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16300000084

第84章 84改造“沙漠”的工作

3月1日,中山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鲁迅发表了照例的十分钟演说,谈的是读书与革命。他除了开头引用孙中山遗嘱中的一句话以外,丝毫没有动用时行的漂亮的理论,倒是从多少显得有点灰色的进化论和人性论出发,阐述关于社会革命的思想。这是很独特、很有意味的。

他说,人本来是进化的,前进的。前进即革命,故青年人尤应是革命的。但是后来变得不革命了,这是违反人类本性的堕落,用宗教家的话来说,就是受了魔鬼的诱惑。因此,必须通过教育,训练,学习,使丧失了的本性回归。回复本性,就是向前进行到革命的地方。不过,读书可以读得革命,也可以读成不革命或反革命的。他曾经在另外的地方说过,革命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东西。革命就是革新,其实是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他要求中大学生一面读书,一面革命,强调这样一种使命感,即把个人同社会的命运考虑结合起来。

“要改革的地方很多:现在地方上的一切还是旧的,人们的思想还是旧的,这些都尚没有动手改革。我们看,对于军阀,已有黄埔军官学校同学去攻击他,打倒他了。但对于一切旧制度,宗法社会的旧习惯,封建社会的旧思想,还没有人向他们开火!”在说到改革的现状和任务时,他是主张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两条路线的斗争同步进行的。所以他说,以从读书而来的东西为武器向旧制度进攻,便是中大青年的责任。

鲁迅指出,责任是长期的,工作是艰巨的。他说:“有许多早就应该做的,古人没有动手做,便放下了,于是都压在后人的肩膀上,后人要负担几千年积下来的责任。这重大的事,一时做不成,或者要分几代来做。”一代人能够完成的责任,却偏偏留给后一代去完成,这对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说无疑是一种罪过。吃苦,吃力,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之下,也只能这样。

讲话中,他同时描绘了一种理想人格。

在课堂上讲授创作论时,鲁迅曾经引用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里关于“两种力”的描述:“有如铁和石相击的地方就迸出火花,奔流给磐石挡住了的地方那飞沫就现出彩虹一样,两种的力一冲突,于是美丽的绚烂的人生的万花镜,生活的种种相就展开来了。”他发挥说,迸出火花的两种力是社会矛盾,是矛盾着的两种社会力量,是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斗争。就是个人,身上的矛盾也是根源于社会矛盾的。只有深刻地意识到了自身矛盾的人,才能产生痛苦的撞击与冲突,发出美丽绚烂的火花。也就是说,没有矛盾和痛苦的人,安稳的人,平和的人,他的人生是暗淡的。

鲁迅讲课,常常越出文科知识的范围,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审视人生,带着理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性质。因此,同北京厦门的学生一样,广州的学生也很喜欢听他的课。由于听众太多,讲课就不能留在教室里了,只能搬到大礼堂去。上课时,大礼堂里坐满了人,连四周的窗台也坐满了人,更多的,是站在门窗以外。

他讲授的课程是:文艺论、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如果专门教书,还是有一点闲暇的,不意套上了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的头衔,于是不但睡觉,连吃饭的工夫也没有了。

做“主任”之类是他万分不愿意的,早在厦门时期,他便几次在信中表示拒绝的意思,到了广州以后,也因为他的推辞而推延了一段时间。由于感于校方的信任和礼遇,最后,他还是答应下来了。

从此,开始了他在广州的“忙碌的时期”。

在这期间,他不时向朋友发出无奈的喟叹:“学校大事,盖无过于补考与开课也,与别的一切学校同。于是点头开会,排时间表,发通知书,秘藏题目,分配卷子……于是又开会,讨论,计分,发榜。工友规矩,下午五点以后是不做工的,于是一个事务员请门房帮忙,连夜贴一丈多长的榜。但到第二天的早晨,就被撕掉了,于是又写榜。于是辩论:分数多寡的辩论;及格与否的辩论;教员有无私心的辩论;优待革命青年,优待的程度,我说已优,他说未优的辩论;补救落第,我说权不在我,他说在我,我说无法,他说有法的辩论;试题的难易,我说不难,他说太难的辩论;还有因为族人在台湾,自己也可以算作台湾人,取得优待‘被压迫民族’的特权的辩论;还有人本无名,所以无所谓冒名顶替的玄学底辩论……”后来,当他回想起这时的无休无止的辩论时,不禁叹道:“人是多么和有限的生命开着玩笑呵。”

两个月前,《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便已基本编定,本想在开学以后找一个较为宽余的机会再看一次的,可是鉴于目前的形势,决意不再往下拖了,匆匆定稿便寄到北新去。把厦门所做的短文,附进《华盖集续编》,本也应当了结倒霉的华盖运了,谁知道,在广州会不会重又华盖罩顶呢?

晚雨初晴,月影绰约。

中大的几个学生来到大钟楼,邀请鲁迅参加他们的文学组织——南中国文学会的成立会。他没有推辞,立刻同大家一起下楼,穿过湿漉漉的操场草地走了。

东如茶楼。太白厅。上楼时,这里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等候了。周鼎培、林长兴、杨仪、祝庚铭等,一共二十人左右。

鲁迅靠窗坐下,大家很快就漫谈起来了。

因为来的多数是中大学生,又值开学不久,大家都不免有点庆贺的意思,由衷地表示说:“先生担任学校的文学系主任和教务主任,我们感到特别高兴!”

“我从厦门来时,原来并没有约好做‘主任’的,到了广州,接待人员便把我的行李搬进大钟楼,据说那房子是非主任不准住的。既然如此,那么就是主任了。”回答颇有点自嘲的意味。

接着,学生坦率地向鲁迅倾诉了自己的心愿:南中国文学会准备办一个刊物,希望他能给予支持,为创刊号写稿。此外,他们还请鲁迅介绍自己的创作道路,提问一些有关文学的根本问题。

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往后再写,不然人家会说鲁迅又来广州找青年为自己捧场了。”

“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头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本钱出第2期了。”

“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鲁迅笑了笑,说:“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销路总是好的。”

大家全都笑了。座中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

鲁迅看了看大家,认真地说:“我走过的路不好走,而且对你们也未必合用,各人应该有各人的路子。”

他接着回忆起给自己的创作带来深刻影响的少年生活,感慨地说:“从前,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后来又看成叫化子都不如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痛恨它了!”

“先生,您没有见过资本家吧?”

“我过去从未见过资本家,到了厦门大学,却的确见到了,并且很吃了一点他们的气。”

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表白了自己一贯的文学主张。他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把社会上的黑暗势力真正地表现出来,加以痛斥和打击。说着,他从个人创作中举了一些例子,主要是《呐喊》和《彷徨》里的作品。他问大家有没有读过《阿Q正传》?看不看得懂?他说,阿Q确是集合了许多人的特点写出来的,主要是为了暴露国民性的弱点,使大家警醒的。谈得最多的是《祝福》。他说,在这样的社会里,祥林嫂是没有办法摆脱她那悲惨的命运的;问题不在于她能否冲破黑暗的环境,问题倒是在于中国人能否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

谈到对青年的看法,他说:“现在有些青年的思想太矛盾。”这里触及的,仍然是他几年前说的“二重思想”问题。比起一味僵化的旧派,“二重思想”,也许不失为某些新派人物的一大特点。

对于各地因受迫害而转学中大的学生,学校进行了一次考试,按成绩取录和编级。于是,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非常不满,甚至把成绩榜撕毁了,说:“我们是因为革命才受迫害的,成绩不好,也应该得到谅解。”针对这种情况,鲁迅说:“革命是不会要求谅解的,既要革命,又要人谅解,那么革命就大可不必了。”对在座的文学青年,好像是特意的提示,他详细地谈了关于人的素质问题。

一边讲,一边不断地抽烟。那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彩凤牌。人在烟雾中,仿佛大家都同时感觉到了一种哲学的深隐的蕴味,他的话,的确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听明白的。

广州的文化空气相当岑寂。没有文学社团,没有文艺书出版,没有像样的文艺书店。双门底的旧书店和广雅书局卖的是线装书,丁卜书店虽然有些理论性读物和新作品,但是太少了,而且它的经营带有商业性质,店面兼卖床上用品之类,根本不可能满足文学青年的需要。

鲁迅决计办一家书店,同创造社的出版部一起“挑拨”一下。

孙伏园初来广州的时候,已经有这样的打算,结果,在芳草街44号楼上找到几间屋子,专意等书的到来。但不久,他便漂流到武昌去了,只余下几间空空洞洞的屋子交付给鲁迅。

这回该轮到鲁迅卖书了。他一面向北新书局要书,一面催促未名社把出版的书刊寄来,但目前仍旧是空空洞洞,只得将空房子锁起,从自己的腰包陆续掏出六十元钱抵付房租。总算在开书店了。他颇为得意地对许广平说:“虽然没有书,然而这是可以支持的,中山大学总还不至于欠教员的薪水。”

等到书籍陆续寄到以后,他却以为太麻烦,又不想把自己投入到数铜钱一类的活计里去。钱是有用的,然而又是可恶的。著书毕竟不同于卖书。他找许广平商量说,不如托一个熟人随便出掉它算了。许广平建议由她的妹妹许月平料理代售业务,鲁迅很高兴,立刻同意了。接着给书店起名目,他以为书籍多是北新书局的,而这里又不是书局,倒是前房摆书后房住人的一般人家,便叫做“北新书屋”。

书屋开始的营业还不错,大约五个月以后,却随着鲁迅的辞职而关闭了。结账时,不但没有赢利,倒亏了差不多一百元。

播下的种子未必全部腐烂,但是,开书店的计划究竟失败了。

失败:鲁迅的主题。

几十年间,失败成了他的主要经历,因此也就同时成了他长时期痛苦思索的问题。回顾整个的中国历史,又何尝不是一段长长的失败的纪录呢?所幸者,还有一群前仆后继不断奋斗的人,如孙中山,便是出色的代表。民国的成立,可以说是他的成功,但是现今所以仍然要进行北伐战争,就说明了民国只是一个虚名,实质上已转为失败。可宝贵的是,中山先生不是那类轻易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物,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至死还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话。这句遗嘱,是鲁迅经常提起的。革命成功而不叫喊成功,仍然寄希望于永远的革命,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所以对孙中山怀抱敬意,与其说是事业上的,无如说是人格上的。中国人每以成败论英雄,鲁迅却不然,往往从失败的英雄身上发现人格的光辉。

没有人会记起那些失败的、已故的战士,中国人太健忘了!……

……灯光的绚丽并不稍弱于炮火,在学校里,晚上来看演戏的特别多,他们高声哗笑着,拥挤着,连凳子也踏破了几条,比平日的集会显得更其热闹……

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死者的纪念日。

即将临近的黄花节,也该一定极其热闹的吧?在热闹场中,鲁迅又一次深深地感到革命家的孤寂与伟大。他想,恋爱成功的时候,一个爱人死掉了,只能给生存的那一个以悲哀,然而革命成功的时候,革命家死掉了,却能每年给生存的大家以幸福。同是爱,结果竟如此地不同!……

夜里,独坐着想起黄花节,想起埋葬于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想起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先驱者,早先的一些感受又从心头浮现了出来。他决意为死者和生死写一点文字,这便成了来广州以后的第一篇文章:《黄花节的杂感》。

他悲愤地写道:“久受压制的人们,被压制时只能忍苦,幸而解放了便只知道作乐,悲壮剧是不能久留在记忆里的。”3月29日的战事虽然失败,由于中华民国的出现,牺牲的战士便成了革命成功的先驱,悲壮剧刚要收场,又添上一个团圆剧的结束,这于生者是很可庆幸的。然而,纪念烈士的办法就仅仅在于热闹一通吗?他认为,加紧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才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这是因为,为烈士所奋斗牺牲的目标至今没有达到,在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永远也无法达到。他写道:“所谓‘革命成功’,是指暂时的事而言;其实是‘革命尚未成功’的。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所以,那些无论何时何地,永远宣布革命为大好形势者是说诳者。这样的论调,与其说是鼓舞人心,毋宁说是麻痹斗志。事实上,由于战士的牺牲,一方面固然培养了花果,但同时也生出了一批专事赏玩、攀折和摘食花果的人们。

黄花节的一天,他应邀到岭南大学的纪念会上作了一次演讲,说的仍然是关于失败与成功,前驱与后继一类的内容。他太执著于某一个思想了。

当天下午,他从大钟楼搬出,移居白云路上的白云楼。

同类推荐
  • 盛唐狼烟

    盛唐狼烟

    他是风尘三侠中的仙人,他是混世魔王陈咬金,他是大唐剑圣李剑山,他是平辽大王薛仁贵,……以上这些,都是陈天骄在大唐混吃混喝的资本,游走各大势力之间不算什么,他现在想娶李世民的小女儿
  • 明朝大钦差

    明朝大钦差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主持朝政,主人公鄢懋卿受封治理全国盐政大钦差。他整饬仓场,疏理运河,修建盐场,总理全国盐政,剿灭倭宼浪人,尚方宝剑斩贪官,严厉惩治官场腐败,政迹显赫,获嘉靖帝赏识,敕封四代,且终身未黜;也获得永嘉百姓爱戴,赠予万民伞,奇功刻石永记。却因依附严嵩,最终成为封建皇权党争之祭品。故事描写钦差大臣鄢懋卿百年传奇人生经历。随着故事往前推进,一个正直善良、伟大高尚,且具大智慧、大德行、大仁孝、大忠勇之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从历史缝隙中找寻符合人物真实的蛛丝马迹……还原主人公可能之真实形象。大胆从容,颠覆历史固有人物形象。作品充满正能量,具有强烈时代气息与烙印。
  • 大卦师之大小通吃

    大卦师之大小通吃

    风流张扬的天下第一赌棍秦川,遭人陷害,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偶遇神棍得真传,且看赌棍如何变神棍,美女在畔,大权在手,成就大小通吃之伟业!求票票,求收藏!小弟新书《无烬之门》已上传,急需各位支持!下面有直通车!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吧~
  • 传说时代夏、商、西、周

    传说时代夏、商、西、周

    本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全面反映传说时代·夏·商·西周治乱兴衰的全过程。
  • 冒险王之海盗传奇

    冒险王之海盗传奇

    一个出生在加勒比哈瓦那的少年因为母亲死于难产,从学会说话和走路开始便和自己的父亲出海打鱼以维持生计,少年从小便励志成为一名渔夫,可是天不随人愿,一场事故改变了少年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无双战神归来

    无双战神归来

    昔日齐天入伍,历经数年光阴,开创战神传说,鼎立军界巅峰,为杀伐果断,庇护山河的上将,且看一代至尊战神,各领风骚,扬华夏之威的故事.
  • 涛之青纹

    涛之青纹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代入现实。
  • 简易长生

    简易长生

    传说有一位仙人,能达人之百念,能解人之百欲。此仙人掌管着一座茶楼,名为简易楼。乾以大始,坤作万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系辞传》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腾凰传

    腾凰传

    在远古仙凰的喜怒哀乐之中,魔法文明风生水起,而又毁于一旦,再到重新焕发生机......
  • 穿越变成老爷爷

    穿越变成老爷爷

    贾获,是斗法大陆顶尖家族贾家的太上长老。因为闭关多年而修为毫无进展,急躁之下,心魔爆发,最后一囗老血喷出,死了。而地球青年陈龙,因为在出租房看小说时,突然感觉鼻子很痒,然后打了几个响声震天的喷嚏,便穿越了——陈龙的灵魂鸠占鹊巢的占了贾获的身体。
  • 初三那年的一些事

    初三那年的一些事

    本小说是笔者我结束了初中和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生活后写的,初三在我觉得是最有趣的一年。所以我把这些事写成小说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希望没上初三和刚上初三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借鉴我的经历,千万不要在青春期、在对爱情懵懂无知的时候走向一条本现在不该走的路。主人公吴潇泽在初三以前从小就是家长眼中的学霸,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后来初三因为父母、同学朋友、老师、学校的种种原因开始不爱学习,认识了自以为可以陪着自己走完余生的女朋友小鱼儿,结识了一群不务正业的社会小混混。从而在快结束初三的时候两手空空,学习差了、分手了,感觉混不出什么名堂断绝了和小混混的联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希望读者们可以看看这里的故事。
  • 哥就是传奇

    哥就是传奇

    布凡,一个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他本可以和他的初恋柳清雅相爱一生,白头偕老的。虽然没有名车、豪宅,但他们却能享受生活。他们的高中同学余希为了得到柳清雅,曾科为了超越布凡,共同设计了一场针对布凡的袭击。布凡在袭击中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就在这危急关头,主人翁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认识的杨先生拯救了他。在昏迷了一周后,主人公布凡终于苏醒了。苏醒后的布凡一方面感谢杨先生的救命之恩,一方面急着想回家。可是,杨先生的一席话却让归心似箭的布凡忘记了回家,忘记了家人,忘记了柳清雅。他决定留在杨先生的身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仙长生纪

    凡仙长生纪

    漫漫人生路,修仙觅长生。九岁时的一场变故,让本以为会平凡了此一生的穿越人士杨烁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人生可以变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