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19400000006

第6章 强盗美元的诞生(1)

20世纪与其说是“美国的世纪”,不如说是“美元的世纪”。实际上,美元长期以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承担着基础货币的角色,它也是最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支付货币。如果美元没有国际关键货币这一特权地位,美国的金融霸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美国一直在千方百计确保美元这一特权地位。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美元是美国的官方货币。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的主管部门是美国国库,发行权属于美国财政部,具体发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美元是外汇交换的基础货币,也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的主要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100多年前,美元的境遇和现在却是天壤之别。历史还得回到400年前的美洲新大陆开辟之初。在1620年,威廉·布拉德福德和迈尔斯·斯坦迪什率领的英国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来到了现在的普罗文斯敦。他们带着从英国人那里买的到美国用的新家当,但他们手里的那点英国货币没多久就花光了,此时,英国禁止出口硬币。这无疑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在经历了以货易货、各种原始物品充当货币后,美国主要依靠出口货物赚取英国硬币,通过海盗在美国海岸的挥霍,美国也能赚到一些钱,当然其中也有大量的西班牙硬币。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夕,西班牙硬币在殖民地货币中占主导地位。

美元的诞生是通过三个时间节点实现的,第一个就是新成立的美国国会在1786年9月下令组建铸币厂,这为美元的产生提供了土壤;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在1789年3月生效的《宪法》规定,国会拥有铸币权,同时负责规范货币的价值,并严禁各州铸造货币;最后一个时间节点是1792年,美国通过《铸币法案》。自此,美元正式诞生,而且新铸造的美元与西班牙的货币较为相似,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美元符号“”源于比索(Peso),这中间的竖线就是字母“P”的竖线部分。

到了19世纪,除美国之外,美元只有一个流通地--加拿大。在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美元基本上不扮演任何角色。当美国商人需要买卖货物时,他们会去伦敦,偶尔也会去巴黎或柏林,但不去纽约。因为用于结款的货币是英镑、法郎或马克,而不是美元。对于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说,伦敦是获取信贷的最佳地点。那时,世界上超过60%的贸易都以英镑作为报价和结算货币。

19世纪的美元在美国国内都岌岌可危。其实当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推行统一美元和建立相当于美国第一个中央银行的美国银行时,是对相当于英国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做过一番仔细研究的,他发现了英格兰银行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这却限制了各州立银行自行发行货币的自由,在地方银行与中央银行的较量中,1810年美国银行更换许可证时,由于众多金融机构的不满,重新为美国银行发放许可证的提案未获通过。这一举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州立银行,州立银行开始大肆发行纸币,先是导致通货膨胀,最后是经济的崩溃。因此,在1816年,美国国会决定成立第二美国银行,以此来扭转这一局面。令人遗憾的是,不久后安德鲁·杰克逊登上了总统的宝座,这也让第二美国银行发挥作用的事情成了泡影。

自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美国又出现了州立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联邦政府不能对金融业直接插手。而在1837年密歇根州又通过了一个自由银行方案,意思是任何人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无须审批和领取营业执照,都可以开办银行。在那个几乎把银行视为聚宝盆的年代,立刻就形成了一股设立银行来致富的热潮。之后又有17个州也推行了这个制度,美国银行数量剧增,就像清朝时大大小小的钱庄。每个银行都发行自己的“银票”,称为“银行券”。最多时,美国各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超过1000万种。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和流通混乱,这家的银行券那家不承认,银行券的发行又不受管制,导致通货泛滥,甚至有的银行设立之初就心存诈骗之意,不行了就倒闭,换个地方再开张,即所谓的“野猫”银行。因此要求建立统一货币发行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18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民银行法》,才逐渐统一了货币发行。1907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内对成立中央银行统一了认识,于是,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获得国会批准,建立了自己的中央银行体系,叫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历经一百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那时“像黄金一样好”的仍是英镑,而不是美元。美元在国际货币的地位还远远比不上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更别说与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相比了。在当时的外汇储备中,英镑占到了一半的份额,法郎和马克也占了近一半的份额,其余的一小部分还被荷兰盾和瑞典克朗分走,根本没有美元的份。

这种状况带来的不利深深地刺痛着美国。例如,美国的一家公司要从巴西进口咖啡豆,在它和巴西出口商之间要经历美国的银行-英国的银行-巴西的银行-英国的银行-美国的银行等一系列繁杂手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带来巨大损失。且不说每个环节都有不菲的手续费,在这漫长的手续中,也许汇率变动早就把一笔赚钱的买卖变成了亏本的生意。而且由于航运和保险等金融和商业服务都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美国的同行很难参与竞争。发达的贸易信贷体系也使得伦敦成为金融服务的聚集地,而美国只能看着伦敦巨大的金融蛋糕流口水。

美国在等待机会的到来,1870年,美国的商品生产量超过了英国。到1912年,美国的商品出口量超过了英国。美国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终究有一天会把这块大蛋糕装到自己口袋里。不要忘了一句名言“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头脑”。

美元地位来之不易

上帝还是眷顾了美国,没有让它一直等下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庞大的战时预算赤字和国内价格的快速上涨,使英镑价值剧烈波动。英国再也无法维持英镑和黄金之间恒定的比率。战争扰乱了欧洲的贸易信贷市场,各国政府忙于战争动员,贸易金融资本日益匮乏。为满足客户的进口需要,德国和英国的银行转而接受纽约的背书票据。对于纽约的银行来说,它们所熟悉的货币自然是美元,所以德国和英国的银行收到的都是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信贷。由于战争需求的拉动,美国出口贸易急剧扩张,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世界粮仓。各国从美国买东西,都认为依然与黄金紧紧挂钩的美元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货币。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政府于1916年宣布英镑与美元挂钩。英国终于在战争的逼迫下咬了美国投下的鱼钩。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撤回了对英国的支持,不出所料,英镑开始贬值。一年的时间里,英镑较美元援助之前贬值1/3。英镑的贬值更加烘托了美元这朵奇葩的艳丽,随着贸易承兑汇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美元汇票,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之所以选择在纽约做生意,也是因为进出口商现在支付的费用比在伦敦支付的费用少了整整一个百分点,这导致了不管是与美国做生意的人还是与其他国家做生意的人都涌向纽约。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的20年,逐渐形成了几家较有实力的货币集团,他们激烈的竞争分裂了原本完整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样使得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形势动荡不安。

1929~1933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世界的金融恐慌,国际货币制度的紊乱,出现了所谓的“汇率战”,继而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二战后期,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着手拟定战后的经济重建计划。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及金融会议”,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家共有44个(一说45个),各国的争论点只有两个:一个是英国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计划;另一个是美国财政部首席国际经济学家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提出的方案。凯恩斯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中央银行,提供一种名为“班科”的国际信用货币。怀特的方案是回归金本位制。凯恩斯的方案强调全球复苏,怀特的方案强调币值稳定。

英美两国在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围绕着这两个计划进行了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目的就是争夺国际金融霸权地位。

尽管讨论是在怀特方案和凯恩斯方案之间进行,但是所有参加最后投票的国家都知道,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角力归根结底信奉的是“实力”,最终要靠“实力”来一锤定音。因为美国不会接受凯恩斯的方案,因此各个国家的真实选择是在怀特方案和会议无果而终之间进行。对所有国家来说,如果会议无果而终,那么世界仍将面对国际货币不足的困难。其他国家可以选择接受美元,但持有美元会不可避免地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显然,这比接受怀特方案更糟糕。

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论和反复较量,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依照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从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成立,确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最后的方案融入了两人的建议,但以怀特的方案为主。其实,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被放弃的凯恩斯的方案比被采纳的怀特方案更加先进。凯恩斯当年提出的“班科”与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使用的特别提款权(SDR)有异曲同工之妙。

之所以怀特方案被采纳而凯恩斯方案被放弃,主要是怀特方案符合美国的利益需要。有学者认为,就美国自身的情况来分析,美国在开始时就不会考虑采用凯恩斯的方案。假如凯恩斯的方案被采用,那就意味着黄金被“非货币化”,必然会逐渐贬值。

截至1947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的70%,高达209亿美元。此时法国的黄金储备还不足7亿美元,阿根廷只有4亿美元,英国的情况更为惨淡,仅剩下了价值100万美元的黄金储备。这就说明了,在金本位制度的前提下,拥有美元才会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为后盾。国际贸易当中黄金的价值不会改变,那么美元顺理成章地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交易货币。

正如直接代表美国参与管理战后国际货币事务的罗伯特·所罗门所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国际货币制度,正是美国霸主地位的全面反映,是美国政治、产业、金融霸主地位的直接结果。”美元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黄金以外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最重要的国际流通手段,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由此,美元取得了世界金融的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就是美元霸权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是在美国实力雄厚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又为美国的霸权服务。美国的霸权是新型霸权,通过货币战争来建立金元帝国,这条路美国走得很艰辛,但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强扮全球货币供应者

二战结束后,美国以“马歇尔计划”为起点,承担起管理世界货币体系的主要责任。美元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流通货币,对这种全球性结盟关系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基础。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基础作用,美国有能力从事对外战争、维持海外驻军以及保持其霸主地位,而不会加重美国公民的经济负担。其他成员国在接受美国制定的国际货币行为规则后,可以从美国那里获得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美国实际扮演的是一个“全球货币供应者”的角色,把持着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美国通过发行世界货币--美元,成为全球资金分配中心,支配着世界的经济资源。

好景不长,美元霸权遭遇了“特里芬困境”。一方面,美元起到储备交易和干预性货币的作用,扩大了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使它在执行外交政策或管理国内经济时,无须考虑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元要成为并长期保持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就有义务维持货币币值稳定,不能让美元贬值,改变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其实,对美国来说,后者是实现霸权必须付出的成本,在当时存在前苏联这个外部威胁的情况下,需要其国内经济利益服从于更大的国际政治利益。对其他西方国家来说,后者则是服从美国霸权的回报。由于美元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汇价水平上,其他各国货币均处于弱势,因此,当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后,美国的商品出口势必处于有利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维持美元霸权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和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美元荒”。即国内物资匮乏、供给不足,因而需要进口大量生产资料和生产用品,同时,由于缺乏创汇能力,货币又不能兑换,进口商品乃至经济复兴均受阻,需要美国的信贷支持,以购买美国商品。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由于欧洲、日本的经济复兴以及美国国际收支的逐渐恶化,境外美元变得逐渐充裕,甚至有些泛滥,国际货币逐渐从“美元荒”发展为“美元灾”,出现抢购黄金、抛售美元的风潮,美元危机频频爆发,严重威胁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就在“特里芬困境”提出来之后不久,伦敦市场上的金价就涨到了40美元/盎司,似乎投资者已经知道高估了美元的价值,而且相信高估的美元汇率已经维持不了多久。

为了确保美元与黄金之间稳定的汇率,美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虽然这一代价不能完全用金钱来算清,但可以从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处理办法中找到答案。起初,美联储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还坚持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以控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崛起,美联储一次次放宽了货币政策来挽救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

“特里芬困境”最后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单边行动得以终结。1971年,美国宣布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同黄金脱钩,从而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走向瓦解。

同类推荐
  •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韩非子凭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冷静、“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政治谋略,对于我们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的每节分为韩非子箴言、案例引导、管理智慧、行动指导四个板块,除了对韩非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外,还收罗了古今中外众多典型的管理故事,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 学人不如学己——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实务

    学人不如学己——企业内训师团队建设实务

    企业核心知识和经验传承,离不开企业内部骨干的参与,因此,内训师团队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但很多培训管理者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知识。在此背景下,本书从以下内容入手,对内训师团队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阐述:内训师团队的定位;建设的关键点;团队建设的三要素(课程、制度、师资);内训师团队建设策略;内训师团队三大工作任务操作指南。本书旨在帮助培训管理者用最少的资源和最短的时间,建设一个具备自我更新和自我成长能力的内训师团队,尽早摆脱对外界资源的依赖。
  • 创业史诗:杜兰特创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之路

    创业史诗:杜兰特创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之路

    本书再现了20世纪初叶美国汽车工业那场跌宕起伏的创业大战,记述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始人杜兰特辉煌而坎坷的一生,以及他所置身的那个时代许多著名的汽车工业先驱如福特、别克、斯隆等人既合作又争斗的历史画卷。
  •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本书以作者就读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为基础,广泛吸收和运用了国内外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翔实数据,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和人力资源的迁移和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其重点是以空间视角,对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源的分布及其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合理性论证,并基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多种经验模型对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源结构的适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些成果不仅对类似长江三角洲的极化增长区域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而且在人文地理学等学科领域也具有理论意义。
  • 销售心计:提升销售能力的100个心理技巧

    销售心计:提升销售能力的100个心理技巧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明确自己与客户的关系;技能储备,没有看家本领怎么行;察言观色,知人知面还要知心;能言善问,“逼”客户说出真心话;驭人有方,有效控制客户心理;高效沟通,化解客户的拒绝和挑剔;警惕错误,不在细节处造成损失……
热门推荐
  • 圣物大排档

    圣物大排档

    在这个风平浪静的世界里,黑夜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蠢蠢欲动,各种各样的秘密也在黑夜里浮现。作为主角的我误打误撞的碰触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从此寒假生活发生了改变。
  • 我的僵尸生涯传

    我的僵尸生涯传

    快死的时候,心中出现了一个声音。“就这么死了,你也不甘心吧。”“怨恨吗?”“那就醒过来吧。”
  • 吾王是只小白兔

    吾王是只小白兔

    她前世功绩磊落,无人能敌,却一次喝醉被车撞死……也许苍天都看不下去了,让她重生成了一个五岁小萌宝?误打误撞,又有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几年后,这个‘哥哥’崛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御兽七魄

    御兽七魄

    人有三魂,御兽七魄。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统称三魂.一为侍犬;二为伏豕;三为雀吟;四为噬鲗;五为绯独;六为畜慧;七为雔飞,合称七魄。
  • 迟来的爱

    迟来的爱

    有一种女人,面子上看是傻傻的什么都不在乎,但是慢慢去品,会发现她比谁都精,比谁都好斗!苏静恰恰就是这样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他从垃圾场来

    他从垃圾场来

    “怎么翻遍了整个垃圾场,才找到这么几块灵石!”“呸呸呸!我这明明是在上古遗迹寻宝,怎么搞得像翻垃圾一样。”少年启安整了整衣衫,保持着作为修士的尊严,然后一头钻进了垃圾堆里......垃圾场地,困苦境遇;修道一途,欲穷天尽。莫欺少年,逆旅争锋;青衫紫剑,唯我心明。且看这少年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道途之巅!
  • 悠哉仙路

    悠哉仙路

    漫漫修仙悠哉路,兄长师尊多用途。灵力技能都修好,逆天仙妖也降伏。组建首席战斗团,打怪升级推BOSS。处处酱油跑龙套,极品奇葩少不了。只顾自己快活,把男银丢一边,真的大丈夫?未来楠竹:你说呢。(笑~)——————————————————————PS:日更,谢谢支持~
  •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是郭万新继《正说尉迟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乡土文化力作。这是一部以吉庄群体性地域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百年历史纪事,是作者在认真研究地方文献、深入吉庄生活的基础上,以口述实录形式写成的纪实文学。他以平和的心态、质朴的笔墨,再现了一个村庄真实的生活和生存记忆。本书既朴素生动,又不失为一册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读本,对所有想了解北方农村生活、了解晋北风土人情的读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塞外小村庄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迁后的种种世象和由此所显现的各种人物,而且也可以结合学者方家对中国农村百年研究状况以及他们所持的观点进行纵横对比,不可谓其价值不高。
  • 妆点江山

    妆点江山

    父亲威逼,母亲出家,丈夫不爱,姐姐早亡,本以为太子登基她就拥有了全世界,没想到因一场皇位之争,太子被废,慕容家也受到牵连。但那又怎样,是我的我终究要夺回来,不是我的,我争取夺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