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300000042

第42章 略谈佛教徒称“道人”和道教徒称“道人”(2)

早期的道教或道家使用“道人”的专用称呼少,如见于南朝道士陶弘景《真诰》卷6载有“太上问道人曰:‘人命在几日间?’或对曰:‘在数日之间。’”此“道人”也可能指僧人,因为陶氏自身为道士,对僧人的概念绝不会模糊不清,而应当是非常清楚的,佛教徒们使用此称谓较多。又据陶氏传中遗令说“明器有车马,道人道士,并在门中,道人左,道士右。”此处“道人”、“道士”并称,显然前者确指僧,后者指道。南朝宋有佚名者写过一篇《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又同时的袁粲著作有《讬为道人通公驳顾欢夷夏论》、释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而“道人通公”可能就是“释慧通”,诗序中的“道人”,应当是僧而不是道士。还有东晋支遁写的《与高丽道人论竺法深书》和《咏禅思道人诗序》中的“高丽道人”和“禅思道人”均是僧人无疑。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全宋文》卷32)中辩论的一方“道人”及《答王卫军问辨宗论书》(《全宋文》卷32;《广弘明集》18)的“道人”,均当为僧。《续高僧传》卷25载:“释僧朗,凉州人,魏虏攻凉,城民素少,乃逼斥道人用充军旅。”由于战乱人口骤减,无人当兵的特殊情况下,和尚也不得不被迫当兵打仗。据日本书道博藏《律抄一卷道人僧诞题记》题记:“律抄壹叁弓熙平元年(516)七月十三日,于昌梨寺写讫,故记之。道人僧诞许。”此写本中“道人”与“僧”名词并列称佛教徒,这一迹象表明熙平年间佛教徒对“道人”这一专用称谓渐渐变化,而趋向于开始使用“僧”字这一专称。北魏孝文帝有一道诏书《岁施道人应统帛诏》,这里的“道人应统”,绝不是道士而是一位僧人。梁元帝所撰《金楼子·聚书篇》中曾提到收集书的事情“就会稽宏普惠皎道人搜聚”的记载;《续高僧传》卷25载:僧人植相“姓郝氏,梓檀涪人,自出家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礼,以命自期。时南武都(今孝水县),有法爱道人,高炫搞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相便诵戒,神即弛去。”这个叫法爱的道人,一念咒语即可让神自如现身隐没,明显是僧人。隋代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卷11有后周沙门《忘名传》载:“武帝世,沙门释忘名,俗姓宗,讳阙殆,南阳人。……其(释忘名)后云:‘乡国殄丧,宗戚衰亡,贫道何人,独堪长久。诚得收迹山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修慧业,此本志也。如其不尔,安能愦愦久住阎浮器地乎!’”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卷30《真观传》载:“开皇十一年,江南叛反,羽檄竞驰,时元帅杨素以观名声昌盛,谓其造檄,既被严系,将欲斩决,责曰:‘道人当坐禅读经,何因妄作檄书,罪当死不?’观曰:‘道人所学,诚如公言,然观不作檄书,无辜受死。’”这里的“贫道”和撰写檄文的“道人”,均明确指佛教徒僧人无疑。

自晋至隋从文入学者的著作中,称佛教徒书面语中称“释”(东晋孝武帝《俸给释道安诏》;何无忌《难释惠远沙门袒服论》;姚兴《遗释慧远书》、宋张辩《庐山招提寺释僧瑜赞》、梁释慧琳《新安寺释玄运法师诔》、梁朝还有五十余篇《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陈沈君理《请释智顗开讲法华疏》、隋文帝《下诏释僧照》等)、“沙门”(东晋王坦之《沙门不得为高士论》、支遁《与桓玄书论州符求沙门名籍》、鸠摩罗什《赠沙门法和颂》,齐竟陵王萧子良《致沙门法猷书》等)、“僧”(东晋苻坚《沙汰众僧别诏》,梁释道盛《上萧骠骑启论检试僧事》、北魏任城王澄《奏禁私造僧寺》、北周宇文绎《奏谏度僧法藏》等)、“比丘”(梁沈约《比丘尼僧敬法师碑》;《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北周阙名《比丘僧道略等造神碑尊像铭》、隋阙名《秦王二子承嗣议比丘惠远等造像铭》等)的比较多见。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60《以僧为名》条谓:“南朝人之佞佛也,即如僧字,说文卷八上人部无,新附云:浮屠道人也,僧既浮屠之称,何得用为名。”南朝人用“僧”字做名的较多,从《南史》人物传中可窥一斑。佛教徒称“道人”,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增强佛教的生存能力,不断壮大自己。不论他的融合还是学习外道,均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吸收更多的善男信女,增加各种利益收入。在佛道大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汉地弘扬、光大佛法,获得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就是在南北朝时期“道人”称谓使用较为混乱的重要原因。“道人”,当时是对普通(或下层)佛教徒的称呼,对于高僧则不然,而且对女尼也几乎看不到有这种称谓。

唐德宗时的韦渠牟是个由道士为僧,又是个人仕的利欲熏心之徒(见权德舆《唐故太常卿赠刑部尚书韦公墓志铭》,《权德舆之文集》卷23),先道后僧,最后脱籍,从政为官追逐仕途去了。

唐代也还有和尚自称“贫道”的,譬如宋王谠《唐语林》卷7“李卫公在珠崖郡”条载:“(禅院)僧叹曰:‘此非药也,皆人骼灰耳!此太尉当朝时,为私憾黜于此者,贫道悯之,因收其骸焚之,以贮其灰,俟其子孙来访耳!”《刘禹锡文集》卷29《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并引》:“且曰:‘贫道以一锡游他方众矣,至黔而不知其远。”唐诗人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作寻常山南溪道士隐居》(《全唐诗》卷148)据该五言诗末句“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可知该“道人”当指僧人。《太平广记》卷499杂录《衲衣道人》:“唐有士人退朝诣友生见衲衣道人在座,不怿而去。”《唐语林》卷7载罗浮山人轩辕集医术高明,唐宣宗召集赴京,“谏官屡以为言,上曰:‘轩辕道人,口不干世事,勿以为忧。”此道人称山人亦即僧人。同书同卷又载:“懿宗尝幸左军,见观音像;礼之,而像陷地四尺。问左右,对曰:‘陛下,中国之天子;菩萨,地上之道人。’上悦之。”菩萨为地上的“道人”,乃指有道之人,亦即有高尚道行的人。

《全五代诗》卷2杜苟鹤《游茅山》诗:“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杜氏所遇“道人”无疑是道士,因为茅山是众所周知的道教圣地;《全五代诗》卷49前蜀贯休《寄清冷山道人》,这位五代初期的和尚画家所遇“道人”仍然是道士。北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卷7五代棣州开元寺《恒超传》载:“恒超姓冯氏,范阳人。……相国瀛王冯道闻其名,知是乡宗人,先遗书序归向之意,超曰:‘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克志修行,本期弥勒知名.不谓语浪传宰衡之耳,于吾何益。’”此处乃开元寺僧人恒超自称“贫道”。《庐山远公语》载:“是时贫道作保,后乃相公身亡,贫道欲拟填还,不幸也死。”庐山远公即慧远,乃是5世纪初江南的佛教大师,他也自称“贫道”。

《宋史》卷257《吴廷祚等传附子吴元康传》记载景德年间元扆“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澍雨沾洽。”此确指道士。南宋文学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载“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日道人。”《大宋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铭并序》碑阴“太平兴国八年(983)岁次癸未朔十六日戊戌建……岁甲寅夏四月八日恭谒见圣祠拜于林墓,金源道人温惠润,辽阳斡勒坚,金城史周漯阳程知柔同来男六九学生,东平徐炎从行浚都赵晋敬题。”宋代赵与时《宾退录》卷7载:陆放翁《感事》诗“自注云:‘沈义伦丞相裔孙为僧,刘仁瞻侍中裔孙为道人,皆孤身死绍兴中。’”此处均当指道士。

《宋诗话辑佚》卷下《闲居诗话》第8条《林逋送遵式诗》云:“式将谒公,过林逋(967~1028年),逋以诗歌送云:‘虎牙熊轼隐铃斋,棠树阴阴长碧苔。丞相望尊宾谒少,清言应喜道人来。’”

《宋诗话辑佚》卷上《王直方诗话》第168条《山谷和俞清老诗》:“元丰甲子(1084)……予之僧名[日]紫琳,字清老,无妻子之累,去作半山道人,似不为难事。”这位紫琳和尚是先僧后道,见僧人称和尚,见道士称道人,乃是左右逢源的人。《能改斋漫录》卷11记诗《饶德操自号倚松道人》载:“政和间(1111~1117),……临川饶德操,时弃儒为僧,作德士颂四首。其一云:‘德士旧来称进士,黄冠初不异儒冠。种种是名名是假,世人谁不被名谩。’德操自号倚松道人。”饶德操此人真可谓三教合一之人。《能改斋漫录》卷18神仙鬼怪《刘妻死化为异状》:“滕待制宗谅,谪官秋浦。时州吏有刘某者……宗谅后在北方,犹寄以诗,所谓九华刘道人是也。”《能改斋漫录》卷18神仙鬼怪《王迪照镜见前身弃官学道》:“熙宁(1068~1071)初,王迪为洪州左司理参军。一日,有道人来磨镜,……”《能改斋漫录》卷18神仙鬼怪《寇莱公强人饮》:“寇莱公善饮酒,人罕能敌。迨罢相,判永兴。……后有一道人上谒,自言能剧饮,一引可尽斟瓶。”

《宋诗话辑佚》卷上《汉皋诗话》第15条《东坡遇道人》:“案:《清波杂志》云:‘东坡南迁,度岭次于林麓间,遇二道人,……’道人曰:‘得非子瞻乎?’”驯苏东坡有诗“道人轻打五更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17引《见闻录》载:“嘉韦占八年(1063)冬十一月,京师有道人游卜于市,貌体古怪,饮酒无算,都人士异之,好事者潜图其状。后近侍达帝引见,赐酒一石,饮及七斗,次日司天台奏:寿星临帝座。忽失道人所在。仁宗嘉叹久之。”此处所谓“道人”当是对道士的俗称。

甘肃省博物馆藏宋代瓷枕,枕面右上侧题记有:“明道元年(1032)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枕底部题记为:“张家造”。此物系宋代河北磁州窑所生产的瓷器。宋代杨万里《赠剪字吴道人》其诗注有“剪李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作米元章字体逼真。”《宋元语言词典》“道人”条(二)解释是:“称技艺人。”这里的两位“道人”当属匠人一类的手艺人。

宋代刘斧撰辑《青琐高议》青琐高议补遗之青琐条载“王仲举,营道人,母尝梦挟举入月。”民国时王文儒辑《笔记小说大观》所收《娶妙观为妻》:“蔡州有村童能棋……遂着野人服,自称小道人,适汴京,过太原、真定,每密行棋觇视,自知无出其右者,奋然至燕山。”此孩童装扮与佛教徒服饰无关。

宋代郭篆《睽车志》记载宋徽宗贞观政要宣和间,“京师有一道人,持一铜铃,终日摇鸣街市间,丐钱为食。……至焚所启盖视之,惟一杖而已。”又,宋代庄季裕《鸡肋编》“岁时风俗”条载:“府尹监司皆武行以阅。又于五门之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木勺,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宋代周密《癸辛杂识》“故都戏事”条载:“又尝侍先子观潮。有道人负一簏自随,启而视之,皆枯蟹也。”这里的“道人”恐怕真假难辨,凡修行者,不论佛道一概称之为“道人”。

宋代洪迈《夷坚志》载:“洪州李尚书,新安人也。有道人常游其门,以茶酒待之不倦。……但叹讶而不能识为异人者。既去之后,方悟其神仙。”宋代有不少文人自号“道人”如北宋著名画家文同元丰时曾任湖州太守,号为“锦江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曾自号“山谷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姜夔,一生未仕,号为“白石道人”,此“道人”也绝非为占卜和炼丹之人,因其住地与白石洞天为邻而为室号,词集有《白石道人歌曲》;文学家刘过也号“龙洲道人”,是著名爱国将领、杰出词人辛弃疾密友;还有历任大理正卿,权户部侍郎的李诚之自号“山泽道人”此人因得罪权臣韩侘胄曾被罢官,取此号恐有远离政坛分争之意。

《元史》卷202《释老传·正一天师传》载:“其徒张留孙者,字师汉,信州人,少时入龙虎山为道士,有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此传中“道士”、“道人”也是并列而称,使人不得不认为两者是有差别的,此“道人”能相面,可证他是有道术的人,但总不至于是和尚吧?《道藏》第3册有元代秦志安即“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编”《金莲正宗记五卷》,此人无疑是道教中人,后还有“泰定丙寅阳至日庐山清溪道士刘志玄谨序”。《南村辍耕录》卷12“张道人”条载:“暨阳之南门桥军人张旺者,人咸称之日张牌,素凶狠无赖。……张大感悟,曰:‘一念之顷,可不谨哉?’即舍俗出家,人又咸称之曰:‘张道人。’后竟得道云。此在至正五年事也。”该凶恶的兵痞最后似乎成为出家的僧人。元代杰出画家为赵孟颊推重的高克恭也有号“房山道人”,赵氏自己有号叫作“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乔吉有号“惺惺道人”;畏吾尔人散曲家贯云石有号“芦花道人”;元代杰出画家黄公望曾号为“大痴道人”;元杰出画家吴镇也有号“梅花道人”;元道士画家方从义为上清官道士,有号“不芒道人”;元文学家顾瑛自称“金粟道人”,元末削发为僧;元末明初戏曲家高则诚,朱元璋建都南京曾召其做官,坚辞不就,号有“菜根道人”。

宋末元初,称“道人”的真假信徒如此之多,可能与此时道教的大发展有巨大的关系,因为这一时期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这个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教团,特别是他的七大弟子之一的长春真人丘处机曾万里跋涉拜见伟大的成吉思汗,受到高度信任和恩宠,加之七大弟子等的共同努力,全真教团的势力在北半个中国一发不可收拾。道教此时可谓是耀眼的黄金时代。到明代,明王朝为了加强管理将道教分为两大派,全真和正一,从而分化瓦解了全真教的整体实力,结局是该教完完全全失去以往的辉煌,在社会上无声无息了,直到现今仍然无法与佛教相提并论,与之分庭抗礼更无从谈起。

明代彭孙贻《茗斋杂记》:“宋道人者,自号披云子,蓟州河间人也。……则披云子固端坐蒲团,如人定状。……诸道友因各叙其来辞时日,皆同,信有分形出世之能,倍相叹服。……道人颇多著述,化后无存,或意不欲留迹。”

明代陈继儒《偃曝余谈》载有:“与客笑不能从,曰:王僧达云:‘寒荣共偃曝’。盂浩然曰:‘草堂时偃曝。’则请与眉道人尘尾共之。……又言山中有王道人者,河南人,年一百四十岁,发白返黑,齿落复生,赵饮以酒,至岁鹤也,汝何幸见之。”虽然讲的是唐代的事情,但使用词语却不是李唐时期的。

缪荃孙辑《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有:“可常作了辞世颂,……结跏趺坐圆寂了。道人报与长老知道。”《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长老随即修书一封,使两个直厅道人,径到赵员外庄上,说知就里,立等回报。”《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道人”条谓:“指火工道人,在寺院里做杂活的使役人。”此处两“道人”与道教无关,但与佛教寺院有关。明初诗人张简有号“雪丘道人”,曾受诏修《元史》,有《雪丘道人集》。

同类推荐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心灵的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心灵放假并放下“包袱”至关重要。本书带领读者共同悟证人生真谛。
  • 尘缘悟:星云说喻

    尘缘悟:星云说喻

    本书是《爱语的力量》、《修剪生命的荒芜》二书的合集。本书用简明易懂的小故事诉说人世间的缘分与因缘结果,教育大家要珍惜人与人的相遇相知相守,并警醒世人一切行事皆有因果,要多种善因方有善果。化佛法的大智慧于生活的小事中,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此剑名天行

    此剑名天行

    你决定好了要加入神魔的世界了吗?我决定了你可得想清楚了,这个世界对于弱小者的无情,可比任何东西都要坚硬我想清楚了......为何成神之后便不能再称之为人约束不了强者的法律成为了笑话,那么总得为欲望找个理由......这世间每个神灵的双手都沾满了无数鲜血,为何你只审判我的灵魂在死亡面前,所有存在都是逍遥法外,每一个人都会迎来审判,只是时机不同......你愿意和我一起,体验死亡吗......
  • 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

    普通孤女成为公主,上有千古一帝父亲的万分宠爱,下有完美型恋人?吟几句千古名句成为一代才女?呵呵,穿越有风险。尊重历史,不小白,不开挂,体会一回真正的穿越人生。
  • 顾医生我36度甜

    顾医生我36度甜

    母胎solo大学学霸美少女VS医生届的深情大叔,自从林心发烧去发热门诊检查过后就一直缠着顾潇——“医生,你快帮我检查一下发烧了吗?”“没发烧,体温正常。”“真的吗,那为什么现在我感觉心跳加速,脸还很烫呢?”……“顾医生,好吧,我好像真的没发烧,那我多少度啊?”“体温36摄氏度正常。”“顾医生,偷偷告诉你,我36度甜。”……这么可爱的女孩子明目张胆的撩你,这谁会顶得住啊。顾潇自然不会吃亏,他们在一起后的每一天,林心都是红着脸的。有一天晚上林心偶然想起随口问了顾潇一句:“你说实话,你是不是也对我一见钟情,毕竟我那么美,可有不少人败在我的盛世美颜之下,你也是,对吧?”“哦?是吗?谁败在你的美颜之下了?可惜了,年纪轻轻眼睛就高度近视了。”林心鼓着嘴生气地说:“顾潇!你配合我一下会死吗?你今天不要在床上睡了,去沙发,哼!”被赶出卧室的顾医生抱着枕头躺在沙发上笑了。然后在手机屏幕上打了一些字,便睡了。次日清晨,林心醒来后在床上摸到了手机,刚打开屏幕上就有一条信息:“一见钟情还不够,我想陪着你到永远。”发送人:潇猪。林心笑了,她又何尝不是呢,见到他的第一眼起,她就沉陷了,确认关系后,她就没想过要分开啊。
  • 行走在大山深处

    行走在大山深处

    19年大学毕业,我来到落后县城最偏远的山区学校,面前只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去县城只有隔壁市的过路车...前几天教会他们盛开这个词语,还给我一张张盛开的光芒脸庞。
  • 海贼之大冒险家亚尔丽塔

    海贼之大冒险家亚尔丽塔

    我是亚尔丽塔。但我不是一个雀斑肥婆。而是一个让世界震惊的真正强者!奋斗!变强!打倒敌人!战胜邪恶!神奇的冒险!友情!努力!胜利!特别的热血!特别的王道!特别的硬核!那些说我逗比没溜不着调的,那都是世俗的偏见!恶意的中伤!不信?你先看看你头顶上这40米长的狼牙棒!现在信了么?
  • 快穿之拯救自己

    快穿之拯救自己

    突然有一天出现的系统说,可以帮她把那个外来者驱逐出去,还没等她同意就自作主张的跟她绑定了,还说什么本系统都帮你了,你就帮本系统去拯救其他世界的“自己”吧!得,现在连拒绝的权力都没了。系统只觉得委屈,好不容易发个善心,却发现他家宿主根本不领情,虽然是要付出一点点的代价呢~
  • 回望哪

    回望哪

    “人在十五六岁教到的朋友将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他们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渐渐的有了自己的小帮派,成为了比朋友更亲密的家人。【不会写简介.想说的话在第一章.本文为无逻辑文,请勿细究.】
  • 繁星六恋

    繁星六恋

    愿这一切如安静的时光,慢慢的地停留在此刻,静静地愿风波从未来过。那一年我们过的很好而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伤痛这一年我们失去了很多这一年我们流的泪很多这一年我们过的很不好因为我们不在信任对方因为我们经历的太多因为我们太痛苦太委屈谁能知道我们再一次的回归,我们成熟了有多少,经历了那么多痛苦,以后我们一路陪伴,永不分离。
  • 恻隐,未知的爱

    恻隐,未知的爱

    十五岁的花季,我遇上了十五岁的你……毕业册的最后一页、课桌上留堂的作业、偷偷传阅的小说集、抽屉纸条上的我爱你、青春期懵懂的爱恋,我是你的过客,而你是我的千纸鹤
  • 上帝是怎么炼成的

    上帝是怎么炼成的

    人是上帝造的,那上帝是谁造的?。。。。。。。。。。。3927:我,上帝,打钱!上帝:找我?请打3927!。。。。。。。。。。。原本是打算写未来五部曲的,没办法成绩不佳,先把第三部拉出来,找找存在感,希望大家喜欢,仁爱的基督徒们,请对我宽容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