋两个过期仓库的拍卖季节,在这些拍卖季节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过期废旧的仓库会被拍卖掉。这一群淘宝者,会以最低廉的价格把这些废旧过期的仓库拍卖到手,然后在充满垃圾的破旧仓库里面寻找宝藏,有古董,有枪支,有金银财宝,有美酒,甚至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老大,这具木乃伊怎么办呀”精彩刺激的仓储寻宝就要起航了,大家快来参与啊,美利坚仓储淘宝王同类作品新鲜出炉重磅回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作者群号,383708540】
  • 谁又负了谁的青春

    谁又负了谁的青春

    谁的青春没有磨难,谁的青春没有少许的友情分裂呢?
  • 快穿之我只是碰巧路过

    快穿之我只是碰巧路过

    沈湫是快穿部门的一员。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明明兢兢业业的干着本职工作,怎么就突然惹上了反派。沈湫:我只是个路人呀,碰巧路过!!男主前期暂时不会出现。
  • 听说大佬是我哥

    听说大佬是我哥

    刚刚失去母上大人的叶铃秋撺掇了同样刚刚失去父亲大人的便宜哥哥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十八线小城市;期望着可以回归自己期盼已久的平凡生活。然天不遂人所愿,自以为远离了麻烦的叶铃秋,却亲手把自己送到了并不平凡的未来。原本可以一直平凡下去的叶玲秋因为身体里仅存的正义感在一次意外中出手教训了一个熊孩子,从此多了一个暴躁的小跟班;而这个小跟班很不巧的和自己有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原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的叶玲秋因为一场被牵连的绑架,认识了换了一个马甲同桌顺带着听了一场国民弟弟的演唱会。正当叶玲秋连连保证会为同桌保密的时候,就看见自己那温文儒雅的便宜哥哥靠在不远处的电线杆抽着不知名的香烟,脚边是一地的烟头。那个场面让叶玲秋心头一跳,总觉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
  • 原来这并不是错误

    原来这并不是错误

    讲述了主人公袁林夕在高中的时候,遇到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欣梦。两人在高中时相互帮忙,慢慢建立起两人的感觉基础,中间两人也产生了很多矛盾,但最终两人同时考上了北京的一所著名大学的故事。
  • 骨卡

    骨卡

    emmm,新人处女作,请读者大大多多支持。对了,本作背景是处于与地球一模一样的环境,但与地球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 重生之小事随安

    重生之小事随安

    唐漓重生了,上一世的不甘与不满,她觉得在这一世一定会弥补回来。她也认为自己一定会活的高大上,却没想到又一次陷入生活小事中。而越活越通透的她,却分外珍惜这每一件小事。随遇而安,才是对她这一世的最好报答!(本书属于原创。)
  • 这位朋友请留步

    这位朋友请留步

    “这位朋友,你自重,我已经有孩子了。”“没关系,我不介意,帅哥电话留一个?”“我只是来寻乐子的,不想找麻烦。”“不要这样嘛,现在带个孩子的男人才更受欢迎,我喜欢孩子又不要你负责,试试呗。”“……可你是男的。”“你不也是男的,我都不介意。”“滚。”
  • 苍九

    苍九

    苍九域,域灵控域的全新世界。命运将他们联系起来,未知的黑手却将他们的生死掌控且看少年如何在阴谋的雾霾下傲然成长,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死,寻找黑暗的真相,抓出背后的黑手。“域灵九变,任你控域世界,终归是消散沉寂。站在真相面前,你真的有勇气揭开它最后的面纱吗?”“因为你们的追随,我已经不再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