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08700000020

第20章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新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性理论成果的有机整合

这种有机整合体现在各个阶级性的理论成果之间在形式和内容的关联性上。从形式上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备而整齐的要件;从内容上看,邓小平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发展学说,历史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既有历史性的需要因素,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围绕这些问题不断思索、探索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升华为理论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全国人民,也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才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这种内在有机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在理论层面上对中国整个建设和发展历程进行指导和规约。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警惕和坚决反对任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割裂乃至对立起来的错误做法,始终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结构序列层次分明

从序列结构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依次形成和展开,它们的先后顺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带有历史必然性,不能随意改变。决定这种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1)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渐进性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提炼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任何理论都有一个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成长的过程;当理论形成后,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科学的检验,也就是说,一个理论是不是科学的理论,还必须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经受住检验,否则,就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并回到实践中对实践进行指导;当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而被接受为正确的理论后,它还有个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只能由实践来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发展过程的渐进性。

(2)面临的时代背景和要解决的时代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面临的背景和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具有先后性。邓小平理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国家的繁荣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文化得到一定发展后,为了保持和更加快速地推进这种发展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文化财富实现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前提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继续前进、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指导国家发展建设的思想。

(3)社会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的规约作用。社会发展和建设规律表明,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特定的重大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也就构成了该阶段区别于其他阶段的重要特征。如清末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首先是必须获得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独立,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好前提准备,否则国家的发展建设就无从谈起,这就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真实写照,也是在中国大地上首先产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因。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没能解决的社会前进中的另一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是如何为邓小平理论所开创的正确发展道路提供政治保证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如何使邓小平理论所确立的发展道路更加正确、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每一个阶段性的理论的出现都是以其前面的理论的出现并走向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这种序列结构的出现还由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

从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层次结构分明。邓小平理论处于最顶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奠基石,对整个体系具有统摄作用。邓小平理论所阐明的思想和路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具有指导作用,因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邓小平理论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而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形成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指导思想。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上的开放,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还会形成新的指导中国社会建设的阶段性理论和经验总结。这些新的阶段性的理论总结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式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内容上的开放,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会不断出现新的重大实践问题。这些新的问题要求当时的人们作出符合时代的回应,这个回应的过程也就是新的理论形成的过程,也是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前提: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总结建党以来的成败得失,归结到一点,就是能否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每当我党能够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党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每当我党错误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我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胡锦涛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它指导我们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提供给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要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真理,并运用这些真理来研究问题,寻找解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答案。

在党成立初期,党的部分领导人并没能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而是投机取巧、断章取义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给我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我国革命出现两次重大挫折和危机。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挫折却没有丝毫动摇,他们始终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根据马列主义理论品质的要求,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最终赢得了党的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大考验莫过于苏东剧变了。苏东剧变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和苏联的土崩瓦解。这一结果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也改变了很大一部分曾经忠实地信仰过马克思主义的人,但是却未能改变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正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的坚定信仰和毫不怀疑地贯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态度,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苏东剧变后的20年发展史表明,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社会主义为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对这个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对每一个原理(一)都要历史地,(二)都要联系其他原理,(三)都要联系具体的历史经验加以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正是以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作为系统的学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为前提的。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层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只有整体地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3.要区别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具体结论

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除了普遍真理外,还有一些马恩等创始人在实践中得到的具体的结论,如暴力革命论等。这些具体结论与普遍性的真理性认识不同,是马恩等领导人运用普遍真理指导当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总结,对于当时的革命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具体的结论将因作出结论时的前提条件的改变而不再起作用。这正是列宁特别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联系具体的历史经验加以考察”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区别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结论。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也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和实质,而不是用毛泽东的只言片语来理解。邓小平指出:“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而不拘泥于具体结论的结果。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马恩的时代,他们设想的是从发达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因而就不存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必经历初级阶段这么一个时期。但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的中国取得了胜利。这么一个现实与马恩的设想是不一致的,因此,如果没有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体系,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出现。

4.要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指出:“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前提: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

时代是指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时代特征是指对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状况的客观认知与描述,反映时代性质、时代基本矛盾,决定特定时期世界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为前提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准确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出现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虽然也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很大部分的人、财、物力投入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来,但是,我党并没有改变“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和恶化以及国内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整个国家处于政治运动当中,进一步人为地强化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出现了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舆论思想。由于对时代主题的严重误判,我党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浪费在假想的战争和开展实质的运动当中了。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经历了战后一个较长的发展“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十年的“黄金时期”里,不仅使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举赶上和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也在技术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电子时代。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转变,实质上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崭新时代的出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比较分析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因为,虽然“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邓小平他们看来,世界和平力量,首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第三世界。他认为,“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其次是美苏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具体来说就是西欧、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对战争带来的痛苦记忆犹新,因而非常珍惜和平时期给他们带来的富足稳定的生活,加上他们处于战争的最前沿,若发生战争,受害最深的还是他们自己,因此,真要打仗,他们也是不干的。最后,美苏两国人民也不会支持战争,也是和平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基础上,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基于时代观的转变,他们果敢地结束国内“文化大革命”斗争,将国家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当中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准确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中国国情的研究,早在革命初期,毛泽东就注重调研,并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把握也逐渐深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及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国内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激励,我国建设在完成“一五”计划后逐渐偏离了正确轨道,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相继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这种超越我国发展阶段的做法,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和国家建设的健康发展,致使我国远远地落在了国际社会的后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重新审视中国国情,认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提出了初级阶段理论,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是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党的十三大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决定了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改变。因此,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反映了我党对我国国情的准确把握,以此为基础,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事业取得全面进展,适应我国建设需求并对我国建设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也相继产生,并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善于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可以说,总结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持续动力。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盛发展与我党善于总结党和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经验教训是息息相关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曾经遭受过两次严重损失,面临两次严峻的现实挑战,一次是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党员从6万多人降到1万多人,另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193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由30多万人下降到4万多人,中国工农红军也由30多万人降到3万多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认真总结导致革命严重挫折的原因,从而找到了适合中国社会特点的革命道路,拯救了处于十字关口的党和国家。

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二个年头,中国大地仍然处于“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包围中。为了冲破“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的禁锢,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全面回顾和总结建党以来的历史,用事实来告诉大家:“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党总结建党建国以来的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连续使用了五个“85年”来总结建党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充分表明了当前中国共产党人是勇于并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中国共产党人。

正是自毛泽东以来的几代领导人都善于总结党和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才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考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胜利,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这一理论精髓要求我们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成型和发展的思想前提

“文化大革命”以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国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形成了关于世界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战争和革命。基于这一判断,中国在经济上向苏联学习,建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政治上继续对敌对势力进行打击,并进而发动了给中国带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致使中国出现经济濒临崩溃、政治局面动荡的严重局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华国锋为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继续文革的错误做法,致使“文化大革命”结束两年后,整个国家仍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邓小平为首的另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果断停滞“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针对部分同志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做法,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并在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同时,指出坚持“两个凡是”实质上违反了毛泽东思想。为了冲破“两个凡是”对当时人们思想的束缚和禁锢,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此后,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正是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本质属性和最显著的特征

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现实,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明显的体现,也是对这一思想路线最具有说服力的诠释。可以说,只要我们稍微脱离这一思想路线,我们就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也就不能敏锐而及时地洞察国际、国内的发展动态,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出现。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党在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正确观察和分析自身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前提下,为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提出的。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向前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将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放开眼界,开阔视野,努力追赶时代,否则就可能被时代甩在后面,就要落后。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内容和形式上全面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

首先,从内容上看,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到建党理论,再到发展的理论,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其次,从形式上看,从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这实质上就是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才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成熟的。毛泽东同志在党内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早在1930年,他就针对教条主义“唯书、唯上”的错误思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爷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爷,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10月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他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这就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当时的实际相结合。他指出,“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为主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始终不渝地将变化着的实际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才形成了关于中国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条件:领袖群体、知识精英、人民群众共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一个主体条件。这个主体条件主要包括领袖群体、知识精英、人民群众。

1.领袖群体在这个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支配作用

我国的领袖群体是由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全国各族人民中的杰出代表组成的。他们具有以下特征:他们是我国各族人民中的优秀代表,肩负着领导我国社会和国家建设的神圣使命;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理论,指明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能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同呼吸、血肉相连,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先进群体;他们善于科学地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群众智慧,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历史已经充分表明,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和领袖群体的贡献分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领袖群体的带领下不断进步的。

2.知识精英在这个群体中处于重要地位,主要为群体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知识精英能够吸取中外优秀文化,并不断创新,形成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充实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来,成为推动建设进步的动力源泉。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知识精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内容。同时,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这是一个知识与文化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知识精英来完成。此外,知识精英掌握了最先进、最坚实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知识精英以其自身特有的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群体中处于基础地位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让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所掌握,为群众所了解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处不体现人民群众的基础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真正融合。

为了让群众更加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到自身的实践中,对实践产生实质的影响,应该做到:肯定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肯定和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回到实践,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把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领袖群体、知识精英、人民群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主体。这个主体内部结构分明、功能互补,共同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同类推荐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务(2019年修订)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务(2019年修订)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本书详细阐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设置方式、活动方式的创新,着重分析了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并在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本书对于广大党建工作者做好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推进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学习读物。
  • 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两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一是一些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了,如德国、越南和也门等;其二是一些原本统一的国家又分裂了,如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分裂国家为什么能重新统一?统一国家又缘何会出现分裂?本书与你一起研究和探讨国家的统一与分裂问题,如德国、越南和也门等的重新统一给仍处于分裂状态的国家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分裂又为那些多民族国家如何保持统一防止分裂提供了哪些有益的教训?都将一一进行分析。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 彬县政协志

    彬县政协志

    彬县旧名邠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塬。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13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产粮基地之一。
  • 正说历代君臣治世之略

    正说历代君臣治世之略

    所谓治世,就是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它以用人灵活、成事为本,以谋事到位、高效为准。的确,从许多成功的案例中,都可以看到这两方面的惊人智慧。其实,古代那些君臣相处、君臣相谋、君臣相助的种种关系就是最好的参照坐标。天下事,总有万端,所以治为第一,包括治已、治人,治败、治险,治大、治小与治退、治危等等,可以概括为治世。治是一种智慧,一种战术,绝非小打小闹,更非小儿科之类的游戏。古代君臣——尤其是那些融诸多治术于一身者,更是尤如兵家之于战场,总能运筹出超乎寻常的种种智慧。
热门推荐
  • 快穿时空小哥哥爱上我

    快穿时空小哥哥爱上我

    唐婉是一个毕业很久,以写网络小说维持生计的大学生。这天的她迎来了人生中一个大的转折,她被系统选中,加入了穿越大军的队伍里。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一路都有各种各样小哥哥。 国民老公“我一直都暗恋着你,做我女朋友好嘛。” 霸道将军“做我夫人,后院只有你一人。” 小奶狗校草“做我女朋友,我什么都听你的。” …… 却不想这些长得一样的小哥哥竟然会是同一个人!居然还要跑来让我负责。小哥哥:“原来你在这儿啊,我找了你好久。怎么想好了对我负责了。”唐婉:“呵呵~”冷汗????唐婉转身拔腿就跑,“哈哈,追不上我吧,想让我负责那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我可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没跑到两步就被小哥哥抓住。小哥哥抓住唐婉的后领,空气一片安静………………………………
  • 终极恶女之如果我变成回忆

    终极恶女之如果我变成回忆

    原名:如果我变成回忆,退出了这场生命。在贴吧发了几张,不过在网站发的这个是重新修改过的,贴吧ID是雪梦影sweet。终极恶女的同人文,和电视剧有很大出入。如果一切重来,我和你是不是就不一样了。有着阳光般的笑容的她内心却如同恶魔一样邪恶,她重新回到祖国,究竟是为了什么?她会找他们报仇吗?她会怎么捉弄他们呢?他们和她又会发生什么?再也不是生存在异能世界的尹小枫,再也不是没有存在感并且孤身一人的她命运会是怎么样的?如果你们愿意,就一起来和我看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一起来目睹小枫的幸福吧~~~~
  • 圣寺

    圣寺

    沙漠—不知埋葬多少财富—同样埋葬亡魂—男主就在这样在沙漠中慢慢长大—
  • 女尊之凤凰翩飞

    女尊之凤凰翩飞

    她在这个世界里注定孤独一生,可是当她再找师太的路上,不小心掉下,之后她穿越了,而且还是不可思议的女尊王朝,且看她皇浦云陌怎样指点江山,逍遥江湖
  • 荒古冢

    荒古冢

    十帝季的梦,化为了千里得白骨皑皑,苍生的路,何去何从!迷离的过往,埋在了永恒沉默的骨冢,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在背起乞棺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心埋到了荒古冢里,伴随着她,如永恒的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本书作者秉着轻松阅读,理性思考,感悟生活,完善自我的宗旨从发表的众多文章中精心筛选,以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悟。
  • 君惜何兮:神魔之争

    君惜何兮:神魔之争

    是我太贪心了吗?我只是想要和你不分开,只是……我是魔尊,你为帝君,那又如何?我爱你,与你无关……曾经说好的永生永世不分开啊……锋利的匕首刺入胸膛的那一刻……“为什么?你为什么……”她泪流如雨下……一生一世一双人,多么遥远啊……只因那年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定下生生世世的羁绊……
  • 三国之舞群英

    三国之舞群英

    追溯千年,生于乱世,想当个富家翁笑看这乱世潮起潮流……本无意心向权位,奈何尊位逼我来。为了生存,苦逼的八零后无限泪奔奋斗。且看刘轩在这皓月争辉的三国时代当中,智斗群雄,笑舞群英...飘起一幕金戈铁马,恩怨情仇,铁血柔情的故事——
  • 九阳域

    九阳域

    天有九阳,地广无垠。人类生存受异兽威胁,人类的发展需要空间与资源,国与国的争斗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