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马戛尔尼感到索然无味的时候,和珅却抓紧时机告诉他,据清政府有关官员报告,英国舰队的“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军舰已经到达舟山,暗示英国使团可以乘他们的军舰回国了。马戛尔尼佯装不明白和珅的暗示,说马金托什船长现在既然已经见到乾隆帝,留滞此间无所事事,可以让船长先行上船。未等和珅讲话,福康安立即严厉反驳道:中国万万不能允许外国个人随便往来内地。马戛尔尼见无法再谈下去,只好请求和珅约时间再做商谈。
和珅虽然可以找借口拒绝进一步谈判,他本身有许多政务需要处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用不着直接拒绝。由于在乾隆帝祝寿活动中过度劳累,他旧病复发了。陪同马戛尔尼游园之后,和珅回到家中,身体立刻垮了下来。和珅派人到英国使团住处,请使团的医生过去,为他诊断一下病症,英国使团的吉兰大夫立即随来人前往。
吉兰大夫到达和珅寓所的时候,几位清宫的御医正在那里会诊。根据吉兰大夫的事后记述,和珅的病情如下:
和中堂自称四肢关节及肚腹下部感到巨痛,右腹下有一块肿胀。这些都是旧病,但过去从来没有一起并发过。关节痛多在春秋两季犯,肚腹肿痛常犯但很快就恢复。肿胀突然就犯,突然就好。但一般是身体过分疲劳之后发作得最厉害。
上述情况都是吉兰大夫问,和珅回答的。据吉兰大夫了解:中国大夫诊断和珅身体内有一股恶风到处移动,走到哪里,哪里就痛;诊治方法是在患处打通出路,把风驱逐出去;具体办法是针灸。和珅经常进行这种疗法,但病情始终不减。至于和珅的肚腹下部肿痛,御医们诊断同关节是一种病,治疗方法还是针灸。和珅怕在肚腹扎针伤及内脏,因而请英国医生前来会诊。
吉兰大夫到达后,和珅让家人向他献茶、献水果和糖果,然后请他诊断病情。和珅把手伸出放在一个枕头上,始是左手,继而右手。吉兰大夫入乡随俗,也故意在和珅左右手脉上按来按去搞了很久。但他同时告诉在座的人说:“欧洲人诊断病症用不着按这么长时间的脉,因为身体各处的脉搏都是通过血液流通表达心脏的跳动,因此到处都是一致的,用不着按了一处再按一处。”
和珅及御医们听到吉兰大夫这些话,认为简直是奇谈,吉兰大夫叫和珅用自己的右手食指按左手脉搏,同时用左手食指按右足踝部脉搏。和珅非常惊异地发现两处脉搏同时跳动、完全一致,他这才信服吉兰大夫所讲的关于脉搏跳动的常识。
根据吉兰大夫的诊断,和珅的第一个症状是风湿病,系因长期受鞑靼山区的寒冷天气而得的;第二个症状,在诊查了患处之后,判断是小肠疝气。假如按照御医们的方法用金针扎小肠疝气,后果是严重的。和珅请吉兰大夫把病源及诊治方法书面写下来。他送了吉兰大夫一匹丝绸,还说吉兰大夫的说法很清楚合理,但和中国通行的概念大不相同,新鲜奇怪,好似从另外一个星球上来的。
和珅的病痛尽管很快就解除了,但这成为他推迟与马戛尔尼会面的最好理由。在避暑山庄期间,马戛尔尼除了继续参加乾隆帝的其他祝寿活动外,直到离开,再也没有见到和珅。
从避暑山庄返回北京馆舍,马戛尔尼继续受到清朝的盛情款待。他通过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了解到,中国方面无论怎么样希望客人早走,都不会主动催促客人离开,或者在客人停留期间叫客人负担费用,这样做被认为是有损主人尊严的。既然如此,马戛尔尼决定等过了明年2月元旦(指春节)之后再离开。在此期间,他将尽力同中国方面谈判,谋求解决两国之间的一切重大事宜,尤其是通商问题。
马戛尔尼回到北京不久,接到中国方面通知说,乾隆帝即将返回北京,按照礼节他应当出城几里外郊迎。马戛尔尼自从进入中国后经常患风湿痛,当时正痛得厉害,走远路实在困难。但清朝官员并没有对他加以照顾,而是建议他把全部路途分两段走,头一天晚上先搬到圆明园附近他早先住过的别墅,第二天再去郊迎就走不很远了。马戛尔尼只好提前一天,携数名随员搬到西郊别墅住下,次日天不亮就起身,走了两小时路到达指定地点。他在事先准备的一座大厅内稍事休息,即来到郊迎等候的御道旁边。不久,乾隆帝来到马戛尔尼等候地点,看见他后让轿子停下,派一个官员慰问他说,早晨天气阴凉,对风湿病痛不利,希望他马上回去休息。和珅的轿子紧跟在乾隆帝之后,对马戛尔尼没有任何表示。
在北京居留期间,马戛尔尼结识了清朝的若干高级官员。他们告诉马戛尔尼,清朝专门举行了会议,讨论英王致乾隆帝的信件,以及确立今后如何应对英国人的方针;说和中堂召集了进军西藏的福康安将军,还有曾受过处分的前任粤海关监督,听取他们的意见。马戛尔尼根据这个情报,给和珅写了一封信,信中向和珅表明,英国使团将在明年2月参加完中国元旦庆祝典礼之后启程返国。
和珅没有回信答复,但是派人送来一个通知,约马戛尔尼到圆明园谈话。
见到马戛尔尼后,和珅先交给他一些信件,是从停留在舟山附近的英国军舰上寄来的。马戛尔尼阅读信件后,告诉和珅“狮子号”军舰即将离开。和珅趁机说道:“你那狮子号船可以不必离开,等在舟山,你们大家一同回国。皇帝听说你部下的人到中国后死了几个,你自己身体也不好。他想是北京天气太冷,与你们洋人体质不合。将来交了霜降,天气要突然冷得紧。替你们设想,还是在河水上冻之前及早回去的好。陆路起程既不舒服又不方便。我们天朝的宴会礼节,元旦和万寿差不多。贵使既然在热河参加了万寿典礼,也就不必再等着参加庆祝元旦了。”
具有丰富外交经验的马戛尔尼当然知道,这是和珅以照顾英国人健康为由,客气地请他们打道回国,最好是尽快上路。他表示英国人习惯严寒天气,而且事先准备了御寒冬衣,说使团今后在北京的费用可以由英国方面承担,不必由清政府供应。因为他还有一些两国关系中的重大问题需要讨论,现在无法马上离开。随后,马戛尔尼用非常婉转的语气,概括地点出几个问题。
和珅始终保持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故意东拉西扯,而对马戛尔尼提出的问题则一字不答。和珅这样不着边际地谈了一会后,将话题又回到英国使团早日回国上来,会见到此结束。
第二天清晨,马戛尔尼得到通知,和珅在皇宫大殿等候与他立即见面。马戛尔尼花了好长时间才来到皇宫,又经过无数的大殿,终于见到和珅。和珅先告诉他,乾隆帝给英王复信已经写好,而后将马戛尔尼以前赠送给和珅及其他大学士的礼物一一退回。马戛尔尼了解东方人的习惯,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但他还是向和珅谈及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问题。和珅没有表示任何态度,仅仅说请他写一个书面意见,他将立刻加以考虑。接下来和珅请马戛尔尼游览紫禁城,马戛尔尼因身体不适予以谢绝。
当天下午,乾隆帝致英王的复信正式送到使团馆舍。除了书信之外,还送来乾隆帝送给英王的礼物十数抬,全是中国出产的精品。马戛尔尼及全体随员,以及使节团的仆人厮役,在北京的或不在北京的,每人各一份,体现了中国人的慷慨大方,以及清朝“厚待远人”的外交准则。
中国方面并没有给马戛尔尼规定归国日期,因此他决定在中国能多留一天就多留一天。但不久他接到来自东印度公司的一封信,称英国与法国近日可能断交,请求马戛尔尼乘坐的军舰保护英国商船回国。鉴于这种情况,马戛尔尼只好回国了。
马戛尔尼向和珅提出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七点:
1.英国派使臣长期驻北京。
2.清朝增开通商口岸。
3.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商行。
4.割让沿海岛屿供英国商人存放货物。
5.清朝在广州拨地给英国商人居住。
6.减轻英国商人税收。
7.允许在中国传授天主教。
和珅对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政府提出的这些要求,均未当面予以拒绝,而是通过几天后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复信,对英国的各项请求做了明确的答复。
关于使臣驻京问题,英国方面在英王信中,恳请派一位英国使臣长期居住北京,以便照管英国对华贸易事务。乾隆帝在复信中指出: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住居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
关于增加通商港口问题,英国方面希望清朝除了广州一地外,允许英国货船将来或到浙江宁波、舟山及天津、广东地方停船贸易。乾隆帝在信中说:
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地方贸易,俱在岙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尔国亦一律遵行多年,并无异语。其浙江宁波、直隶天津等海口,均未设有洋行。尔国船只到彼,亦无从销卖货物。况彼处并无通事,不能谙晓尔国语言,诸多未便。除广东奥门(今澳门)地方仍准照旧贸易外,所有尔使臣恳请向浙江宁波、珠山(即舟山)及直隶天津地方泊船贸易之处,皆不可行。
关于北京设立商行问题,英国方面要求准许该国商人,仿照俄国商人在北京城内设立商行,收贮货物发卖。乾隆帝以“更断不可行”五个字予以彻底否定。
关于割让沿海岛屿问题,英国方面提出,欲求靠近舟山地方小海岛一处,英国商人到此,即在该处停船休息,以便收存货物。对这种赤裸裸的领土野心,乾隆帝义正辞严地指出:
尔国欲在珠山海岛地方居住,原为发卖货物而起。今珠山地方既无洋行又无通事,尔国船只已不在彼停泊,尔国要此海岛地方亦属无用。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关于广州拨地居住问题,英国方面要求拨给广东省城附近小地方一处,划归英国商人居住,或者允许在澳门居住的英商出入自便。这种要求,等于实际上摆脱清朝政府的正常管理。对此,乾隆帝毫不留情地告诫英国政府:
向来西洋各国夷商居住奥门贸易,画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土。其赴洋行发货夷商,亦不得擅入省城。原以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今欲于省城地方另拨一处,给尔国夷商居住,已非西洋夷商在奥门定例。况西洋各国在广东贸易多年,获利丰厚,来者日众,岂能一一拨给地方分住耶!
关于税收问题,英国方面提出英国商人自广东下澳门,由中国内河运输货物,或者不上税,或者少上税。乾隆帝则认为:
夷商贸易往来,纳税皆有定期,西洋各国均属相同。此事既不能因尔国船只较多,征收稍有溢额,亦不便将尔国上税之例,独为减少。惟应照例公平征收,与别国一体办理。
关于传教问题,康熙年间,天主教曾一度被允许在内地传习。据统计,中国天主教徒曾达到二十五万人之多。由于部分天主教徒站在雍正帝的对立派一方,参与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雍正帝继位后即予以严禁。除北京外,全国各地的天主教堂均被拆毁,外来传教士被遣送回国。乾隆帝同其父一样,对天主教的文化侵略和渗透,保持了高度警惕,他在复信中明确正告英国:
至于尔国所奉之天主教,原系西洋各国向奉之教。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即在京当差之西洋人等居住在堂,亦不准与中国人民交结,妄行传教。华夷之辨甚严。今尔国使臣之意,欲任听夷人传教,尤属不可。
由上可知,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复信中,从维护清朝主权出发,对英国方面的要求,据理逐条进行驳斥。而据英国人的记载,乾隆帝的这些谕旨,大部分反映了和珅的看法。从清朝当时对英国使团的接待工作来看,这些谕旨显然出自和珅的手笔。和珅在复信中用“断不可行”,“皆不可行”,“亦属无用”,“皆有定例”,“岂能拨给”,“尤属不可”等准确明白的字句,对英国的要求给予彻底的拒绝。
通观这次和珅接待英使的活动,他忠实地执行了乾隆的外交方针,即热情又不失原则,使马戛尔尼一行受到了最礼貌的接待,最严密的监视和最文明的驱逐。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出色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为维护大清国的尊严和利益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