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000000057

第57章 慈济的文化价值理念及其利他导向

凡一个组织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地生存发展,其背后必定有一强大而持续的精神力量,其组织制度必是其内在精神价值的体现。慈济能够从台湾岛上一偏僻之地——花莲,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规模慈善组织,这与它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而坚定的价值理念系统是密切相关的。

慈济理念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慈济组织本身的成立的宗旨;二是慈济组织吸引动员社会公众的核心理念。

1.慈悲为怀,济世为志——慈济功德会宗旨。慈济慈善工作的根本精神资源来自佛教的基本哲学和教义,并随着事业的发展经过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种完善提升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是慈济成功后的自我美化,[37]而与证严法师对慈济在佛教界内、在现代社会分工领域的准确定位分不开,是慈济人对自己组织所肩负的使命、工作和价值理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是人间佛教思想在慈善领域的深化。早期慈济的理念比较简单,功德会命名为“慈济”,就是以“慈悲为怀,济世为志”作为主旨,[38]强调突出“济贫解困、救苦救难之需”[39]。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对慈悲济世的认识不断深化完善,证严法师对“慈济”的认知和解释就更为系统。一是对“慈济”更强调其精神意义:“给予物质,帮助他的生活;给予爱心、智能,提升他的精神文化,让他欢喜地过日子,离开烦恼,这就是‘慈济’二字的意义。”[40]二是丰富和充实了慈悲精神,增加了喜舍精神:“慈、悲、喜、舍”是佛教精神的全部,也是慈济功德会创立的宗旨。三是提出了慈济开展事业的理想、精神、方法。

对慈济的宗旨进行比较完整成熟的表述是在慈济慈善基金会的《慈济志言》[41]中:第一,在保留前述的内容基础上,对“慈悲为怀,济世为志”有了更为系统的表述,并明确“慈悲为怀,济世为志”的落脚点在济贫教富。第二,对慈济人的行为准则、价值目标有了明确的要求:“凡我慈济委员都应以正信、正念,力行慈济善道,以实际之参与,体悟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之真谛,群策群力,共创慈济志业于千秋,同传美誉于世代,给自己留下人生美好的回忆,让子孙以今天我们所做的为荣。……在菩萨道上,我们应该勇猛精进,让爱心充满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有善的循环,这才是福慧双修、正信、正念的佛门弟子。愿与所有的慈济委员共勉之。”

2.慈善动员大众理念——功德积累、功德回向和消灾延寿。从慈济赖以发展的精神理念体系而言,慈济的组织宗旨还仅仅只是为慈济的社会慈善运动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一个会员众多、组织庞大、社会动员能力极强的民间社团,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长,如果没有来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内在精神动力,如果没有组织与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的契合共鸣,那么慈济的这种戏剧性增长是不可能出现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理念吸引慈济会员参与到慈济的慈善事业中呢?丁仁杰的实证研究指出,流行于民间的功德积累、功德回向、消灾延寿、植福田等观念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2]丁仁杰从集体行动框架理论出发,运用诊断框架、治疗框架、动机框架尤其是认知框架工具解释了慈济社会动员的强大说服力和共鸣机制,在于集体行动框架与慈济参与者日常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参与者个人也促进对集体行动框架的调整。[43]这具有一定说服力。

但是,他的研究说明了对传统佛教有一定认知的,在台湾佛教徒中(以及对佛教抱有好感的人们中)可能占多数的大众的行为。然而即使是大众行为,由于大众的宗教诉求多多,慈善行为动机不一,其解释也不够充分。姚玉霜通过对慈济成员年龄、婚姻状态、社交生活及家庭关系、农村与城市籍贯、未来期望、受教育程度、职能训练等方面的调查,说明了诉求于加入慈济组织,通过慈善行为获得自我满足的大众参与动机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对自己以往生活状况、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原有社会价值体系不公的不满(她采用“社会剥夺”这一社会学术语概括,但自己也不满意)。[44]这一研究可作为丁氏结论的补充。

由此引起了进一步的问题,可能这并不在丁氏研究目标之内,就是笔者认为他的研究似并不能说明具有更高层次精神追求,在慈济组织中起着引领作用的精英行为。从慈济公布的大量感人事例看,初而仿效追随,渐而自觉行菩萨道才是他们行为的动力源泉。菩萨道即印顺所谓“悲增上行”——以通过实地救助,激发人的慈悲心为先导,进一步思考人的生存意义问题。这被证严称为“藉事练心”。其中,有一部分人因此获得了人生成就感,与其原先被封闭在家庭里相比,能较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少数则进而开发般若智,即悲智双修,以达到生死困惑的解脱。

丁仁杰的研究也没有解答,为什么功德积累、功德回向、消灾延寿、植福田等这些传统观念诱导了大众参与慈善活动的深层动机?笔者认为:借助于宗教理性选择理论能够作进一步的回答,包括对大众与精英两部分人的动机作出解释。

世俗观念认为,人们的宗教选择往往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但是美国学者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认为:“宗教行为——在它发生时——一般是建立在代价/利益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是理性的行为,这就跟人的其他行为是理性的完全一样。”人们在宗教行为中也一样遵循个人利益原则,在别人眼里是非理性的行为,但在行动者本人是十分理性的。科尔曼说:“局外人认为行动者的行动不够合理或非理性,并不反映行动者的本意。用行动者的眼光衡量,他们的行动是合理的。”[45]宗教性的“牺牲和回报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宗教性的回报”(包括宗教团体内的紧密依恋和互动等)绝非仅为物质性的。[46]比如,针对着认为布施者付出金钱、时间与精力是牺牲的说法,证严法师却说:“布施就是众生有所欠缺时,我能补足他。能有实施的机会就可完成菩萨道;如此说来,为慈济工作,其实是为自己完成菩萨道,怎么说是牺牲呢?”在谈到募捐时,法师是这样开示的:“当你将五毛钱投入竹筒里,心里便会想着:这五毛钱是要救人的。只要有这一念救人的心,就是救自己的心灵;表面上是救助别人,其实,这分爱,救的是自己,也就是启发自我的本性。”“我常告诉委员们,富有爱心的人要感谢穷人的贫苦,因为他们贫苦,才有机缘让大家当好人。”[47]在这里助人行为成就自己的菩萨道,不应该是牺牲而应该是感恩。功德积累、功德回向、消灾延寿、植福田正是参加慈济慈善救济,慈济给予信众的一种信仰供给,符合信众理性选择的最大化原理。参加慈济助人得到福报的,不仅是信众自己,而且包括他的家庭、社会成员;不仅贫者受之得救而安,富者施之也得福而安。不仅能够消灾延寿,而且可以劝导人心向善。[48]《慈济》在每期的《会员招募启事》中,都把发心捐款与功德日日增长联系起来,并承诺证严法师每月廿四日为他们持诵《药师经咒》,以资回向,消灾延寿[49]。证严法师说:“虔诚敬奉三宝,则能得大功德回报亲恩。若父母健在者,可增长他们的福禄,亦可仗其功德脱离苦报。”[5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银行,行好积善就是在银行里存款,反之就是提款。”“慈济是一方大福田,能够让大家种下福因,延续到来生收获福的果实。”[51]不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证严这些话主要针对大众吝于付出的心态。对不同人,证严采用了不同方式引导。就对大众而言,所谓宗教理性选择在慈济的实际行为中并不是直接赤裸裸地表达为利己的形式,似乎更多地陈述为利他的型态。[52]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与理性选择的自利原则相冲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只是利他与自利一致。丁仁杰指出,这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制约,认为对行善之事不能张扬,否则,会减功德,因此,“一方面慈济参与者内心十分关心着功德的累积,一方面文化定义中又有人们不能公开谈论功德的禁忌”[53]。于是,功德回向、种福田等利他语汇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这种功德观的动机。就像有的人在谈自己加入慈济不求功德、名利,但是私下里还是要为孩子好,做善事对他们有个很好的福报。[54]这种宗教理性选择的倾向仍然是人们选择加入慈济行列的重要动因。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忽视这些传统功德观正和现代社会、现代宗教慈善理念结合起来。无疑,每个人一生都难免遇到灾难,只是程度不同。现在救助他人,以后遇难,他人也会救助自己,这实质是社会互助思想。慈济的宗旨已包容了这一思想,慈济的社会救助网则落实了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就单纯的物质救助而言,其实有许多组织在实施,但难免有极端自利的人认为“不拿白不拿”,甚至没有丝毫感恩,还私下以为,我这么困难,你们帮助我应该。如果下次拿不到,还会以此证明慈善组织的“虚伪”。这类人,慈济也曾遇到。他们一方面会让他一起去帮助更困难的人,让他跳出个人经历与内心束缚,有个新的感觉;另一方面,会从爱心出发,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做其思想转化工作。对于宗教慈善组织而言,精神救助比物质救济更重要,“大爱”是慈济开启从物质向精神转化之门的钥匙。证严法师在谈难民安置时说:“疼惜与爱,不仅陪伴灾民从急难到安居,更让人们彼此勉励,改变了人生。”[55]从她的这篇讲话的标题《富有人生》看,转换为积极的人生观,比单纯改变人生道路似更重要。这也是现代宗教慈善组织区别于传统宗教,也区别于世俗社会慈善组织的导向,是太虚人生佛教理念的落实。从慈济恪守证严原则,坚持不赶经忏、不作法会、不化缘,绝不把佛教带入任何可能导致迷信的形式之中,靠“无我”的牺牲精神感动大众捐助看,也与传统佛教的通常募款做法划分了一条明确的界限。

慈济作为佛教组织既继承、升华了佛教优良传统,又具有明显的现代性,还可从其拥有很高的公信力,强大的凝聚力,并改变了传统佛教的一盘散沙似的制度等方面看。

同类推荐
  • 未来的男女

    未来的男女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四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为著名的佛教僧侣。本书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 佛教养生秘笈

    佛教养生秘笈

    本书以佛教养生观念为主旨,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方便易行的佛家养生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精神养生法、生活饮食养生法、佛教医术等。
热门推荐
  • 台湾老兵的故事

    台湾老兵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农民朱有福在抗战结束后,新婚第二天就被抓壮丁去了台湾,撇下老母亲和娇妻,在台湾读过了56个春秋,期间,他在台湾目睹了台湾国军军营里的种种怪事,表达了台湾老兵渴望和平、统一,热切希望还乡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 江城蝶血

    江城蝶血

    传说这尘世间的每一个人都逃不过六道轮回之苦。当这一世行将终结时,你将经过鬼门关,踏上黄泉路,经过忘川河上的奈何桥,进入到下一个轮回,即为往生。至此,你将从这一世彻底的消失,一碗孟婆汤也也将抹去你这一世所有的记忆。但你在这一世所留下的爱与恨却并不会因为你的消失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你的遗忘而遗忘。所有的爱与恨都会化作一只只蝴蝶,长久的游荡在这尘世间。是为往生蝶……
  • 两世情缘之为爱舍生

    两世情缘之为爱舍生

    小爱看着谨熟睡的面容,微微一笑,说:“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就来。”说着,小爱将手指放进嘴中,狠狠一咬,在空中画出一个符,用自己的鲜血将她和谨连在一起,下辈子我去找你,你不可以不认识我哦,还有,下辈子我会用我的一生去爱你。”说着小爱的泪又流了出来,滑过脸颊滴到嘴里,嘴边还挂着苦涩的笑,又喃喃的说道:“如果你不要我的话我会缠着你不走的,如果你喜欢上别人的话,那我就会活不下去的,我的魂魄会散的,所以,为了我的安全你也不能喜欢上别人,知道吗?”小爱说完后,灿烂的一笑,转过头,用手摸着谨的脸,在他的嘴上印上一个甜蜜的吻。慢慢的小爱身体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透明,直到最后消失不见。
  • 清宫唱晚

    清宫唱晚

    如果穿越是真的,让我回到有你的时代,哪怕只为看你一眼...四爷:“记住,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没有心的!”十三爷:“你的,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同情!”十四爷:“连为你撑伞的资格都要剥夺吗?!”九爷:“看来,你低估了自己!”还有八爷,还有太子,还有十八,谁对谁的情至死难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秋穀梁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局就夺舍了仙帝

    开局就夺舍了仙帝

    庄纯被穿越了,被一个仙帝以无上神通与之互换了灵魂,本以为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他却发现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巨坑!庄纯内牛满面,内心独白全是我**你个**!
  • 斗罗之幻花斗罗

    斗罗之幻花斗罗

    少女琳穿越了,穿越到斗一的世界,成了唐昊的养女,觉醒武魂迷幻之花,然后成神的故事。
  • 我是天演者

    我是天演者

    罗玄找到一份神奇的工作,每天什么也不用干,只须在美女上司的监督下修习特别功法即可,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这是涉及人类命运的巨大骗局……
  •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的女鹅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的女鹅

    本书又名《我的妈咪是团宠》《穿成团宠的女儿后我也变成了团宠》《当大佬穿书后变成了大佬们的团宠》安沐苏死了,又活了,又死了,然后穿书了……穿书后,安沐苏获得了亲情,友情,爱情,然后幸福美满的度过了一生————(肿麽可能!!)(以上除了书名其它纯属敷衍,莫要当真。)安沐苏穿书后获得了几个便宜哥哥便宜姐姐和便宜姑姑便宜叔叔以及便宜舅舅便宜大姨。收获了一个团宠妈咪和一个妻奴女儿奴的爹。和俩个至交闺蜜。最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那个可以共度余生的人。(悄悄告诉你们,所有人都是大佬噢!女主是多重人格呢!)
  • 霸血焚神

    霸血焚神

    醒来之后易寒发现自己中了奇毒还失去了记忆,但是体内依然沸腾的热血让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周围坏人太多,他不想被欺负。因为喜欢的师姐比自己强,他必须要努力。因为想要他死的人太多,他要好好的活着。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神,所以他逆天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