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8200000017

第17章 《梦溪笔谈》:609条中的人文世界(2)

紫团山参估计不是什么名贵药,只是有些特殊罢了,没有这味药,药效会有影响,但毕竟不会致命。因此,王没有紫团山参,也就活到了今日。但是,有许多人就偏偏认为:我接受这个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我有病(理由可依此类推)啊,因为我这个病需要这个药啊,你们总得讲点儿人情人性吧。许多人就在这个理所当然中,像被温水煮着的青蛙,等到想跳出时,已经晚了,水已经烧到足够将他煮熟的程度了。

我曾经在野史里读到,王安石是个出了名的不讲修饰的人,蓬头垢面。他当时生活在京城,可是澡堂子遍地呢,他都懒得去洗。好在他的两个朋友够意思,每月强拉着他去洗两次。请注意了,这里纯粹是为了王的个人卫生,没有拉领导干部洗桑拿什么的,再说澡堂子里也没有服务小姐。所以,王是很知道自己习惯和仪容的,这个医生完全是扯蛋,我不讲卫生,然而脸上的污垢总要洗掉吧,否则,皇帝能容忍我每天这么臭烘烘向他汇报工作?所以,这个澡豆什么的洁面护肤品,我用不着,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串通起来让我上钩呢。

王荆公因为不受参,不受澡豆,所以活得很轻松很快乐。

因为不受,所以轻松。孙甫拒砚台同样值得称道。

有人曾送孙甫一名贵砚台,价值三万。孙问:这个砚台有何特异功能啊,为什么这么贵?送的人说:砚台贵在石润,这块砚台,你在上面呵口气,就有水流出。

孙笑笑说:即便一天呵得一担水,才值三钱,买它何用呢?最终没有收下砚台。

这样的砚台自然是名贵了。想想看,只要呵口气,就可以磨墨使用,多方便。可是,孙却不这样想,砚台的功能不就是磨墨写字吗?难道一定要呵气?水不是现成的吗?一担水只值三钱,我为什么要去收受三万的砚台呢?呵水的水和担水的水其实是两个概念,但孙甫故意将它们偷换。把砚台看轻,便什么也不值了。

布衣猜测,王安石和孙甫一定强调自省。对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会仔细反省检查,如果没有什么过错,那福祸毁誉就不需要理会,我没有惹祸而祸来,自有上天来承担过错;我没有招谤而谤来,自有他人来承担过错,跟我完全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福分和荣誉是我应得的,我也不会增加喜悦之情,如果是侥幸得来的,我将会恐惧和羞愧。

明人吕坤曾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值得留恋的,只是由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得不与之相处罢了。

有了参和砚台的注脚,吕坤的话虽有些绝对,却也值得深思。

柒、任命文件也要付钱噢

《卷二·故事二》让我们见识了一种特别的稿费:写份任命文件也要收钱的。内外制(代朝廷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官员)里的那些秘书们,凡是起草制书任命官员,被任命者官职在给谏、待制以上的都得给润笔钱。宋太宗的时候,甚至还确立了润笔钱的数额,下诏把它镌刻在石碑上,立在舍人院里。每次任命官员后,都要发文去催讨润笔钱。这笔钱怎么用呢?上至院里的官员,下至院里的吏人、马夫都有份。元丰年间,朝廷给秘书们增加了工资和奖金,这个润笔钱于是被废除。

下个文也要收钱,对刚刚做官的读书人来说,估计不是什么小钱,还是相当大一笔呢,因为指望他的人很多。

那么,那些被初次任命的官员怎么去弄这笔钱呢?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总归是有办法的。看一个趣例。

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对曾国藩点了翰林后筹经费作了有趣的描写。

曾的募集资金有四个特点:时间长,范围广,路程远,收入多。自道光十八年年底抵家,到十九年十一月离家进京,曾国藩在家乡呆了296天,期间他外出连续拜客四次,共计198天。他很会跑,足迹遍及湘乡、宁乡、衡阳、清泉、耒阳、永兴、邵阳、武冈、新化、安化等十县州。

曾还是很有头脑的。他不是盲目乱拜,他所拜的对象主要是以下四类:自己的亲戚故旧(这是理所当然的,你们不拿谁拿呢);族谱上能找到的湖南各地曾氏家族族人,其中大部分是累世没有来往的(不管怎么样,我要做官了,也是你们的荣耀吧);非亲非故的各县官员和著名乡绅(嘿嘿,以后咱们是同行了,谁还没个互相关照呢);在外县经商的湘乡籍的老板们(给我点支助,你们日后不会吃亏的,这也是期权交易嘛)。

曾四次拜客,共走访约两千家,收入合计共一千四百六十八两又千一百二十文,白银三百五十五两九钱,花元二百三十元,以白银合计,共为一千四百八十九两一钱二分。这在当时已经很值钱了,可以买良田五十亩,或者四万斤猪肉。

这只是一例,并不是沈括那个时候的,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像范进一样寒门出身的还是很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无论怎么说,这是明目张胆的,政府允许的收费行为,况且皇帝都支持秘书们这样做,你不给的话,还要下通知催讨!

我把这一些行为都称做暗权力。

无论哪个朝代,这种暗权力都在一定程度上以各种形式存在。就如任命这件事,那些个作会议记录的秘书们,都可以提前通风报信的。提前报消息了,他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有价值体现,那么他自然就有利益得到。更何况那些主要官员的贴身秘书们,他们是想要晋级官员登堂入室的引路人,重要得很!

某省有一落马高官,分管组织,他和组织部长有分工,就是那些在考评中表现不太好的官员由他来谈话。有次,某厅长考核不好,他敲警钟了:你考核有问题呢,估计这次调整会有麻烦。厅长一听就慌了,连忙表态还要继续为革命工作。谈话结束时,高官在厅长肩膀上拍了两下,打着哈哈走了。厅长立刻领悟,因为坊间有传高官拍一下是十万。当夜,厅长就送上二十万。

暗权力也是权力,某种程度上比权力更厉害!

捌、打鼓高手唐玄宗

《卷五·乐律一》让我知道了唐明皇多情的源头。唐玄宗打得一手好鼓,这种鼓叫羯鼓。羯鼓的特点是,透空碎远,和一般的鼓极为不同,它可以独奏。沈括研究认为,唐代的羯鼓曲,比较著名的有《大合蝉》、《滴滴泉》等,但都差不多失传了,到他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人会这个了。

他这样写:唐玄宗和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讨论羯鼓时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为了练习打羯鼓,打坏的鼓杖有四柜子之多。

在我知道唐玄宗是打鼓高手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运气十分好也十分坏。十分好是,靠他太爷爷、爷爷和父亲的积累,唐朝到他这里开始达到了非常强盛的地步,这不是他水平高,而是他运气好。十分坏是,唐朝的由盛而衰也是他造成的,最后仓皇出逃,场景非常凄惨:派出前导官沿路安排皇帝的食宿,结果前导官和沿途的县令都撇下皇帝不管,逃得无影无踪。

再派使者征召其他的官吏与民众,也没有一个人响应。到了中午还没有饭吃,杨国忠只好自己去买了饼子给他吃。还是老百姓善良,他们看到皇帝如此悲惨,就来献食,虽然都是粗粮,但皇孙们却一抢而空。

器重宦官。他曾经这样说,没有高力士在他身边值班,他都睡不好觉。于是,从他开始,一大批宦官得到任用。这样的结果就是,高力士甚至代替唐玄宗阅读天下的奏章,小事就直接处理了,大事才向他汇报(谁知道高会瞒下什么大事呢)。

乱伦高手。杨贵妃原来是他儿子寿王的妃子。他是想尽办法把儿媳弄到他的床上,过程就不用去说了。“脏唐”里,他的功劳不可磨灭。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决心?做这件事情真要下点决心的。原来,杨贵妃除了美貌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晓音律,唱歌跳舞样样拿手,这一点与爱好音乐的唐玄宗性格相合,自然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

崇老喜仙。热衷于求神仙,迷信老子。这对于取得皇位而又没有皇家正统的朝代来说,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明正言顺,即我们来掌管这个天下是上天注定的。

于是,千方百计地找关系。唐皇帝就将姓李的老子当作自己的祖先了,因为李耽的名气大啊,足够向民众炫耀了,于是将老子的父亲封为先天太皇。唐玄宗索性将年号也改为“天宝”了。其实,老子父亲是什么人,在什么时代,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而且,李唐的先世本是陇西的少数民族,根本不像商周两代的祖先有世系可以考察的。

好了,说了这些印象,你就可以看出,这个唐玄宗平时大概在干些什么了。因为这样的素质,你还想让他学习唐太宗?看来,唐太宗的一系列忧虑都是白费了,他的子孙比他潇洒。他的兴趣在泡妞等享受上呢!

于是,我们可以设想。唐玄宗第一次看到听到这个羯鼓,就异常激动,这个东西能表达他的心声,能让他放松,能让他达到想要的理想境界。俗话说了,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会给一个人带来无限的动力!他初试牛刀,竟然博得满堂喝彩,于是信心倍增,于是不断地打啊,打啊,有空就打,没空也要想办法挤时间去打。有一天,宰相姚崇来请示用干部的事情,玄宗就懒得理他,不理他的理由是,你宰相就不应该把这么细碎的事情拿来烦我,什么事情都要我处理,那我还要你们宰相干什么?这说明,他早就知道皇帝只要抓大事就可以了,不必事无巨细都要躬亲的。但这个羯鼓不一样,这是我最爱。而且,贵妃跳舞,我打鼓,你看你看,好不好看?好不好听?激不激动?就是嘛,我有这样的特长,为什么不发挥出来呢?

我在清朝余怀的《板桥杂记》中还读到一则《教坊梨园》,他也写到了唐玄宗的这种音乐爱好。玄宗基本上就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学教授,他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道观所奏之曲),还选极漂亮女学生三百,在梨园亲自授课。

不幸的是,唐朝的美好时代就这样被他给打坏掉了。

喜欢羯鼓无罪,喜欢音乐无罪,但谁让他是皇帝呢?

玖、舞蹈专家寇准

同一节,沈括还向我们描绘了寇准的另一种形象,他擅长舞蹈。寇准,封号莱国公,喜好《柘枝》舞。他与客人聚会时,一定要跳个痛快,每跳一次一定是一整天,当时的人们都称他是“柘枝颠”。沈括采访到,今天凤翔有一个老尼姑,就是寇准当年的柘枝妓,她说:当时的《柘枝》曲还有几十遍,今日所舞的《柘枝》和当时相比,遍数不到十分之二三。

这是一个官员的典型业余爱好。记载虽然简单,但可以读出许多内容。

同类推荐
  •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本书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初尝台北的美妙旅程”、“行走台中的风和日丽”、“徜徉台南的慵懒时光”。本书以优美的文笔,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介绍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让读者得到有关台湾旅游的指导性信息,以一种小资的情调吸引时尚化的读者。
  • 曦园语丝

    曦园语丝

    本书是作者多年积累的学术随笔的结集,其中有专题研究笔记,有针对文化现状而发的杂感,有为别人著作或自己主编书籍所写的序言,也有涉及个人经历的回忆文章。因内容的不同和文体的区别,分为数辑,但贯穿全书的是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
  • 茶余

    茶余

    《茶余》里的东西,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是单纯地来自身边的美好事物。书里的文大概分三种,故事、诗和随笔,可以说是对作者过去生活经历另一种方式的描述和总结,但也并不完全符合作者的经历,说是作者内心衍生出的文字才更贴切。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
  • 京剧书简:致刘曾复信十七通

    京剧书简:致刘曾复信十七通

    《京剧书简:致刘曾复信十七通》为王尔敏与京剧史论研究者刘曾复先生关于京剧理论以及保护、传承的讨论信件选集,以京剧的自身的特点和重要价值为切入点,结合作者特有的史家笔法探讨了当下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生存和传承问题,为当代京剧研究提供了重要历史文献。
热门推荐
  • 重生溺宠陆少甜妻有点撩

    重生溺宠陆少甜妻有点撩

    “顾念,下辈子,你一定要对老子一见钟情。”这是陆北尧最后的遗言。重生回来的顾念,发誓这辈子就算辜负所有人,都不会再辜负陆北尧。这一世,她手刃背叛她的闺蜜,她所谓的渣男,步步筹谋,让他们付出代价.........却不知背后还有个更大的阴谋.......这一世,她凭着拥有上辈子的经历,救了他的母亲,避免他家破人亡,救了他的兄弟,更是将那个全心信任自己的闺蜜,救出了她上辈子的黑暗之地。“你是个没喝忘川水的重生之人,你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是有违天命的,你会遭天谴。”“遭天谴的意思是我这辈子没有好下场吗?”她不信,她做错了什么?唯一做错的只有上辈子愚蠢的被利用,错得糊涂。什么叫天命,她只相信人定胜天!
  • 我的世界之神器归来

    我的世界之神器归来

    一个碎片让末云走上了强者之路,他能否战胜虚空,成为超越神的存在(新书已出,请看《我的世界之决战诸神之巅》)
  • 微风夜雨

    微风夜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关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_《长恨歌》这篇作品有点杂乱,希望各位能看得进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运鬼瞳之悍妻养成

    天运鬼瞳之悍妻养成

    亲人相残只为一枚玉佩,二十五岁的秦子璇重生回到十岁。重活一世,她发誓凭借一双鬼眼寻找父母考古失踪真相,有仇必报。古旧玉佩认主,身上的异能逐渐出现,红房子里的兽宠越来越多……她能自由行走于阴阳两界,专职捉鬼盗墓打僵尸,副业寻宝考古伏魔收妖。古董太多,她家萌货拿来垫桌底!名利扰人,她恨不得躲在古墓里不出来!拥有倾国财力的帝国首富、人人跪求一见的天运相师、带着神秘面纱的第一夫人,这些都是她。看运道、辩神魔、观天地之气,聚八方之财!古董堆里打滚,死人墓里睡觉,名动九州,声震华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梧桐

    遇见梧桐

    这一世,我不会勉强你,守护你的笑容。1V1.(女主性别认知障碍,因为不喜欢跟别人肢体接触,所以一直没人发现)禁欲闷骚女主×可盐可甜男主
  • 吸血鬼exo之美丽校园

    吸血鬼exo之美丽校园

    "喂,这位骚(少)年,你长得。。。啧啧,真是闭月羞花啊!""那还用说嘛!。。。等等,你刚说我什么?…闭月羞花!小爷我可是纯爷们"可那女生却早乙跑没影了。"喂!喂。。。神经病你别跑啊!(呵呵,可真有趣呢)
  • 师之责:人性教育

    师之责:人性教育

    本书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人性教育”才是真教育。全书内容包括:考试,究竟是考谁“爱心”的沦丧“洗脑”的教育谁的眼泪在飞等。
  • 愿每个姑娘都能被温柔以待

    愿每个姑娘都能被温柔以待

    它们是我年少轻狂时犯下的错,有一些已遗失。
  • 晚晚荨生烟

    晚晚荨生烟

    “黎朝,你不要怕,我在”17岁那年黎朝遇到张泽,给她买糖,帮她做值日,教她数学题。当时她觉得,张泽长得那么帅,人又好,就是有点傻很多年以后她问:“张泽,你当时图我什么?”“图你平安喜乐,图你万事顺遂”“张泽”“嗯,在的”“我爱你”“嗯,好,我知道”“那你爱我吗”“爱,张泽爱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