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10900000015

第15章 014各国均有强盛处 局势变幻终属秦

首先是魏国独占中原。公元前445年,三家分晋后,魏国无论从国土还是人口战力上看,都是三晋中最弱小的,更不用说与其他诸侯国比,正是有鉴于此,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魏武侯。魏武侯即位后仅仅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李悝是法家的先行者之一,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文侯之世,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又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魏武侯承继基业,老臣犹在,但控御无道,致使人才流失。他任田文为相,吴起以功高与田文相争,他不能妥善安置吴起,失之于前,后又任公叔痤为相,还听信公叔痤谗言,怀疑吴起,吴起惧诛逃往楚国,再失之于后。至于礼贤下士,招引人才,则更无从谈起。故武侯之世,文侯时“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好在父亲给自己留下极为强大的家底。在经历短暂的休整后,魏武侯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征战天下。前393年,魏国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国与秦国,并在酸枣筑城,扼制郑国。名将吴起大败秦军于注城(今河南临汝县西)。

前391年,魏武侯号召韩国、赵国,即位以来第一次结成三晋同盟,三晋联军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三晋攻占楚国的军事重镇大梁,轻取襄陵(今河南雎县),并顺势对残余楚军进行清剿,向楚国腹地挺进。楚国朝堂一片震恐,楚悼王派遣使臣向三晋求和,三晋拒不退兵。楚悼王无奈,一面派人带着财物、珍宝赴秦,贿赂秦惠公,请求秦国出面与三晋谋和。秦惠公收下贿赂,并派兵攻打三晋之中最弱的韩国,攻取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六座城池。三晋迫于秦国的背后偷袭,放松了对楚国的紧逼。另一面楚悼王派使臣入齐国,希望齐国能够插手中原战事,协助楚国共谋三晋,减轻自己的正面压力。魏国当时几乎与秦、楚、齐、郑等天下诸侯为敌,而且处于有利地位,可见当时魏国一超独强,天下无敌。

前389年,秦国进攻秦军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镇--阴晋(今山西华阴东),秦军在阴晋城外排兵布阵,一场大战一触即发。魏武侯亲自到前线犒劳将士,魏军上下士气高昂。吴起率领五万魏军,包括战车500乘、骑兵3000反击秦军。魏军作战勇猛,更兼有吴起为将,魏武卒方阵锐不可当,个个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于阴晋城外,取得了辉煌的决定性战果,史称“阴晋之战“。此战过后,吴起率军势如破竹地进入关中平原,横扫河西。

紧接着吴起再次大败秦军仓促间集结的残余部队于武下(今陕西华县东),并向秦国腹地推进。这时魏武侯中离间之计,疑吴起,导致吴起投楚。这一年,秦惠公死去,年仅两岁的公子昌继位,是为秦出公,其母亲小主夫人当政,秦国进一步沦落,元气耗尽,被魏国打得稀里哗啦,自此战国进入卑秦阶段。晋国当时晋文公称霸,尚不能有效的控制秦国,而此时单独的以魏国将秦国打垮,割地求和,可见战国初期魏之强大。

魏武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欲见嚣张跋扈,公开施压周天子。田和欲取代姜氏成为诸侯,通过魏武侯向周安王讨封,魏武侯对周天子施压,周天子不得不册封于田和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田和就是田齐太公。前383年赵敬侯涉足中原,攻打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卫慎公不能抵挡,急忙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败赵军于兔台(今河南清丰西南)。这是自晋阳之战后魏氏与赵氏的首次火拚,标志着三晋联盟的瓦解。

武侯在位时达到军事上的鼎盛,到魏惠王在位时,前期仍旧保持全盛。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

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

自此魏国一超独强地位失去,魏国、齐国均分天下霸权。

经历了魏武侯长达十几年的征战,魏国人面对着四面受敌的窘境,只认为这很棘手,并没有察觉到危机的来临。魏武侯相信魏国完全有能力巩固自己的霸业,完全可以凭一国之力长期称霸于中原,然而到魏武侯死时,魏国霸权仍然在受到周边大国的强烈挑战。齐、楚、秦、赵等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着魏氏的霸权。由于魏武侯(乃至其子魏惠王)在位时间发动的战争虽多,却未能取得太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诸侯,终于在魏惠王时代,魏国在各个大国的夹击中,国力枯竭,彻底走向了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这个和魏惠王的骄傲自大,生活腐化,不用人才有很大的关系,卫鞅就是其中最为可惜的一个天下奇才。魏惠王曾经与齐王进行谈论,齐王以人才为重,而魏惠王却以珍宝为重,那么,天下局势的走向,其实已经决定了。齐王重贤任能,渐渐夺得了霸权,而魏国,一直在衰落。田齐立国时,“设大夫之号”,建立谡下学宫,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将军,改革政治,发展军事,齐国遂强大。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从此一直到战国中晚期,一直保持着强盛的地位。而秦国在一代贤君秦孝公的带领下,发出求贤令,任用商鞅推行变法,一跃而成为中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且收回了当年吴起侵占的河西之地,接着反而吞并了魏国原有的河东之地,秦国进入攻势,而魏国只能采取守势。短短三十年,秦魏两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消一长,日东月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与秦国商君变法的几乎同时期,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第一步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鼓励百姓开垦农田,增产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加上本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最终称道:“终申不害在韩一生,诸侯没有敢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各方面都很弱小,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六国不敢小觑,人称“劲韩”!但是,韩国终究没有强盛到最后,申不害变法虽然有效,但是远远比不上商君变法。

申不害的法,更多的强调“术”,说白了就是权谋,驭人之术,耍小心眼,可以想想,国君通过权谋控制臣子,那臣子不会使用权谋应付君王么?结果导致的恶劣后果就是,整个韩国,朝堂上下,包括对外外交,都使用权谋之术,想凭借一点小聪明使得自己强大,不肯踏实的进行改革,发展,后期的将上党飞地丢给赵国,派郑国去秦国疲秦等,都是损人不利己的小手段,不过可笑的是,郑国疲秦没有成功,反而助秦更加强大,这就是为什么秦国能强大的根本原因,因为人家务实,而且法令能得以保护贯彻,可韩国呢,申不害一去,韩昭侯一死,法令荡然无存。

当时两国同时在变法,魏国的名将就给出了结果,当时魏惠王问:“秦、韩都在变法,谁会成功呢?”答道:“秦国在杀人,韩国也在杀人,秦国杀人是为了法制,韩国杀人是为了君权,秦国练新军,人家是在寂静的山谷偷偷的训练,韩国也练新军,却是公开的在国门前大张旗鼓的进行,生怕天下不知道,一高一下依然明了,结果不言而喻。”

可能也和国民性有一定的关系,当年秦国被强大的魏国追着打,打得国土面积萎缩到解放前,当时秦国人是什么反应,是秦孝公立耻辱石,发求贤令,立志雪耻,默默变法图强,而韩国被秦国压着打,他们的反应呢?整个朝堂、民间都叫嚷着:“天不佑韩,使韩生于虎狼之侧”,这是多磨强烈的反差呀?如此看,秦不强才不正常,韩不灭才没天理!

战国中期,进入了秦、齐争强的局面,一称西帝,一称东帝。

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求士,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昭王也被后世敬重,尊为礼贤任能的典范。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余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燕国当时的确很强,但是还不能与鼎盛的齐国对抗,此次齐国的失败,是败在齐王背信弃义,破坏合众,公开侵犯他国,结果导致一干列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齐国,齐国很强,但是还没有秦那种强大,无法凭一己之力与天下对抗,所以险遭灭国,经此一役,齐国开始衰落,北方的赵国却突然崛起。

战国局势进入秦赵对抗的局面。

经过各大国与魏国长期的周旋,魏国霸业渐衰,赵国逐步崛起。魏国比邻秦国,屡次为秦国所攻,魏国不得不采取合纵抗秦措施,与中原诸侯重修盟好。前325年,魏惠王发起魏、赵、韩、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年轻的赵武灵王也兴致勃勃的始称赵王。时赵弱小,屡被其他诸侯侵犯凌辱,相王大会上,赵武灵王也经常受到其他国王的耻笑与嘲讽,武灵王心中郁郁,说道:“我不要这虚名,没有王的实力,据算称王了,有人服你么?”下定决心改革强国,去王号,并终生不再称王。

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赵惠文王继位后,继续深化改革,严于律己,对臣属赏罚严明,有理有节。廉颇“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有战功,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文王又封他为上卿。而宦者令缪贤有罪,想叛赵投燕,这本是杀头之罪,当缪贤知错悔改而“肉袒负斧质请罪“时,赵惠文王就赦免了他。如此赏罚严明,确实表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正是他们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赵国当是时,名臣武将济济一堂,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中秦离间计,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杀神白起尽数坑杀赵军俘虏于长平,赵国国力大衰。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但是正是因为这一次坑杀俘虏,再次激发了六国合众抗秦的决心,只可惜,六国不齐心,最终还是失败。

从此,战国后期,秦一超独强,再也没有诸侯国能凭一己之力与秦对抗。

秦国继续发展壮大,山东六国与秦国比,有如郡县,到了那个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现时,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建立。

同类推荐
  •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全集)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全集)

    “西洋镜”团队历时八年整理出1876年至1904年间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大量新闻报道和特写,其中涉及他的种种洋务、对美国《排华法案》的强硬态度、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兢兢业业、处理义和团事件时的前倨而后恭,特别是出访欧美时的情景……本书分上下两册,按时间顺序上册从1876年到1896年,下册从1896年到1904年。
  • 大秦飞虎

    大秦飞虎

    对只身入秦变法的法家至尊卫鞅,表示由衷的敬意。从卫鞅变法开始到卫鞅五马分尸,换一个角度诠释这段历史。不是穿越,也不搞笑,努力让你感觉到一些热血沸腾之后的快感。如果我做到了,请你留下足迹。
  • 大明易天记

    大明易天记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孙朱允炆继承大统。登基伊始便大肆削藩撤爵,一众藩王人人自危。燕王朱棣引兵而起,一场席卷神州的“靖难之变”拉开序幕。与此同时远遁漠北的蒙古余部虎视眈眈,卷土重来,奇袭燕京!安南诸国狼子野心,窥视神州,入兵云南。霎时间风起云涌,一众江湖儿女、隐士真修粉墨登场,或是各为其主阵前厮杀,或是更围绕着一本武林密宝《菩提洗心经》展开争夺。此间种种不仅有那铁马冰河、万箭千刀的两军对垒,亦有手刃仇人、快意恩仇的江湖豪情,更有飞天遁地、御剑而行的道法昭彰。历时四年朱棣在一众燕北豪杰的相助之下砺刀秣马,问鼎中原,终成一代英主!
  • 郢吹雪

    郢吹雪

    世间百态,人间黑白。和平过后便是战争,乱世里有着千万种风景。沙场官场江湖,无数的人共同构成了这个年代。有人智谋无双,有人勇武无敌,有人背负家国,有人只是想要活着......
  • 大唐驸马房遗爱

    大唐驸马房遗爱

    一觉醒来,发现老天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莫名其妙穿越到了大唐!你说穿越就穿越吧,穿成谁不好,怎么偏偏就成了房遗爱呢?总感觉自己头上绿油油的,顶着一片草原……我定要改变命运,摘掉这顶原谅帽!……建了一个书友群,各位可以来一起讨论剧情,提建议。群号:702815368
热门推荐
  • 佛说菩萨逝经

    佛说菩萨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爆笑王妃宠翻天

    爆笑王妃宠翻天

    他是世人眼中战功赫赫,俊美无疆得七王爷,也是每到月圆之夜,怪病发作,化身为魔,无人敢靠近的活阎王。穿越成深爱着太子的太师府柔弱三小姐,初来乍到竟赐婚给了他,她这什么运气?本以为自己娶得是一只柔弱小白兔,结果平静的王府因此女的到来,再无安宁之日。片段一:“王爷,你信不信我一秒种能让你失了镇定?”“洛颜儿,身为王妃,注意自己的德行。”“那试试?”“试?”某爷瞪向她,心中却有小小的期待。“我今天——把你的兵符卖了。”“洛,颜,儿——”所谓权谋,谋的是天下,更是一个女人的心。百世轮回,千年情劫,只为寻到她。男女身心干净,一对一,爆笑甜宠文。
  • 重生之再兴盛唐

    重生之再兴盛唐

    重生为被废的唐哀帝李柷,在穷途末路自暴自弃自杀之际获得异界系统相助,看到希望的李柷,重拾自信,势必为了复兴大唐而竭尽全力,可没想到一逃出魔爪,却接二连三地遇到刺杀,这还让不让李柷活了诶!一场诸国纷争,群雄逐鹿的大争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 听雨惊华

    听雨惊华

    她第一次见他只觉得这个男子生的好生漂亮,定是听雨阁的头牌。第二次见他…………
  • 七叶之恋

    七叶之恋

    他们相识于七叶草,相恋于七叶草,七叶草将两个不同的命运轨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七叶草第一片代表「信仰」,第二片代表「希望」,第三片代表「爱情」;如果是四叶幸运草的话,第四片代表「幸运」,而幸运是幸福的前兆,你相信吗?其实幸运草的故事还有下半段:当你发现四叶幸运草的时候,不要告诉别人,否则到手的幸运会飞掉的。第五片为财运第六片是地位与名声第七片代表能得到九死一生的好运气当别人在寻找四叶草时,他们相信他们会拥有七叶草的幸福,他们会得到至死不渝的爱情和九死一生的运气!
  • 傲天星神

    傲天星神

    鉴于许多人的建议,与自己的体会,书需要修改一番,暑假过后再战,另外一篇玄幻,一定会更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岁月里的漫天星辰

    岁月里的漫天星辰

    我叫简婳,我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里
  • 峡谷之英雄本色

    峡谷之英雄本色

    本书阅读体验如下:“嗯……书名看着还不错,就勉为其难地点开看看吧。”“哼,又是天降金手指,完全被我预料到了呢。”“女主出现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握草一下这么多女主,这是要炒股?”“主角好菜啊,好菜啊~~.......啊对面怎么投了.....”“这套路主角都看不懂?妹子这么说必然是暗示......阿,不是啊,我又被作者套路啦,作者太脏啦~~~......对不起,打扰了。”“看完这章就好好学习!”“区区一章不可能浪费我几分钟的!”“再看一章,再看一章总不会耽误太多时间(沉迷)......”“虽然九点钟就要高考了,但只要我看得够快,就能在五分钟内赶到考场......OH,NOOOOOO!!!监考叔叔放我进去吧求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