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00000026

第26章 不朽功绩(1)

1镭学研究院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终于过去。巴黎的上空仍然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这时,出现如日中天的“玛丽热”的高峰时期。各类邀请接踵而至。玛丽先后接受伦敦、布鲁塞尔等地的邀请,前往参加隆重的科学聚会,出席名誉博士授衔仪式。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连玛丽自己也未曾意识到,在她生命这个阴郁时期里,她的容貌却达到了她生命史上的最完美的时期。一种沉稳和阴郁的坚强神态和越来越明显的成熟和丰满,高贵的气质,优雅的风度,构成了玛丽独特的风采。

用不着鲜艳华丽的装饰,她的外表与她那惊人的意志,坚强的个性十分和谐;她的智慧和精力也达到了人生的峰巅。她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为人类、为科学多作一点贡献。

1911年,她的祖国波兰要创建一所研究放射性的实验室,并聘任她为实验室主任。这使玛丽十分兴奋,她欣然表示愿意组织这一实验室,并在巴黎给予指导。

每天,玛丽的日程表上都是排得满满的,教课、做实验、指导学生、教导孩子,没有一刻闲功夫。但皮埃尔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她的眼前,常常激起她一种无限的思恋。她朝思暮想要为皮埃尔建造一座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不是常用的雕文刻字石碑。她知道皮埃尔生前的最大愿望是有一个出色的实验室。玛丽决定要建造一所皮埃尔曾经向往的、设备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作为对他的纪念。一旦这个理想实现,她要让那些热衷于科学事业的青年,在这个实验室里研究放射现象,不希望这些科学家遭遇皮埃尔和自己那样的痛苦和折腾。

尽管玛丽是个闻名世界,声誉极高的科学家,但这个计划的进行,仍不十分遂意。当玛丽提出要建一个镭学研究院时,当局并未直接答允,一拖再拖。有人建议,发动全国捐助。而玛丽坚决不允,她知道皮埃尔是不愿看到用人们的施舍来建立实验室的。

可是,因为玛丽的声誉为世界人民所瞩目,为科学界所推崇,不少深明大义,眼光远大的人物都在关注这颗科学明星,她提出建实验室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大夫十分慷慨地提出,愿意给玛丽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为她建设一个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并要求玛丽离开索尔本,做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学明星。

消息传进索尔本,立即掀起了波浪。索尔本大学校长十分惊奇,气愤地嚷着:谁也休想让居里夫人离开索尔本,无论代价多大,该大学教职员工当中必须有她。”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索尔本和巴斯德研究院彼此商量,互作让步。双方各出40万法郎,共同创设一个镭研究院。经玛丽同意,研究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放射学的实验室,由玛丽领导;一部分是研究生物学和放射疗法实验室,由著名学者兼医生克娄德·瑞果教授领导,专门研究癌瘤和治疗方法,研究镭在医学上的卓越贡献。这两部分均是镭的研究机构,彼此合作,共同发展镭学。他们还尊重玛丽的意见,在研究院里设居里楼;研究院前面的大道叫皮埃尔·居里路。

玛丽亲自参与计划及设计蓝图工作。施工期间,玛丽常由居维埃路跑到建筑工地去,与工程师一起讨论,帮助设计建筑物,指导仪器的安置工作,在研究院大楼周围栽花种草。她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把镭学研究院建设得尽善尽美。

这个精力充沛的妇人,常常有一些最新、最现代化的意见,她的超前意识,她的专业化水平使工程师们不得不叹服。

玛丽考虑的是尽量长远一点的设计。她希望这座建筑可以用三五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让子孙后代都能使用。她要求房子宽大通气,要求有落地大窗户,以便让阳光照射,以便能极目远眺;还要建一个升降梯,以便装载运送仪器。她不管这种费钱的新设施让政府派来的工程师们十分恼怒,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力求完美。

在研究院的后侧,玛丽要求建设一个极大的花园,花园里要种植各种名贵的树木、花草。还要有池塘。她像鉴赏家一样亲自选来一棵棵小树,一株株花草,看着把它们栽下去。还亲自挥动铲子,亲手栽种著名的梧桐和椴树,攀援的蔷薇。为没有盖成的墙角堆土、铲土。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她都愿同工人们一道,为研究院洒一把热汗,添一块砖瓦。

一天,她正在居维埃路实验室搞试验,她和皮埃尔昔日的实验室工友伯第来找她。这个朴实忠厚的人哭丧着脸,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他告诉玛丽,理化学校要建筑梯形教室,那个曾经为他们作出巨大贡献的棚屋,那上记录着他们英勇岁月的又潮又湿的破木板屋就要被铲平了。

玛丽立起身,一片忧伤爬满了脸庞。她一句话也未说,平静地随着这个旧日朋友来到娄蒙路。几年来,这间破烂的棚屋依然如故。人们不知是为了纪念这间棚屋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恋怀皮埃尔·居里,屋子里依然破烂、漏水,潮湿,那块陈旧的黑板上依稀可见皮埃尔留下的笔迹,那是他向求学的学生们解答问题时写下的公式。

玛丽静静地伫立在棚屋前,一片依恋,一片凄然……永别了,棚屋!棚屋即将在地球上消失,但它的丰功伟绩,它的荣誉和辉煌将载入史册,流芳千秋。

娄蒙路、居维埃路,皮埃尔·居里路,三个不同的地址,象征着三个不同的经历。

娄蒙路的破棚屋里记述着皮埃尔和玛丽的艰难困苦;居维埃路则装载着他们的欢乐和甜蜜;皮埃尔·居里路将给她艰辛的人生展开新的画卷。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和劳累,玛丽的心血换来了成果。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镭研究院终于于1914年7月竣工。在那个雅致的白色建筑群的大门口,用石头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镭研究院——居里楼。它是“前途的庙宇”,辉煌的象征。

在居里楼前,玛丽想起了巴斯德所说的名言:“它们是前途、财富和福利的庙宇。人类在里面成长、壮大而且进步。”

夕阳西下,红色的余辉洒遍了大地,“居里楼”几个大字在夕阳的辉映下,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玛丽就要离开居维埃路,离开P.C. N学部,搬进居里楼,一种思恋之情油然而生。如果皮埃尔健在,看到这个现代化的研究院,夫妻双双在这里研究和工作,他会何等高兴和幸福啊!

由于皮埃尔猝然去世,玛丽来不及同他商量如何处置在棚屋分离出来的那1分克镭。皮埃尔死后,居里大夫及家庭的大部分成员要将它卖掉,因为这1分克镭价值100万法郎。玛丽知道卖得的钱足以使她的孩子过上舒适的生活,她也可以不到赛福尔兼任课程,减轻不少负担,家庭生活可以马上改善。

该不该将镭卖掉呢?玛丽举棋不定。这是她和皮埃尔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奋斗四年的结果,是他们共同奋斗的全部心血的象征;这1分克镭是不能用价值来形容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卖掉。

玛丽认为:她可以还多做一份工作,因为她已经是索尔本的教授了,完全有能力养活孩子们。至于孩子们长大之后,应该让她们自食其力,她相信伊雷娜和艾芜不会贪图荣华富贵的。何况,镭学研究院已经竣工,“居里楼”急需作实验的镭,吝啬的法国当局决不会轻易答应拿出100万法郎为他们购买作试验的镭。为了实验室,为了皮埃尔的心愿,玛丽决定将镭献给她的实验室,让这一点镭发挥它的巨大潜能,为人类创造幸福。

2放射学与战争

就在镭学研究院竣工的1914年,正当玛丽满怀热情地把物理仪器搬进居里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玛丽痛恨战争。还在她幼小的时候,每天夜里围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讲波兰英勇的过去,讲波兰伟大的儿女;以后又讲述了祖国新的苦难,以及1830年起义的男女青年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和英雄气概。她喜欢西格蒙德·克拉辛基写的诗《不妙的悲剧》,这个贵族诗人用幽默的诗句通过起义者的领袖潘克拉季的嘴,揭露了大贵族阶级的卑鄙下流。诗歌曾激起玛丽内心对非正义和暴力的抗议。她同情祖国的命运,一心一意用知识报效祖国。她痛恨战争,她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抗议;她痛恨沙皇,要为恢复祖国的自由而出力。

波兰的苦难如今又要在法国重演,德国军队张牙舞爪的大举进攻,使巴黎的上空蒙上了一层阴霾。法国人民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应征入伍,抗德保国。

研究院的职工都动员起来了,纷纷应征入伍。他们都是一些年轻有为的中青年,意气风发的爱国者。她的身边只剩了患有心脏病的机械师路易·拉果和一个身材极矮小的女仆。

在此之前,伊雷娜和艾芜带着一个保姆和厨娘在布列塔尼租了一所别墅,准备同母亲一起在那幽静的地方度夏。每当学年终了时,玛丽都会为女儿准备一个僻静之所,以对她们一年艰辛的学生生活的报偿。

玛丽已经习惯了一种单调寂静的生活,她的大部分光阴在实验室里度过,连照料她的使女都没有,只有一个看门的妇人草草帮助料理。在她的女儿急催她去别墅度夏之时,女儿们收到了母亲的信:“亲爱的女儿们:战争似乎要爆发,我们随时等着动员令。你们不要紧张,应该镇静而且勇敢。伊雷娜已经长大了,应该和我尽力为祖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尽管当时玛丽由于肾脏开刀,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是这个曾在被压迫,被奴役下长大的波兰女子放弃了同女儿们一起去过悠然安逸的日子。她只有一个念头,为她的第二祖国做些贡献,她要利用放射学为和平,为祖国出力。

当巴黎受到入侵的威胁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她和女儿们的生命,不是她们的财产,而是那一分克镭。虽然只有一分克镭,它却极其贵重,当时整个法国就只有那么一丁点镭,她不愿它落在侵略者手中,所以她要把它藏起来。她不敢把它交给任何人,便亲自把它送到波尔多去。

残酷的战争搅得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大批的法国人挤在水泄不通的车厢里,逃往波尔多。清雅宁静的波尔多,刹那间像要爆炸的闷罐,到处是熙来攘去的人流。玛丽提着装着许多小试管的、包了铅皮的沉重匣子,随人流挤下车,望着渐渐黑下来的天空,任凭匆匆而过的人流的撞击,无能为力地守着这个价值100万金法郎的匣子不知所措。这个伟大的科学家被找住房的问题难住了。这时,法国政府某部的一个雇员认出了她,才为她解了难,帮助她找到了住房。第二天,她妥当地把镭存到了银行。之后,她又挤在如潮的人流中上了火车,赶回巴黎。

战争需要武器,购买武器需要资金。法国政府只好向公民发行债券,要求所有公民购买战争公债。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玛丽很理解政府的困难。她给住在布列塔尼的女儿伊雷娜写信说:“我们应该为祖国尽一份心意,作一份贡献,将我的诺贝尔化学奖金全部献给政府。如果国家沦陷了,这些钱也就没什么价值了。所以,我要把它献出去,希望你能同意。”

伊雷娜向来崇拜母亲的品德,她认为母亲作出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也一定是对的。所以,她马上回信说:“亲爱的妈妈,我同意你的决定,应该把它献出来,如果国家沦陷了,这些钱对我们不会有什么用处。”

于是,玛丽将诺贝尔化学奖金全部献给法国政府。收款的职员接受这一笔数额如此之大的捐款,感到惊奇。而他却极愤慨地拒绝接收那些光荣的奖章,把这些奖章拿去销毁实在是太可惜。玛丽无可奈何地把奖章带了回来。就这样,瑞典币换成了法郎,接着就变成了“国民公债”。尽管玛丽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但她仍然作出了只有青年人才适合的决定。

她要关上实验室的门,把她当作生命中至高无上的研究工作放下来,像许多法国女子一样,应征入伍,去作一名穿着白大褂的战地医务工作者。她的请求立刻取得了卫生服务机关的同意。她拿到了一张写着“居里夫人、X射线服务指导员”的身份证,一张法国妇女联合会委任十来个“特殊职务”的命令,还有一张军需次长签字的“允许居里夫人使用军用汽车”的文件。

在前线工作中,她发现了一个不幸的问题,所有前线和后方的医院差不多都没有X光检查设备。外科医生寻找伤口深处的子弹和弹片需要很长时间,往往延误了抢救机会,使无辜的生命被死神夺走。

玛丽知道,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不用动手术就可以检查人体内部,可以看见人的骨骼和器官,并且可以照出照片来。医生用X射线来透视人体,可以借助这些射线看清骨折部位,直接找到射入人体内的子弹和弹片,便于医生矫正骨折或取出子弹;可以借助X射线察看内伤,观察伤口愈合的速度。这样,既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又可以加快治疗速度。

在1914年,法国只有为数有限的几套伦琴仪器,供放射科医生使用,而军用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应用X光射线。

玛丽没有搞过X射线工作,但她每年要在索尔本大学作几次关于X射线的演讲,对射线的作用知道得很多。她决意把在科学方面的研究运用到实践上去。她知道,开展X射线的照片工作,急需制造更多的X光设备。

她把这种想法立即变为行动,着手列出大学中各实验室的仪器清单,连她自己的实验室也列入其内。她还亲自到各制造厂去联系,加工制造。她建议,集中所有可供使用的X光材料,由教授、工程师、学者中募集一些自愿去做这种工作的人,让他们到前线战地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玛丽上下奔波,左右联络,终于解决了一部分材料、仪器和操作X光射线的工作人员。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前线阵地是经常变动的,而受伤的病人却源源不断地运进这些尚无X光设备的战地医院。看到那些满身血污、奄奄一息的大批伤员,玛丽的心像针扎般难受。她急得来回踱步,搓揉着手掌。

怎么办?玛丽那睿智的大脑又有了新的办法。她建议将X光射线机装在汽车上,随时开到战地上去抢救伤员。

她的意见立即得到了法国妇女联合会的响应和支持,并为她拨出专款。于是,玛丽便创造出了世界有史以来的第一辆“X光射线汽车”。

她在一辆普通的汽车里放了一架伦琴仪器和一个发电机,用汽车自身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X射线所需电流。这种发明很受法国政府赞赏。很快,她用这种方法装备了20辆汽车,使这种汽车能够迅速地开往前线的任何一个地方,可以随时对战场上下来的伤员进行检查。这个完全可以移动的“X光汽车”从1914年8月起巡回各医院,发挥了巨大作用。

德国军队在猛烈推进,战斗甚为激烈,伤亡极重。战争越来越离不开X射线汽车。玛丽的工作是如此重要,X光汽车有如此重大的价值,她也就更离不开工作,离不开伤员。

同类推荐
  • 铁腕治乱世柔道平天下

    铁腕治乱世柔道平天下

    本书讲述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解答了他为什么一直受到俄罗斯民众欢迎的原因。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蒋介石评传(上)

    蒋介石评传(上)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涵盖:发迹以前、粤海波波澜多、枪杆子出政权、内斗内行、金陵梦魇等。
  •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讲述了中国古代名臣谋略的故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名扬天下、感动天下、震撼天下、引导天下、恩赐天下。《名臣的智慧》是由长安出版社出版。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热门推荐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白色的灵魂

    白色的灵魂

    他知道灵魂可以换很多东西,可是有一样东西,一直都没有人换过,当这件宝贝被公开的时候,他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危险了。
  • 第一宠婚:纯禽老公要抱抱

    第一宠婚:纯禽老公要抱抱

    夏安柠以为自己这一生就这么平淡顺遂的度过,却没想到战临谨的出现,一切……幡然巨变。对战临谨而言,天下女人那么多,偏偏他就看上了这个没心没肺的,怎么对她好,她都想着跑!他可以宠她,爱她,眷恋她,前提是她只能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她逃过,争过,反抗过,可是下一秒他就会出现,霸道而嚣张的将她拢入怀中,“夏安柠,你逃不掉的。”逃不掉那就不逃呗,总归颜值高,身材好,还有钱有势的老公哪里找,看着面前清贵却傲娇的男子,手臂微张,扬唇浅笑,“老公,要抱抱。”
  • 守护天使记

    守护天使记

    人类与病魔抗争到底,到底会是病魔肆虐人间还是人间会处处温情
  • 五行:嗜血摄政王

    五行:嗜血摄政王

    水怀瑾是21世纪杀手,只是自己在修炼罢了,去穿越了,还好五行还在。靠。当本姑娘前世的杀手白当了吗?敢当着我的面欺负我爹,找死。废弃皇女,不好意思,本王是摄政王北国女皇是我姐,有意见。当年抛弃她,嫌弃她的人,又凑了过来,想抱她大腿,呵呵滚。。。本文女主高冷,不懂感情,一直保护她爹,是一对一的。
  • 网游之人才批发商

    网游之人才批发商

    “你说你要买一名猛将兄?”“有,等等,给你找。辽国上将阿里奇要不要?”“不要,你要五虎将的董平?这个不好,正好我抓到了石宝,你出价吧。”“什么领地晋级需要赌徒?等等,我给你找找,白胜已经卖了,还有何清和石勇,选一个?”什么?你说你知道白起在哪里?滚蛋,有你什么事,兄弟们,抓人去喽!
  • 雅霜姐妹的魂穿之旅

    雅霜姐妹的魂穿之旅

    1.武王不是主角!后期会领盒饭!×n遍(重要的事情说n遍系列!)2.照目前看,本书还没有男主。(当然,估计以后也不会有!)3.从第二部开始,雪柳就已经放飞自我了,详情如下:人设崩了?没关系,不必在意!写的东西超出了大纲?请坐下,基本操作!(开局一个大纲,写到哪、怎么写,全靠浪!)4.暂定是一周双更(周三会固定更新,周六周日选择一天更新)5.每次的更新时间:晚8点整6.以下,为正文的渣渣简介!古代的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宫会之后,一纸赐婚,成为武王妃。带兵作战,抢险救灾。北岳一战,身受重伤。现代的她和妹妹,医学毕业,与她的妹妹一起进入特种部队。一次行动,身负重伤。穿越之后,继承原主记忆,保家卫国之余,开始替原主复仇。再被设计,不幸身亡。重生之后,忍辱负重。统一各国,复仇成功。7.双穿越+双重生!8.北秦圣女部分,会夹杂其他大陆的故事。
  • 不要镇压我

    不要镇压我

    重生西游,身怀不死技能。闪开,我要开始装逼开始浪了!猪刚鬣大佬,白骨精大佬,牛魔王大佬…我错了,求不要镇压我。……哈哈,我脱困了,你们这些妖孽,受死吧……
  •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孩子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怕被忽视、逃学、闹事……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顺利地成长?阿德勒着眼于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的个人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和老师在激发孩子的思想及潜能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因受到干扰就放弃,而是要倾尽所能地继续帮助孩子,使他们获得勇气和信念。
  • 爱情在打我一次

    爱情在打我一次

    一个情商低,一个情商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