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6900000071

第71章 传统装饰习俗(1)

最初,衣服的作用是遮风挡雨抗御寒冷,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穿衣服的时候,还喜欢佩戴很多的饰品,正是这些饰品让传统的服饰有了装饰的作用,并穿出了美感。

衣服上佩带装饰品

一般意义上,我们把服饰分解为“衣服”、“装饰”。衣服的最大实用价值则是冬季防寒,夏季防烈日曝晒及防虫蛇叮咬、风雨袭击和荆棘划破皮肉等;出于羞耻感的遮蔽需要和功用,则可能是由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才有的,也就是出于保护身体之需要。

装饰品始见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汉书·舆服志》中说,相传原始人“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也就是说,装饰品的起源晚于衣服。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与审美意识相联系了。

山顶洞人除以石珠、海蚶壳为装饰品外,也以兽牙、鱼骨和骨管装饰自己。这些东西最初只是作为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而佩戴的,到了后来,正是由于它们象征着勇敢、灵巧和有力,因而开始引起人们产生审美的感觉,而把它们归入装饰品的范畴。

装饰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佩戴或悬挂在身上的装饰品,即通常所说的首饰,如项链、戒指、耳环、簪子等;第二种是化妆型装饰,如涂脂抹粉,梳束不同的发式发型,或在面部及身上绘以图案等;第三种是毁饰,如凿齿拔牙,文身文面,穿耳洞,裹脚腰等,以摧毁和强力方式改变身体某些部位的自然状态达到装饰目的。

我国早期的饰品和饰俗

中国古代佩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其种类之多,比起今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有许多骨制成的装饰品。在商代的遗址中,已出土的有玉佩、铜饰等。周代遗址中出土的玉佩、玉环、圭、璧、耳坠、项饰、笄、梳等用于装饰的东西更多,而且能看出明显的等级区分。

玉是最主要的佩饰,“古之君子必佩玉”。玉贵为统治者专有,从而可以标志佩戴者的身份。“温润而泽”的玉被用来象征戴者的“仁”。玉的“缜密似栗”则象征着“智”。佩玉者并非只佩一种玉,所以走起路来,玉石相撞发出叮咚之声。玞也是佩玉中的一种,形状为环形断开,故古人常以玞寓决、断之义。《史记》里记载,范增多次用眼神提示项羽,后又举起玉块,以暗示项羽赶快决断杀掉刘邦。

古代还有佩弦、佩韦等。《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常佩韦以自缓,意安于之心缓,常佩弦以自急。”韦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其性缓,弦在弓上总是绷得紧紧的,其性急,所以佩载在身,既是装饰又可起到“座右铭”的作用。

汉代人喜用双印作佩饰。双印上刻有文字咒语,据说把它挂在身上,可以驱除瘟疫。双印的质料,根据官员的级别而定:皇帝、诸侯、王公的多用白玉制作,其次分别是犀牛角和象牙。皇帝的印饰用五彩丝绳并加红色的穗子系缚,王公以下用红色丝绳并加珠穗系缚,挂在革带上。

古人还喜欢在身上佩挂香袋,后来多称香囊。袋中放香草香料,不时散发出阵阵幽香,而佩者不限于妇性,主要是“男女未冠笄者”。

除服饰和头部发饰之外,人类出现较早的装饰物还有耳饰、项饰、戒指和手镯等。耳饰有坠、环、管等多种。项饰古代多为玉石、兽骨、兽牙穿成的项链,后来才逐渐有金属的项圈。

发型式样很多,大致的演变过程应是先有披发,如《后汉书·西羌传》所说的羌人“被发覆面”;而后出现结发,包括打一结式、梳髻束带式和螺髻式。第三种就辫编发,即梳成辫子。这些发型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能看到,有的还很流行。

文身,在现代常见的有拔除面部汗毛、拔除胡须和体毛、文身、文面、缺齿(或叫凿齿)、穿耳、束腰腹等。其中一部分是为了美或吸引异性,有的则是为了表现勇武,对痛苦有顽强的忍耐力。关于文身与文面的最初起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原始宗教信仰、图腾崇拜、避邪妨害、区别于其他部落的人等,是主要起因。台湾高山族的一些支系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还保留有缺齿(拔掉犬齿)、束腹、拔除体毛、文身、文面、在手腕上烧伤结疤等毁饰习俗。

这里仅列举了古人佩饰中的一部分,但从中仍可看出,古代的佩饰与今天的一样,都有着实用、美饰和标志社会地位的作用。只不过在古代佩饰的实用性更突出,而今人尤着重其美化功能罢了。

古人文身的古老习俗

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身也是一种文化。

文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文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很多人是在监狱里面做的,因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专门的文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发蓝发青,所以又叫刺青。

在当今社会,文身已不多见,因为人们对文身总是嗤之以鼻。而在古代则不然,古人对文身颇有好感,认为文身不仅是神秘的,更是美好的象征,并且其中蕴涵有许多文化内涵。

比较常见的有图腾崇拜之说。我国古代周朝吴越的老百姓,因长期在海边、水乡生活,对蛟龙十分敬畏,就在身上文上各种龙的图案,表达对龙的崇拜。在台湾地区寄居的一些少数民族,视太阳、蛇为造物主,所以在身上大多刺上太阳和蛇的图案。这样的文身,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希冀和一种朴素的愿望。

在海南生活的黎族群众,自古把文身作为成年人的标志。文过身的青年男女,意味着已长大成人,同时也获得了婚配的资格。从已婚妇女不同图案的文身中,还可以知道她的年龄、爱好等。这种文身表达了一种鲜明的民族特征。

还有一种说法,称文身是一种修饰。古代有一个传说:一女子相貌丑陋,为此抑郁不乐。一男人主动相劝:“你的面貌甚丑,刺面必会转丑为美。”女子听后,找人在面部文上图形,效果甚佳。受到她的启发,许多人把文身作为遮丑的一种手段,把文身图案作为一种欣赏的对象。到了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专业的技工专门从事文身,市面上也到处可见文身的工具及材料。正可谓:“印上簇针,为众物状,如蟾蝎鸟兽,随人所欲。”

文身作为一种习俗,它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唐以前,汉文古籍就说越人“敬巫鬼”、“畏鬼神”。包括傣族在内的各族人的文身是源于越人的“断发文身”,其最早的原因正如《淮南子》一书所说的,这里“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们就被发文身,以象鳞虫”,即“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伤也”,这就是一种朴素的仿生,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心态。傣族传说中的一位男青年得到龙女的帮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鳞状的花纹,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水怪也不伤害,这就把文身作为一种避邪的巫术。傣族中的另一个传说是一位男青年因有文身吓坏了魔鬼而杀死了他,正是这种避邪防害的异曲同工。

在唐宋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把文身的蛮夷分为“绣脚蛮”、“绣面蛮”和“雕题蛮”数种。明时《百夷传》云:“不黥足者,则众皆嗤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说明其时已进入父系社会,文身既示男女之别,又别民族之异。在文身图案中的傣文、佛碣是佛教传入和有了文字以后的发展。傣族传说是佛祖为了使小和尚专心听经、以修正果而画上的花纹。这也许是为了展示男人在佛寺接受了教育,已由“生人”变成了有知识的“熟人”吧!

关于文身还有一些讲究,比如佛像、观音像、死神、夜叉、罗刹鬼等不要轻易纹在后背或前胸,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会有可能“扛不住”或“背不动”。另外把佛像、观音像或关二爷纹在前胸也不太好,因为感觉上是想用佛力或神力来挡煞,这样对神佛不敬,而且也可能会“抱不动”,所以通常这些图案都是纹在大臂或腿部等部位。

是先有帽而后有冠

衣裳形制既备,于是帽子发饰和鞋便相继产生。据《后汉书·舆服志》载:“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释名》云:“冒,帽也。”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陶笄、骨笄、骨簪等,说明这个时期已有束发甚至戴冠的风俗了。帽子的产生亦起于防暑御寒的需要。人们把一大片树叶盖在头顶遮日或防雨,把一块皮毛包在头上防冻,就是最初的“帽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和等级的差别,这种差别随之在服饰上明显地反映出来。《尚书·商书·太甲中》记载:“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毫。”说明在一些礼节中对服饰已有相应的要求,至周代,关于服饰的文字记载渐多。西周毛公鼎铭文中有“虎冕练里”、“易女兹弁”等记载。周代后期封建制度初兴时,服饰上的等级区分走向系统化,如冕服制中已有六冕,弁服中已分三弁。《礼记》、《周记》、《仪礼》等书中,关于服饰制度的记载更是由简到繁,不同等级在不同场合要穿着不同的服饰,要有不同的打扮。

另外,关于帽子还有很多不同。

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用以束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

冕,从日(即古帽字)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

弁,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

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用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上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绡头、幅巾、帻。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

唐朝时,巾又称幞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做一衬子垫在里面。后又因两角软垂,就用铁丝把“软翅”撑起来,这样就成了硬质的乌纱帽。

象征官阶的乌纱帽

乌纱帽

看传统的古戏,常见到舞台上的官员头上戴着有两翅的乌纱帽,秀才中了状元,也戴着类似的帽子。乌纱帽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历呢?

据说乌纱帽是来自南朝刘宋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原因,纯粹是赶时髦,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中国第一顶乌纱帽于焉诞生。

王休仁戴著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引起人们的兴趣与讨论。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制著戴。隋朝的杨坚,也是这种乌纱小帽的爱用者。不过因为杨坚是个皇帝,戴起来意义不同,上行下效的结果,朝廷、民间顿时「黑成一片」,万头钻动,有如黑海。

其实,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在民间也流行开来。于是,“乌纱帽”遂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隋唐时,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同类推荐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上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位于雁门关外,在梅河支流桑干河源头的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热门推荐
  • 古瓷鉴定术语解释

    古瓷鉴定术语解释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古瓷鉴定术语解释、古瓷鉴赏观想、实物解说五则、部分古瓷特征图。其中,第一部分共罗列了226条古瓷的特征,并对古瓷鉴定术语一一进行注解,使读者在鉴赏中国古瓷艺术总体风格的同时,又能对各个历史时期制瓷技术与艺术特征有所认识,掌握各个时期瓷器的缺损、作伪、仿旧与鉴别知识。对于古玩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 混在校内的僵尸

    混在校内的僵尸

    “不会的,不会的......”嘴里喃喃自语着,看着眼前的一幕,周海桐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挽回父母的性命。群号:171485182..
  • 墨铭欢

    墨铭欢

    半生便可看一生雪松情,长远谊,计铭欢人生只需一知己,她这半生,就有了三人,何其之幸
  • 窄门边缘

    窄门边缘

    本书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张扬和他朋友们的一生。他是一个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叛逆,和人性扭曲的挣扎。他伤痕累累,饱受折磨。于是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大学环境,过上了无忧虑的生活。可是,人总要长大,人心叵测,阴谋算计让他身心疲惫。大富大贵,学贯中西也不能让他像一个蜜罐里的孩子那样简单而快乐。好在有朋友们,以及精神信仰支撑着,使他一直充满希望的面对一切。
  • X的日记

    X的日记

    作品名:《X的日记》作者:Plug时间:二零二零年二月初一
  • 宠妃王爷又被电了

    宠妃王爷又被电了

    一次车祸意外让宁萧萧魂穿到一个不知朝代的古朝8岁的宁未萧身上,在这没有手提,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女主凭借着灵器和自已的聪明才智,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从此金钱,人脉,权势,样样不缺!冷昊天在人前在朝中装疯卖傻,在人后冷酷无情!一连十几年顺利躲开了当今帝皇的视线,建立自己的宗派,最后成功推翻昏君!扶助新一代明君上位,成为一代名臣!当初一道圣旨,让宁未萧与冷昊天两个天关联之人走在了一起!主子,当初圣旨让你满十八岁之时便嫁给无权无势的冷三王爷~!我命由我不由天,十年足以让我成长,十年后谁娶谁,谁嫁谁还未知呢?冷昊天刚调戏完她,结果就被未萧咒雷给电到了!宁未萧你给我等着…!俩人慢慢地从日夜的的相处中,冷王爷由原来的欣赏转变成情素!王爷,有人上门找王妃的麻烦!谁敢找我萧儿的麻烦,叫上一百精兵,把人打了全城游街通告!是!我的王妃只能我来宠,旁人要算计要欺负得先过完我们这关再说!王爷,王府门外又有人来找王妃的麻烦了!让他们准备好承受我冷王的怒气吧!是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独宠小青梅

    独宠小青梅

    帅气警察哥哥捡到一个小青梅,日常怼她,却又默默地把她宠上了天!因为缺少灵感,漫画家林意决定就地取材,以自己的警察“哥哥”为原型进行创作,顺便还给自己安了个女主角戏份。哪知道漫画出乎意外的受欢迎,甚至还传到了男主角顾西琛那里去。这就有点尴尬了……“我画得好不好看?”林意笑着问。顾西琛没有反应。“你不知道,留言区有多少小迷妹喜欢你?”抛点糖衣炮弹。顾西琛还是没有反应。“我还给你官配一个肤白貌美的女主角。”继续糖衣炮弹。顾西琛终于有反应了。“你不是把自己配给我了吗?”顾西琛好笑道。林意瞬间脸红,原来被他发现了呀!
  • 缠龙手

    缠龙手

    千年前魔尊与鬼王对决于轮回古井,魔尊本六界最强者,不料年轻的鬼界之王竟在一百多天的对决之后将魔尊打入了轮回井。只有人界之人进入轮回井才可再次轮回,妖魔鬼怪,一旦进入则万劫不复,此去已是一千二百年。
  • 浮城仙路

    浮城仙路

    从出生就被遗弃,从懂事就戴着面具,饱受着外人的议论,不喜欢与别人相处,是孤单,是寂寞。爷爷的死,让苏式兄妹相依为命,为给爷爷报仇,努力让自己变强,是敌人是亲人,是报仇雪恨还是亲情相见,怎么才是事情的真相,浮城仙路带你走上复仇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