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3300000004

第4章 序篇(4)

对于杜先生的提议,我颇感意外。时下多的是老师为学生写的书作序,名流为初出道者写的书作序,领导为下属写的书作序,为书写序这件事承载了不少非学术的因素。同一课题的研究者之间超越上述三层关系,易位而为序,非纯粹追求切磋交流学术者而不能。杜先生与我其实有师生之谊。大约是在1980年,杜先生应邀到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作美学讲座,其时我是一个1977级的大学生,坐在一间凭有线广播传达主会场声音的教室里,聆听他精彩的报告。尽管三十年后,我与他成为了李渔研究的同道,但要为他的书作序,斟酌之间,我不免有虑,因为这不合世俗常情。在我委婉推托后,杜先生又给我发来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黄强同志:你好!

我找人作序,都是找我的好友,我不管地位高低,只要是我所尊敬的有学识的学者好友,即请作序,一是有益学术交流,二是记录友谊。这是我请你作序的初衷。如果你因为有其他工作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实在时间太紧,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你有繁重教学工作,或许也有自己的项目,所以我提出请你作序时,也怕打乱你的安排。你看时间和手头工作是否能够调配得开?如果实在调配不开,我不勉强。如果能够调配开,我将非常高兴你作序。不过,说到“不足以增色”云云,你就不必客气。我在所接触的李渔研究者,你是非常尊重的一位,我得益于你之处很多,再次感谢你。

书瀛

面对如此坦诚的学者情怀,我颇为自己原先世俗化的顾虑而感到不安。序者,其最佳功能本来就是同一课题的研究者或好友之间切磋交流学术、增进了解与友谊,岂有他哉?于是我细读《心解》,欣然命笔,撰此长序。文逢知己,下笔千言,不能自已,尚祈读者见谅。

黄强

2010年2月25日

于扬州虹桥西侧望湖楼

序二 鸟瞰李渔

《闲情偶寄》:一部美学小百科

李渔是我国清代审美文化中的一位大家,一位才子,一位多面手,他在审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然而,一般人多注意他的小说作品《十二楼》、《无声戏》,传奇作品《笠翁十种曲》,戏曲美学着作《笠翁曲论》(即《闲情偶寄》的《词曲部》和《演习部》)等等,并且对他在这些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称赞他是杰出的小说作家、戏曲作家和戏曲美学家--这对李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李渔作为审美文化的多面手,在其他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例如他还是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和园林美学家,杰出的化妆造型设计师和仪容美学家,杰出的服饰设计师和服饰美学家,杰出的美食家和美食理论家,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美学大师等等,其《闲情偶寄》被林语堂称为“生活艺术的指南”。遗憾的是,对李渔在这些方面的贡献,以往关注不够,研究不够。现在是深入研究李渔在审美文化各个方面重要成就的时候了。单就美学而言,李渔的《闲情偶寄》,再加上《笠翁一家言》和其他作品中某些片断的但也十分精彩的相关论述,简直就是清代初期的一部美学小百科。在仔细研读了《闲情偶寄》和其他有关作品之后,我对李渔美学思想的全貌有这样一个认识:如果把李渔美学比作一个由主殿和许多配殿组成的建筑群,那么,其主殿无疑是他的戏曲美学,配殿则有园林美学、诗词美学、饮食美学、仪容美学、服饰美学、日常生活美学等。如果用现代观念和术语来解释,那么:在其戏曲美学里,李渔深入论述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表演、导演、角色选择和组合、舞美设计、舞蹈、化妆、道具、声音效果、戏曲欣赏和接受(即今天人们常说的所谓“观众学”)以及戏曲教育……中的所有美学理论问题;在其园林美学里,李渔所论最主要的当然是园亭构思和建造,此外还包括有关园林中的花草种植、建筑物中的室内陈设和装饰等等美学理论问题;在其诗词美学里,李渔论述了诗、词、文、楹联、对子和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中的美学理论问题,也包括戏曲文学的美学理论问题;在其饮食美学里,我们看到李渔是一位带有浓厚平民色彩的真正的美食大家,可以说在“饮馔”方面,他几乎无所不晓,而且对每一种美味食品,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来;在其仪容服饰美学里,李渔考察了人的身体容貌的自身之美和化妆之美,内在美和外在美,衣服穿着之美和首饰佩戴之美,以及这些审美现象在人们意识里的各种表现,等等;在其日常生活美学里,李渔讲述了包括日常生活起居、颐养、旅游、用具、器玩……之中的各种各样的美学理论问题。李渔最突出的成就当然是戏曲美学,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其园林美学、文学美学、饮食美学、仪容服饰美学以及日常生活美学等等方面的价值。顺便说一句,今天人们在热炒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李渔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古代的热情倡导者和鼓吹者,尤其是它的理论阐发者和积极实践者,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美学大师。

李渔撰写《闲情偶寄》下了很大功夫,运用了大半生的生活积累、审美经验和学识库存。他在《与龚芝麓大宗伯》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赍志以没,俾造物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已而着为《闲情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稍舒蓄积”一语当然是故作谦逊之词,事实上李渔是相当自负的--倘若我真的不写《闲情偶寄》,岂非“古今一大恨事”!实事求是地说,李渔写作此书用力之重、之深、之勤,要超过其他着作。

《闲情偶寄》不但内容厚实,且力戒陈言、追求独创。在《闲情偶寄》卷首《凡例》李渔自陈:“不佞半世操觚,不攘他人一字。空疏自愧者有之,诞妄贻讥者有之。至于剿窠袭臼,嚼前人唾余,而谬谓舌花新发者,则不特自信其无,而海内名贤,亦尽知其不屑有也。”其实这也是李渔一生全部艺术活动和学术活动的宗旨和座右铭。李渔《一家言释义》(即他为自编的《笠翁一家言》初集所写的自序)中这样说:“凡余所为诗文杂着,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如候虫宵犬,有触即鸣,非有模仿希冀于其中也。模仿则必求工,希冀之念一生,势必千妍百态,以求免于拙,窃虑工多拙少之后,尽丧其为我矣。虫之惊秋,犬之遇警,斯何时也,而能择声以发乎?如能择声以发,则可不吠不鸣矣。”这段话可以看作是李渔的美学宣言。对这个美学思想,李渔在其他文章中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如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房舍第一》这样说:“……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常谓人之葺居治宅,与读书作文,同一致也。譬如治举业者,高则自出手眼,创为新异之篇。其极卑者,亦将读熟之文,移头换尾,损益字句,而后出之;从未有抄写全篇,而自名善用者也。乃至兴造一事,则必肖人之堂以为堂,窥人之户以立户,稍有不合,不以为得,而反以为耻。常见通侯贵戚,掷盈千累万之资,以治园圃,必先谕大匠曰,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勿使稍异。而操运斤之权者,至大厦告成,必骄语居功,谓其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噫,陋矣。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立异之文人,下之至不能换尾移头,学套腐为新之庸笔,尚嚣嚣以鸣得意,何其自处之卑哉!”李渔在赠给友人佟碧枚的一首七古长诗中曾作过这样的自我评价:“渔也何人敢匹君,才疏学浅驰虚闻。惟有寸长不袭古,自谓读过书堪焚。人心不同有如面,何必为文定求肖。着书自号一家言,不望后人来则效。誉者虽多似者稀,尽有同心不同调。”李渔还在给他的朋友李石庵诗文集《覆瓿草》所作序中称赞其“大率清真超越,自抒性灵,不屑依傍门户”。综合上引有限的几条资料,即足以看到李渔所阐发的,是从自己艺术创作和学术活动总结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美学经验:第一,一定要独创,一定要“创为新异”,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坚决反对“雷同”,坚决反对“模仿”,坚决反对“依傍门户”,坚决反对“袭古”,坚决反对“剿窠袭臼,嚼前人唾余”;第二,一定要有独特的个性,要“自为一家”,要“自出手眼”,要“自抒性灵”,要张扬自我而绝不“丧其为我”;第三,一定要如“候虫宵犬,有触即鸣”,有感而发,绝不无病呻吟;第四,一定要自然天成,反对人为的刻意造作、“择声以发”,要提倡艺术家如“虫之惊秋,犬之遇警”那样发自天然的本真鸣叫;第五,为了达到这种本真状态和自然效果,李渔提倡宁“拙”勿“工”,所谓“窃虑工多拙少之后,尽丧其为我矣”,他甚至认为可以“未经绳墨,不中体裁”,即不守成法--这样离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艺术创作境界就不远了。

对于李渔的这些主张,他的同时代人及后人大都予以热情肯定和赞扬。李渔的朋友丁澎在为《笠翁诗集》作序时说:“一家言者,李子笠翁之所着书也。李子家贫,好着书,凡书序、传记、史断、杂说、碑铭、论赞,以及诗赋、填词、歌曲不下数十种,其匠心独造,无常师,善持论,不屑屑依附古人成说,以此名动公卿间。”李渔逝世50年后,芥子园主人在重新编订《一家言》后所写的《弁言》中赞其《一家言》、《耐歌词》、《论古》、《闲情偶寄》等“皆不傍前人之一篱,不拾名人之一唾”。最初镌刻并发行《闲情偶寄》的“翼圣堂主人”也在该书扉页写下这样一段话:“先生之书,充塞宇宙,人谓奇矣、绝矣,莫能加矣,先生自视蔑如也,谓生平奇绝处尽有,但不在从前剞劂中,倘出枕中所秘者公世,或能真见笠翁乎?因授是编,梓为后劲。”对于李渔倾半生心血撰写的《闲情偶寄》这部力作,他的朋友们评价甚高,并且预计此书的出版,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余怀在为《闲情偶寄》所作的序中说:“今李子《偶寄》一书,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其取情多而用物闳。漻漻乎,俪俪乎,汶者读之旷,塞者读之通,悲者读之愉,拙者读之巧,愁者读之忭且舞,病者读之霍然兴。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弦户诵之书也。吾知此书出将不胫而走,百济之使维舟而求,鸡林之贾辇金而购矣。”此书出版后的情况,恰如余澹心所料,世人争相阅读,广为流传。不但求购者大有人在,而且盗版翻刻也时有发生。可以说,这部书的出版,在当时逗起了一个小小的热潮,各个阶层的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发生阅读兴趣,有的甚至到李渔府上来借阅。此书自康熙十年(1671)付梓,三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注目。在有清一代,凡是谈到李渔的,一般都会提到他的《闲情偶寄》,并加以称道。直到现代,《闲情偶寄》也不断被人提起。例如,大家很熟悉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和《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和帮闲文学》中谈到李渔及帮闲文学的一些话,在那里,鲁迅称李渔等人为“帮闲”文人。但鲁迅对李渔批评中有肯定。鲁迅说,历史上的“帮闲文学”和“帮闲文人”并不都是“一个恶毒的贬词”,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宋玉、司马相如等,就属帮闲文人之列,而文学史上“不帮忙也不帮闲的文学真也太不多”,如果“不看这些,就没有东西看”;而且,“清客,还要有清客的本领的,虽然是有骨气者所不屑为,却又非搭空架者所能企及。例如李渔的《一家言》,袁枚的《随园诗话》,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因为李渔等人确有真才实学。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十七世纪李笠翁的着作中,有一重要部分,专事谈论人生的娱乐方法,叫做《闲情偶寄》,这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自从居室以至庭园,举凡内部装饰,界壁分隔,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饮馔调治,最后谈到富人贫人的颐养方法,一年四季,怎样排遣忧虑,节制性欲,却病,疗病,结束时尤别立蹊径,把药物分成三大动人的项目,叫做‘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心钟爱之药’。此最后一章,尤富人生智慧,他告诉人的医药知识胜过医科大学的一个学程。这个享乐主义的剧作家又是幽默大诗人,讲了他所知道的一切。”林语堂大段引述李渔的文字,赞曰:“他的对于生活的艺术的透彻理解,可见于下面所摘的几节文字,它充分显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此外,文学家梁实秋、周作人、孙楷第、胡梦华、顾敦鍒、朱东润等,园林学家和建筑学家童嶲、陈植、陈从周等,也对《闲情偶寄》十分推崇。

闲情闲事与杂家魅力

李渔自称《闲情偶寄》是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他在《闲情偶寄》卷首之《凡例七则》中说:“风俗之靡,犹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名曰《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又说:“劝惩之意,绝不明言,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以寓之者,即所谓正告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也。”我看,李渔的这段表白,半是矫情、半是真言。

所谓矫情者,是指李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故意说给当政者和正人君子者流听。因为李渔的着作文章在当时已经受到某些人的指责。李渔的友人余澹心(怀)在为《闲情偶寄》作序时就说:“而世之腐儒,犹谓李子不为经国之大业,而为破道之小言者。”所以,李渔预先就表白:我这本书虽名为“闲情”,可并不是胡扯淡,也无半点“犯规”行为;表面看我说的虽是些戏曲、园林、饮食、男女,可里面所包含的是微言大义,有益“世道人心”。李渔这么说,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满口“仁义道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腐儒”们,不无讨好之意。当然,《闲情偶寄》中所言,也并非没有出于真心维护封建思想道德者;但是,书中大量关于观剧听曲、赏花弄月、园林山石、品茗饮酒、服饰修容、选姬买妾、饮食男女、活命养生等等的论述描绘,难道其中真有那么多微言大义吗?明眼人一看便知,李渔所说的,大半是些“聪明人”的“聪明话”而已。正如李渔的另一友人尤展成(侗)在为《闲情偶寄》所作的序中说的:“所着《闲情偶寄》若干卷,用狡狯伎俩,作游戏神通。”不管作序者这几句话的原意如何,但用“狡狯伎俩”来形容我们在《闲情偶寄》中所看到的李渔,还是贴切的。在统治者对舆论钳制得比较紧、时有文字狱发生的清代,李渔以及像李渔那样的文人耍点小聪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文革”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做法不也是如此吗?

所谓真言者,除了上面所说李渔确有自觉维护封建思想道德的一面之外,从艺术形式和文章的审美作用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李渔也真想避免“庄论”、“正告”而采用轻松愉快的“闲情”笔调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大谈“草木昆虫”、“活命养生”的“闲情”是他的真心话。他深知那些正襟危坐、板着面孔讲大道理的文章,令人望而生畏,令人厌倦,不会有多少打动人的力量。现代的情况也是如此。“文革”时报纸上那些冷似铁、硬似钢、字字绝对真理的大块文章,有几个人真心要读?所以,李渔有意识地寓“庄论”于“闲情”,使这本书变得有趣、有味,可读性强。单就这个方面而言,李渔的确获得了成功。从总体上说,他的文章,他的书,绝不枯燥、乏味,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只是有的地方世俗气太重,有的地方略显油滑,有的地方有点媚俗,这是不足。然而,优点是,绝不板着面孔教训人、讲大道理。即使本来十分枯燥的理论问题,如《闲情偶寄》的《词曲部》和《演习部》等专讲戏曲理论的部分,他也能讲得有滋有味,风趣盎然,没有一般理论文字的那种书卷气,更没有道学气。这是《闲情偶寄》的一个突出特点。

同类推荐
  • 边缘处的言说

    边缘处的言说

    本书共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心灵的迷狂——张承志现象批判、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亲密拥抱——论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从“山药蛋派”到“晋军后”——山西三次小说创作高潮之再审视等内容。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本规划是广州市未来15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及其相应设施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共设有6个课题、15个专题。
  •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

    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究其实质就是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转换,它不仅标示着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流变,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质态和形态均已发生了与传统文论话语迥然不同的变异。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热门推荐
  • 恨灵:女王之怨

    恨灵:女王之怨

    她被闺蜜无情背叛后来她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夜赫夜赫是她的男朋友而他也是她闺蜜的心中的真命所以她的闺蜜无情的利用任何手段想把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终于他知道,她闺蜜是蓝狐族族长之女而她是吸血鬼界的女王。“她区区一个蓝狐族族长又能奈我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两世星尘

    两世星尘

    帝俊膝下无子,曾用女娲造人时遗留的九天息壤捏造帝嗣,以自己的血肉浇灌,将她养在神木之境。神魔大战后,帝俊羽化时,神木之境衍生一面妖镜,名为两世镜。妖镜生,冥王星陨,碎落的星石钻入了帝嗣身体,凝结成心脏。盘古开天辟地时,屹立于天地的第一株神木忽然枯萎,神木之境纯净之息渐散,于是,帝嗣便成了妖邪之神,虚无之地成了妖地,世人称之为两世之地。他,是因神木枯萎而天地混沌时,从妖镜中生出的神,他枉想着一统六界,在世间周旋百年,才突然醒悟,他不是帝嗣!两世之地,他对她说,他是她的哥哥,他叫御尧,而她便叫御尘。“尘儿,这世间唯有我才是你最亲的人!”
  • 绝品医仙在都市

    绝品医仙在都市

    废物医生杨修偶然获得医仙传承,人生从此崛起。我有医术,一针下去能把死人从鬼门关里拉回来。我有杀术,一针下去能让你痛不欲生,求死不能。医术杀术结合,杨修从此笑傲都市。
  • 武纵八方

    武纵八方

    从古至今,万世轮回,神能破天,武道乾坤。怎知命运难测,修为禁锢,沉眠三载,终天不负我!神体大成,唯我独尊!武境—道境—灵境—王境—皇境—圣境—帝境—仙境—至尊—天神
  • 临溪听雪

    临溪听雪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结局是否有所不同。她叶听雪,绝不会再错过,再放弃任何一个人。
  • 太无圣神

    太无圣神

    天地本无极,太无生太一。混沌出,阴阳转,万物生。三界,六道,诸天。神,仙,人。传说中,神仙长生不老,饮琼浆,食兰珍,永享绵绵。这,都是真的吗?太一涅槃,重归太无,天地寂灭,无人可逃,纵然是神和仙。且看少年,如何踏众神,踩诸仙,战万魔,掌太一,定天道。少年说:”我之天道,永不可灭。”
  • 打怪生涯

    打怪生涯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打怪路。
  • 不要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故事,一次启发,是否有过感同生受。没经历过永远不会真正理解,我只想多一分谴责罢了。
  • 豪门掠爱:帝少宠妻入骨

    豪门掠爱:帝少宠妻入骨

    她遭相亲对象暗算,被灌迷药,误入霸道总裁的房间,一夜之间被吃抹干净。总裁食髓知味,助她灭渣男,没日没夜的找她重温旧梦。叶笑笑紧握着双爪祈求,他斜靠在床上,笑的颠倒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