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6900000012

第12章 节气时令与历法的趣话(1)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开创的一部历法。这部历法首先确认了一年是365天,它和同时代古埃及人确认的一年天数相同。后来,先民们从农业生产出发,又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段,每个节气段约15天,一年12个月,每月两个节气,一年共24个节气。这个历法符合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一个回归年的周期规律,是中国人在古代创建的“太阳历”。后来在夏朝时又将二十四节气和中国的“太阴历”结合,改革了太阴历,制定了“阴阳合历”的夏历,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农历。

我国特有的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阴历:每月的时间长度以月亮圆缺交替一次为根据,月亮圆缺变化一次大约是29,5天,为构成整数,排列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为29,5天。一年为354天,每年的总日数比阳历少11天,经过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六月飞雪、十二月酷暑之怪现象。这种日期与季节不对应,不利于农业生产。在历史上也称阴历为太阴历。

阳历:年的时间长度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根据,一年的时间长度大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个多小时,阳历取整数,平年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四年一闰(2月29天),闰年为366天。阳历与月亮圆缺无关。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阳历:每月日数与阴历相同,但在年的总日数上以设闰月来与阳历中的年总日数相接近。我国在春秋时代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即19年里面7年算是闰年,闰年多加出一个月来,为13个月,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是,阴阳历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冷热变化相适应了。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历。不少人将农历称为阴历,其实,这只是人们一种习惯上的称呼。

何谓干支纪年法?

现在大多采用公元纪年,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人们还习惯用干支的年号来代称,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那么,何谓干支纪年法呢?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首先确定天干,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其次再推算地支,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1 2 3 4 5 6,子 寅 辰 午 申 戌;

偶数组:1 2 3 4 5 6,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所以,2009年为己丑年。

“十二时辰”所指的具体时刻。

古人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即,子时:夜半(23点至1点);丑时:鸡呜(1点至3点);寅时:平旦(3点至5点);卯时:日出(5点至7点);辰时:食时(7点至9点);巳时:隅中(9点至11点);午时:日中(11点至13点);未时:日映(13点至15点);申时:哺时(15点至17点);酉时:日落(17点至19点);戌时:黄昏(19点至21点);亥时:人定(21点至23点)。

我国对元旦和春节的确定。

公历1月1日即元旦。元,为开始、第一之意;旦,为早晨、太阳升起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天。根据不同的历法,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元旦。公历,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它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而制定的,最早叫太阳历。公元前46年,现在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太阳历在罗马始创。1582年,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其进行修订后,成为目前所用的“阳历”,即公历,亦称“格列历”。该历将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

我国在辛亥革命以前一直是采用始于夏代的历法“夏历”纪年的。“夏历”又称“农历”、“旧历”。元旦是一年之首,但将哪一天作为岁首,我国历代却不一致。《史记》上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统一中国后定十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恢复到夏代的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延续了下来。辛亥革命后,我国改用公历,就将夏历的元旦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的决议:同年12月23日召开的政务院第12次政务会议上又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规定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确定为新年,元旦休假一天。元旦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的节日。

欢度元旦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位置不同,各国元旦到来的具体时间也就不完全一样。比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就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因此,它也就是最早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它也就是最后一个迎来元旦的国家。按公历计算,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一到,我国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大街小巷披上节日盛装。许多单位悬起“庆祝元旦”的巨幅标语,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亲友欢聚,同贺新年。

干支纪年与人的年龄的对应。

现在我国用来纪年的历法,是世界通用的公历,如记出生年月日,那就是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我国古代所用的方法,叫做“干支纪年法”。所谓“干”,就是“天干”,它以十个字作为符号组成,其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又叫“十干”。所谓“支”,就是“地支”,它是以十二个字为符号组成的,其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又叫“十二支”。我国通常把“天干”、“地支”作为顺序符号使用。同时,也用为纪年。据史籍记载,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开始运用这种纪年法了。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胄、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怎样搭配呢?即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于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于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也称为“六十花甲子”。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人到六十岁也就整整过了一个轮回,所以被称为“花甲之年”,六十开外则被称为“年过花甲”。

干支纪年法与人的生辰八字。

大家都知道,我国民间有一个计算出生年龄的传统习俗,即人一出生,就按他出生的年、月、日、时,确定“生辰八字”;同时,又确定了“生肖”。生肖,就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也就是你哪年出生,你就有一个动物作为你的属相。要明白何为“生辰八字”,首先要从我国古代人民的纪年法谈起。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等等。就与现在说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是一个意思。用于支纪年法来表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必定有八个字,这就是“生辰八字”。这种干支纪年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即华夏族纪年法。

那么,人的生辰八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得从干支纪年法、干支纪月法、于支纪日法、干支纪时法依次说起。

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于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O则干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为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为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用于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一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干由该日所对天干推得,其歌诀为: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若逢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壬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星期”与“礼拜”的由来。

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希腊、罗马,后来逐渐遍及世界各地。

相传,古代巴比伦人把每个月中能看到月亮的28天,划分为4个等份,每个等份7天,这就是星期的雏形。后来,古巴比伦人又给星期制的七天配上美妙的星名,即星期一至星期日分别用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太阳等来表示,现在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有着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七曜指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个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这样,“星期”便成了“星”的日期。

那么中国为什么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这就是既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本书应用了使用范围广泛、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种评论及排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普林斯顿评论》和《耶鲁大学内部指南》,从美国超过2100所本科学校中选出171所学校,并在书中一一列举了它们的概况、排名/声誉、有无经济资助、支持体系、学校规模、地理位置、学校类型、校园文化,帮助中国父母根据需要设定个性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找到最适合就读的学校。
  • 文学名著(上)

    文学名著(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历代词赋(下)

    历代词赋(下)

    词,作为一种诗体,可以远溯到隋唐之际,但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到中唐以后作品渐多,到晚唐五代已经成为和诗相并行发展的新诗体。
热门推荐
  • 灵起之契

    灵起之契

    地球第七轮灵气复苏即将到来,在十岁失去双亲的蓝离带着一个女婴生存了下来,在这灵气复苏之际,他会有什么成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乾坤秘境

    乾坤秘境

    一年一次的鬼节就要到了,秘境的人们开始忙活起来。自从离开龙城,也只有这几天,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道夜站在村子后面的土坡上,抬眼望着空中那扇腐朽的铜门,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姐姐,我知道你还活着,很快我就会去找你的,这一次我一定要带你回来。”道云森捂着伤眼,不自然地绕过来。他看到道夜目光里的决绝,叹道:“小夜,你还是节哀吧。”“为什么?”道夜瞪着道云森,这个他曾经视作大哥的男人,如今在他眼里只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道云森摇摇头,说:“鬼道乐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能战虚空之麒麟山之秘

    能战虚空之麒麟山之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萧逸阳坐在虚灵异界的的上空,久久俯瞰虚空大陆,然后冥想道:“道即能,能即道,道生一,一为自然万法,万法归一也!”
  • 天女传奇之蓝天白云

    天女传奇之蓝天白云

    又名《我家夫人超难追》【1V1】男强女强一见钟情&日久生情谈恋爱吗?随时付出生命的那一种!夫人超难追,踏过千山万水夫人还在天尽头!以命换爱,难让夫人动心!乐凌看着深不见底的诛仙台,生而为神,自己从未欢喜,或许从这里跳下去自己便能回到最初的地方,感受梦中的温暖……蓝汐看着巍峨的天宫,天界再无姐姐的身影自己留在这里还有何意义……天镜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却也只是自以为……
  • 极品散仙传

    极品散仙传

    千战百炼仙者骨,紫气东来一散仙。
  • 落絮红尘

    落絮红尘

    顶级势力天才历练,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魔灵使徒

    魔灵使徒

    每个世界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能量体系,使徒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现有世界体系的平稳,他们借助着残留于界内的超自然知识,把来自其它世界侵袭的势力驱除出去。
  • 万念归元

    万念归元

    人是天地间的何等存在?是否想过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或许你正是属于某个中心点。要分享的故事发生于平行世界中悠远且优雅的古时天朝之盛世,发自灵魂深处的故事或许可以带人体验一番别样的感受。让我们构筑属于自己的不息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