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95100000037

第37章 学生评价的内容(4)

高效地学习还应充分地利用一些零星的时间。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每天能利用的零星时间有半小时,那么一年就有180多个小时。如果每小时能读上10页书,一年就可以读完1800页书,相当于厚厚的几本。更何况每天浪费的零星时间远远不止半个小时,所以充分利用时间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对零星时间的利用率,不妨作个时间统计表,每天把做各项事情的实践一一加以记录,核算的结果会使人惊异地发现,有许多时间就是不知不觉地消耗在无所事事中。有不少利用零星时间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如在口袋中放些要读的资料,随时有空就拿出来看上几页;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用脑子思考一些问题;与同伴边走路边讨论问题等等。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必须树立起珍惜时间,抓紧时间的观念,明白了这层道理,如何利用就会水到渠成了。

面对“你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问题,很多青少年都不敢信心十足地作出肯定回答。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创造”这个词似乎只与一些天才人物联系在一起,总感到有些高不可攀。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误解。所谓创造,就是产生具有一定价值的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也有人认为创造的结果必然是产生一个全新的实物。实际上创造只是将现有的物质按照新的结构重新组合,使之产生新的特征。尽管创造是人类智慧中最明艳夺目的火花,但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至于创造力,则是指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新构想和新领悟的能力。每一位青少年只要经过一番努力,加强训练,都能够获得这种能力。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创造力是青少年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青少年应该自觉地把增强创造力和培养创造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认真对待,努力完成。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力,首先要有强烈的创造动机。所谓创造动机,就是推动人们通过创造去满足需要的内部推动力。创造动机对创造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只有具备了明确的创造目标和强烈的创造欲望,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创造力。因此,培养创造力的学习,要求青少年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看到自己所肩负的建设现代化祖国的重任,深刻认识到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不断加强责任心,从而产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祖国,造福于人民的创造激情,这就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这种积极的动机驱动下,才能建立起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正确的学习目的。

为了使创造动机更加强烈而持久,还应该了解社会的需要。具体的创造激情,产生于对某一具体需要的认识。可以说,对此,应注意把自己的视野通过各种调查研究扩展到全社会的需要上去。一旦把需要转化为个人想要解决的问题,就会产生要求创造活动的动机。所以,创造动机总是和一定的创造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创造目标定得恰当与否,会影响创造动机。在确定具体创造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现实的需要,另外也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对青少年来说,最好能把目标与自己的学习方向结合起来。不要好高骛远,把目标定得太高;也不要操之过急,把目标定得太多。有了恰当的目标,便会产生创造动机,推动学习和创造力的发展。

培养创造力要在学习中注意创造意识的强化,通过创造意识的增强,促进创造力的形成。创造意识是指向创造活动的倾向性。创造意识在整个创造活动中起着签到和后援的作用,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强化作用。创造意识强的人,往往会对别人熟视无睹的实物产生创造性的构想,例如因被植物的叶子划破了皮肤而联想到锯条;见到了熟了的苹果落地而想到地心引力;从胶片的曝光发现放射性物质等。这就是创造意识在引导着创造力的开展。

当然,这种创造性的构想并不是凭空胡思乱想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是无法按社会需要进行创造的,但知识的积累要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密切联系起来。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所以,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累发展创造力所需的知识,而且必须时刻唤醒自己的创造意识。

在学习中保持和增强创造意识,就是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对新问题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对事物新结构的认识和重新组合的能力;对事物新功能有所设想的能力;对新形式的探索能力。学习中注意发现新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看书听课的过程中,不是照本宣科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现有的结论作出延伸性的发问。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求教于教师。只要思路对头,不死钻牛角尖,问题就可以深入。如果你能寻找到连教师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证明你发现问题的能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同时,培养创造力的学习,也要注重良好品质的锻炼,如坚韧、勤勉、自信等品质,就是创造力的支柱。自信心在创造活动中集中表现为对自身创造行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认。若是没有起码的自信心,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在开始探讨一个问题时,可能不很清楚它的底细,这时如果确信自己能用某种方式解决它,努力干下去,最后终能逐步解决的。但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能胜任这一任务,就会让犹豫不决的怀疑吞没你的想像力。

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什么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分析是最基本的思维过程,人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或解决问题是从对事物的分析开始的。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的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在思想上分出事物的不同特征,分为不同的联系和关系。例如,在思想上把植物分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分,或把一个人的个性分析为不同的特征等。人的分析具有不同的水平和层次。知识经验越多,智力水平越高,人的分析水平也就越高。因为人对问题的分析是在个体的意识和全部知识经验指导下进行的。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为问题解决的能力。即人们能够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一定的情景引起的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的人能够抽取出问题的关键特征、问题所包含的关系和联系,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正确的解决策略,使问题得以顺利地解决。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生应该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此外还要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近年来,由于事实上存在很大的升学压力,同时也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原因,学校教育强化了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而弱化以至于忽略了对其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对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扼制,突出地表现在学校各种类型的考试上,不论是平时的大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高考,学生的回答必须在老师设定的框子里,也即必须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种呆读死记、扼杀创造性的模式,复制出了无数个只会背书,没有动手能力,不会独立思考,更不会进行创造的“考试机器”和“知识仓库”。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国内讲演时曾经多次提到这一点。他说,这些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大多学习得很好,考试都能得高分。但是,进入做论文阶段后,他们的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创造精神的缺陷就暴露无遗,出类拔萃者更是凤毛麟角。因而,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学生长于读书,拙于做事。诚然,我们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确有很大的长处,但是,“物极必反”。这种死记硬背模式,扼杀了可贵的怀疑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而会导致整个民族创造力低下乃至丧失。正如英国的麦克雷在《2020年的世界》一书中所指出的,“虽然东亚国家对教育十分投入,但是教学方法有问题,仅着重机械式的学习,从多种选择中,挑出背诵的答案,而不鼓励创造思考,也缺乏实用的技能……机械式学习,可以培养出优秀的生产线上的工作者和中级主管,但培养不出具有原创力的思想者,伤害国家长期的生产潜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那种有创造力的人才是问题的本质,那么你面临的问题就成为人性转变、性格转变、整个人的充分发展问题。”许多研究也表明,创新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明创造,而且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创新能力也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个人德智体美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反过来讲,如果某个学生表征德智体美诸项指标都得较好的评价结论,但他却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完全可以说,这种价值判断是错误的,只能说明评价者的价值取向或者评价体系本身,没有把握住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时代脉搏。

必须指出,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评价,当前特别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江泽民语);是如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重新组合并且灵活应用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正是长期以来被“应试教育”忽视的核心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评价,需要重点指向“创新”的三个层面:其一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其二对知识再认、再现的探索能力;其三是将知识重新组合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是构建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要素。我国教育学者在论及创新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时提出,创新教育的目标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即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我们认为,为了突出中小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特点,有必要在评价时增加一个层面,即培养创新学力,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体现“创新性学习”的“预期性”和“参与性”特征。

(四)交流与合作能力

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个体与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目的,能够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信息,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某种任务或行为的一种能力。

小强是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能说爱笑,按说这么开朗的人应该有很多朋友吧?可是,奇怪了,小强的朋友特别的少,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一天放学的时候,班上的小辉因为昨天上体育课,把脚扭伤了,所以今天走路一瘸一拐的,有一个同学主动扶着他回家。

小强看见了,就大声嚷嚷:“快看快看,瘸子!”小辉听了心里很难受,别的同学也很不满意,都批评小强说“干吗这么说人家,多难听!”小强满不在乎地说“怕人家说就别出来呀!”同学们都很生气。

小强笑嘻嘻的上前说:“好啦好啦,我不说你啦,我扶你走吧!”小强就扶着小辉往家走。可是他不照顾一下小辉的脚,走得很快,害的小辉差点跟不上他。

到了家门口,小强说:“小辉,我扶你回家了,我可帮了你啊,你明天要帮我写作业啊。”

为什么小强的朋友这么少,就是因为他根本不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也不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广大中小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与处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首先做到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相互的尊重是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基础。

在心理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行为和情感上的交流称为沟通(communication)。交流与沟通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教育和心理学中更多的是使用“沟通”。对沟通的理解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狭义的沟通是指以符号、记号为媒介实现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接受信息者;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整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里,人们不仅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信息,而且还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动。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语言的沟通和非语言的沟通两种。沟通包含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沟通双方均为主体(人际沟通不同与通讯设备之间简单的信息往复,在这里,沟通的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意图、定势等。这种交流是对称的、易于反馈的);沟通能调整双方关系(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借助符号进行相互影响,制约和调整双方的心理以及行为。通过沟通,一方可能与另一方就某一问题达成协议,或者是某一方改变原有的主张,或者是一方屈从与另一方。双方的关系既可能由于沟通而更加紧密,也可能因此而疏远或中断);沟通需要交流的双方具备统一的或大体相近的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沟通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这种通用不仅是形、声的通用,更重要的是意义的通用);在沟通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障碍(这种障碍与沟通渠道和使用的符号无关,而是由对社会交往情景理解不统一、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或是交流双方的文化特征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观念等不统一所造成的)。

同类推荐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王志编著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浓缩了世界和中国各地的地理常识,内容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之最、地理之谜、地理趣闻等,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地理书籍。希望本书能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加广博的地理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地理给你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勤学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勤学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在文化事业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们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其中,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关键。这种节目驾驭,是主持人节目主持艺术的集中体现。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A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A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树人文库-欢笑一生的妙语故事

    树人文库-欢笑一生的妙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位面穿越之部落冲突

    位面穿越之部落冲突

    林枫的部落在无数部落里崛起的故事作者也玩部落冲突所在部落为泰坦之旅名字为血染纹章
  • 逐梦十里只为你

    逐梦十里只为你

    暗黑的夜空中,一颗星星忽然闪了闪,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t市某医院产房前,一伙人正焦急地等待。
  • 今姝

    今姝

    乱世之中,以己为棋,换这旷古盛世......1vs1双洁
  • 迎着风的少年

    迎着风的少年

    “预备,唱!”“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三年前,我们在此相聚;三年后,我们各奔东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强孤儿系统

    最强孤儿系统

    这是一本非常...的小说不喜勿喷非常感谢
  • 血继者

    血继者

    人类、精灵、龙族、兽族、矮人、地精、鱼人族、魔兽以及被禁锢了的两个邪恶种族。和平了数十年后的天辉帝国与夜魇帝国再次烽烟四起,传说之中诸神留下的十大神器再次降临人间。看一个身体虚弱且无半点精神力的小贵族,如何在这个危险从生的混乱大陆上一步一步的走向巅峰。
  • 牛魔屹立于大地

    牛魔屹立于大地

    世上道万千,天地各有道,人有人道,妖有妖道,仙有仙道,魔有魔道,而我,自有我的道。
  •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之所以怀才不遇,感叹生活艰难、不公平,在于他们的才华不为人所知,在于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更在于他们没有建立起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或内向,或自负;或木讷,或狂傲。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如何与人建立联系,如何利用人际关系来使自己的生活更顺畅。这本书以教年轻人怎样做人为基础,从说话方法和办事方法两方面来解决年轻人面临的上述问题。是一本20几岁年轻人不可多得的为人处世方法书。
  • 快穿之意想不到

    快穿之意想不到

    什么?系统,你说我没情感,那这只忠犬boss是从哪里来的?“可是,就是boss说的啊!”男女主(1vs1绝对宠)假如本文三章故事情节不够吸引你,那么可以留言,将会把你的故事改编,并通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