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9100000009

第9章 与子同仇(1)

从恶来革到太几,这四位秦人部族首领有没有什么业绩,为秦人部族的生存发展是不是作出过什么贡献,由于史料阙(quē)如,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太几的儿子大骆,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研究秦人的起源,一般的秦史研究工作者都以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曰“秦嬴”为秦族复兴之始。我认为,实际上,非子之父大骆已经养马很有名了,而且和戎族相处得很融洽,比如他就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妻,和西戎建立起了姻亲关系,为秦人部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②

我的看法并非是想当然,而是有据可依的。根据陕西省秦俑博物馆史党社先生考证,“骆”字的本义就是指有着黑色马鬃的白马。《诗·小雅·四牡》里的“驾彼四骆”,《尔雅·释畜》里的“白马黑鬣(liè),骆”,都说“骆”指的就是白毛黑鬃的马。只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骆”的解释与前面的诸解略有不同。《说文解字》里说“骆,马白色黑鬣尾也”,认为“骆”是鬃、尾皆黑的白马。不过,“骆”为骏马名,这一点,各家的看法却是一致的。那么,“大骆”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非常出众的骏马之意。根据古人,也包括今人往往按照某人身体特征或者技艺特长称呼某人的习俗(比如刘某人脸色特别黑,众人就会叫他“老黑”或者“刘老黑”一样),“大骆”应该不是非子父亲的本名,而是当时大骆的族人或者因其养马特长而称呼他的尊称,敬称。

大骆和他的秦人部族生活在周孝王时代。周孝王是周王室的第八代君王,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六年(前891—前886),但他在秦族的发展史上,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史记·秦本纪》记载,大骆“好马及畜”,“好”,应读为“hào”,好者,喜好、擅长之意也,“好马及畜”也就是擅长养马和繁育牲畜,从而引起了周孝王的注意。

大骆有什么高超的本领能够使“马大蕃息”呢?

秦史研究工作者们根据田野考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时犬丘一带地势开阔,气候湿润,绿草如茵,水草肥美,对发展畜牧业极为有利。此外,西垂这个地方最适宜谷物生长,秦人部族最先学会种植谷物,用谷物养马,马当然膘肥体壮。这一点我在后边解释“秦”这一族名的来源时还要讲,在此略过。除过这两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大骆和他的族人们能够和西戎部族友好相处,特别是大骆与申戎的通婚,更是为秦人部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没有杀伐征战,人与人和谐相处,生活生产秩序良好,很自然的,物质生产就能达到当时最高的生产水平;没有兵燹人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是水草肥美,牛马蕃息。

那么,远在镐京的周天子是如何知道大骆的呢?

根据《史记·秦本纪》中的记载,由于大骆及非子一族善于饲养繁殖马匹,就连犬丘一带的戎族部落也都非常佩服,名声传到了周王室内,周孝王就召见了大骆的儿子非子,让他在汧河、渭河之间负责管理牧马事宜。③

周孝王如何召见非子,我们无法知道,但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是,长期处于社会政治下层的非子及其族人,对于周王室的召见,一定是引以为荣的,因为毕竟引起了周天子的注意和重视,不在是等而下之的族群了。其实,我想,周天子召见非子,无非有两个用意,一个是拉拢人心,让非子和他的族人们尽心尽力,繁殖马匹,为周王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马,壮大周王室的军力;第二个呢,由于大骆一族的存在,周王室的西部边境相对比较安定。正因如此,周孝王为了表达对大骆一族的恩宠,拉拢大骆一族死心塌地为其提供军马,守卫西方边境,就“欲以为大骆适嗣”,也就是选择一个接班人。

周孝王选中了谁呢?

周孝王选中了非子。大概非子此时也在养马方面卓有成就,在族人中威望也很高,对周王室也忠心耿耿,所以周孝王就想让非子继大骆而为其部族首领。

令周孝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选择,差一点就“好心办了坏事”,引起周王朝与西戎的战争。因为这时,西戎申侯将女儿嫁给大骆做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曰“成”。“成”这时已经做了大骆的继承人,或者说,在申侯的眼中,“成”已经是大骆法定的接班人了。周孝王此举,很自然就引起了申侯的警惕和不满。

为了使自己的外孙能够保住首领的地位,申侯就对周孝王讲说了大骆的功劳。他说:“从前我的祖先是郦山那儿的女儿,她做了仲衍的曾孙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因为与周相亲而归附周朝,守卫西部边境,西部边境因此和睦太平。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成做继承人。正因为我再次将女儿嫁给大骆,所以,西戎族都归顺周王室,这样,您才得以安然地称王。这其中的利害,您还是认真考虑一下吧。”

周孝王听申侯这样一说,很自然就明白了申侯的意思。这时,西戎与周王朝的关系很微妙,而且申戎在西戎各族中势力最强,得罪了申侯,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周孝王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引经据典,绕了很大的一个弯,对申侯说:“很早的时候,伯益就替舜帝掌管过驯养牲畜的事务,牲畜繁殖得很多,伯益因此而获得了舜帝赐封土地的奖赏,得到了嬴的姓。现在呢,伯益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干得也很不错啊,因此呢,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让他恢复他先袓的祭祀吧!”④

周孝王这么一说,申侯当然没话说了。这个周孝王,还真说话算数呢,他真的把“秦”这个地方赐给非子作为封邑,让他掌管嬴氏的祭祀,恢复其部族嬴姓,将其称为秦嬴。秦人之所称为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⑤同时,也不废除申侯女儿生的成的嫡子地位,让成做大骆的继承人,这样一来,申侯自然无话可说,大家都觉得满意,周王朝也因此与西戎和平共处了好多年。⑥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周天子封给非子的“土”,有多大呢?

说来还真不好意思,按照附庸国“地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⑦的成例,非子的封国,的确是小得不能再小了,而且政治地位也是最低的了。但是,非子被周天子封为附庸,也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的直辖市,并且以“秦”为都邑,这对于秦族的复兴及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庸,本意为功劳,其引申意是酬谢,又假借为墉(yōnɡ)。墉,即城。由此看来,不管大小,非子及其部族,终于有了固定的活动地盘,有了象征统治中心的城邑,非子及其部族有了政权机构,也就是说,非子及其部族有了自己的政权组织!

所以,我认为非子被周孝王赐封为附庸,对于秦族来说,意义重大,它具体体现为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周天子作为对非子及其族人“马大蕃息”的酬谢,有赏功之意,说明周王室肯定了非子及其部族的功绩,非子及其部族受到了周王室的重视;二是周天子把非子及其部族作为附庸,不仅是承认其对周王室的贡献,而且提高了非子及其部族的政治地位,亲近、笼络的政治意图极为明显;三是非子及其部族从此以后,不仅是只有为周王室养马的任务,而且有了为周王朝守卫疆土的责任。另外,对于非子和他的部族来说,还有一个带有转折性的意义,那就是,这个部族不再是纯粹的生息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了,他们有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开始迈出了向农业部族转变的步伐。

据《史记·秦本纪》推定,秦人部族从女脩起到非子时,一共经历了18世,虽然具体年数不可详考,但是,我们从此可以看出,秦人部族经过十余代人的努力,终于翻开了部族历史新的一页,开始走上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政治历史舞台。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此时的秦嬴部族还很弱小,地位还很低,根据翦伯赞的说法,这一时期,秦人的先祖们还在氏族与奴隶制之间的门槛上徘徊,与以羌人、氐人等少数民族为主的西戎各族杂居,惨淡经营,在夹缝中谋求发展。

①此表复制自黄留珠《秦汉历史文化论稿》,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②《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

③《史记·秦本纪》:“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

④《史记·秦本纪》:“于是孝王曰:‘昔柏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嬴秦。”

⑤《水经·渭水注》。

⑥《史记·秦本纪》:“王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⑦《孟子·万章下》。

§§§第十三节秦亭之谜——甘肃之“秦”与山东之“秦”

上文说到,周孝王因为非子给周王室养马,“马大蕃息”,所以就封非子为附庸国国主,让他“邑之秦,使其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人之所以被称为“秦”,以后用“秦”作为族名和国名,以“秦”为朝代名者,都是因为这个缘故;并且,秦人历史的所谓实证阶段,也都缘之于此。

那么,周天子为什么要用“秦”作为赏赐之名,这个“秦”字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的人文内涵呢?

坦率的说,这是一个似解未解,长期困扰秦史研究工作者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秦史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极力认定嬴姓秦人用“秦”这个名称自称其部族,“秦”是山东地望之名的一派认为,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多次出现过“秦”的记录,《春秋》里面所记的鲁地中也早就有了“秦亭”之名,所以卫聚贤等人认为鲁地的“秦亭”,实际上就是嬴秦最早的发祥地。而认为非子“邑之秦”的“秦”地望为今甘肃省天水市辖的张川县城南三公里处的瓦泉村一带的学者们则认为,“邑之秦”者,不是因为有了非子才有“秦”,而是非子得到了“秦”地才号之为秦。他们的立论依据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字的解释为基准,辅之以地理实证考查。《秦早期文化的新认识》一文作者徐日辉先生援引《说文》“秦”条称: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chōnɡ)省。一曰秦,禾名。”《说文》的解释是对的,所谓秦为禾名者,指的是在“秦”地盛产的“禾”,也就是黍,即今天西北地区所称的糜(mí)子。从释义可以看出由黍到“秦”有一个历史过程,体现了从生长、成熟到收割加工的过程,正因为加工是最后一道工序,所以“秦”又被称作“禾名”。它表明:非子封邑的“秦”是在非子以前就存在的产黍(shǔ)区。而这个产黍区即1978年发现的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在大地湾一期距今78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黍和油菜籽的残留以及大量的农业工具。这些田野考察表明,大地湾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起源地。由此可以认定“秦”源于黍(糜子),史书记载的“邑之秦”及“秦亭”、“秦谷”的具体内涵是非子“邑之秦”之“秦亭”,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辖的张川县城南三公里处的瓦泉村一带。

此二说均言之有据,但均有所偏执。我认为,非子为周附庸时的“邑之秦”的地望“秦亭”,与鲁地的嬴秦的地望古“秦亭”都是嬴姓秦人的发祥之地,所不同的是,甘肃的“秦亭”,实际上是山东古“秦亭”的侨邑。我这样讲的理由有三个:

其一,“秦”之称号远出于非子之前是不争的史实,《春秋》中所载鲁地“秦亭”两字为地名无疑,商代甲骨文卜辞中的“秦”字,更远早于周孝王赐封非子“邑之秦”之前,所以,山东鲁地古秦亭不会因有非子之封才铭之于史,也不会因非子之秦族而得以附名,因此,山东鲁地古“秦亭”应是嬴姓秦人得姓得族名之地望。

其二,秦字的甲骨文字形为从双手、从午,象两手持杵舂禾之形,本义是舂谷。《说文》中解释“秦”字为:“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段玉裁注:“按此字不以舂禾会意为本义,以地名为本义者,通人所传如是也。”从甲骨文的字形而断,可释地名为假借义。此注解中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许慎明确指出,最早的“秦”是伯益的封国的国号,而不是非子之所封国。伯益得国“秦”(氏国)远在非子得国“秦”(附庸国)之先。此外,许慎只释秦为禾名,并未确定其为何种植物,即便强解其为“糜子”,也只能说明殷商之际,东方一带开始种植糜子一类的谷物,嬴姓部族在东方时已经掌握或者擅长种植此种谷物,用以养马。所以,单从大地湾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起源地,而有“秦亭”、“秦谷”地望之名,似乎不能令人信服。

其三,非子之先祖由东方迁徙而来。从伯益与夏启争帝失败,其“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的记载来看,远在夏初,嬴姓秦人部族就迁徙到夷狄所居的西部地区,其后商周两代,都有嬴姓秦人部族“在西戎,保西垂”。那么,嬴姓秦人部族到来之前,甘肃天水、礼县一带叫什么呢?史书无记,只有“西垂”二字。依前所解,“西垂”有两义,一为“西犬丘”,二为西部边地。那么,这三批嬴姓秦人部族到来之后,他们很可能用部族在东方的氏国之名,来命名他们新的生息之地。因而,非子“邑之秦”的“秦亭”,很可能就是山东鲁地之“秦亭”的侨迁。

我这样推测是有历史依据的。在我国行政区域变革史上,侨县、侨乡之例甚多,如汉代即有侨邑之举,汉高祖刘邦为了满足其父与乡邻聚乐之欲,就把沛县丰邑迁于长安近郊,其城郭形制,包括刘家左邻右舍的房屋,鸡笼猪舍的大小方位等都与沛县故乡丰邑的毫无二致,以致其邻居迁来的小鸡小猪到了新丰地以后,都会准确无误地各归其所。西晋、东晋时侨县、侨郡之风更盛,比如关中地区渭河北岸的陕西省富平县,原为秦频阳县、汉怀德县治地,真正的富平县在彭原界内(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于西晋时徙县名于怀德县境,更怀德县为富平县。又如清同治年间进入哈萨斯坦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陕西渭南一带的回族,即“东干人”,为了纪念故乡,他们把在异域新建的村庄仍按原来的渭南县的村庄命名,而且村落方位都与渭南的村庄方位一致。所以,被迁徙至西垂之地的秦人,很有可能将故乡之“秦亭”带入新迁之地,用以标记族源之所在。

当然,秦部族人以“秦亭”命名商周西部边境的地名,应当远远早于非子之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周孝王对非子之族“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的奖赏,只不过是对既成事实的正式认可,只具有政治意义而已。

§§§第十四节秦侯纪年——秦仲祖孙三代力战伐戎奋发图存

秦人先祖非子做了周王室的附庸国主之后,带领秦嬴部族一边继续为周王室效力牧马,一边谋求发展,但是时间不长,非子就带着深深的遗憾去世了。

非子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秦侯继承了他的附庸国国主之位。但是,非子的这位儿子,在位时间也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去世了。虽然史书上没有记下这位秦侯有什么大的作为,但却记下了秦自秦侯开始“始有纪年”。①

“始有纪年”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我认为,所谓“始有纪年”是说秦嬴部族开始有了自己的纪年方法,也就是说具有了相对的部族独立性,它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可有可无的小部族了,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它也表明了秦嬴部族开始具有了明确的部族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是秦嬴部族在政治上的最初觉醒。

同类推荐
  • 海岛里的那些事儿

    海岛里的那些事儿

    记叙了绝地大陆各个地方的历史,P城美丽的故事、G港的历史……
  • 大宋假日办

    大宋假日办

    这是一个史上放假最多的时代,也是最有钱的和平时期。身为皇帝的“影分身”,他活着的意义就是花钱,替皇帝花钱,替皇帝批假。这是一个神秘的机构藏身于秘阁之内,和平年代花钱也是一门艺术,钱从哪里来?该怎么花?假该如何批?
  • 红楼之宝玉经商

    红楼之宝玉经商

    古代情痴和现代纨绔的思想综合到一人身上能做什么?经商办实业?白痴。有多少银子也不够这样的混蛋败家。重现贾府辉煌?妄想。辉煌的是昨日黄花,不典卖家财守住基业就烧高香。重聚十二金钗?开玩笑。出家人怎能近的女色,况且大观园早已人去楼空。梦红楼举行庆典?怎么可能。哪来那么多银子,难道是点石成金糊弄人不成。大天朝打败了红毛鬼?天方夜谭。大烟鬼怎能上战场,又哪来先进枪炮战船。贾二宝那小子又穿到别地方去了?天啊,没有他帮助我如何过活?求求各位大大多点击两下,让我有银子作路费找他回家。穿到太虚幻境了?完了!完了!以他那德性,警幻几姐妹也不能守身如玉。
  • 李治的科技工厂

    李治的科技工厂

    李治不是皇帝,武媚娘也不是皇后,更不会成为女帝,长孙没有去世,李承乾还是那个聪明伶俐,没有腿疾的太子,大唐变成了不一样的大唐,李治驾到,盛世来临,万邦臣服。
  • 赚明

    赚明

    建文四年六月初八,燕王朱棣进驻龙潭,京师大震人心惶惶,朱明正统岌岌可危。然而,朱云文来了,他于万分惊惧之中,心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老子上辈子只是一个普通打工族,今朝穿越好歹是皇帝,能做一天就赚一天!就这样一天天的赚着赚着……朱云文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经赢了天下!
热门推荐
  • 双面佳人:黑帝独宠妖孽妻

    双面佳人:黑帝独宠妖孽妻

    四年前,他被赤龙帮的帮主暗杀,他因为防备不及,所以才中了他一枪,那一夜,他昏倒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女孩缓缓朝他跑来,他隐隐记得是她救了他,可为什么当他醒来却没看到她,难道那只是一场梦,不,不可能的,他还记得她明明和他说过话的,她温婉柔韧的声音还在他耳边回荡,所以他很肯定那不是梦……
  • 和夫君生活在现代的日子

    和夫君生活在现代的日子

    当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而她的夫君,竟然被人簇拥着从豪车上下来,叫他.....少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图卷天下

    图卷天下

    一代武林传奇青衫客留下五幅图卷,这里面藏着怎样的秘密?身居五方的封王各自都怀着怎样的心思?初出江湖的温润儒雅的少年,西风烈马的刀客,执鞭独行的少女,放浪不羁的浪子……他们又将在波涛汹涌的武林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动荡天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疯狂万人界

    疯狂万人界

    大海漂浮出来的一具女尸,究竟谋杀,还是溺亡?
  • 魔与仙之曲

    魔与仙之曲

    李新穿越第一天的感想,那就是感觉自己穿了个假越!明明是魂穿,但是身体的记忆却没了!穿越三年后,这真的是一个魔法世界?确定不是仙侠剧场!这是一个充满仙侠味道的魔法世界!好吧!我忍!!
  • 大唐皇族

    大唐皇族

    玄真界域,八方百万世界。洞玄灵界,大隋定鼎九州。现代灵魂重生李玄霸,武道绝伦,盖世无敌。太上仙,震古今;紫阳魂,傲诸天。隋失其鹿,天下共逐。枭雄并起争霸天下,四方敌族虎视眈眈。大唐皇族,君临百万世界。“启奏圣上,赵王强娶师妃暄、石青璇、宋玉致,慈航斋主、邪王石之轩、天刀宋缺抵达长安。”李渊:“...........”
  • 伪装者之毒蜂你给我站住

    伪装者之毒蜂你给我站住

    爱大哥爱毒蜂,女主原创,cp是王天风,但因为作者是小鲅鱼(其实也是粉嘟嘟)所以也会对大哥很仰慕(不如说是尊重)
  • 九雷神州

    九雷神州

    凉州城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九雷神州”的传说。到底什么是“九雷神州”,看完故事,你会知道答案……
  • 许小姐的暗恋日记

    许小姐的暗恋日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