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9100000012

第12章 与子同仇(4)

其实,秦文公的历史贡献还远远不止这些,史书上还记载着他这样几件颇有神话传说意味的故事。

其一,《史记·封禅书》上记载着秦文公梦黄蛇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秦文公在梦中看见一条大黄蛇(也有将其解为黄龙)在天上飞舞。这条黄蛇尾巴在天上,嘴巴接着地,而且,黄蛇的口还挨着鄜衍那个地方。你看怪异吧?所以,当秦文公听史敦说这是上天对他的警示后,就赶紧在鄜地(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立了一个畤,专门祭祀白帝。⑥那么,这个白帝是何方神灵呢?据《汉代长安词典》“鄜畤”条介绍,这个白帝,名字叫做招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上的西方之帝。

其二,是他在即位的第19年里,又从西戎手中夺过了陈宝(今陕西省宝鸡市)。关于文公得陈宝,还有一个很是有点怪异的传说。据《史记·索隐》引《晋泰康地志》记载:秦文公时,在陈仓这个地方,有一个猎人捕捉到了一只怪兽,不知是什么动物,就去献给秦文公。在进献的路上,这位猎人遇到两个小孩子,这两个小孩子争相向猎人说:“这是一只叫做‘喟(kuì)精’的怪兽,最喜欢在地下吃死人的脑浆。”猎人听后,心里很害怕,想打死这怪兽,就用枝条抽打怪兽的头。这时,那个叫“喟精”的怪兽突然大声对猎人说:“这两个小孩子,才不是人呢,都是野鸡精,名叫陈宝。谁能捉到雄的,就可成为天下之王;谁能捉到雌的,就能称霸于天下。”那两个小孩子听到喟精这么一喊,就呼啦一声变成野鸡飞走了。那只雌野鸡,飞到陈仓山北坡后,被人们捕捉后变成了石鸡;那只雄的飞往东南方向去了。猎人将这段奇事禀报给秦文公,秦文公就在古陈仓县城斗鸡台,修建了祭鸡台,即陈宝祠,也叫陈宝夫人祠,把这种神奇的野鸡敬奉起来。从此,每年祭祀陈宝,就成为秦国一项规模宏大的盛典。

其三,是伐树得牛。据《录异传》记载,在今天宝鸡市南边的仓山上,有一棵大梓树,秦文公派人去伐树,可是伐树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有大风大雨兴起,而且伐树的茬口一会儿就长合起来,怎么伐也伐不倒。这时,有一个人生病了,夜里往山中赶路求医。走到大梓树附近时,听到有鬼对树神说:“如果秦人披散着头发,用红线绳把树缠起来,然后再来伐你,你还有什么办法呢?”树神听了,没有话说。第二天,这位生病的人把他听到的报告给了秦文公,秦文公让伐树的人按照这位病人所说的去做,用红线绳把大梓树缠起来,然后再伐,果然,就把树伐断了。但是,就在树断了的时候,一头大青牛却从树中跑了出来,而且一声不吭,很快地跑到丰水河中。后来,这头大青牛又从丰水中跑了出来,秦文公派骑兵去追击,可是骑兵们根本就不是大青牛的对手,被大青牛顶得落下马来。落马的时候,骑者的头发被散开了,不料,大青牛见了,害怕得一头扎进水中,再也不出来了。秦文公由此得出了大青牛怪怕髦(máo)头的习性,就让人做了髦头一类的东西来镇慑青牛怪。现在,民间流传的风俗画“青牛障”,就是从这里来的。⑦

秦文公享国50年,死后归葬于西垂。

①《国语·晋语一》。

②《史记·秦本纪》:“文公元年,居西垂宫。三年,文公以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

③《史记·秦本纪》载:“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④《史记·秦本纪·括地志》:“郿县故城在岐州郿县东北十五里。毛苌云郿,地名也。秦文公东猎汧渭之会,卜居之,乃营焉,即此城也。”

⑤“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出自《史记·本记》

⑥《史记·封禅书》:“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⑦《史记》集解徐广曰:“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图大牛,上生树本,有牛从木中出,后见丰水之中。”正义括地志云:“大梓树在岐州陈仓县南十里仓山上。录异传云‘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辄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时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秦若使人被发,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因耶?’树神无言。明日,病人语闻,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其后牛出丰水中,使骑击之,不胜。有骑堕地复上,发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头。汉、魏、晋因之。武都郡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按:今俗画青牛障是也。

§§§第十七节徙都平阳——秦宪公灭亳荡杜三父专权

前文说过,秦文公死了之后,葬在西垂。那么,秦文公去世之后,是谁接任秦文公继任秦国的国君呢?

接任国君的不是秦文公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宪公。

为什么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孙子呢?

因为秦文公在位时间太久了,一当就是50年,半个世纪啊!他的儿子一直等了48年,没等着,就去世了,被秦的后人追谥为埩公,一作静公。《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这样一段文字,记载的就是文公的儿子静公没有即位,也就是没有当上秦国国君就死去了,但是,他的儿子宪公却继承了秦国国君之位。

秦文公逝世后,年仅10岁的秦宪公护送文公的灵柩回到西垂。第二年(前715),秦宪公将秦的首都徙居到“汧渭之会”以西新筑的平阳城,所以平阳又称为“西新邑”,宪公就是在西新邑,也就是在平阳即位的。

平阳城在什么地方呢?

根据考古发现,平阳城的故址在今宝鸡县城东边的杨家沟乡太公庙附近。虽然现在遗址已经湮然无存,但当时的秦国人以此作为其政治军事中心的时间,却长达37年之久。秦宪公、武公、出子都曾经在这里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并以此为根据地向东发展,秦宪公和秦武公在这里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历经30多年的艰苦战争,胜利地完成了对戎族的战略进攻。

秦宪公徙居平阳有什么意义呢?

秦宪公徙居平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军事上。秦宪公把都城迁徙到平阳,标志着秦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当时,在平阳的东边活动着一支强大的西戎部落——亳(bó音帛)戎,亳即薄姑,在商代也称之为亳,亳的君号称为亳王,亳戎原本是商汤的后裔,和嬴秦一样,都是从东方迁徙过来的,城邑在荡杜,即汤杜,也就是今天西安市南郊雁塔区的杜城。徙居平阳的当年,秦宪公就派出兵力对亳戎的都邑荡杜进行了一次带有侦察性质的袭击。这次袭击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对制定下一步全面进攻的作战计划很有帮助。第二年,秦宪公再次派出大军,对亳戎发动了全面围剿,并迅速占领了亳的都城荡杜,亳王被迫率族向北撤退,逃到了今天陕西省的三原县和兴平市一带。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戎狄势力,使秦人的势力向东得到了扩展。到了公元前698年,秦宪公又一次出兵,对残存的亳戎再次进行清剿,彻底征服了这一支戎人。

从《史记·秦本纪》对秦宪公的简略记叙来看,这位少年即位的秦君主还是很有些政治军事才干的,但是上苍无情,天妒英才,宪公仅在位12年,也就是在他22岁时便去世了。

秦宪公生有三个儿子,他的长子武公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与武公是同母兄弟;宪公的妾鲁姬生的第三个儿子叫出子。秦宪公去世后,秦国握有军事大权的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相互勾结,发动宫廷政变废掉了武公的太子位,拥立年仅五岁的庶出的出子继承了秦国国君之位。虽然由于资料极度匮乏,我们无法复原历史真相,但从出子六年(前698),出子又被三父等人派人杀害的史实推测,应当是出子渐已长大,不大听从他们的摆布,或者是迫于秦族宗亲势力的强力压迫,三父等人在杀害了幼君出子之后,又拥立了原来的太子武公为秦君。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即位,为秦建国以来的第四位君主。

这一阶段,是秦国国家政权建设的草创时期,君主长年陷身于与戎族的攻伐征战之中,无睱顾及,或者很少在制度建设方面用心用力,又由于长期的与戎斗争,所以就使得秦国政权组织形式具有了军事化的特点,军人权力地位很高,对秦国国君的废立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随时废立国君。出子之立及被废与被害,就充分显示了秦国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

不过,当秦武公继位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君臣关系就不复存在了,秦国开始迈上了政权交接的正轨,而这一切,都是从秦武公实行县制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

§§§第十八节武公三伐——杀三父行人殉首立郡县开新制

秦武公是秦宪公的大儿子,秦穆公的伯父,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78年在位。相比较而言,秦武公是秦国历史上战功卓著、政绩斐然的一位国君。

秦武公继位后,继续执行他的父亲宪公制定的建国战略,挥兵东向,伐戎扩土,拓展疆域。秦武公在继位的当年(前697),就发动了对彭衙(今陕西省白水县)境内一支戎人(彭戎氏)的战争。彭戎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最后一支戎人势力,经过迂回作战,奋勇追击,秦武公终于把彭戎氏消灭在华山脚下。至此,秦人完成了在关中驱逐戎人的历史使命,使关中地区的军事格局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不满足于已经全部占领关中平原的战绩,经过短暂的休整,又回师西进,征服了盘踞在西方的邽(ɡuī)戎(今天甘肃省水市南)和冀(jì)戎(今甘肃省武谷县南),在凯旋的路上,又一举摧毁了位于平阳城以北的小虢势力。①从此,秦武公在平阳完成了立国大业,在秦国统治范围内,割据势力基本上被消灭净了。自秦襄公以来,历经四代四公的艰苦创业和军事斗争,使以雍地为中心的秦国的势力范围东至关中东部的华县附近,西达甘肃天水地区,给秦国争得了立国之地,拓展了秦国的发展空间。

此外,秦武公在平阳还成功地平息了一场由三父等人导演的宫廷政变。前面讲过,代表守旧势力的三父等人在宪公逝后任意废立国君,先是废了武公拥出子继位,后来他们又阴谋杀了出子再拥武公继位。这是秦人立国后第一次严重的宫室争夺权力的斗争,三父等人不除,很可能断送先公开创的基业。于是武公在荡平了东西部的戎族之后,就作出了整肃秦国宗室纲纪的决定,他不但毅然决然地处决了三父等人,而且灭了他们的三族,为巩固政权,维护秦国的根本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从秦国的政权建设角度来看,秦武公的历史贡献不仅仅是开疆拓土,而是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疆域的扩大,在占领区不实行分封,而直接实行县制。《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即在邽(今甘肃省天水)、冀(今甘肃省天水西,一说是今甘谷冀县)、杜(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虢和郑(陕西省华县)地设立了县。“初县之”,意思就是最初开始实行县制。“县”即“悬”,《说文》曰“系也”。实际上,它还有“边”、“远”之义。《淮南子·泰族训》“县烽未转”这句话的后面,就注有“县烽,边侯”四字,其中的县,就有边远的意思。《主术训》“其于御兵刃县矣”,注云“远也”,也是用作“边、远”之意。由此可以看出,“县”在最初是指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边远城邑,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直辖市,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除这个特点而外,“县”在最初还大多指的是新开拓的领土。春秋之时,一些诸侯国每每在新占有的领土上设县,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实施统治和保证领土安全。所以,秦国县的设置,实际上是为适应征战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军政合一、军事性质极为突出的政权区划单位。

秦武公实行县制的意义是在于,这是一项力度至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它一举改变了秦国以往以“裂土”而封的形式解决宗亲勋贵内部争斗的方式。在秦德公以后,虽然也有秦国贵族的内部争斗,但是都不以重新“裂土”为结果。个中原因,就是因为有了来自武公时代的县制,即政权形式中有了常设的中央与地方官员,征战得来的新国土,不再是宗亲或功臣们的采邑领地;由秦国国君派出的官吏只是管理者,不是所有者,只有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权力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即国君一人手中。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秦国的国家机器在秦武公时代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而设县制,可以看做这个过程完结的标志。秦武公的县制,开创了郡县制的先河,不仅对秦国的国家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秦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实行县制同样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兴起于秦武公之时的“人殉”制度。秦武公卒于公元前678年,葬于平阳,从死殉葬者66人。人殉制度这时在东方各国早已成为历史,但此时才在秦国实行,说明秦国的奴隶制实行得比较晚,社会进步的脚步要比东方各国慢得多;其次,秦武公实行人殉,还说明了秦人主动向中原文化学习,吸纳其社会礼仪制度文化,标志着秦人已经在文化上走出了游牧文化圈,迈进了农业文化的门槛。

①小虢是西周时分封的一个小诸侯国,其地望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境内。

§§§第十九节德公迁雍——以伏记暑开嬴秦创霸之基

秦武公死了之后,按理应传位于儿子白,但不知何故,白却不得继承其父的国君之位,继承国君之位的却是武公的弟弟德公。如果联系秦人“择勇者而立之”以及“兄终弟及”的君位继承制,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大概是秦武公的儿子白不够孔武,不能担当起率领秦人开拓疆土的重任吧!

不过,虽然这时秦国已经开始实行县制,但是用“裂土”而居的办法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方法还没有完全废除,所以,按照先祖成例,秦德公就把新都选定在“雍”(yōnɡ)这个地方,让白继续居住在平阳。

秦德公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两年,但他却做了几件很了不起的事,给秦的历史和中国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前面讲过,秦德公登上君位不久,就把都城定于雍。“雍”即现在陕西省的凤翔县,其地理位置处于关中平原西部。从秦德公元年(前677)到秦献公二年(前383),雍城作为秦国的都城长达294年,历经19个国君。在这漫长的近300年的岁月里,秦国一代又一代的国君以雍城为中心,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巩固奴隶制政权,为向封建制过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秦的兴起是从定都雍城开始的。

雍城遗址位于今凤翔县城南。《史记·秦本纪》曰:“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秦献公“二年,城栎(yuè)阳”。从德公元年(前677)到献公二年(前383)的290余年间,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19位国君的苦心经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作为国都,雍城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修建了壮丽宏伟的宫殿,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大都市之一。秦献公东迁后,雍城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但作为故都,列祖列宗的陵寝及秦人宗庙仍在此地,许多重要祀典还在雍举行。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帝王路

    重生三国之帝王路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便知道我早已踏上了一条帝王路。隐忍十八,终可龙归大海,逆天而行,匡扶大汉,一统天下。收猛将,招谋杀,三千大将账下听令,五百谋士智谋天下。有尔等英豪何愁大业不成。
  • 明枭

    明枭

    现代人余风睡梦中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身处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晚期,自己也成了山东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他如何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如何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为时代的风云儿,且看笔者为你娓娓道来...
  • 宋鼎记

    宋鼎记

    他在一片坟墓中重生了,被沈家的两个家丁挖开了棺材救了他,却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21世纪,而是大宋国!在北宋西北之地那即将到来的人命如草芥兵峰岁月,来自现代的他,成了易州杨家的一个小小管事,有的只是有点聪明的脑袋瓜子,却身无武艺,自己该要怎么在这个弱肉强食而陌生的世界中活下去?他必须要活下去,还要很舒服地活下去。于是,他利用自己那有点聪明的头脑,在这个世界中一步步踏出属于自己的脚印。
  • 伐齐

    伐齐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产生激烈对抗,被迫自洛阳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在此后的十余年间,东西两魏历经河桥、沙苑、邙山、玉璧、颖川数场大战,基本形成了东强西弱、东攻西守的格局。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自立,建立北齐皇朝,定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公元556年,宇文泰死,其侄宇文护于长安扶立其嫡子宇文觉受禅,建立北周皇朝。历史上将这段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梁(南陈)并立对峙的时期称为“后三国”。本书的故事便是从北周皇朝建立后的第四个年头(公元560年)开始讲起.......诗云:北邙坡头野草花,玉璧城外百丈崖。王谢堂前寻归燕,大河奔涌浪淘沙。
  • 选美中国排行榜

    选美中国排行榜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最美的TOP7大山峰排行榜、中国最美的TOP5大峡谷排行榜、中国最美的TOP4处乡村排行榜等。
热门推荐
  • 涅世魂

    涅世魂

    战火起,硝烟漫。复仇路,谁阻我,杀!傲气少年无心搅动波澜,却又不得不惊起玄界的三千浪涛。以血为我道,踏破通天之法,夺尽玄机之妙,唯涅独尊大界!曾经天赋异禀的绝世强者,曾经傲视群群雄的狂傲青年。家族中的背叛,被自以为的亲人迫害……如今从头再来,阴谋的面纱一层层揭开,是谁才是真正的幕后。撕裂吧,用血来磨平内心的仇恨!曾经不畏天地的狂傲稚嫩,也将真正的生死历练……这世界,你手中!
  • 大宋帝国三百年4: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4: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人间如梦一樽还江月

    人间如梦一樽还江月

    因为这是乱世,所以我想要活下去去看看这三国。哪怕最后我们的结果都是错过,我都曾经与你们相遇过。只愿下一世我不负君,君莫负我。【与历史无关。】
  • EXO我的守候星辰

    EXO我的守候星辰

    女主原是上官家族大小姐后经历曲折的几年人生路结识了EXO并擦出爱的火花。。。。。。
  • 武皇涅槃传

    武皇涅槃传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江湖也是如此,千军门、落雪峰、玄机城……各大门派武艺各有精妙,各争其锋。李涯自幼吞食凤凰涅槃百年结晶,在追求武艺的道路上势如破竹、窥得天机,天下也好,江湖也罢,终将收入囊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本书阐述了压力与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压力诊断,压力解析,为缓解过度压力而提供有效且具体的方法,以及告别压力的案例和实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府灵行

    府灵行

    良凡父母意外失踪,无助的良法在杂物间的仓库里找到了一台破旧的笔记本电脑,这是良凡父母从小提醒他不能用的。可谁也没想到,这台电脑竟还能开机……府灵行正是开启!
  • 你好,凉小姐!

    你好,凉小姐!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说:你不用刻意防着我,我不会吃人,至少不会吃你。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他看着叶雨凉若有所思:发现没,我们很有默契。很多次见面之后,他很认真地对着叶雨凉问道:你不觉得我们在一起是最合适的吗?叶雨凉:……终于一次,他将叶雨凉带到了民政局门口,对她说道:你好,凉小姐,我未来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