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300000045

第45章 道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1)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吴受琚

在人类历史上, 宗教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社会人生中持续地发挥着重大的客观影响。要剖析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无疑应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民间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多方面, 多层次地范围来探讨。

一、中国宗教信仰的形成与特征

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国的原始宗教, 经历过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等等, 随着阶级的出现, 原始社会的解体, 《周礼》有“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 以佐王建保邦国”。奠定了中国宗教的天神、地祇、人鬼的崇拜系统, 而《礼记》中制订的各种各样制度与规定, 如“天子祭天地, 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再加上殷代的骨卜和周代筮占为特点的巫术信仰, 形成了以祭天地、敬祖宗、祀百神的献祭崇拜和以占卜、巫术为主的信仰活动相结合的宗教形式, 它既取缔了原始宗教的对天地日月星辰, 山林川谷丘陵、云、风、雨等等祭祀, “共奉”、“共祀”, 同时带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 与中国传统的宗法制的君权、族权相适应的神权制。为中国人为宗教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随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无神论者的揭露和抨击, 以及巫术占卜带来的现实危害,天人感应的谴告说、谶纬神学等又风行一时, 巫术占卜则在民间以封建迷信的形式继续活动, 由于得到历代剥削阶级的扶植还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 如晋郭璞的《葬书》, 唐李虚中的《命书》等, 都成为后世风水迷信、星命之学的祖宗。两汉之际, 道教创立之后, 将中国古代宗教祭祀、巫术等信仰兼收并蓄纳入道教神学中。佛教传入, 一方面吸收融合中国宗教的传统观念, 如忠君敬祖等, 同时佛教的教理教义又渗透到中国宗教信仰及道教信仰中, 这样, 中国的宗教信仰就形成了以儒、释、道为多层次的信仰体系。

中国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时, 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没有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的对大自然崇拜观念, 已逐步演变为“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 “天地变人, 圣人效之” 的天人观。采取了天(亦即神))、帝王、人即(君主)并尊的崇拜。这种崇拜观念, 是把原始宗教的大自然崇拜升华为“天地者生之本也”, 祖先崇拜升华为“先祖者类之本也”, 把“生之本” “类之本” 的创世说与世俗“治之本” 相结合, 构成了中国宗教的“天人合一” 的基本信仰。过去一直认为“天地君亲师” 的崇拜是儒家提倡的, 实际上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就有“天地君父师” 之称, 并且提倡借助天神进行统治, 如“道用时, 臣忠子孝, 国则易治, 时臣子不畏君父也, 乃畏天神”。显然是“天人合一” 的传统思想在中国人为宗教信仰上的反映。实际上这也形成了一种传统, 虽然封建王朝不断地改朝换代, 大体上都沿袭着这个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形式。这个宗教信仰形式终是世俗的入世思想为主, 辅以神异的出世思想相结合的“神道设教” 的宗教思想, 和“天地君亲师” 五位一体的宗教崇拜形式。

中国宗教信仰最基本的形式是“天人感应”, 它是人祈求于神, 神支配着人的宗教神学理论。无论是原始宗教的大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 还是殷周时的“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祭山川, 祭五祀”, “有天下者祭百神”, 即或儒家的“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的宿命论, 基本上都属于“感应” 的神学思想。汉董仲舒总结和归纳了原始宗教和中国古代宗教的祈祷、祭献、占卜等神学思想, 提出“天人感应” 的神学理论。这种“天人感应”的宗教信仰形式, 从殷周以来的天子祭天地、山川, 秦皇汉武的封泰山、禅梁父以及汉代确立的都城郊祀天地百神等, 一直沿袭到清代仍保留着。所以天子祭祀为保国泰民安, 民众祭献则为祈福禳灾安居乐业, 成为中国宗教信仰最基本的形式。人祈求于神, 神支配着人。“神道设教” 则是中国宗教信仰的最基本的神学指导思想。

二、儒学、佛教与道教

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 虽然西汉董仲舒曾企图使儒学宗教化, 特别在封建社会后期,如明清以来几乎所有县城都建有文庙, 尤其在清代, 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诏升孔子为大祀”, 然而纵观中国宗教信仰体系, 儒学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着类宗教的作用。儒家一贯倡导“不语怪力乱神” “敬鬼神而远之”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等对待鬼神的态度和“神道设教” 的神学思想, 是对殷周以来以皇权为中心、以民众信奉为基础的中国宗教信仰体系的总结, 而又成为巩固和发展这一宗教信仰体系的指导思想。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等伦理道德, 是中国宗教信仰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内容, 如“忠孝” 不仅是伦理道德观, 而且是直接的崇拜偶像———君亲。从这个意义上讲, 儒学在中国宗教信仰体系中有类宗教的作用。

佛教是外来宗教, 由于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 几乎是同时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的, 因此, 它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并在儒、释、道的斗争、融合过程中, 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了。它丰富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内容, 同时也增添了不少宗教的崇拜对象。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宗教信仰之中,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佛教教理、教仪、教义中许多观点如天堂、地狱、彼岸、来世、轮回转生、因果报应等等人为宗教观念, 长期以来与传统宗教观念融为一体, 在民间已经成为中国宗教信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既不是神权国家, 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国教, 没有神学异端、没有对神学异端的残酷镇压, 有的则是打着宗教旗号组织的农民起义, 其中并无宗教对立,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 虽然也发生过一些镇压各种宗教的历史事件, 但从总体上看, 没有西方中世纪的那种宗教战争。正由于中国宗教信仰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教理、教义, 形成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包容万宗的特点。佛教以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才得以在中国存在与传教。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和儒教、佛教既相互分立, 又相互补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 儒教专于经世, 儒家文化和礼教的核心是神化“三纲五常”, 成为专制君主及其官僚体系的精神支柱, 以及这种专制制度合理性的宗教法典和实行社会教化的行为规范。佛教专于出世, 诱惑、麻醉人民群众。道教专于超世, 道教文化造成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容忍和逃避, 并提供精神寄托。两千年来中国儒、释、道三教互抗互补的社会文化功能, 共同为维持家长制的封建宗法政权服务。

三、道教与民间俗神信仰

明清以来, 政治变局, 社会动荡, 使官方御用宗教思想崩溃, 宗教组织涣散。而百姓头脑中固有的信仰, 分流到社会底层, 默化到日常生活, 滋养了民间俗神的崇拜和民间宗教团体、香火社等的兴盛和发展。反过来社团组织为了笼络人心, 光大教义, 又心甘情愿地依附于虽已失去往日风光的道教。这样的事例, 举不胜举。如近日发现的清嘉庆六年孙镇撰, 僧隆初、慧能立石的《创建窑神庙记》碑曰: “…… (窑成) 即成, 王君请余记其事于石。至间窑神为谁? 则曰: 老君也。夫老君之为窑神, 余不得而知也, 然人心之所向在是, 神即在是矣。……” 把老子奉为窑神, 颇有大不敬之嫌, 但从中却反映出底层老百姓对其寄予了最深厚的期盼, 盼望老君是一个能福佑生灵、阖家安康、致富发财的神祇,是奉之皆有灵验的神祇。这样老子的信仰从道教的圣坛上走入了千家万户, 走入了百姓心中, 这远比道教祖师的老子来得亲切、实用。

四、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长期孕育而诞生的。

道教的历史源头可以上溯到古代先民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即萨满教一类的巫教。夏、商、周三代以后, 原始宗教产生分化, 对天神和祖宗的祭祀纳入国家的礼乐教化, 而对“怪力”和“乱神” 的崇拜流入巫祝和方士阶层。战国时期, 追求长生成仙的方士们形成“方仙道”, 秦汉以来, 道家黄老之学逐渐由治国之术演化为治身养生之术, 并与阴阳五行家、神仙家、方技术数家合流。到东汉, 和方仙道融为一体, 转化为黄老道。后来黄老道的方士们撷取儒家和墨家的宗教思想, 编造经书, 研习方术, 开始了道教的创教过程。汉末张陵、张鲁传天师道、张角传太平道, 早期道教形成。魏晋时期, 逐渐吸取佛教的宗教形式, 以后, 道教经过隋唐时期的国教化, 同封建宗法社会的国家上层建筑融为一体, 在教理上进一步走上儒、释、道三教融合之路。经过宋辽金元时期的革新, 明清以来, 宗教伦理素质和修持方法进一步提高。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明中国的道教是在中国氏族的社会自发的原始宗教演变过程中, 融合巫术禁忌、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各类方术; 以道家黄老之学为理论支柱,杂取儒家、墨家、阴阳等等诸子百家中的自我修炼思想、宗教信仰成分和伦理观念; 长生成仙、度世救人, 与道合一的神学化、方术化的多层次的宗教体系。同时, 不断汲取佛教的宗教形式, 逐步发展而成的具中国传统的民众文化特点的宗教。

道教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表现在: 道教文化兼收并蓄, 庞杂多端, 《道藏》中收入易类、医家、术学、杂家、诸子、地理、天文之书, 从道教的内容结构上看, 它比儒家、中国佛教存留着较多的民俗信仰和古代巫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除了佛教文化之外, 道教杂取中国、墨、法医诸家的思想, 几乎把正统的儒家礼教所不收的其他的文化要素都拾进去, 又汲取三教九流的精髓并把他们粘合起来,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 “按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先儒之论备矣。盖清静一说也, 炼养一说也, 服食又一说也; 符箓又一说也;

经典科教又一说也”。这说明道教文化在内容上虽然庞杂, 但仍有自己的类别和系统, 不同类别的内容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即道教神学是由宗教化了的道教学说、仙学长生理论、斋蘸符箓杂术三个相互联系的宗教文化层次组成的。近些年日本学者酒井忠夫、福井文雅还将道教的内容分为四项, 即: 一为道家的哲学; 二为谶纬、巫祝、阴阳、神仙、卜筮等教术的门类; 三为辟谷、服饵、调息、导引、房中等医术的门类; 四为民众伦理的门类。

从道教哲学来看哲学是宗教的思想支柱, 没有哲学思想就没有宗教。道教哲学包括道教的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人体观、天人观、物类变化观等项内容, 道教哲学同道学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总体上看, 道教哲学具有有神论的神秘色彩; 道教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范畴, 是从老庄学派和黄老之学继承来的, 它实际上是道家黄老之学的宗教化和方术化。

从道教的教旨上看, 道教直接否定死亡, 只有修身才能永享幸福快乐。道教修仙的最终目标, 是要靠修习内丹和各种法术, 掌握自己的命运。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 的口号,将超自然的力量为我所用, 追求人与道的一体化。

从道教伦理学上看, 一切人为的伦理宗教的首要功能, 是进行某种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社会教化。道教的伦理思想, 基本上是利用自己的宗教手段, 搬取儒家的“三纲五常”

教条, 附加上一些民俗学的内容, 补充官方礼教的不足。

从道教神学来看, 如道教中的创世说、魂魄说、神灵观、神迹观、科仪、斋醮、仙谱、道观、禁忌、符箓、法术等, 道教文化中的一些纯属宗教的神学内容, 全部归于道教神学的范围之内。同时, 从宗教学的角度对道教进行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比较宗教学的研究。

从道教修炼来看, 道教是富有科学内容的宗教, 包括古化学的炼丹术、黄白术; 医药的医方、仙药、服铒; 性科学的房中术; 心理学的存思、守一; 体育学的导引、按摩; 人体科学的内丹学; 以及辟谷、行气、诸家气法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其中道教与古化学、道教与传统医药学的问题尤为世人关注。

(1)道教与古化学道教继承吸收了先秦两汉方士的方术,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实践。特别是在冶炼矿石、汞, 及植物类物质反应中发现产生了许多新的化学物质。因此谈到我国化学史, 不能不谈道士们在炼丹、炼黄金(药金)方面的业绩和贡献。

《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较集中地汇集了道教丹术的资料, 最早的叙述这些药物的名称, 是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唐宋时期外丹术的实验与研究最为鼎盛, 名家辈出, 著述甚丰。唐高宗时代, 成书的《金石薄五九数诀》仅2000余字, 所列金石药物产地有形质者共45种, 唐元和丙戌(806年), 西蜀江源人梅彪著《石药尔雅》, 全书分两卷, 约五千字, 比《金石薄五九数诀》多一倍, 它记录了许多炼丹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一些歌诀。

《庚道集》是《道藏》中记载各种炼丹方法最详细的一部书, 全书分为九卷, 6万言以上, 大约纂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 后, 书中记载的冶炼方法比以前更为准确, 如轻粉的制法是“汞一两, 白矾三钱许, 食盐三钱许”, 这个方法证明我国轻粉制炼方法基本上已经成熟。

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 他提到了“伏火”, 硫黄和硝石等量同研, 点着后已经具有类似火药的作用, 但因为炼丹家所用的药料是天然产生的, 没有经过提炼, 故力量微弱, 没有爆炸现象。

此外, 沈括《梦溪笔谈》说指南针是“方家” 所制的, 所谓“方家” 也就是炼丹家。

《北齐书·綦无怀文传》载怀文有道术。又造宿铁,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 数宿则成钢。

中国三大发明中, 火药、指南针两大发明与道士有关, 而炼钢又与道术的綦无怀文有关。

因此如果不了解道教的科技发明, 很难了解中国的文化史。

(2) 道教与传统的医学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把道教中有关医学的学术与理论统称为道教医学, 即理论方面为道教理论, 实践方面是中国医学的内容。道教医学具有历史、理论背景, 以及一定程度的系统化, 并承担着直接的医疗实践, 但由于时代的原因, 各历史时期医学的内容、程度存在着差异。由于宗教思想的影响, 束缚了它们发展, 由于道教作为社会宗教的一种,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道教本身也经历了由盛到衰亡的历史变化,以它为载体的道教医学, 虽然有一些医学道理、有一些有实验的医术留传下来, 终究在历史的变迁中日益衰落, 终被现代科学化的医学所替代。

a..巫、医与道医作为巫的职能, 包括降神, 即神灵附于巫身, 传达神意; 解梦: 解释梦的因果, 判断梦的吉凶; 咒术: 所谓消灾祈福之咒; 医疗: 疾病为神或魔对人的惩罚, 唯巫能消除; 以及占星、卜祀、呼风唤雨等。我们日常所用的“医” 字, 也是从巫—医变迁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医术在日常实践中逐渐理论化、系统化的进步而成为医学的形式。

同类推荐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本书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进行导读。书稿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书的结构、基本特点与出版情况,然后解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思想。书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黑格尔思辨的理性国家观与王权理论的批判,其次是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再次是对黑格尔立法权理论的批判。最后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述。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超神武装

    超神武装

    星战,真的是以战舰对战舰,导弹对导弹,光武器对光武器进行的吗?如果在罗邺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可能是这样的……
  • 繁星恰似薪火

    繁星恰似薪火

    星奕虽说是一代魔尊,但当遇上了廖家的公子哥,猛虎也变成了小白兔。异世还魂,重活一世。不搞事业只谈恋爱[人家只是个高中生咧]
  • 那个校草和团长

    那个校草和团长

    “以后还是生儿子好,女儿太不乖,像我一样我还不得操心死。”“你很乖好不?”“乖还跟你在一起?”“.....”爱情很简单啊,要不是我爱你你不爱我,就是你爱我我不爱你。
  • 深深庭

    深深庭

    “如儿,看着你好,就是阿娘最大的心愿”生在充满勾心斗角的庭院,从小生活在各种阴谋之中。一生,就是从一个院子转到另一个院子。江如儿曾以为自己就会在这样一个冰冷的院子里,同所有人一样,一点点被吞噬。不把真心交给任何人,也就不会有希望,不会有绝望。可她们的温柔,真真把如儿融化了。所有的伪装和心机,全都慢慢被瓦解。谁能想到,最后会是这样与你们携手到老……
  • 在蔚蓝星拍电影的日子

    在蔚蓝星拍电影的日子

    平平无奇的生活了四十多年,有一天唐宝穿越了。为了生活,我不得不屈服于我的金手指。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把债都给还清。这是一个大龄青年在蔚蓝星的生活日常。(PS:新人新书,欢迎吐槽。收藏,推荐,每一个读者大大的支持都是作者坚持的动力,拜谢各位!)
  • 大唐风云人物系列之大将军李靖

    大唐风云人物系列之大将军李靖

    隋末唐初经典必读史,史料为基础,绝非胡编。他是神话中左手托镇妖玲珑宝塔,右手持三叉戟,手托镇妖玲珑宝塔的托塔李天王?他是天宫中玉皇大帝座下掌管天庭将士威武无双的兵马大元帅?他是道教中的护法大神?他是能变化三头六臂,神话史上独一无二、神通广大的天庭童神---哪吒的父亲?是,也不是。不过托塔李天王还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真实存在的大唐第一名将李靖。而神话中的托塔李天王,正是大唐李靖和印度佛教四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南亚及西域崇拜的军神)的结合体。李靖与红拂女真是夫妻?李渊为什么三次要斩他?又赞他远胜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今天的国土版图三分之二都是他征战而来?他为啥不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啥称他是大唐战神军神,第一名将?他是灭国之神。北灭突厥,西破吐谷浑,南平梁国。阎罗王是他的舅舅?李靖的一生,有得意之处,但更多时候,还是失意的。
  • 变异学生的无敌日常

    变异学生的无敌日常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赶快买彩票。(疯狂更新,一日三~五更)三年前,陈宇被陨石砸中,细胞变异。三年后,在陨石的影响下,世界正逐步改变。他走在进化的最前列。面对顶级家族的尖端装备,面对进化的人类,面对陨石带来的凶残怪物。疯狂,求生,末日,欲望,战火。而我,陈宇将融合科技与变异之力,守护蓝星。
  • 盗墓之穿越洛阳铲

    盗墓之穿越洛阳铲

    一个失业青年,一把来自穿越过来的洛阳铲,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莫欺少年穷,且看他如何逆袭人生巅峰,一切尽在盗墓之穿越洛阳铲
  • 女王黑天下:君宠腹黑狂女

    女王黑天下:君宠腹黑狂女

    她,23世纪的腹黑杀手女王,因一次爆炸,变成了风云大陆扮男扮傻扮废扮弱的云家二少!一朝觉醒,天降蓝雨,从此神挡杀神,魔阻灭魔!他,温润如玉,为她等待千年,只因她离去时的一句:等我!他,嗜血冰山,却对她百般呵护,只为她回眸一笑!他,邪魅天下,却为她血染双手,只为与她携手天下!(本文非一对一,不喜欢的朋友不要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