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00000007

第7章 初涉人生(1)

1贫寒的家境

玛妮雅带着满身的愉悦,兴致勃勃地返回华沙,过去的来思诺路已找不到她的家了。不久前,父亲已决定搬到诺佛立普基路一所比较小、质量较差的房子里。玛妮雅把带着的大包行李往地上一扔,大声嚷着:

“爸,我回来了!”便扑到父亲的跟前。

“好,我的玛妮雅,让我看看,哦,长高了,晒黑了。我们真想你啊!”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摸摸女儿柔软的头发,“愉快吗?”

“很愉快!爸!我们滚铁环,打秋千,跳舞,太多太多,快乐极了。那里的野草莓又大又红,好吃极了,我的食量大得没有限制,爸,你想像不到我那种贪吃的程度……”她手舞足蹈,仍然陶醉在乡村生活的乐趣之中。

玛妮雅愈是激动,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愈感愧疚。30年的中学教书生涯,养成了一种庄重严肃,不苟言笑的性格。他整整洁洁的服装,规规矩矩的姿态,有理有节的言行,无不反映出他是一个严肃而训练有素的学者。玛妮雅爱她的父亲,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她心目中的父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犹如一个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父亲带他们去旅游,他必定预先研究好旅程表,标出风景名胜点,一路上他像熟练的导游评述这里的风景优美之处,人文古迹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而且引经据典,令人叹服。特别是对科学知识,不论你提出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你一个圆满而精确的解释和答案。在玛妮雅的心目中,父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学多才的教师。所以在父亲面前,她永远是一个无知的小女孩。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也特别钟爱这个小女儿。那时他虽没料到玛妮雅会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但也知道,这个孩子会有出息。可是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极为复杂。曾经希望挣得更多的钱来供养一家人,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过上宽裕的生活。然而命运给予的回报是如此刻薄。他竟无能供孩子们出国留学。他又一次为自己损失那笔钱做倒霉的投资而后悔。而自己年纪渐老,家里已再收不了寄读生,虽然继续在学校教课,但收入维持家里收支平衡已经够困难了。孩子们还未成家立业,并且都是求学时代。想到这,他微笑的脸庞一下阴了下来,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痛苦表情。他心里在喃喃地说:“我想送孩子们受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旅行,然后到外国去留学。然而……”聪明的玛妮雅一下刹住了那乐天乐地的兴趣,滔滔不绝的话语全然停了下来。

“爸,怎么啦!不舒服?”玛妮雅扶着父亲在一张大椅子上坐下来。这位秃顶、矮胖,永远衣着朴素的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在女儿面前是从不流露出悲伤的,他摸摸头说:“没什么,孩子。”

玛妮雅定睛观察一下,一年间,家里的变化真大,没有了寄读生,只有一个粗俗的女仆。房子换了小的,比过去减了两间!屋子外面也只有一个极小的花坛。玛妮雅心想,这样还好,全家人可以住在一起,更加亲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白天,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去教学,布罗妮雅到寄宿生家去讲课,约瑟夫上大学,海拉到朋友家去,玛妮雅就到父亲的书屋里翻着各种书籍。除俄国书籍外,什么书都看,特别是文学作品,例如吉卜林、多莱特的诗和著作,不知疲倦地在《丛林之书》、《黎明》、《西多》、《吉姆》这些书里寻求大自然的壮丽。她热爱大自然成为了她一生的爱好和追求。她熟记了几千首诗歌,有法文的,德文的,英文的,波兰文的……

每当午茶过后,夜幕降临,一家人就聚在父亲的工作室——书屋兼餐厅里,听父亲讲授各种有趣的知识。有时,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把他波兰文字的诗《生日赠友》、《为婚礼举杯》、《致旧日的学生》等拿出来,抽出其中他认为有价值的诗篇大声朗诵给孩子们听。有时还高声朗诵波兰作家描写奴役和反抗的诗篇。《塔杜施先生》中气壮山河的长段独白和《科学第安》中的沉痛诗句。

玛妮雅忘不了这些有意义的晚上,幸亏有这样的夜晚,幸亏有这样的父亲,她的才智才得以健康发展,她的思想才得以成熟。

约瑟夫每天放学回来,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他的大学生活。讲有人想要暴力斗争,要不顾生命危险去组织密谋;有的想用论战去鼓动,还有人怀着一种神秘的梦想,因为天主教也是一个避身之处,是一个反抗信奉正教的压迫者的力量。讲他们这些波兰青年如何热血沸腾,如何想赶走侵略者,建设新波兰。

这是波兰青年共有的民族梦——波兰梦。这个梦对于20岁的布罗妮雅,17岁的玛妮雅是同样具有的。要为波兰服务,单靠武力、蛮干是毫无用处的,而宗教信仰也随着母亲的去世一点点地消失了。要实行使祖国重新获得自由的愿望,首先要有知识,要给波兰创造伟大的智力资本。因为俄国人剥夺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就是要使波兰人变得愚昧无知,以便他们统治。但是玛妮雅作为女孩,同她的姐姐们一样,在波兰已无法上大学,俄国佬剥夺了她们上学深造的权利。一个时期,玛妮雅与姐姐们商量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布罗妮雅决定去学医,玛妮雅打不定主意,但决计求学深造。她们深知,在沙皇统治下的波兰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的,要深造就得离开波兰,到国外去上大学。可是哪儿来的钱呢?

布罗妮雅这两年来由于教了几个寄宿生,有了一些积蓄,但仅够旅费和读医学院一年的费用,而医科大学需要5年才能毕业。她已20岁了,再不能等了。布罗妮雅非常沮丧和焦急。生性先人后己的玛妮雅也为姐姐焦急,时时思忖着帮助姐姐实现愿望。不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征得父亲的同意后,便对姐姐说:“布罗妮雅,我想出了一个让你到巴黎医科大学学习的好办法。”

“什么,办法?”

“对,用我的办法,过几个月就是秋天,你就可以走了。”

“什么?玛妮雅。”在布罗妮雅的心目中,这简直就是做梦。玛妮雅对这个才华超群的姐姐十分崇拜,自从母亲和大姐去世后,布罗妮雅总是给她以慈母般的关怀。四年来,她默默无闻地承担全部家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如今她已经20岁了。她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姐姐。所以她恳切地对布罗妮雅说:“你用你自己的钱先去,以后我设法为你寄钱,父亲也寄。同时,我也为自己将来去求学攒钱,等到你当医生的时候,就该轮到我去上学了,那时,你来帮助我。”

“真的,玛妮雅。我的好妹妹。”布罗妮雅满含泪水,拥抱着玛妮雅。这时,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说:“玛妮雅,你这么小小年纪,到哪里去攒这笔钱。”

“当家庭教师,我可以找一个年薪不低于400卢布并且免费提供食宿的主顾,这样我就不必花什么钱,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妹妹的举动无疑使布罗妮雅感动万分,她和妹妹一样轻视那些对于社会地位的看法,她也是一个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把两姐妹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在波兰,家庭教师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被人歧视的职业。妹妹为了使她能立刻实现上大学的愿望。而决定选择这种低下的职业,忍受这种丝毫不能引人入胜的职务,接受残酷而漫长的等待。作为姐姐,她怎能忍心呢?怎么能让妹妹去作牺牲呢?

一时间,布罗妮雅感动和悔恨交织。她动情地说:“不,玛妮雅你应该先走,你天赋好,愿望强烈,你的成功率比我高,比我快。你先走,我支持你。等你完成学业,我来巴黎找你。我是姐姐,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和帮助妹妹。”

“布罗妮雅,你别冲动,你已经20岁了,你已经耽搁了几年,而我还只有17岁,有的是时间。父亲也同意应该大的先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别犹豫了,从现在我们都开始全力作准备。等你有了工作,你来帮助我完成学业”。玛妮雅以她的诚心和执拗,终于说服了姐姐。布罗妮雅为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搂住妹妹,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肩膀,哽咽地说:“玛妮雅……我的小玛妮希雅!”

泪水,更加凝固了姐妹俩的情姐妹俩的爱。在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布罗妮雅满怀内疚和感激,充满希望和信心,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华沙,登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

2初试锋芒

1885年9月的一天早晨,玛妮雅起了个早床,在镜子前晃来照去,总认为不具备一个女教师的形象。她从挂衣橱里挑出一件最朴素大方的衣服,把一头蓬松的金色卷发尽力用发针扣紧,藏进褪了色的帽子底下,尽量使自己成熟、大方、平凡。

她尽力压制着腼腆和怯懦的心理,来到一个职业介绍所,看着那一个个求职者带着失望的表情怏怏离去,玛妮雅也显得不知所措起来。不久,她由一个瘦女人引着,走过宽大的前厅,来到隔壁一个小房间。

她小心翼翼地站着,手里机械地握着一小札文件。

“你有什么事,小姐?”书桌后面传来一个胖女人粗重的声音。

“我想找一个女家庭教师的职业。”

“有证明文件么?”

“有……我有中学文凭,还得过一枚金质奖章;我教过书,这是我的学生家长写的证明书。”介绍情况后,她似乎显得很轻松,然后把文件递上去。介绍所主任用一种职业眼光审视着她递上来的证件材料。然后抬起头来,认真仔细地打量着她。

“你精通几国文字?”

“德、俄、法、波兰文字都精通,英文略差一点。但已达到官定课程考试的标准。”

“你当家庭教师需要什么待遇?”

“年薪400卢布,以及提供我的膳宿。”

“你多大岁数?”

“17岁”。玛妮雅的脸红到了脖子根,然后又微笑着加了一句:“不久就18岁了,我的父母亲都是中学教师。”

介绍所主任用纯正的“英文”写下了玛妮雅的简历,并把证明材料交还给玛妮雅。

“谢谢你,孩子,一有机会我马上写信给你。”介绍所主任陡然转了语调,用十分和蔼亲切的语调对玛妮雅说。

很快,玛妮雅就接到通知,要她到一个富裕的律师家作家庭教师。这时玛妮雅天真地想着,律师是个多好的职业,律师一定是很善良,很有教养,有丰富的知识,这样家庭的孩子一定聪明可爱。然而,当玛妮雅到了这个家之后,看到的这一户人家与玛妮雅理想中的人家相去甚远。玛妮雅是在非凡的家庭中长大的。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博学多才,有修养的知识分子,身边还有三个拿到中学文凭和金质奖章的青年。他们均聪明,有志气,有理想,并热心工作,一家人和睦亲密,礼貌大度。她青年时期的伴侣也是具有高尚品质和敏捷智力的人。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玛妮雅,当遇到蠢笨、小器或粗俗的人和事的时候,难免不由自主地产生反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虚伪、贪婪、卑鄙的人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

这家主人倚仗其社会地位和财富,根本看不起一个低下的家庭教师,他们对玛妮雅十分冷漠,甚至不与她说话,在他家那一排排宽大明亮的房间中,却不给玛妮雅一席之地,竟把她安排与仆人住一起的最底层,像储藏室式的阴暗潮湿的小屋。而这个律师的孩子也是个野蛮不讲道德的愚蠢家伙。娇生惯养,极端任性,他从来就不会尊敬别人。根本无心学习,有时给他讲课或辅导功课时,他会突然跳起来撕碎课本朝玛妮雅砸去。

更令玛妮雅极端讨厌的是,这户人家的极端虚伪以及言而无信。他们似乎有钱,请了五个仆人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装作自由主义的样子。当有显赫的贵客来时,律师夫妇极端献媚,殷勤致敬,谈吐高雅,大摆筵席,挥金如土,等客人走了之后,马上变成另一副面孔,把客人骂得一塌糊涂,言语十分粗俗,刻薄。他表面上显示出十分奢侈富有,十分大度开朗,而实际上非常吝啬。有时夜深了玛妮雅还在灯前看书,律师夫人就会大发雷霆,迫使玛妮雅吹熄灯火。有时天气阴暗,房间光线不好,玛妮雅看不清课本,只得点上煤油灯。这时律师的夫人就会闯进来吹熄煤油灯,并恶言恶语地刻薄她。

“老了,眼花了,那就用不着出来找事做,在家享清福吧!”

“你!你太尖刻了。”

“怕尖刻,就把眼睛睁大一点。”气得玛妮雅全身颤抖,泪水一个劲地滚出眼眶。她与律师夫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

这家人还十分虚伪无信到不给玛妮雅发那微薄的月薪。有时玛妮雅忍无可忍提出来时,他们总会吝啬地说:“急什么,下个月给你嘛!”可是到了下个月又耍无赖。就这样,玛妮雅在这里干了6个月,竟未领到一卢布的报酬。但是为了显示自己富有的身份,又拿钱往窗口外扔,让仆人和穷苦人去争去抢,他们从中取乐。

玛妮雅在以前的生活中遇到过一些平庸愚蠢的人,可是她没有看见如此卑鄙和完全自私的人。她深为自己所生长的虽清贫却高尚知书达礼的家庭而自豪。父亲知识渊博,懂八国文字,哥哥约瑟夫是医科大学即将毕业的高材生。姐姐布罗妮雅正在巴黎攻读医科,姐姐海拉多才多艺,是未来的明星歌唱家,他们看重的是知识,是真才实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而律师这个粗俗卑鄙的家庭,使她感到十分厌恶。

玛妮雅在1885年12月10日写给表姐亨利埃特·米哈洛夫斯卡的信中说:

“我现在过的是犯人的生活。你知道吗?我找着一个位置,在律师B先生家里当教师,就是我最恨的仇人我都不愿意叫他住在这样的地狱里!……我甚至不能忍受下去……

我在这里学会了把人类认识得更深一点。我知道小说里描写的人们都非常虚构,我也知道一个聪明的人不应该与粗鄙和财迷心窍的人交往……”

玛妮雅通过第一次作家庭教师懂得的不只是关于人类和关于“被财富毁了的人”的富有哲理的教训。她要对以前与布罗妮雅所作的计划大加修改。

她原指望在华沙作家庭教师可以赚到数目可观的款子,而且可以回家照顾父亲。还可以参与“流动大学”的活动。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她赚的钱并不多,城里的生活品又贵,加上与朋友们交往开支却不少。照这样下去,还怎么资助住在巴黎拉丁区求学,过着贫苦日子的布罗妮雅?父亲即将退休,靠领着养老金生活,难有节余的钱资助布罗妮雅。自己还想筹集资金继续求学,这如此等等,怎么办呢?

这些对于一个涉世不久的青年女子来说,无疑是一副重担,一种沉重的压力。

但是,这些困难在一个坚强而有主见的女子面前,却变成了动力。她找人打听,有人告诉她有一个乡下教师的位置,那里报酬优厚,而且地方偏僻,没有什么需要用钱。

她自我解嘲地说:“我应该早就去那里,我喜欢农村的新鲜空气。”

同类推荐
  • 算无遗策——郭嘉

    算无遗策——郭嘉

    《算无遗策——郭嘉》主要内容分为睿智少年、屡建奇功、巧论袁曹等章节。郭嘉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之下,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他奉行法家的政治思想,行为果敢干练。其政治活动主要在东汉少帝、献帝时期。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书将以现代人的视角全面演绎仓央嘉措短暂却又多彩的一生,全书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丽的情郎。该部分主要以散文的形式来解析仓央嘉措的情诗,通过对其诗歌的理解,来展现仓央嘉措多情多才的一面。第二部分:住在布达拉宫。我是这雪域之王,该部分以传记体的形式阐述其作为达赖喇嘛的生平。
  •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他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经济。本书着重于张謇堪称传奇的一生,全面介绍张謇的功绩,力图使读者对张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清朝那些人

    清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热门推荐
  • 万兽弑天

    万兽弑天

    我若为凤,翱翔天下舞长空;我若为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我若为龙,万兽臣服弑苍穹!
  • 待闺王妃

    待闺王妃

    她,生来尊贵,谁曾想一朝竟成了孤女。妹妹抢她夫婿,渣男送你不谢。害她性命,要你加倍偿还。他是妖孽王爷,放荡不羁,结果一见卿卿误终身。她要复仇,他给她匕首。她要天下陪葬,他给她权力。她要渣男身败名裂,他替她挡下所有伤痛。放下仇恨后,曾经陪她出生入死之人可还有命陪同。
  • 碎启

    碎启

    启示已碎,命运暴起,未来世界早已在非自然事物的失控下濒临崩溃,未来人类通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构建新的世界,在一个被未来人们改变重建的21世纪,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灾难背后,实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 伽蓝记

    伽蓝记

    多年前,大楚王宫里的一场变故,将一位官职低微的小将领,一举捧上高位,而同时也将他卷入了一个偌大的政治深渊之中。多年之后,命运之轮悄然转动,整个大楚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几个身处乱世的男女,被无形的力量,绞入到了这乱世的泥潭之中。理想、爱情,统统在乱世中化作了泡影。情义、道德,纷纷被野心人撕成了粉碎。生命,就像是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也许只有一瞬间,就再无踪迹……所以,每一个人都使劲的活,使劲的爱,使劲的拼搏。故事来源于周董的《烟花易冷》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抗美援朝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抗美援朝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最强的6个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德、意、日三国已被打败,英法两国也已衰落,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遭到严重削弱。欧亚大陆一些国家已经挣脱帝国主义的枷锁,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已超出一国范围而在世界上形成一个体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猛烈地冲击着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 梅琳传奇

    梅琳传奇

    拥有最佳巫师天赋的梅琳却因为迟迟不能突破而成为同学间的笑柄,并即将沦为奴仆,一次意外的奇遇,获得一件奇妙的宝物,不仅弥补了识海中莫名的缺欠,而且还能够通过宝物的特性,变废为宝,终于成功走上巫师之路,利用自己的优势,成就永恒!
  • 魔妃少主

    魔妃少主

    本想从那事结束以后,自己就像这样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可你为何要穷追不舍,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呢!即使如此,就别怪我搅动风云了。沙无平原,第一次相见,两人手染鲜血如同煞神。九州,第二次相见,白衣蓝袍,温润和煦,由如神邸。但他发现她就是那日的少女,但她知道他就是那日的少年,便体会到和叫一见误终身。为了你,我并不在平庸。应有你我才完整。余生有你才叫圆满。
  • 破碎幻想的斯利特伽姆

    破碎幻想的斯利特伽姆

    低矮的山丘上长满了青草,有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坐在岩石上在眺望远方,一个路过的新人冒险者走过来,问。“们在干什么?”“扫墓。”“这里是你很好的朋友吗?”“嗯。”“你们认识多久了?”“到现在,两年了。”“感觉……时间不长啊……”“两年,已经很长了。”“那,他是怎么去世的呀?”“战争。”“被那场战争波及吗……”“不,我们结束了战争,只不过,代价是他的生命。”“结束了战争?你们是!?”少年摇摇头,身边的少女微微一笑,回答。“已经不是了。”少年也笑了,“想听听我们的故事吗?”
  • 仙妃妖娆

    仙妃妖娆

    她刚刚修炼成仙,就被无良师傅丢下人间历练。这一丢,就把她丢到了妖孽跟前。“师傅,我要回去。”“徒儿,你待得不是挺好的吗?”“可是这有妖孽!”某妖孽:“娆儿,过来!”某女:“呜呜呜~师傅救我!妖孽要吃我。”“徒儿,你是仙,收妖是天经地义”“呜~可是...这妖孽太冷,会把我冻伤。”看妖孽冷王如何收服小仙妃。“妖娆,不管你是仙还是妖,我都要定了!”
  • 你确定这是文学社

    你确定这是文学社

    本以为是一个正常的文学社,结果竟然只是借个名而已!我们的主人公——不是人(呸)布施仁就在这样的一个“文学”社里,开始了他所谓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