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300000039

第39章 新道家哲学“ 根源的回归”与“ 意义的治疗”(2)

十、辩证的和合与如实的安顿﹕ “恢憰怪, 道通为一”

道家后头还有一套自然哲学, 往复循环的“气” 的一套理论, 通过方法(术)、次序(数)

去理解这个气有“阴阳”, 这叫做“阴阳术数”, 道家与这些论述密切相关。我们前面说“日日是好日, 时时是好时”, 任何地方都是好地, 这是彻底放下, 彻底致虚守静, 才能达到的。一般则不能达到这境地, 一般总在气的氤氲变化之中, 这后头还有一套自然哲学,这便可以经由一个阴阳术数的理论来理解。他们认为人可以通过阴阳术数的理解, 去理解人放到宇宙的场域中的位置是如何, 而采取最好的位置, 最恰当的地方, 去“安时而处顺”, 当能安时而处顺, 所以“哀乐不能入” , 能够把整个话语系统所隐含的相对性、矛盾性, 彻底地解开, 也就如《齐物论》所说的“恢憰怪, 道通为一”。当上溯于道时, 一切都是同的, 而落实到人间来谈, 其实是不同的, 所以物虽各有所异, 然就极而论则齐一。

因此而说“齐物”, 因为能齐物, 回溯到主体, 而这主体已经完全放开了, 得到“逍遥”,主体放开而让主体能适应整个存在的场域, 让生命能够因此获得涵养, 这是“养生”。整个庄子书中, 他对此一步步展开, 谈得很深刻。

就道家来言, 整个思考是一面回溯道于形而上, 一方落实道于形而下, 物的分别, 了了清楚, 而道朗朗明白; 上溯于道, 朗朗明白, 下及于物, 了了清楚, 就在这过程里, 生命因此而得摆定。道家的意义治疗告诉我们, 该分辨清楚的就分辨清楚, 不要放在心上。当你展开分别的活动, 一旦分别结束了, 就要让你的生命回溯到道的本体中, 让他朗朗明白,不要再执着于分别相的地方, 因为一旦执着, 就会产生了严重的痛苦。道家的有些道理,在实际的语言操作过程与佛教非常接近, 但是后头的理论原理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无为自然, 道通为一﹔ 一个是缘起性空, 证得涅槃。

十一、退居存有之宅与包容之善的开启﹕ “报怨以德”、“不为天下先”

老子是否具有权谋思想很难说, 因为他讲“慈”, 讲“俭”, 讲“不敢为天下先” ,都是让存在的人事物要好好地生长,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面对那不善之事, 我以善对待之, 这样的善就是我生命真正本性的善, 他是不会起对抗相的, 所以他自然而然有一种包容, 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抱怨以德” , “抱怨以德” 的意思, 即是我让生命回到天生的本性, 用天生的本性所流露的善意来对待怨, 因此这个怨也就能化解掉。并非故意拿德来抱此怨, 儒家说” 以德报怨,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 这是儒家站在社会正义, 人伦正义的立场, 道家则不是, 他是站在自然恩慈的立场, 认为像慈母般地去包容, 去化解,这人间世会更好。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套思想, 构成一个系统, 他有他的立场的。他是以他的系统来论述,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你对他好, 这是德善, 回复天真本性(德), 生命不起对峙相, 那种放下的轻松感是美好而无与伦比。

但是道家亦警告你, 人生一旦结怨, 就很难, 所以无论如何, 宁可维系住表面上的关系, 因为它就有一份可能, 如果那个怨彻底显露出来, 即便往后和解了, 还是没办法, 这就是“和大怨, 必有余怨” 。道家主张尽量不起冲突, 因为对此理解很深, 能看到这个事有些什么可能, 有些什么限制。

相传道家的始祖老子为柱下史, 是于廊柱底下做纪录史实的工作, 他每天看朝廷来来往往的人与事, 人间世事很多都看穿了, 所以“史识” 很重要, “史识” 就是对历史纵深度的理解, 历史纵深度的理解就是对生命深层的理解, 用司马迁的话来讲就是“通古今之变”。再者, 生命纵深度的理解, 这是高度的理解, 这是“究天人之际”, 必须经由“究天人之际”, 才能“通古今之变”。而历史只能预期, 不能预测。期待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意愿、志向, 人间是有穷有尽的, 而愿力是无穷无尽的, 将愿力的无穷无尽放到历史的长流中会起作用的。作用为何? 是不能通过理性的分别计较去衡量, 但生命却可以通过一种信仰, 无分别的, 以一种诚敬的方式, 去接临契接生命之源, 这是很独特的, 这是为何宗教到目前为止, 仍然那么迷人。宗教永远需要, 信仰宗教让人由分别回到无分别的状态, 教我们以诚敬的方式去契接生命之源, 而起得一个力量, 超越到历史中而起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就如同以前我们读孙中山讲“吾心信其可行, 虽移山填海之难, 亦可行也; 吾心如信其不可行, 如折枝亦不可行。” 这是孙中山引孟子的话, 再改造出的。这就是信仰所生出的力量, 这个力量很大, 但这个是没办法通过理性去分别, 去计较, 去量计。

十二、去除意识形态的纠葛, 正视人世间的真实

历来谈历史发展的历史哲学, 多半跟宗教密切结合在一块, 圣奥古斯丁有《上帝之城》这部书(或翻成《天主之城》), 多半谈历史哲学都会谈到这部书, 即使包括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里, 谈到历史的辩证发展, 后头仍然还是有一个基督宗教的色彩, 来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发展。这里都隐含着西方人作为上帝的选民这样的一种担负、承担感与信仰, 当然我们如果去思考未来的历史怎么发展的时候, 譬如我们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去看道统是什么, 其实隐含着宗教式的、信仰的、无分别的那样的一种虔敬之诚、诚敬之情,所以历史不能预料, 但历史却可以期待, 历史的期待最后来自于每一个人参与到历史中的参赞化育天地的愿力, 这一族群的愿力很大的, 很难想象的。

日本展开侵略行动时, 还说个“大东亚共荣圈” 的图景, 他后头的愿力是要整个亚洲兴起与西方对抗, 而不要成为西方所奴役的地方, 而亚洲的兴起以日本做核心, 以中国做腹地, 用这样的教养方式, 让日本的年轻小孩认为侵略中国是合法是正当的。所以最神圣的东西也可能是最魔鬼的东西, 实很可怕。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与意识形态的洗脑和神魔是夹杂的, 只有一线之隔, 是一体的两面, 这是可公开对质, 公开讨论的, 而且是很重要的。

研究皇民文学时, 要深入到这个地步, 你才能够了解那些写皇民文学的人到底怎么一回事,他描述他成为皇民的那一刻, 和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精神状态是一样的, 其实和同盟会的暗杀团也是一样的, 和本拉登所培养的恐怖分子其内在精神状态是一样的, 他认为他在执行一个这世界上最神圣的任务, 他当然视死如归, 他不是求生, 他根本是求死, 死就是进入永恒, 多可怕, 这是很值得分析其原因。

种族的仇杀, 文化传统的不同, 宗教的不同, 语言不同, 意义建构的不同, 后来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道家在几千年前其实已把问题看清, 只要有人即有这些问题, 那该如何对应? 就用消去法, 这个世界必须回溯到根源, 去正视人的生命, 生命的需求很简单, 人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宏伟的意义建构, 人需要的是吃饱穿暖与人之间的真实关怀, 当下的点滴真实是最具体、最真实的, 道家的反省很深, 因为他看到许多整个春秋战国的争斗,人与人之间的残杀, 整个意识形态的斗争, 所以他理解很深。

道家并不强调要去成就一套宗教, 但是到了汉代, 就被强化成一个宗教, 这就是张道陵的道教, 它拿着老子《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真经》以及其它的道家经典, 继续扩而大之, 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这个体制化的道教是很独特的, 基本上是对抗朝廷的, 但是他骨子里的意识形态与朝廷的意识形态是同一个对立面的两端, 他一样是父权的, 男性中心的, 君主专制的, 只是把他由人间提升到理想化的天上而已, 这与原来的道家思想已经悖反, 但骨子里却又拿着道家经典来维护他, 来说明他的正当性。他为何存在呢? 很重要的,他是作为一个对抗腐败专制的非常强大的力量, 但是一旦政治稳定之后, 他就被吸纳进去成为专制的附属, 不过在广大的民间所传布的, 既是那套道家的东西, 根深蒂固的是原来那套自然无为养生的思想, 如何与大自然调节和谐的思想, 非常丰富, 因而不能只就某一个向度而去范围他。

十三、多元一统的确立与世界大同的开启﹕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与“乾元用九, 群龙无首, 吉”

老子在《道德经》第5章里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说天地不偏私其仁心, 并不是天地没有仁心, 他把万物视做用草编织的狗, 任其自然。这和以前的祭祀之礼有密切的关系, 以前祭天地鬼神有很多祭品, 他用草编织的狗看着祭品, 祭祀完后, 祭品带回, 狗就丢在那儿任其自然。现在我们常把他解释为天地没有仁爱之心, 把万物当成草和狗一样荼毒, 这都误解了。古代很多话语、经典都被误用了, 譬如“群龙无首”, 我们说“自从你退休后, 这地方就被弄得乌烟瘴气, 真是‘群龙无首’。” 这用错了, 这那里是“群龙无首”, 根本就是“群蛇乱舞”, “群龙无首” 是好的, 《易经》“乾元用九, 见群龙无首, 吉” , 《易经·乾卦》以“乾” 回到自身这真实的动力而言, 是刚健不息的动力, 每一个人, 每一个存在的事物, 都能得此刚健不息的动力, 那就“群龙无首” 了。九是阳数之极, 代表阳刚之德, 以此乾元用其阳刚之德, 如此群龙不必有一个首脑在那个地方做主宰,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受到非常好的教养, 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大同盛世, 那当然不必特别拥护一个头, 所以就“群龙无首”, 众生平等而天下太平。“群龙无首” 比“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还要强一点, “万国咸宁” 指诸侯之国都得太平, 如此再进到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 进到“乾元用九, 群龙无首”。

华人很早以前就想到这世界如何多元的共存共荣, 如何多元的一统, 21世纪讲到文化多元的共存共荣, 讲到宗教的会通, 讲到文化的再融合, 华人所能提供的智慧非常多。华人真正在体现的是这“一统而多元” 的格局, 即使和少数民族相处也很和谐。回溯源头去想, 为何能够和谐相处? 是因为他们整个生命态度是非常接近的, 如果生命态度不接近是没有办法的。所谓生命态度是他用什么方式在天地间活着, 在大自然中活着, 那个活着的态度是接近的, 也就是人跟自然天地万物应该要和谐共处, 让自己的生命生息与大自然的生命生息要有一个感通关联。这个智慧表现在少数民族及汉族的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最能表现这个族群最深层的人生智慧, 最深层的世界观, 我们会发现, 原来源头在这, 并不是汉人特别宽大为怀, 而是本来就可能在一起。

基督教的传统要和华人放在一起就很辛苦, 它必须要柔化, 必须要变, 华人可以容得了它, 它却容不了华人。华人容得了它, 它可以自成一个小小的领域, 开封地区有一个犹太村, 犹太人是一神论的, 伊斯兰教也是一神论, 中国伊斯兰教的回民不少, 它就和儒家宋明理学的思想结合在一块儿, 产生回儒的思想, 成为伊斯兰教的儒教化, 而走出自己的路。其它的少数民族, 我们一看其创世史诗, 基本上与华人都是非常接近, 都是强调天、地、人、我、万物通而为一的, 这就是所谓“存有的连续观”, 都很接近天地浑沌如箕子,这是本体的生起论系统, 道德发生论的系统。

由此可以看到, 这块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人间文明传承了几千年历劫而不衰, 异族冲进来了, 到最后他成为这个族群的文化道统的最重要的担负者、守护者, 一个个异族进来,过没多久就成为汉人, 或者华人。汉人的意义就是进入中原之地当家做主的人, 汉人根本不是血缘种族的汉人, 根本是一个文化传统的概念, 这是很值得反省的, 什么叫华夏?“夷狄华夏则华夏之”; 什么叫夷狄? “华夏夷狄则夷狄之” 。一旦进到中原, 参与到整个中原的文化大熔炉, 成为中原的一分子, 就是中国了。

十四、宗教类型的异别与会通交谈之可能

游牧民族的宗教与农业民族的宗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以农业民族的宗教为主, 游牧民族的宗教后来为商业族群所吸收, 因为他们都必须靠一个强而有力的、绝对的威权来控制, 或者把那强而有力的东西, 把它规则化、客观化, 形成大家所信守的, 商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有一个连接的地方, 在西方, 把希伯来文明跟西方商业文明连接在一块,构成他们很重要的宗教思想。

农业文明的宗教是跟天地特别亲近, 所以它的宗教是放在天地间的常理、常道而说的,往上提, 说天, 往下说, 说地, 中间人所居, 天地人的贯通叫“王”, 能够把天界的讯息传达到人间来, 而听之于天, 口宣之于人, 就叫“圣”, 所以我们的宗教与西方的宗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宗教包容性非常广, 它是以包容为特质的宗教, 一神论的宗教是排他的,一直到现在比较宗教学、宗教史已经非常发达后, 才慢慢松一点, 但是排他性还是很强。

一神论的宗教, 一旦成为虔诚的信仰者, 除非他有受过非常好的比较宗教学、宗教学导论、宗教史的训练, 要不然就是他曾经上过相关的课程, 有这样的心理背景, 才可能去接纳别人的宗教, 要不然没办法。你如果跟他说你的才是假的, 那完了, 这辈子都不要见面了, 不同就在这里, 我们被人家说是假的, 好像无所谓, 我们知道那是人之所说, 是分别说, 凡分别说都有执有染, 有执着有染污, 所以通通可以放下, 道家、佛教都是这样的心情, 凡是执着就有染污, 所以要“涤除玄览”, 涤除一切心智的执着, 能够回到道本身深远的、最根源的照鉴, 由那道体本身所发出的根源性的照亮。话是风, 庄子里头也这么说,话像吹气一样就过去了, 你不要在意就过去了, 所以要把那有意义的话, 还原到没有意义的声音, 这是道家的办法。

十五、场域的和谐与存有的律动﹕ “不如守中” 与“动而愈出”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在低处,不在高处,平常心即是道。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又不离大道,这是本书最为独特的地方。全书不讲“道可道、名可名”之类的东西,直接点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看似一团乱麻的生活烦恼用道家的智慧梳理得清清楚楚,因为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人生之外,别无大道,大道之外也别无人生。
  • 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一个幻觉的未来》和《文明及其缺憾》两部分内容。本书与《自我与本我》《超越快乐原则》《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等著作,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晚年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来评价社会文明和文化问题的系列著述。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对西方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宗教等问题进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美不胜收

    都市之美不胜收

    在妹子们看来,陈铭有一双神奇的手,不仅能减肥,能祛痘,能除疤,还能除疤、整形、丰胸……
  • 吞噬万魔

    吞噬万魔

    江枫被人扔下浑天崖,醒来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敢吃。而妖兽,是他的最爱。吃了妖兽,还能增长自身力量,一口气升五级,也不费劲了。别人修炼功法,百转千回才能进阶,老子只需要动动嘴,就能一跃千丈。这绝不是一个吃货,靠吃妖兽成为强者的故事。
  • 不死箭神

    不死箭神

    少年至荒原走出,一人一弓,射尽星辰,粉碎诸天,以凡人之姿,问鼎苍穹!
  • 南国凰

    南国凰

    ???我是丹穴山凤凰七公主,我们凤凰一族统领世间飞禽,与北极烛龙、东海应龙、青丘九尾狐和天界众仙成立中庭共同维护着三界稳定。???因涅槃重生丧失记忆,我被奸人所害落入凡间,还被人卖进了窑子!在这窑子里,我遇上了南国的第一捉妖门派少主,一见面我就被他掐住了脖子。???我哭:“事情都过去六年了,我不过就是扒光了你衣服顺走了你银子,你怎的如此记仇!非要了我的命不可吗!”
  • 七月的鞭炮声

    七月的鞭炮声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皇上追妻不简单

    皇上追妻不简单

    大婚当日,东方煜把苏澜劫走了,威胁她嫁给自己,后来在相处中陷入了种种回忆……苏澜:煜哥哥,今后我非你不嫁东方煜:痴心妄想,我死都不会娶你后来……东方煜:澜儿,嫁给我吧,我会对你好的苏澜:放开,我死都不会嫁给你emm……东方煜你脸痛吗
  • 情牵未晓时

    情牵未晓时

    林牵,外表甜美、内心腹黑的法学院院花,突然看到自己暗恋三年的禁欲系学神徐少臣,身边依偎了一个颜值身材都不如自己的女生,发誓要夺回心头所爱;还没来得及林牵对徐少臣施展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便步入了闷骚心机男吴晓为她设下的层层陷阱,动弹不得。。。
  • 伯爵大人有点甜

    伯爵大人有点甜

    【甜宠文,一见钟情,双洁。】南思宸有两大标签:世袭伯爵,名校学霸。尊贵优雅,高高在上的贵族大少爷一枚。第一眼见到蓝念云,他说:“我要约她。”结果,他心想事成。蓝念云是个普通的留学生,就读于一所艺术学院。甜美可爱,清纯无瑕的娇柔“小白花”一朵。有一天逛美术馆时,不小心被某个图谋不轨的人看中。结果,她误上贼船。之后的某天。南思宸单膝跪下,左手拉起蓝念云的右手,印上庄严神圣的一吻,许下誓言:“我以加罗米家族至高的荣誉起誓,愿将一切都奉献给您,我的公主殿下。我的忠诚就是我的铠甲,我将奉献我的灵魂和我的生命在你脚下。我将秉承骑士精神,披荆斩棘,无畏无惧,对您守护到底!”
  • 上官家族之崛起风云

    上官家族之崛起风云

    一个乳臭未干的男生幻想这建立属于自己的家族,面对种种困难,他一丝不放弃,努力奋斗着。。。。。。。
  • 我的蜜桃徐先生

    我的蜜桃徐先生

    15岁那年,懵懂的黎思第一次离家出走,深夜的街道寂静的可以把人吞噬。漆黑的路面,破碎的机车旁的受伤男孩一把把她拽入草丛中,“别...别出声”男孩捂住了黎思的嘴,一股血腥味涌入鼻腔。两人一起躲过危险,走出了黑暗。“我叫徐璟琰,后会有期!”男孩的身影和那天的晨光留在了女孩的心里。三年后,他们的故事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