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6200000027

第27章 读不懂的清朝(1)

如果从明朝自身原因来看,清朝的入主中原应该说是必然的事情。这当中纵然有“实施文字狱,大肆屠戮汉人”,但是经清初四位皇帝的努力,如黄仁宇先生指出的“清朝成了满洲人和汉人共同的帝国。”当然,以区区百万人口而能取得中国的皇位,也有其自身充满图强与奋斗的刚毅性格在起作用。

令后人一时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曾经创出清初盛世的帝国,在进入19世纪之后,却突然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渐渐露出疲态?乾隆末年被英国人嘲笑,道光年间被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破“天朝上国”的脸面,到19世纪末,又再败于原本瞧不上眼的日本。一败再败,败无可败,于是赔款割地成了日常事务,想要争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大历史”观来看这段历史,黄仁宇先生已为我们指出“清朝的君主之符合中国传统,更超过于前朝本土出生的帝王。”然而也正因是中国传统式的王朝,在其末期也难逃宿命的轮回,只是时间跨入新时代,遭遇的具体事件不同罢了,就此说来,清朝也只是传统中的一环,而非特出。

吴三桂:一半是孤寂,一半是悲凉

1644年的春天,明军部队唯一可能防制这一悲剧者,为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认为吴三桂是有些可惜的,他在一篇文中写道:“1644年的春天,明军部队唯一可能防制这一悲剧者,为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黄先生将清军入关,定鼎中原谓之为“悲剧”,可见在这位历史学家心中,对吴三桂曾抱有多么大的希望。只是希望过后徒剩失望,也只能是书生留叹息了。

春天,万物复苏,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景。但1644年的春天,对于明朝,确切地说,是对崇祯帝朱由检来说,则意味着人生的绝路——

1644年(崇祯十七年)2月8日,闯王李自成建立大顺国,建元元昌;4月25日,闯王攻陷北京,明朝的命数就此完结。崇祯帝煤山垂发自缢,无颜对祖宗;

皇帝死了,但朱明王朝在各地还有诸多亲王,万里江山还有可用之军几十万,在南京,还存在着一整套完备的政府机构,此时,若是有谁登高一呼,勤王之师四方而来,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不消说其他,单是吴三桂,以重兵守卫明朝的辽东门户,战斗力不可小觑,尤其世论其“关宁铁骑”天下最强,李自成天不怕地不怕,独惧此耳。

军队强是一方面,作为将门之后,从小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吴三桂本人也可谓是虎威赫赫。其父吴襄出关巡视,被清军数万人围困,吴三桂率20余名家将于万人中将其父救出。这个吴家的二小子因此战而“勇冠三军、孝闻九边”,被封为游击将军。

国事为艰之际,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个年轻将才,崇祯帝喜不自禁,在吴老二抱着盛名在京城观光时,皇帝亲自召见,问关外之事,吴老二对答如流,且有新的作战思维,很对崇祯帝的口味。在这个皇帝的心中,吴三桂无疑是要“提拔提拔再提拔”的。

世人也对吴三桂充满了寄托之情。诗坛领袖吴伟业称其为天下“白皙通侯最少年”,其舅父、大将祖大寿对其也赞不绝口,认为安天下者,不出吴三桂。就是在这样一种被推崇的环境下,吴三桂主动或被动地被历史推到了前沿。1644年,这个因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而被世人记住的年份,也因此变得更为戏剧化。

黄仁宇先生认为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更多的来自“财政之破产”,到1644年,明王朝因对关外用兵,及剿灭农民军,欠军饷达白银数百万两,而这只不过是善意人的保守估计。欠饷必然要额外增税,苛捐杂税又使民怨陡升,民不能活,而造反为了吃饱,如此往复,天下怎能安宁?将佐领不到军饷,焉能负起守土职责,士兵领不到军饷,又怎能用命疆场。不发生兵变已经很对得起朱家王朝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当李自成派人给吴老二送来招降信,附带的还运来4个月的军粮以及40000两白银以充军饷,已多年不知银子为何物的山海关守军仿若久旱逢甘霖,大悦,吴的内心发生动摇,准备投降大顺政权就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照这么演绎,历史剧本将被完全改写,人物关系也将乾坤颠倒,李自成乐见其成,只可惜部将刘宗敏贪恋女色,掳走吴的爱妾陈圆圆,又听说父亲在李自成那边并没有受到人道待遇,于是国仇家恨一起算,引清兵入关大破大顺军,读书人对此也只能一声长叹。

在吴伟业的《圆圆曲》中,这段故事被简单化地书写成“痛哭六军成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论刘宗敏为人,强霸女子的事情当是确凿,但若论吴三桂甘愿作天下第一大汉奸,全为圆圆,未免太小瞧了这个吴老二,这位虎将也不会如此英雄气短。那不过是众多小原因中的一个而已,倘若如此,又如何在康熙年间起兵“反清复明”,说反清复明是假,康熙削藩,权位不保,不如反而图之是真。

黄仁宇先生认为,之所以会有众多与吴三桂降清有关的情感绯闻,无非是当时之人“有意自圆其说,以便甩脱他们内心的内疚和狼狈。”其时吴三桂降清之前,明朝已亡,又何来背叛一说?然而,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事过百年,人们对吴三桂的印象已成定局。在当时,他已不容于主流社会,“贼子”前面必定加上“乱臣”,一朝站错队,终生是罪人。

也许吴三桂的全部悲剧,在于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这才注定了错误的人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以他为首起兵“兴明讨虏”。虽旧部多有响应,甚至台湾郑氏也与之联络,看上去势大而强,但真正追随他的汉族士子却寥寥无几。至其73岁时,干脆扯掉“兴明“的旗帜,挂出大周的旗号,自立为帝,当然更不见于汉人的眼目。

黄仁宇先生指出1644年4月25日,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后,财政部长在家中悬梁自尽,家中还有12个人与其同时殉国,为朱明王朝殉国的还有建设部长、监察部副部长、最高法院副院长等国家高级干部,而中下层官僚为国殉难者“不可胜计”,就连宫女,也有200多号人自溺而死。

黄先生由此指出,明朝并没有失去一般士子的拥戴,但吴三桂即便打出为明朝复仇的旗号,也不能一如他所想的那样成为大众眼中的救世能臣,这也真可谓一朝成贼子,万劫不复归啊。吴三桂的心中肯定有诸多疑问,或许他是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他在选择自己的归途,他希望生前荣盛,死后哀荣,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能被世人所理解。只是这一切的所望,如今看来不过都是些美好的想象。

清初盛世:牛市在青春期到来

未曾有如此数代帝王,持续不断将开明专制政绩保持到如是之久。

——黄仁宇

1717年,帝国的康熙皇帝收到了一幅地图。

这幅地图采用经纬图法,梯形投影,比例为1:1400000,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凡中国各省山水城郭均标于图上。

皇帝将此图命名为《皇舆全览图》,他不会知道,半个世纪之后,他最宠爱的孙儿会将这片已经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再度扩大。而这个以“乾隆”为人们所熟知的皇帝,也使康熙皇帝开创的“康乾盛世”冲到了顶峰。

1745年,34岁的乾隆皇帝开始在圆明园的东侧兴建长春园,至1751年基本成型,后屡有增添。这个园子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景在水中,水映美景。水面面积占到全园面积的2/3,水域的宽度大约都在1、2百米之间,是名副其实的水景园。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的如园和杭州西湖的小有天园也尽在其中,可说是江南水色的微缩景观。

帝国的皇帝个个都是园林的忠实拥趸,以康熙、雍正、乾隆为甚。乾隆生在了好时候,如果说“康乾盛世”,康熙是开拓积累,雍正是保持势头,到了乾隆御宇,帝国就成了一个真正的阔小子。帝国的财富让乾隆有能力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一个又一个现实。他对园林的情有独钟,让从通衢大省和小县运来的金银变成亭台楼榭,竹林树海。皇帝知道,这些用度并不会动摇帝国的根本。黄仁宇先生所言“对大多数的民众而言,这一个半世纪,是一段和平与繁荣的时代。”

衡量古代社会兴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耕地面积,1661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17个年头,也是康熙皇帝继位的头一年,这一年,全国共有耕地526000000亩;1688年,全国耕地数为600000000亩,27年时间增加耕地82000000亩。1722年,雍正上台,全国耕地书为851000000亩,这是明代耕地最多时的数字。1754年,乾隆十四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到708000000亩。请注意,这为官方在册登记数,实际全国还有许多未登记造册的新开垦出来的耕地,有人估计,乾隆中期的耕地数超过1000000000亩。

除了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的增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让我们来看看清三代的人口。1651年,(顺治八年),帝国人口约为60000000,1691年(康熙三十年),人口为100000000左右。1740年(乾隆五年),官方统计的帝国人口为140000000,21年后,这个数字达到200000000。农业发展,人口滋生,税收增加,使帝国的财政收入逐年提升。1685(康熙二十四年),帝国的财政收入为31230000两,1725(雍正三年),为35850000两,1766(乾隆三十一年),为48580000两。

以上数组数字让我们看到,自入关以来,帝国始终处于一个蓬勃的上升态势。套用股市的一个名词,此时的帝国正处于人人争相入市的牛市。乾隆回忆他的祖父,最乐意提起的是康熙皇帝的“永不加赋”。黄仁宇先生指出“及至康熙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尾准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这番“浩荡皇恩”,除了康熙的好心场外,更要归功于国家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国家的现状让皇帝很是满意,一如黄先生所言“皇帝对现局有绝对的自信”。

这番自信自然也出于对外贸易繁荣所带来的好处上,虽然这种“对外贸易”更多来自所谓的“朝贡体系”,但客观上确为帝国的腰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银两。1684年,帝国收回台湾,解除还禁,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更是如此。以日本为例,解除海禁当年,帝国到日本的商船为26艘,4年后,商船达到194艘,增加6倍半,1689至1711年的23年间,赴日商船总计1791艘,年均约78艘。

帝国出口至日本的货物多为,其中以丝绸制品最受欢迎。黄仁宇先生说“生丝及丝织品见爱于日本(自德川幕府初年既如此)”

单到日本的贸易船只数量就有如此之巨,下南洋,赴西洋的船只就更多了,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716年,康熙皇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可知海外贸易之盛。对外贸易的勃兴,也直接促进海关税收的增长。1765年(隆乾二十一年),广东海关的贸易总值比1729年(雍正七年)增长44%;比1740年增长29%;浙江海关比1736年增长22%。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清政府闭关锁国,不对外来往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即便是在乾隆中后期至其子孙辈,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势头也依然高涨。1757年至1837年广东海关贸易总额将近4300000000两白银。西洋诸国,以英国为例,1760年至1764年,帝国政府每年对英国贸易额平均为1450000两,贸易顺差为509000两;1790至1794年间,每年贸易额10850000两,贸易顺差为836800两。

综合这些资料,我们实在应该将“帝国的自我封闭”改为“帝国的日益创新”。黄仁宇先生以下指出的众多业绩,也充分说明,在清初三帝的努力下,帝国的日子过得是如此的滋润“这一个半世纪之内,国际贸易对中国最为有利:茶叶行销于俄国,中国之瓷器、地毯、漆器、首饰,与家具使西欧各国首都表现着富丽堂皇。未漂白之棉织匹头称为“南京货”,初行于欧洲,后及于美洲。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乡镇工业产品仍保持着一种黄昏前的质量优势。中国所赚得的外汇有助益于传统之农村经济,通货虽膨胀但为效温和,在人口增加,耕种地扩大的环境里,也无恶性的后果.”

贸易额连连出超,额外地给帝国带来了一份好处。黄仁宇先生说“由外输入之白银主要来自日本及菲律宾,经常又持久,于是使流通的货币量增多,加上国库及各省区的铜钱铸造,更使流通加速。”1680年到1820年,凊从欧洲流入中国的白银约在80000000两以上,加上刖菲律宾和日本的白银,凛则大约有几亿两之多。白银流入的好处,黄先生已说的分明。

比起后世子孙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帝国三个实际上的创业之主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帝国青春期的花样年华,与皇帝本人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也可以说成一朝天子一朝国。黄仁宇先生指出康熙皇帝“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这句评语也可用在雍正和乾隆身上。康熙至其儿子至其孙子,“个性不同,却都富于精力,也都称能干。他们对政局之用心,集体说来也是特出。”正是在这三个“特出”的皇帝的领导下,帝国才有如此成就,黄仁宇先生故而有如此之赞“未曾有如此数代帝王,持续不断将开明专制政绩保持到如是之久。”

乾隆和他失去推动力的朝代

乾隆的记录不如他说的那么完美。

——黄仁宇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1793年的夏末秋初,离开北京城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于归国的路途中,在日记里写下了上述这段话。倘若乾隆看到这段文字,定会发出“远夷而来,素无礼仪,今出此不逊文字,实属可恨”这样的怒斥。参考他对待“外宾”一贯的姿态,我们不难想象他内心的怒火烧得是怎样的剧烈。

黄仁宇先生说“乾隆的记录不如他说的那么完美。”皇帝本人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帝国是狗皮膏药或纸面老虎。他从在爷爷怀里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帝国,前迈三代,后无可超者。朝堂中的干部由于他的一再忽悠,或是出于官帽能否戴稳的考虑,也愿意主动或被动地沉浸在无边无际的胜景中。百姓知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但他们没有话语权,只能闭上嘴巴在人均不到1亩的土地里刨食。

同类推荐
  • 医侦朝野

    医侦朝野

    疾病,再疑难也药到病除;凶犯,再狡猾也一眼识破;钱财如粪土,美女如白骨,权势如虚无。朝野上下,任我逍遥。………………QQ书友群:4535070472505368
  •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搞笑的三国时期

    搞笑的三国时期

    搞笑的三国演义,让古燥的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变成一本搞笑的小说。
  • 财聚宝盆

    财聚宝盆

    商人不事生产?那就做个第一产业的商人!商人唯利是图?那就多做做慈善,让大家都有饱饭吃。商人格局太小?那就让商业走向世界。商人不好看?种田养身,霸道总裁,美女如云,征战天下,商行海外,你想要的元素都有了。且看一个魂穿到元末明初巨商沈万三身上的废材大学生,如何财聚宝盆,纵横天下。
  • 混乱时空之晟华传奇

    混乱时空之晟华传奇

    他——不忍心看到灾民流离失所,自己的族民衣食无着,接手赈济灾民,仁慈,博爱,为了生存建立晟华。晟华——随着发展一步步变强,变大,名师周侗为其国师,入云龙公孙胜当其军师,卢俊义,鲁智深,武松,杨志,林冲等一大批梁山好汉被其收入囊中,岳飞十四岁被封武穆侯......,数百草莽豪杰,英雄好汉,成为晟华强大的打手群,在边外掀起滔天巨浪...,九大皇族,或王或灭,湮灭在晟华的王道与血腥中。华哥——华帝的成长,一路王道一路血腥,半部演义半部武侠,权力不是他的心愿,女人不是他的理想,钱财不是他的目标,战争不是他的追求,他何以自持走向何方...?东方未宁西方来,脚跟刚站稳,才智欲展开,十字军向东来,哇,宗教战争?世界大战?究竟鹿死谁手,精彩在晟华传奇中!叠彩纷呈的主角人物邀请您走进晟华见证传奇!见证华帝再创巍巍晟华,宣我族威,扬我族魂!
热门推荐
  • 朝霞暮晚

    朝霞暮晚

    一位当朝五殿下,一位将军小姐;朝城相见,情定终生;分别之日,再见之时;如同陌生人一般“林小姐,若我们之前有过什么,请您当做儿戏忘却了吧”忘却?如何忘却?而此时,一场选秀又让她成为皇上的宠妃……
  • 盈盈水迹

    盈盈水迹

    世家大族千金百里盈,从小被封闭教育,不曾接触外界。单纯可爱、渴望自由的她,被放出笼子,走入水边大学这座神气的学校,住进三个性格迥异的大男生的别墅公寓,又恰逢别墅公寓老大慕云的死对头杜远回国返校,掀起了一场场不平静的风波。在盈儿追寻下,竟发现惊心动魄的秘密。这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闹剧、青春生活悲喜剧,谁来结尾,盈儿该何去何从?
  • 青梅竹马恋人KISS

    青梅竹马恋人KISS

    两个呆呆的小孩子,趴在桌边对着一只小小的、粉嘟嘟的漂亮蛋糕大流口水。“我们吃掉它,好不好?”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小丫头提议。“可是妈妈说……要等她回来……”
  • 你是我的解亦是劫

    你是我的解亦是劫

    (1v1男主女主身心干净,男主超级宠妻妻奴,就是偶尔黑黑化)重生前,顾女王识人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偏差,被渣男渣女给坏了心情,收拾完那对男女之后一不小心气急攻心,死了……对,就这么死了……这重生后嘛,自然也不能让他们好过嘛。不过……“唉,那位帅哥,可不可以不要跟着我!”“不可以,兮兮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不能对着那个男人笑!”“……”
  • 修道之都市小职员

    修道之都市小职员

    都是文明人,打架多不好啊!怎滴,真的要打吗?来呀,春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哎,哎,你们别跑呀,我这才开始热身呢,纳尼,那妞是谁,风紧扯呼!
  • 佳期误3:豆蔻公主

    佳期误3:豆蔻公主

    她是逃婚公主,他是皇裔公子,他们的故事从一见倾心开始。她是天朝最小的公主,却在最恶劣的环境下长大,但依然活得自信,乐观。然而,一道和亲的圣旨降下来,逼的她不得不逃……直到在江南遇到他,一颗心从此沉陷……可不论她如何付出,他始终若即若离。究竟他温润如玉的面容之下,隐藏了什么?
  • 末世之无限暴兵

    末世之无限暴兵

    【阅文签约作品氪金暴兵流星级作家猪皮派科幻】未知感染病毒肆虐全球。死去的尸体复生。僵硬的身躯如同猎豹。锋利牙齿撕开了钢铁城墙。全球逐步沦陷。一人一军团,扛在了前线。【这是老猪的第八本小说,百万经验,放心收藏】【王少安谁都不相信】【只信自己的钢铁军团】
  • 文娱崛起

    文娱崛起

    他是全国关注的星二代,他是前途无量的童星,他是声名鹊起的青年导演,他是影视圈风头最劲的娱乐新贵,……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涅槃重生之后,呃,不是重生,反正他不一样了,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 无名杂谈录

    无名杂谈录

    这书完全娱乐,故事纯属瞎编乱造,里面包括,上古妖神,千魔百怪。
  • 光明行者

    光明行者

    天魔说:“待你死后。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穿上你的袈裟,进入你的庙宇,宣扬我的魔说,腐化你的信徒。”佛陀答:“那时,庙宇将是囚禁你魔子魔孙的狱牢。而我的弟子则会脱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间去。”此佛非彼佛,此光明非彼光明,此行者非彼行者,书名致敬《光明王》===本书书友群:3-3-5-4-3-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