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300000019

第19章 《史记》老子韩非合传与老子的“道”(2)

可见, “道”、“德” 的确是全生处世之道。那么, 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知道, 人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动物, 而死的无法逾越使人类陷入普遍的生存危机和困境之中。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期, 人为地加剧了灾难和痛苦。根据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的二律背反理论, 文明带来的一切并不都是幸福; 技术的进步, 礼仪规范的成熟, 更加剧了人类对财富和地位的争夺。所谓“为之斗斛以量之, 则与斗斛而窃之; 为之权衡以称之, 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为了符玺以信之, 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为之仁义以矫之, 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庄子·胠箧》)。战争, 这个人类相互残杀的怪物正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升级, 残酷的现实更加速了人对生命容易毁灭的体悟。这种否定性的刺激至少产生了两种结果: 其一, 生命是短暂的, 或者说人生如梦, 于是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梦幻; 或者更理智些, 认为生命一旦消失, 围绕生命的一切都将没有意义。另一方面, 正因为认识了生命的有限性和短暂性, 便从内心产生了一种企图超越这种暂时、有限的激情, 用无限、用永恒、用不朽灌注人们实际上只有短短几十年的生命。而这种生命延长法不外乎繁衍后代再生法和心灵臆造延续法两种(中国人对后代子孙的高度重视, 即根源于远古文化积淀下来的深沉的悲剧意识)。第一种方法人人都能办到, 而对生命短暂性痛感不已的伟大哲人总致力于心灵臆造延续法, 即在理性世界中, 建筑起永恒不朽的生命丰碑。老子之“道” 正是痛感于生命的有限而发的。陈鼓应在《老子译注及评介》中说, 老子的“道”, “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 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 正是从这个“道” 中, 我们可以理解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对人的生命短暂和生存困境有多么强烈的感受。生存即意味着痛苦, 满足感和快乐感的背后是欲求, 所以这种满足感、快乐感顷刻间就转化为不满足、不快乐。生年不永的哀叹需要安慰, 生命痛苦的经验需要解脱, 正是从积极的转化生命和消极的解脱痛苦的方面, 老子提出了“道”、“德” 并以之解决人生的痛苦与有限与无限的冲突。

老子的“道” 和“德” 是什么关系呢?老子说: “孔德之容, 唯道是存。” (21章)是说大德的内容, 在于它与道的一致。对这种一致性, 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分析说: “道为德的全体, 德乃道的部分。”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说: “德是介于道和万物之间的范畴。” 我的理解是, “道” 是为人处世之道, 而“德” 则是对“道” 的掌握和运用, 所以《韩非子·解老》说“德者, 道之功”,《管子·心术上》说“德者, 道之舍”, 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老子为人处世之道的具体内涵是无为、贵柔。他说: “功成身退天之道” (9章), “道常无为” (37章), “弱者道之用” (40章),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41章),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73章)。据我统计, 在《老子》81章中, 近60章是讲无为贵柔的生活之道的, 对这些章节作一总结, 可以初步理出老子的思维逻辑和思想体系如下。

老子满怀恐惧地慨叹着人世间“损不足以补有余” (77章)、“金玉满堂, 莫之能有” (9章)的剥削、掠夺和荒谬, 对人心之难测、世风之虚伪的认识近乎刻薄的程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81章)。因而, 他时常感到生命受到威胁: “出生入死。

生之途十有三, 死之途十有三, 人之生, 动之于死地, 亦十有三” (50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5章)。老子认为一切罪恶和虚伪都是建立在社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18章)。

要消灭罪恶和虚伪, 必须废弃各种文明进步: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19章)。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便陷入深深的孤寂痛苦之中: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20章),“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天下莫能知, 莫能行” (70章)这表明,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已不抱任何希望, 正因为如此, 他便把目光转到自身的安全上, 寻求“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59章), 即退让贵柔的生活之道: “坚强者死之途, 柔弱者生之途。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 (76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43章)。

正是从这种“贵柔” 的思想出发, 他提出了著名的生活三原则: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天下先。” (67章) 慈就是宽容, 俭即退缩。三原则的核心是“无为”, 只有“无为”, 才能“无不为” (48章)。而要贯彻“无为” 原则关键要有自知之明, “知不知, 上矣, 不知知, 病也; ……夫惟病病, 是以不病” (71章), 是说知道自己不知道, 最好; 不知道, 而自以为知道, 就是病; 正因为把这种毛病当作病, 所以不病。心里明白, 而表面上却须装糊涂, “知其雄, 守其雌; 知其白, 守其黑” (28章),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45章)。但在必要的时候, 还须一些手腕,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 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36章)。尹继美说: “老子将夺而固与, 权诈之术也, 立心何其险哉!” 其实, 老子的这种阴谋之法是建立在“无为” 的基础上的被动的防御之术, 而非主动的进攻之法。把它从老子思想中抽离出来而作为御人权诈之术, 那是韩非子的积极性发展罢了。

所以, 《老子》这本书的实质, 是对生命的不可毁灭的情感激流, 是对苦难的超越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老子》一书中被人称道的辩证法, 不是明晰的思辩的概念辩证法,而是质朴混沌的生活辩证法。

《老子》这部生活哲学, 是怎样成为庄子、申韩的学说之源呢?换句话说, 这一个源为何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流呢?从我们以上对《老子》一书的分析中, 可以把老子为人处世之“道” 的内容概括为两层: “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 而“卑弱” 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并逆测提防别人欲夺先与的居心。庄子从这里吸取并发展了的是第一层, 即全身远祸之道。

庄子同老子相比, 对人生充满着更加眷恋和痴情, 不过, 他对生命的炽烈感情, 是通过否定生命的现存形态表现出来的, 他认为“万物齐一”, 主张“弃知去己” (丢掉一切知识, 忘掉自己的存在), “舍是与非” (不要是非观念), “无为” (什么也不做)、“无用” (放弃一切社会职责)。而他之所以要否定生命的现存形态, 是因为在他看来, 人生充满着与生相伴的痛苦和灾难。《庄子·德充符》中, 这样形容当时社会人们的处境: “游于羿之彀中, 中央者, 中地也; 然而不中者, 命也。” 意思是说, 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人, 就像被赶进了神箭手后羿的射程之内, 不被残杀致死, 倒是偶然的。又说: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桁杨者(带刑具的)相推也, 刑戮者相望也。” 正是从否定现实的前提出发, 庄子提出了他的“道”,即企图引导人们在他看来是极端痛苦的、令人窒息的、极不自由的社会现实中能够生存、“自适”。但事实的情况是, 在黑暗痛苦的现实中, 如果不是从积极反抗中求得出路, 求得生存, 求得快乐, 那就只能向内心发展, 生存于主观幻想之中。

因此, 庄子的“道” 同老子的“道” 相比, 缺乏一种主动性, 一种冷峻的洞察力, 一种在积极反抗中求生存的精神; 而韩非子继承并发展了的, 正是老子“道” 中的这一层。

有人以为司马迁将老韩合传是因为韩非子有《解老》《喻老》, 然而《太史公自序》中强调的是《说难》、《孤愤》, 本传中全文引用的也是《说难》。一篇《说难》, 其主旨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争取主动性, 实现主体性, 这正是韩非思想的核心。同时, 老子冷眼无情地看待人世, 无情必至于无恩, 司马迁批评韩非“惨礉寡恩”, 也能从老子那里寻到渊源。当然, 由于老子讲的人生哲学本身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极宽泛的概括性, 由于老子把为人处世之道抽象化和普遍化了, 因此, 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实用范围是空前地扩大了。这就是司马谈所说的“无成势, 无常形, 故能究万物之情” (《论六家要旨》)。所以庄子、韩非之学同老子这个源仅仅是异质同构关系。钱大昕说: “申韩之学, 皆自谓本于老子而实失老氏之旨” (《廿二史考异》卷五), 其实, 庄子之学, 也是如此。

同类推荐
  • 孔子做人真经

    孔子做人真经

    圣人其实最爱说常识,圣人其实是用常识治常人。本书主要依据《论语》与《中庸》,介绍了儒家做人做事的两个方面,即一个“仁”字。其实,这并非什么大道理,只不过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常识而已。如果你这么想,你的为人处事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 老庄论道

    老庄论道

    本书围绕老子思想的几个核心观念,讲述了老子哲学中的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以及庄子哲学中所倡导的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生。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老庄哲学中的基本观念,读者在领悟了这样几个基本观念后,也就把握了老庄哲学的基本精神。
  • 老子密码

    老子密码

    细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常识性的秘密:官员史家尊孔孟,商人文人骂老庄。然而,一但商人文人戴上官帽,有了政治地位却又走向公开赞赏孔子,暗里仍然使劲地研究老庄。因为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的田野哲学。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热门推荐
  • 花都战兵

    花都战兵

    昔日的佣兵之王张幼斌归隐都市,他先是在酒吧应聘服务生,泡走了极品美女老板娘,随后又骗得漂亮女警花的芳心,绝色女杀手、俏丽的少妇,带着无边的艳福,张幼斌在都市之中叱咤风云,成为都市中的王者!
  • 我这么倒霉怎么破

    我这么倒霉怎么破

    一觉醒来尼玛的穿越了,这事儿怎么破?穿越必带系统踏马的是个残缺无情狠辣的坑货,这事儿要怎么破?别人有了系统穿越都是到达人生的巅峰,这尼玛的他完全是从平底跌进了泥坑……我说贼老天!还能不能给哥一条活路,然后上帝告诉我ON!于是苦逼屌丝的悲剧穿越人生就此开始……
  •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

    瓦洛兰大陆的最强王者约战巨神峰之巅,争夺天下第一排行榜席位,结果却打开一片神秘空间。自此一战过后,最强王者纷纷消失不见,瓦洛兰大陆随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乱世将起,谁主沉浮?巨神峰顶,谁是第一?当世界快要消亡,生命快要疯狂,我正散发按剑,立在崖上——欧文。
  • 道若凡心

    道若凡心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由我一手掌。从此不认仙与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许地山精品集

    许地山精品集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最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重复和替代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他是个宗教学者,所以他关注“人间问题”往往从宗教中寻找答案,带有浓厚的宗教哲学的思辨色彩。这构成了许地山作品重要的精神特质。许地山的作品文字清新,从而掩盖了作品原有的悲剧色彩。他的主导倾向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弱者的外表蕴涵强者的内核。这构成了许地山特有的东方文化哲学精神。本书选编了许地山作品的大部分,读者从中可以领略文学大师笔下的迷人风采。
  • 玩家信条之锦时少年

    玩家信条之锦时少年

    主人公陈天星九岁即卷入陈氏家族与乡里豪族纷争,杀人后与兄长逃亡到缅北,成为童子军队长,在战乱中为了生存杀人越货,后因各国干预,缅北童子军解散,之后进入藏南无边寺修行赎罪。两年后,陈天星下山回到收养他的楚北红山县陈庄,陈氏义门红山堂与八年前离开时相比,可谓沧海桑田如日方升;本想安静的做个自由自在乡村小子,却阴差阳错进入省会楚州最好的高中。
  •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本书是品牌作文书“金笔尖作文工具书”最新品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搜罗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具有示范作用的满分作文100多篇加以编辑而成。全书体例精当,包括“中考回放”、“满分作文”、“点评”三部分;内容新鲜丰富,可以窥见最新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可以借鉴各地优秀作文的写法;点评部分尤其精当,切中要点,不仅指出该篇作文的满分原因,且对可进一步提高之处给予了准确剖析。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初中师生备战中考作文的最佳参考辅导书。
  • 一胎二宝:爹地追妻很有招

    一胎二宝:爹地追妻很有招

    林慕瑶嫁给晏峥时,幸福是真,可后来被伤害时的疼痛跟绝望也是真。她不争不抢,把“晏太太”的位置让出去,带着肚子里的孩子远走异国,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成为名满华尔街的“毒蔷薇”。众人以为她风光满天下,可却鲜少人知道——她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小时候她的安全感来源于妈妈,妈妈走了,后来她依靠晏峥,晏峥走了,再后来她只能依靠她自己,因为她有了宝宝要守护。可是宝宝们却牵着她的手指着晏峥说:“妈妈,我们想要爸爸。”林慕瑶:“不!你们不想!”晏峥:“老婆,别这么绝情嘛,大不了从此以后你主外我主内!我来负责给你暖被窝!”
  • 偶遇之恋王俊凯

    偶遇之恋王俊凯

    本小说是关于tfboys的就是一次偶遇中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