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86600000002

第2章 作家的生平(2)

法捷耶夫循着森林间踏出来的荒僻小径,来到苏昌游击区,在游击队里当普通战士。入伍不久,法捷耶夫就面临考验。他参加了游击队清算任尼亚父亲的庄园的斗争。这个庄园的仓库里有许多粮食、马厩里和畜栏里有许多马、牛、猪。游击队司令部下令要征用这些东西。法捷耶夫几个月前在这个庄园里受到了任尼亚的款待,并且是任尼亚把他带出海参崴的,而现在却要没收他家的财产,这事有点棘手。可是法捷耶夫一点也没感到良心上受到责备。主人已经不在庄园,但是任尼亚家的女佣人和长工都认出了他,向他求情,想通过他来保全他们主人的财产。法捷耶夫不但没答应,反而对他们长篇大论地进行了一番革命法制的教育。

一九一九年秋,他和二表兄被编入共产主义特别支队。这支主要是活动在敌后的游击队,在国内战争时期,在远东起过巨大的作用。支队的战士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它的指挥员是政治上成熟的,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布尔什维克彼伏兹涅尔。法捷耶夫后来说过:《毁灭》中游击队长莱奋生的形象在许多方面就是根据这个人物塑造出来的。

在游击队里法捷耶夫是个文武双全的战士。他总是挺身而出去执行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作战勇敢,侦察机智。此外,在战斗间隙,他还积极地写传单,起草各种文件,经常在《游击队通讯》上发表文章和向居民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如解释十月革命、共产党口号和苏维埃政府法令的意义等等。

一九二○年四月四日夜间,日本干涉军狡猾地撕毁了刚签订不久的停火协议,向游击队发动了突然袭击。游击队司令部命令共产生义特别支队掩护大部队撤退。在这场血战中法捷耶夫(这时已是支队政委之一)的大腿负了重伤。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把他从前沿阵地抬下来。法捷耶夫在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的时候,就和二表兄一起领导了用《无产者》号轮船在乌苏里江上运输军用物资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因为它要在离日本武装干涉军占领的伯力很近的地方执行,还因为船上常有掉队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很严重的战士,他们随时想夺取轮船逃跑。

后来,法捷耶夫又在人民革命军的队伍里作战,担任过团政委、旅政委。

一九二一年二月被赤塔布尔什维克军人代表会议选为出席全俄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于三月到达莫斯科。

第十次党代会于三月八日在克里姆林宫开幕。这一天,法捷耶夫看见了列宁,谛听了他的演说。几乎是和代表大会举行的同时,白匪军在喀琅斯塔得要塞发动了叛乱,妄图获得外援,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反扑。三月十八日,法捷耶夫和其他代表一起参加了伏罗希洛夫指挥的镇压反革命叛乱的战斗;在攻到敌人堡垒附近的壕沟旁边时,法捷耶夫腿部受伤,倒在芬兰湾的坚冰上,几个小时之后才被发现。因为流血过多,伤势很重,他住进了彼得格勒医院,疗养了整整一个春天和半个夏天,九月才回到莫斯科。伤愈之后,他复员了。一九二二年法捷耶夫进了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同时兼作学院的党委书记和莫斯科路德维奇·斯密斯工厂的党委书记。

在革命熔炉的熊熊烈火中,法捷耶夫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者,形成了他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在斗争中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和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作用。

创作道路上的头两步

在沸腾的革命斗争岁月里,通过血与火的斗争实践,法捷耶夫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他熟悉党的地下工作的全部秘密情况,熟悉游击队的全部活动情况。他始终跟白匪军和外国武装干涉军战斗;他住过泥房和帐篷,也在野外露宿过;他侦察过敌情,经常出没于城镇和山林之间;他挨过饿,受过冻,负过伤,体验过胜利和失败的感情;他熟悉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一切都构成了他的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的题材,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说过:“作为一个作家,我的诞生应当归功于那个时代”,“我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是作家,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布尔什维克了。毫无疑问,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的创作会成为革命的创作。”

根据法捷耶夫自己说,他的文学活动开始于一九二一年。他在列宁格勒住院养伤的时候,就构思过关于内战题材的大作品。他后来写的《毁灭》和《最后一个乌兑格人》的主题同他关于内战题材的构思有关。如果考虑到法捷耶夫在远东时发表在《游击队通讯》上的文章和特写,我们还可以把作家开始文学活动的时期提早两年。不过,法捷耶夫作为作家出现却是在一九二三年。

一九二三年五月,法捷耶夫把他第一篇小说《泛滥》的手稿寄到了《青年近卫军》杂志社。同年夏季的一天,他来到了杂志编辑部。据当时接待他的编辑、作家李别进斯基回忆说: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走进屋内,头戴一顶便帽,身穿一件硬邦邦的长大衣,蓝莹莹的眼睛里闪耀着坚毅的目光。他自我介绍说,姓法捷耶夫,是矿业学院购学生,到这里来是想了解一下编辑部对《泛滥》的处理意见。李别进斯基说,小说准备发表,对小说还附带称赞了几句。法捷耶夫听了后,非常自持,对李别进斯基的夸奖很有分寸地表示了谢意。李别进斯基同法捷耶夫第一次见面就很喜欢他,并邀请他参加以《青年近卫军》杂志为中心的文学青年组织。法捷耶夫同意了。

中篇小说《泛滥》的故事发生在远东苏维埃政权创建的时期,主人公是布尔什维克聂烈京。他把农村的贫农组织起来同富农、大商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最后他在贫农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大会上宣布了苏维埃政权的诞生。作者极力把他写成一个无私的、勇敢的、高尚的具有新道德的、有理想的人。他完全献身于改造现实生活的伟大事业中,他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这篇小说中自然风光、个别人物与情节写得很成功,但整个说来艺术上是不成熟的。法捷耶夫后来自己说:“这部作品的结构是松弛的,意思是模糊的,语言是恶劣的”,是一篇“不严肃的和粗糙的”作品。

半年以后,法捷耶夫发表了另一个中篇小说《逆流》。后来,作者将这篇作品加以改写,更名为《阿姆贡团的诞生》。小说描写的是内战时期远东地区一个团队改编的故事。

这个中篇较之《泛滥》无论是主题思想、情节结构或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向前跨了一大步。团政委契尔诺科夫、战线政委索布尔、护航队长薛烈兹涅夫--这些布尔仆维克的形象比聂烈京的形象生动得多,而且更富于艺术性和说服力。这些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逆资产阶级思想潮流而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法捷耶夫这两篇早期作品虽然还很不完善,但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却是个起点,特别是其中显露出了法捷耶夫创作上的最重要的特点--竭力要阐明共产党在组织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并尝试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这同当时那些对游击队的自发景象作绘声绘色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或用革命的最终目标来为无政府状态辩护的作品是大相径庭的。

“纪念碑的小说”

一九二四年,法捷耶夫还没结束学业,就被调离矿业学院,去作党的工作。先在克拉斯诺达尔任地区党委书记,后到罗斯托夫任北高加索边疆区党委会出版部主任,同时编辑边疆区机关报《苏维埃南方报》,直到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在这段期间,他一方面领导边疆区工农通讯员的活动,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哥萨克村镇居民、顿巴斯矿工以及迈科普采油工人,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思想、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他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或作演讲,阐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文艺问题,积极宣传、贯彻和执行布尔什维克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锻炼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材料、使用材料和提炼主题的本领。这期间,他也积极地探索了苏维埃文学如何反映新时代、塑造新人形象的途径,努力学习古典文学大师的艺术技巧和文学语言。

这些都促使他在创作上迅速地成熟起来,写出了举世闻名的小说《毁灭》。

《毁灭》这部书是法捷耶夫在一九二五年开始写作的。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一九二五年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工业化的纲领。然而工业化计划的实施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苏联文学的发展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私人出版社重新活跃起来。出版了很多黄色的翻译小说和一些模仿它们的国产品,出版了诸如《狗胡同》(作者是古米列夫斯基,内容是描述青年男女之间非常庸俗的爱情关系)之类的一些书籍。在不少拥护苏维埃政权的作家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的影响,如形式主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特别重视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作斗争的问题。在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议中就指出要为工农兵创作出思想性强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了肃清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要尽一切努力发展讽刺文艺。一九二五年七月一日俄共(布)中央在《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中指出:“必须把主要力量用于创作新的艺术珍品,新的苏维埃的作品。苏联文学的任务在于表现新人、苏维埃时代的人物、正面人物。”法捷耶夫的《毁灭》就是根据共产党的要求,根据时代的需要写出来的。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只描写了一九一九年夏天和秋天活动在远东的一支以矿工为核心的小小游击队,在队长莱奋生的领导下同追击他们的白匪军和日本干涉军周旋。他们虽然忍受着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克服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战斗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最后只有十九个人突破了包围,但他们仍满怀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新的战斗。

小说的情节虽然很简单,只写了一支游击队的命运,并且是只从与游击队人员有关的不广阔的角度来描写的,但是作者却以高度的艺术才能表现了整个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赋予了小说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现实生活图景,刻画了像莱奇生、莫罗兹卡、巴克拉诺夫、麦杰里察像这样一些永不磨灭的新人的光辉形象,从而使《毁灭》成了苏联文学中能代表一个历史阶段的作品之一,是“纪念碑的小说”(鲁迅语)。

长篇小说《毁灭》也有缺点,这就是作者虽然正确地反映了党的领导,但没有谈到党组织本身的活动情况,再一点是对历史环境的描写不够,游击队员们没有谈到政治,甚至没有提到过列宁。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

但是,这并没有减低这部小说的意义。它表明了苏联文学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并非一帆风顺;它也说明苏联文学并不是一下子就写出了生活的全貌,解决了全部问题的。法捷耶夫通过他的作品《毁灭》,在揭示新一代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方面取得了胜利,单只这一点,对于苏联文学的发展和塑造苏维埃现实生活中新人物的形象方面,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毁灭》在苏联早已成为众所推崇、声誉卓著的一部文学作品了。苏联中等和高等学校的文学课程一直在讲授着这部小说。《毁灭》的全书或片断被翻译成五十四种苏联少数民族的文字和二十多种外国文字。《毁灭》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也颇有影响,例如,荷兰作家托依恩·特弗立兹说,《毁灭》和其他苏联文学作品“唤醒了西欧整个年轻的一代诗人和小说家,其中也有我”。

毛泽东同志对《毁灭》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一九四二年说过。

“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维埃史诗的诞生

法捷耶夫在北高加索工作期间,常到莫斯科来。他有一些远东的和北高加索的老朋友、老同志在莫斯科的高等学校学习。他一来就去看望他们,特别是赶上他们中的某一个结婚、生日或生小孩时,必去祝贺一番,参加喜宴,愉快异常。他喜欢充当临时歌唱队的指挥,用他的一双长手臂指挥别人,以他嘹亮的歌声领唱。他的脸朝着歌唱队,带有一种诚恳的、亲切的表情,显示出他急切地想使每一个人都唱得合拍。如果有人突然发出了尖厉的声音或唱走了调,他便挥挥手,笑起来。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他写完《毁灭》后,被调到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工作。一到莫斯科,法捷耶夫便埋头创作。他先是想写反映北高加索生活变化的长篇《省城》,但是青年时代在远东生活的印象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着。

于是他放弃原来的打算,开始写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他的工作特别紧张,往往一连几天通宵达旦地伏案书写。他住在郊区苏科尔尼基。这里有一片森林,在一些上百年的松林中间,会突然遇到一块长着雏菊或铃兰的美丽的草地,夜幕降临时,花草上常沾满晶莹的露珠。法捷耶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来观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把疲劳、甚至把烟雾沉沉、喧嚣熙攘的莫斯科都忘得干干净净了。

《最后一个乌兑格人》这部长篇,法捷耶夫从来到莫斯科就写,一直写到逝世,也没有写完。作者原计划写六部和一个尾声,但只写成了四部。由于这几部书发表的时间(从1929年起)断断续续,而且最终未能完成,所以给评价这部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从已发表的几部来看,故事发生在苏联远东的滨海地区。时间是一九一九年的春天和夏天,大约比《毁灭》里面发生的事件早两个月。书中主要描写南乌苏里边区人民群众的游击战争。这场战争的打击对象是白匪军、外国干涉军,特别是日本和美国的军队。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

一九一九年春天,在远东的游击运动蓬勃展开的时候,滨海州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马尔杰米扬诺夫和谢辽沙到各村于和游牧民族居留地去进行全州起义者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路上,他们遇见了乌兑格人沙尔。沙尔和马尔杰米扬诺夫早就认识,因为后者从前逃难时曾在乌兑格人的部落里生活了许多年。这次他们分手时,约定在乌兑格人的村庄银子崖谷见面。马尔杰米扬诺夫和谢辽沙来到了驻在奥尔加的格拉德基赫游击队司令部。队长格拉德基赫和政委谢尼亚·库德洛维奇不在。参谋长克林金看了马尔杰米扬诺夫的委任书后,面带笑容作了自我介绍,接着给他看了革命委员会主席苏尔科夫拍来的六封电报,内容是催这个游击队赶紧去苏昌。走出司令部,马尔杰米扬诺夫在奥尔加电报局同苏尔科夫互通了电报。从苏尔科夫那里了解到:

同类推荐
  • 在比较文学视野里:中外文学研究与阐释

    在比较文学视野里:中外文学研究与阐释

    本书从文学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关系史中研究性别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重新审视评价了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及名著中的人物;并解读了中西文学在哲学思想、自然观念、动植物意象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一定时期西方诗歌的共同主题等。
  • 寸草痴心

    寸草痴心

    我很清楚,其实自己谈不上写作,只是出于对文学的一种爱好,善于读书,又勤于记录,把自己心里想说的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同的人,不同的际遇,都会秉持不同的视角,作为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也许很不完善,也许还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但至少是我真实、坦荡与光明的记述。
  • 慢下来

    慢下来

    本书包括“心态慢下来”、“节奏慢下来”、“行走慢下来”、“感情慢下来”、“自由灵魂”、“一切随缘”、“简单生活”等章节。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祝你快乐勇敢

    祝你快乐勇敢

    《祝你快乐勇敢》选录国内外名人(包括爱因斯坦、鲁迅、泰戈尔、歌德、蔡元培、夏目漱石、波德莱尔、里尔克等)的演讲、书信二十四则,他们在其领域内各有建树,受后人敬仰。在与后辈的交往中,他们忆及自己青年时代所经历的困惑与挫败,并将之一一陈述,意在鼓舞青年,不必因一时的迷茫而停步,而要勇敢地探索自己所信仰的情感、价值、理想,因这迷茫是通往坚定与明确的必经道路。他们提出的建议,来自他们的经验总结:“经验意味着它包含着一系列过错,每个人或多或少犯过这些错误。希望我的经历在你的人生路上也能得到验证。”
热门推荐
  • 谍踪

    谍踪

    【再现真实谍战历史,欢迎考据党入坑】法医林江北阴差阳错穿越到36年,利用自己的身份,追杀日本间谍,帮助地下组织,在这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谱写出一曲中华男儿的热血传奇!--------谍踪书迷群:644356272欢迎加入
  • 教室和白墙

    教室和白墙

    走廊上的走马灯,乳白色的墙壁....同学,朋友,老师-交织在一起的“交响乐”。
  • EXO.Destiny

    EXO.Destiny

    为EXO写的同人小说,啦啦啦来了来了来了来了看
  • 倾城何欢

    倾城何欢

    如果我没有了这张倾国倾城的脸你倾国倾城的笑和温柔还在不在?这张脸带给我多少,当它不在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失去多少?我叫傅何欢。打广告打广告,枝枝的新文《梳娘囍事》开坑,不一样的平淡小幸福,欢迎大家捧场~~~~
  • 瞳世

    瞳世

    世界是公平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不要只看到天才头上的光环而忽略了他背后的努力。
  • 花落已注一世长安

    花落已注一世长安

    曾在故事里听说,人死去以后会见到曼珠沙华,一簇一簇的,如同跳动在河岸的灯火,为人照亮往生路。我没想到这是真的,直到有一天,我碰见了故人。“你这辈子的愿望是什么?”“我用生命为你打造一把绝世名琴,赋予它一颗完整的心,不求你能像爱琴一样爱我,只愿能跟在你身边一生一世。”......可最后终于被湮灭在十里桃林里。“那样也好,从此,我终于能留在你身边了,再也不用担心你会离开,这样,真好!”
  • 默默小曲之我的老婆有点乖

    默默小曲之我的老婆有点乖

    对什么事情都不争不抢,对任何事情都随遇而安的百川,遇到腹黑的上司。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短文不虐
  • 长安简繁

    长安简繁

    她是三千世界中最后一位花神,却只空有一双看花的眼睛,没有能渡人的灵力。他是天上人间的至善至美,却虚假的像一个一触即逝的泡沫。她是倾国与倾城,却纵身跳入那火海之中,去殉那彼岸的盛世长安。他是公平与正义,却……
  • 新婚99夜:帝国大叔霸道宠

    新婚99夜:帝国大叔霸道宠

    “你跑不掉。”被称为活阎王的男人强势在她耳边宣告。他掌握帝国所有的商业命脉,暴戾冷酷,却唯独视她为珍宝。只要她想,任她肆意妄为。在她遭遇继母谋害,被赶出家门之时,他腾空而降,一言不合宠上天。完虐渣爹,手刃贱女。“女人,只要嫁给我,整个帝国你都可以横着走!”
  • 重生幻觉

    重生幻觉

    因为一场意外,殒命人间。七魄归于肉体就此消亡,灵魂出离肉体转世重生。什么,“石选之子”?你确定不是在逗我么?这重生山道上的有缘人,原来前世有着这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十二玄关,六道轮回,玄河水,辰龙神殿,我可没有这么高的追求,我只是想重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