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4200000020

第20章 素质教育的整体结构特征(9)

随着发展观的转变,人们开始将眼光由社会的客体因素投向社会主体———重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至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拟订的1977—1982年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理论模式,这一发展理论模式很快成为1984—1989年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社会发展模式。该理论把社会的发展资源分作两大部分:经济物质的发展是其外源,人的自身发展和文化价值观的进步是其内源。其实,作为一种理论探讨,早在美国学者列维尔1966年出版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一书中就已阐明,其中心观点是强调人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同样认为,“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与各种现代化形式经济发展观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观不仅坚持人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内驱力,而且把人的全面发展看做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是为人的生存提供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最终是为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服务的。同样道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如果失去了人文价值目标,就会给人类造成危害,最终导致社会走向毁灭。发展观念的转变必然要反映到教育理念和实践上。过去的教育不论是为社会政治、道德服务还是成为经济发展的职业培训工具,实质上都是见物不见人,只单纯地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进步的惟一目标,而忽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如果缺少对人自身的关怀,仅仅一味地去抓经济建设是难以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发展,作为一个范畴,要比过去的经济发展宽泛得多,所以,教育的功能、价值与意义决不是在于其作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在于是整个发展范畴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目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寻求的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自身而非作为经济提速的工具而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尽管终身培养确实仍是20世纪末的一个重要思想,但是重要的是应使其超越纯粹适应就业的范围,而将其列入作为人的持续发展条件加以设计的终身教育这一含义更广的概念之中。”因此,“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这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不是对个体中心主义教育观的简单复归,而是对两种教育观的综合、辩证批判与继承,它既看到个体教育的合理性一面,又避免只重视个体价值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的弊端,既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认识到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人的发展之间的一致性。

素质教育将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发展有机结合统一起来。事实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纯粹的、孤立存在的个体教育目的和社会教育目的,无论是强调单一的“个人本位”还是强调片面的“社会本位”,都存在着偏执一端的弊病,真理往往就在两极之间。事实上,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绝非对立的矛盾关系,二者在教育目的和实践中总是无法分割的。即使像柏拉图大张旗鼓地强调教育应该为维护社会等级和实现国家政治意图服务,教育应该成为为国家政治所操纵的工具,他同时也承认,他的教育理想又认为个性的实现与社会的团结、稳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同等对待。再如18世纪的教育哲学,表面上极力主张教育重视个体的培养,要求教育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其目的是为了另一个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新社会———能够为个人的自我完善提供条件和机会的社会。我们认为个人主义和社会中心教育观之所以是一致的,就在于个人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个人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社会历史的前进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前提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而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则是人,没有人的创造能力与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社会需求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个体发展着眼于个性化的培养,但个性化发展并不是天马行空式无拘无束的,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如果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讲,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即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个性化的过程,二者难以截然分开,因为,个性化必然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化毕竟要以具体的个人为基本单位进行,社会化要渗透在每个人的个性中并通过个性显示出其社会性特点;一个真正社会化了的人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多样化的个性和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人的共同发展所组成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得到发展的社会。不要把社会化简单理解为个人对社会的消极被动适应,社会化应该包含个体对社会的积极改造,单纯的消极顺应充其量只是维系社会的简单延续。在深层上说,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是一致的,只是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社会化注重的是个体对现有社会各种文化价值、行为规范的认同和接受,以此个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被社会接纳;个性化更加注重个体自身优势的发展,尤其是个体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们反对那种只寻求个体极端膨胀而超越社会规范,或者仅仅看到社会的共性而忽视个性多样性存在价值的做法。

五、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

马克思曾预言,在机器大工业生产已经发展到很高阶段时,发明就将成为一种职业,而科学在直接生产中的应用本身就标明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要素,很明显,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发明将成为一种职业”,就是指今天的知识创新。如果说培根的那句著名格言“知识就是力量”还只是从一般社会进步的意义上使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发生了一次思想解放,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则以社会经济发展内在动因的深度揭示了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从而将知识和科学技术引入经济范畴,使人类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再次产生飞跃,推动了人类对知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认识的历史进程。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演进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充满生机的发展时期都谱写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创新的光辉篇章,反之,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注定导致落后。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社会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来自中国,而近三百年当现代科技蓬勃兴起之时,中国落后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需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例如,在1996年我国GDP排世界第7位,而科技竞争力却位居第28位;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在8大类国际竞争力中是惟一连续下降的指标;同样是1996年的统计,我国从事研究与发展的总人数和从事企业研究和发展的总人数都在世界上占前4名,而我国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位居世界的第32位和第21位。这与我国2010年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的远景目标相差很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作为知识生产力核心的知识创新力,使人类在向自然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中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知识创新在不同的时代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在工业经济模式下,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竞争密切相关;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内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内驱力是科技创新,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引进为主转向技术引进与自主技术创新并重的周期大约需要30年的时间,若想较大幅度地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必须经过几代人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创新包括科学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创新、人文科学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等。人们通常称其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在最近三十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两千年之总和,预计到2050年左右,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将为知识总量的1%,这一切都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规律发挥作用。经济学家约翰·肯德罗克在1980年“美国竞争力大会”上分析说,在1929年到1978年的50年中,美国生产率的增长有40%是由于技术创新获得的。根据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技术创新在抹平了经济危机的同时,把经济危机的周期变成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变成经济发展的节奏。通常,人们形容现代企业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状态,往往是嘴里含一个,手上拿一个,眼睛盯着一个,心里还想着一个。可以说,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要依靠科学研究机构、依靠大学、依靠企业、依靠市场的需求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创新的关键是创造性思维。从知识经济角度分析,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线,因为,知识经济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间竞争依赖于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发展必须由创新支撑,创新当然需要创造性思维。当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如果仍然停留在定向思维、线性思维、平面思维、命题式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层面时,创新必然无从谈起。无须论证,人类历史上一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一切对社会进步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理论、学说、思想,莫不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立体思维和多元思维的结晶。一个人云亦云的民族,一个把本应人人思维的责任寄希望于少数人身上的民族,一个思维方式不具备基本科学条件的民族,创新只能是一种偶然,一种个别现象。盗版在极其沉重地打击着发明创造,假冒在消灭着千辛万苦培育出的名牌。一个民族如此热衷盗版和假冒,除了体制、管理和打击力度不够,更深层的原因是自身缺少创造力和想像力。思维方式的落后,注定了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必然贫乏。

要培养创新能力,就需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此,爱因斯坦曾有深刻理解,作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擅长小提琴,受到过良好的艺术熏陶,他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像力,知识是有限的,想像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就是从想像开始的———人类如果以与光速相等的速度飞行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此后,他用7年的时间进行数学推理,创建了黎曼几何,最终创立了相对论。可见,创新要靠想像力,而想像力的培养又必须建立在人文教育的前提下,尤其是审美教育的作用更为重要。这正是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备课上课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备课上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古代审计知识(上)

    古代审计知识(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在理论战线上

    在理论战线上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理论总是在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形成。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理论恰恰是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以,理论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热门推荐
  • 娶妻之我为自己代言

    娶妻之我为自己代言

    追女神、追富家小姐、追官家千金,许多男人都把这样的女人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我不是。我娶了一个丑小鸭。当然,我也只是一只癞蛤蟆罢了。丑小鸭与癞蛤蟆的幸福,没有豪门恩怨,没有身不由己,只是一些轻松闲散的——快乐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光阴皇后之碧落榴花

    光阴皇后之碧落榴花

    燕国的皇帝瑚琏,那位面容清俊、心思缜密的年轻天子,以羸弱的病体肩负起国家中兴的重负,以满腔的痴情酬报微贱时深爱的女子。悬诗俟旧,一段陋簪不弃的帝后佳话,越过高高的宫墙,流传于寻常巷陌……
  • 帝凤神皇

    帝凤神皇

    龙,起于莽,战四方,夺群首,龙腾天下;凤,源于雀,得百鸟,取其羽,凤舞九天;业龙临世,妄图天命,凤血洒落,世间悲鸣;当金龙横空,谁人记得那起于草莽、大杀四方的黑蟒?当凰入后宫,又有谁人记得那慧极天下、安定苍生的燕雀?一场无上的封神,一场千古的算计,失去了庇护的图腾,人族又改何去何从……
  • 创造与魔法之失落文明

    创造与魔法之失落文明

    “瞬”当一名游戏玩家醒来后成为自己的游戏角色时,他又能给这个世界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当来到真实的游戏世界后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庞大的霸王龙,珍奇的独角兽,神秘的精灵鹿.,夜晚出没的恶魔,失落的遗迹,神奇的魔法…这个庞大世界中最危险的不是野兽,不是恶魔往往危险都来自自己身边的同类。一切从创造与魔法开始。
  • 倾世谪仙

    倾世谪仙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世人皆知,人欲成神!却不知,神欲成仙!!!
  • 分手后我暴富了

    分手后我暴富了

    她曾经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爱他,就算他是一片冰川,她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后来她明白了,原来他不是对谁都是这幅模样,原来他也可以待人很体贴细心,只是那个人不是她他以为自己不爱她,可是当那个每天在他耳边叽叽喳喳的人不见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早已爱之入骨
  • 你是情深不寿

    你是情深不寿

    上一世,我用六魄救你这一世,你用七窍护我隐瞒一切铸就大错可是我认了我想知道从始至终你的喜欢是不是只是因为救命恩人
  • 葛仙翁肘后方备急方

    葛仙翁肘后方备急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游前面转

    西游前面转

    一觉醒来没想到竟然重生到了唐三奘取经之前……英俊帅气、彬彬有礼的小和尚干什么不好,何必去取那劳什子经书……吃斋念佛,超度诵经,没事下山溜达溜达,怎一个逍遥自在了得!老和尚:取经能成佛!能弘扬佛法!能普度众生!能拯救亿万苍生!宋思:为了世间生灵能够洗去罪孽,纵使刀山火海我亦勇往直前!不过师傅,能先把棍子收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