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500000014

第14章 情理法兼顾才能安人(2)

情、理、法即仁、义、礼的实践

孔子学说先“摄礼归义”,再“纳礼于仁”。礼以义为其实质,义又以仁为其基础,因此仁、义、礼三观念合成一理论主派,正好贯穿孔子的学说,成为后世儒学思想的总脉。

仁义礼一贯陈大齐先生指出:自古以来研究孔子学说的人,大都只注重孔子所提倡的仁,以为孔子思想的精髓,一个仁字即足以尽之。事实上,孔子固然十分重视仁,仁的确为孔子思想精髓的所在,但一个仁字犹未足以尽括孔子思想的全部。他认为孔子思想,如实说来,乃是仁义合一主义,不是唯仁主义。仁必须有合于义,义亦须关联着仁。仁而不合于义,不足以为真正的仁;义而不关涉仁,不足以为真正的义。陈大齐同时指出,孔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垂诸百世而不惑,放诸四海而皆准,虽在核子时代仍然值得提倡弘扬,实当归因于其仁义合一的主张。因为仁如果不必合于义,则爱之很可能适足以害之,可见徒仁不足以收获理想的效果。必待有合于义,而后始能保其有益而无损。不但“仁与义合一”,而且“义与礼合一”。

孔子所说的“义”与“礼”,自其所具作用而言,可谓完全相同,都具有指导、节制与贯穿诸般德行的作用,亦即诸德必须合乎“礼”、“义”,才不致流而为乱。再就其适用而言,义是随应变迁,没有定型,以变应变,可以说是相对的;但在相对之中,应付任何事情,于不固之外,又须求其中肯,不容有所失误,以此不变应万变,又有其绝对的一面。同样,礼在浅的一层,是可以损益的,可以变动的,因此是相对的。但就其深的一层看,则是不可损益的,不可变动的,实在又是绝对的。义与礼在兼具绝对性与相对性的性质方面,也是完全相同的。“义”与“礼”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实质”,“文”为“形式”,陈大齐先生指出“有诸内的义”,是质;“形诸外的礼”,便是文。文质彬彬,表示义礼并重,才算得上是君子。

言仁必及于义,所以仁义并称;言礼亦必及于义,所以礼义并重。仁、礼都不能离开义,都要义之与比,十分符合以中为吉的原则,仁、义、礼三者,义居其中,成为权衡仁、礼的标准。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他依高下深浅,把这四件事分成四个层级,“可与共学”最为简单,属低浅的一层,能做得到的人较多;“权”最困难,属高深的一层,能做得到的人较少。所用以权的“义”,委实是不容易判定的。

难易的层次中国哲学重实践,许多高深的哲理都变成通俗的谚语,普遍流传,务求耳熟能详而日常施行。仁、义、礼的实践,就是情、理、法。中国人情理并称,而又法理并重,情、法都离不开理,所以情、理、法乃是所重在理。两者相通。

情、理、法在管理上的表现

情、理、法缺一不可“情”显现为管理的“安人之道”,亦即以珍惜、关怀的爱心来消减成员或群体的不安,使其在安居乐业的情境中,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爱惜管理”乃是合乎人性的管理,所以“情”表现为管理的人性化。“理”就是“义”,也就是“宜”。孔子说:“无可无不可。”任何管理措施,如果用得其宜,便可;假若用失其宜,就不可。管理没有“万灵丹”,必须随时随地调整,其可或不可,要靠义(理)来裁决。因此“经权之道”,便是确立“共识”,以此不变的常道为“经”,然后“执经达权”,并求“权不离经”,以期变而能通,亦即达到管理合理化的地步。“法”就是“礼”。员工再怎么希望自由自在,也无法不接受两种无可奈何的限制:一为“命”,一即“礼”。

中国人不喜欢任何人“无法无天”,便是肯定所有的人都要“崇法”、“知命”。孔子不谈“命”,只是“知命而不认命”,前者为“尽人事”,后者即“听天命”,所以中国人常说:“尽人事以听天命。”孔子重视“礼”,“礼”就是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是每一个人尽其自身的“角色期待”。“礼”化为管理的“絜矩之道”,因为西洋人控制行为的力量,主要靠法律,礼仅是次要的。传统中国则不然,法律只是辅助的工具,礼却居于主导的地位,法律的制定,是不能违背礼教精神的。法律的推行,主要依赖外在的权力,人遵守法律往往是被动的。维系礼的效力,有赖于传统的习惯和经验,经由教化的过程使人产生敬畏之感,所以人服礼多半是主动的。组织成员仅需设身处地,依着“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的原则,凡遇有利益时,先为他人着想,再为自己着想,便未有不合“礼”的。不过为了团体的纪律以及团队精神的增强,以“将心比心”的心情来建立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礼”的表现,就是管理的制度化。

组织的典章制度,是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制度要经常调整,以求合“理”,员工感觉公平、合理,才是管理合理化。但是“理”往往是客观而呆板的,我们如果认定一条道理顺着往下推,就成了极端,不合乎中。事实像是圆的,假若认定一点,拿理智往下去推,结果成为一条直线,不能圆,也就走不通。因此管理者唯有以庄严的态度,由内而外,务使自己心存乎仁;克己律己,以规范自身,使无逾越。于是由伟大的同情心(仁)发出无穷尽的爱,视人如己,公而无私,爱人助人,崇礼尚义,必要时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

这样就可以流露自然而无私心的“情”,仿效孔子的“一任直觉”来调整。因为“仁者”实在就是“遍身充满了真实情感的人”,而“不仁者”也就是“脸上嘴角露出了理智的慧巧伶俐,情感却不真实的人”。管理者充满了真实情感,便会用“不忍人之心”来实施“不忍人”的管理,而臻于管理人性化的境界。我国传统重视“常道”,而且要笃行之,叫做“务实”。务实之后,还要“执经达权”。“经”即“常道”,“权”为“变通”,在变迁的情境中,随时权宜应变,因此必须“不执著”。不执著的人,依据常道去权变,因变而能通,便是“中庸”。这“务实”、“不执著”、“中庸”三者,就是“中”的三种层次,配合着人的智能不等,依“中人以上”(高阶层)、“中人”(中阶层)、“中人以下”(基层)的区分,而有不同的表现。

“中庸”是“恰到好处”,亦即“不在拘定客观一理去循守,而在自然的无不中节”。凡是拘定的必不恰好,有时反而会妨碍生机,不合天理。管理者以真实的情感而自然变化,才能够时时得其“中”。“中”与“仁”名异而实同,都是指心理的平衡状态。平衡即“安”,“不平衡”便“不安”。所以“中庸”实在就是“情”的真实而自然的流露。

“不执著”是“不把心思黏在特定的方向上,以免不虚不灵”。管理者要“秉持常道而权宜应变以求其通”,便须使自己的心灵“虚一而静”,才能适时应变,并且“权不离经”而能合“理”。“务实”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一切管理措施都是要付诸实践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唯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各自尽力做好分内的工作,才会有所收获。“务实”的基本表现,即在“守法”,所以说“崇法务实”。“中庸”、“不执著”、“务实”,合起来就构成了“情、理、法”三个互相贯穿的层次。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安人之道”、“经权之道”与“絜矩之道”。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情、理、法”的管理。凡事“以情为先”,彼此“所重在理”;“情”“理”讲不通的时候,不得不“翻脸无情”,这时把“法”搬出来,大家便不会觉得刻薄寡恩、残酷无情。只要出乎真情,何必怕情、矫情、绝情?中国人希望“以德服人”,所以现代化的中国管理,仍以“情、理、法”为其最高原则。

管理是扩情的历程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特质之一,便是“情”。孔子倡导“德治”,主张用“情”来感化;孟子区分“王道”、“霸道”,亦即前者重“情”,后者重“力”。中国人对情的重视,并不局限于父母、兄弟、子女、夫妇和朋友,也不仅及于贫苦大众。我们不但对人有情,对物也有情。贵物、惜物,应是儒家文化陶冶下特有的心态。

管理现象,有互助也有竞争。重视互助的,便是“情的管理”。上司、部属彼此无情,哪里能够真诚互助?重视竞争的,即为“力的管理”,既然无情,只好诉诸权威,以强权为公理,难怪“商场如战场”,企业也必须向军营看齐,员工才能成为生产的战士。讲求力的管理,就不能怪员工跳槽。美国企业界,员工越跳槽越显得有能力(便是我们所说的“有办法”),越跳槽越有机会晋升,并且获得更高的待遇。然而,我们一方面宣布“企业是没有感情的”,强调“竞争才是生存制胜之道”;而另一方面,却又交相指责员工跳槽,岂非严重的矛盾?西方人认为,人要自由,也应该独立。老板有决定员工去留的自由,员工也可以独立地工作,合则留,不合则去,不必讲求对公司或老板的忠诚。我们的企业多数认为老板可以开革不称职的员工,然而,在感情上又希望员工“以厂作家”,对公司(老板)忠诚,并且不跳槽。

同样地,有人尽力鼓吹学习日本人的管理作风,却又高喊“爸爸回家吃晚饭”。这种无法“一以贯之”的观念,表现出来就是“有情”故作“无情”;而在一般管理者,则为“怕情”而终至“断情”:他们害怕付出情,却要求得到情,只取不予,把情给断掉了。中国人从小就未养成独立的习惯,学校教育也不注重独立思考的培养,社会上守法、重法的精神不够,要把个人主义移植进来,恐怕会形成自由而不守法,容易过度享受应有的权利,却忽略了自己的义务的局面。管理者有情,员工也有情,彼此站在同等的位置,才能够相亲相爱而得其和,而“和”是“万事成”的基础,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管理者能够发乎情而止乎礼,他就具备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的理想人格。这样一切管理措施,自然会本着关怀、珍惜员工的情,尽量求其合理化,这就叫做“时中”。相反地,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宰,当怒而喜,当哀而乐,结果毫无忌惮,因而怕情、绝情,终至断了员工的情。管理的效果,当然是越来越差。有一天发现众叛亲离,已经是癌症末期,无可救药了。我们常常骂人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是大家所厌恶的。

管理者一旦标榜自己不近人情,对于现代化的人性管理,也构成莫大的障碍。现代化的管理者,应该也是不愿自陷于不义的。现代中国人,绝对不反对培养公德心,绝对不否认法的重要和守法的价值,我们反对情之恶,亦即由于私心、偏心、欺心、疑心所引发的不和之情。我们以公破私、以正破偏、以诚破伪(欺)、以信破疑,便是《中庸》所说的“自明诚”的修养功夫。孔子是实践主义者(力行近乎仁),他最看不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坐着不动的人。只要我们抱着“弗能弗指”的决心,坚持遵循而行,绝不半途而废,便能克服“不中节”的缺失,使其“中节而和”。

管理者“发而皆中节”,就不用“怕情”,便可能放心实施“情的管理”,真正达到人性化的境界。日本索尼公司创建人盛田昭夫,认为“经理人应该将员工视同自己的子弟一般”,后来索尼公司又将这种“关爱员工”的理念应用在美国索尼分公司的运营上,结果非常成功。虽然美国的MBA总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技巧,但是真正具有丰富管理实务经验的主管,都不讳言对员工的关怀和珍惜才是重要的管理之道。而关怀与珍惜,就是真情的流露。假若一位管理者,有本领让他的部属跟他一天,发生一天的感情,跟他三天,发生三天的感情,久而久之,彼此的情浓得化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请问跳槽的情况,如何会产生?三国时期,曹操曾经一再以高薪、高职劝诱关公,而关公未为所动,足证情谊重于利益。

中国管理者应该明白“合则留,不合则去”乃是人之常情,唯有动之以情,自然地留下部属,才是上策。事实上,管理者自己也是人,也有人情的需求,他同员工一样,需要被了解和同情。得到员工谅解和拥戴,便是获得员工至情的表征。依据作用、反作用定律,不信任将引起更大的不信任,而爱则会唤起超乎其本身的爱。但是,爱如果让人觉得强迫领情,则将引起反感,产生极大的不悦,所以诚是情的基石。管理者诚挚地关爱员工,使员工乐于尽心尽力,处处体谅管理阶层的苦衷,彼此以和为贵,企业安得不顺利发展?同仁哪有不互助合作的?不必怕情,不用矫情,更不能绝情,因为管理本来就是扩情的历程。

同类推荐
  • 底层逻辑:半秒钟看透问题本质

    底层逻辑:半秒钟看透问题本质

    2个5寸的披萨,肯定会大于1个9寸的披萨?只要埋头苦干,做出业绩,迟早会被提拔?城市基础设施按照人口数量直接配比?公司销售业绩越好,存活期就会越长?“底层逻辑”告诉你,这些观点需要质疑。所谓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本书从结果逻辑、学习逻辑、团队逻辑等10个维度出发,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帮助我们跳出思维的陷阱和盲目勤奋的误区,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底层逻辑》将帮助你重新思考生命、认识自身、了解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并告诉你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实充满简单的逻辑,只要跳脱思维陷阱,打破学科限制,就可以重新看清周遭的一切。
  • 好斗

    好斗

    “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对“好斗”的中国人进行了形象而直观的概括,甚至有人将此奉为总结中国人劣根性的经典。虽然没有中国人喜欢这句话,但是很多时候又不得不承受“好斗”带来的恶果。斗争在中国社会似乎是领导艺术的必修课。“群众斗群众,领导支持;群众斗领导,领导打击;领导斗群众,职责所在”,“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经过斗争,才能成功”都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中国人的领导艺术通常建立在哲学修为的基础上,而矛盾与斗争与此息息相关,因此“斗争”成了中国领导不得不熟练掌握的技巧之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马克·福冈编著的《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记录了杰出的谈判大师与70余国谈判高手谈判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犹太人迈克笔记本中记录的谈判技巧,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独特、灵活的谈判视角,为你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谈判经验和技巧,可以让你摆脱悲情上班族的生涯,成为谈判高手。
  • 健力宝沉浮

    健力宝沉浮

    本书是对健力宝20年经营管理历程的剖析。全书将健力宝过去的得与失进一步总结成资本与公司治理、战略、系统运营能力打造、营销、企业文化、产业演变与管理者的角色以及中国饮料企业的十大战略焦点等不同模块进行阐述。
  • 领导的条件

    领导的条件

    每个人都具备做领导潜能,不同的是,有的人将其发扬光大,于是如愿以偿成为领导,有的人毫不在意,或自暴自弃,只能做一个普通人。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领导需要那些条件,你离这些条件还差多远,进而针对实际情况将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领导。
热门推荐
  • 五行修仙记

    五行修仙记

    一个山村的小子,一个五行灵根的少年,看他如何走出山村,在偶然得到一本五行修炼法诀,于是他开始在变幻莫测的修真界闯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且看他如何笑傲修真界?仙也?梦也?这是一个山村小子的修真梦。
  • 同桌作业借我瞅瞅

    同桌作业借我瞅瞅

    前世贵为名门望族,到头却也没落得好下场,家破人亡,可笑的是他明明还有父亲,母亲走了不过问,他被送走了也不过问,甚至是死了尸体凉透了,也不见他父亲的身影,真可笑。这一世他不会再让相同的事再发生第二次,该走的路他正在走,该尊遵守的规则他正遵守着,别人的事她不管,他的事别人也别想插手分毫,他自己道,他自己守!《耽美文》
  • 日本还是第一吗(傅高义作品系列)

    日本还是第一吗(傅高义作品系列)

    哈佛大学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傅高义教授二十年磨一剑;社会学惊世之作《日本第一》续作;重新审视“日本第一”的合理内核,对日本经济和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精准概括日本模式的优长与有待更新之处,提出日本需要第三次改革浪潮,美日中三国也必须学会共事。在这本八九万字的书里,傅高义以回应其名作《日本第一》在学界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为线索,书写了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回顾其日本社会研究的学术生涯,尤其着力早期到日本学习并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各阶层交往的观察和收获,一个是回应《日本第一》1979年出版成名后,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
  • 大唐全才

    大唐全才

    王珂,一个装饰公司的小老板,在去一个新工程工地的途中因车祸来到大唐,他为了在这个时代站住脚跟,用他比别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在大唐帝国扇动他那蝴蝶翅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人称他为大唐全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贵族1之政客魔术

    贵族1之政客魔术

    苏梓畅与钱文赞在大学时接下仇恨。后来苏梓畅因某些原因离开中央政府,只保留了党员身份,准备再找时机重回中央政府。但钱文赞成为主席后准备对苏梓畅实施清洗,苏梓畅卧薪尝胆,主动屈尊,用自己的智慧,经验与仅剩的资源与钱文赞斗智斗勇,最后他能否登上权力的顶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雨封尘

    血雨封尘

    亲人失踪,身世离奇,却又遭正道苦苦相逼堕入魔道。这天下……何为正?何为魔?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爱恨情仇终系于一念,天下苍生执于我手!却终究抵不过一语笑颜!
  • 天怒记

    天怒记

    树欲静而风不止!风既不止,何不乘风破浪!当会有时,三界定而万物生!
  • 教练!我来灭你威风

    教练!我来灭你威风

    【此文未弃,存稿后会恢复更新】齐慕是驾校男神教练,高富帅军二代,牛叉颜值晃瞎眼。林念是他手下科二菜鸟学员,一开火,二离合,三挂挡,她偏偏弄个二三一。驾校院内鸡飞狗跳,所有教练学员退避三舍,深深感到女司机的可怕。高冷教练绷不住了,戳着她的鼻子骂,“林念,我就没你这么个学员!”林念怒了,一脚油门没兜住,撞上了他的奥迪A8。自此,她的学车路步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