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53600000058

第58章 世界奇观博览(4)

我们终于登上了浮屠塔平坦的顶部,蓝色的山峰就在旁边,似乎是伸手可及。在远远的塔底下,棕榈树冠那毛茸茸的圆球连成绿色的一片,树荫中一间间小房屋就像玩具似的点缀其间。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大地,要比从地上看到的浮屠塔顶远得多。几乎每一幢高大的建筑物都是如此。

婆罗浮屠以它下面的六个平台上的浮雕著称于世。浮雕的总长度几乎达到2000米,高度是3米。婆罗浮屠的浮雕,这是多达6000平方米在石头上雕刻出来的艺术。

从婆罗浮屠塔上浮雕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描瞿翟昙(释迦族中五种姓之一)佛生平的画面。但是雕刻家并不了解北印度当时的居民和佛主的同乡们的生活习俗,他们的穿着相貌如何。因此,在浮雕上取代印度国王形象的是爪哇国的国王。国王手下的大臣以及侍从们也都是爪哇国的。农夫和市民,也全部是雕刻家的同乡人。宗教故事完全被“国产化”了。这样一来,婆罗浮屠的浮雕除了它的艺术意义以外,还成为优秀的历史教科书。爪哇人当时微小的生活细节都能够反映出来……士兵们列队去进行战斗,巨大的多机多层甲板型军舰在海洋中游弋,农夫在种地,王公们掌管着法政……。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哪个朝代呢?

……16世纪初,葡萄牙的掠夺者为了获取香料来到爪哇岛。

一百多年以后,荷兰人和英国人取代了葡萄牙士兵。在争夺岛屿的战斗中,荷兰人赢得了胜利。他们所感兴趣的已经不仅仅是贸易。他们没有在海岸上建造什么城堡要塞,因为他们感觉到,他们可以占领整个国家。他们就这样做了。爪哇国的苏丹统治者和王公大臣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消失了,爪哇成为荷属印度的一部分。

几百年来婆罗浮屠一直是个谜,成为一座被人遗忘的孤零零的庙宇。其他东西都消失了……树干从石块的缝隙中越长越盛,婆罗浮屠越来越像是山冈的顶峰,而不是人为的艺术创造。

荷兰学者对婆罗浮屠引起注意的时间相对较晚,是在上一世纪末。他们认为,爪哇人很落后,是不可能建造出如此精美的建筑物的。也就是说,有某个人曾经来到过那里,并为他们建造了婆罗浮屠。那么,那可能是些什么人呢?显然是印度人,因为佛教就源自于印度。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印度人被迫离开了爪哇国,丧失了对它的控制权。这样,爪哇人又恢复了原始的生活方式。这种理论以其“正宗”的形象一直保持到历史学家掌握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在10世纪以前印度尼西亚尚未出现******教之时,印度尼西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之后,才被驳斥。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的史记时,发现其中提到室利佛逝国(7~14世纪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国家)的使节从7世纪中叶就来到中国的情况。室利佛道国的京城大约有一千多名佛教和尚。把中国的信息和挖掘到的印度尼西亚那一时期的碑铭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就能够弄清楚当时的情况。室利佛逝国起先是屈居于一个叫苏门答腊的小岛上,后来势力强大了,就又占领了包括爪哇岛在内的其他岛屿。

室利佛逝曾经是亚洲当时最大的国家之一。它的统治者夏连德拉家族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整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也许还扩展到了泰国的一部分地区。确切地说,是扩展到了这些国家现在所占据的领土。室利佛逝国一直同中国和印度保持着商贸和外交关系,它的船队横跨印度洋驶进了太平洋。室利佛逝国的居民是当时那个时期世界上最优秀的航海家。

婆罗浮屠的建造史目前已经为世人所知。它建于公元8世纪的70年代,佛教在中央爪哇岛和夏连德拉的统治下的苏门答腊盛行于整个8世纪,并保持了近一百年的时间。后来香客逐渐减少,佛塔四周的房屋也开始倒塌:人们才开始慢慢忘记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全部揭开,其中最为有趣的当数“第十层平台”之谜。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在婆罗浮屠的墙基的地下部分也刻有浮雕,和地面上的六层一模一样。原来,在地底下还隐藏着1500平方米珍贵的浮雕。

开始时对此的解释是,一千多年来,寺庙下陷了,使原来地面上的浮雕沉入到地底下。可是,假如情况的确如此的话,那么,是什么人在那时用一层薄薄的石板把浮雕遮盖起来的呢?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设计上的失误造成的。在寺庙的设计过程中,发现底座承受不住塔身的重量,于是就不得不把下层的平台沉入到地下以加固基础。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地下层面的浮雕讲述的是阴间的生活,因此可以想象,它们不是为被人们观赏而制作的。这一部分宏大的画面避开人眼是有它的用意的,因为只有无所不能看见的神眼才能欣赏到这一部分浮雕。赞同这种观点的人甚至认为,婆罗浮屠的全部用意就是为了从上往下地欣赏它。寺庙的台地厚厚实实,它的美只有在自上而下地观赏婆罗浮屠时才能够感受得到。可是,在室利佛逝时代,既没有直升飞机,也不存在鲁赫神鸟,能够腾云驾雾的只有神。

现在,婆罗浮屠已经复制一新,它的容貌又恢复到一千多年前的老样子。作为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珍贵文化古迹,婆罗浮屠受到国家的保护。“第十层平台”的浮雕已经清理好,为观赏浮雕修建了专用通道。通往婆罗浮屠的公路也已经开通,凡是来到爪哇岛上旅游的人都尽力把神庙也列入旅行的线路中。可是,无论是谁来到这里,只要一站到婆罗浮屠的平台上,人们就像是被融化了的一般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廊台之中。这个白发的庞然大物仍旧像几百年以前一样,静静地安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有不少蜥蜴在联结紧密的石板上爬过,在神培的圆形塔体上晒太阳,神像的“俘虏”们则开始了第二个千年的囚禁生活。

有时,在婆罗浮屠的上空会有班机飞过,机上的乘客无不为寺庙的精美线条而惊叹。毫无疑问,从空中观赏神庙,他们感觉自己也像是神仙了。

罗得岛的巨型雕像

罗得岛巨型雕像是哈利纳苏陵墓和阿耳忒弥斯神庙同时代的作品,但比它们稍晚一些。要造一座塑像的想法出现于公元前304年春天。在小亚细亚沿海的一座叫罗得的小小的岛屿上,当久经磨难的人们站在长期被围困的城墙上,遥望着亚历山大马其顿王国的一位继承者、前亚细亚和叙利亚统领的儿子德米特里一世的战舰消失在大海上时,产生了这个想法。

为了制服罗得岛,德米特里一世运来了攻城器械,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其中,移动式攻城塔楼是攻城军的骄傲——塔楼上配有攻城槌和吊桥,还有石驽以及登城平台。攻城塔楼的外面全部用铁皮包裹,操纵起来需要3400名士兵。

但是,入侵者却失败了,他们没有能攻下罗得岛。在逃离时,他们丢下了这架巨大的移动式攻城塔楼。这也算是一个世界奇观吧,它竟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然而就是这架塔楼使罗得岛上的居民名利双收。

胜利之后,商人们聚集在城里。他们提出要把这架移动式攻城塔楼当作“废铁”来收购。为此,他们愿意出300个金币。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防御战,居民们决定用这笔钱来建造罗得岛的庇护神——赫尔墨斯的雕像。罗得岛上的居民坚信,罗得岛从海底升上来,就是应了赫尔墨斯神的请求。

居民们还决定请利亚普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雕塑家)的学生黑尔斯来承担此任。黑尔斯提出把赫尔墨斯塑成站立着的,左手提着下垂及地的遮体布,右手上举贴着额头,凝视着远方。虽然这个姿势有悖于传统的规范,但黑尔斯知道,如果把赫尔墨斯神的手塑成伸向前方的姿势,那整个雕像就会失去平衡。

高达36米的雕像,底座是三根巨大的月柱形圆柱,高度及肩,用铁梁加固。圆柱的地基在雕像的脚和遮体布的中央。在肩部及腰部的高度,用横梁连接着。在圆柱和横梁的上部,都用铁的骨架固定。为了美观,骨架都用锤实的青铜片装饰起来。

雕像矗立在罗得岛港海岸用白色大理石做砌面的一座小山冈上。雕像用了整整十二年时间才完工。在这十二年里,谁也没有见过雕像。因为每当在腰部需要用铁的骨架加固并覆上青铜片时,雕像四周就需要填上很多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工堆成的小土坡,工匠们很容易就爬上去工作。直到土堆被铲去,罗得岛的居民才看到自己的庇护神。神的头上雕着一顶光芒四射的桂冠。从离开罗得岛好几千米远的地方就能够看到这座庇护神的雕像。过了没多久,全希腊的人都知道了这座雕像。

但是,在五十年之后,一场强烈的地震摧毁了罗得岛,雕像也倒塌在地,损伤最严重的地方是膝部。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才有了“泥足巨人”这句成语。

罗得岛的居民试图把巨雕重新竖立起来,罗得岛的邻国也表示了帮助他们的良好愿望。埃及国王甚至送来好几百千克的青铜,并派来了工匠。但是谁都对此束手无策。

雕像至今仍然躺在罗得岛港口的海岸上,成为岛上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古罗马作家、学者老普林尼在公元1世纪曾经旅行至此,看到过这座巨型雕像。最使老普林尼惊奇的是,这座雕像是如此巨大,只有少数人能够用双手抱得住雕像的一个大拇指。

倒塌在地的雕像全身长满了绿锈,各种传说也传遍了世界。在亲眼见过的人的口中,雕像比实际的要大得多。在古罗马的书籍中甚至出现这样的传说,刚开始时巨雕是矗立在港湾的人海口处的,凡进港的船只都必须从巨雕的两足之间通过。

雕像在地上躺了有千年之久。后来,在公元977年,阿拉伯有个地方长官需要用钱,就把雕像卖给了一个商人。这个商人为了把雕像运走重新熔炼,把它切割成许多小块,用了900头骆驼才把青铜运光。

亚历山大灯塔

这一处古典奇观与亚历山大马其顿王的名字多少有点关系,因为它叫亚历山大灯塔。

同类推荐
  •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本书内容包括:普特奥利古城、非洲的神秘“鬼城”、被大火烧毁的波斯古城、历史悠久的库斯科古城、雅典卫城的非凡建筑、楼兰古城为何消失、失落的集宁古城、淹没在海底的法老城等。
  • 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本书介绍了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绿松石、碧玺、雨花石、翡翠、孔雀石、青金石、玛瑙、猫眼石等。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哈勃望远镜20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哈勃望远镜20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哈勃望远镜的20年了解宇宙。可观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的郊野研习中心,自1995年启用,一直以来致力于在香港及邻近地区推动环境教育和天文教育的工作。除了0.5米口径望远镜外,还有大量小型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平日提供天文课程、天文观测活动、教师培训等,以推广、普及和提升地区的天文知识水平为宗旨。天文馆在2006年引进了数码立体星象馆系统,使用全天候运作的虚拟数码技术,为天文教学及星空体验提供了最佳工具,成为地区上的先驱。
  •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陆地奇观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陆地奇观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陆地奇观》囊括了广袤地球上的各种奇观,既有陡缓交错的沙丘、罕见的奇石仙洞、发光的沙滩和碧蓝的大海,也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会行走的冰川、咆哮的洪流和静谧的观鸟天堂。《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陆地奇观》既突出趣味性,又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把鬼斧神工的奇观妙境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使读者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关注和热爱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地球。
热门推荐
  • 青春那个年代

    青春那个年代

    一部青春成长的见证史,一个中学生对教育的深刻体会,一个90后对社会的清醒旁观!韩寒的犀利,七堇年的清醒,安妮宝贝的颓丽……青春绚丽的烟火……
  • 走进科学·兵器博览

    走进科学·兵器博览

    《兵器博览》无疑讲的是世界各国的兵器,它们的型号、枪口直径,以及各自呈现的功能。为各国的战场上做出巨大贡献。
  • 天纹

    天纹

    “生生不息”的古老生息木,古塔下诡异的六道轮回之术……嵌在塔壁中的生物,为何竟温润如生,宛若活体?被嵌入墙内封了八窍的裸体女尸,如今只剩一具,其它五具已不翼而飞……谁是神秘的幕后黑手?他们到底要隐瞒什么?危险越来越近,真相就在重重迷雾之中……
  •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本书从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文学的多维结构和多种性质、艺术特性的审美场,文学对象的内涵整体性等角度阐述,探讨了创作美学的奥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的悠闲人生

    异界的悠闲人生

    “小子,别跑,把我的东西还给我!!!”这是一部无厘头,无节操,无下限的三无书,无聊的大大进来看看吧!!
  • 秦山万里行

    秦山万里行

    宁志,一个无辜的穿越者,一个超级好人,走到哪里都会被追杀,好在他算是跑得快的。练功?你们也要给我时间啊。至于爱情神马的,在万里被追杀的道路上,那就谈一个吧。这一谈,居然谈出了一片天地。
  • 巫门崛起

    巫门崛起

    未来某一天,鸿钧出法旨,洪荒当合一,圣人乃出,寻找洪荒世界碎片。最后一块碎片已经演化完整世界,形成独立天道,需重演洪荒,方能合一。世界弱小,无法承受圣人降临,故圣人在此世界布下传承。后土以为祖巫残余气运为赌注,将一道现世灵魂,投入其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