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2900000020

第20章 论世界(2)

2、一桶封闭的酒,里面的酒之所以不会从桶的底部流出来,也是因为它正好占据了一个空间。在没有任何其他的物体挤掉酒所占据的空间之前,酒是不会流出来的。如果想让酒流出来,就得在桶的上面开一个口子。有了口子,空气就会自动从口子进入桶内形成环形运动的条件,从而占据酒的位置把酒挤出来。

总而言之,笛卡尔认为,以上的这些论述虽然还不足以证明自然界中没有真空,但是至少可以证明,我们的周围除了那些可以确切感受到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之外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所理解的空气并不应该是什么都没有;在我们感觉到什么也没有的空间充满着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与我们所能感觉到的物体中的物质是相同的,起码前一空间与后一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包含着同样多的这种物质。

在此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论述了空气的性质。笛卡尔认为,虽然我们很难想象,但是我们每时每刻所呼吸的空气尽管只是由一些散乱的气体和烟气组成的,但是也像水或土壤一样具有质密性。空气在运动的时候会变成风,被封闭在气球内部的时候也会看起来很坚硬。空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稀薄的,例如一滴水经过热的蒸发后会产生出比水占有的空间所容纳空气多得多的普通空气。这又告诉我们,在空气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大量的小间隙,但是这些小的空隙肯定不是绝对没有任何物体存在的,笛卡尔说,“我断定必然存在一个或很多其他的物体与空气混合在一起,尽可能紧密地填满各部分之间的微小间隙。”

元素

笛卡尔认为,“在我们呼吸的普通空气的各部分之间充满着更纯的空气和火元素,它们相互交错排列成的这些物体,组成了具有各种硬度的大块。”这之中的火、气和“各种硬度的大块”就是笛卡尔即将论述的火、气以及土三种元素。笛卡尔认为,除了它所描述的这三个元素,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与这三个元素有类似构造之物:“火”没有必要保持一定限度的大小、形状和状态;“气”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各组成部分大小适中,运动缓和;“土”的构造在于其各个部分很大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总是具有抵抗其他物体运动的力量。

笛卡尔之前的传统哲学认为,在云层之上有一种更为纯净的空气,该种纯净的空气并不像我们周围的空气那样含有地球表面的水蒸气,而是仅由一种单一的元素组成;另外,在这层纯净的空气之上还有一种火元素;空气和火这两种元素与水和土相混合构成了下面地球上的所有物体。笛卡尔总结以前的这些观点,得出以下结论,“在我们呼吸的普通空气的各部分之间充满着更纯的空气和火元素,它们相互交错排列成的这些物体,组成了具有各种硬度的大块。”这之中的火、气和“各种硬度的大块”就是笛卡尔即将论述的火、气以及土三种元素。

接着,笛卡尔用自己的方式论述了关于元素的许多问题。但是笛卡尔在具体论述火、气、土三种元素的时候,仅仅是按照大小、形状和运动方向对它们进行了区分。而没有像其他哲学家们那样使用所谓的“热、冷、湿、干”等性质来描述。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的确,除非是我错了,否则,不只这四种性质,就连所有其他种类的性质,甚至包括无机物的构成,都应给予解释,而不是猜测。除了运动方式、大小、形状和各部分的排列之外,对于重要的内容都不应猜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笛卡尔认为,“除了以上我所描述的三个元素外,我不承认有其他什么元素”。“在这三个元素与其他哲学家们称为‘混合物’或‘复合物’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着区别。”区别就在于混合物的各构成部分总是具有不相同的性质,这些不同的性质相互对立和对抗,或者至少没有相互依存的趋势。而这里所讲的元素的构成是比较单一的,构成元素的各个部分相互之间一定能完善协调,每一个构成部分都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

笛卡尔认为,除了它所描述的这三个元素,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与这三个元素有类似构造之物。笛卡尔认为,“火”没有必要保持一定限度的大小、形状和状态;“气”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各组成部分大小适中,运动缓和,“如果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增强其运动和减少其大小的原因的话,那么只能是像许多其他物体那样,正好有一个对立物,因此它总是像原来那样保持一个适度的状态而维持平衡”;“土”的构造在于其各个部分很大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总是具有抵抗其他物体运动的力量。

另外,笛卡尔说,“只要我们大家愿意,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形状、大小和物质各个部分的不同的排列,来观察第三种元素,进一步检查所有混合物的构造。通过这一检查,我们肯定会发现,没有什么构造不包含在其自身的性质之中。这些性质使物质产生一种趋势:经受改变,不断变化,减化为一种元素。”紧接着,笛卡尔把物体比作海绵,认为“其‘毛孔’充满着第一和第二种元素的粒子,它们不能被感觉所感知。”笛卡尔通过这个例子,阐释了“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物体必须是三种元素的‘混合体’或其粒子复合体”这一问题。

一个全新的世界

笛卡尔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假想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具体来讲,笛卡尔在这里所讲的“全新的世界”是为了具体表述“组成物质的性质”的时候构思出来的,是一个假想中的世界。接着,笛卡尔又假定上帝在“既定空间”上创造的物质是有限的,但是这种物质同时又充满了整个既定空间。另外,笛卡尔还认为,我们假想的上帝所创造的这种物质和其他哲学家们所言的“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里的“基本物质”不是一样的概念。那么,在假定空间上的这些假想的物质有没有自身的结构呢?笛卡尔认为,为了具体论述这个“全新世界”的构成,我们可以先假定这种物质可以被分成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尽可能多的粒子。那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自我理顺自己的顺序,怎样以一种良好的秩序自我排列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的呢?笛卡尔具体提出了三个规则来说明“粒子自我理顺自己的顺序,以一种良好的秩序自我排列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的过程。

笛卡尔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假想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表面上看,也许这个“全新的世界”或者说是“假想中的世界”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毫无关系,但笛卡尔实际上是在假想中探寻真理。正如笛卡尔自己所说,“我们能清晰地想象它们,并不会怀疑它们的可靠性;也不会怀疑,如果上帝创造了很多个世界,那么在其他世界里,这些真理也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笛卡尔虽然在这里探讨的是他假想中的那个“全新的世界”,但实际上这个全新的世界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现实的世界”。

具体来讲,笛卡尔在这里所讲的“全新的世界”是为了具体表述“组成物质的性质”的时候构思出来的,是一个假想中的世界。在构造这个“全新的世界”之初,笛卡尔说,“哲学家们告诉我们空间是无限的,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相信他们,因为正是他们发明了空间,为了避免被这种无限性所阻碍或迷惑,我们可以试着不要在这世界里一直往前走,我们只需进入某一个足够远的时点就够了。在这个时点上,上帝在五六千年前创造的所有生物尚未在某个确定的地点停下来,我们可以假设上帝在我们周围重新创造了许多物质,使得我们无论在想象的哪个方向都感觉不到有空虚的地方。”可见,在构造“全新世界”的时候,笛卡尔先是在想象中确定了某一个静止的空间,然后又假定上帝在这个“静止的空间”上创造了许多新的物质。

接着,笛卡尔又假定上帝在“既定空间”上创造的物质是有限的,但是这种物质同时又充满了整个既定空间。针对这种物质和既定空间的存在状态,笛卡尔说,“我们特意将想象限定在某一明确的不太大的空间,比如说不大于地球与太空中那些主要星星间的距离。我们再假定上帝创造的这些物质在向所有方向的远方扩展”。具体到上帝所创造的这种物质的性质,笛卡尔说,我们尽可能把这种物质归因于一种性质。在此种性质的定义之下,这种物质“不存在绝对的、人们不能完全认识的事物。”那么,怎样才是“不存在绝对的、人们不能完全认识的事物”呢?笛卡尔说,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物质想象成具有像土、火或气,或其他像木头、石头、金属等这样的特殊构造;我们也尽可能不要把这种物质想象成具有或热或冷、或干或湿、或轻或重或者味道、气味、声音、颜色、光亮或其他自然界所具有的这样的性质。总而言之,我们在这里所假想的上帝所创造的这种物质肯定不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某种东西。笛卡尔在这里的论述相当神秘,是一种超理性主义的思维模式。

另外,笛卡尔还认为,我们假想的上帝所创造的这种物质和其他哲学家们所言的“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里的“基本物质”不是一样的概念。我们在这里“假想的物质”虽然“肯定不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某种东西”,但是,我们在具体想象的时候,可以把他想象成“真实的、完全的固体,均匀地充满这个巨大空间的全部的长、宽、高向量上,而我们的思想就停留在这个空间的中心。这一物质的各个部分总是占据那巨大空间的一角,并且安排得十分精确和适合,以至于既不能装进一个大一点的,也不能挤进一个小一点的;它在某处的存在,排斥别的物体的存在。”

那么,在假定空间上的这些假想的物质有没有自身的结构呢?笛卡尔认为,及这个“全新世界”的构成,为了具体论述构成这个“全新世界”的这种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先假定这种物质可以被分成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尽可能多的粒子。并且,上帝在创造他们的那一刻,就赋予了它们不同的特点,例如“上帝使一些粒子在一个方向上开始运动,其他粒子在另外的方向上运动;并使一些粒子比较快,另外的粒子比较慢(或者如果愿意的话,甚至可以使其根本不运动)。”笛卡尔说,除此之外,我们假定上帝没有创造任何其他的东西,例如秩序或比例。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世界的构成就如同那些诗人所描述的一样是一个混沌的状态。但是即使这样,笛卡尔并没有认为这个假定的世界就会永远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笛卡尔认为,即使上帝创造的脚步在我们假定中达到这一步,但是上帝实际上已经为这个全新世界的运行“如此宏大的方式创立了这些运动及其规律,这就已经足够了。”笛卡尔认为,这些宏大的规律足以使得这个全新的世界中的混沌的粒子自我理清顺序,然后再以一种良好的秩序自我排列,最后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这个完美的世界中,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去想,就一定能够想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那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自我理顺自己的顺序,怎样以一种良好的秩序自我排列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的呢?笛卡尔说,“我将这些变化归因于自然,其发生时所遵守的规律,我称之为‘自然规律’。”笛卡尔在这里所讲的“自然”概念和我们已有的自然的观念是有区别的,它着重指那些粒子自身的构建世界的这种本性。

笛卡尔具体提出了三个规则来说明“粒子自我理顺自己的顺序,以一种良好的秩序自我排列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的过程。笛卡尔说,“我相信,通过这两三条主要规则将足以使大家熟悉所有其他的规则。”

第一个规则:物质的单个粒子,只要它与别的粒子的碰撞没有促使它改变原有状态,它总是继续保持同一状态。

这也就是说,如果外力迫使粒子自身的状态发生改变,那么粒子自身的状态将不会改变。即:“如果粒子有大小,除了其他粒子将其分割开外,它不会变得更小;如果它是圆的或方的,除了其他粒子迫使它外,它将永远保持那一形状;如果将其带至某个地方,除非其他粒子将其赶出,它将永远不会离开那个地方;如果它一旦开始了运动,除非有其他粒子阻止或延迟它,否则它将始终拥有同样的力量继续运动。”

笛卡尔在这一规则里着重强调了“运动”。笛卡尔认为,“运动”应该是像物质的大小、形状、静止和其他无数这样的问题一样是物质的最基本的规则,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被排除在“大小、形状、静止和其他无数这样的问题”之外的规则。相比于其他哲学家所讲的那些抽象的“运动观”,笛卡尔认为它的“运动观”是简单的、单纯的、易于理解的。笛卡尔说,“除了使物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间连续占据所存在的整个空间的运动外,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运动。”笛卡尔的运动观念在这句话里表达得非常明白。

“静止”是和“运动”相对的一个概念。笛卡尔认为,一般来讲,人们“给予这些最基本的运动比静止更确定和更真实的生命力”。但是在笛卡尔看来,运动除了是一种自身的运动之外不再是任何东西。正如笛卡尔所说得那样,“我觉得就像运动是我们所认为的物质在改变位置时的一种性质一样,静止也应是一种物质的性质,只不过是在物质停留在某个地方时我们所看作的性质。”

第二个规则:当一个物体挤压另一物体时,它不能因另一个物体而运动,除非它在同一时刻失去了与其一样多的运动。或者:一个物体不能夺走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除非前者的运动本身获得了同样多的增加。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物体不会无缘无故地运动或者停止,它所作出的任何运动和停止都是因为它受到了其他物体的推动或者阻止。笛卡尔说,这条规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如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物体之所以会运动又会停滞,是因为它受到了其他物体的推动或者阻止。

笛卡尔认为,这条规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院哲学家的很多难题。例如,按照以往经验哲学解释运动的概念,经院哲学家在解决下面这样的问题时就会遇到难题:一块被扔出的石头在离开手后为什么还会继续运动?然而针对这样的问题,笛卡尔说,“我会问为什么石头不继续永远运动?”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很明确的:石头运动于其中的空气产生了某些阻力,阻止它不会永远地运动下去。石头当然会在空气中受到阻力,这就和“我们在摇扇子的时候会明显感受到扇子会受到空气的阻力”是一样的。

同类推荐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普鲁斯特的美学

    普鲁斯特的美学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20世纪初的伟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其文学大师的地位,写作风格和技巧突破传统小说,本书从其人格美学、风格美学、叙事美学、小说美学、戏剧美学、时间美学、空间美学等多个方面细致研究了其艺术美学,是一本普鲁斯特美学研究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专著。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热门推荐
  • 是菩提啊

    是菩提啊

    菩提派,菩提山,菩提山上有间大草屋,草屋里住着个菩提老祖带着两小子一丫头。一小子冷到底,一小子胖成圆,齐齐下山惹急了小丫头……小丫头一心策马江湖,奈何下山之路漫漫长。
  • 痞子在仙灵

    痞子在仙灵

    余歌:哈咯哦,大家好。我是主角。我是孤儿。我为村长养大,励志成为无上强者。小怪兽:那是什么,可以吃吗?灵儿:我是来自神界的女神,当然,我本人也是个女神啦。桑卡:你们好。我是桑卡。是女主哦。洛宁:我是落宁圣女......和我们一起走进仙灵的世界。
  • 师姐大战

    师姐大战

    赞美童年吧,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来了天堂的美妙。--------流氓兔仙儿
  • 末世之强势逆转

    末世之强势逆转

    父亲突然死亡,贺箜篌被迫带着家族成员开始了末世的艰苦求生。被人设计疲于奔命,在死前得知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一件她都不知道的东西。再次睁眼时已是十岁那年,这次她将让自己的家族成长为超越巅峰时期的存在,她要带着家族逐步站在巅峰笑看末世。新人新书,有任何不足请谅解。厚着脸皮妖怪在这里跪求收藏/(ㄒoㄒ)/~~
  • 魔尊的盖世小娇妻

    魔尊的盖世小娇妻

    原本只想完成任务,谁知道居然碰到有人打架,好奇的江欢跑过去看了看,这一看不得了,给自己看了个老公回来,好么,不过这老公的身份有点不一般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牵起你的小情绪

    牵起你的小情绪

    遇见你在最美的季节,爱上你在最美的那天。究竟是别有用心的安排还是冥冥之中爱的召唤!如果没有之前一切的发生你是不是还会这样义无反顾的牵起我的手?如果没有她你是否仍会说爱我?21岁的安代琪在一次次偶然的情况下结识青年才俊乔然,随着两人逐步的相知展开一系列的故事。现实与过去、痛苦与徘徊,一个人能否同时经受爱情与亲情的双重背叛,究竟是谁误会了谁究竟是谁弄丢了谁?如果我还爱你,你敢不敢带着我一起存在。
  • 璇玑平乱录

    璇玑平乱录

    璇玑大陆上战火纷飞,各个门派百家争鸣,雾谷一门应时而出,且看众人如何在这乱世求存,如何在这片大陆上纵横天下!
  • 诸子百家之仙途

    诸子百家之仙途

    远古时代,妖族横行,人类蒙昧,人妖争利。尧舜之后,夏禹建国,收民间炼气之法,惹民争议,遂揭竿起义。王国实力就此削弱,炼气士纷纷出现,宣扬自家道义,一时间宗派林立。儒家一代天之骄子,莫名失踪,十五年后,其子独上泰山,进入儒家,解开父亲失踪之谜,随着谜团的一个个解开,事情最终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究竟何谓天道,究竟何谓成仙。
  • 落腐叶

    落腐叶

    如果把主人公比喻做树叶,从新生,散发生机,风吹雨打,落地,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