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3800000019

第19章 数落成语误读处(2)

豆蔻,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等地方。在红白豆蔻诸色花中,以红豆蔻花为最美,花的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一向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清人有诗云“结就同心芯,因标连理枝”。另外,此花在未盛开时显得非常丰满,俗称“含胎花”,因而又被作为少女的象征,“来时豆蔻初含芯,别后菖蒲又着花”,后来好些咏豆蔻的诗,大多含有这个意思。

豆蔻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豆蔻年华”一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年轻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豆蔻年华是一种永远的美,一种永恒的信心和希望,但是它只能用来形容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现在有些人不但把二十几岁的人说成豆蔻年华,甚至形容少妇时也用豆蔻年华,殊不知越过了十三四岁这个界限,便属误用。古代女子十四五岁算成年,十三岁是接近成年的美好年华,而现代十八岁算成年,即使以现代的标准来说,豆蔻年华最多也只能用来形容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

“犯而不校”心胸宽广

语文试题中曾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既然知道错了,就应该马上改正,如果“犯而不校”,那就危险了。许多考生受到“校正”的影响,不假思索地把“犯而不校”理解成“犯了错不改正”。

犯而不校,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在句中,“犯”的意思是“触犯”,“校”的意思是计较,而“犯而不校”一词的意思是“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把曾子说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从中可以看出,曾子完全秉承了儒家提倡的“忠恕”思想,同样也强调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谦虚的心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尚书》中也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则有“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则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放在做人的标准之中,学会宽容,是为人的基本。要做事,先做人。

另外,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宽容的小故事: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一点也不生气:“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就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正因为娄师德宽容待人,所以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三教九流”不是指下等行当

“……有卖狗皮膏药的,有卖跌打药的,摆地摊的,算命的,等等,纯粹是个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自由市场。”这是从某篇文章中截取的一段话,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老百姓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提到“三教九流”,人们都联想到旧社会闯荡江湖,从事一些不是很正当的行业的人。其实,这都受明清白话小说的影响,把一个中性词误解成了贬义词。

实际上,“三教九流”是对人的地位和职业的划分标准,最早始于商周时期。

其中,“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排列顺序的先后,始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北史·周高祖纪》:“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佛教次之,道教为后。”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其实书中收录了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还数这九家。后来,“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古时不断地改朝换代,各行业、阶层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就是说,除了三教没争议外,九流的标准一直在发生改变,如以下两个不同时代的版本:

版本一: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版本二: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

这种变更的情况就如同“演员”和“教师”这两个职业一样,在旧社会,“演员”被人称“戏子”,“教师”则更有“臭老九”之称;如今,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提高了,变成时下的热门行业。

了解了“三教九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对人群的划分标准,没有什么贬义。

“不刊之论”好文章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很显然,“刊”在这里被解释成“表达、发表”的意思,就是说“这文章很糟糕,不值得表达、刊登出来”。

实际上这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要想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就得追根溯源。

古代没有纸,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写字时用竹简、木牍。竹简、木牍均是用以记事、书写的狭长竹片、木片。成语“罄竹难书”中的“竹”就是指写字用的竹片。

古人在简上刻写字,远没有在纸上书写方便,刻写错了也不容易涂改,只能用一种叫“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重写,这种行为叫“刊”。“刊”便是消除、修改的意思。《说文解字》:“刊,裰也。”段玉裁注释:“凡有所削去,谓之刊。”因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不刊之论”最初源于“不刊之书”,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

直到宋代才出现“不刊之论”,如宋熙宁七年,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中云:“唐室已上未立曹吴,其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

所以,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语境与背景,把“无须改动的好文章”理解成为“文字粗劣,不能刊登的文章”,虽然只错了一个字,却已谬之千里。

“狗咬吕洞宾”原本与狗无关

在做了好事后不仅没有得到对方表扬,还被对方责怪时,很多人都喜欢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有点怪对方像狗一样不知道自己是好心的意思。但是,其实“狗咬吕洞宾”原本是“苟杳吕洞宾”,与狗无关。

传说吕洞宾在成仙前原是个读书人,因为两次参加考试都未中举,所以此后再也不愿意读书,就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

当时,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同情他,与他结为金兰,并请他到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有个出头之日。

后来,有位姓林的朋友来吕洞宾家里做客,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想把妹妹许配给苟杳。

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跟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没想到吕洞宾却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同意我也不好阻拦,但是成亲之后,得让新娘子先陪我睡三宿。”苟杳听后很不能接受,但是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去了。

晚上,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吕洞宾进了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

苟杳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天,刚进洞房,就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

这一问,让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了啊!”

几年后,苟杳金榜题名,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洞宾家不慎失大火,所有家产都化成灰烬。

吕洞宾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于是决定去找苟杳帮忙。

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之下走了。

回到家里,吕洞宾发现家里已经盖了新房,很是奇怪。刚要迈进家门,突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放着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号啕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

妻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

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

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

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便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很生气,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成两半,却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完信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后来,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黔驴”并非贵州驴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了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黔之驴》,故事讲的是:黔地本来没有驴这种动物,是喜爱驴的人用船将它运进来的。后来在与当地老虎的较量中,个头虽大的驴因斗技不高,终于被小个子的黔虎吃掉了。

“黔驴技穷”这一成语便是源自《黔之驴》。长期以来,在解释“黔驴技穷”时,一般人都将“黔”与现在的贵州相提并论,甚至不少文章和词典都把“黔”说成贵州,其实,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古之“黔”并非今之贵州。

据史书记载,贵州之名,始于宋朝。柳宗元写《黔之驴》的时间是公元805年他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之后,其时比贵州单独建制尚早六百多年。“黔”作为一个地区名称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黔中地,秦朝的黔中郡,其辖区主要包括当今湘鄂黔渝边区一带,就是今湖南西北部分,及今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一小部分。

今湘西还有黔阳市、渝东还有黔江区等带“黔”字的地名,而今贵州东部尚无一处冠以“黔”字。直至明代贵州建省后,才逐渐出现简称贵州为“黔”的情况。

由此可见,柳宗元所指的“黔”,只能是今湖南西北部或四川黔江流域为主的一带地方,因此,不能把当时的“黔”和今日的贵州等同起来,说“黔驴”就是贵州驴子。

“劳燕”不是“辛劳的燕子”

最近,某报刊中有这样一个标题——五千“劳燕”回乡创业,文中主要是讲外出打工的人们又回家务农了。很显然,作者把“劳燕”理解为“辛劳的燕子”了。

对于“劳燕分飞”一词,人们大多数会将它理解为“辛劳的燕子”或“劳苦的燕子”。其实,“劳”并非作这样的解释。

“劳”是伯劳的简称,伯劳俗称胡不拉,属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而同样常见的燕子也与它一起飞进了文人墨客的诗篇里。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它们都是候鸟,每当寒冷冬季来临,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间的相遇却无法改变分离的命运,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伤感的分离,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纪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这首诗出自萧衍《东飞伯劳歌》。成语“劳燕分飞”便是典出于此,于是在古人眼中,伯劳成了别离的代名词。

因此,“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曾经飞过,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去。

另外,“劳燕分飞”容易被误写作“劳燕纷飞”,比如“劳燕纷飞为哪般——关于几起农村离婚案的剖析”。前文说到“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走,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犯这个错误的原因还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语。

同类推荐
  • 将骨

    将骨

    那一年,他单骑长刀,鲜血透红袍,千军万马中斩敌。那一年,他弄舟吟唱,美人浅遮袖,青罗幔帐风流几时休?那一年,大漠漫雪,他横刀立马,铁骑一万八,西出阳关一路尽繁华,那一年,八方紫气,他长醉未央,丹青书黄旗,庙堂谈笑铸万世国基,以前他是黑道霸王,现在他要做帝国执牛耳者!
  • 蜀汉之庄稼汉

    蜀汉之庄稼汉

    这里讲的是一个平凡的苦逼在乱世三国里苦苦挣扎,努力种田的故事。
  • 贞观御厨

    贞观御厨

    李世民看着李胤:“来当御厨,封你为王!”李胤:“不要。”“来当御厨,封你为驸马!”“不要!”李世民喝了口茶压了压火气“来当御厨,用天外玄铁给你做一把菜刀!”李胤咧了咧嘴:“好!”《贞观御厨》书友群:519905035
  • 十话幻梦大谈

    十话幻梦大谈

    “看见你长大后变成了这样,我只能庆幸我们没有一个妹妹——”南玄一说。“我真不是妹控啊……”孟启说。“既然你已经是个死妹控了,那还不如想办法怎么把更多的权力抓在手里,让你更好地去实行你内心里扭曲的志向。我觉得你可以先从做一个州长开始……放心,搞不定的话有我们呢。”唐柯说。这是一个雇佣兵、医生、私家侦探三个兄弟在充满了各种妖魔鬼怪的异世界重逢并且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 沈万千的妖孽人生

    沈万千的妖孽人生

    沈万千穿越了,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一具即将被扔出城的尸体上,没想到的是尸体居然还是宋国公主的面首。沈万千不甘再被那饥渴难耐的老妇女玩弄,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生活,而就在一切的一切正顺着他意料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那个宋国公主,那个丑陋而变态的老女人居然认出他来了,一场场官场权谋、阴谋阳谋由此展开...
热门推荐
  • 重生豪门:妖娆冷娇妻

    重生豪门:妖娆冷娇妻

    她,一个被组织训练得无欲无求,冷心冷情的地狱使者。她,一个豪门千金,万千宠爱于一身,娇蛮、跋扈、恶毒是她的象征。一朝生死,当她变成了她,娇蛮、跋扈、恶毒之后又多了一个冷心绝情的代言词。娇蛮怎么了?跋扈又怎样?恶毒那也是针对人的。且看重生的地狱使者如何将娇蛮,跋扈,恶毒,冷心绝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 皇后皇后

    皇后皇后

    一个唯唯诺诺、四处将就忍让的女孩,在三十岁生日这天被爱情事业双碾压。机缘巧合下,她穿越时空来到另一个世界,化身为燕悬柳。她一步步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丑女大胖妞,华丽蜕变成倾国倾城的皇后坐拥天下。可她的爱情却在命运里兜兜转转,始终不肯靠岸。到底谁才是她的宿命,可以降落在她的掌心里与掌纹同存,而不是随流沙般散去。是霸气冷冽的二王爷皇甫啸?还是纯净如初的六王爷皇甫陵?还是·······,故事到了结局都以为是童话,其实那才是命运之轮的开始。她是经历怎样的人间哀怨,才将刻苦铭心转变为云淡风轻,笑着对那个他说下此话来诀别。“若有来生,我们不见、不识、不知、不爱、不守、不痴、不怨、不离……”当命运的车轮不怀好意的滚滚而来,爱情到底能不能如人所愿画圆善终?那么多刻骨铭心的过去真的要被黑暗湮没吗?过去真的可以像未曾来过一样安静老去吗?
  • 《我和四个半女人的旷世奇缘》

    《我和四个半女人的旷世奇缘》

    这是个真实爱情和血缘情深的伦理故亊,记录我瘫痪后在亲情及爱情感召下心灵的重生!您愿听我讲述我面对一群神圣的女娃娃、做一个平凡而神圣的父亲么?听一听普天下父母为娃而生为娃而死的神圣好不好?你要听爱情?好!愿我渺小而神圣的爱情在这繁忙星球上能让您有瞬间的感动......
  • 他的小玉女

    他的小玉女

    “听说了吗?今天来了个转学生,巨好看!”“白白嫩嫩的,真纯”穿闻说转学生家庭困难可不知这乖乖的好学生是那位传说中的‘玉女’‘玉女’?那个传说中天才少女?那他这个‘金童’是不是要证明一下自己的的位置了精灵鬼怪女主VS腹黑大尾巴狼男主
  • 国际金融作业集

    国际金融作业集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外汇、外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汇交易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和外汇风险防范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而准确地理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储备理论。
  • 都市之古武战神

    都市之古武战神

    二十年前,苏炎逃往南境!二十年后,强者回归,纵横都市!且看古武战神强悍霸气的故事!
  • 爱上哥哥.A

    爱上哥哥.A

    哥哥跟我毫无血缘关系,哥哥讨厌我,哥哥说过要亲手把我毁掉,哥哥是恶魔,我憎恶他,也害怕他,哥哥却让我迷失了自己,哥哥跟我的故事....备注:本文原名《哥哥》由于作品名称有重复所以本站名字为《爱上哥哥》
  • 原来我才是恶魔

    原来我才是恶魔

    她和她是亲姐妹,都是富贵家庭的女儿,可是姐姐过着父母呵护的大小姐生活,而妹妹却过灰姑娘般的凄惨生活。直到一天妹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失忆了,被一个美丽的富家女人收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学校里,她也找到了一段幸福的爱情。正当她沉寂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中时,她的新妈妈却被枪杀了,记忆之门也在此时冲破,一切的悲剧又开始上演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妃轻狂:王爷宠入骨

    医妃轻狂:王爷宠入骨

    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却在十六年间一点点被磋磨尽了高傲,就在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抹光强势的挤入她的人生中,她以为这是上天的救赎,却不曾想落入了一个惊天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