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6900000026

第26章 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简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由来与传说。

七夕由星名衍变而来。最早记载见于《夏小正》:“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汉代出现描写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古诗十九首》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句子,《淮南子》上还出现了“乌鸦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传说。民间已有七夕看织女星和穿针、晒衣服的习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当时太液池西边建有 “曝衣楼”,专供宫女七月七日晾晒衣服之用。到晋代时,民间出现了向牛女二神祈求赐福的活动,是后来“乞巧”活动的萌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在很早以前,河南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人说是陕西西安长安区)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由于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狠毒,除了让他放牛外,还经常逼他干很多的活。由于经常放牛,乡亲们便叫他牛郎。

一年秋天,嫂子安排牛郎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牛郎坐在树下暗自流泪,他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牛郎以实情相告。当得知他的遭遇后,老人笑着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老人说完话后就不见了。

牛郎感到很奇怪,决定前去伏牛山看看。他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在伏牛山脚下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不轻,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开口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老牛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天庭,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老牛还告诉牛郎,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

牛郎不怕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他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兴地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作伴。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几个仙女一起下凡游玩,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爱意。后来织女从天上偷偷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乡邻,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的善良得到了乡亲们的广泛尊敬。

牛郎和织女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让玉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强行拆散。牛郎要上天去追赶织女,可苦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将它的皮做成鞋穿着上天。

老牛死后,牛郎按照它的话做了,穿上皮鞋,担着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爱妻,眼见就要追到了,谁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在面前,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也有很多的习俗,下面一一介绍。

乞巧。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在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比较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陕西的女孩子们要用稻草扎成一米多高的“巧姑”(又叫巧娘,即织女)形象,并让它穿上女孩子的绿袄红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们供上瓜果,并端出事先种好的豆芽、葱芽,剪下一截,放入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光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福建的姑娘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求爱情。玩的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取水沐浴。

广西有的地方,传说七月七日这天,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到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饮用。

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西宁县志》记述七夕之水:“五更汲井华水或河水贮之,以备用。”《苍梧县志》云:“取河水、井水贮瓮,经久不变味,谓之‘银河水’。”《贵县志》记:“汲河水贮藏瓮中,名曰‘七月七水’,中热毒者每以之调药。”《阳江县志》记:“正午时,取新汲井水贮之,以备和药,经岁不腐,谓之‘神仙水’。”《罗定志》记七夕水说:“是日汲水,谓之‘天孙圣水’,以备醯酱、药饵之用。”

许多地方的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节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用花染指甲。据说这不仅可以让女孩年轻美丽,还可以让未婚姑娘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拜仙。

广州的姑娘在节日到来之前,预先用彩纸、通草、线绳,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到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到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否则是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吃巧果。

各地在七夕当天要做巧果。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溶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巧食做成后,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到晚上大家一面观赏浩瀚的夜空,一面吃各种巧食,祈盼会变得灵巧。

巧果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搭配巧果的,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七姑会。

流行于广东广州,又称“拜七姐会”。《广东新语·事语》中说:“七月初七夕为七娘会。乞巧,沐浴天孙圣水。以素馨、茉莉结高尾艇,翠羽为篷,游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七娘会由姑娘们相约组合而成,众人利用闲散时间把通草、色纸、芝麻、米粒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在初六日搭配针线、脂粉、古董、珍玩、花生、时果摆放在庭内八仙桌上,供人评赏。初七日才开始迎仙、拜仙、拜牛郎。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卷记载:“广州风俗,綦重七夕,实则初六夜也。诸女士每逢是夕,于广庭设鹊桥,陈瓜果,焚檀楠,爇巨烛,绵屏绣椅,靓妆列坐,任人入观不禁,至三更而罢,极一时之盛。”

青苗会。

有的地方七夕作“青苗会”。传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高;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低。这在观念上是一种许愿的活动。

听悄悄话。

在一些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偷偷躲在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送巧人。

浙江台州地区流行送巧人。清代光绪《玉环厅志·风俗篇》中说:七夕,亲友买巧酥相馈赠。七夕前,各糕饼店及作坊,用面粉加糖酥,然后在木模中压成二寸来长织女身形,头足染上红颜色,俗称“巧人”。这天,做舅舅、姑母、义父的,都必须购买,赠送给外甥、内侄或义子。

七夕节诗词选。

古诗十九首之一 七夕。

(汉)佚名 (唐)权德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七夕。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唐)徐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鹊桥仙(宋)秦观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七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五代·后唐)杨璞。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醉答君东 韩庄闸舟中七夕。

(明)汤显祖 (清)姚燮。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信

    中华圣贤经典——信

    翻看此书,犹如聆听一位睿智而亲切的长者的谆谆教导。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金粟”。读书的人,或者说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能从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智慧。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最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最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最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它是一本让人如沐春风的经典导读读物也是一本让人心悦诚服的道德研修宝典更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人生答疑指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路漫漫,吾辈上下而求索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崇智求真,虽片刻而不能止成功的缔造、幸福的获取、精神的锤炼往往始于对智慧的探求改变,可以从这里开始……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泛黄了,也就温暖了。在弥眼的黑、白、灰和暗黄色中,在一派古旧、沉静和悠然的格调里,刘鹏的老照片让我们领悟到感伤的温情。当老北京的味道变得愈来愈淡,巷子中“锯盆儿、锯碗儿、锯大缸”的吆喝声开始绝迹,挑着货担子走街串巷的商贩成为历史,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娱乐场所、城池街巷被拆迁和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脑海中许多原汁原味的记忆却也愈加深刻。于是,怀旧便成了我们的通病,像老照片这样的影像资料,则变成了医治我们的灵丹妙药,给予心灵些许慰藉和温暖。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慕家二小姐

    慕家二小姐

    慕珂出生富商之家,然而性情柔弱的母亲为她争取不了什么。老太太没给过好脸色,二娘处处打压,母亲步步退让,慕珂早就受不了了,忤逆娘亲旨意,揭竿而起,一言不合就跟慕家大少爷争家产。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的来说,本文内容是慕珂不满慕家人的对待,自力更生的创业之路。欢迎有缘人来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雪溅山河

    雪溅山河

    “我的队友呢?”“他们死了。”“不!”林飞灿烂地笑着,他坚定地说道:“他们一定在我身边等我,等我给他们报仇!”
  • 她叫忘忧

    她叫忘忧

    世代经营服装生意的白家与后起之秀何家垄断了七元市的市场,白家当今持家的是第十五代老板白志刚,一起“白家黑心卖假货”报道被媒体曝出后,市场日益被何家占领,不久,白家宣布破产,白志刚畏罪自杀......
  • 贴身狂兵在都市

    贴身狂兵在都市

    被自己人出卖,国家特殊部门死亡组全军覆没,只剩下代号为‘教官’的组长白大吉。三年后,有着‘活人兵器’之称的白大吉从监牢里走出来,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为一家酒吧的老板。猛虎出关,潜龙勿用。粉红佳人纷至沓来,清纯校花、长腿悍妞、美艳总裁,各色美女纷纷投怀送抱。白大吉是欣然接受呢,还是不接受?接受了是禽兽,不接受还是禽兽……
  • 校园妖孽狂龙

    校园妖孽狂龙

    方山继承了师父的泡妞本领和绝世武功,凭着一身本事和超级厚脸皮在校园混的风生水起!“天是一,地是二,我是三,我叫方三……师父有个绝色老婆,我要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他。那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狂妄嚣张的方山,化身狂龙,无往不利,强悍来袭。
  • 痴心夺爱

    痴心夺爱

    第一次看见他,她上下打量着,然后嘴里蹦出一句:你不会是来和我抢饭碗的吧?他不惊不慌地回了一句: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抢的能力。爱上他是个意外,欲罢不能的爱情,除了友情的背叛还有亲情的伤害;当她推开门时,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另一个是自己的妹妹……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失无

    失无

    这是一个关于三个朋友不同人生选择与走向的故事。景匀任、莫其莱、萧向渊,从小无话不谈,形影不离,他们都以为会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初三那年, 萧向渊父亲赌博欠下高利贷而抛弃妻子,萧妈无奈带着萧向渊投奔亲戚,却尝尽人间冷暖,最终四处飘零,凄凉度日。莫其莱家中经营卫生所,却无多少收入,莫爹无奈跟随同乡出去谋事,却不想从此使莫其莱陷入贪财图利的深渊无法自拔。两个至友相继离开,景匀任心中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高中遇到同学杜卡利,相谈投机,加之无心学习,经过一番痛苦挣扎,最终放弃高考,开始创业。十年之后,三人各自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作品通过三个朋友的成长,讲述了个人取舍和环境对人生轨迹的深刻影响,引人深思。
  • 万界魔神龙王

    万界魔神龙王

    难道正义就是唯一的正道!难道魔族就是世界的灾星。魔族就应该被斩尽杀绝。我不信!我不服!邪恶也是可以铸就未来!邪恶也可以让世界变得美好的!邪恶也是天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