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6900000090

第90章 信仰习俗(1)

民间信仰主要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自发产生的有关神灵崇拜的观念、行为、禁忌、仪式等信仰习俗惯制,也称信仰民俗。民间信仰承袭了原始信仰“万物有灵”的朴素自然观。

对门神的信仰

门神

门神是我国民间最流行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诸神中是很突出的。说起门神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门和挂桃人习俗。

古代先民们由最初的“巢居”、“穴居”,逐渐进化到了“屋居”,学会了建造茅棚屋舍。屋舍不但可以遮风避雨,防止野兽和敌人的侵袭,还能存放食物财产,使人类得以生息安居。于是人们十分感激门户造物主。早在周朝,就有了祭门的风俗,其用意与祭灶祭社(土地)相同。

门神的产生还与古人的鬼神崇拜有关。殷周尚鬼,人们将许多坏事和怪事都看成是鬼怪作祟,对此充满恐惧心理。房门的出现,虽可防范敌害闯入,但古人还觉得缺乏安全感,需要有个能降鬼降妖的神明,来替自家“站岗放哨”,因此人们必须造出一个“门神”来,保护自家的性命和财产。《白毛女》中喜儿唱的“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正是这种心理的写照。

最初的门神是两个“桃人”,用桃木雕成神像,悬于门上。他们其实是两位神将的化身:神荼和郁垒。传说他们二人是奉黄帝之命把守“鬼门”的,发现害人的恶鬼,没说的,马上捆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老虎,于是妖魔鬼怪们望风而逃。人们用桃木雕成二神模样,春节时挂于门上,使恶鬼不得进入,保护自家一年平安。雕桃人比较麻烦,逐渐简化为用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画二神图像或干脆写上二位的大名或画些符咒,此即桃符,开后世楹联(对联)之先河。

继捉鬼喂虎的神荼、郁垒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专门斩鬼吃鬼的门神,此即赫赫有名的钟馗。以后又出现以历史上的著名武将为崇拜对象的门神。武将门神虽也是神,但与神荼、郁垒、钟馗等相比较,“神”味儿少了,而多了些“人”味儿。

唐代以后,出现的最著名的武将门神,当首推秦琼、尉迟恭。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君臣。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画工绘二人如往常守卫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口,邪祟从此便绝迹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门神就传到了民间,至今民间所贴门神还有秦琼、敬德的形象。

二门神像通常贴在临街大门上,极其威猛,堪可镇住鬼魅。除秦琼、尉迟恭以外,武将门神尚有赵云、马超、薛仁贵、盖苏文、孙膑、庞涓、黄三太、杨香武、燃灯道人、赵公明、马武、姚期、萧何、韩信乃至哼哈二将等。北方还有以孟良、焦赞为门神的,可能二人的身世不太硬气,曾落草当过强盗,故不登大雅之堂。这二位只屈尊降贵,在牛棚、马圈等处充当守卫,对付那些连畜生都不放过的小偷小摸。

以后,只有驱鬼镇妖一种功能的门将神,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于是又出现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后者寄托了人们祈望升官发财、福寿延年的愿望和心态。

文官门神以赐福天官居多,大都贴于院内堂屋门上,以别于街上驱鬼镇邪的武士门神,并含有迎福进财之意。

文官门神大都与井官发财有关,而祈福门神却与多子多福、福寿延年挂钩。二者有时也配对,如天官(或状元)门神,常与送子娘娘匹配。此外,还有喜神、和合二仙、刘海、招财童子等。

祈福门神上常常画一些吉祥物,取其吉利,多用谐音,以借双关之意。如爵、鹿、蝠、喜、马、宝、瓶、鞍等,寓“爵禄福喜,马报平安”。

如此,门神已成为具有驱邪魔、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多种功能的保护神,成为民间诸神中最受群众欢迎的俗神之一,至今兴盛不衰。

祭灶神风俗的由来

灶神

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生活中,学会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不过,自灶神产生之日起,其职掌便与火或灶火毫无关系,他是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是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人们一大早就把好吃的东西摆在灶神的牌位前,然后嘴里不停地念叨,大意是让灶神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说他(她)一年来受到优待,请玉皇大帝赐福本家。随后还要拿出特别黏的糖,由大伙代替灶神吃,意思是说,即使不能上天说好话,也决不能说坏话.索性把嘴封住。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见《论语·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

据《淮南子·汜论》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而《太平御览》一百八十六卷引《淮南子》佚文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这灶神忽而是炎帝,忽而又是黄帝,其级别还是蛮高的。有人说灶神原来是一位美女。据《经典释文》引司马彪语:“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这红衣女郎做了灶神,难免要受一些委屈,只是她与北方人俗称的“灶王爷”在性别上有了区别。

其实,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猪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哪里是祭灶,分明是向灶神送礼行贿。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像民间一样,在灶君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礼。

灶神的崇拜,从早期的企求降福,到后来的谨盼避祸,曲折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而灶神不许有怨言、说怪话、发牢骚的种种禁忌,则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种工具。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祭灶的风俗渐渐淡化,它必将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

祭灶习俗与熟食习惯

发明熟食之前,“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之实,食赢蟒之肉,多疾病毒伤之害”(《白虎通·号》)。但是,随着火的发现,原始人将火逐渐使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生产上,如出现刀耕火种;生活上,如出现熟食。自熟食出现,人们明显减少“多疾病毒伤之害”,对延长人类的寿命,显然是一重大贡献。而熟食与烹调食物设备的“灶”,是密不可分的。正如《说文解字》里指出的:“灶,炊也。……灶,造也,创造食物也。”“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汉五行志》里,作了高度概括:“灶者,生养之本。”

那么,究竟是谁发明熟食与“创造食物”的“灶”呢?自古就有不同的说法,如《礼记·礼器》篇里记载:“灶者,是指老妇之际。”东汉经学家郑玄不仅明确指出是妇女,而且认为创造食物的“灶”,亦是妇女。他说:“老妇,先炊者也。”(郑玄释:《礼记·礼器》)而与郑玄同一时期的经学家许慎则认为是祝融,他说:“为祝融,祀以为灶。”

对于此说,东汉时期的学者高诱加以解释,说祝融是“火正”,“死为神,托祀于灶”。后唐经学家孔颖达,将史前的“老妇”之说,与祝融为“火正”、“死为神”的解释相结合,提出合二为一的看法,就是为了祭祀发明熟食与“灶”的创造者,主张“祀火神而以老妇为配”。他说:“古者原奥神,礼器所谓燔柴于奥者也,盖老妇之际,历世奉以为炊。中夏则祭灶,而此奥配之。”

孔颖达的“合二为一”之说的基本特征是,既不称做祀“火神”,也不叫做祀“老妇,先炊”,而是统统合称做“灶神”。所以,此说,不仅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生活中讲究“祀灶”的习俗,而且逐渐受到帝王的重视,如《五经异义》里,作了比较透彻的解释:“孟夏祀灶,王者所祀,古之有功德于人。”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旧时民间传统八月十五拜祭月神,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几乎家家户户无一例外。不过在拜祭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禁忌,即“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民间信仰认为月亮是月神,又称月姑、月亮娘娘、月亮奶奶、太阴星君。拜月之俗始自先秦,魏晋时广泛流传,唐宋至明清一直盛行不衰。至今我国各地仍有许多中秋祭月的“拜月坛”、“拜月亭”、“拜月楼”等古迹遗存。据说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朝嘉靖九年(1530)修造的供皇家祭月的地方;北京颐和园,也是清朝慈禧太后率大臣、后妃和宫女祭月的场所。

过去拜月仪式很隆重,方式也很多。或供月光神杩,或以木雕月姑为神像,都把神像供在月亮出来的方向,设供案,摆供品,焚香烧纸,下跪叩拜。《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官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清嘉录》载:“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有些地方的妇女边拜月还边念叨:“八月十五月亮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苏州的妇女们则盛行“走月亮”。据《清嘉录》载,中秋夜,妇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结队出游,或拜亲访友,或到尼姑庵寺庙上香,直到鸡声响起,还婆娑于月下。

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从民间相传看,拜月的主角都是妇女,祭灶的主角都是男性。中秋节男子可以赏月、玩月、咏月,但一般不去祭拜。腊月二十三送灶,则是“男儿酌献女儿避”。为什么要“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呢?据说是因为月神为女性,且为漂亮的仙女,嫦娥奔月就是这种传说的一个嬗变形态;而灶神是男性,又是个美男子,他娶了郭丁香以后,还与王海棠勾搭成奸,是一个淫夫形象。男子拜月,女子祭灶,有“男女授受不亲”之嫌,甚至恐怕抵挡不住诱惑,会产生想入非非或节外生枝的事情。

对土地神的信仰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神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的神祇。

在一般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中之两例。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明清以后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现在的土地庙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约起于南宋。

《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土地神为一方乡土的保护神,过去在每一村落都建有土地庙,但大都非常简陋,有的甚至只由四块石头相垒而成。一般在祭宗祠、扫墓、破土之前总要先祭祀土地神。俗传二月初二为土地神诞辰日,届时家家作祭,土地庙中除供拜外,还演戏娱神,为土地公公祝寿。土地神的配偶称“土地奶奶”。

趣话城隍庙

我国各地城市无论大小,都建有一座城隍庙。过去,城隍庙里香火很旺,是城里最热闹的一个去处。城隍庙里供奉着城隍神,城隍神是一个城市的守护之神。如果说,土地爷是乡村农民普遍崇拜的神祗的话,那么,城隍神就是城镇百姓普遍信仰的神明。因此,土地庙遍及全国农村,而城隍庙则遍及各地城镇。

同类推荐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古寺巡礼

    古寺巡礼

    流传百年的经典之作,夏目漱石门生、文人哲学家和辻哲郎跨越时间的文化史随笔,带你领略古寺之美。“檐头的朱色略有些发灰,古色古香,仿佛梦境般淡雅;墙壁的白色清澄透明,有着寂寥与沉默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能净化灵魂的艺术。”古寺的美,凝练着人心本真的感知。建筑、雕像、壁画、器物,不仅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信仰、思维、审美、情趣……更描摹着东亚文化的历史,乃至人的命运。古寺的艺术,是为众生指示自我的力量,也是给予人心的、虔诚而热烈的感动。在古寺中漫步,将敏锐触觉与丰富想象结合起来,用人心本真的感知力去探寻其中广阔天地,并让沉淀的岁月成为美的诠释者与传递者——这才是“巡礼”的真正意义所在。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幻魔法

    幻魔法

    魔法的世界!神奇的世界!充满未知的世界!……“嘎嘎嘎嘎,看我抓到了什么!一只落单的魔法师!”……“听说去掉头其他的都可以吃!不过那都是以前的说法,说不定头也能吃?”……“要被吃掉啦!”……
  • 篱笆墙外梨花落

    篱笆墙外梨花落

    如果给你选择,你是选择绝世容貌,还是选择绝世才艺?原本平凡无奇的柴火妞篱笆,变成了倾国倾城的俏花魁;空有花美颜却不懂琴棋书画的她,险些酿成欺君之罪;原本几近完美的俏花魁梨落,变成了长相寡淡的柴火妞;顶着一副营养不良的皮囊,花魁使出浑身解数也再回不到以前的风光……一次落水,让她们互换身份,从此人生偏离了既定轨迹。谎言,诡计,生杀大权永远握在明争暗斗的皇族手中……盛世里歌舞升平,十里花街夜夜笙歌,一朝大厦将倾,她们如末路狂花般四处逃难,太子,秦王,安王……是谁平定了这纷乱的天下?
  •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凝聚所有温暖与伤痛的暖伤之作,暖伤小天后锦年用过去和现在织就悲歌,用微笑和眼泪讲述离伤。青梅竹马的感情在时间的消磨中变得模糊,细水长流的温暖也渐渐消散。她站在十字路口,却找不到一个有光亮的方向,只有钢琴为伴。年少时的爱恋化为心底最深沉的伤,成长时默默相伴的人成了不可触及的痛。这一年冬阳光温暖,她似乎也看到了未来和光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相爱不如遗忘

    相爱不如遗忘

    他们交易捆绑在一起。她将一颗真心落在他身上。他弃之敝履。命悬一线之时,他亲口承认对她只是利用。坠入深爱,看见的是所爱之人执枪的手。砰然枪响,泯灭所有爱恨。
  • Jeremy我说我爱你

    Jeremy我说我爱你

    她在一个可能被门挤了的日子里看了一部叫做《是美男啊》的韩剧,一觉醒来莫名其妙的混穿到了这部剧里附身在一个叫做Garcia的女孩体内,半年后莫名其妙的被当做男生并莫名其妙的加入了A.N.JELL,一个月后随着高美女扮成高美男的加入后剧情神再开......剧情君你一定是在逗我!
  • 少女她每天都在解锁剧情

    少女她每天都在解锁剧情

    什么?莱茵和自己玩的乙女游戏女主互换了身份?这可是个魔法世界!她能活出第五章吗?而且你就这样抛弃了你的四个骑士吗?要知道四个骑士一个深情温柔、一个坚毅忠心、一个矜贵切高傲、还有一个非人类双重人格小可爱。这换谁也顶不住啊。竟然顶不住,那她就只好放手一搏了。拼对了方向,单车变摩托。有美男与爽点,总之啥都有一点,一起来探索异世界吧。cp自选,结局待定,到时候看情况双结局
  • 重生农媳的开挂人生

    重生农媳的开挂人生

    顾一宁死后重生了。尽管重生的悲催,身份低到尘埃里,却是与死亡同步重生的。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变,挚爱她的前男友还在,害死她的仇人还在。只是历经坎坷的她平添了许多坚韧。从此,一路开挂势如破竹!凭借着智慧,凭借着空间的助力,她从一个乡村的小寡妇成长为了独霸一方的霸道女总裁。而且,她还破了自己的凶杀案。她搜集的证据,还原了多年前那场车祸的真相,凶手得到应有的惩治,她的仇也是报的畅快淋漓。(架空爽文,勿细考究。)
  • 腹黑总裁V587

    腹黑总裁V587

    妹妹上了她男朋友,还拍了视频发给她炫耀,妹妹的生日会上,当着宾客的面把视频播了。说她性冷淡是吧,她转身就把宴会上一观众给泡了。妹妹的婚礼黄了,家里公司股票大跌,她被逼嫁给那个原本是她妹夫的人。于是她找人闪婚了。“你干什么,我们是假结婚!喂,停下,我要告你QJ!”“我只是行使我的合法权利。还有,你确定看清楚结婚证上的名字了吗?”“你设计我!”最先设计的人不是你吗?”终于想起第一次见面,故意追尾还大言不惭说:“我的车头亲了你的车尾,看不明白?我想泡你啊!”他霸道宣布:“什么时候开始你定,结束我来定!”后来的后来,她终于相信,有些缘分一定会来,有些人怎么也躲不过。
  • 昏君,我才是祸国妖姬

    昏君,我才是祸国妖姬

    还有没有天理啊!她居然穿越成寡妇,背了一身债不说,老公的影子都没有。好,你既然不仁,我便不义,不给你多带几顶绿帽子我就不姓红!什么?现在跑出来认她这个妻子了?不好意思请靠边站,姑娘我得挑挑,看谁合我意。是拥有全天下至高无上权利的他?还是邪气痴情的他?还是默默守护的他?还是原装正版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