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58500000007

第7章 中国文学原型系统综论(3)

中国抒情诗歌的“沉思“特质,还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征有关。中国儒道互补的哲学文化结构,对于诗人心理结构有着同样的互补又互相矛盾的作用。一方面是儒家的人格理想,另一方面是道家的人格理想一方面不能忘怀于兼济天下,挣脱人与社会关系及其规范,另一方面,又崇尚独善其身,追求人格的独立。诗人又是每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晴雨表,是最敏感者,最善于思考者。这两方面在现实中的矛盾,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激烈冲突,常常有感而发。抒情诗歌中,面对大自然的沉思,不是一般的表现自然现象,而是“陶性灵,发幽思”。这是中国诗人的一种独特的哲理观念的体现,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有着“道“的精神,有着物我关系在其中。曹操《性歪歌行》慷慨悲歌,从“对酒当”歌“到“天下归心是人生”情景,人生体验,也是“世界观”。但见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博大的情怀和悲壮的感叹沉思,是以人类面对的最浩瀚壮观的景象为情感载体,而这些景象也是民族的情感库中最能表现崇高和悲壮情怀的原型意象。曹歪。黯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今君客游思断肠,慌慌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从自然现象写起,面对自然而使特殊心理感受“瞬间再现”。

明月殷殷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位妇女怀念丈夫,始终是在一个无限的时空中的沉思,星汉西流的自然现象和牛郎织女的原型意象,既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心理深层情结,也唤起人们的共同情感和精神感受。

在论述中国诗歌鲜明的“思“的特质的时候,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现象就是,东晋玄言诗中酝酿着山水诗的萌芽,这个过程表明了山水、自然与玄学的关系,抒情与沉思的关系。玄学是超世的哲学,它认为字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观。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把深刻的哲学观照方式引人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把体悟自然与阐述玄理结合起来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古人似乎较能面对自然,在自然面前是深刻的思考者,而不能真正面对社会,在社会面前压抑了自己的情。故中国文学借助自然表达沉思,同时借助自然寻求精神的避难所,它的极端也可能偏向瞒和骗,找出奇妙的逃路来。

“象“与“道“和“原型“

中国古典抒情文学的精神特质和深层意蕴是“沉思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意识的结晶,它以“象“与“道“互为表里。“象的艺术符号性、抽象概括性和“表意“性,与“道“的哲理性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性,共同体现着中华民族长于利用抒情来表达深邃思想意识的特性。古典文学中象“意识的形成和围绕“象“概念的不断阐发,使文学中的“象“的特性和功能与领纷中的卦象有了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象是宇宙万物的另一种呈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又是宇宙万物的范型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象“与原型有极重要的相似点,这使荣格对《易经》中的卦象及其意义大感兴趣,并因此将之纳入他的原型研究的视野之内。荣格曾与汉学家理查德·魏列姆(一译威廉)一起写作出版了《俭花之秘》一书。

在这本书里,这两位思想家考察了“在中国的神秘方法论与个人化过程,的当事人的体验之间密切的相似与对比《金花之秘》的文字所描述的冥想方法所出自的哲学在广泛程度上正是中国哲学的所有倾向所共同具备的。这种哲学以这样的一种观念为基础经过最后的分析,宇宙与人都服从同一法则,人是一个小宇宙,没有任何明确的界限把他和大宇宙分开。这些相同的法则一个接一个实现,有一条总线索使这条法则导向另一法则。心理之于宇宙,即内心世界之于外部世界。出于天性,人参与了一切宇宙事件,内在地诚如外在地参与其间。

他们意识到,中国哲学中的“道”、“道路“驾驭着人,同样道“也使自然(天地)成为可见与不可见。“道,这个未分的太一,赋予两个对立的现实要素以生命黑暗与光明,阴与阳调和这些对立物的方法成了金花的冥想主题。从中国哲学思想中,荣格发现了对于原型解释的新的思路。惕纷及其深奥的意蕴也是荣格所特别感兴趣的,荣格在《纪念理查威》一文中说惕纷中科学根据的不是因果原理,而是一种我们不熟悉因而迄今尚未命名的原理。我们曾试图把它命名为同步原理(synchicprinciple)……我所关心的只是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即瞬间中隐藏着性质,竟然在卦象中变得明了起来。这种根据同步原理的思维,在《易经》中达到了高峰,是中国人总的思维方式的最纯粹的表现……中国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威廉把它翻译成为“意义我知道我们的无意识中尽是东方的象征,东方精神确实就在我们的门前。因此在我看来,对道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在追求者中间似乎已成了一种集体现象,其范围远远超过了人们通常所意识到的。

这里对所谓“同步原理“和“瞬间中隐藏着性质兴趣,主要是与他的原型理论即集体无意识有紧密联系。荣格在晚年还论,与这里所说的“同步原理“具有同一性质。所谓共时现象,是指毫无因果联系的事件同时发生,它们之间似乎隐含着某种联系,荣格称之系辞为“有意义的巧合认为是某些经验的结果,荣格用共时性的概念来强调随机事件所蕴藏的丰富涵义,说明人的潜意识心灵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荣格从《易经》中可能发现了一个对他的原型观点来说至为重要的有直接启迪意义的观点,这就是人类心理体验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关系问题,即原型如何既承载着远古人的精神遗存又能与“当代“人心理相通,以及在不相关的事物中隐含着相通性。这个问题是维柯以来的许多人所感到困惑的。列维一斯特劳斯在他的研究中就竭力在表面现象中寻求不变的共同原则、注意文化的普遍的永恒性,这也和泰勒在《原始文千》中坚持遵循“人类心理同一的公式和文化直线式进化的律则“有相通之处。荣格要使他的原型理论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他就必须对人类心理的这种“同步原理“作出有力的说明,必须对瞬间中包藏性质作出合理地解释,而也《易经》的卦象无疑使他得到启发。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现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里看重的就是八卦作为万物之“符号“的特性,它取诸天地万物,而有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使之具有“包藏性质“的功能和古今相通而“同步“的效果。而八卦的符号系统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原型“性质的“纯粹形式它将对人类自身(男女)的特性推衍于万物,抽象出阴阳“这一原型符号来推论和涵盖宇宙现象。这体现着中国先哲希图把握世界的雄心和努力,积淀着远古先民的精神遗存,它具有经过后天的特殊情境获得实在意义的功能。《易经》的神秘、深奥、深刻,是八卦卦象的这种原型特点所决定的。李约瑟博士指出,易主,解释愈抽象,这系统便愈有“观念的贮库”的性质,大自然的具体现象,便都可由这个系统去说明。

《易经》的每一符号,经过世纪又世纪,就具,有抽象的意义,颇能引人……“他认为《易经》是“涵蕴万有的概念之,库。

“象“的意义正在于“瞬间中包藏性质在于它作为特殊符号的功能。了解这一点,是了解中国抒情文学中作为艺术符号的“意象“的特性的关键。中国古典文学重“象就在于“象“具有荣格所说的“同步原理“的性质和“瞬间中包藏着性质“的功能。它能使人的情思与原型相通,触动人的深层的心理情感和体验。

由《易经》八卦可以看出,中国先哲们有将具象进行抽象、把感性体验凝聚为理性模式的能力,也有通过抒情来表达沉思的特性。原型作为模式、范型,它是凝聚了感性的生命、情感、体验的理性模式。原型的瞬间再现就是理性模式重新还原为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型是人类沉思的结晶,是体验的凝聚,是记忆的浓缩,是情感的升华,这在中国文学中就是“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本原与始基,无处不在而又不可名状,它的存在方式与作为“纯粹形式“的原,型有相同之点。“道“是秩序儒家与道家对道的解释,都致力于探索生命之序与人生之序,而且它们的序的依据又都共获于“天人合一“模,式。伦理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序各种伦理规范地建立,伦理义务的,形成,都在于维持或稳定这个“序”。换言之,原型晾于人对天道的感悟,原型带有规律、“秩序“的含义,只是把这种含义与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特殊地联系起来。原型“再现“使“序“以人化的方式得到复活。中国叙事文学对情理的演绎,表达的伦理观念,就是对“序“的艺术阐释。

和原型一样道“不可言传而要通过具体物象《意象》才能解释,这在结构上十分接近原型。荣格所感兴趣的《易纷》和“道“与原型和文艺有无联系呢?荣格感到神秘和不可解释的中国哲学,正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抒情文学意蕴的决定性因素,文艺是原型的载体,也是道的特殊载体。周易是用来算卦占卡用的,它需要有意地使其语言重现出朦胧性、暗示性、多义性,有意拉开一段心理距离,并且充满可以激起人联想的词语,以发挥更大的想象力。而中国的古代诗词,在创作和欣赏中有着类似的情况。哲学意蕴通过文学方式(意象)反复表现,这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如人生苦短,人生如梦,生命可贵,独善其身,登高望远,精神不死,大浪淘沙等。哲理不变,但是文学意象却在不断组合,这种变与不变正是文学一方面具有永恒性,另一方面又避免了重复感的重要原因。

刘艇、根据《易系辞》中的学说,从宇宙形成的道理谈起,认为道“转化成阴、阳两仪,天、地、人三才乃至万物,也就并生出华美的“文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雕龙·原道》《易经》“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国文学中渗透着天人合一“的观念,文学创作特别是诗词创作中具有物我的“神秘联系和互渗大量的意象则源于先民对原始自然物象的感悟。而这一切,说到底是人对自己与宇宙自然关系的感知、沉思的表现。

中国文艺原型的根本在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天人合一”。儒家哲学说“大乐与天地同合,大礼与天地同节“《易经》云天地钮氧,万物化醇。“这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源泉……艺术之境表现于作品,就是要通过网幕,使鸿蒙之理闪闪发光。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从原型与人的心理情感的倾向来说,诗“言志“抒情,诗词激活的是人生感悟、人与宇窗关系理解方面的原型心理,是以原始意象为中介的“当代“人的感悟与久远的“精神遗存“的沟通,诗词的写作和欣赏总与人生的永恒的课题相联系,其集体无意识通向邀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它所唤醒的集体无意识似乎有先天“遗传“的意味。

中国抒情文学是最能充分表现人的原型心理的艺术,诗词中对于自然的感触、对于人生的体悟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一个艺术作品,是否通过意象(和意境)在其最深层次蕴含了理念,这种蕴含是否含蓄、深刻、巧妙,成为品评艺术作品价值高下的重要标准。而这里的理念,不是纯粹抽象的道理,而是人对天地万物、人生社会诸关系理解的一种概括,是“道是通过建立在感性体验基础上的个体情结而表现的集体无意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十分个性化,而杰出的作家的作品、人们对这些作品评价的标准,却实际是看它对于集体无意识、普遍情感表现的,程度。那些千古绝唱的特点不是对于某种事物描写的逼真和表现的形象,而是触及了普遍的情感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作品所揭示的心灵情境与具体情景下人的心理情感的对应,成功的作品正是在以揭示人的心理结构、心理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境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作品能否透过具体的表现对象触及人类的普遍的心理原型,表现人的情绪的“记忆读者看到(领悟到)的是意象,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但是体验的模式是一致的或相似的。所谓欣赏者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不是说对作品所表现的意象和形象进行改造,而是由此及彼,由眼前的作品而想到自己人生体验和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艺术作品确有其相对的“永恒“的价值,这种永恒不是题材,也不是主题,而是人类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积淀所形成的美感需要、美感体验和心理模式的具象化,是集体无意识的揭示。

同类推荐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 唐诗与宋词

    唐诗与宋词

    莫砺锋、洪银兴编的《唐诗与宋词(精)》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行重介绍。李白向称“涛仙”,他的诗歌展现了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杜甫向称“诗圣”,他的诗歌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苏轼曾三次被贬谪到荒远之地,他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乐观的人生精神,他的词作展示了风雨人生中的潇洒姿态。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旅诗人,他的词作洋溢着爱国精神和英风豪气。此外,本书还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行了解说,并择要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
  • 流水落花一瞥中

    流水落花一瞥中

    石评梅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
  • 贝姨

    贝姨

    乡下姑娘李斯贝德不如姐姐阿特丽纳漂亮,因此总是抱怨姐姐的好运气:阿特丽纳嫁给了巴黎的于洛男爵,李斯贝德却在一日日重复的活计中蹉跎成老姑娘“贝姨”。一位自杀的青年艺术家文赛斯拉·史丹卜克被贝姨救下,依靠贝姨的积蓄学习雕塑,也因此被有着变态控制欲的贝姨牢牢地看管着。文赛斯拉偶然结识了阿特丽纳的女儿奥当斯,两人情投意合。贝姨得知此事,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起,她勾结风流的交际花华莱丽,从贪图美色的于洛男爵入手,对阿特丽纳一家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热门推荐
  • 灵魂捕猎师

    灵魂捕猎师

    鬼是人死后的躯壳,无形无感.在人死后控制鬼魂的是灵,灵由精气幻化而成.脱离人体后可转世为人,亦可留在异次元空间,如果精气未散或心愿未了,经由审查,可以幻化附着跟随前世主人.灵力可迷心智,可善可恶.因此,猎灵师就是为了约束灵的行为而产生的.夏桀,就是其中一个.他无意中结识了人类社会的女孩何小仙,而何小仙拥有一副可以洞察恶灵信息的塔罗牌,就这样,两个人在朋友的帮助下,见证着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
  • 金星女火星男为什么会对抗

    金星女火星男为什么会对抗

    女人和男人在面对情感时,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金星女火星男为什么会对抗》中,你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本书中你会明白,改变对方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彼此的差异,释放自己的压力,从而体验与对方相处的乐趣。
  • 玄道宝典

    玄道宝典

    一名即将坐化的修仙前辈给后代修仙者写了一本书,名曰《玄道》,这可不是什么功法,而是告诉你如何在修仙界混,如何在偷盗、欺诈、贩卖、斗争中生存下去,这是修仙界的一本奇书,书的作者亲自讲述了自己修仙的一生。又名《修仙奇书玄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夫人在上,将军请躺好

    夫人在上,将军请躺好

    她是长安街上的混世小魔王,风光霁月、好不快活;他是驰骋沙场的骠骑大将军,胸怀天下、脚踏横尸。一朝嫁入将府,为他殉情重生,成了不受宠的傻公主。她好巧不巧,撞上大将军带着她的尸体游街示众。“将军请留步,我看你长得顶像我死去的丈夫。”“殿下请自重,微臣这就送你回宫。”“小脸怎么还红了?来给爷亲亲抱抱举高高……”
  • 夫人能恰饭了吗

    夫人能恰饭了吗

    内容简介:她号称华夏第一食神,一勺在手,天下我有,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还是水里游的,到了她的手中,不仅能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还能变成一道超级好吃的美味。一次意外,厨神穿越成古代的农家女林小嫚,亲爹不疼,哥嫂刻薄,一家子对她非打即骂,甚至她亲娘还想法设法把她高价卖出去。而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天书》,身份卑微的贫民逆袭考中举人当上县太爷,就在他想去考进士的时候,发现他获得天书的仙灵树被林小嫚拐跑了,这种事情他绝对不准许发生。可是讨要仙灵树的途中,他被林小嫚身上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说好取回仙灵树就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他的心一直在她的身上,就连看见别的男子跟她亲近也会觉得非常不爽……
  • 老公你是我的

    老公你是我的

    老公,你是我的!嗯嗯,老婆我知道的,我是你的!嗯,那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呆在我身边好滴好滴!
  • 正德风云录

    正德风云录

    本书以明代正德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义军遗孤文子玉寻找另一位义军遗孤赵凤、查找杀害江南大侠赵方的元凶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正德年间平民百姓和皇上官吏的生活情景,表现了江湖儿女的浩然正气,纯真的友情和爱情,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正义之举;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腐朽、糜烂、阴险、狡诈、残忍、狠毒和维护腐朽统治的王阳明的假道学。全书贯穿着民贵君轻、尊重生命的思想。日月辉映江湖道,丹青永谱侠客章。
  • 兵祖

    兵祖

    飘渺出尘的剑法,霸道鬼绝的刀意,变化莫测的枪诀,在这个时代空前爆发。这个空前绝后的大世,惊世天才,镇世妖孽,层出不穷,群英汇聚,战意无穷。陆羽,一个炼器家族的弃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远古传承,从此便如彗星般迅速崛起,战尽天下,镇压四方。你是天才还是妖孽?号称骄阳还是大日?哦,对不起,看我一剑斩之!你是御姐还是萝莉?难道还是女王?哦,那更是对不起,统统都进我怀抱!聚玄,拓海,玄晶,三花,虚魂,人魂,地魂,天魂,神魂。且看他如何在这大世之中,感受天地韵律,直达巅峰神位,成就那万古无一的兵祖!功法等级:赤铜,白银,黄金,紫皇,通天。
  • 夏日娜与樊果果的大江湖

    夏日娜与樊果果的大江湖

    二货无赖樊果果、遇见明星大小姐夏日娜,一起打闹、吵架,义无反顾经历的生死,只为神秘的信仰——烙印在彼此心中最初的光芒。这是他们的爱情故事。正义勇武的暗使侠客、神秘强大的光芒团长,火星终究会撞地球,露出面具后面——他们本来的样子。阅尽世间繁华只想问一句:究竟我是我、还是我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