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4200000030

第30章 在素质教育的动力结构中把握审美教育的独特本质(10)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直觉与理性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统一起来而不是彼此对立、割裂地看待,更不能片面地强调一方面重要性的同时贬低另一方面存在的价值,要潜心研究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尽管思维的过程会出现思维者心理状态的千差万别、迥然各异,甚至是随意的、随机的、偶然的、反常的,但就在这“千差万别”和“迥然各异”的偶然性中,蕴藏着必然性规律,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自觉与非自觉的统一,循常思维与反常思维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由此可见,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具有内在的相通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这种优秀文化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见,美育不仅能够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能使理性思维插上翅膀,因此,这种直觉的理性与理性的直觉相统一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对促进人们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审美教育可以促进这种心理的形成,可见,美育在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美育促进知识向素质转化的基本机制(下)

上面从人脑生理学和思维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审美教育促进只是向素质的转化,本节主要阐释人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把握与审美把握的统一所实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这正是美育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揭示美育的内在机制的另一层面的作用和价值。

一、人与现实的对象性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历史,从本质的意义上讲就是人类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历史。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同时产生、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没有对客体的改造,就没有对主体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如果没有对主体的改造,那么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无从谈起。马克思认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如机器、铁路等“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的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这极好地揭示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这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关系。正是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汇成了奔腾不息的人类文明史的长河。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就表现在被人们不断建立和完善着的人对现实的对象性关系上,它包括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客体物质世界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结果表现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另一个方面是人们对自身世界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结晶就是人类的精神文明。

人类对自身世界的改造,是以个体的形式所进行的对总体的社会人的改造。马克思说:“如果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和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那么,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可以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之主体的、自为的存在。……特定的个人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的存在物。”这就是说,精神文明是社会的文明,是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享受的文明,是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在这个进程中,人类不断建立与完善着他与现实的对象性关系,将自身从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必然的人改造成社会的人、理性的人、自由的人。恩格斯对这个历史运动的过程作了很好的揭示:“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社会的、理性的、自由的人,这可以说是人类达到精神文明境界的标志,是人类自身改造所追求的目标。

所谓自然的、感性的、必然的人,是指人们所处的那种感觉的被动状态,那种单一和片面的不自由状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对其作了这样的规定:“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劳动者自己的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他个人的生活(因为,如果生活不是活动,那又是什么呢?)就是掉转头来反对他自身的,不依赖于他的,不属于他的活动”,“劳动不是需要的满足,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这就指出了处于自然、感性、必然状态中的人,是出于一种粗陋的物质或感官的需要来维持他的现实生活,而不能摆脱盲目的自然力量的统治,实际上仍然同原始的自然界没有脱离。在这里,人的思维和意志的主动性被紧紧束缚在只具有有限意义的感觉之中了。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私有财产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这就明确肯定了人类的精神文明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紧密相联的,只有在进步的、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石之上,才能建构起精神文明的大厦。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走着一条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由人文主义、启蒙主义唤醒的人的本质被资本主义的竞争和垄断所否定,而又必将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里得到复归。马克思满怀对共产主义远景的热烈向往,科学地预示了人类高度精神文明的到来:共产主义“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在那时“私有财产的废除,意味着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这就科学地揭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人类高度的精神文明,是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是感觉的被动状态向思维和意志的主动状态的转化,是必然的人成为自由的人。今天,我们正从事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我们所致力于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高度的人类文明,最终将在我们的手中得以实现。

二、人与现实的对象性关系体系的中介结构

人的主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意识体系,这个体系的构成是由人对现实的对象性关系体系决定的。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人和现实间形成的种种对象性关系作了奠基式的论述:“人对世界的各种人性的关系……都是在它们的对对象关系或它们对待对象的关系上去占有或掌管那对象,去占有或掌管人的现实界。它们对待对象的关系就是人的现实界的活动,因此,人的本质定性和活动有多么复杂,它们对待对象的关系也就有多么复杂。”根据“对待对象的关系就是人的现实界的活动”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对如何划分对象世界与主体世界之间所形成的各种对象性关系作了具体的论述。他说:“对象怎样变成人的对象就要取决于对象的性质和与对象性质相适应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根据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具体(特定)性质才可以作出特殊的具体的肯定方式。一个对象对眼睛不同于耳朵,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每种本质力量的特殊性正是它的特殊本质,所以也就是它的特殊方式的对象化,特殊方式的对象性的实在的和有生命的存在。”这里的“对象怎样变成人的对象”指的是对象如何与人结成一种对象性关系,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象的性质”,一个是“与对象性质相适应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二者缺一不可。就是说,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当它对象化为自然时,才能确证这种本质力量的现实性,而客观现实也只有成为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存在时,才是被确证了的人的对象。对象对于主体和主体对于对象,都是它们各自特殊性质的互相肯定和印证,人与现实间的各种独特的对象性关系,都是由主客体各自的特殊性质交互决定的。

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具体划分了人对现实的三种基本的对象性关系:“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界定了“理论的”和“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这两种掌握世界的方式,也即人对现实的两种基本的对象性关系。这二者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人们掌握世界的一切方式的基础,同时也是人们掌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即是人对现实的伦理实践关系。在它的另一端就是抽象的、理论思维的方式,即人对现实的认识关系。在伦理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之间,就是“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即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宗教虽离艺术较近,却与其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对现实的一种颠倒,非自由的关系)。正是由于人对现实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种基本的对象性关系,才使得整个人类社会构成了一个对象方面的真、善、美与主体方面的科学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相对应的关系体系。

审美关系的客体方面,是真与善统一的美。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美产生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也“产生了美”。马克思指出,人类“懂得按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就深刻揭示了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把客观规律性和人的目的性辩证、生动地体现在自己的存在过程中,美的规律也就是客观必然性和人的目的性和谐统一的规律,是人与现实间和谐自由的对象性关系的生成。

真与善统一的美是客观的,它的主观反映形式是理智与意志统一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理智反映客观真理,意志追求理想的善,审美情感则把握真与善统一的美。作为审美关系的主体方面的审美情感,具有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理智和意志单一所不具有的属性,是既不同于理智也不同于意志,同时又不同于一般情感的一种综合的全新的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康德曾把审美判断作为沟通因果必然性的纯粹理性和主体自由性的实践理性的桥梁,以此来把握它的本质特性。马克思对审美意识的本质也有过精辟的阐述,“人在对象世界中得到肯定,不仅凭思维,而且要凭切感觉”,“不仅五种感官,而且还有所谓精神的感官,例如意志和爱情之类都是如此”。这里所讲的既不是单纯的理智,也不是单一的意志,而是“一切感觉”,这正是审美意识这种特殊的心理结构所具有的综合整体性。黑格尔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也很值得思考,他认为美不是知性认识和意志实践的对象,但却离不开知性认识和意志实践,是这二者内容的融会。他说,“从美对主体心灵的关系上来看,美既不是困在有限里的不自由的知解力的对象,也不是有限意志的对象”,“如果把对象作为美的对象来看待,就要把上述两种观点统一起来,就要把主体和对象两方面的片面性取消掉”。上面的论述都说明了正是真与善统一的美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与之对应的理智与意志统一的审美情感的对象;也正是理智和意志统一的审美情感这一特殊的人的本质力量,决定了它只能在真与善统一的美这个对象上得到肯定和证实。这就是它们之间所以形成特定的审美关系的必然性。审美关系作为人对现实的对象性关系体系中的中介结构,决定了审美意识在人类主观世界这个意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审美意识是一种既包含科学意识的内容又不是科学意识、既包含伦理意识的内容又不是伦理意识,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渗透着这两者内容的一个具有独特本质的意识领域,这就是审美之所以不能为科学和伦理实践所取代的根本原因,是其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根据。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人的主观世界又是一个完整的意识体系,正是科学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地统一在一起,才构成了人全面完整的主观世界,形成了人正常有机的心理功能。人的科学意识是客观的,它只是为了掌握客观必然规律,因此它偏重于主体服从客体;人的伦理意识是主观的,它只是为了满足主体的意欲和目的,所以它要求客体为主体服务。这样一来,这二者间必然要形成一种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是感性与理性、受动与能动、特殊与普遍的对立,是意识体系的分裂。而审美意识正是作为沟通科学意识和伦理意识的桥梁而存在的,它消除了理智与意志间的对立,并使它们结合在一个新的统一体中。这个统一体不是对立双方的混合,而是双方不留任何分裂痕迹地融会在一起的第三种状态。在这种状态里,片面的感性被引导到理性,单纯的理性为感性所渗透,被动和主动、有限和无限、主体目的性与客观必然性错综交替而浑然一体。人们既获得了不让客观必然性盲目起作用的认识自由,又获得了对必然规律自由驾驭的意志自由,从而实现了自由地运用客观规律去实现社会目的的美的自由。美的自由是认识自由与意志自由的统一,是认识关系、伦理实践关系通过审美关系而形成的相互渗透和交融,是人完整的主观世界形成的标志。

三、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是审美的本质特性

人的活动既是主动的又是受动的,但有的活动偏重于受动性,有的活动偏重于主动性,前者如认识活动,后者如价值活动。审美却把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受动性和主动性的和谐自由的关系。

(一)受动性和主动性是审美的本质特性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自由是人的本性,这一般都为人们所承认。但在讲自由是人的本性的时候,人们大都指的是人的主动性,而往往把受动性排除在外,殊不知受动性也是人的自由本性的规定性,它构成了人的自由本性的深层结构和必要环节。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之一,它是认识活动和价值活动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更充分地体现了人的活动的自由本性。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为生命而歌

    为生命而歌

    在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独创“六步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自主、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生态”。先后到全国10多个省市讲学、献课。并多次婉拒北京、成都等地名校的邀请,扎根大巴山区教学一线,甘为人梯,力促教育均衡发展。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全国百名优秀小学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友善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友善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农村剩余劳动力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农村剩余劳动力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开始由“隐性”转为“显性”。据有关部门统计,20余年来,虽然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转移,但目前仍有剩余劳动力15亿人,近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文中将着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
热门推荐
  • 领主指令

    领主指令

    雷文穿越成为了贵族。魔法不会,剑术废柴,分配到的领地和西伯利亚没有两样。怎么办?没关系,召唤系统上线!雷文可以通过系统召唤出动画中的角色完成领地的建设。这听起来不错?但是,召唤角色的条件是需要文华自己挑战不同等级的任务,任务等级加一星就是角色的等级?!这是什么鬼?雷·瑞文斯的设定可是一个魔武双废的废柴啊!废到被自己老家赶出来,让自己侄子继承家主位置的废柴?竟然要他一个人去挑战危险的任务?美人只配强者拥有(??????)??。PS:本书世界观是刚刚淘汰了传统魔法的魔导文明。
  • 再见那场青春

    再见那场青春

    如果知道那一句再见意味着再也不见,也许夏宇琦会把这句话烂在肚子里。但是,如果当如不说这一句再见,也许他们连最后的道别都没有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校草与黄毛丫头

    霸道校草与黄毛丫头

    燃烧青春的疼痛,刺痛青春的爱。什么?白雪无家可归?那她住到了哪里?精彩无限。
  • 落花流水塌心劫

    落花流水塌心劫

    (原名:《魔魇:鬼门火》)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若落花流水皆有意,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吧。现在她与他一个便是落花,另一个则是流水。落花流水会发生什么呢?爱过几场恨过几场,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这场劫的赢家是谁呢?明年落花,我,等你回来。
  • 太初剑魂

    太初剑魂

    天地之始,名曰太初。无尽位面,世间万物,尽皆源自九大元素法则,分别为:地、火、水、风、雷、木、暗、光、金。茫茫宇宙,三千神界,规则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分别为:时间、空间、生命、死亡、混沌、命运、毁灭、创生、心灵。法则规则,对立统一,相反相辅。光之法则有六大奥妙:光线、净化、生命、幻境、天启、光明。空间规则有四大奥妙:虚空、瞬移、次元、维度。命运规则有四大奥妙:因果、预言、天劫、气运。……剑与魔法,殊途同归。凡、圣、神、主神……一路走来,以手中之剑,诠释最终的永恒!
  • 玉碎诀

    玉碎诀

    如果以心换心再也换不来相忆深的圆满。那么在荏苒的光阴中,孑然一身又是所为哪般?那些被蹉跎的岁月,被消磨的深情,被辜负的飞花,是不是还会站在原地满心欢喜言不悔?想当初,万丈红尘动,战剑铮铮鸣,他们都是从故事深处走出来的人,转眼就是一世。她说“活着果真简单,莺争暖树,飞花穿庭,千年的光阴啊,不过几场风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课程百科知识-霓裳曼舞

    新课程百科知识-霓裳曼舞

    《新课程百科知识-霓裳曼舞》一书从国内外两方面介绍了舞蹈的种类,并各自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守护甜心之紫荆花开

    守护甜心之紫荆花开

    “原来你口中的喜欢,不过如此......”"亚梦,我们相信你......"“我...不是你们的...亲生女儿?"................................................................................................................................................................请原谅我不会写简介T^TT^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