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4400000004

第4章 孤邸

当第一天来到禅修园,听自然尼师说要带我去孤邸时,我在心里轻轻愣了一下。只觉得好古雅的一个词,有点不太确定所指是哪两个字。

后来随着她穿过石子铺的小径,走进竹篱围起的一座院子——门前写着“女众禅林”四个字——进去,是宽敞的空地,立着竹竿,搭着晒衣绳,上面晾晒着被单衣裳等,绿草掩着简单的石板路,通向两边林立的竹楼。

原来,这就是“孤邸”了,也就是禅修者的住处,取自巴利语 Kudi 的音译,是专属名词。

从前为了写作《步步莲花》,我曾细读过各种佛教史籍,知道在原始佛教中,当释迦牟尼决定不拘泥于“林栖”,而答应接受信众的施舍建造僧侣宿舍时,原本有两种形式:一是“僧伽蓝摩”,简称“伽蓝”,意思是众僧共住的园林,就像我在鹿野苑见到的规模浩大的精舍遗址;二是“阿兰若”,简称“兰若”,意思是在山林间和村镇外的空闲处建造的小屋子,或独自一人、或两三人共住的清修之所;石窟,便是“兰若”的一种发展形式,其建造目的是为了方便僧侣远离尘嚣,在深山静修。印度的阿旃陀即是其代表建筑,而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则是向原始佛教致敬的一种形式。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所有行止规矩,都遵循最原始的印度佛教,而这座法乐禅修园,也就相当于印度的伽蓝了。

能在今时今世有缘来到一座像佛陀时代“祗园精舍”那样的伽蓝修行,体验两千多年前原始佛教的禅林生活,是多么殊胜的缘法。这使我在入园第一瞬间就被彻底震慑住了。

女众禅林的孤邸是一色的吊脚竹楼,一楼两户,我称之为“联体别墅”,很原始的木板地——不能叫地板,因为极粗糙简易,只是刨平的长条木板粗略地拼在一起,中间的缝隙大得可以伸进一只手指去。

墙体是竹子对半剖开再笔直排列,房顶是粽叶层层覆盖,只有房门是正儿八经的木板门,未上漆的。小小竹楼用钢筋架起三个台阶的高度,以避蛇鼠与潮湿;一人一间,大方得近乎奢侈。

我被分派在 211 孤邸,进院门处正对着的第一间。

推开门,看到小小一间还辟成一室一卫,用竹墙隔离。卧室里一张架子床,床上也只铺着几块木板,从内务室领了被褥床单直接铺上,别说床垫了,草席也没有一张——这是真正的蜗居,窄窄空间里除了床没有任何桌椅板凳家具,有也没地方搁,一只手提行李箱就是我全部私人财产了。

我衡量了一下,若在房里密密摆满单人床的话,大约可以并排摆两张,再打横摆一张。门是向里推的,可是因为与床的间距太小,不能完全推开。

洗手间倒是瓷砖地,有淋浴头,也有洗手盆,冲水便池,对我来说这就很足够了——我对于宾馆的要求,也不过是房间干净,有独立卫浴即可。

想象中的禅修,一定要住在绿油油的竹林里,晴天看新笋迸出,雨天听竹梢滴沥,就像林黛玉的潇湘馆。这个愿望在曼听并没有实现,但是住在绿色植被间的竹楼里,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而且草檐下伸出一截窄窄的走廊,竹栏杆,木板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屋内不通风光线又暗,因此我没事的时候,就总是坐在走廊上,背倚孤邸的竹墙,借着草檐的遮蔽看书、听雨。

书中说,在佛陀还是须弥陀菩萨的某一世轮回中,他发愿要散尽家财去做隐士,帝释天察觉后,就命毗首羯磨为他在喜马拉雅山中准备一间最适合禅修的舒适住所,需要具备八个条件,使其成为修行的完美乐园:

1. 不收藏财物和谷类;2. 易于获得适量的食物(比如有很多果树和麦田);3. 只食用适当的食物(不须杀生);4. 没有抽税与充公财物的烦恼;5. 不执著于衣物与用品;6. 有安全感;7. 不会受到强盗的威胁;8. 不须与官员打交道;9. 可以自由地走动。

而我在禅修园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吗?

每天打坐六小时,上早晚课两小时,做义工一小时,一天两餐,过午不食,上交手机、电脑,断绝一切外缘,不化妆,不外出,住在简单的环境,穿最简单的衣裳,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房间里没有贮存过剩的食物,没有任何奢侈的电器,不思享乐,专注禅修,安然自在,一如经典中的生活。

有人说,心中有佛,身处红尘亦当清净,何必刻意寻找修行的地方?——道理也许没错,但是说这话的人真能悟彻做到吗?若真做得到,那的确不必修行,因为他已经成佛了——佛祖在做菩萨的时候还需要寻找特定的地方隐居修行,即便成佛之后也还是每年要闭关三个月度过雨安居,今天的凡人竟敢自称已经定力修为高到了不染六尘?所以说这话的人其实根本没有涉猎过禅修,不过是鹦鹉学舌,说一些自己也不懂得的空话罢了。

《尚书》说:不宝远物。《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人们总是忍不住要跟自己较劲,跟别人争风,物以稀为贵,越是罕见难得的就越要用力追逐,务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却不问那件事对自己是不是真那么重要。这就是执念,是愚蠢人的自寻烦恼。

这道理很多人都懂,却只是不能真正看得破,放得下,抵御诱惑。但是在禅林中,所有人都只能安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虽然在家众一时还做不到出家人那般“三衣一钵”,但也都不饰铅华,简衣素食,每天只以诵经坐禅为意,自然便打消了物欲的妄念。

难得的是,禅园内无论是十戒尼还是在家众,无论法工组长还是普通义工,无论已经上禅的“高人”还是新来的学员,甚至无论尊者还是杂工,所有人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谁的房间会更宽敞更舒适更华丽,连装备都是整齐划一的。

即使住持的都罕听长老与玛欣德尊者,也是住在一楼两户的孤邸中,两位长老共用同一个屋顶,同一座楼梯,并没有自己独立的住处。并且同所有僧众一样,也要每天早晚念经,忍受蚊虫叮咬,早午斋与众人一起排队等候,享用一样的斋食,并没有任何额外的优遇,只是在开示时才会移坐到一把巨大的鎏金朱红大椅上,趺坐说法。

在这一点上,禅林可真是做到了“众生平等”。

以前总觉得断发出家,真的就能断绝烦恼吗?

现在身处禅林,真是有点理解出家人了。

《沙门果经》里对出家人的形容是:“舍弃少量财产,或舍弃大量财产;舍离少数的亲戚眷属,或舍离多数的亲戚眷属;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为无家者。他如此出家,防护身而住,防护语而住,防护意而住,满足于最低限度的食物和衣服,乐于远离。”

出家不是结果,而是开始。

只是动作,不是目的。

出家人要“舍弃”、“舍离”,在断发受戒之后,要开始“修”,是清修,也是苦修。最简单的生活,最严格的作息,最持久的定力,最精准的戒律,这些都要一一遵守、执行。安住于这样的生活中,持之以恒,心自然会变得简单、清净、柔软,无欲无求。

如此,远离的就不只是尘埃与喧嚣,也还有欲望与烦恼了。

我在寺里只是学员,又称为在家众或近事女,无须断发剃度,但也要三皈五戒,清净禅修,过着与在俗世全然不同的生活,看世界的态度和角度也明显地会

发生不同。尤其是有一天中午,自然尼师告诉我有电话找,要我等在办公室外。

过了会儿,电话铃响起,是老公打来的,同我商量新家装修的事,絮絮叨叨说了几家装修公司的报价,乳胶漆书柜板的分类价格,以及木工水工电工的新行情,我忽然觉得无比厌倦而且无聊,简单地说了句“你看着决定好了”,挂了电话。

回到孤邸里,坐在简陋的木板地上,看看周围简单却齐备的装置,想到即使这样不着一桌一椅,只是一衫一裤,我也可以很快乐;再想想老公正在家中为了新房装修而大动干戈,就觉得俗世的生活真是自寻烦恼。那么多的事要想,那么多的钱要花,究竟何苦呢?

想到装修,就仿佛听到了刺耳的电钻声,满心厌恶。在都市中,每个人或真或假地都会说到“清净”二字,但实际上,怎么可能得到清净呢?走在车水马龙尘嚣扑面的街头,到处都是施工队的土坑围墙,整个世界满目疮痍,而且永远治不好的样子。拥堵,肮脏,混乱,嘈杂,这就是城市,眼、耳、鼻、舌、身、意,无一处不被胁裹,无一时感到清净。六根不净,心思如何清澈得起来?

正如经中所说:“居家繁杂,是尘垢之途。”即使再大的房子,再好的装修,也会充满种种现实的局促与障碍,导致尘垢繁生,何如“出家开阔”,天地清净呢?

虽然我不可能就此出家,也不能一辈子躲在禅林里,终还是要去面对所有现实的琐碎的烦恼,面对尘垢之途。但我希望我能在禅林中视孤邸为豪宅,也可以在俗世中视华屋为孤邸,保持一颗禅修的心,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沉静,多一点

冲淡与柔软。

如此,便不虚此“修”了。

◎离寺后记

离寺后有一次同人说起禅修,有位长袖善舞的朋友很高调地说:我知道,我还组织过好几次禅修呢——我初而肃然,继而愕然,终而恍然——原来,这正是他的升官发财之道,巧立禅修营名目,组织一些企业老板到寺里闭关一个星期,吃吃斋,说说法。但其间并不禁语,更不会断绝外缘,手机、电脑随声携带,没事就打打电话发发微博,甚至曝一下当天丰富的斋菜,名为修行,其实只是让老板们体验两天住寺生活,同时以学法为由来交际结缘。一为募捐,二为交流。这样的禅修,又怎么可能体悟清净之道?

所以有志禅修的朋友,请务必查阅条例,注意三点:一、正念的禅修营不以赢利为目的,不设收费,不会划定人群; 二、真正的禅修营一定是要求断外缘的,倘或做不到,那就在家多读两本佛经典籍修心养性好了,不必苛求避世,反对别人形成打扰;三、禅修最好远离闹市,最好是在山林中,方符合佛陀的教义,那些香火鼎盛的景点区寺院无论拥有多么神奇的传说和伟大的历史,都是不适合禅修的。

由于禅林的网址经常变动,这里就不附注链接了。有意禅修的贤友只要在网上搜索“南传上座部佛教”网站,按照报名要求填写表格,将申请发至邮箱等候回复即可,不需要任何费用。

同类推荐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在新疆

    在新疆

    《在新疆》是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是其散文集大成之作,荣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被誉为《一个人的村庄》的姐妹篇。作者十年漫游新疆,将视野从村庄生活扩展到城镇乃至新疆南北各地,用深情的文字将更广阔、更质朴、更柔情的生活挽留于这部新疆之书。全书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震撼力,被认为是新疆历史、现实与梦幻交融的结合体。
  • 十年旅痕

    十年旅痕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应该是忘却一切目的而与大自然融和在一起的,他的肉体与灵魂都卸下了欲念的重荷,赤条条游向一片自由的天地,他的整个身心完全坠入了一种忘我的物我同一的境界中,被大自然那色彩迷离的网所俘获。正是这种行为,使人在旅行中超越了一般动物的特质,而升华出一个活脱脱的“人”!
  • 世界我知道-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世界我知道-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本书内容包括:“狮子国”的窥探;地理大发现;崎岖温润的地理环境;储量丰富的宝藏;历史回眸;美丽的传说;封建专政;殖民统治;独立发展;政体与外交;政体与政党等。
  • 中国最美的风情小镇TOP100

    中国最美的风情小镇TOP100

    本书介绍了100个风情小镇,内容包括: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到人家、桃源村落——赛似神仙不思归、民族小镇——千般风情别样游、古城驿站——追忆悠远历史的回音。
热门推荐
  • 铃医女三进九重宫

    铃医女三进九重宫

    侠女也婐媠,忽闻有恶魔。仙也道来侠也说,江湖混转尽泪沱。不要人夸逍遥子,逐星摘月护花帼。青囊绿,百草香,医女痯痯救死伤,命悬魂牵惊烦时,妙手回春锄祸殃。追往昔,看今朝,厉风起处浪滔滔,穿云剑,寒霜刀,搅得江翻夔魖嚎;英逸才,神功高,不怕巫山九头雕。惊鸿一刻双飞燕,谦谦君子竞折腰。金戈单骑烟霞里,不见猛鸠占鹊巢。妃子笑,黔嬴闹,拏云山中怒火烧。一剑横穿南北,瑶台漫卷烟硝。仙侠诛寇虐,平地起巫妖,今日魔天斗法,天地任君逍遥!
  • 东三省舆地图说

    东三省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言念有君子

    言念有君子

    被迫玩游戏,还必须闯关才能离开这个游戏。
  • 血色梦境

    血色梦境

    你有过说走就走的旅程么?你乘坐的大巴车,真的属于这个世界么?一辆诡异的大巴车,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墓,一段家族往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小姑奶奶,你的嘴唇好温柔……”“晓薇老师,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鬼姐姐,僵尸妹妹,你们怎么也来凑热闹……”
  • 罪者游戏

    罪者游戏

    当审判日到来,地球上的部分人成为‘罪者’,在一场接一场的死亡游戏中挣扎轮回。宁风为了保护自己的养姐,义无反顾地开始探寻着新世界的秘密,在最终的神降临之际,寻找着救赎的方法。无限的死亡游戏,与各色奇特的人物相遇,究竟谁才能够站到最后?
  • 曲径幽幽情意浓

    曲径幽幽情意浓

    三好学生顾谨言在父母离婚后变得叛逆,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冷漠孤僻。被判给母亲的她被母亲带到继父秦浩天家里。顾谨言对这个新的家庭感到害怕,可是见到年长她一岁的哥哥秦倚和浩天叔叔竟是这么的温柔绅士顾谨言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但是对姐姐和弟弟的思念、自己的奶奶的胡乱挑唆,以及秦家小姑的严厉让顾谨言又对这个新家反感。她试图用叛逆让母亲回到以前的那个家里,可谁想到因为她的任性差点造成让她悔恨终身的事情。“父母也许有他们的无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他们操心。你这么大一个孩子了怎么就不能学会去爱身边的人,大人也需要温暖!你知道吗顾谨言”秦倚对她说的这句话,可是终究是……
  • 无心问仙

    无心问仙

    何为源头、何为尽头,问仙不知、问天不语。逍遥自在无心仙、九天之上证天道。
  • 我有无数选择

    我有无数选择

    萧毅觉醒了神级选择系统,每次选择都能获得一项奖励。从此人生改写。游戏超神,体育超神,战力超神,演技超神,酒量超神,无限超神。虽然低调是一种美德,但实力不允许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草追爱:惜惜,求抱抱

    校草追爱:惜惜,求抱抱

    今天,落夕惜决定向暗恋已久的校草池衍潇告白,也给了落夕惜一个炸弹,把落夕惜炸的脆脆的――一向高冷傲娇的他竟然答应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