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6900000001

第1章 我国姓氏习俗趣话(1)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姓氏由女性而来还是图腾崇拜。

姓氏与图腾。

《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医生以赐姓。”这表明“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其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已、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或与女性有关。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誊者又从《说文解字》、《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多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绝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

现代社会,我们通常把姓又称作姓氏,但是在远古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它们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氏的产生应该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如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又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如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得姓受氏是有缘由的。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氏成姓是中国姓氏最重要的来源,现代中国人绝大多数姓都是由周代的氏而来的。宋代大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中对氏的来历与种类作过系统考察,将其细分为33类,即,以国、以郡国、以邑、以乡、以亭、以地、以姓、以字、以名、以序、以族、以官、以爵与谱系、以官与名、以邑与谥、以谥与氏、以爵与谥等人28类,此外还有代北、关西、诸方复姓及代北三字姓、代北四字等五类。这里将受氏的方法择要归其为十五大类,即: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国为姓氏。即以古封国为氏。天子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便以国为氏。如齐、鲁、卫、晋、蔡、霍、曹、陈、楚、郑、韩、魏、吕、项、于、韦、邓、申、邢、成、阮、朱、纪、牟、江、安、毕、杜、杨、苏、宋、吴、罗、赵、娄、夏、贾、秦、徐、萧、黄、梁、彭、葛、蒋、程、舒、焦、曾、谢、赖、翟、谭、黎、薛、倪、唐、沈、廖、毛、章、聂、雷、殷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3)以居地为姓氏。以居地为氏有以下几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地为氏;有以所生之地为氏者;也有以山水名称为氏者。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北门、欧阳以及林、艾、巩、华、伊、池、佟、狄、邱、苗、封、郝、费、钟、姬、周、濮、解、傅、莫、丛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4)以封邑为姓氏。自周代实行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方、丘、晏、常、温、元、卢、崔、管、邵、叶、甘、梅、樊、詹、祭、邹、郭、冯、栾、田、裴、庞、易、查、鲍、裘、荣、陆、汪、范、阎、辛、祝、谷、夏侯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5)以部族为姓氏。以此为氏者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以分支为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尉迟、宇文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6)以官职为姓氏。即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后又改为“李”氏。再如张、卜、尹、乌、左、史、司、师、官、岳、和、弓、宫、钱、庾、禄以及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功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7)以爵号为姓氏。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并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如王、马、顾、侯、王孙、公孙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8)以字名为姓氏。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春秋时,秦大夫蹇叔有个儿子名丙字白乙,为秦名将,白乙丙的后代则以他的字为氏,称白氏;再如刘、刁、万、牛、毋、石、边、伍、祁、连、汤、时、尚、丰、许、禹、武、祖、庆、骆、胥、袁、员、柴、熊、桑、余、佘、游、童、路、施、暴、潘、颜、穆、向、高、孔、段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9)以谥为姓氏。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此为氏。如周文王庶出子孙以谥为氏,称文氏;陈胡公的后人以谥为氏,称胡氏。另外以此为氏者还有丁、平、庄、闵、柳、宣、惠、简、缪、戴、康等。

(10)以技艺为姓氏。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再如钮氏、工氏、农氏、药氏等均为以此为氏者。

(11)以顺序为姓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

(12)以任所为姓氏。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

(13)以物事为姓氏。以物为氏,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古剑有名辟闾者,善铸此剑者,称为辟闾氏。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干秋因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以此为氏的还有俞、乔等。

(14)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15)赐姓、冒姓和改姓。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专制国家形成后,历代帝王为褒奖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赏赐对象多为有功之臣。例如,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朱明王朝赐以朱姓;以此为氏的还有任、董、金、孙、龙、钦等姓氏。

冒姓、改姓多为避讳、避繁、避仇、避难等,改称他姓。如避讳,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如避繁,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为多字姓,如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与汉族大融合,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爱新觉罗改姓罗、金。等。

如避仇、避难,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情趣盎然的奇僻姓氏。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数千年演绎、发展,内涵丰富,异彩纷呈。随着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不少姓氏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新的姓氏则在时代的进程中产生,在从古到今的数千个姓氏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奇僻姓氏,若稍加收集,分门别类,则情趣盎然,回味无穷。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1)表示各个历史朝代的姓氏有:夏、商、周、秦、汉、晋、魏、蜀、吴、梁、齐、陈、隋、唐、宋、元、明、金、清等。

(2)表示时令、节气、气象的姓氏有:春、夏、秋、冬、阴、阳、日、月、年、岁、季、时、分、秒、风、云、雷、电、雨、雪、冰等。

(3)表示方向、方位的姓氏有: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高、低、东方、西门、北宫、南郭等。

(4)表示数字的姓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零、百、千、万等。

(5)表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简称的姓氏有:京、津、沪、冀、鲁、豫、苏、皖、晋、桂、湘、鄂、闽、川、浙、甘、宁、陕、吉、辽、黑、台等。

(6)表示中国各民族称谓的姓氏有:汉、满、蒙、回、藏、苗、彝、侗、瑶、白、黎、土、羌、怒、壮等。

(7)表示各种颜色的姓氏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灰、乌、丹、朱等。

(8)表示各行业的姓氏有:工、农、商、学、兵、艺、师、陶、铁、医、干、战、药、屠等。

(9)表示天干地支的姓氏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

(10)表示五岳、江河的姓氏有:泰、华、恒、衡、嵩、江、河、湖、海等。

(11)表示五音、五金的姓氏有:宫、商、角、徵、羽、金、银、铜、铁、铝等。

(12)表示五谷、百果的姓氏有:麻、黍、稷、麦、豆、桃、李、杏、梨、果等。

(13)表示五行、五常的姓氏有: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等。

(14)表示六畜、四兽的姓氏有:牛、马、猪、羊、狗、鸡、龙、凤、鹤、麟等。

(15)表示“岁寒三友”及花草四君子的姓氏有:松、竹、梅、兰、菊等。

(16)表示人伦、亲属的姓氏有:祖、宗、父、子、公、孙、叔、伯、姥、娘、姑、姐等。

(17)表示人体部位的姓氏有:头、骨、耳、目、口、舌、齿、胆、足、皮、毛等。

(18)表示因罪受贬或地位卑微的姓氏有:杀、死、丑、打、骂、不、黥、虺、蟒等。

除上述各种字意奇异古怪的姓氏外,有相当一部分姓氏文字生僻,笔画繁杂,难写,难读,甚至连字典上都难以查找。

此外,还有姓氏为多字姓(三字以上)的,如刹利耶加氏、唐兀鸟密氏、矢黎婆罗氏、胡右口引氏、自死独膊氏、秃鲁八歹氏、拙儿察歹氏、乞失迷儿氏、主儿赤台乌祜氏、卜颜勒多伯台氏等,这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姓氏。

同类推荐
  •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求实创新(上)

    求实创新(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定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

    定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

    定边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属黄河流域“河套文化”及“仰韶文化”范畴。夏禹时,属雍州,为古羌族后裔,羌氐民族的游牧徙居地。殷商时期,定边为鬼方之地,是商朝在北方的劲敌,《易经·既济》中有“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记载。定边境内先后成为汉族和鲜卑、羯、氐、羌、柔然、吐蕃、突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他们或游牧狩猎、交易互市,或金戈铁马、兵戎相见,各民族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史诗般的话剧。
  •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汉语言的精华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才显示出其光芒和价值。
热门推荐
  • 穿越成无良小仙

    穿越成无良小仙

    传说四方有神山,名曰梵音之山,梵音山上有仙人,名曰紫辰,紫辰仙有神力,可决生死。上仙无良,偏要戏弄小仙,让她永世轮回,直至万物重生,人间幻灭。凡尘有仙山,名曰支离,名曰钤垣,名曰玄崀。支离山上有仙人,名曰夢尧,夢尧仙有神力,可毁天灭地。钤垣山上有仙人,名曰墨珏,墨珏仙有灵力,可生百川。玄崀山上有仙人,名曰飞岱,飞岱仙有灵力,可长万物。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穿越到异世成为了一个小仙。小仙无良,阴差阳错,误入凡尘……
  • 一个游戏而已

    一个游戏而已

    A?你要抓A?不,你抓不到她,因为这是一场属于她的游戏!爱不爱你?你抓到我,我才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让我为他停留。
  • 一生的誓言

    一生的誓言

    林莫零,一个善良,美丽,出生在豪门世家的全才少女,在被背叛之后又会演绎出怎样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呢。。。。。
  • 梦你依旧

    梦你依旧

    “你在这只会拖我们后腿!”“……”初遇。“我给你买了些衣服,别总是穿黑色,没生气!”“你怎么知道我码子。”“你管那么多干嘛!”初识。“你帮她好么。”“好。”相知。“尹画!你在哪!我求求你,回来好不好。”相离。你要的,我都给你,你不要的,我都替你拦下,我给你种上满野鲜花,愿你,忘记我的一切……
  • 疯狂时代

    疯狂时代

    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孩惨遭别人践踏,他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恶魔,即使入狱也甘愿。他是我的好兄弟之一,我们是一群90后。我们狂躁、嚣张,对爱痴迷、执着,我们会犯傻、会迷惘,但我们的青春永远是辉煌的!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90后!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本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全书分唐以前和唐朝(上)两编,阐述中国白话文学产生的背景。
  • 尼姑抗倭记

    尼姑抗倭记

    一个现代美女演员拒绝导演的潜规则,于是小鞋就来了,在羞愤中她气绝了,却同时出现在一个抗日战争时代的一个农民家里,而此时的她却被二鬼子保安团长选定为准备送给日本人的美女上供,而她的父亲也想攀上她这个高枝,也是同意了保安团长的命令。于是一场追击与逃跑的戏开场了,在最危急的时候,一个有高强武功的老尼救了她,于是一代神尼出世了!一代抗日神尼诞生了!
  • 温爷的小撩精野翻了

    温爷的小撩精野翻了

    时未、十八线腿模一枚,风情万种,却只想做条咸鱼。人生三大乐趣:一:猥琐吃瓜二:网盘收藏上千男模腹*图可有一天,她见着了那野的似边境烈火般的男人———第一次见面:“跳江么?”时未:?“濒临死亡的感觉如何?”时未:?本是一个极端的神经病。可奈何颜值天花板,她脑子还是轰隆一声——直了!得知大佬腿控。从此,她踏上了砸钱、秀腿、不要命的追星之路。——却不想之后,狂揽资源,一路开挂。随后被人质疑,当年披着小马甲在微博发布自己连载的小*漫的事情曝光,癖好全网黑,地下恋情照又被翻出。时未:单身,爱豆哥哥,否认三连可转眼。那天神级科研大佬却空降时未被屠杀的评论区。温南野V:小东西,账号记得加密,腹肌只给你看,哥哥等你回家[微笑]时未:突然想死.jpg黑粉:怀疑人生.jpg恋情被天神本尊炸裂式公开。时未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瓜田本田。紧接着,热门话题#天神自降神格为小撩精保驾护航##娇藏大佬的撩精极其不知好歹#齐齐霸屏。黑粉:小撩精究竟是如何追星成功搞定真大佬的?时未被迫回复:我俩本无缘,幸亏我有钱。
  • 宸风之上

    宸风之上

    被圈养了八百年的妖王在受到欺骗后,最终与敌人拼尽了力气而亡。千年以后,长临风好不容易救回了媳妇儿,突然发现了几个很大的问题。咦,白面包子怎么变成了黑心了的……天天戳刀,真的疼啊╯﹏╰咦,为什么小包子一会儿是黑心的,一会儿是红心的,变脸贼快……媳妇儿,什么时候回来啊(+﹏+)~咦,为什么小包子见人就亲,见人就抱,还带拐人……等等,媳妇儿,我才是╭(°A°`)╮……————(咳咳,对于书名看看就行。本书节奏轻松中带点紧凑,剧情很甜带点虐,喜欢的各位欢迎入坑)
  • 会生火的小猴

    会生火的小猴

    打了个盹,变成了一只被猴群抛弃的未成年小猴,秦安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而是思考,面前那只大青虫子究竟该不该吃……PS:这是一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故事!PS1:没有玄幻,没有修真,也不会出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