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33200000012

第12章 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1)

现在,在中国的大学建制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文艺学这样英雄气短:曾经辉煌一时,作为中文系各门学科的基础与前提;现在,虽然像文学史一类老实巴交的学科还不得不沿用文艺学的那些基本命题,其他的学科算是与文艺学不辞而别了。事实上,文艺学学科中的人们也对那些核心理论,那些基本命题也有点不以为然,上课给学生讲的是一回事,背后自己热衷做的研究是另一回事。一门学科当然是以它最基本的理论核心、基本的命题、基本的体系而存在,但对于文艺学来说,这些核心、命题和体系都显得疲惫不堪,只是依靠过去的威严才维持住现在的体面。在中国,文艺学学科汇集了一大批才俊之士,就像这门学科一样,曾经豪情万丈,野心勃勃,都是要给文艺立法,给文艺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念方法。但现在,当代文学实践早已是脱了缰的野马,跑得不知去向,现行的文艺学已经难以望其项背了。这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转眼间只剩下美人迟暮的沧桑。面对着文学创作实践,面对着当代五花八门的新理论新术语,还有更为咄咄逼人的媒体之流,文艺学已经是六神无主,无所适从。不是说文艺学学科确立的那些命题有什么不对(它曾经是真理性的绝对命题,直到今天我也不敢对其说三道四),只是人们不再这样来看问题,不再这样来谈论问题。人们都知道文艺学的那些“原理”是一笔遗产,一项不动产,只有少数人才有继承权--继承权的获得是一项历史化的部落式的追认。

既然那么多的人既没有继承权,又不想继承,那么,他们能干什么呢?文艺学科汇集了那么多的雄心勃勃的人,岂能就此袖手旁观,无所事事?文艺学科中的人们,已经深知不可能再抱残守缺,就是吊死在“原理”这棵树上,也不会获得烈士的称号,因为其资格还有待确认。就这一点,傻子都看得出来,更何况那些精明透顶的莘莘学子呢?毫不奇怪,这些年来,文艺学学科都在“声东击西”,唱的是创建文艺学的中国学派或流派的髙调(这就是声东),实际都在憋着劲攻克西方当代理论的堡垒(这就是击西)。这使当代文艺学偏离了前苏联的轨道,似乎正在走向歧途。所谓文艺理论中国学派的诉求,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当代文艺偏离原来的传统深怀焦虑,对转向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文论表示了怀疑。事实上,当代文艺学并没有真正远离马克思主义传统。

毋庸讳言,当今的文艺学体系来自前苏联,文艺学学科之所以具有基础性理论的地位,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提炼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无疑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说,即使在资本主义西方的大学体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都居于强势地位。欧美的大学校园里左派少说也占据半壁江山,加上青年学生响应,总有呼风唤雨的能耐。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右派并没有大获全胜,相反,依靠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左派的思想反倒显示出旺盛的创造力。不用说,文化研究、全球化理论、后殖民学说、媒体研究等等,分门别类又相互交叉重叠,混乱不堪又泾渭分明,左派的批判理论在资本主义搭建的舞台上,表演得淋漓尽致而又漏洞百出。但不管怎么说,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左派唯独没有“文艺学”这门学科,这使得詹姆逊、米勒、伊格尔顿、德里克等左派大师,也对此大惑不解。现在,全世界的人文学科中,可能只有中国的中文系有一门学科(而不是课程)叫做“文艺学”。当今的俄罗斯恐怕也没有,前苏联的体系早已让他们抛到脑后。想不到只有中国的大学为前苏联的体系守灵。日丹诺夫的后裔们肯定会怀着感激之情,而老牌的欧美左派们可能并不以为然。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不背这个包揪谁背?

多年前,格非有一篇小说题为《褐色鸟群》,那个居住在水边的与世隔绝者,看到一个叫做棋的少女,她的身上背着一个包楸,她打开给遁世者看,那是一幅画;多年之后,那个遁世者又看到这个少女经过他的居所,并且一样背着一个物件。遁世者说,你是那个叫做棋的少女吧?少女矢口否认。这使遁世者犯糊涂了,他明明记得她的行装也一模一样。然而,那个少女打开那个包裹,那是一面镜子。当然,这个寓言一样的故事似乎意指着多种意义,它也可以意指着当代中国的文艺学的某种境况或遭遇。现在,文艺学那个可人的少女,出走多时之后,回来打开行囊,里面不是一幅画,而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反映任何内容,但是镜子没有自己的本质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原本的那张画,不过是贴在镜子上的画,一面可以反映万事万物的镜子,被一张画给遮蔽了,我们看到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但是失去了映照的功能。我们现在揭去画面,获得了映照功能,但我们失去了本质。如果说,过去的本质是虚假的本质,那么我们就什么都没有失去,而是获得了一面镜子。现在,可以自由而随心所欲地映照万物。但是,一面镜子,热衷于反映论的“文艺学”,却无意中道出了自己的真身。

这并不是对当代文艺学的苛求。实际上,当年从前苏联那里获得的体系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如文艺的本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民族性及历史发展规律、文艺本身的艺术形式及规律等等,这些命题无疑都十分重要,迄今为止还在以各种方式支配着文学艺术的阐释。但在过去的体系中,这些命题在今天看来存在着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其一,它的真理性与作为前提的权威性问题。在教科书中,这些命题都是以真理式的基础和前提性的形式出现的,在文艺学原理的体系中,这些问题都被确认为最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只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内部的重要问题,对其解释和争论,也只是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去理解。而要把它们作为文艺的一般普遍规律来对待,就很难得到清晰的说明。到底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者相反?或者相反相成?这些论辩在注疏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准确意义时无疑是意义重大,然而,姜用这些问题来作为文艺学的根本问题,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在对具体的文学艺术实践的阐释中,在文学史的进程中,起作用的是多种力量或原因,并不是那么绝对或简单地由经济起作用。诸如此类的命题或问题,足以让文艺学进人真理探险的漫漫长途,在概念的辨析与意义的二元对立中耗尽想象力。

意识形态要么是全能的,要么是无用的。依靠意识形态的力量建构起来的文艺学体系,在意识形态稍加松懈的时期,显然就失去了中心化的力量。权威性的自我隐匿了,它成了一面空镜子。因为其本来的权威性,因为那些根基还在,文艺学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正面的革命性举措。历史的权威性依然维持,人们采取绕道而行的措施。这些体系原理依然在大学的课程中作为“基础理论”传授,很显然,这些“原理”已经形成定论,不会再有什么特别的深化或变动。现在,文艺学的热门课题,不再是从原理中引申出来的任何问题,而是另辟蹊径的探索。特别是西方的现代文论,成为当代文艺学努力探求的领域。如果考虑到当代西方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主要也是左派们在操持,那么,这种偏离与其说是改弦更张,不如说是重新回到学术史的历史程序中。很显然,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也是浸透了马克思主义,70年代以来,后结构主义成为显学,严重影响了欧美的文学理论与批评。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如新批评、现象学、解释学、结构主义等,还没有沾染马克思主义左派的色彩,而70年代以后,后结构主义广泛影响了人文科学,而后结构主义无疑与马克思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尽管那些后学大师,福柯、德里达、拉康对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渊源都讳莫如深,但骨子里的左派是不可能逃脱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支柱的。多年之后,德里达终于站出来仗义执言,这些“后学”之后的人们,都没有逃脱马克思的幽灵(的支配或对这笔遗产的分享)。后结构主义之后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同样没有逃脱马克思的幽灵,就这点而言,当代中国的文艺学沉浸于其中的西方理论与批评,并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半步,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它偏离文艺学的根基,也不过是偏离了前苏联的传统。现在,另辟蹊径却接上了欧美马克思主义的源流,如此看来,文艺学也并没有离经叛道,更没有走火入魔,不过是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它也不得不重整旗鼓而已。

现在,当代文艺学对自己未来的道路已经很清楚,那就是顺着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行,但就此而言,依然有两点困难。其一,作为文艺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的“原理”,如何与西马以及当代其他理论的活的实践对话,这是一个难题。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基础理论与它新的理论探索毫无关系,它确认的那些基本命题却无法给出新的探索论域,这无疑是非常不正常的。显然,“原理”与文学史叙述不同,文学史是依据现有的事实做出的一种描述,它可以依据任何新的事实发现而加以重新叙述;但“原理”却带有结论性质,它是依据一种观念、信仰做出的论断,这些论断可以放弃,但难以重新阐述。现在少有人会再去论述文艺学原理的那些基本命题,尽管人们认为那些命题存疑处甚多,但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文艺学的课堂上与课堂后的论述是如此大相径庭,这实在是令人奇怪的事。离开了课堂,人们已经不再谈论那些问题,也不会运用这些基本命题来理解和阐释活的文学创作实践,人们使用的是另一套术语、另一套方法和准则。其二,当代文艺学的西学成分较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西马也姓“马”,但此“西马”与“老马”(前苏联之“马”)相比,却并不让人心安理得。这种观念和心理感觉看上去很奇怪,其实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来自前苏联的传统,只有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才是经典性的诠释,才被认作“正宗”和“正确”,其他则被看做旁门左道。尽管中国的经济已经与欧美接轨,科技产业,经济管理,甚至行政管理也努力吸取欧盟与美国的优秀经验,但思想意识显然还对“西欧北美”持深刻的歧见。这使当代文艺学要吸取西方当代文论的优点就显得并不名正言顺。关于建立文艺学的中国学派的呼吁,就是针对当代文艺学的西化倾向的一种抵制和修正。这种呼吁,与其说试图从中国古代文论中吸取精华来重建当代文艺学说,不如说仅只是怀着对前苏联体系的眷恋与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体系的警惕。

很显然,第一个问题无法解决,只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现象存在于人文学科的建制内。但第二个难题无疑要给出恰当的说明,否则学术的建构依然难脱意识形态歧见,这将导致学术论域的无效展开,它只是“明辨是非”--关于学术选择的正确与错误的论断,关于“应该如何”的学术方向的争执,而不是学术论域的真实拓展。关于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之类的中西争端持续了百多年之久,中国学人始终怀着民族国家的理念,试图从多方面与西方抗衡,或反抗其霸权。这在民族国家遭遇列强压迫的年代无疑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而在今天全球化互动的时代,过分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即使在人文学方面也是不足取的,实际也不可行。文艺学的建构始终伴随着现代性的历史实践而展开,而那些命题与原理本身则是现代性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文艺学还在相当程度上打上中国现代性的烙印。现代性的历史实践也处在变动之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现代性与前苏联有着密切关系,人文学的理论学说深受其影响也不难理解。而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占据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这也必然导致其在思想文化与价值建构方面期待更多沟通。尽管冲突与矛盾不可避免,时而依然激烈,但总体趋势是理解沟通合作多于对抗敌意冲突。至于国际学术的频繁交往,信息的大规模传送交流,这更使知识(当然包括人文科学的知识)的生产更具国际化和超越民族国家的共享性。文学理论批评在西方无疑是一门成熟且发达的学科,中国闭门造车半个多世纪,且一直在前苏联的阴影底下匍匐前进,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真正体系。现在,如果匆忙中就想建构“中国学派”、中国“自己的”文艺学,仅仅依靠前苏联的体系,加上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化转化,再加人一点西方现代理论,那只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拼盘,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很显然,中国的文艺学还需要下大气力研究西方当代的理论与批评,真正能把别人优秀成熟的成果吃透,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创建中国的文艺学不迟。而要搞透西方的理论与批评,并不是浮光掠影式的“拿来主义”,而是要沉人其中,与其共同创建这种理论学说,在这种话语中,在共享的知识平台上,来建构理论与批评,恰恰是不需要戴上民族身份的灵光圈而能做出令人信服的成果,那才是对文艺学的贡献,至于是不是“中国的”那又何妨?任何对民族国家身份的过分强调,无非是想走终南捷径,无法与别人共同起跑,平等对话,而幻想以民族特色来在国际学界争一席之地,以其“特殊的身份”获得承认,那本身就是打了折扣的承认,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也许人们会说,真要与西方人共享知识平台,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竞争,但这样的不平等是历史造成的(我们不为历史赎罪,谁为我们赎罪?),我们并没有能力在短时期内改变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学习、研究,再学习再研究,没有什么讨巧的地方。我想中国人应该有自信,有信心,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之所以在今天还能蓬勃旺盛,就在于它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再经历过几十年、几百年的与目前处于强势的西方文化的碰撞沟通融合,中华文化一定能重新焕发出原创的生机。现在就想匆忙创造这个中国学派,那个民族特色,那只能是不负责的大话,自欺欺人的梦呓。

同类推荐
  • 明治:含苞待放的新时代、新女性

    明治:含苞待放的新时代、新女性

    本书是日本作家茂吕美耶以明治时代为背景,介绍当时传奇女性及其生活方式的文化随笔。明治时代是1868年至1912年,是日本通过各项改革迈入近代化的时期,并通过一系列战争迈入列强的时期。作者在本书前一半介绍了明治新日本的社会衣食住行的变化,社会风貌,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等。后一半着重介绍了明治时代的新女性,这些新女性走在时代前端,大多是在教育、医疗领域开辟新天地的代表女性。作者的文笔非常通俗,对了解日本女性地位的发展演变具有普及启蒙作用。
  • 有间文库:伪自由书

    有间文库:伪自由书

    《伪自由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四十三篇,是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批判的战斗记录,包括《观斗》《大观园的人才》《从讽刺到幽默》《出卖灵魂的秘诀》《中国人的生命圈》等。
  • 谷雨诗二

    谷雨诗二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雨巷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均有体现。他不作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而是采取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向、隐逸、自由联想和语言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进而曲折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感受,颇具内涵之美。
热门推荐
  • 无尽意菩萨经

    无尽意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夫君,到我碗里来

    夫君,到我碗里来

    新婚洞房花烛之夜,帅哥老公还没吃到,居然就被惊雷打中,神奇穿越了。偏偏还穿越到了京城有名的花痴女身上。只是,她不是恶名昭著的花痴女么?为什么这些男人不仅不躲着她,反而一个个都送上门来了?温柔而深情的谪仙帅哥原配,高傲霸道的纯情王爷。痴情的忧郁书生表哥,冷漠孤僻的绝世神医。二十四小时贴身腹黑保镖,红衣飘扬的妖孽皇子。风情万种的多情采花贼,蓝眸的人体分裂症美男。什么?还有阴险邪恶的弟弟?而且连她前世的最爱也一起穿越来了?有完没完,她的碗都装不下了……赶不走?行!来来来,排好队,全都到我碗里来!【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倾城绝恋:盛开吧!彼岸

    倾城绝恋:盛开吧!彼岸

    若心是冷的,那么,还会有情吗?若是无情,那么,这心还有用吗?若是没有了心,那么,人还有活的必要吗?可他,却向她许诺——倾我一试,许你一座风雨不腐的城际。尽我一生,与你一场永远不醒的梦境。散我一命,允你一个千年为期的诺言。可那亘古不变的诺言,经历了无尽轮回。回眸曾经,只得一声苦笑。
  • 拼爹当召唤师

    拼爹当召唤师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召唤师是超一线的职业,无论是历代枭雄还是英灵,被召唤出来都是无与伦比的荣耀。楚夏误打误撞成为了一个召唤师,而他召唤的角色却不是任何英雄,而是敌人的亲爹!打架打不过?一个咒语,直接喊来敌人的亲爹,拼爹?拼的就是你的亲爹!“楼兰王,你的儿子有点嚣张啊!”“主人稍等,我这就去教训犬子!”“无量天尊,你的女儿这么暴力,小心以后嫁不出去!”“明白了主人,我这就让她禁闭十年!”游戏人间,无往不利,靠着这个前所未有的能力,楚夏展开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人生经历……
  • 一八七七新纪元

    一八七七新纪元

    新书《帝农时代》,第四组签约作品——————————————————————————————————一部农民工的童话,一段平凡到惊奇的传说,亮点在帝,根本在农,无需掩饰带有泥土芬芳的阳光气息,就从1984年的瓜洼村开始说起……“他开启了一个时代——”《时代》杂志如是说。——历史思路写都市文——诸位多多捧场———————下面直通车————
  • 公主恨嫁之我的夫君是神君

    公主恨嫁之我的夫君是神君

    被提上天界,好吧,还可以天界一日游,被赐婚,那个天君,咱们可不可以打个商量?她是他亲手制造出来的徒儿,却被他亲手葬送!若人生总有一场痴爱不负,他又是否能忆起那霜冷月华之中的轻声呢喃?那一壶清酒,一句悲歌,是否还是旧时模样?夜深人静时,他又是否真的从未愧对?他,是清风朗月的天竺帝君,微微一笑间似月华倾泻。清冷如霜华,却背负着一生的罪责,内疚难安。他说:“她是我的徒儿,与我血脉相连!”第一次,他与她相遇于万年古树,她喝了他一壶清酒!第二次,他与她偶遇于夜宴,被他当众调戏!第三次,不,她不要再有第三次,她是天君命定的太子天妃,怎么能与他有所交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男神,你的情劫到账了

    快穿:男神,你的情劫到账了

    (1v1)#为什么清冷矜贵的总裁总撩我#为什么杀伐决断的少帅总想拐我回家#为什么温润如玉的丞相说我是祸国妖孽,您老倒是收了我啊。洛璎抓狂,为什么帅哥都喜欢我,我只想做任务攒积分啊!系统喵掀了掀眼皮:主人,完成恋爱任务可得积分,立享受积分满十减十一优惠哦。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帅的小宝贝

    少帅的小宝贝

    医生和少帅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呢?让我们尽情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