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72100000029

第29章 避难普林斯顿(3)

英费尔德回国了,瓦连丁·巴尔格曼(在1938—1943年)又来了。在他之后是恩斯特·施特劳斯(在1944—1947年),接替恩斯特·施特劳斯的是约翰·凯曼尼(在1948—1949年),这之后是罗贝尔·克莱赫曼(在1950年)和布鲁里亚·考夫曼(在1951—1955年),学生兼助手换了一个又一个,爱因斯坦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点始终在统一场论的研究方面未能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但也始终未放弃自己的目标。

1955年3月,即在他逝世的一个月前,爱因斯坦在为纪念他的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成立100周年而写的回忆录——《自述片断》中就说:“自从引力理论这项工作结束以来,到现在40年过去了。这些岁月我几乎用来为了从引力理论推广到一个可以构成整个物理学基础的场论而绞尽脑汁。有许多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工作着。许多充满希望的推广,我后来一个一个放弃了。但是最近10年终于找到一个在我看来是自然而又富有希望的理论。不过,我还是不能确信,我自己是否应当认为这个理论在物理学上是极有价值的,这是由于这个理论是以目前还不能克服的数学困难为基础的,而这种困难凡是应用任何非线性场论都会出现。此外,看来完全值得怀疑的是,一种场论是否能够解释物质的原子结构和辐射以及量子现象。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是不假思索地用一个有把握的‘否’字来回答,因为他们相信,量子问题在原则上要用另一类方法来解决。”然而,爱因斯坦从来就是敢于怀疑“完全值得怀疑的”事。他坚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错,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他要判断粒子的运动状态,不仅要知道它在给定时刻的位置,而且要知道时间对于它的坐标的导数、粒子的速度。他在《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一文的最后写道:

“有些物理学家,包括我自己在内,不能相信,我们必须实际地放弃那种在空间和时间里直接表示物理实在的想法;或者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说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像碰运气的赌博那样。对于每个人,他所能选择的奋斗方向是宽广的;而且每个人也都可以从莱辛的这样一句精辟的名言里得到安慰: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爱因斯坦多次强调这一思想。这是他身体力行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为统一场论苦苦奋斗了40年仍毫不动摇的原因。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还加上许多年轻的才智出众的助手搞了整整40年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是人类科学史上一幕多么感人的大悲剧!而通过这一悲剧又可看出悲剧的主人公的人格是多么的高尚和伟大!

2. E=mc2的悲剧

合理的科学理想同合理的社会理想必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因斯坦生活的主旋律自然是科学研究,这在他的后半生主要表现为对统一场论的不懈探索。而且为了能集中精力攻克这一科学难关,他也尽可能地回避各种干扰。但对宇宙和谐的强烈追求必然导致“对社会正义的强烈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事实也正是这样,就是在他紧张、繁重的科学研究中,也从来没有忘记关心世界形势的发展,为反对一切反动势力,追求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而奋斗。面对日益深化的世界形势,他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焦虑和担忧,表现出对人类幸福的坚定的、感人的关怀,尽管这并不表现他全心全意地献身给自己的地区、国家、朋友、亲人和家庭,相反,他还表现为要摆脱这些关系和与外界隔绝的意向。他到普林斯顿后,很少和人交往,也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过的几乎是一种隐居生活。为此还引起了一则笑话。一位英国学生于1946年7月10日从南非开普敦给爱因斯坦寄来一封天真可爱的长信,其中讲道:“我给您写信,是想弄清楚您实际上还在不在世。”

爱因斯坦生活的全部表现——如他努力研究科学,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生活历来都很随便、节俭,包括他向往孤独,总想摆脱各种具体的人和事等,都有一个统一的、最深刻的根源——这就是要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的解放。“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是他的认识,也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在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一些人甚至是在等着看笑话的情况下,他仍毫不动摇地坚持探索统一场论。这正是由于认识到,如果能有所突破,将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种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工具。他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就曾明确谈到他之所以拼命工作的原因:“我每天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外部和内部的生活都依赖于我的同时代人和我们先辈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正在领受和将要领受的东西。我深感必须俭朴,并且时常痛心地发觉自己占有了比需要更多的我的同胞的劳动产品。”

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观,他的一生就是创造、斗争、奉献!是对社会进步的期盼!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当1938年10月的某天,罗斯福总统从华盛顿打电话给他,说在纽约东北部正在为第二年开国际博览会修建展览馆,他们想请一些杰出人物尽可能简明扼要地把当时的思想和感情写出来埋到地基下,待5000年以后让人们取出来看。总统请爱因斯坦写一个100单词左右的东西时,他是这样写的:

我们的时代富于创造思想。我们的发现本应该可以大大地使我们的生活轻松愉快。我们利用电能横渡大洋。我们使用电能来减轻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利用电波很容易地把消息发到全球各处去。

但是,虽然有着这一切,我们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完全无组织的。人们必须生活在忧虑中,担心被人从经济生活中抛出,失去一切。除此之外,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人们每隔一个长短不等的时间就要进行互相杀戮,因此,每一个想到未来的人必然都生活在经常的忧恐中。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将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38年8月10日

在这里,除了对人类理性的信心,还表达了对不合理的制度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厌恶。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跃然纸上。

希特勒上台之后,对犹太人的迫害更疯狂了。当时爱因斯坦就确信,纳粹机器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发动战争。可是由于领导人的自信和愚昧,也可能是由于第三帝国的欺骗宣传,有些国家对德国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对于武装冲突的严重性缺乏准备。自希特勒夺权之后,除了统一场论,一直萦绕在爱因斯坦心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怎样从灾难中拯救欧洲”。他在写这封《致后人书》时,西班牙的战争已经爆发。当时他已认识到,不干预政策只适用于民主中立的国家,对法西斯主义侵略别人也采取不干预政策,实际上鼓励了法西斯主义并使它有可能取得胜利,他对“面对南方来的威胁”,法国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十分苦恼和忧伤。同时,他也主张处于法西斯统治下的人民团结起来,作坚决的斗争。他认识到,在集权主义国家,拒绝战斗将意味着殉难和死亡,尽管这种反抗有可能仅仅是遭到迅速镇压的无数的个人反叛。他的这些思想遭到了美国的国家主义者们的谴责,说他要把美国拖进战争。特别是那些以爱国者自居的妇女,担心美国政府听爱因斯坦的话,出来制止侵略战争,她们的儿子就可能要去冒死亡的危险。

这时,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也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对人的虐待是“资本主义最坏的东西”。“伴随它的竞争制度是对成功的崇拜,而不是对道德和人类社会有关事物,对人所具有的价值的推崇。这种倾向支配着一切出版物,在教育上也是如此。”“残酷的经济斗争产生的道德沦丧”被这种崇拜激起,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浩劫。因此,他后来甚至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文章(1949年)。这些看法现在看来虽不无偏颇,但基本上是符合当时情况的。这主要是对竞争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看得不够,无竞争使社会缺乏生气和活力在当时暴露得尚不充分。

当时,法西斯主义已对文明世界构成了可怕的威胁。整个人类社会处于一种极度的危险之中。每个有头脑的人都感到,人生是一种冒险,生命必须无休止地从死亡手中去夺取。因此,爱因斯坦满心都是对世界形势发展的焦虑,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为此,尽管他忙于统一场论的研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工作室里,除了接待科学界的朋友外,还接待了无数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思想界、文艺界和政界知名人士,其中有曾在柏林看过他的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其女儿英·甘地,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施维策尔和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

罗素于1943年迁居普林斯顿,他曾谈到爱因斯坦为使人们免遭苦难而要做些什么不可遏止的要求:“我认为,爱因斯坦的学问和提琴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幸福,而他对人们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们命运的关怀又使他预先避免了对他这样的人的不应有的失望。”

罗素发现了爱因斯坦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他的社会思想是根据他心理上和道德上的特征而来的,就其实质而言,它们就是对所有的人的幸福和自由的某种不断的追求,对人的个性的独立价值的始终不渝的承认。他在谈到与爱因斯坦的直接交往时说道:“同爱因斯坦交往可以得到异乎寻常的满足。他虽然很有天才,满载荣誉,却保持着绝对的朴实,没有丝毫的优越感……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是他那个时代科学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他那个最悲惨的时代的良心,是善的化身。

能表明爱因斯坦的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莫过于他对原子能的态度。

1905年,他公布了他的质能关系式E=me2。这里的c代表光速,大约每秒30万公里;E是静止物体的隐含的能量,m是它的质量。这就是说,任何质量m都潜在地包含着它乘以巨大光速的平方这样一个巨大数量的能量。

有人问爱因斯坦,既然物质都潜在地包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人们在这之前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它呢?回答十分简单,爱因斯坦说:“能量除非被释放出来,否则就不可能被观察到。”他还进一步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好比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从来不花一分钱,那就没有谁能说出他究竟有没有钱。”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从理论上揭示了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子能释放的可能性。这一天才思想把人们的想像力激发了起来。很多人都想把这一理论变成现实。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1921年初,他在布拉格作相对论报告之后,就接待过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声称自己发明了一种绝妙的机器,能把物质中亿万个原子所蕴藏的能量统统释放出来。这个青年当时实际上当然是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有人根据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发表过一篇预言小说。小说描述了一颗原子弹落在巴黎后产生巨大毁坏的情景。

在发生放射性蜕变过程中,每个单位质量就能释放出像爱因斯坦关系式中所讲的那么大的能量。这就是一个质量为m的原子分裂为质量各为m’和m”的两原子,它们分开时各自带有巨大的动能。而根据相对性原理,蜕变产物的质量总和m’+m,,则比蜕变原子的原来质量m少些。质量的这种减少正好与能量的释放相对应,排出的能量等于减少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根据这一相对论的结论还可以推断,在最重的核发生分裂反应时和最轻的核进行聚合反应时,都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原子m是个有钱的守财奴,他在一生中不让出一分钱(能量)。但是在他的遗嘱中,他把他的财产留给他的两个儿子m’和m”,条件是要他们给公家少量的钱,其数量少于全部遗产(能量或者质量)的千分之一。两个儿子共有的钱比父亲要少些(质量m’+m”的和比放射性原子的质量m稍给公家的部分虽然比较小,但也已经是非常之大了(作为动能来看),以致带来了一种最严重的祸害威胁。避免这种威胁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问题。”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和放射性现象,1935年,约里奥·居里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作演说时就宣称,就科学所获得的不断前进的力量来说,我们应当认为,靠意志去建立和分裂元素的研究人员,将能够实现爆炸性的嬗变——真正的化学链式反应,并且,将会发生巨大的能够利用的能量的释放。

理论上是这样讲,但事实上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许多人的紧张的努力才变成现实的。

1937年1月17日那天早晨,爱因斯坦像往常一样,先浏览艾伦·杜卡斯事先给他整理、筛选好了的邮件。在一大堆信函中他发现了一本杂志——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柏林出版的《自然科学》。他撕开透明的封皮,心不在焉地浏览着目录。突然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合著的《论铀在中子轰击下所形成的碱土金属的认定及其行为》。他早在柏林时就知道,哈恩是著名的化学家、实验物理学家,有趣的是,哈恩还是“威廉皇家学会”所属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爱因斯坦也曾在这个学会里当过所长。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公布了一个奇特的实验结果:被中子轰击过的铀中出现了镭。铀是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第92号元素,而镭是第88号元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实验结果,伊琳·居里和她的助手在1938年秋就发现了,不过当时他们在被轰击后的铀中发现的是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镧,92与S7,而且爱因斯坦知道,就是哈恩作出的这一实验结果,不单是他和斯特拉斯曼,其中还有与哈恩在一起工作了20年的、被爱因斯坦称为我们时代的“居里夫人”的奥地利的女科学家莉莎·迈特纳。“为什么没有署莉莎·迈特纳的名字,她到哪儿去了呢?从铀中轰击出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实验将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啊……”

爱因斯坦很快知道了,正是她,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许多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大全集(超值金版)

    李嘉诚大全集(超值金版)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的财富2008年虽然缩水仍超过200亿美元,他仍然是华人首富!他17岁就荣升为业务部经理;他在困苦环境下仍然坚持苦读;他22岁创建长江塑胶厂,以“长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鸿鹄之志;他作为企业主,每天工作16小时,一直到七十几岁;他为求企业发展,远赴西方偷师学艺;他为抢得市场先机,整日操劳,不眠不休;他始终坚持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的原则;他以小博大,兵不血刃拿下英资控股公司,让华人扬眉吐气,被世人称为“超人……
  • 毛人凤全传

    毛人凤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黄逸梵:一生飘逸,一世梵唱

    黄逸梵:一生飘逸,一世梵唱

    黄逸梵漂亮吗?高鼻深目,身材娇小,皮肤微黑,被许多人爱慕。她是中国版的娜拉,热爱旅行,偏爱欧洲,去过印度,一生都以自立为目标;她是张爱玲心中又爱又恨的母亲,在其小说里,多次露脸;她看懂了人间万般风景,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读懂她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时代末章

    时代末章

    随着世界与人类思想的进步,超能力者逐渐浮现于世人的眼前,而由这一现象引发的,便是旧时代的完结与新时代的到来……其实本书就是讲述了一个死宅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新人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 剑断青天

    剑断青天

    六道苍生破灭,青天万古流亡。数十年前满村被屠,实力弱小的醉孤风选择隐忍……数十年后,再次归来,欲要斩尽仇敌,剑断青天!
  • 斗罗大陆之雪清河

    斗罗大陆之雪清河

    这本书有一说一,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不过……唉…我真的不想放弃第一本书,所以准备重开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双斗罗

    无双斗罗

    记得第一次看到唐家三少写的《斗罗大陆》惊为神作,这就是三少的写作特色吧,创新!三少在不断的创新,喜欢《斗罗大陆》,竟发现这部作品里竟然有我的本名出现,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想着,有一天自己如果写小说,一定要先以《斗罗大陆》为题材,来部穿越小说!不是不想创新,只是创新却会让我有一种遗憾,因为真的非常喜欢《斗罗大陆》,渴望着有天自己能畅游这个世界!也是为了让自己起步有一个方向!向三少学习!因此,我这部小说便是另一个新的《斗罗大陆》!要知道三少已经在写第二部续了,为了致敬,所以我将以另一个世界也有着斗罗系统为蓝本,来写写新的故事!
  • 武士行

    武士行

    谢枫本是一名普通大二学生,在一次意外之中被传送到了一个神秘的大陆——“玄虚大陆”。是时空错乱?还是有意安排?一个个谜底接连浮出水面。乱世纷纷唯剑作伴,与至情相侣,与虎狼相争。谢枫以慕容诚的身份开始了他的创世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林外传后81回

    武林外传后81回

    因为喜欢武林外传,所以想要给未结束的武林续写一段江湖。
  • 轻舞飞扬之大地飞歌

    轻舞飞扬之大地飞歌

    在这个修真的大地,到处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人族,妖族,魔族,每个人都向往追求者修真的极致,都想做世间的王者,尔虞我诈,恩怨情仇,到处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 无双绝恋:悲

    无双绝恋:悲

    一段倾城之恋,一对无法相守的恋人。我无数次的感叹,为什么老天对我们如此不公,为什么我们要生在这样的家族?兰韵漪:无数人称赞我风华绝代才智无双,得到想要的东西轻而易举,可是唯独他我得不到。我无数次痛恨,为什么顾家和瑜伽有着白难血仇!我多么想放弃一切和你远走天涯,可是我怎么能抛弃疼我教我的外公,有着责任的家族?容朝歌:我算无遗漏却唯独没有算上你对我的心,爱上你是我这一辈子做的最不后悔的一件事情。或许我们之间隔着血海深仇,可是对于我来说,我愿意为你抛弃自我,放弃家族。不知道你是否愿意越过心里的那条坎,和我此生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