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4100000069

第69章 集权(8)

宋太祖爱才、护才,他的理念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再用法制、君威等约束限制他们的缺点。如果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也会视性质、情节加以回护。毕竟,因为一些小事而失去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对统治是不利的。人无完人,用人者如果求全责备,那么没有一个是入眼的人才。宋太祖起于草莽,兴于行伍,周围武人居多,身边缺少能规划天下,崇文兴礼的人才。加之五代时期,世风堕落,很少出有品德、有才能、有学识的治世之才。所以,宋太祖初得天下后十分爱惜人才,对臣下优厚,绝少滥杀,并注意从下层选拔优秀的人才。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太祖备有一个小记录本,用于对臣僚的考察与了解,不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地方官员,只要有一才一行可取者,不问资历和级别,都默默地记下来,等到某部门缺少官员需要补充时,就翻开笔记本,从中选用。对那些职位高而无真实才能的官吏,多处以无实际职掌的散闲之官,而品位低下的官员,只要有突出的才能,则多委以重要部门的政务。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平定了淮南军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任命客省使王赞负责扬州军事务。王赞为人清正,揭发奸邪,无所畏忌。宋太祖深识其才,知道他可任大事,特派他去治理兵乱之后的扬州。但王赞赴任途中不幸落水而死。宋太祖知道后十分悲痛,说:“是我害了枢密使啊!”爱才惜才之情溢于言表。爱才惜才,才能知人善用。宋太祖用人从不乱投子,都是对人才有了一定了解后,才把他放到适合的位置上。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官,宋太祖心里是比较清楚的。他常说,贵家子弟只知道饮酒弹琵琶,哪里知道民间疾苦!于是规定:凡是以资荫得到出身的,都应先派其监当场务,不可任为亲民官。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教坊使卫德仁因年老求外官,他援引后唐同光年间旧例要求领郡。太祖说:“用伶人为刺史,这是后唐庄宗的失政所在,难道可以效法吗?宰相拟授给他上州司马的职位,”太祖又说:“上州司马乃士人所处,不可轻授,此辈只适合在乐部系统内迁转。”于是,任命卫德仁为太常寺大乐署令。宋太祖不给卫德仁以实权,这其实也是对他的爱护。一个乐师求领一郡,多有不正当的希求,但本身又无统郡安民的才能。如果随意让他去了,他政绩败坏,为害一方,可能后果就不只是做不了大官的事了。爱才护才有时要面临一个矛盾的选择:某些人犯了错误,是严格按照法制加以惩处,还是曲意回护。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难以一概而论,需视性质、情节、环境而定。但有一点,统治术不是铁板一块,有时为了长远利益,可以对某些原则进行妥协。对于有才能之人,太祖是极为赏识的,只要不是大错误,仍然重用和信任他们。有一次,西山巡检使郭进的一位部下因犯了军法,害怕受到处罚而逃到京城,并密告郭进与北汉暗中勾结,图谋不轨。宋太祖让人把他绑起来送给郭进处置。郭进很大度,对这个人说:“如果你是个好汉,应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不应当在底下搞这些小动作。如果你能够攻取敌人一城一寨,我不但免你死罪,还奏请皇上赏给你一官半职,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了。”一年之后,这个人果然在战场上立功,攻下了北汉的一座城池。郭进履行其诺言,将此人及一封请求封赏的书信一齐送往开封。宋太祖起初不答应,说:“这个人诬陷我的忠良,本当处死,居然新近立了功,但也只能赎罪。至于奖赏,就免谈了。”然后将此人又送还郭进。郭进再次请求说:“言必行,行必果。我身为朝廷将领,失信于部下,还怎能希望部下听从我的指挥呢?”太祖一想也对,于是赏给这人一个官职。

宋太祖曾经与中书令赵普在一起商议政事。太祖说:“怎样才能得到像西汉的桑维翰那样的人来给我谋事呢?”赵普回答说:“就是桑维翰在这里,陛下也不会用他,因为桑维翰爱钱。”太祖说:“如果要用其所长,就应当庇护其短。穷酸书生的眼界短小,赐给十万贯钱就足以塞破他的屋子了。”赵普是宋初第一文臣,在草创国家方面是宋太祖的臂膀。但他在金钱方面不够严谨,常有贪小财的行为。但为了留下这难得的人才,宋太祖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他贪小财不碍大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从中可见运用贤才、远离小人的重要性。宋太祖在用人之时,非常注重人才的品德,远离小人。要治理好国家,统治者必须重用那些有德有才的能臣,远离搬弄是非、不学无术的小人。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的复杂性,很难分辨孰优孰劣,统治者也有可能被小人所蒙蔽。辨别小人的方法只能通过实践。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小人可以一时用伎俩蒙蔽别人,但兔子尾巴长不了,他的劣性迟早会暴露无遗。对贤能之人重用,并不意味着对投机小人的纵容。那些善于溜须拍马,谄媚取宠之人,在宋太祖眼中,是心术不正之人,断不能委以重任。宋太祖因兵变而登帝位,因事出仓促,在举行禅位典礼之时,竟忘了准备禅文。正当大家紧张着急之时,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早已拟好的禅文呈上,一时间救了急,禅位大典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这样看来,陶谷可谓立了大功,帮助太祖解除了窘境,应该得到重赏。但是,从陶谷的人品来看,他又是一个善于投机,极尽奉承之人。他早已预料到举行禅位礼必定需要禅文,也算计到在匆忙中不会有人准备禅文,但他没有及时向太祖禀告。他觉得,如果这话说早了,不如说巧了。只有在大家都非常急的时候,他拿出禅文才更显得重要。而且,从禅文的内容来看,对宋太祖极尽吹捧,歌功颂德之词充斥字里行间,让人有一种肉麻的感觉。在禅位典礼上,群臣对陶谷的举动,既羡慕,又妒忌,觉得陶谷在关键的时候凸显出来,必定会受到皇上的重用,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点,让陶谷抢了头功。而在太祖看来,陶谷虽然文才出众,又在重要时刻帮了大忙,他内心是非常感激陶谷的。但在如何使用上,太祖又陷入沉思。用人,应该用德才兼备之人,而不应用多才寡德之人。他认为陶谷此举,完全是私心太重,见风使舵,邀功请赏,不符合他的用人标准。于是,太祖“由是薄其为人”。在以后的实践中,陶谷的本性也逐渐暴露出来,科考作弊,招致太祖的不满和责罚。对于奉承投机的侍臣,宋太祖一向嗤之以鼻,不为其所动。有一次,一个军校向太祖进献一根拐杖。太祖看后,觉得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便十分纳闷地问此人:“此拐有何异于常拐之处而献之?”这个军校十分诡异地讨好道:“陛下试着转动一下拐首,拐首即为剑柄,有兵刃藏于拐柄之中。平常可当做拐杖,危急时可以防不测。”太祖听后,淡淡一笑,将此拐杖掷于地下,说道:“危急关头,此物果足依恃?”这个本想奉承讨好宋太祖的军校碰了一鼻子灰,太祖也因此鄙视这个投机的小人。宋太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蹴鞠,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踢足球。闲暇之时,太祖经常与一帮臣子玩这种游戏健身,因此,朝中许多大臣为投皇上所好,都会踢两脚,有人还专门下大工夫苦练球技,以博太祖欢心。有个护国节度使郭从义,虽带兵打仗的本领平平,但有一个绝技——骑驴击球。一次他来到朝中,宋太祖让他在酒宴之后表演一下。郭从义一听,非常高兴,认为表现自己的机会到了,决定好好在皇上面前露一手,太祖一高兴,说不定会重赏提拔自己。只见他,换上紧身衣服,纵身跨上毛驴,手持球棍,驰骋于场地中,用尽平生所学,把大家看得眼花缭乱。当郭从义表演完毕后,太祖下令赐给他座位。郭从义满怀希望地想得到太祖进一步的奖赏,没想到听到太祖下面一番话:“你的球技确实是精妙绝伦,但是这种事情,不是将相大臣所应该干的。”

宋太祖善于用人,他不但会识人、选人,而且对身边的人才关怀备至,对文臣武将都宽容以待。而对于小人和刻意奉承的人,他又避而远之。宋太祖开明的用人策略,为他招揽了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为宋太祖的左膀右臂,帮助宋太祖实现了治国大计。

大宋刑法

要巩固皇权,儒家理论只是从思想意识上引导人们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要想从形式上对违反儒家伦理的行为作出惩罚,只能通过法律来进行。法律,是国家意志,尤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是规定人们行为的特殊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从另一角度来说,法律又是立邦治国之本,是兴邦强国的重要工具,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中国历史上许多圣明的君主,不仅注重制定法律,而且忠实地依法行事。既以法治国,又以法来约束自己,使之成为一把公正的尺子,衡量、纠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超越法律的言行。中国自古即有立法,就是在奴隶社会,也是有立法的,只是这种立法是以刑法为中心而制订。据《史记·五帝本纪》中称:“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五刑就是墨、劓、荆、宫、大辟五种刑法。舜帝是让皋陶用这五种刑法去给奸猾者判罪。“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也就是说,皋陶在舜帝朝中是个掌司法的大官,处理民间的纠纷很公正,所以奸猾者服刑,百姓得到了保护。中国奴隶社会的《舜典》、《尧典》等一些法典虽然在秦始皇统治时被焚,没能够保存下来,但从其他的文献中也能知道,起码在尧、舜时期,这块东方古大陆的人群中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刑法。秦以后的中国各朝,如两汉、三国、晋、南北朝的各个政权以及隋、唐、五代十国,有的政权是自制刑律,有的政权是依循前朝,虽然有执行力度的不同,但每个政权都有刑律。宋太祖建立的宋朝是个重视立法的政权。早在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宋朝建国不久,工部尚书、判大理寺(掌刑狱之官)窦仪奏称:“今国用法典,虽引《大周刑统》(后周世宗详订的法典),其条目繁多,法意不明,不便使用。”并建议修订和编纂一部统一的法典。宋太祖听后觉得有理,随即下令让窦仪和尚书屯田郎中、权大理少卿苏晓等主持修订。宋初,宋太祖在没有制定出新的法典之前,沿袭的是唐朝的《唐律》和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制定的《大周刑统》。宋太祖初建政权,是时没有成熟的法典来用于新政权的执法。但他却能先采用《唐律》、《大周刑统》为治国法典,由此可见,他的法治意识是很强的。

宋太祖的前半生生活在征伐杀戮、暗无天日的五代十国时期。他对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无视法律、道德败坏、没有伦理的统治者痛心疾首、恨之入骨。在十国中,占据湖北的荆南政权开国者高季兴,是个地地道道的无赖,在他的统治区根本无法律。因为荆南地处南北东西之要冲,他常常非法扣留来往使者,掠取财物。他之后的统治者,亦无一不是压迫百姓、剥削人民的暴君。最后的两个统治者高保勖、高继冲,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广造台榭,民间怨声载道。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正月,宋太祖趁湖南政权求宋朝援兵时,派军出征湖南,假道荆南,将荆南政权消灭。割据岭南两广地区的南汉政权,更是一个无法制道德的国家。南汉统治者骄奢淫逸,极尽享乐能事,国事腐败。统治者对人民百姓严刑酷法,设置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炝炙、烹蒸等酷刑,残忍至极,不可目睹。宋太祖对南汉统治者残害百姓、欺压人民的罪行异常愤恨,叹息愤慨道:“吾当救此一方民。”命潘美将兵伐之,消灭了南汉政权,擒暴君刘入京。宋朝前面的五个朝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几个政权则以中国自居,知道礼仪法度,建立政权后,或袭前朝法律,或自制法律,也都算是有法度的朝代。但问题在于这些朝代的皇帝仅仅是在沿袭成法或在模仿前朝,自身却很少有法律意识,因而也不屑于运用法律来管理国家。他们身上体现了专制者的本质,把自己当成法律,统治手段就是专杀,杀戮常常是肆无忌惮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老子很早就发现专制的弊端,提出法制的观念。他说:“平常应该是主管刑律的部门去给人判罪。如果你代替执法部门去给人判罪并且杀人,就像是没有技术的人去代替石匠凿石一样。而代替石匠去凿石者,很少有不伤手的。”五代时期的统治者以人主自居,常常把自己当做是执法者,代替执法部门去判罪杀人,能不伤手吗?这里的伤手自然不是砍了自己的手,而是失去自尊,暴露了本相,因而也招致人怨和仇恨。所以,这些统治者的专杀最终也使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失去人心,丧失政权。正因为有鉴于此,宋太祖十分懂得建立法制的重要性。在宋朝法典未编纂出来之前,他就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对法律程序加深认识。宋太祖即位之后,很喜欢读书,以学习历史,以史资治。一日,他读《尚书》,读到其中的《尧典》、《舜典》两篇,慨然叹息道:“尧、舜之时,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所谓四凶,是尧、舜时期四个凶恶的人。尧帝未能除掉这四个人,舜帝流放他们,并将这四凶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宋太祖有感于舜帝不将四凶治以死罪,而只流于四裔,赞赏舜帝执法有度,而慨叹当今法网太稠密,以至于往往因过密过严而使有人冤死,他要尽量使法律法规合情合理。宋太祖是个重视法制者。刚做了皇帝后,他就想把法制运转程序规范化,要求事无巨细,均要照章办理,就连皇帝也不能例外,这在历史上倒是很少见(但仍缺乏保障机制,因而还是人治)。宋太祖即位之后,就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对法制程序进行完善。杨万里的《诚斋集》中记录了太祖的这样一则故事:宋太祖曾下令后苑造一薰笼。过了几天,仍不见有人来建造。太祖很生气,斥责左右说:“做事为何拖拉至此?”左右回复说:“为皇帝制作器物要按照规章制度,先经过尚书省,尚书省转给有关部,部再转给相关的局,这样层层转达,然后再层层回复,待手续齐备之后,才开始制造,然后才能进献给陛下。所以,制作一件器物需要很长时间。”太祖听后不由发起火来,对宰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购一薰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同类推荐
  • 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

    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

    卢泰愚,韩国第六共和国总统(1988,2—1993,2),陆军上将。1995年10月因受贿政治资金5000亿韩元一事败露,于11月17日被捕受审。全斗焕,韩国第五共和国总统(1980,8—1988,2),陆军上将。1980年5月18日,镇压光州人民起义,造成2000多人受伤,近200人死亡。此后不久,逼迫文职总统崔圭夏下台,自任总统。1995年12月,现任总统金泳三以军事政变罪、内乱罪下令逮捕全斗焕,重新审查光州事件。
  • 和珅成败论

    和珅成败论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围绕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
  •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在一个“野蛮”时代“野蛮”生长又“野蛮”立世的“野蛮”文人,就靠着自己的“野蛮”江湖路,成就了自己的一段“野蛮”人生。他原是体制内的学者,睿智而温厚,却阴差阳错的走进商界,也从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江湖气,狡黠而尖刻。他带着满身江湖气息,领着一群小弟,浩浩荡荡的投身于商海,铸就了“万通六君子”之名;却又因江湖情谊,万通挥泪分家;更因江湖道义,他独挑大梁,带着万通大步前行。他的一生,充满了“野蛮”和“江湖气息”,却又因为那份学者书生的智慧,充斥着文化与道理。他用段子构架了他独特的思维模式,更用饱含书卷气的野蛮书写了他独特的行为准则。
  •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热门推荐
  • 时间主宰者

    时间主宰者

    普通大学生冰剡,因为意外穿越到了异界。他融合了一颗奇妙的宝珠,拥有掌控时间的力量……什么?穿越竟然不是意外?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冰剡踏上了在异界的传奇之旅。
  • 凤鸣在天

    凤鸣在天

    人,逍遥;仙,争雄;神,争霸;是人是仙是神,张尚一路探索,只求一个太平美满!
  • 离龙断凰

    离龙断凰

    一个人,一把剑,一千年,一场梦,宿命的轮回,众生的哀怨,正义邪恶,天道人道,都是孤独的,他恨,她恨,他们都在恨,他们都在争,然而剑光所过之处,处处荒凉!!!
  • 四时源记

    四时源记

    提问:成功逆袭是什么感觉?回答:一觉醒来,没想到过万了!谢谢大家!————分割线————谢邀身在日轮山,刚才跟金乌和开明一起在虞渊泡澡我亲眼见证了一个朋友,从公认的“上古三废神”之一到如今的日轮山之主,还以“最后的神明”之名,凭借“让天地平衡!让各族伟大!”的口号成功竞选成为了魔鬼妖人四族联盟的盟主她成功逆袭的核心据我概括有两条,这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得有个谁叫醒装睡的你2、活得久,嘛都有————分割线————圈内人士太多匿了禁止转载以上高冷傲娇上古神明×开朗乖巧司北战仙Tips:1、在传统神话的基础上重新设定架构的新背景与神系(新世界观绝赞好评展开中~);2、双日更,欢迎收藏养肥再看;3、第一次尝试这种篇幅题材,还请大家多多交流指教啦(最好能再点个收藏投个推荐啵啵!)5、he,必须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舞天下之樱飞满天

    凤舞天下之樱飞满天

    一朝穿越,一魂两体,一男一女。看着身下多出的二两肉,夜樱羽就是挠破头皮也没法解决。太上老君炼丹炉,砸了!天帝宝座,踹了!上古天尊,抢回来,当压寨妇男!神界使者当小弟;仙界第一美女求包养;上古天尊吃飞醋!夜樱羽表示,吃不消啊!!!
  • 天法纪

    天法纪

    幻云大陆,肉弱强食的地方,强者横行,弱者却毫无尊严。要证明自己,只能靠实力。宗门、教派、组织林立,战争无时不在发生。成神之路,残酷无比,不是你死便我亡,谁能成为神?谁能翻开幻云大陆新的篇章?
  • 戒烟焦虑记

    戒烟焦虑记

    如果你想戒烟,不妨看看我的故事。希望有所帮助。
  • 外世之云中仙

    外世之云中仙

    修真两千年,纵横下界,三个曾对他影响至深的女人,两位他曾经最尊最敬的长辈,经历了生离死别,见证了沧海桑田,曾经那个满怀热血的少年,如今那个心狠手辣的魔头,凡是种种,不过是对许天道心一次又一次的磨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