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67300000004

第4章 救人于起死回生的医学药品(1)

一、远离狂犬病我们有办法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它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是众多传染病中最可怕的一种。

人若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疯狗咬伤或抓伤,一旦发作,十有八九是救不活的。就是在当今有了狂犬疫苗的时代,死于狂犬病的人也不在少数。据联合国一项调查表明,从1973年到1982年10年间,全世界仅邮政部门工人就有28000人死于狂犬病。为了预防狂犬的袭击,美国邮政部门还专门为工人拨款,准备价值300美元的金属库。但人类能够对抗狂犬病,还多亏发明了“狂犬疫苗”。

法国人巴斯德(1822-1895)是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曾任里尔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巴斯德研究所所长。他在微生物发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晚年,他又在狂犬疫苗的研究上做出重大贡献,发明了“狂犬疫苗”。

1880年法国一些地方流行狂犬病,死了许多人,巴斯德心里非常着急。他开始研究疯狗的血液,没有发现什么病毒。于是他根据疯狗咬人后使人得病的现象,把疯狗的唾液注射到健康动物体内。结果这个被注射疯狗唾液的动物,不久就死去了。巴斯德认为,病毒是随唾液侵入受害者伤口,进入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的脑和脊髓受损而致命的。他联想到种牛痘治天花的方法,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把疯狗的脑脊髓加工干燥,使其中的毒力减退,再经深加工,然后注射到几只刚得到狂犬病的小狗身上,结果这些小狗都幸运地活下来了。

初步试验效果很好。巴斯德非常高兴。他想进一步在人体上做试验。可是狂犬病是可怕的,谁敢冒这个险呢?巴斯德正在不知如何办的时候,一天,一位妇女抱着一个9岁的孩子来恳求他说:“教授先生,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吧。他被疯狗咬了10多口,眼看要没命了!”巴斯德说:“我刚刚找到一种方法,还没有在人体试验,好坏没什么把握,若用的话太危险了”。那位妇女含着泪毫不犹豫地说:“用我的儿子试验吧,有什么意外我都不埋怨你。”

在这位母亲的恳求下,巴斯德大胆地为迈斯特尔小孩注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用于人体的狂犬病疫苗。注射后第14天,迈斯特尔奇迹般的好了,此时,小孩的母亲、迈斯特尔、巴斯德教授都非常高兴。狂犬疫苗的发明成功了。从此,宣告人类是可以战胜狂犬病的。直至今日狂犬疫苗仍在全世界各国应用着。

那个孩子迈斯特尔长大后自愿到巴斯德研究所当守门人。他任劳任怨地敬业工作。几年后巴斯德去世了,迈斯特尔要为救命恩人巴斯德教授守墓。他坚持守墓40多年,到1940年,德国侵略者入侵巴黎,要破坏巴斯德坟墓,64岁的迈斯特尔誓死不从,并用自杀抗议,表达了他和世界人民对巴斯德的敬爱之情。

二、告别天花的危害

18世纪,欧洲流行一种极可怕的病,有1.2亿人死去。此病叫天花,中医称痘疮,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的。得上这种病的人会出现发高烧、头痛、全身疼痛、呕吐等症状,死亡率极高,即使不死,也会留下满脸的麻子。

18世纪末,就在人们谈天花而色变的年代,英国一位名叫爱德华?琴纳的医生发明了“种牛痘”技术,从此天花恶魔被人类降伏了。

琴纳(1749-1823)生于1749年5月17日,从小学医,13岁在一位名医手下做学徒。1766年的一天,他在医院里接待了一名前来看病的姑娘。诊断结果姑娘得了天花病。琴纳大夫心里很难过,因为当时无法医治,他只好善意地欺骗姑娘说得了感冒,给开了治感冒的药,让姑娘回去了。

姑娘走后,琴纳感到很苦恼,他下决心要制服天花。经过较反复研究和试验还是,没有出成果。

一天,琴纳大夫来到一家奶牛场,很巧合地碰见了那位姑娘。他很吃惊,原以为那位姑娘早被天花夺去了生命与世长辞了,或者幸免活下来了也该是满脸麻子。可是出现在眼前的这位姑娘,不仅健康地活着,还容光焕发,长得很美。令琴纳感到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全奶牛场没有一个人因患天花而造成不幸。他问那位姑娘:“你们是怎样避免流行天花的?”她说:“我们常用手挤奶,手上常长牛痘。”琴纳好奇地问:“什么叫牛痘?”姑娘解释说:“奶牛得了天花之后,身上会长出一些小脓疮--叫牛痘。挤奶人每天都跟牛打交道,无意中碰破了脓包,也会染上牛痘,凡是染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得天花了。”琴纳听后惊奇地连声说:“谢谢你、谢谢你。”

得知这个消息后,琴纳大夫心想,要是在人身上接种“牛痘”,是否可以预防天花呢?于是,他到几个奶牛场考察,证实了挤奶工没有一个得天花的。

1796年5月17日,琴纳做一个关键的人体试验。他在一个叫菲普士的男孩胳膊上用刀片划破一道口子,然后从一个长着痘疮的挤奶工的手上采来痘疮脓汁,滴到男孩子胳膊的小口上。操作是非常简单。可是琴纳的心都悬了起来,他仔细观察和陪护男孩两天。开始这孩子发烧、不想吃东西,三天后孩子逐渐退了烧,身体恢复了正常。

事隔两个月,琴纳又作了一次更加危险的试验,他从一个天花病人的身上,取一点痘疮浓液,接种到菲普士身上,接下来琴纳又观察和陪护两个星期,菲普士照常吃喝玩耍。实验证明“种牛痘”成功了。

1788年琴纳发表了《接种牛痘的原因和效果的调查》一文,从此向全世界宣告,人类终于找到了战胜天花的法宝。

1823年1月24日,琴纳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伦敦和巴黎两地为他建造了大理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刻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恩人致敬。”

三、治疗结核病的疫苗来历

“卡介苗”是一种解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变种所制成的活菌苗,用于儿童预防结核病的人工疫苗。它是20世纪初法国两位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共同研制成功的,故得名“卡介苗”。

刚开始,两位细菌学家共同研究想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头公羊身上,经过多次试验,都失败了。一个秋天的下午,卡尔美和介林来到巴黎近郊马波泰农场,在一条小道上散步,边走边谈论着他们共同试验的情况,分析失败的原因。当他们走到玉米地边时突然发现,地里的玉米,长的杆很矮,结的穗很小,感到奇怪,他们很关心地找到农场主问及此事,“这些玉米长的这样不好,是不是缺乏肥料造成的?”农场主告诉他们,“玉米不缺肥料,是因为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是退化了。”两位细菌学家异口同声地问:“什么?请你再说一遍!”农场主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了!”听后他俩回去了。这个发现,使得卡尔美和介林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结核杆菌的试验。他俩共同探讨,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一代的培育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又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

两位细菌学家主意已定,他们花费了足足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地培育出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他们发明了人工疫菌,为人类预防结核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为纪念他们把该疫苗取名为“卡介苗”。

四、人体血型的划分

人的血是分型的。人的血型主要有O、A、B和AB四种类型:由于血型不同,人们在输血前必须对给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进行血型测定。因为有的血型能相融,输了能救人的命。有的血型不相融,输了会导致人的死亡。

在19世纪,人们还不知道人的血型时,只知道输血可以救人;盲目的输血会引起死亡,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奥地利有位名医叫兰特斯坦,他要解决输血引起死亡的原因。他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研究。

在研究中,有一次他收集了自己和其他5个人的血液,然后把这些血液都分别分离成淡黄色的“血清”和鲜红色的“红细胞”;接下来他把自己的“血清”分别滴入6个小盘里,再把6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个小盘的“血清”上。这时立刻出现了不同现象:有的“血清”和“红细胞”相融在一起了,没有任何反应;而有的“血清”和“红细胞”不仅不相融,却凝成了絮团状。

这种现象使兰特斯坦感到惊奇,他仔细地研究了实验结果。终于得出结论,原来人们的“血液”类型各有不同。人们在输血前必须测定输血人和被输血人的血液。如果“红细胞”凝成了絮团状,说明两种血液不能相配,病人输入这种血会死亡;若“红细胞”,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两种血液相融,病人可以放心地输血。

兰特斯坦发现了血液的类型,使人类输血治病得到了安全保障。

五、抗血清的发明

贝林(1854-1917)是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于1854年3月15日在西普鲁士的亨斯道夫出生,年轻时在家乡学医,后来去柏林深造,当过军医,在德军的医学院里当过讲师。曾任美国哈勒大学教授,马堡卫生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成就是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明和应用“抗血清”。

1890年一天,贝林意外地收到一封邀请信,他拆开信封一看,这是当时闻名世界的细菌学家科赫邀请他到柏林的科赫研究所工作他十分意外。

科赫研究所曾发现许多传染病的病原菌,如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等。他们还发现这些病原菌会产生毒素,人和动物若感染上,会引发许多病症,甚至死亡。当时有许多学者都在研究,要找到一种能对抗白喉毒素和破伤风毒素的办法,贝林也被这一课题深深地吸引了。

一天,他与一位日本学友谈起自己对课题的想法,那位日本学友深受启发,说:“中国医书上有‘以毒攻毒’的记载,不妨我们也试一试。”贝林想,这句话讲的对呀,病原菌能产生毒素,就一定有攻毒的抗毒素。于是他下决心进行研究。

贝林把白喉杆菌注射到一些小白鼠身上,使它们患上白喉病,然后给小白鼠分别注射各种有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希望能找到以毒攻毒的药物。但是这些小白鼠都死了。试验失败了,但他仍坚持着试验下去。终于在一次试验中有两只小白鼠活了下来。贝林非常高兴。他又加大剂量在两只小白鼠体内继续试验,真是令人惊奇,这两只小白鼠安然无恙。对这种现象,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找出了答案。这两只小白鼠的体内一定产生了抗体.可以终生对白喉免疫。

于是,贝林取一只体内有抗体的小白鼠,从它体内抽出一定量的血液;又取另一只体内没有抗体的小白鼠,从它体内抽出一定数量的血液。他将血清分别装入两只玻璃管中,然后又往两只玻璃管里装进同样多的白喉杆菌。再把这两只玻璃管的血清取出来,分别注射到另外两只小白鼠的体内,结果正如贝林所想的那样,两只小白鼠一只死了,一只活着。

接着贝林又在兔子、狗、羊身上做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抗血清”的功效。

实验证明,抗白喉毒素的物质存在于血清之中。贝林称这种能抗白喉毒素的血清,为“抗血清”。

1891年12月的一天,在勃里格医院里,进行了首例人体白喉“抗血清”试验治疗,结果非常成功。从此宣告“抗血清”诞生了。

1901年贝林由于发明“抗血清”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13年贝林又将白喉毒素抗血清混合剂用于儿童。使儿童产生自动免疫力,终生不得白喉病,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六、人造血液的发明

1965年秋,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里克拉克教授和助手们正在进行生物化学实验。一位助手不小心将一只实验用的小白鼠掉进了盛有氟化碳溶液的玻璃容器里。当时人们都在做实验,谁也没有注意到它。

实验结束后,克拉克教授突然发现一只小白鼠在盛满溶液的玻璃缸里游来游去。这只小白鼠怎么没淹死呢?太奇怪了。克拉克教授边看边想边分析着。这玻璃缸里装的是氟化碳溶液,是不是这里有什么原因呢?

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氟化碳溶液能把空气中的氧气提供给小白鼠,又把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这种特性和人的血液有些相似。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用它代替人的血液呢?

克拉克教授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把这种设想写成了文章公布于世,立刻引起了世界许多生理学家和医学家的兴趣。

日本有位年轻医生名叫内藤良一,看到克拉克教授的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世界医学界存在着血浆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特殊血型的病人,血源奇缺。如果能有人工造血的血浆,对人类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内藤良一专程到美国拜访克拉克教授,回国后他自己建了一个人造血浆实验室,利用氟化碳制造人造血浆的研究。他与伙伴们一起进行了上万次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乳白色人造血浆。

1979年4月3日,日本有位百岁的老人,因患胃溃疡,吐了大量的血,生命危在旦夕。挽救这位老人的办法,只有大量地给他输血。可是这位老人的血型很特殊,医院里没有这种血型的血浆。就在病人奄奄一息的时刻,主持手术的医生内藤良一当机立断,决定用1000毫升乳白色人造血浆注射到病人血管中,然后进行手术。结果病人得救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使用“人造血”。

七、胰岛素的发明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有人称糖尿病是富贵病。这种病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遗传是发病的基本因素;饮食无序、病毒感染、身躯肥胖、多次妊娠、运动不足、精神刺激、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由于血中的糖分不能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的需要,导致病人因丙酮酸中毒,继发性感染产生并发病,严重者致残废或死亡。此病临床分为胰岛依赖型(I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两大类型。治疗I型的特效药是注射胰岛素。这种药在最初发明和使用时,曾被人们称为“救命仙丹”。它的发明人名叫班廷。

1920年,加拿大西安大略省医学院院长交给一位叫班廷的讲师一个任务,叫他作一个关于糖尿病的报告。班廷有一位好朋友,名叫约?基尔克里斯特,从小在一起玩耍、摔跤、弹球,又在一起上医科大学。如今约?基尔克里斯特患着糖尿病,正一步一步地向死亡线上走去。

同类推荐
  • 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神秘的太空

    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神秘的太空

    宇宙是什么?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才成为今天的模样?关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开始了探寻。对宇宙的形成,人们根据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了解,逐渐提出了自己的推断: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到骇人听闻的“大爆炸学说”,虽然有些推断显得很幼稚,但毕竟是人类对宇宙形成的一种解释,一种探求真理的努力和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类的进取精神。但假说毕竟是假说,不能当做真理,探索刚刚开始,相信终有一日人类会圆满解决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重大问题的。
  • 探究式科普丛书-最美丽的石头:宝石

    探究式科普丛书-最美丽的石头:宝石

    本书就是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认识与了解宝石的构造、特征、分类、分布及保养等知识。它就像是一个宝石博物馆一样,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展示了世界上著名的宝石,不仅能让你的眼球得到极大的享受,而且还能让你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 未解之迷全记录:古代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之迷全记录:古代历史未解之谜

    一次是在肯尼亚,发现了一个距今已有280多万年的人的头盖骨和骨骼;第二次是在南部非洲一个名叫边境洞穴的矿井中(位于斯威士兰和纳塔尔之间的边境上),发现了曾居住过的现代类型的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0万年;第三次是在坦桑尼亚,发现了一些类似人的牙齿和颚骨,据称已有375万年的历史;第四次发现是在埃塞俄比亚,一具名为“露西”的骨骼已被确定有将近400万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补上了“进化史上断裂的链环”。这个人类和类人猿两者的共同祖先大约死于100万年之前。
  • 走进科学丛书:科学发现的追求

    走进科学丛书:科学发现的追求

    1543年5月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榻上。他的学生把刚刚出版的凝结着他毕生心血的《天体运行论》送到他的手中,但他已经没有力气翻开这本书,只是用手摸了摸,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 海水为什么不再蓝

    海水为什么不再蓝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母亲,她创造了生命,哺育了生命。地球表面70%是海洋,从海面到几千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并不为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
热门推荐
  • 倾城皇子妃

    倾城皇子妃

    身为嫡公主,她迫不得已走上和亲之路,出嫁前她含泪对母后说:“于国我应当尽忠,于家我应当尽孝!”。。。。。。数年以后,国破家亡,当她只身回到故土,忆起当年未出嫁时的情景,却早已是沧海桑田恍若隔世。而这一切,皆是拜那个身为她夫君的男人所赐。。。前世,她在怀孕之际遭遇新婚丈夫和挚友的双双背叛,最终郁郁寡欢难产而死。今生,她误打误撞闯进他沉痛怆然的仇恨里,成为他所有冰冷灰暗的情绪中唯一几许柔软温情。。。
  • 有钱也是错

    有钱也是错

    许平是一个刚刚失业的员工,一次不期而遇的困难,让他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铤而走险,哪怕最后努力成功,改变命运,却发现,有钱也是错。
  • 女人情商课

    女人情商课

    拥有高情商的女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本书从认清自我、控制情绪、培养富有的心灵、从容地社交、快乐地工作、幸福地恋爱及从容面对挫折等方面教会女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让女人能够在爱情中牢牢抓住男人的心,在婚姻中与另一半和谐相处,在工作中快乐地晋级,在社交中八面玲珑,在挫折中变得更加成熟。
  • 散场时说再见

    散场时说再见

    2015年,何余故地重游,在田野上放飞一只白鸽。对着远方挥手,心里默念一切都已经结束了。那么,你们要听故事吗。不收门票,请记得带上你的耳朵和眼睛。
  • 源初之地

    源初之地

    一个克隆神之种而诞生的完美‘人类’,一个注定在人类社会找不到容身之处的少年。被神丢进了人类臆想中的各种世界之后。在这里他见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由人类调制出来的怪物。在这里他见识了人类之间权利斗争。在这里他独身一人对抗远古的巨兽。他还领略到了魔法的玄幻,精灵的美丽。他甚至遇上了朋克蒸汽般的科幻物种。……最后他流浪在中土世界之上,只为能够亲手杀死所谓的‘神’!
  • 我在这里等你回心转意

    我在这里等你回心转意

    那年,无意中一瞥,就进了心中。从此,他的心中就一直住着一个叫未安冉的女孩。
  • 《何事秋风悲画扇》

    《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我的故事。甜蜜,悲伤,背叛过后只求一人心,这是青春的故事。幸好还来得及,我找到了那个人,也幸好我没有错过。我始终相信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也许在这之前受过伤害,但是,请一定要相信那个人一定在来的路上。
  • 落跑相公狠狠追

    落跑相公狠狠追

    不就是学人家打群架,至于喝口凉水都能呛晕过去?晕就晕吧,至于把我扔到这么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吗?!好在我机灵聪明,各种状况都能应付,不过,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干嘛要一直缠着我,烦死了,走开啦,我才不稀罕你,古代人民这么淳朴,怎么就出了你这个奇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反科学侦探事务所

    反科学侦探事务所

    婚姻出轨婚侦探社最终改名反科学事务侦探事务所,并发生了一系列诡异又搞笑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