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33200000002

第2章 后历史的幽灵(1)

题辞

“尽管那幽灵就在他自身之中,在他人之中,在他自身之中的他人之中:他们在那里总是一些幽灵……”

“唯有凡人能够为它们守灵,能够守护,且是一段时期。”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文学的消失或幽灵化?

关于文学衰落或正在消失的论调越来越响亮,以至于文学以从未有过的盛大的狂欢节的规模走向市场,也没有因此博得人们的乐观掌声;相反,人们更乐于认为,热烈的盛况不过是走向末路的回光返照。确实,有更多地迹象表明文学已经败落:1影响力:再也没有一部作品会给人的精神和灵魂造成巨大的震动;2艺术品质:文学创作不再专注于艺术创新,没有真实的艺术难关需要攻克,也没有真实攻克的愿望;3美学共识:现在要对一部作品进行审美评价显得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达成共识,这导致经典作品的出现几乎不可能;4创作与复制:大规模的文学生产,采取市场化的形式,结果是文学作品自身相互重叠覆盖,这使信息的增殖趋向于零;5文学正在变成一种娱乐形式或一种商品,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再以传统的文学观念为尺度……

显然,有关这类的问题可以无限度地列下去。所有这些问题还只是就文学内部而言,如果把文学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范围来看,那就更加惨不忍睹。作家如果要产生轰动影响变得家喻户晓,如果没有电影电视导演提携认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一部文学作品要引起重视或轰动,不再是文学本身的事情,而是媒体或其他的非文学力量的作用。而电视媒体的疯狂扩张,给文学留下的空间极其有限。电视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的和主导的文化形式,这不仅仅适应了人类感性认识肚界的本能,把文化变成更为单纯的娱乐,更重要的在于,电视适应了电子化时代的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或者反过来说,电视带动了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高速增长。电视机的生产、销售、研发,推进了整个媒体与广告业,以及后现代的商品消费与消费文化。这些,都不是可怜巴巴的传统的图书印刷销售和阅读可以望其项背的。

实际上,关于文学衰落这种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批实验小说家和先锋派批评家,如约翰·巴斯、唐·巴塞尔姆、托巴斯·品钦、苏珊·桑塔格等人,就聚在一起,对文学的未来充满了悲观失望。他们的说法是“小说的死亡”。也就是说,传统的虚构文学已经难以为计,没有任何花样翻新的故事和手法可以让文学获得生命力,重新焕发先锋性的功能。1963年,巴斯在《大西洋》月刊撰文,题目就叫做“疲惫的文学"(exhaustedliterature),这个题目用中文还可以译为“枯竭的文学”,也许后一个译法还更切题。这就更加糟糕,文学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有什么搞头?然而,文学这只大虫,真是百尺之虫死而不僵。13年过后,1976年,巴斯同样在同一刊物上撰文,题目就叫做“补充的文学”(supplementliterature),用中文翻译,同样可以有别的更低调的译法填补的文学”。

拿什么补充,拿什么填补文学已经虚空了的内在性呢?在这篇文章中,巴斯先是在博尔赫斯之类的魔幻现实主义那里看到虚构文学的希望,随后又在意大利的卡尔维诺那里,看到传统与宇宙通灵论结合的后现代可能。然而,巴斯也不得不把他的这种希望称之为“补充的文学”。补充也就是填补,也就是替代。文学再也没有自己的内在性,没有灵魂,没有生长的根基和动力。70年代以后,美国文学已经不再奢谈什么“纯文学”这种命题,典型的文学刊物已经变成100页的评论,20页的小说,10页散文,5页的诗歌。文学成了一些第三世界的文化产品--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就频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虚构的文学”让位于发展中国家,那里还存在力比多与民族一国家分裂的想象,存在着个人与社会,与历史的奇怪的相互缠绕。而发达的第一世界,则成为一个文学的加工厂。在那里,以校园政治为“基地组织”,以一发不可收拾的理论暴力为动力,源源不断地加工再生产“虚构”的原材料,以此来作为文学这门学科在资本主义教育体制中生存的资源。

70年代确实被称作批评的黄金时代,除了上面我提到的美国典型的文学刊物都变成了批评刊物外,在大学里,再也没有什么课程像文学批评课程那样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70年代的文学批评热得有点得意忘形,它根本就蔑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中国人信奉的真理。文学批评从后结构主义那里获得法宝,玩的是空手道。摆脱了文学作品这个永恒性的枷锁后,文学批评自以为无所不能,无所不及。在最大可能地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疆域之后,文学批评才发现自己已经侵略成性,它如果不对其他学科、其他艺术门类或文化现实进行掠夺,它就不能一展雄风。很显然,文学批评是在后结构主义理论的怂恿之下,一味冒进,它自以为无所不能,自以为放浪形骸人尽我夫。但却因此把传统文学批评搞得面目全非,文学批评这门学科现在巳经很难保持纯洁性。它更恰当的称号已经被“文化研究”所取代。这到底是提升和扩展了文学批评的功能,还是取消了文学批评这门学科,目前还难以断言。但传统的文学批评在欧美大学里巳经另辟蹊径,很难说它还有多少自以为是的空间。传统的文学课程已经大量被传媒研究、人类学、新历史学、政治学、女性研究……等等(被统称之为“文化研究”这门超级学科)所取代。这种现象在中国还不严重,但似乎也为期不远。只要看看,当今年富力强的那批教授学者已经把文化研究搞得如火如荼,那些最有活力的大学纷纷成立文化研究中心。而一个新近开张的文化研究网站(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几乎把当今中国文学研究最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一网打尽”,就足以见出它的势头。这些现象,离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当然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在大学消失也已经不远了。

所有这些,都表明“文学”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或是作为一门强大学科的存在成为疑问。

但文学因此就真的萎缩了,消失了吗?人们看到依然如此蓬勃的文学出版发行盛况,看到文学期刊依然遍及这个庞大国度的各个角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文学新人跃跃欲试,看到每年上千部的长篇小说堆满了人们的视野。但人们没有被这个“假象”所蒙蔽,这些盛况,这些现场,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演出,所有这些现象都不过是行尸走肉,文学的魂灵已经不再了。然而,我们要追问,文学的魂灵到哪里去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它变成了灰烬了,还是变成了气体,或变成了什么别的元素物质?文学的魂灵--确实,文学一直是有魂灵的存在物,从古至今,没有任何文化样式像它这样,发展到如此庞大、高深、精密的地步。没有魂灵,没有一种不死的恒古不变的魂灵,文学得以千百年地延续下来是不可想象的。

文学的魂灵从文学中消失了,但在其他的文化类型中显灵。文学给自身留下了一副皮囊,却成了幽灵,附着于各种新生的文化样式中。现在,人们只看到电视、电影、报纸和各种娱乐形式蓬勃生长,文学从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在节节败退,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文学依然是--文学从来就是这些文化类型的根基。在这里,我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种根基,不只是作为原材料的资源,而是文学的思维和表现手法,一直就渗透进这些文化类型中去。所有的其他文化类型都不过是文学的图像志的翻版。要理解这一点,当然不困难,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看法,谁都知道电影电视需要文学脚本,流行歌曲需要歌词,好莱坞和中国的那些稍微像点样的导演,哪个不是靠了文学作品的素材,或是过硬点的文学脚本才有所作为,否则他们一事无成。确实,这个道理太小儿科了,不足以说明容易被忽略的更深层的问题。

我要说的“文学的幽灵化”,是指文学对社会生活进行多方面的渗透,起到潜在的隐蔽的支配作用。所有以符号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事物,都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被文学幽灵附身。也许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思考“大文学”和“泛文学”的概念。

实际上,媒体一直在模仿文学。媒体具有的纪实性和现场感的优势,并不是把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现实呈现出来,而是力图使之传奇化。媒体追求的效果就是传奇的陌生化效果。媒体的兴盛在于它的图像化,由此造成现场的纪实效果。“图像”就真的能和客观世界重合吗?图像就真的是逼真的吗?新闻报道无疑是所有媒体制造真实的强有力机制。电视新闻得天独厚,摄像机的现场权威性毋庸置疑。然而,任何新闻都以“传奇性”为其本质特征,而这正是文学最基本的特质。媒体制造“真实”,也强化“真实”的霸权。然而,“真实”背后包含着形形色色的虚构,包含着艺术观念、编辑手法和制作技巧在里面。电视新闻的拍摄制作过程就是按照特定的叙事法则进行的,主题、题材、角度、镜头的运用等等,这一切都没有超出文学叙述方法。那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更是具有悬念的叙事文体,它们看上去更像文学虚构的产物,而不是“真的”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例如,美伊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美国“9·11”现场报道……这些无疑是大是大非的国际政治事件,但就电视画面来看,它却像是文学虚构一样离奇,并且也显示出文学叙事的那种视点、角度、结构的转换,人物以及情感反应等等。至于中国的电视新闻,则不过是传奇色彩更平淡些的文学叙事,其人为的痕迹更加明显,它不过是按照标准的文学叙事文本加以图像化的阐释而已。还有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不用说那些拙劣的电视剧、专题片,那些搞笑的娱乐节目,那些对话和访谈,都严重依赖文学性的叙述技巧。没有相当的文学性技能,很难想象这些节目会做成什么样子。人们曾经设想过电视、电影思维的独特性问题,也就是摆脱它们脱胎而来的文学性思维的痕迹,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这些节目越来越精致,它们离文学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

当然,现实本身的符号化就使它的文学性含量变得异常丰富。消费社会的生活越来越具有符号化的特征,消费变成一项文化活动,没有文化想象的消费只是解决温饱,而消费--这个词最初意义就是浪费,它显然是在解决实际生活之外对各种物品的占有和消耗,才构成消费。比如手表,如果它用于观察时间,则是使用;如果镶上钻石,则意味着消费,那些钻石显然是浪费。没有消费,后工业化生产则无法进行,人们的就业和生存温饱也无法解决。当代生产和生存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奇怪的推论关系基础上。消费社会使当代日常生活具有无限想象的超越性特征,广告当然在这里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广告又使人想起图像媒体的霸权,而实际上,广告只是连环画的变种,一些图画,加上文字说明。在这里,说明文字具有决定性意义,它是图像对文学语言和叙事的图解。没有文学性思维和语言,广告则不知其云。重要的在于,广告图像随着电子媒介在特定的时空里转瞬即逝,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能够被人们重复的,只能是文学性语言。大量的广告用语成为指导当代日常生活的圣经,它不断被人们日常行为所重复生产,它构成了日常性的一个最有活力的部分。

在消费时代,诗退隐了,退到了生活的边界,退到了一小撮语词亡灵的内心中去了。但消费社会却在滥用诗情,在对诗进行伪善而巧妙的模仿时,也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普及化工作。那些广告用语把精练的汉语句子搞得神情暧昧却也魅力四射。诸如“做女人挺好”,这是内衣广告,用的是谐音修辞手法;“现代经典,都市传奇”,这是房地产广告,这是大胆的自我标榜;“钛显雍容,至尊气度”,这是手机广告,同样是自以为是的定位;“君行万里,坐享其成”,这是汽车广告,显得自由流畅。巧妙的广告用语都在修辞上下功夫,无形中使汉语的表现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它们使诗性的语言,使语言的诗性在消费社会全面复活。特别是那些时尚消费品的广告创意及用语,总是散发着浓郁的小资情调,它们演绎着一个个浪漫主义传奇,那些浓情蜜意与虚情假意,巳经使当代消费生活变成文学叙事。那些消费诱导引发的消费冲动,以及在购买现场与导购小姐的讨价还价和调情,这都是典型的文学性语言在推动消费情境的建立和展开。

广告与其说表明了一个图像志时代的到来,不如说是图像与文学合谋的杰作,而在这里,文学则是其魂灵。通常的说法,文字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实际的情形则是,构思就已经被文学俘获了。相当一部分的图像学家几乎是得意忘形欢呼读图时代的降临,但也有清醒者意识到文学语言之不可超越。有些图像学家慎重地考虑了语言文字对图像的深层支配作用。一位美国的图像学家米彻尔(W.J.T.Mitchell)在其影响卓著的论文《图像转向》中指出:无论图像转向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明白,它不是向幼稚的摹仿论、表征的重复或对应理论的回归,也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更应该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的、后符号学的再发现,把图像当做视觉性(visuality)、机器(apparatus)、体制、话语、身体和喻形性(figurality)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参见《文化研究》,第3辑,第15-16页)。对图像的观看阅读,不可避免受到文学思维的支配,因为在此之前,图像本身的文本法则叙事法则就没有真正离开过文学机制。图像自以为遮蔽了文学,但文学的统治是牢不可破的,这不是说文学多么高明,而是说这是我们的文化病人膏肓的症结所在,图像崇拜始终存在,但文学却向着纵深处发展,人们明明知道,语言是对不可表现之物的表现,但人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这样做了。这就是文学不死的理由。

同类推荐
  • 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本书是一套中学生课外读物,收编了古今中外著名的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等,共18册。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塞上潮音

    塞上潮音

    《塞上潮音》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读诗札记、东写西读和小说探幽。
  • 宿松

    宿松

    石一龙是“70后”诗人之一,其诗也具有很多70后是个的特色,诗歌意象大胆先锋,体现了70后比较丰富的学养和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在诗歌技巧探索、现实观照上又有与传统不同的地方,这是诗歌向前迈进的明证。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热门推荐
  • 你不了解的气象季候

    你不了解的气象季候

    这是一本关于气象季候的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奇妙无穷的风云世界,去触摸和感受地球大气的脉动和呼吸,去感悟风云变幻的奥秘、奇光异彩的天空和妙趣万千的气象,去领略雨城、雾都、雪屋和极昼极夜之地的奇风异景,去探寻万千气象的内涵和真谛。同时,让你在获取知识之余能够从中引以为戎,从而更加了解变化万千的气象,关心和呵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 我们不是随便的花朵

    我们不是随便的花朵

    陈梦熙跟男朋友分手的那天坐在公园里的秋千架上哭得伤心不已的时候遇到了在机场被她调戏了的帅哥Dean。Dean说:梦熙……陈梦熙仰起哭得泪痕斑驳的脸笑:帅哥是你啊,咱们真有缘Dean:我想跟你说,我不叫Dean,我有中文名字的陈梦熙不明所以地看着他。Dean:我的中文名字,叫慕远峰陈梦熙笑:真巧,我的初恋男友就叫慕远峰,可惜他死了,我再也不见不到他了Dean:他并没有死。陈梦熙:嗯?Dean:他并没有死,而且,他就在你身边
  • 金主的名门毒妻

    金主的名门毒妻

    他,国家机关干部,深藏不露的金主,她,局长秘书,天生一副魔鬼身材,他第一次碰见她,她和同父异母的哥哥躲在化妆间调情,她送醉酒的他回家,他却突然发难,最终是谁征服了谁?
  • 搞定不了的大佬安知言

    搞定不了的大佬安知言

    阳乐好歹是个排得上福布斯榜的有钱人,一切都得有排面。出行要有十八个保镖,追男神要拿着喇叭在兰博基尼疯狂表白,连撞个车都要考虑拉不拉风。逗比的属性就是有钱也没改掉。但阳乐一遇见安知言就十分的狗腿,又怂又狗腿。“大佬,这是我给您订的一卡车盖世神功的书。“大佬,这是中餐西餐意大利餐西班牙餐等等,任您挑选。”阳.狗腿子.乐。
  • 地下故宫

    地下故宫

    不管去没去过京城,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故宫地下有什么?绝密档案记录员小王为你打开,地下故宫的六扇大门:立心门内,地动浑天,天崩地裂,天翻地覆……立命门内,龙飞凤舞,看九尾妖狐魅惑,听三足金乌清鸣……绝学门内,《清明上河图》,高七寸五,长一丈六,禁锢魂魄八百四十有一……太平门内,聚宝盆生财,八卦图算命,和氏璧普照圣光……第五扇门,当心,那是定海神针……第六扇门,蜀山在望,海市蜃楼,沧海桑田……故宫地下有故宫,千古神藏觅灵踪。不畏仙魔斩威龙,天上天下无穷动。看我上下五千年典藏,如何斗邪祟、抗异族、灭神魔、安天下!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七王记

    七王记

    每一个大时代,总是会出现几个不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或是不甘于平凡,或是被平凡所遗弃。年轻的狮子终将战胜年老的王者,靠吟唱传奇的诗人才能得以谋生。圣力无所不能,战气开天辟地!谁说英雄都需独闯天涯,带着弟妹一样开创不世伟业!****天圣教圣力阶级共十二级:一、二、三级为初级圣战士,四、五、六为中级圣武士,七、八、九级为高级圣斗士,十级为圣堂武士,十一级为圣堂斗主、十二级为圣堂斗圣。东海国战气阶级分为九级:七级以下皆为武者,八级为武帝,九级为武皇。本书已签起点,恳请支持!
  • 英雄联盟之黄金坑

    英雄联盟之黄金坑

    林凡:一血什么的我从来不在乎。提莫队长:瓦洛兰最大的蘑菇养殖户就是我,我的蘑菇市场占有率80%蛮王:林凡,来来来,我们歃血为盟。蛇女:你们怎么都来瓦洛兰大陆了,老娘还想毒霸星球做女王呢。安妮:林凡哥哥,你看见我的小熊了嘛,它们都不陪我玩。作者提示:本故事纯属轻松搞笑。
  • 红阁凤凰

    红阁凤凰

    欢迎莅临红阁夜总会。这里除了有各种休闲设施让各位客人轻松外,还有…请看左边,有美女钓酒喝,保证老板荷包轻松;至于右边,这里有副业侍应,专业小偷,保证老板荷包继续轻松;还有,这里保证天天有美女警花查牌,保证老板身份证想丢也丢不了。喂,死老陆,还不帮忙宰羊…
  • 假面骑士之命运

    假面骑士之命运

    我只是想要改变你的命运而已……为此我不会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