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18200000002

第2章 从府院之争说起(1)

黎元洪和段祺瑞也许都没有想到,在他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制度的陷阱。举国一致赞同恢复的民元约法,充其量只是一个过于粗疏的宪法草案大纲。今天来看,这个大纲十分粗糙,上面所规定的政府制度,有着太多的含混不清。真要切实操作起来,国会、总理和总统之间的关系和权限很难界定。

后袁世凯时代,天下,还是北洋的

张勋复辟,实际上是洪宪帝制的一种延续,也是后袁世凯时代政治的一场突变。突变之所以发生,直接的刺激和诱因,就是府院之争。

府即总统府,院则国务院,或者说总理府。所谓府院之争,从权力斗争的角度而言,就是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争斗。政治就是打架,王朝政治,暗斗多,两人恨得死死的,但见了面,堆得一脸的笑,掉下来能砸到脚面。朝堂之上,打不起来,也不能打,上面有个皇上呢。较劲,只能在私底下。俩人,或者几伙人斗来斗去,下手,都是借着皇上打人,隔空发力。民国了,政治斗争至少在一个场合可以公开化了,吵架拌嘴可以在议会里来,姑嫂勃谿的范儿,可以再现于大庭广众之中。晚清的咨议局开会,还只是吵吵嚷嚷,而民国的国会里,动辄拳脚相加,墨盒乱飞。墨盒是石头的,飞起来危险很大。后来工作人员干脆把国会议员面前的墨盒固定了,免得伤人。袁世凯活着的时候,政治还有一个中心,袁世凯死后,总统、总理、国会,谁都想做老大,但谁也不是老大。政治斗争依旧,但发力方式,却有了本质的变化。让人感觉,虽说斗得激烈,但愈发没了章法。

一般来讲,政治斗争,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是斗不起来的。段祺瑞是北洋之虎,而黎元洪,充其量只是一只住到了中南海里的猫。段祺瑞是袁世凯之后,当之无愧的北洋领袖,多数的北洋旧人,无论有势力无势力,都服他。用周作人的话来说,“府方的谋臣便只是掉笔头的几个文官,院方的党羽却都是带枪的丘八”[1]。但是,后袁时代的情势,却造就了这场纷争。

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王士珍虽说是北洋之龙,却只是一个事务性人才,老实,能办事,但于政治没想法,也无所求。冯国璋倒是员战将,至少,按教科书打仗,没有问题。辛亥革命的时候,被派去镇压武昌起义,在兵力不敌革命军、海军又倒戈的情况下,居然将武汉三镇连克两城,剩下一个武昌,也是指日可下,仅仅是因为袁世凯不想打了,才罢战休兵。但对此,前线指挥的他,却怎么也想不通。没办法,袁世凯只好用段祺瑞把他换了下来。只有段祺瑞,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跟他的主公心领神会,话都不用说明,点到即止,一点就透。段祺瑞一介武夫,居然南北议和也能插上一脚,插得还恰如其分。虽然说,革命后的政权之果落到袁世凯的手中,有情势上的必然,但如果没有段祺瑞出色的配合,这个过程未必会如此顺当。正因为如此,拥段的人们,称段的功业为三造共和,第一造,就是辛亥这段的表演。

当然,就后袁时代而言,段祺瑞更抢眼的表现,是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在袁世凯,他是严修一类的诤友;在北洋团体,则是有先见之明的高人;在反袁者看来,则是拥护共和的倒戈者。这样对帝制不合作的姿态,在洪宪帝制期间北洋团体一片趋炎附势的三跪九叩中,特别难能可贵。再加上但凡北洋系统的军校,包括保定军校,段祺瑞都做过总办(校长),几乎所有的北洋将领,名义上都是他的学生。这样的人脉,加上这样的威望,由他来继承北洋的遗产,的确是众望所归。这其实也是袁世凯的意思,袁取消帝制后,就把段祺瑞请了出来,郑重道歉,委以重任。很快就让段祺瑞取代了徐世昌,取消了不伦不类的政事堂和国务卿,让段做了总理。临终,又托以后事。其实,由于段祺瑞反对帝制,袁段二人芥蒂不小,在段祺瑞称病不出期间,据段的仆人回忆,袁世凯送来的参汤什么的,都没有人敢喝,只能倒掉。原来亲如姐妹的于夫人(袁的正妻)和张夫人(段的妻子),也没了来往。[2]最终把大事相托,还是看在段祺瑞的能耐上。从这点看,袁世凯确有知人之明。

我们知道,尽管西南讨袁,袁世凯也真的就因此而翘辫子了,但如果老袁的命硬一点儿,就是不死,赖在总统的位置上,日子不好过是肯定的,但西南方面也奈何他不得。因为天下,还是北洋的。北洋将领中有人也反了,但那是由于帝制,由于地方反袁势力的压力。致袁命的“二陈汤”(四川陈宧,陕西陈树藩,湖南汤芗铭),至少有两味药,是迫不得已。依当时的情势,只要袁世凯不死,硬赖,还是能赖下去的。袁世凯一死,换上帝制期间表现不错的段祺瑞,西南方面,可以接受。连孙中山都一个劲儿夸他,说他“劂工甚伟”[3]。而在拥戴他的北洋人看来,共和再次重生,就是段公之力,所谓再造共和是也。不仅挽救了共和,而且挽救了北洋。

再看黎元洪,在晚清官场,黎元洪位不过一个小旅长(协统),而段祺瑞则是江北提督,进而北洋军统(军长)。如果不是革命党人群龙无首,强拉他做了革命后的鄂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充其量也就是个没了兵的将军。在袁世凯的天下,欲求复出都难。但是,人说命相好的黎元洪,就是因缘际会,成了首义元勋,然后,做了副总统。底儿潮,资历浅,在重资历的官场政界,被人看轻,没有办法。但如果后来表现不俗,也未必不能服人。可惜,在袁世凯时代,做了副总统的黎元洪,显然不是黎元洪的文胆所谓的“位备储贰”,多少有点像袁世凯华贵的囚徒。来北京之初,袁世凯把黎元洪安置在中南海的瀛台,这个戊戌政变后囚禁光绪的小岛,第二次锁了一位政要。如果说,二次革命之前,黎元洪这个副总统,还有湖北这个地盘、若干隶属他的军队,那么,一旦进了北京,就只能唱虎落平阳了。只是,他又并不是一只虎。

不是虎的黎元洪,在袁世凯的猜忌中,得以自存。搬到东厂胡同之后,黎元洪已经成了一个摆设。但是这个摆设,在洪宪帝制之时,却犯了一回倔,死活不肯接受袁世凯封他的武义亲王的爵位。就连年终,袁世凯给他送礼,红帖上有“赏武义亲王”字样,都拒而不受。过了一日,袁世凯去掉了他给黎元洪的头衔,改用“姻愚弟袁世凯”名义(袁和黎是儿女亲家),黎元洪方才收下。[4]这迟来的倔强,给黎元洪带来一些好名声,但对他的实力却没有任何影响。西南军阀不是他的人,北洋系也对他不信任。依法统继承总统职位的黎元洪,依旧是个无权无用的老实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他是老实人,而非枭雄,北洋系才能容他“登大位”,而西南方面也才能接受他。然而,人的自我观照,跟他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永远都不能合拍的。况且,袁世凯倒台,北洋系发蔫,对于黎元洪,舆论上一致看好,西南方面,也表示拥戴。即使一个老实人,在突然之间近乎举国一致的忽悠中,也会膨胀起来。在他就任总统之前,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Paul S. Reinsch)去见他,这个即将上任的总统自信满满地宣称:“我已经找到了获得各派合作的办法。”甚至谈到他要改革国会,至少要瘦身一半。[5]应该说,这样的自信,委实是太满了。

段祺瑞跟袁世凯不同,这个懂政治的武人,性子相当直率,没有袁世凯那么多手腕,也没有袁世凯那么多心机,但却比袁世凯更加刚愎自用。如果放在袁世凯还活着的时候,大概段祺瑞不会买黎元洪的账。在现实生活中,俩人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交集。他应该不会像袁世凯那样,为了拉拢这个可能的敌人,与之攀儿女亲。当然,在那个时代,黎段之间,也不会斗起来。但是,洪宪帝制的失败,让情势发生了变化。袁世凯死了,北洋系也随之受挫。从废弃约法,废置国会,走到称帝,袁世凯走得太远了,北洋这个摊子的继承者,即使没有举国一致恢复民元法统的呼声,也会考虑改弦易辙。虽然,段祺瑞并不真的相信议会民主体制,但他乐意试试看,毕竟很多西方国家因此而强大了的。美国公使芮恩施记录下了这位后袁时代第一任总理的话,是这样的:“我并不期望从恢复国会中得到很多好处;党派斗争和与政府作梗的情况将会层出不穷。但是,至于这种通过清谈进行治理的古怪的现代方法,我基本上看不出它有什么优点,但我还是愿意让它得到一种公正的试验。”[6]即使在后来,受困于府院之争,督军们也叫嚣要推翻国会之时,段祺瑞依然认为,不能用武力变更国会,这样做的话,会诱使武人不断干政,导致共和体制的垮台。[7]

后袁世凯时代,几乎看起来举国一致的拥戴,让原来一直投闲置散的黎元洪有了一些底气,至少,让他周围的人,气粗了不止一分两分。反过来,很有脾气的段祺瑞,却一时间变得很低调。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受命组阁,提出了内阁名单,亲自送到总统府,让黎元洪定夺。黎元洪也就不客气,提出两个人——唐绍仪和孙洪伊必须加入,三个人——刘冠雄、章宗祥和曹汝霖必须换掉。当时内阁一共才九个部,一下子动了五个人,可谓伤筋动骨,但段祺瑞居然也忍了,至少没有当面表示异议。[8]然而在袁世凯时代,段祺瑞却没有这样恭顺过,很少亲驾总统府不说,做陆军总长的时候,要用徐树铮做次长,老袁不高兴,说到处都是东洋刀,但段祺瑞还是坚持用了。袁世凯成立陆军模范团,用袁克定做团长,段祺瑞也持异议,最后逼得袁世凯不得不自己来干。此时,段祺瑞的恭顺随和,显然是想争取跟总统处好关系,开一个好局。此时的段祺瑞,不仅对黎元洪恭顺,对恢复的民元国会也相当友好。既然他已经打定主意反袁世凯之道而行之,就得先按宪政国家的规矩办试试。对此时的段祺瑞来说,袁世凯的教训,实在印象深刻。一般来说,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启,如果前一个时代的当家人失败了,这个失败对后来人的触动必定很大,会自觉不自觉地寻找教训,力求避开前代的陷阱。

半总统制的制度陷阱

但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也许都没有想到,在他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制度的陷阱。举国一致赞同恢复的民元约法,充其量只是一个过于粗疏的宪法草案大纲。今天来看,这个大纲十分粗糙,上面所规定的政府制度,有着太多的含混不清。真要切实操作起来,国会、总理和总统之间的关系和权限很难界定。连最起码的国会与行政体系之间的制约条款都没有,甚至没有规定行政机构什么情况下可以解散国会、什么时候举行大选、由谁来举行大选。关于政府体制,更是一笔烂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采用的似乎是美国体制,临时大总统直接负责内阁,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临时政府的组织大纲里,就没有内阁总理一说。但是,南北议和成功,袁世凯答应反正,起义各省按原议,同意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手中未有一兵一卒的孙中山,断没有恋栈的道理。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走了捷径,迅速奏功。这样的捷径,其实说白了,骨子里是因为革命党人没有把握拿下北洋军,打败袁世凯。首义的鄂军政府,在兵力占优势,还有海军支持的情况下,武汉三镇丢了两镇,黄兴亲临前线指挥,尚且一败涂地。张勋只能算是北洋系的一支非嫡系的偏师,孤守南京,跟占绝对优势的各省联军相持多日,最后还是放走了之。后来虽然北伐的调门很高,北伐军也来了不少,但没等开仗,先自兵变。南边底气不足,把取得全国胜利的宝押在争取袁世凯身上,实在是情势所致。

可是,尽管如此,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对这样一个清朝官僚、对共和制度态度暧昧的强人做总统,委实放心不下。在参议院讨论《临时约法》时,一个湖南议员说,袁世凯是不能放心的,“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并且照法国宪章,规定责任内阁制。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9]所以,等到让位之意已定,《临时约法》出台之际,政府组织在国务员这一项中,就多出来一个总理了。“国务总理本为组织大纲(即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笔者注)所无,改制约法始置也。”[10]设置一个总理,显然,傻子都明白,这是针对袁世凯的。有了总理之后,政府首脑就变成了总理,袁世凯是总统,但不能直接控制政府,虽然不能说是架空,但至少是一种制约。为了落实这个制约,孙中山在辞职前,还跟袁世凯约定了三事:一、首都定在南京。二、袁世凯到南京履任。三、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以及孙在任时颁布的一切法令。[11]后来事实证明,革命党人前两项都可以通融,特别在意的,就是最后一项。而袁世凯根本没把孙中山给他设的绊子当回事,但唯独对于内阁和总理,一直都没有大变。即使称帝把国务院改成政事堂,总理改成国务卿,也还有那么回事。当然,袁世凯意中的内阁和总理,是君主立宪体制的内阁和总理,跟当初孙中山的原义,已经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然而,孙袁交接之际,孙中山这点小计谋,却轻而易举地把一个大国的制度变了,从总统制变成了半总统制。或者说,从美国体制变成了法国体制。这种制度,既不是总统制,也不是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总统是虚位的,行政权在内阁,内阁向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席位过半数的党或者党派联盟组阁。而总统制则由全民选出的总统负责组阁,但阁员的提名需要议会的同意;总统掌握完全的行政权。一般来说,议会内阁制,议会对内阁的反制力度比较大,一旦议会对内阁的不信任案通过,内阁就只有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但是,在总统制下,议会即使反对党占多数,一般也只能在议案上加以阻击,要想换人,只好等下一次大选。一般来说,议会内阁制政局动荡大一点儿,而总统制则容易导致总统权力过大。半总统制在理论上可以取两者之长,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种制度从表面上讲似乎是政府中总统模式和议会模式的结合,但它不太可能将两种不同的政府模式融合在一起。”总统比较强势的时候,它更像是总统制。[12]然而,革命党人加给袁世凯的半总统制,比成熟的法国体制,还要含混。《临时约法》第四章,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而第五章只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但并没有规定,总理是政府首脑,国务员对谁负责,谁来任命,谁来罢免,仅仅规定了,“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13]然而,《临时约法》出台之后,革命党人众口一词,都说已经是责任内阁制了。

同类推荐
  • 帝王系统之明末争霸

    帝王系统之明末争霸

    成者王侯败者贼,自古皆然!李自成本一布衣,崛起草泽,效仿汤武,吊民伐罪,战必胜、攻必克,兵威远震!至此中原大地,盗匪平息,百姓丰衣足食。至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年不敢扬眉吐气!林丹汗说道“大哥,我跟你混”,从此蒙古轻骑为我大顺先锋,纵横欧洲大陆!崇祯说道“李自成,吾大明君王死社稷,不降!”,从此庙里多了一个和尚,孤灯相伴!皇太极说道“吾族英勇,满万不可敌!”,至此盛京三天,血流成河!李自成说道“唉!我只是来打酱油的!”
  • 风月大宋

    风月大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穿越到了这么个时代,将何去何从?似是而非的历史,后世的记载不再可靠,江南的方腊真的只是平民造反?靖康之难究竟因何而生?南宋为什么始终没有北进而最终落幕?模糊不清的历史,孰真孰假,难以分辨,且看萧都头一步步揭开真相,乘风揽月,在这迷离的时空睥睨纵横。
  • 乞丐权臣

    乞丐权臣

    穿越到不一样的古代,成了乞丐姑爷,迎娶众美人,封侯,成王,收复失地,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蜕变,怎么一步步走下去,走向权力巅峰。轻松,搞笑,爽文。
  • 龙凤巡天下

    龙凤巡天下

    他是历国的太子,10岁那年,因权臣篡位,父“亡”,母被夺。10年后,他携玉玺归来,在祭天大典上杀仇人,夺回帝位,成为天下百姓拥护的新皇。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朝政稳定,四海初定,他便决定出游民间,找寻流落民间的父皇。她是先皇挚友,前朝护国大将军之女。一出生,便许配给太子,成为尊贵的准太子妃,原本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却因父亲耿直,得罪伪皇,被贬边疆,杳无音讯,便随母四处打探父亲消息。。。不料,两人又因缘相遇,一见钟情。。。
  • 三国好女婿

    三国好女婿

    刘繇:吾有一女,待字闺中,年芳二八,亭亭玉立,乃帝胄贵女,望将军收纳!吕布:小女玲绮,允文允武,沙场之上英姿飒爽,芙蓉帐内国色天香!曹操:哈哈,老夫麾下儿女成群,宗族之内亦不缺姿色,不知何人入得贤婿法眼?陶谦、刘备:恨此生不得生一女!穿越汉末流落江淮。上无世家豪强能撑腰,下有老父幼妇需照料,幸有武侠系统开外挂。霸江东战中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洪昌

    洪昌

    你,想要无穷的生命和无尽的力量吗?自二神创洪昌,女神创造人族后,洪昌大陆在龙族的守护下度过五千年,并分化为燎国、锭国、雪国、百华国、海川国和缥缈国。其中,缥缈国已度过上百年和平岁月。然而,突有一日北方天象异变,蛟龙王赠予无法言语的小王子白尾守宫,苍龙王派使臣送来能让人族永生的礼物,从此,缥缈国王室被卷入纷争……(作者为奇幻小说爱好者,梦想是写成一部史诗级东方奇幻巨作。)
  • 朔月之影

    朔月之影

    又名《影月》剧情文,物哀风格。非言情,切勿断章取义。一年只有四个季,一生就重复这样的年。红春、暮夏、静秋、凛冬,月光、落日、枫树、暴雪,希望、遗憾、过去、未来。我将在倒计时结束之日死去。这些夜里,世界仍被夜雨侵袭,无尽黑暗将我淹没,沉醉于深远的妄想,窒息于激越的哀奏。一切都是必然。从我为琴声驻足,从我踏进琴行,从我触碰琴键时,梦就已经开始了。如果不是自己主动伸手去挽留,希望也绝不会降临到身上。活着是现在,不是过去与未来。亲情和友情,爱和拯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能系统

    全能系统

    天降神鼎无所不能,炼丹、制宝、合成、烤串……屌丝出身的杜大鹏获得这个神奇天鼎后,当学霸又全能,拥有了超强的实力不说,没事用神鼎炼个可爱宠物讨好女神——唉……将这破石头烤了,炼个翡翠球出来给宠物当玩具。
  • 潇湘风雨:半开莲塘寄浮生

    潇湘风雨:半开莲塘寄浮生

    断云崖边,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拿着匕首一步步走到她身边,那匕首插入心脏中,柳染跌落在悬崖下。东陵国,柳府,那床上的丫头醒来,天不亡我。不禁让她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那惊人的天赋,更是招惹来无数杀手,就在这逃亡的过程中,那不要脸的玩意儿就撞上了他。是孽缘,还是今生的情劫,无从得知。
  • 皇家蜜恋:恶魔校草追甜心

    皇家蜜恋:恶魔校草追甜心

    “顾哥哥,谢谢你。”“谢我干什么。”孤儿院的弃婴,因为参加“国际公主选拔赛”而成为万众焦点!昔日的好姐妹,竟成为今天战斗的你死我活的情敌!贵族学校的三大校草,最终谁能荣获她的芳心?《皇家蜜恋:恶魔校草追甜心》连载上市,敬请期待!
  • 我的蔷薇姑娘

    我的蔷薇姑娘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初次上路不慌张。我坐在护城河的草地上,雨淋湿了我的衣衫一把雨伞不知什么时候遮在我的头上,淡漠的脸上诉说怎样的忧伤。
  • 魔王候选召唤

    魔王候选召唤

    魔王陨落,为选拔出最强的魔王候选,继承魔王之位,魔王遗留的神器在其所统治的所有世界开启试炼。地球作为魔王域下的最弱世界,人类迎来了最大的危机!科技崩坏,世界重构,魔物投放……
  • 穿越之傲世公主

    穿越之傲世公主

    意外穿越到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国家,有疼爱自己的父皇母后,宠爱自己的皇兄。还有腹黑傲娇的护卫。请开启你的公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