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7200000025

第25章 夜记杂感(11)

我就跑到孙夫人的家里去。一走进客厅隔壁的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萧就坐在圆桌的上首,和别的五个人在吃饭。因为早就在什么地方见过照相,听说是世界的名人的,所以便电光一般觉得是文豪,而其实是什么标记也没有。但是,雪白的须发,健康的血色,和气的面貌,我想,倘苦作为肖像画的模范,倒是很出色的。

午餐像是吃了一半了。是素菜,又简单。白俄的新闻上,曾经猜有无数的侍者,但只有一个厨子在搬菜。

萧吃得并不多,但也许开始的时候,已经很吃了一通了也难说。到中途,他用起筷子来了,很不顺手,总是夹不住。然而令人佩服的是他竟逐渐巧妙,终于紧紧的夹住了一块什么东西,于是得意的遍看着大家的脸,可是谁也没有看见这成功。

在吃饭时候的萧,我毫不觉得他是讽刺家。谈话也平平常常。例如说:朋友最好,可以久远的往还,父母和兄弟都不是自己自由选择的,所以非离开不可之类。

午餐一完,照了三张相。并排一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矮小了。虽然心里想,假如再年青三十年,我得来做伸长身体的体操……。

两点光景,笔会(Pen Club)有欢迎。也趁了摩托车一同去看时,原来是在叫作“世界学院”的大洋房里。走到楼上,早有为文艺的文艺家,民族主义文学家,交际明星,伶界大王等等,大约五十个人在那里了。合起围来,向他质问各色各样的事,好像翻检《大英百科全书》似的。

萧也演说了几句:诸君也是文士,所以这玩艺儿是全都知道的。至于扮演者,则因为是实行的,所以比起自己似的只是写写的人来,还要更明白。此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总之,今天就如看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现在已经看见了,这就可以了罢。云云。

大家都哄笑了,大约又以为这是讽刺。

也还有一点梅兰芳博士和别的名人的问答,但在这里,略之。

此后是将赠品送给萧的仪式。这是由有着美男子之誉的邵洵美君拿上去的,是泥土做的戏子的脸谱的小模型,收在一个盒子里。还有一种,听说是演戏用的衣裳,但因为是用纸包好了的,所以没有见。萧很高兴的接受了。据张若谷君后来发表出来的文章,则萧还问了几句话,张君也刺了他一下,可惜萧不听见云。但是,我实在也没有听见。

有人问他菜食主义的理由。这时很有了几个来照照相的人,我想,我这烟卷的烟是不行的,便走到外面的屋子去了。

还有面会新闻记者的约束,三点光景便又回到孙夫人的家里来。早有四五十个人在等候了,但放进的却只有一半。首先是木村毅君和四五个文士,新闻记者是中国的六人,英国的一人,白俄一人,此外还有照相师三四个。

在后园的草地上,以萧为中心,记者们排成半圆阵,替代着世界的周游,开了记者的嘴脸展览会。萧又遇到了各色各样的质问,好像翻检《大英百科全书》似的。

萧似乎并不想多话。但不说,记者们是决不干休的,于是终于说起来了,说得一多,这回是记者那面的笔记的分量,就渐渐的减少了下去。

我想,萧并不是真的讽刺家,因为他就会说得那么多。

试验是大约四点半钟完结的。萧好像已经很疲倦,我就和木村君都回到内山书店里去了。

第二天的新闻,却比萧的话还要出色得远远。在同一的时候,同一的地方,听着同一的话,写了出来的记事,却是各不相同的。似乎英文的解释,也会由于听者的耳朵,而变换花样。例如,关于中国的政府罢,英字新闻的萧,说的是中国人应该挑选自己们所佩服的人,作为统治者;日本字新闻的萧,说的是中国政府有好几个;汉字新闻的萧,说的是凡是好政府,总不会得人民的欢心的。

从这一点看起来,萧就并不是讽刺家,而是一面镜。

但是,在新闻上的对于萧的评论,大体是坏的。人们是各各去听自己所喜欢的,有益的讽刺去的,而同时也给听了自己所讨厌的,有损的讽刺。于是就各各用了讽刺来讽刺道,萧不过是一个讽刺家而已。

在讽刺竞赛这一点上,我以为还是萧这一面伟大。

我对于萧,什么都没有问;萧对于我,也什么都没有问。不料木村君却要我写一篇萧的印象记。别人做的印象记,我是常看的,写得仿佛一见便窥见了那人的真心一般,我实在佩服其观察之锐敏。至于自己,却连相书也没有翻阅过,所以即使遇见了名人罢,倘要我滔滔的来说印象,可就穷矣了。

但是,因为是特地从东京到上海来要我写的,我就只得寄一点这样的东西,算是一个对付。

一九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三夜。

(原载1933年4月号日本《改造》杂志,系日文。后由许霞〔许广平〕译成中文,经作者校定,发表于1933年5月1日《现代》第3卷第1期。1934年3月收入《南腔北调集》)

夜颂

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伸开了他的懒腰;爱侣们从月光下走进树阴里,突变了他的眼色。夜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

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的命运。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这时才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

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了夜所给与的恩惠。

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从此就是热闹,喧嚣。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

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六月八日。

(原载1933年6月10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

我的种痘

上海恐怕也真是中国的“最文明”的地方,在电线柱子和墙壁上,夏天常有劝人勿吃天然冰的警告,春天就是告诫父母,快给儿女去种牛痘的说帖,上面还画着一个穿红衫的小孩子。我每看见这一幅图,就诧异我自己,先前怎么会没有染到天然痘,呜呼哀哉,于是好像这性命是从路上拾来似的,没有什么希罕,即使姓名载在该杀的“黑册子”上,也不十分惊心动魄了。但自然,几分是在所不免的。

现在,在上海的孩子,听说是生后六个月便种痘就最安全,倘走过施种牛痘局的门前,所见的中产或无产的母亲们抱着在等候的,大抵是一岁上下的孩子,这事情,现在虽是不属于知识阶级的人们也都知道,是明明白白了的。我的种痘却很迟了,因为后来记的清清楚楚,可见至少已有两三岁。虽说住的是偏僻之处,和别地方交通很少,比现在可以减少输入传染病的机会,然而天花却年年流行的,因此而死的常听到。我居然逃过了这一关,真是洪福齐天,就是每年开一次庆祝会也不算过分。否则,死了倒也罢了,万一不死而脸上留一点麻,则现在除年老之外,又添上一条大罪案,更要受青年而光脸的文艺批评家的奚落了。幸而并不,真是叨光得很。

那时候,给孩子们种痘的方法有三样。一样,是淡然忘之,请痘神随时随意种上去,听它到处发出来,随后也请个医生,拜拜菩萨,死掉的虽然多,但活的也有,活的虽然大抵留着瘢痕,但没有的也未必一定找不出。一样是中国古法的种痘,将痘痂研成细末,给孩子由鼻孔里吸进去,发出来的地方虽然也没有一定的处所,但粒数很少,没有危险了。人说,这方法是明末发明的,我不知道可的确。

第三样就是所谓“牛痘”了,因为这方法来自西洋,所以先前叫“洋痘”。最初的时候,当然,华人是不相信的,很费过一番宣传解释的气力。这一类宝贵的文献,至今还剩在《验方新编》中,那苦心婆心虽然大足以感人,而说理却实在非常古怪的。例如,说种痘免疫之理道:

“痘为小儿一大病,当天行时,尚使远避,今无故取婴孩而与之以病,可乎?”曰:“非也。譬之捕盗,乘其羽翼未成,就而擒之,甚易矣;譬之去莠,及其滋蔓未延,芟而除之,甚易矣。……”

但尤其非常古怪的是说明“洋痘”之所以传入中国的原因:

予考医书中所载,婴儿生数日,刺出臂上污血,终身可免出痘一条,后六道刀法皆失传,今日点痘,或其遗法也。夫以万全之法,失传已久,而今复行者,大约前此劫数未满,而今日洋烟入中国,害人不可胜计,把那劫数抵过了,故此法亦从洋来,得以保全婴儿之年寿耳。若不坚信而遵行之,是违天而自外于生生之理矣!……

而我所种的就正是这抵消洋烟之害的牛痘。去今已五十年,我的父亲也不是新学家,但竟毅然决然的给我种起“洋痘”来,恐怕还是受了这种学说的影响,因为我后来检查藏书,属于“子部医家类”者,说出来真是惭愧得很,——实在只有《达生篇》和这宝贝的《验方新编》而已。

那时种牛痘的人固然少,但要种牛痘却也难,必须待到有一个时候,城里临时设立起施种牛痘局来,才有种痘的机会。我的牛痘,是请医生到家里来种的,大约是特别隆重的意思;时候可完全不知道了,推测起来,总该是春天罢。这一天,就举行了种痘的仪式,堂屋中央摆了一张方桌子,系上红桌帷,还点了香和蜡烛,我的父亲抱了我,坐在桌旁边。上首呢,还是侧面,现在一点也不记得了。这种仪式的出典,也至今查不出。

这时我就看见了医官。穿的是什么服饰,一些记忆的影子也没有,记得的只是他的脸:胖而圆,红红的,还带着一副墨晶的大眼镜。尤其特别的是他的话我一点都不懂。凡讲这种难懂的话的,我们这里除了官老爷之外,只有开当铺和卖茶叶的安徽人,做竹匠的东阳人,和变戏法的江北佬。官所讲者曰“官话”,此外皆谓之“拗声”。他的模样,是近于官的,大家都叫他“医官”,可见那是“官话”了。官话之震动了我的耳膜,这是第一次。

照种痘程序来说,他一到,该是动刀,点浆了,但我实在糊涂,也一点都没有记忆,直到二十年后,自看臂膊上的疮痕,才知道种了六粒,四粒是出的。但我确记得那时并没有痛,也没有哭,那医官还笑着摩摩我的头顶,说道:

“乖呀,乖呀!”

什么叫“乖呀乖呀”,我也不懂得,后来父亲翻译给我说,这是他在称赞我的意思。然而好像并不怎么高兴似的,我所高兴的是父亲送了我两样可爱的玩具。现在我想,我大约两三岁的时候,就是一个实利主义者的了,这坏性质到老不改,至今还是只要卖掉稿子或收到版税,总比听批评家的“官话”要高兴得多。

一样玩具是朱熹所谓“持其柄而摇之,则两耳还自击”的鼗鼓,在我虽然也算难得的事物,但仿佛曾经玩过,不觉得希罕了。最可爱的是另外的一样,叫作“万花筒”,是一个小小的长圆筒,外糊花纸,两端嵌着玻璃,从孔子较小的一端向明一望,那可真是猗欤休哉,里面竟有许多五颜六色,希奇古怪的花朵,而这些花朵的模样,都是非常整齐巧妙,为实际的花朵丛中所看不见的。况且奇迹还没有完,如果看得厌了,只要将手一摇,那里面就又变了另外的花样,随摇随变,不会雷同,语所谓“层出不穷”者,大概就是“此之谓也”罢。

然而我也如别的一切小孩——但天才不在此例——一样,要探检这奇境了。我于是背着大人,在僻远之地,剥去外面的花纸,使它露出难看的纸版来;又挖掉两端的玻璃,就有一些五色的通草丝和小片落下;最后是撕破圆筒,发见了用三片镜玻璃条合成的空心的三角。花也没有,什么也没有,想做它复原,也没有成功,这就完结了。我真不知道惋惜了多少年,直到做过了五十岁的生日,还想找一个来玩玩,然而好像究竟没有孩子时候的勇猛了,终于没有特地出去买。否则,从竖着各种旗帜的“文学家”看来,又成为一条罪状,是无疑的。

现在的办法,譬如半岁或一岁种过痘,要稳当,是四五岁时候必须再种一次的。但我是前世纪的人,没有办得这么周密,到第二,第三次的种痘,已是二十多岁,在日本的东京了,第二次红了一红,第三次毫无影响。

同类推荐
  •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通过作者本人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切观察和体会,主要从两个角度娓娓道来作者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全书分两辑,上辑通过作者儿子在美国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小留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和家长及社会的相互互动进行了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的描绘。作品的第二辑题名为美国风情录,作者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对美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读来清新可喜,生动有趣。书中通过留意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值得读者细细体会。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水问

    水问

    《水问》为简媜的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本书共分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语拈出主调,使整本书卷卷相续而合成总体,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义,也是全书的谜底。简媜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清晰地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水问》也被简媜称为是自己的“断代史”。
  • 清点傍晚的村庄

    清点傍晚的村庄

    周春泉出身书香门第,但时代的荒芜荒芜了他的人生。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幕阜山中钻来钻去,幕阜山于是以她的本性养育了他。幕阜山险峻而藏宽容,贫瘠而藏富有,原始而藏自尊,坦荡而藏诡谲,有一种做惊天之事于谈笑之中的韵味。幕阜山,用深沉的教义诠释和珍藏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诗人和诗。周春泉用一本诗集《清点傍晚的村庄》引领读者拜读了幕阜山。从屈原那里,从范仲淹、黄庭坚那里;通过周春泉,从秋收起义的梭镖那里,从叶金波的从容就义那里……为中华民族找到了一座诗的圣山!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末日我为神

    末日我为神

    另一个世界的末日,因为两位高手之间的大战。从而因发另一个世界的末日!
  • 中武传奇

    中武传奇

    这是一个元气高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元能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宠儿叫做元能武者,他们可以利用天地间的元能进行强化与修炼。而在偏远山村练就了一身神奇诡异技能的主角走了出来!
  • 空想机甲

    空想机甲

    “进化系统准备就绪,是否进化?”“进化!”我的机甲不但能改进,能升级,还能进化,你信么?——林正
  • 我渣了这个世界

    我渣了这个世界

    一时渣着一时爽,一直渣着一直爽。今世渣女没做够,来世就要接着做。
  • 我的女朋友是老师

    我的女朋友是老师

    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她正在租房子,看她娇小可爱我一下子就忍不住了,于是乎我就出租了我的房子,我却变成了她的奴隶,但......我心甘情愿......可她居然是我的老师,一个字“惨”啊!
  • 毕业生

    毕业生

    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孔岩,是个不折不扣的凤凰男,从穷困农村考入大学,只想凭个人奋斗改变人生。毕业后他选择了北漂,为了爱情、理想,希望用青春和激情创造一个斑斓的未来。他先后经历了大学时的都市女孩刘夏,以及后来同样北漂的女孩成月两段完全不同的情感,在接连不断的事件中,他逐渐寻找到了自我,明白哪种生活和爱情才真正属于自己的,然而当从毕业时的茫然逐渐转入人生正轨之时,青春却已悄然而逝……故事以孔岩为线索人物,又牵扯出仲恺、郝雷、佟嘉惠、董凡等一系列年轻面孔,他们性格各异,但是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之后,却不约而同对人生的价值判断发生着改变。他们在这个充满诱惑、谎言、爱与恨、坚守与背叛的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在理想、事业、爱情和友情的挣扎、追寻中,上演了一部属于80后自己真正的青春奋斗史。【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阅读更多章节,请购买纸质书】
  • 这座城市里有爱情

    这座城市里有爱情

    写一个多年重逢的前后桌,一段与成长有关爱情故事。
  • 拐个神仙当相公

    拐个神仙当相公

    重活一次?过瘾!求仙之路?有没有好看一点的仙啊?本小姐要拐一个回家放着天天看!人仙之恋,禁忌之恋,携佳人之手逍遥人间,还是生死两隔永不相见?爱,没有界限,但是要突破险阻,我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呢?
  • 捶爆末日

    捶爆末日

    虫洞的降临导致人类遭受毁灭之灾,却不知只是宇宙的又一次清洗。想要打破这种现状,只有找出真相,立于不败之地。
  • 穿越神仙村

    穿越神仙村

    陈源上了个厕所,发现他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神仙村。神仙村中逗比多,沙雕仙人齐聚此。多姿多彩的沙雕生活开始了!别名:《单身F4队长的日常生活》《这不是我认识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