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300000011

第11章 半因果(3)

数年后,当奥雷良诺·布思地亚上校检查财产证书时,发现从霍桑·阿卡迪奥院子的土丘上放眼回顾,凡目力所及之处,包括公墓在内,统统登记在哥哥的名下;还发现阿卡迪奥在当政的十一个月内,不仅侵吞了所有的税款,而且还搜刮了居民们能在霍塞·阿卡迪奥的属地上埋葬而交付的一切款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225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这是《百年孤独》中相当“社会意义”的叙述,他揭示了布思地亚家族如同人类社会无处不在的权力与腐败的结合。可在马尔克斯笔下,他完全有意疏忽其“社会批判意义”,只是用来作为人物的素材(不是社会的材料)来描写哥哥的贪婪。而且作家在此并不多注笔墨,决不有意地赋予社会与历史以宏大寓意。人物的意义大于社会历史的意义——这是《百年孤独》在写作中处理社会与历史的文学态度。拉美地区作为欧洲和美国长期占有的殖民地,这在拉美的历史中是极为重要、重大的历史事件。人们在被殖民时期受欺压、迫害的现实,是所有现实主义写作必然浓笔重彩的血泪史,然而到了马尔克斯的笔下,也就是如下类似的一些文字在故事中时隐时现:

马格尼菲科·比斯巴尔上校的一个兄弟带着七岁的孩子在广场上的流动摊头喝汽水。孩子不小心碰着了一位警察小队长,汽水溅上了他的制服。这个野蛮的家伙竟用砍刀把孩子捣成肉泥,又一刀砍下前去阻拦的爷爷的头。当一群人把无头尸体抬往家去时,全镇的人都看到了。他们还看到那个被砍下的头颅由一位妇女抓着头发拎在手中,还看到那装着孩子碎尸的鲜血淋淋的布袋。(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101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这儿与其说是作者在展示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欺压,倒不如说是展示作家如何用他的半因果的文学观去面对历史与现实。孩子的汽水溅湿了一个警察的制服警察把孩子捣成了肉泥,警察一刀砍了前去阻拦的爷爷的头一个妇女把人头抓着头发拎在手中走了。前者是极小的原因天大的结果;后者从天大的因为无限缩小的、平静的所以——抓着头发、拎着人头走了。“镇上的人都看到了”。如此而已。马尔克斯决不回避历史与现实,也决不会把复杂的社会矛盾如卡夫卡那样转化成“潜在的社会关系”。他直面这些,却又不是如现实主义那样去保有道德立场地展示和批判。他把道德从现实中尽力抽去,只留下作家的语言叙述和面对这些夸大或缩小的人物与社会矛盾的半因果关系。

让历史与社会现实重新回到以“个体人”为写作核心的故事中,恢复社会与历史在卡夫卡式的现代小说故事中失去的存在,但又不是恢复它们往日在现实主义故事中辉煌的统治地位。历史与社会现实,也同样被半因果选择和过滤,它服从人物、小于人物,都被归纳入马尔克斯半因果的文学方法与世界观中,这是《百年孤独》为二十世纪文学提供的作家、历史和社会现实新的文学关系。

5半因果胎议之一

半因果写作,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在世界文学上的轰然兴起,并非是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的独家秘笈。《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铁皮鼓》和“垮掉的一代”的写作,其中都有半因果的元素,甚至在《一九八四》中,也不乏对半因果写作技法(思维)之运用。其差别无非量大量小、偶然普遍、自觉与不自觉和纯熟与非纯熟的差别而已。

毫无疑问,到半因果出现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并遍及《百年孤独》的字里行间时,那个从加勒比海岸走出来的作家,他的内心是明白和有所准确思考的。把半因果在文学中推向峰顶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因为他的写作,半因果从技巧的层面,上升成为认识世界的方法。追踪半因果与零因果的写作关系,任何人都会想到他曾经在青年时期,对卡夫卡写作的惊异、愕然与兴奋。这一点马尔克斯的传记《回归种子》中写得非常清楚。可在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中,我们又很难找到卡夫卡零因果在他写作中的直接存在,为什么会是这样?走进《番石榴飘香》这册马尔克斯与他的同籍作家门多萨的晓白对话中,马尔克斯则讲得直白准确,更为有趣而令人深思:

门:是她(马尔克斯外祖母)使你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的吗?

马:不是她,而是卡夫卡。我认为他是采用我外祖母的那种方法用德语来讲述故事的。我十七岁那年,读到了《变形记》,当时我认为自己准能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莎一天早晨醒来居然会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于是我就想:“这么写呀。要是能这么写,我倒也有兴致了。”

门:为什么这一点引起你那么大的注意?这是不是说,写作从此可以凭空编造了?

马:是因为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文学领域里,除了我当时背得滚瓜烂熟的中学教科书上那些刻板的、学究式的教条之外,还另有一番天地。这等于一下子卸掉了沉重的包袱。不过,随着年逝月移,我发现一个人不能任意臆造或凭空想象,因为这很危险,会谎言连篇,而文学作品中的谎言要比现实生活中的谎言更加后患无穷。事物无论多么荒谬悖理,总有一定之规。只要逻辑不混乱,不彻头彻尾地陷入荒谬之中,就可以扔掉理性主义这块遮羞布。

门:还得不陷入虚幻。

马:对,还得不陷入虚幻。

门:你很讨厌虚幻,为什么?

马:因为我认为虚幻只是粉饰现实的一种工具。但是,归根结底,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而虚幻,或者说单纯的臆造,就像沃尔特·迪斯尼(沃尔特·迪斯尼(1960-1966),美国动画片及“主题公园”制作人。的东西一样,不以现实为依据,最令人厌恶。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

马尔克斯的这段对话,至少是明确地说明了以下问题:

(1)《变形记》对他写作的启蒙性影响。而这启蒙性影响的,也正是他在后来又向门多萨说的:“那是在大学一年级读法律的时候,我读到了《变形记》。我至今还记得开头一句,是这样写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娘的’,我想,‘我姥姥不也这么讲故事的吗?’”(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第70页,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

(2)马尔克斯随着年逝月移和对写作认识的成熟,认定“一个人不能任意臆造或凭空想象”,并对此厌恶痛恨,深恶痛绝。

(3)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一切优秀的小说,都应该是现实的艺术再现。”(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第80页,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

这就是一个伟大作家对另一个伟大作家的开悟性启发,也是另一个伟大作家对前者的坚决怀疑。一个作家不对开创性作家尊重是一种无知;一个作家不对前辈产生怀疑,是一种无能。我们不知道马尔克斯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对卡夫卡零因果的写作产生了“任意臆造”、“凭空想象”那种判断的。也没有必要知道这一切。但他在写作中对零因果和理性主义的怀疑却是明白无误的。“只要逻辑不混乱,不彻头彻尾地陷入荒谬之中,就可以扔掉理性主义这块遮羞布。”把写作中的理性主义视为一块遮羞布,如果不说明他对那种零因果写作的反感,也说明他对“不合逻辑”的痛绝与讨厌。然而,即便如此,马尔克斯也没有从“不合逻辑”的零因果退回到完全合乎逻辑的全因果。“他(托尔斯泰)的作品在我心中从来没有占据什么地位”同上,第65页,这句话马尔克斯说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尽管他也认同《战争与和平》是迄今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到这儿,我们就不难理解半因果之所以在他写作中的孕育产生和成熟,是因为他既瞧不起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全因果写作,又不赞同卡夫卡现代主义的零因果写作。既不认同全因果,又不得不承认《战争与和平》是最好的长篇小说;既讨厌卡夫卡的“凭空臆想”,又必须面对零因果使他成为一个作家的启蒙性开悟。于是,在卡夫卡和托尔斯泰之间,他找到并站立在了中间的可游移地段。既可以避免“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为甲虫”不合现实逻辑的凭空臆想,又可以和“安娜不爱伏沦斯基是从发现他的耳朵丑陋开始的”过于传统的全因果逻辑区别开来。于是,半因果在他那儿胎孕了,明确了,成熟了。这不仅是写作的技法,还是认识世界的方法。

同类推荐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以及另外四名犹太朋友为逃避纳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生活。作为成长中的少女,安妮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并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日记展示了安妮出色的写作才华,也引发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 白鹿原上

    白鹿原上

    本书是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收入《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拥有一方绿荫》等作品三十三篇,讲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神会。
  • 睡狮怒醒

    睡狮怒醒

    卢沟桥上的石狮一共是485只。可今天人们能看到的只有484只。那一只石狮呢?卢沟桥绝不是一处风景地,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端处。日寇在这里向中国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国民党二十九军抵抗日军的铿锵枪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事变是围绕着“七七之夜”日军走失了一名士兵展开的。谈判,无休止的谈判。当日军从拖延的谈判中获得了侵略中国的充分准备后,便大兵压境,侵吞华北、北平、天津失守……本书是第一本描写卢沟桥事变的纪实文学,它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这次事变的过程。书中刻画的二十九军一批上至军长,师长下至普通士兵的形象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并且如实描写了数名日军指挥官的残忍、贪婪。
  • 竹园之恋

    竹园之恋

    《竹园之恋》是为了迎接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25周年校庆,该校每一位教师回顾和展望学校的发展,通过诗歌和散文的表达形式,用自己最真的情感书写对竹园的恋恋情深,并编辑《竹园之恋》散文集,为学校2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珍贵的贺礼。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热门推荐
  • 邪魅总裁的天使情人

    邪魅总裁的天使情人

    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少爷,拥有着天赋异禀的能力和亿万身价;她出生在一个普通教师家中,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而辍学的乖乖女。但走投无路的她,却选择了用一纸契约将自己卖给他,甘愿做替身。契约签订,她搬进了豪宅,而自己的心却犹如这别墅一般空旷。落地窗前,她看着他的背影却为何感到有些熟悉?难不成他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 研灵社

    研灵社

    一帮高中生,平凡的高中生活,知道他们见到一个逗比上帝……
  • 天空之神

    天空之神

    空白的文明需要他去填补,失落的信仰需要他的坚持。
  • 破解的天书

    破解的天书

    破解的天书:人类征服太空与探索宇宙的秘密,了解宇宙,学习宇宙。
  • 青声青春的记忆

    青声青春的记忆

    很多的故事可能都是虚构,但也可能是真实经历
  • 千玑令

    千玑令

    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从小备受疼爱,却在十三岁时跌入生命谷底。在父亲的葬礼上,她和母亲被庶出的偏门联合家族长老赶出家门。一路的追杀黑暗无光,直至他闯入她的生命,为她带来一抹亮色。她以生命为筹码,赌她成为他心底最重要的人。她成功了。可是“紫薇女主,祸国殃民。”的谣言竟将他们的感情生生撕裂。赫连为她拼尽柔情傲骨,最终不得拥她入怀。奕洵为她用尽一生爱恋,却不得唤她“蓁蓁”。这些感情该何去何从,掩藏的秘密又该何时曝露?嬴珏,从出生起就背负命运重托的女子,能否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
  • 星战计划

    星战计划

    【星际空间122区总部奎拉星域1079号拍卖空间站】“1900纪年初,纳菲恒星系终于被总部发现了,我们作为第一批入境的官方记者随着统合部卢迪将军的舰队一起航行进来,这里一共有两颗恒星,一颗发冷光,一颗发暖光,互为能量源,还有十八颗行星,其中六颗有生命体特征,六颗属于富含能源的行星,还有六颗……“-------------------------记者:恺洁(音译:KAJI)--------------------------位置加密代码(********)“这张电子残页的完整版来自五百纪年之前,大家都知道那年记者恺洁只发送了这一段直播讯息就连同统合部的所有战舰一起消失了……如今它的拍卖底价为1000亿SK(星际122区标准货币)”
  • 道古无仙

    道古无仙

    一个时代的终结,新的纪元未现。中间这段黑暗的动乱时代,被称作末世,血腥、绝望、一片废土!在一片魔兽盘踞,满地尸骨、残兵的幽暗森林中: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一扇满是斑驳铜绿的囚门被打开了,一股沉凝的岁月气息扑面而来!一架被锁链穿身的干尸、一柄神话传说中的后羿弓,五百年后再现世间……PS:希望看到的朋友能轻点鼠标,一份收藏、一张推荐,你们指尖的举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乐子儿先致谢!不一样的末世、不一样的古武,精彩的传奇我们一起见证!〔道古无仙群号:117240298欢迎大家加入~〕
  • 异世争霸之假面英雄

    异世争霸之假面英雄

    每逢乱世,最可悲的无过于那些小人物,而死的最惨的却是那些英雄,因为他们大多都选择了与罗格林为敌。-这个出生在军旅世家的贵族后裔,本应一往无前,勇敢无畏。但罗格林却天性懒惰、胆小,不仅以勇敢为耻,反而以偷袭为荣,以暗算为傲。为了财富,他一手创办雷神重工,成为大陆知名的邪恶军火商。为了活命,他攀附在真正英雄郁金香大公的战车上,驶向最为混乱的潮流漩涡。-游弋在天空的地精战舰在轰鸣,驰骋于大地的兽族狼骑在咆哮,崭露头角的西方恶魔睁开邪恶之眼……前路漫漫,虽然追寻力量的路途还很遥远,但罗格林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将一切踩在脚下,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因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 东方命运夜

    东方命运夜

    圣杯战争什么的不是早就结束了吗!圣杯什么的不是早就被破坏掉了吗!那为什么咱还会成为master这种奇怪的东西啊!相爱相杀的戏码最讨厌了啊喂!咱把节操作为祭品献上召唤出的Servant为什么名字会叫博丽灵梦啊!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为什么,会变成女孩子啊!!!!!——————————————警告:①先把坑开了而已,正式更新什么的要暑假了呢!②本人不是设定党和考据党,如果有严重的错误请务必指出。③推荐票什么的……敢多一些吗QAQ!!!!④这只是打着圣杯战争的幌子写东方的而已,原作已死——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