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4500000071

第71章 命好不如修养好(1)

心灵就像一轮秋月挂于高天,清辉弥漫,皎洁晶莹,如果你总是受制于世俗的声色名利,你的心就会充满浓厚的乌云,心月就会越来越暗淡。因而道家才提出了“养心胜于养身”的观点,只要心获得了解脱,不再不知餍足,保持心境自然,就能达到不养身就能健康的程度,做到简单而快乐。

圣人般虚淡的心境

《庄子》中曾提到过一个女人,她在与南伯子葵地交谈的时候讲了这样一段话:“你知道卜梁倚吗?他有圣人般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而我呢,我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那种明敏的才气。我本想如果用虚淡的心境去教导他,没准他果真能成为圣人。然而,结果却不是这样。虽然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给具有圣人才气的人看起来更容易些,但我还是选择持守着告诉他,结果,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看到他已经可以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结果,他七天之后就能遗忘万物。看到他已经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结果他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己的存在。等到他遗忘了自己的存在,他的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澈。当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澈,他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当他感受了道,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当他超越古今的时限可以在历史中穿梭,那么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当你摒除了生也就没有了死,因为没有了死的对比,那时候的生也就不存在了。”

庄子认为,一个可以学道的人,必须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否则,这个人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跟随着众人行走于声色名利之中,永远没有醒悟的那一天。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才有可能像庄子一样,达生而逍遥。

首养自然之心,保持纯真本性

陶渊明原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一生仕途不达,曾做过五次官,最后一次在家乡附近当了一个小县令。他在任大概一百多天时,有名督邮前来视察,旁人提醒他“应束带是之”,还要送些厚礼给他。陶渊明一听心里不高兴,督邮算个什么人物?乃乡里小儿。我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这样他就找了个理由辞去了县令,回乡归隐,回归自然。

返乡后,陶渊明过着耕读的生活,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精神上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摇之以轻荡,风飘之而吹衣”,他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后他写下了《桃花源》的著名诗篇,表达了他的理想。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人久居闹市,心久系官场人实际上活得很累,一些荣华富贵,一些名声赞誉都是表面的东西。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争斗,为官职而不耻说那些不愿说的话,何必要这样难为自己?

此时,放下来,走出去,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春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你会舒服许多。自然是功名的清新剂。

庄子认为,养心首先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

回到自然去!在心态上回到自然去!这就是庄子给我们的启示。

心灵就像一轮秋月挂于高天,清辉弥漫,皎洁晶莹,如果你总是受制于世俗的声色名利,你的心就会充满浓厚的乌云,那轮心灵的明月就会越来越暗淡,直至无光。因此,一个现代人,如果能多接近自然,就能清除心灵的乌云,那轮心月就会焕发出本属于它的明丽,生命也会在心月的清辉中常驻常新。

顺应习性,养虎无患

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习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习气。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虎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只要懂得顺应习性,养虎也不会受到伤害;如果违逆了习性,即使是温顺的马,也会对你发怒。

《庄子》的《骈拇》篇中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意即:凫的腿即使很短,但如果你把它接长,凫就会很痛苦;鹤的腿即使很长,要把它截断,鹤也会很悲伤。所以,本性长的不要折断,本性短的不要接长,这样就没有什么可忧愁的了。

风靡欧美的《简单生活》一书的作者丽莎指出:“每天都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好好问问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必须去不懈追求的?这样的追问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还可以把每天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你会看到,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你的回答也不断成熟。只要我们不再一味追求外界的认可,疲惫无奈地生活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我们就会真诚生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这里,简单生活的法则和庄子的观点不谋而合。

生命之美在于静

在《庄子·在宥》篇中,庄子讲述了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故事这样说:

黄帝做了十九年天子,诏令通行天下,听说广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特意前往拜见他。

黄帝见到广成子后说:“我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至道的精华。我一心想获取天地的灵气,用来帮助五谷生长,用来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主宰阴阳,从而使众多生灵遂心地成长,对此我该怎么办?”

广成子回答说:“你所想问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事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天上的云气不等到聚集就下起雨来,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黄就飘落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也渐渐地晦暗下来。然而谗谄的小人心地是那么褊狭和恶劣,又怎么能够谈论大道?”

黄帝听了这一席话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筑起清心寂智的静室,铺着洁白的茅草,谢绝交往独居三月,之后再次前往求教。

广成子头朝南地躺着,黄帝则顺着下方,双膝着地匍匐向前,叩头着地行了大礼后问道:“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修养自身怎么样才能活得长久?”

广成子急速地挺身而起,说:“问得好啊!来,我告诉给你至道。至道的精髓,幽深邈远;至道的至极,晦暗沉寂。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持守精神保持宁静,形体自然顺应正道。一定要保持宁寂和清静,不要使身形疲累劳苦,不要使精神动荡恍惚,这样就可以长生。眼睛什么也没看见,耳朵什么也没听到,内心什么也不知晓,这样你的精神定能持守你的形体,形体也就长生。小心谨慎地摒除一切思虑,封闭起对外的一切感官,智巧太盛定然招致败亡。我帮助你达到最光明的境地,直达那阳气的本原。我帮助你进入幽深渺远的大门,直达那阴气的本原;天和地都各有主宰,阴和阳都各有府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形,万物将会自然地成长。我持守着浑一的大道而又处于阴阳二气谐调的境界,所以我修身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年,而我的身形还从不曾衰老。”

黄帝再次行了大礼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说是跟自然混而为一了!”

开始时,广成子不愿向黄帝说道。黄帝放弃天下,斋戒三个月以后,广成子才向黄帝说了以下的话:“你问得好啊!来,我告诉你至道是什么。至道的精华,幽深而无状;至道的极致,蒙昧而无声。不听不看,让精神安静,形体就自然端正。一定要安静,一定要清静,不要劳累形体,不要耗费精力,这样就能长生。”广成子主要说的是怎样才能求得道,我们却可以从中体悟到“静”的作用,每个人想要得到幸福,都要保持自己心灵的平静。如果你的生命一直处于烦躁、嘈杂的状态之中,怎能找到自己的心灵呢?内心的平静是智慧的珍宝、长久努力自律的成果,它呈现出丰富的经验与不凡的真知灼见。一个人即使身处闹市,也要保持静的状态。

人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愈益成熟而变得沉稳,要有这样的体认必须了解别人亦是如此。他若有正确的体认,借着因果道理愈来愈透彻明白事物的关联性,便不再惊慌失措、焦虑悲伤,而是稳重镇定、从容沉着。

王维诗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很多人都认为王维只是在写自然界景物的美丽,其实那写出来的诗已经不是自然界的美丽了,而是诗人生命的美。诗人为什么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美?就在于他的静。如果一个人在喧闹的都市中,仍保持一颗清静无为的心,就能像王维那样体验到生命中蕴涵着的花落、月出、鸟鸣的美丽,就能拥有一个诗意的幸福人生。

从从容容才是真

同类推荐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教·世俗

    佛教·世俗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佛教与世俗的关系。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日之殇

    日之殇

    日有中天,亦有落时日之辉,封闭了自己,也灼伤了他人让我们伴着太阳的光芒,用心感受一曲青春的离歌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加入我的QQ群:547097737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槐问长生

    槐问长生

    一个渴望逍遥的灵魂来到仙魔肆虐的世界却变成一棵不能移动的槐树,自由,我所欲也,长生,亦我所欲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候氏兄弟

    候氏兄弟

    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国家五十年的命运一个家族的成长史一个民族五十年的命运候氏兄弟,见证真正在中国铁血精英集团领军人物的风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间罪人

    时间罪人

    这是一个关于穿越时空拯救爱情和亲情的故事。
  • 以民为天

    以民为天

    2002年的春天来的似乎比往年来的早些,蒲城大地早早的回了春,原野上铺上了翠绿的地毯,黄河也早早的开了化,凌汛期似乎没有过就看到了滚滚的黄浪。大堤两岸,散发着诱人清香的麦田展示出一望无际绿色画布,大堤上的新柳婆娑起舞,让人看个不够。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也是让人们充满希望的春天。春天的早到,给人们带来了开春一年来最美好的希望。
  • 平凡的人父亲

    平凡的人父亲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最令人感到恐惧的,不是死亡降临,而是明知死亡将近,却无他法,只能眼睁睁的等着死亡到来。生我所亦,死我所恶,当这样的选择降临到一个父亲身上的时候,面对生死,又会做出怎样的事情?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