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0600000002

第2章 木棉花暖鹧鸪飞

提起陈铁军,恐怕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说到课文《刑场上的婚礼》,还有那部同名的经典影片,相信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不错,陈铁军正是这场婚礼的新娘,一个在历史长河里美丽、壮丽的主角。

透过这个故事,或许我们看到的是放爱一条生路。但,这对情侣的婚礼,也寓意着牺牲的背后,所追求的是放大众一条生路,一条奔向幸福、自由和美好的生路。

或许,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人是否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否还能记得起一场可能湮没在历史画卷里的婚礼。但,他们的浪漫,已经牢牢锁定在苍穹,如同那一颗颗明星,或者皎洁的月色,默默地照亮着漆黑的夜空,点燃着深不见底的土地上的希望。

陈铁军1904年出生在广东佛山一个华侨糖商家庭,原名陈燮君。其妹妹陈燮元于1908年出生(后改名为陈铁儿),也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子。

佛山自古就是尚武之地,出过不少爱国的武术宗师,叶问、黄飞鸿、李小龙等都是这个地方出来的。佛山人的拳脚以武德出名,这里的出手,是与路见不平、忍无可忍相关联的。

当然,陈铁军小时候不爱拳术,反倒是规矩的女子,现在佛山市禅城区的祖庙东区还有陈铁军的故居,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跑进隐藏在深深小巷内的烈士故居参观和追忆。这里,有陈铁军的最后一批遗物:刺绣、明信片、砚台、盖过的毛毯、读小学的校徽,等等。

在这批遗物中,那幅刺绣颇引人关注。从风格上看,应该是一幅粤绣作品。粤绣用色明快,对比强烈,有一种脱俗的华丽。圆圆的绣绷那幅未完的作品,似是立秋的硕果,似是广玉兰花瓣,又似是灵巧的禽类,给人无限的想象。

关于刺绣,曾有传说最早起源于在体面针刺文身,以避免落水被蛟龙吃掉。后来水利疏通,蛟龙大减,仲雍做了吴国君主,想破除陋习,于是和长老们商议。不料他们的议论被正在缝衣的孙女女红听见了。她边缝边听,走了神,一不小心,手被针扎了一下,一小滴鲜红的血顿时浸染到衣料上,渐渐晕开,漾成一朵缓缓绽放的小花。女红是个极机灵的姑娘,看着血色的小花来了灵感:要是把蛟龙的图案绣在衣服上,穿着它,不就能替代文身吗?为了纪念刺绣的发明者,民间至今仍将妇女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活动称为“女红”。

陈铁军爱好女红,应是本分人家女子的见证,只是她心里早早埋下了不安分的伏笔。

陈铁军的命运是从畸形的婚姻开始改变的。圆满的婚姻则成了其生命的终结。

陈铁军出身并不贫困,衣食无忧。但其父母早早将她许配给佛山何合记盲公饼店的老板为孙媳妇。这与谁巴结谁无关,也并非盲目攀亲,而是一种习惯,封建社会残留的习惯,就如同当年的女孩子都要裹小脚、男人都要留辫子一样,没有什么怪异的。

只是,那个时候的社会已经在转型了。广东又是一个急速转型的地方,因为革命的火种多从广东烧起来,起义的地点和人物皆与这个南国胜地有关。譬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譬如孙中山等。

陈铁军初始是默认这门婚事的,毕竟个人的力量总难与大气候的陋习相抵抗。但进入学堂,思想成熟后,这个生性倔强的尚武女子开始表现出不满。

有人说,在陈铁军童年时,便要求家里送她上学,像男孩子一样读书。这或许是实情,但也能看出其父母对她教育的开明和重视。只是上学后,这个小女子并不怎么喜欢古文诗词之类的东西,反倒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运动闹到了街头,当时15岁的陈铁军拉着妹妹陈铁儿的小手跑到街头去听演讲、看传单。反封建、要男女平权、打倒帝国主义,一个个新名词一次次激荡在一个懵懂的心灵。

1920年,广东佛山出现了第一家新学制的女子小学,名叫“季华两等女子小学校”,后改名为铁军小学──当然是陈铁军在此读书的缘故。当时出现新学女校,几乎属于违背常理了,闲言碎语很多,陈铁军却坚决要求转学。当时女校还有统一的校服,譬如上体育课,要穿布衫短裙,这在当时肯定“有失大家闺秀的体统”,陈铁军却带头穿着,大大方方走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反倒瞪得别人不好意思了。

就在陈铁军即将毕业的那年,儿时的那场婚姻找到了她的头上。当时其父母已经病亡,先前许配的男方家老爷病重,说是按照习俗这个时候成婚可以“冲喜”。

荒唐确是荒唐。但那个时候如此荒唐的事情也属正常。陈铁军家人觉得既然当初已经答应了婚事,就没有反悔的道理,而且据说男方家在当时还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只得应允。

可是陈铁军不同意。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物是最痛苦的,旧有的观念还在,新型的东西还没有完全吸收,所以陈铁军当时只能是象征性地反抗一下。家人、亲戚劝说她,意思是你先去拜堂成亲,完了还可以继续读书,就当走一个形式好了。

小女孩毕竟是识哄的。陈铁军就去与这家少爷完婚了。可是后来相处发现,这个少爷就是一个平庸的富家子弟。她所追求的是一个有见识、有思想、敢于担当责任的男人。譬如,周文雍。

于是,即将毕业的陈铁军决定彻底冲破那层窗户纸。她设法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和衣物,去广州闯荡了。

陈铁军到了广州之后,才是真正的成熟和自立了,尤其是思想上的自立。而思想一旦脱缰,就再也难以收回来。陈铁军进入广州坤维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其妹妹也来到这里读书。

在广州,陈铁军接触到了真正的革命,还有革命的人。她醉心革命,再也难以自拔。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陈铁军只是站在街边看看的话,到了l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之后,陈铁军则是直接带着同学们冲出校门,满怀激情地挥着旗帜,高呼反帝口号,也正是在这次游行中,她第一次看到了血的事实。当队伍行至沙基时,沙面租界的英、法军警突然向游行群众开枪扫射,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陈铁军回到学校,又遭到反动分子的殴打,遍体鳞伤。

原来,革命是要流血的。她从书本、人物直接过渡到了现实。这一年,陈铁军考进了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文学院。革命的伙伴结识得越来越多,她内心革命的“火种”也是越来越旺。她把妹妹和嫂子的妹妹,都拉进来干革命,后来,这两位女子都英勇牺牲了。

陈铁军是一位倔强的女子,自始至终都是,尤其是投入革命中后更为突出。改名字一向与个人志向有关,陈铁军为了表示自己铁下心肠干革命的决心,将原名燮君改为铁军。其妹妹也将原名燮元改成铁儿。

其时的广州已经处于革命后混乱政局状态,国民党左右派斗争激烈。“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直白地杀向异党异人,眼看着革命后的果实即将被独裁者摘走,一批有远见、有高见的人站了出来,与这股恶势力作斗争。陈铁军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这些都是1926年的事,也就在这一年,陈铁军有了新的身份:共产党员。

之前,陈铁军默默地在最基层开展革命运动,到手车夫工会劳工子弟学校教书,到罢工工人家属中去工作,打草鞋、缝衣服,支援北伐大军。直到彻底脱掉了白上衣、黑裙子的学生制服,换上大襟衫、阔脚裤,俨然一位普通女工。

当国民党右派在中山大学学生中的右派组织企图篡夺中山大学学生会领导权时,也正是陈铁军等一批革命学生站出来战斗,陈铁军还被选为中山大学中共党支部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妇委委员。后来她还亲自上阵讲授“妇女运动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等课程。

她已经成熟了,并日趋倔强。

在陈铁军烈士像前关于铁军的介绍上,有一句话写着铁军曾经救过周恩来夫人、革命人士邓颖超。这是怎么回事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背叛革命。很快广州的反动军阀也对异党力量共产党操起了屠刀。凌晨,大批反动军警包围了广州中山大学。

而这个时候,邓颖超的第一个孩子因难产不幸夭折,正留在广州一家医院住院休养。周恩来远在上海组织起义战斗,邓颖超亦在逮捕名单中。

后来,邓颖超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1927年4月12日上海大屠杀后三天,广州国民党当局也搜捕共产党人。当时我因难产尚未出院,党的机关和我的住处被抄了,有的同志被捕第二天就被杀害了,我与党组织失掉了联系。我想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坚持斗争下去。”

4月15日夜里,国民党右派的特务、军警包围了中山大学学生宿舍,当时点名要捉拿陈铁军。陈铁军得信后,攀大树、爬围墙,逃出了学校。但她没有逃出城区,因为她要去医院通知邓颖超。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陈铁军装扮成一个贵妇人,跟着的那位同学化装成她的女佣。两人到了妇产医院,向邓颖超通报了国民党右派的暴行,并督促她立刻离开广州。就这样,邓颖超与周恩来取得了联系,她赶到上海,用化名登报找到了周恩来。

当时,那位信奉基督教的医院院长为之感动,先将邓颖超隐藏在后院的小屋,然后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并冒险与前来搜捕的军警周旋,使邓颖超在陈铁军和医护人员的护送下安全登上开往香港的船,并由香港辗转回到上海。

陈铁军的倔强巧妙地营救了邓颖超大姐。周恩来在20世纪60年代带着深深的怀念之情谈起陈铁军与周文雍临别前那张合影照片,说这表明了“他们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陈铁军在这之后又接到了一项新任务,与革命同仁假扮夫妻,这次的假扮让她成了革命史上最浪漫的新娘。

有一段时间,陈铁军和组织失掉了联系。这个时候,哥哥找到了她。其时干革命的随时送命,白色恐怖时刻笼罩,身为商人的哥哥就劝她去外国留学避避风头,说:“现在外面风声很紧,若被警察捉去了,连命都没了!你要读书,我供你去香港或出洋留学都可以,你要为自己的前途、幸福着想呀!”陈铁军理解哥哥的好意,但她依然倔强地说:“正是革命到了紧急关头,才需要不怕危险的人。为大众的幸福而被杀头,也就是我的幸福。”

不久,组织向陈铁军下派新任务,这次任务与历史事件“广州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织上让她和周文雍以假夫妻名义租房子,在广州建立地下市委机关,为广州起义做准备。当时还决定,其妹妹陈铁儿也住进机关,担任交通员,掩护铁军和周文雍。

周文雍是谁呢?

现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南面的英雄广场,有周文雍的雕像,一旁的还有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彭湃、恽代英、叶剑英、杨殷、聂荣臻、陈郁、赵自选等广州起义暨广州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的大型雕像。雕塑上周文雍作激烈呼应态,发型飒爽,风衣掀起,手拎步枪,腰间别着老式的手雷,口中像是在咆哮着什么。

是的,这就是陈铁军要找的丈夫。

周文雍,1905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县农村,从小跟着当私塾教师的父亲念了四年书。后因家穷边工边读,后考进中共势力的学校。

1923年秋,拥护孙中山的军队与反孙的陈炯明部队在距广州不远的石龙镇激战,周文雍等团员组成慰劳队去前线劳军时突遇机枪火力封锁,周文雍带领大家低身前进冲过铁桥,还缴获了一挺轻机枪。这次表现轰动一时,周文雍自然地成为广州重要的学生领袖。

后来他由学生领袖成长为了工人领袖,1927年4月,广东当局进行反共屠杀后,周文雍任中共广州地下市委的负责人,在广州起义中任赤卫队总指挥。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12月21日凌晨,反抗者发动了广州起义,并于次日宣告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

后来毛泽东在评说这段历史时说:“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很多人说起民国,总觉得那是个灿烂的时代,英才大儒辈出,文化空前繁荣,但在这样的乱世中,并不缺少压迫。当晚清的遗风尚未殆尽,而民初的夺权争地盘又继续上演着,反抗者的大批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有没有目的呢?有,但不功利,不是寻求官衔或是赏金,信仰的力量往往超出常人的想象。

如果要发财,如果要当官,完全可以走另外的路子,何必别着脑袋去冲锋陷阵呢?他们并非入伍服役,也不是被抓了壮丁,而是要以自己的先锋之心,拼杀一个自由崭新的理想国。不管未来到底如何,他们的献身精神,正是现在中国人所缺失的,奇缺。

那一段关于自由的抗争大历史中,蕴含着一位南粤女子的针法和倔强。

那一年的11月,为了揭露国民党的假左派真右派的反动面目,周文雍带领失业群众向汪精卫游行请愿,结果随同的30多人被捕。此时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正在要紧之时,营救周文雍的任务就交给了陈铁军等人。

周文雍是单身汉,身份还没有被识破,要救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妻子”出面。陈铁军就扮演他的妻子去监狱要人。但要人是要有理由的,这个理由,陈铁军一早就想好了。

那天,她镇定自若,以“妻子”身份去探监,趁机偷偷送进去许多红辣椒。“丈夫”吃后满面通红,如同发高烧一样说“胡话”,经同监难友“大闹”和事先疏通狱医,当局终把文雍送入医院。资料称,地下党立即采取行动,将文雍抢出来。因刑伤未愈,铁军像妻子那样日夜照顾,文雍深为所动,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患难之中,没有时间花前月下,这对因抗争走在一起的情侣,在枪炮和恐怖中继续前行。

周文雍名字里有个“文”字,但行动起来一点都不文气;陈铁军名字含着“铁”字,倒是真的铁心。陈铁军负责秘密联系工人印刷传单和文告;组织妇女分头购买红布,缝制起义的标志“红领带”、“红袖章”、红旗和横幅;还巧妙地给起义军运送武器弹药,为起义做了大量工作。

是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广州起义爆发。天亮后,起义军已占领了珠江以北大部分市区。当天上午便在市公安局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苏维埃政府的红旗上,有陈铁军的针线,也有陈铁儿的针线。姐妹俩带着女工日夜赶制红领巾,以作起义时的标志用。

革命时期的陈铁军其实也爱女红,只是善于粤绣的她,将手艺都献在了绣制革命义旗上。没有从容的世界,何谈从容的刺绣?

那轰轰烈烈的起义中,有一个不高的身影,带领一批女同志,协助起义军,把缴获的敌人枪支,分发给前来领枪的新战士;给起义军、工人赤卫队分送面包、饼干和茶水;看护受伤的革命士兵和工人。陈铁军还身兼中共广州市委秘书,积极贯彻起义的方针政策,草拟文件。

广州起义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以赢的姿态开始了新的更猛烈的征途。周文雍和陈铁军、陈铁儿都撤退到香港。

半个月后,当他们再度折回广州联络失散的同志时,却被叛徒出卖。叛徒带着警察上门抓捕,铁军在家中听到动静,赶紧让同为地下党员的妹妹从阳台撤离,自己留下搬动窗台的花盆发出信号。不幸的是,文雍仓促中未见预警,一步跨进门来,二人同时被捕。

当时陈铁军扮成雍容华贵的“金山少奶奶”,在广州拱日路租了一间洋房住下,迎接打扮成从美国归来的“金山阔少”的周文雍回广州。那本是上海滩少爷、少奶奶的平凡生活啊。

其时,针对起义的搜捕仍在继续,两人此次回来的任务就是要联络组织内的人士,为革命提供后续力。

一位生于清末的女子,独自出来闯荡,还要冒着白色恐怖乔装演戏,不说难为了这位转型期的女子,也算是以枪口的名义,考验着她的演技。侥幸的是,妹妹从阳台逃走了。

化名为陈映萍的陈铁军与“丈夫”周文雍落入牢狱。

关于他们被捕的时间,一直存疑,主要有两种说法,即1928年1月27日被捕说和1928年2月初被捕说。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载,“1928年1月27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敌人逮捕”。但参阅当时国内两大报纸《广州民国日报》和《申报》的相关报道,他们都采用了1928年2月2日被捕的说法。《申报》(1928年2月6日)刊载:“共党首要周文雍及妻陈影苹,于二日上午十时,在荣立新街住宅被捕,并搜获共党十一日广州失败记事一册。”《广州民国日报》(1928年2月7日)刊载的《共党首要周文雍夫妇就戮详情》一文称:“周文雍及其妻陈映萍二人,业于本月二日上午十时,由卫戍司令部谍捕队长何光荣,在市内乐安坊第二十号破获逆党机关后,随于是日下午四时,跟线前赴荣利西街周宅将其夫妻二人擒获……”

因此,大致可以相信,两人是在那年的2月2日被捕的。那年的羊城街头,木棉花开得出奇的早,五片拥有强劲曲线的花瓣,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紧实的花托,仿佛预示着什么。

根据后来的史料称,在狱中,陈铁军和周文雍经受住了严刑拷打和名利的诱惑,始终坚强不屈。老虎凳、辣椒水、指甲钉、红烙铁等,都是出了名的,相信陈铁军这个小女子怕也是怕的,但她不屈也是事实。

周文雍在当时已经属于“名人”了,当局也不敢轻视,据说警察局长亲自审问,动用了一切刑罚后,还是那张帅气而倔强的脸,还是那头凛然而飒爽的发型,没有什么好说的。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他的绝笔。据说审讯者为掩盖拷打的痕迹,特地为他脱下血衣换上半旧西装,英气勃发。

轮到陈铁军受审了,她答非所问。他们哪里知道这个小女子的成长历程,复杂而深刻。她反而问起了“丈夫”的情况来。对方火了。

杀。

杀人之前,一般都会给次机会,尽可能满足一下遗言。周文雍只有一个要求:和陈铁军拍张合影。

这下,又把对方弄懵了。什么意思呢?死都死了,还拍什么合影?你们什么关系?

但最终还是满足了他们,照相师被带到了监狱中,在窗台下,为他们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狱中婚照”——文雍大义凛然,只是手势略不正常,为受刑所致;铁军则披着四五尺长的宽围巾,安详自如。

世上的婚纱照有千万种,如果非得选出一种简洁、朴实而绝美的婚纱照,那就是陈铁军和周文雍的。铁窗为背景,双目矍铄,不近不远的距离,心心相印,站成一处冷峭的风景。不卑不亢的表情中,已经溢满着幸福,那幸福充斥着鄙夷,释放着同情,也热望着自由。

1928年2月6日下午,周文雍和陈铁军被分别押上黄包车,解赴东郊红花岗刑场,沿途大批警力压阵,戒备森严。木棉花已经悄然绽放,飘来阵阵暗香。

广州群众闻声而来,站满了马路两旁,铁军向他们大声呼喊道:“我和文雍同志假扮夫妻,共同工作了几个月,合作得很好,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专心于工作,我们没有时间谈个人的感情,现在,我们要结婚了,就让这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或许这是一种演绎性的还原,毕竟真实的情况已经无法获知。

最后的情节还有:一个军官上前把铁军拉开,对她进行最后诱降。铁军依然挣脱,回到文雍身边说:“我们要同生共死!”当看见文雍的白衬衣领子向内折,铁军一边为他小心整理,一边说:“咱俩要整整齐齐、神采奕奕地就义。”文雍点点头,微笑着表达谢意,同时提起她围巾的一端搭在自己肩上……

外人一时无法理解这场仪式对于他们的意义。这对假扮夫妻的革命情侣,其实早已暗生情愫,但谁都没有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也没有机会捅破,当时的现实也不容得捅破。于是,压抑的情感,顿时在临行前得以彻底释放。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永久镶嵌在革命史里的婚礼──刑场上的婚礼。

婚礼再简单不过了,但爱情的浓烈再丰富不过了。

他们不寂寞,也不感觉被冷落。就算是那远远的、远远的地方投射来的眼睛看不见他们,也无憾了。因为木棉花开了,那是上天至尊的贺礼。听人说,木棉树很神奇,花叶两不相逢,叶飘落则花开,花凋零便叶活,用彼此的生命来成全对方,真挚而热烈,冷艳而无私。

于是,俏美的木棉花后来出现在了电影《刑场上的婚礼》里,当殷红的木棉花驱走一冬的寒冷,一对有情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在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下英勇就义。其实,木棉树也叫英雄树。

看那新郎,竭力用受伤的手臂紧紧挽着他的新娘,一个倔强的大眼睛姑娘。

是的,看陈铁军年轻的照片,歪着脑袋,炯炯的目光,额头上几根刘海,倔强地支棱着。

再看结婚照上做了新娘的陈铁军,戴着可爱的淡色帽子,披着素馨的宽围巾,安静而恬淡,看不出任何对死的恐惧和不安。

1928年2月6日,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刑场成为他们的婚礼地。

红花岗刑场,没有红地毯,只有殷红的革命的血。

陈铁军是浪漫的。因为她嫁的是心爱的男人。他们志趣相投,心心相印。没有谁再能分开他们。正如他们在一起革命,从来不会背叛对方一样。忠贞,将永远定格在他们爱情中。

让枪声化为礼炮,礼赞这场绽放在早春二月的婚礼。

此时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

陈铁军遇难后,有人警告陈铁军的大哥说:“你如果收了铁军的尸体,全家就要遭难。”四年后,逃到香港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的陈铁儿也被捕,牺牲在狱中,同样年仅24岁。

而周文雍家人也受到株连。在这根独苗牺牲后,周家即将绝后,乡人不忍,有人提议为周文雍过继一个儿子。族人们于是从同宗亲人中选出周荣植为周文雍的儿子,让他在周文雍的家里住了下来,并将周文雍曾用过的留声机等遗物交给周荣植保存。这部留声机,后来很多单位要求拿去作纪念陈列物,都被周荣植与家人婉拒,一直珍藏于其祖居。周荣植读完书后,响应当时人民政府“支援粤西”的号召前往湛江,一直在商业部门工作,1993年与家人一起回到老家开平居住。

由周荣植管理的“周文雍故居”里,周文雍使用过的壁柜、方桌、木箱,都完好保留着。故居的池塘水很清,文雍儿时曾在这里游泳、摸鱼。故居的小碉楼,文雍为了求学,常在晚上捉来萤火虫,放进小瓶子,在楼里就着一闪一闪的光亮读书。

有一年,有个70岁的老人一下车,就跪下来哭得昏倒,原来他15岁时在广州,曾亲眼见过那场就义,那场婚礼,蓄气至今。

周文雍、陈铁军牺牲的消息登出后,聂荣臻特别把报纸剪下来,长期带在身边,长征时与周恩来夫妇遇上,告知此事。邓颖超失声痛哭,周恩来称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1962年3月,周恩来在广州参加“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后来突然讲述了“刑场上的婚礼”的故事,一时间,关于这对“新人”的文艺作品不断出现,电影的传播,更让很多人记住了陈铁军这个名字。谁又能说,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呢?

从陈燮君,到陈铁军,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变化,更应该是一个符号和象征,象征着女人的独立、自尊,还有博爱。

2008年,在著名画家陈逸飞逝世三周年之际,画家蔡江白终于完成了30年前就与陈逸飞合作创作的三联油画《刑场上的婚礼》之二《不朽的青春》。而这一年,距离那场“刑场上的婚礼”已经过去80年。30年前,蔡江白与陈逸飞年轻而血气方刚,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决定取材当时家喻户晓的革命二烈士周文雍与陈铁军的传奇故事,合作创作三联油画《刑场上的婚礼》。但就在其之一《寒凝大地》完成并被美术馆收藏而成历史经典后,他们先后出国,各奔前程,一晃就是悠悠数十载。三年前,蔡江白决定重拾画笔,以完成陈逸飞的遗愿。

这幅《不朽的青春》里蕴含的不仅仅是对烈士的纪念,更多的是对自由和信念的着重强调。且不论他们是什么党派,也不管他们是哪种信仰,只要他们站在了正义的一边,虽死不辞,就应该被牢牢地记住,把那些腐朽、迷茫和压迫,统统赶进“猪圈”。不知道什么是青春的人们,不妨去读读陈铁军。

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善庆坊6号,1904年,陈铁军就出生在这里。相比周边建筑,这座建筑的房体还算坚固,但架不住年代久远,已开始出现老化破损。陈铁军故居为佛山清代民居建筑,室内尚保存有陈铁军住过的房间和用过的红木家具,以及文房用具、印章、亲手刺绣的丝巾和手迹等。

这里曾是佛山显贵聚居之地的东华里片区,周围富商不少,陈铁军即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华侨商人家庭。这样一个富家小姐,为什么会选择一条与她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呢?

这个问题至今很难回答。其实根本不需要回答。

陈铁军的侄女陈惠文老人回忆,陈铁军小时候看起来很温和,和普通女孩儿并没有两样。而且还懂刺绣手工,喜欢收集海螺、贝壳,如今家里还保留有她玩过的这些小玩意儿。

她因为抗婚与家庭决裂,家里也不给她钱,只有她的嫂子偷偷变卖首饰资助她。这位嫂子也是值得纪念的女子。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相信秋瑾一定是陈铁军的偶像。

陈撷芬(1883—1923)万马齐喑鸣女声

中国新闻史女性刊物第一主编一篇《女学报》,警梦醒钗裙。

同类推荐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从此开始了爱新觉罗·胤禛智慧的一生。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嗲女林志玲

    嗲女林志玲

    她并不拥有最迷人的声线,但却是最懂得如何使用它的人。“嗲”是林志玲的代名词,也是她的成名武器。谁都可以嗲,但能嗲得大红大紫的,恐怕只有林志玲一人而已。某时尚杂志曾以“无坚不摧的柔软”来褒奖她,这大概算是对一个女人最高规格的赞誉。
  • 麦克阿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克阿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克阿瑟于1880年出生于一个美国军人家庭,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军校的校训使他心中常常想到的是“责任、荣誉、国家”。19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17年,他奉命前往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任上校师参谋长。因同德军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著,于1918年,38岁的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准将,出任美军彩虹师师长,成为当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39岁那年,回国出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在他任内,西点军校废除了许多陈规陋习,面貌焕然一新。1925年,他被提升为少将,又成为当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少将,并先后出任第3军区司令和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热门推荐
  • 基因牧场

    基因牧场

    这是一个科幻故事,科幻总是习惯于发生在未来,就像穿越总爱穿到过去一样。但我想挑战一下,让它发生在现在,发生在很多人熟悉的一个都市里。它不是丧尸满地的危险末世,而是文明河清海晏的平安夜;它不讲时空穿梭的快意恩仇,只讲一小部分人的生死劫;它没有恢弘的星际战斗场景,但是有墨迟和邱雪的风花雪月;它的主角没有主宰世界的野心,但有对命运的永不妥协;走进《基因牧场》,关注人与神的对决。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加读者群:774196826
  • 九号系统:万能快穿

    九号系统:万能快穿

    [慢更,以雪灵玖为第一视角]上帝视角:雪氏系统有十位。雪灵玖,是唯一的,也是最完善的快穿系统。这,是只属于她的故事。
  • 折星

    折星

    何须修仙,仙为我等敌,何须修仙我等修仙,当修杀仙之道。
  •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追求幸福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顾问。南怀瑾大师一生经历广厚,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学儒、论道、参禅,职场名利、家庭琐事、人生困顿,皆在南怀瑾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之光,使我们离幸福更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南怀瑾大师思想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捉鬼道人I之冤冤相报

    捉鬼道人I之冤冤相报

    中国的术士历来都是最神秘的一种人。他们似乎整日生活在阴影之中,利用自己的奇幻,高明的法术,或独善其身,或除魔卫道,或杀人越货,或助纣为虐。无论是正是邪,都留下了一段段奇异的故事。普通的工地挖出了外形完好,雕刻精美的石棺。香气扑鼻,百年不腐,面目如生的女尸。离奇暴毙的民工,奇特的出殡方式,一起起灵异神秘的诡异事件穿插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恐怖的大幕正被徐徐拉开。
  • 仙狐嫡女之妖神引

    仙狐嫡女之妖神引

    身世坎坷,惨遭龙族退婚,世人嫌弃的玲珑小白狐,遇上了温润如玉身为人族的他,世人皆忌惮他,排斥于他,而她却将他深埋心中,二人从此命运纠缠!他说:“生生世世,唯愿命运纠葛,爱恨痴缠,永不放手!”神州动乱之际,二人抗命运,反世俗,揭阴谋,闯江湖,有喜有悲,有爱有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道妖神引之后,秦墨或将灰飞烟灭,白灵终将得偿所愿,二人何去何从,书中自有揭晓!
  • 学渣恋爱计划

    学渣恋爱计划

    我是时空管理的苏暮雨,我的任务是阻止反派boss黑化,不然我就会死去。这一次的任务是阻止反派boss顾墨然黑化,并且帮助顾墨然考上大学
  • 无良甜妻总裁离我远点

    无良甜妻总裁离我远点

    第一次见面她强吻了他,美名其曰是误会,第二次见面,她求他帮忙,他强吻了她,说是利息。第三次见面他是她的顶头上司,掌握她的生死。这是一场强吻引出来的纠缠。
  • 传说之下虚无传说

    传说之下虚无传说

    简介想不出,兴趣使然写写,之前有本尘埃的书,虽然没完结,但我就想再开一本,两本都写,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