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6000000003

第3章 地理万象

地球上的七大洲

全球共分七大洲:亚洲(亚细亚洲)、非洲(阿非利加洲)、北美洲(北亚美利加洲)、南美洲(南亚美利加洲)、南极洲、欧洲(欧罗巴洲)、大洋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半球东北部,亚洲与欧洲的陆上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

非洲: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北美洲:面积2422万平方公里,位于西半球东北部;

南美洲:面积1767万平方公里,位于西半球东南部,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位于南极周围;

欧洲:1016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半球西北部;

大洋洲:面积867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半球东南部。

亚洲的地形和地势

亚洲海岸线曲折,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沿海多半岛和岛屿,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亚洲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平原占总面积的1/4.

亚洲是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的一个大洲,全洲山脉众多。主要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方辐射伸延,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横断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众多高大的山脉之间,分布着一系列著名的高原,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河流众多,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大平原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图兰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

非洲地形基本特征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可分成3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东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袭谷带,长6000多公里,谷底有一连串狭长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广大的刚果盆地,原为广阔的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3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属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及落基山脉等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山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中部广阔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地之间,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湾,是一片纵贯北美大陆中部的广阔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东部低缓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因久经侵蚀成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也可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9000多公里,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东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呈相间交错分布)三大高原是: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万平方公里)。这些高原由于久经侵蚀,起伏和缓。

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也可分为3个地形区:第一,东部山地,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约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平缓;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处是埃尔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极洲地形基本特征

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地表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冰层下面有各种不同地形,在罗斯海与威德尔海之间有一条低地,把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

整个南极大陆全部被冰雪所覆盖欧洲的地形和地势

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7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欧洲的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西部和中部,主要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其中东欧平原面积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平原。山脉主要集中在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雄伟高大的山脉。以此为中心,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狄纳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海有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

欧洲河湖众多,河网稠密,分布均匀。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此外还有多瑙河、莱茵河等。

“海”和“洋”

海洋是地球表面除陆地水以外的水体的总称。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海洋,其实,“海”和“洋”就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来说,它们是海洋大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可以这么说,“洋”犹如地球水域的躯干,而“海”连同另外两个成员——“海湾”和“海峡”则是它的肢体。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面积广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深度大,其中4000~6000米之间的是,在大气候的背景条件下,建立起一种适合人类生存与生活的人工小气候环境,从而达到保温、御寒、防风的目的。不同点在于衣着是包装人体的气候壳,能够随着人体移动,能够随着天气气候变化增减厚度和层次,能够随着经济水平的差异使用不同的材料,从而控制并调节小气候。房屋则不能移动,不能随意增减厚度和层次,不能随意变更建筑材料。房屋是固定的,只能依靠门窗局部调节,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和形式的设计,平面布局的安排,都是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的一种优化选择。

改变地球表面形态,如植树造林、灌溉农田、干化沼泽、建造水库,也能够改变局部气候环境。植树造林可以挡风挡沙,保持土壤水分,改变空气温度和温度。建造水库和进行灌溉虽然并不是直接为了改造气候,但是却起到减小气温年、日较差,提高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增加湿度和降水量的作用。

从消极方面看,人类为了取得自身的利益,盲目垦荒、刀耕火种、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使气候恶化。因为森林是地球表面的重要保护层,它对地面水分和热量的保存、交换都有很大作用。据估计,50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亿立方米的水库。在干旱地区的护田林带,能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0%~15%,能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2~27毫米。这就是人们呼吁保护森林的气候意义。

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还表现在工业污染物的增加。工业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废物、废水、废气和余热的大量排放。使土壤、水体和大气遭到严重污染。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大气混浊度和热性质,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大洋面积约占全部大洋面积的近3/5.大洋的水温和盐度比较稳定,受大陆的影响较小,又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完整的洋流系统,色较高,多呈蓝色,且水体的透明度较大。

世界的大洋是广阔连续的水域,通常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有的海洋学者,还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最南部的连通的水体,单独划分出来,称为南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它的面积小,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受大陆的影响较大,水文要素的季度变化比较明显,没有独立的海洋系统,潮汐常受大陆支配,但潮差一般比大洋显著。

海按其所处的位置和其他地理特征,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陆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为界与大洋相邻的海,称为陆缘海,也叫边缘海,如亚洲东部的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等;伸入大陆内部,有狭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称为内陆海,有时也直接叫做内海,如渤海、濑户内海、波罗的海、黑海等;介于两个或三个大陆之间,深度较大,有海峡与邻近海区或大洋相通的海,称为陆间海,或叫地中海,如地中海、加勒比海、红海等。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海还可以分成许多类型。例如,按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冷水海和暖水海;按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陆架海、残迹海,等等。

四大洋的附属海很多,据统计共有54个海。太平洋西南部的珊瑚海,面积广达47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介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马尔马拉海,面积仅11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海湾,是海或洋伸入陆地的一部分,通常是三面被陆地包围,且深度逐渐变浅和宽度逐渐变窄的水域。例如,闻名世界的“石油宝库”波斯湾,仅以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相通。不过,海与湾有时也没有严格的区别,比斯开湾、孟加拉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澳大利亚湾等,实际都是陆缘海或内陆海。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它们有的分布在大陆或大陆之间,有的则分布在大陆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全世界共有海峡1000多个,其中适于航行的约有130个,而经常用于国际航行的主要海峡有40多个。例如,介于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波斯湾油库“阀门”的霍尔木兹海峡;我国东部的“海上走廊”台湾海峡;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麦哲伦海峡,以及作为地中海“门槛”的直布罗陀海峡等等。

地球上的四大洋

四大洋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太平洋的形状近似圆形,面积广达17868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5%,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水域最广阔的第一大洋。

太平洋是世界水体最深的大洋,平均深度为4028米,全球超过万米深的6个海沟全在太平洋中,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

太平洋上岛屿星罗棋布,中西太平洋是世界岛屿最多的水域,素有“万岛世界”之称。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玻利尼西亚三大岛群等,是太平洋中的重要岛屿。西太平洋岛屿众多,有闻名的花采列岛,包括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巽他群岛等。东太平洋岛屿稀少,主要有温哥华岛等。

太平洋的名字很美,其实并不“太平”。在南纬40°,终年刮着强大的西风,洋面辽阔,风力很大,被称为“狂吼咆哮的四十度带”,是有名的风浪险恶的海区,对南来北往的船只造成很大的威胁。夏秋两季,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常产生热带风暴和台风,并向东区地区运行。强烈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可以掀起惊涛骇浪,连万吨海轮也会被卷进海底。

太平洋沿岸和太平洋中,有30多个国家和一些尚未独立的岛屿,居住着世界总人口的近1/2.近年来,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

大西洋,位于南美洲、北美洲和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通过深入内陆的属海地中海、黑海与亚洲濒临。

大西洋面积约94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洋。

大西洋较大的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有地中海、黑海、比斯开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几内亚湾;著名的海峡有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以及进出波罗的海的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和大、小贝尔特海峡等;较大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以及地中海中的一些岛屿。

大西洋沿岸和大西洋中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东部,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濒临辽阔的大西洋,是各大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印度洋,东、西、北三面是陆地,分别是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和亚洲大陆,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太平洋、大西洋“携手”相连,南靠冰雪皑皑的南极洲。

印度洋的面积为749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左右,是世界第三大洋。

印度洋中的岛屿较少,大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斯里兰卡岛,以及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科摩罗群岛、塞舌耳群岛、查戈斯群岛、马尔代夫群岛、留尼汪岛等。

印度洋的周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外,其余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它通过格陵兰海及一系列海峡与大西洋相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

北冰洋的面积为1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水体最浅的大洋。因此,有人认为北冰洋不能同其他3个大洋相提并论,它不过是亚、欧、美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附属于大西洋,被称为北极地中海。

北冰洋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有半年时间绝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为-20~-40℃,且没有真正的夏季,边缘海域有频繁的风暴,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洋。同时,这里还有奇特的极昼极夜现象。夏天,连续白昼,淡淡的“夕阳”一连好几个月在洋面附近徘徊;冬季,绵延黑夜,星星始终在黑黝黝的天穹闪烁。最奇妙的是在北极的天空中,还可以看到色彩缤纷、游动变幻的北极光。

北冰洋表层广覆着冰层,冬季冰面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夏季仍有2/3的洋面为冰雪所覆盖,是一片白茫茫的银色世界。这里的冰不仅多,而且厚,一般为2~4米,连重型飞机都可以在冰上起落。越接近极地,冰层越厚,极点附近竟厚达30多米!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且多边缘海。亚欧大陆北面自西向东有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等;北美大陆北面有波弗特海和各岛之间的众多海峡;格陵兰岛以东有格陵兰海。北冰洋的主要岛屿有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和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新地岛、新西伯利亚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北美洲北部的北极群岛等。

北冰洋通过拉布拉多寒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使海水流进大西洋时,往往随身携带许多“土特产”——冰山,浩浩荡荡向南漂去。这些冰山,形状奇特,千姿百态,峥嵘突兀,洁白耀眼,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座碧海玉山。然而,冰山虽美,却为祸不浅。冰山小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大的可达几平方公里,这些“庞然大物”在海上漂移,常常会造成沉船事故,所以有人说冰山是沉船的祸首。

太平洋里不太平

太平洋既是世界最大的洋,又是世界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也许有些人会问,这么大、这么深的洋为什么叫做太平洋呢?是真的非常太平,毫无风险吗?

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开始环球航行。1年后,他们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进入麦哲伦海峡。一路上狂风巨浪,经过30多天迷宫般的航行之后,进入一个茫茫无际的新大洋。沿途110多天,天公作美,始终风平浪静,天气晴好。麦哲伦很高兴,认为这个大洋很“太平”,就将其取名为太平洋。

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在南纬40°的地方,终年西风肆虐,风急浪高,被称为“狂吼咆哮的西风带”。太平洋是台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占全部台风发生数量的一半以上。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甚至还会引起海啸。如在1922年,太平洋发生巨大的海啸,海啸袭击了我国汕头,当时海浪翻滚,整个汕头遭到灭顶之灾,死亡6000多人。

同时,太平洋的边缘又是火山、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带,因为它正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在这一地震带上的智利,就曾发生过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死亡14万人。1815年4月5日,在这一地带上的印度尼西亚还发生了空前的火山爆发,震惊全世界。

可见,太平洋并不太平!

不过,太平洋并不是很寒冷,它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洋。全世界海洋平均温度为17.5℃,而太平洋海面平均水温为19℃,比大西洋高2℃,这主要是因为白令海峡很窄,阻碍了北冰洋寒冷水流的流入;太平洋热带海面宽广,储存的热量大。当然,这也是造成太平洋多台风的主要原因。台风是在热带海面生成的,它携带着大量的能量、旋转着前进,它走到哪里,哪里就刮大风、下大雨,释放它所携带的大量水汽和热量。

最大、最深、最温暖的太平洋,自然资源很丰富!

太平洋盛产鲑鱼、鲱鱼、金枪鱼、海豹、鲸和磷虾等。秘鲁、美国、加拿大、日本北海道、我国的舟山群岛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海底石油主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日本西部、澳大利亚、东南亚、中国大陆架海域。太平洋深海盆发现大量锰结核,储量居各大洋之首,约17000亿吨,主要在夏威夷东南海域。

形形色色的湖泊

传说3000年前,周穆王姬满坐在8匹骏马拉着的车子上面,日行了3万里,来到“西王母之国”,西王母在瑶池边上盛宴招待过他。这个西王母的“瑶池”,就是坐落在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天山上的天池,它原本只不过是一个冰川形成的终碛湖。

一些湖泊常被这样蒙上神秘的色彩,传播着美丽的神话,有一些湖泊至今还在受着顶礼膜拜。

湖泊的神话十分美妙,而有些湖泊的实景也很有趣。在贝宁共和国科托努以北的诺古埃湖上,有一处称做冈维水上村庄的湖光水色,经常吸引着各国的旅游者。这里,在高出水面一两丈的圆木脚上,盖着一幢幢尖顶草房。在这种高脚楼房外面,有宽敞的平台,甚至还有垒叠着泥土饲养禽畜的小块“陆地”。这里的人家都有木船,作为往来的交通工具。在村庄中央,有船只组成的水上集市,彼此交易都在船间进行;还有的商贩船,沿街串户送货上门,居民从窗口一伸手就可以买到东西。这种水上村庄有30多个,是17世纪初人们逃避兵乱形成的。

湖泊不仅给人类以灌溉、舟楫、渔盐之利,还有一些湖泊具有特别的用途。

在黑海附近有个泰基尔基奥尔湖,许多人从远道专程来这里洗“泥澡”。他们用湖泥涂满全身,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是索性浸泡在泥浆里呆上一段时间。原来这个湖里含盐量很高,并且在腐植质泥层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这些跋山涉水来洗“泥澡”的人是为了治病。据说这个湖的治病效果还满不错呢!

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上的沥青湖,更是出名。这个面积36公顷的“湖泊”,全是由天然沥青构成的,上面不仅可以走人,还可以行车。从1870年开始,人们就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开采沥青,可是湖面却没有下降,原来湖里还在不断地“长”出沥青。这里的沥青质量特别好,可以铺成“灰色闪光马路”,方便夜间行车。这种沥青还出口到我国。

我国青海、宁夏、内蒙古有许多盐湖,构成了一望无际的银色世界。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最大的一个。在这里,盖房子用盐块,铺路也用盐,青藏公路上有著名的“万丈盐桥”。在这里,甚至连厕所也是用盐修砌的。

世界上还有许多别具情趣的湖泊。

死海的故事是人所共知的。公元70年,罗马大军统帅狄杜攻克耶路撒冷,他下令把俘虏投入海中淹死。可是奇迹发生了,戴着脚镣手铐的俘虏在水里根本不往下沉。罗马士兵一遍又一遍地把他们投入大海,可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送回岸边。罗马统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以为一定是有神灵保佑,赶紧把俘虏释放了。

这个使俘虏得免一死的海,偏偏又叫了个“死海”的名。它是个内陆湖,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15公里,最深处400米,是世界陆地上的最低点。这个湖淹不死人是因为水中含盐分高,湖水的浮力大。“死海不死”的特异景观,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阿拉斯加半岛上的努乌克湖,上面的湖水是淡水,生长着淡水的动植物;下面的湖水却是咸水,生活着海洋动植物。两相界线分明,其中的生物也绝不混同。而在巴伦支海的基里奇岛上,更有一个奇妙的“五层湖”。

日本宫城县的潟沼,是一个没有动植物的“死湖”;而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酸湖”,连细菌都没有,任何生物如果跌进去也必死无疑,这是由于湖底有一个泉口在不断喷出强酸所致。

形形色色的水泉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有一个名叫劳狄斯的小镇。小镇附近遍布岩洞,其中一个岩洞后面有一道泉水,是闻名全世界的“圣泉”。这个圣泉有神奇的治疗功效,这已为国际医学组织严格审定和承认。因此,许多身患沉疴、甚至被医学宣判死刑的人,都不远千里,来到圣泉。他们在水池里洗个澡,便会使病情减轻甚至不药而愈。现在,每年来这里洗圣泉浴的人多达430万人,超过到穆斯林圣地麦加、耶路撒冷以及天主教中心罗马的人数。

我国也有许多这样的药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乌尼阿尔山的泉水便是一个。每年风和日暖的五六月份,各地的牧民便赶着牛羊,带着蒙古包,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避暑和治病。这里的泉水有汽水一样的味道,装在瓶子里,它冒出的汽能把瓶盖顶开。如果有人肚胀,喝上几杯泉水便立见功效。它还能治疗许多疾病。

泉水,作为大自然的一种奇泉,以特有风姿点缀江山,美化生活。

美国西部的黄石公园有一个老实泉,它每隔一定时间喷射一次,高达60多米的水柱犹如彩虹凌空,成为观赏的美景。这种间歇泉在冰岛有100多个,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的一条河谷中就有20多个。新西兰的北岛,1886年,由于火山爆发,带动了7个间歇泉同时喷射,石头、稀泥随着水、气一齐飞到了高空。我国西藏昂仁县有一个间歇泉,它在喷发时以45度角斜射到附近一条河的对岸,水柱在河面上形成一座20米长的银白色“拱桥”。还有一个在河底的间歇泉,每次喷出来的热水,把河中的游鱼都烫死了,使这条河成了死鱼河。

还有一些泉水更为新鲜有趣。在我国许多地方有一种喊泉,尤其在广西的石灰岩地区最多,如兴安县的喊水井、德保县的叫泉、北流县的泥牛泉、富川县的犀泉、天等县的愣特潭等。这些泉水,在人大声呼叫的时候就应声涌出。安徽寿县的咄泉,则大叫大涌,小叫小涌。贵州平坝的喜容泉,人在旁边鼓掌喧哗,泉水就大量冒出气泡;在左边鼓掌,则左边泉水冒出泡;在右边鼓掌,则右边泉水冒出泡。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自然现象做出了解释,原来是这些泉水在涌出前已经蓄积在岸洞内的一个将溢的储水池里,当人发出喊叫声或鼓掌声的时候,声波传入岩洞,使处于临界状态的水面受到压力,从而引起泉水流到泉外。

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格陵兰是世界第一大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4/5在北极圈以内,84%的土地终年冰雪皑皑。这里有仅次于南极洲的世界第二大冰盖,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为1500米,最厚处达3400米。如果岛上冰雪一旦全部融化,整个地球上的海水会升高6.5米。

格陵兰是个冰川故乡,每年都有上万座的冰山飘浮出海。冰山是由万年积雪在重压下形成的,纯正洁净,没有杂质污染,是价廉物美的上等冷饮,深受人们喜爱。格陵兰每年都向西欧和美国大量出口冰川冰,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冰工厂”。该岛雅各布斯哈汶港的市徽,便是两朵圆形的雪花夹着一座蓝白相间的冰山。

格陵兰大部分地区气候严寒、干燥,不时有暴风雪降临。东北部冬天气温下降至零下60℃,夏季仍然在零下20℃,年降雨量仅150毫米。南部因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冬季气温比北部高。因此,人口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而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则无人居住。

由于气候酷寒,整个格陵兰找不到一棵树。格陵兰人喜欢把房子外墙涂上绿、红、白、黄、蓝色,以增加空间色彩。

格陵兰每到冬季就有连续几个月的“极夜”,天色朦胧,不见太阳;夏季则太阳终日高悬,昼夜常亮。雅各布斯哈汶港从12月1日至1月12日,是“极夜”期。因此,每逢1月13日,市内居民和游客就扶老携幼到山顶眺望久违的太阳升起,犹如节日般欢跃。

2月初,太阳的金色光辉回到大地之后,气温大约在零下10至15℃之间,人们乘坐着狗拉的雪橇奔向结冰的海面,进行捕鱼活动;狩猎活动也随之忙碌了起来。仅有4000居民的雅港,养了5000多条狗。狗在格陵兰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帮手。

格陵兰5万居民中,4万是当地人,1万是丹麦人。格陵兰人即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但经过近200多年来同丹麦、荷兰、德国、挪威、瑞典和冰岛人的通婚,绝大多数格陵兰人都已成为混血人,只有西北部人迹稀少的地区仍保留极少数纯因纽特人。他们长着黄皮肤、黑头发、高颧骨、扁鼻梁、细眼睛、宽肩膀,酷似我国的蒙古族人。格陵兰人主要生活来源靠捕鱼和狩猎。鱼类以鳕、虾和萨门鱼为主,海里的鲸、海豹以及深山里的鹿则是狩猎的主要对象。

格陵兰岛属丹麦管辖,首府戈德霍普是岛上最大的城市。格陵兰城镇之间有直升飞机来往,有电话、电信联系。但是,一些格陵兰人习惯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出现了高楼与冰屋并存、直升飞机和狗拉雪橇同行的有趣景象。

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全长6437公里,汇合1000多条支流,浩浩荡荡。流域面积7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等国,约占南美大陆面积的40%。河的中下游河床很宽,一般4~6公里,汛期下游达25~80公里,河口地区可达200公里,呈现一片汪洋,淡水冲入大海达150公里。中下游水深一般在60米以上,有些地方深达240米。1500年,欧洲探险家威·宾逊沿巴西海岸北上时,曾把亚马孙河入海口误认为“淡水海”,而巴西人则称亚马孙河为“河海”。每年,3800多立方公里的河水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占世界所有河流水量总和的1/9.它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仅巴西境内即可发电约1亿千瓦。整个亚马孙河水系航运条件很好,包括支流在内3.5万公里河道可以通航,3000吨海轮沿干流可上溯3600多公里,直抵秘鲁的伊基托斯。

从空中鸟瞰,亚马孙河流域淹没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中。把这里叫做“林海”,一点也不过分,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面积确是远远超过地球上最大的海——珊瑚海。1/5的森林资源、8亿多立方米木材,就蕴藏在这莽莽林海中,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在林海中到处出没和繁衍……

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大平原,土地肥沃。这里高亚马孙河和内格罗河交汇时,河水并非马上融为一体,而是色彩分明地并行了近百千米才融合,成为世界上的一大水文奇观温多雨,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这儿农产丰富,尤以盛产稻米、甘蔗、甘薯、玉米、烟草、香料、咖啡、可可、香蕉、柑桔等著名。

亚马孙河是淡水鱼类的乐园。在那滔滔流水中,有2000多种鱼。它是世界上拥有鱼类最多的一条河,其中不少是亚马孙河特有的鱼种,如2米多长、300公斤重的比拉库鲁鱼,带有发电器官的电鳗和电鲶等等。河中有一种珍贵的哺乳类水生动物——牛鱼,它头部像牛,体形似海豚,胸部长着一对如拳头大小的乳房,每当露出水面时,由于它头上往往挂满水草,胸前露出乳房,犹如长发披肩的女人,因此有“美人鱼”的雅称;还有一种凶猛的鱼叫做“吃人鱼”,头部和两侧呈黑色,长有两排像剃刀一般锋利的牙齿,“吃人鱼”总是千百条聚集在一起,成群觅食,人或牲畜在水中遇到它们,就会遭到袭击,几分钟之内被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亚马孙丛林大部分地区尚未被开发。它那珍禽异兽、原始部落等种种奇闻怪事,不时地从探险家的笔下披露出来,使本来就显得神秘莫测的亚马孙丛林,又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一个森林密布、虎豹成群、神鬼出没的地方,来了一个叫乌见仁布钦的活佛。他降服了统治这里兴妖作怪的女魔,使他变成了神女。这个神女的名字就叫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与4个妹妹住在一直。在她们中,一个长得非常美丽,另一个有一副优美的歌喉,再一个坚定而富有智慧,还有一个心地纯洁而善良。珠穆朗玛与4个妹妹合称长寿五姐妹。长姐珠穆朗玛,居于众姐妹的中央,众姐妹像星星拜月亮一样围绕在她的身旁。

这个“神女”的故事说的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人们常把珠峰和南极、北极并列,称她为“地球的第三极”。

多少年来,这个神秘的“地球之巅”,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勇士们去探索。但是人类直到到达南、北极之后的第42年,即1953年才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从192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国家的登山健儿,在珠峰进行了40多次登山活动,但是先后只有100多名运动员攀登到她的顶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两国之间,我国西藏地区的珠峰北极,是攀登珠峰的路线之一。

亿万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质史上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那时,这里还是一个鱼鳖活跃、各种海生动物充斥的世界。后来,南亚次大陆板块这个“硬汉子”从南边“漂游过来”,使喜马拉雅古海无容身之地,被迫“挺身而起”,形成了如今横亘东西,在我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国之间,绵延2500公里的巨大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的兴起,是地球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在世界上的众山之中,论年龄,这个3000多万岁的喜马拉雅山,还只能算是一个年轻的“小妹妹”。可是,要论“身材”,她却是后来居上,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住”在这里。仅最近100万年以来,她就长高了大约300米,就是到今天,也还没有停止发育。喜马拉雅众姐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一带地区地壳活跃,经常发生地震。1932年,珠峰一带的一次地震,使得山脚下绒布寺的挂钟一齐响了起来,寺庙屋顶被震塌了,周围天空尘土弥漫,峰顶出现了彩云。1950年8月15日,一次7.5级大震,又使峰顶陡然升高。

青藏高原是空气海洋中的一个高耸的“岛屿”。这里山顶的气候严寒而多变,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强烈的西北风,常常达到12级以上。这时,即使威名远扬的台风与之相比,也只得甘拜“下风”了。强烈的高空风,常常在峰顶拖起一条像仙女头上纱巾一样的长长的云带。每年5月末开始,东南季风造成山间飘浮的云海,随时又把白雪抛洒在山顶;只有每年的四五月份,才是登山活动的黄金季节。

“喜马拉雅”是藏语的“冰雪之乡”。这里确实是一个到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而珠穆朗玛峰更是冰川的大本营。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东绒布、中绒布和西绒布冰川。一条条巨大的冰川,像晶莹的玉带,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蔚蓝色的翡翠光彩。冰川在消融萎退珠穆朗玛峰周围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这里分布着大量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冰塔林,其中绒布冰川最为著名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独特的冰面造型,把这里装饰得如仙境一般。高达三四十米的美丽的冰塔群,远远望去,就像玉龙身上的鳞甲;明镜一样的冰湖,随时变幻着色彩,湖光塔影,遥相辉映。冰晶洞、冰钟乳、冰柱……种种天作奇观,构成无与伦比的人间美色。不过,来到这里的人们都知道,在这琼琳碧瑶之中,须得倍加小心,因为不知道“雪山女神”什么时候就会发起脾气。有时会在你不知不觉之中,随着隆隆巨响,一道白色云雾冲霄而下,遮天盖地,这就是被称做“白色死神”的雪崩。

在珠峰地区,有奇丽的冰雪景象,也有葱郁的绿阴世界。在山峰两侧的河谷地区,生长着原始森林,平坦地方则被辟为农田。河谷往上的山坡上,盛开着白色的野生蔷薇、艳红的玫瑰和五彩缤纷的杜鹃。处在珠峰脚下一个盆地里的定日城,种植着青梨、豌豆、萝卜、油菜,周围的山坡上则放牧着成群的牛羊。附近的绒布寺,是居于海拔5000米的一座大庙,可算得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植物生长期短促,发育阶段紧凑。5月中旬刚刚开始生长,到6月中旬便开花结实了。越是向上,植物的生长期越短。生长在这时的植物,能在短促的生长期里,迅速地完成它一生的使命。在冰雪里,美丽的雪莲更显示着生命的力量。

山区特有动物的活动,增加了生命的欢跃。这里生长的野牦牛,身躯魁伟,体力强壮,成群结队地过着游荡生活,夏季一直可以上到海拔6000米的高山栖息。生活在这里的西藏野驴,是世界上的珍稀动物。成群的岩羊和高原鼠兔,经常出没在崇山峻岭之中。人迹罕至的冰川两岸,却是雪鸡聚集的好处所。巨大的喜马拉雅山鹰,则能到达海拔8000米的雪山上空。

世界最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

北美洲的尼亚加拉河是汇通五大湖水的一条河流,伊利湖流水在汇集了苏必利尔、休伦和密执安3大湖水之后,从这条河流往安大略湖。河流只有56公里长,但河谷狭深陡峭,形成一个很深的断层。河东是美国的纽约州,河西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大瀑布就坐落在这里。

尼亚加拉河上游地势平展,河面宽阔,水深流缓。可是在距瀑布不远处,河道变窄,水流加速,河水落差骤然间就猛增到15米。随着地势的起伏,这股湍急的水流被一座位于加美边界的“山羊岛”隔开:水势最猛的一股流入加拿大境内,呈马蹄形,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它的宽度为750米,落差52.8米;水势较弱的一股是美国瀑布,它的宽度为330米,落差55.2米。尔后,这两个瀑布的水流就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注入尼亚加拉河下游。尼亚加拉河为加美两国共有,尼亚加拉河主航道中心线为加美边界。在这条和平边界上,双方不设一兵一卒,两国人民自由往来。设在尼亚加拉河两边的姊妹城市都叫尼亚加拉瀑布城。

在这里,人们既可以乘坐游艇驶向大瀑布,在它面前经风雨、见世面,又可以乘坐电梯穿过72米深的地下隧道,钻到大瀑布脚下,倾听惊涛骇浪的怒吼。入夜,相当于42亿支烛光的探照灯从四面八方照射在大瀑布上,异常壮观。此外,还尼亚加拉大瀑布水量巨大,雄伟壮观有一景是“天上观瀑”:在河西岸上筑有一座高塔,高约160米,上面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巨大圆盘饭店,每一小时转动一周,游人可以通过玻璃窗纵览大瀑布的来源去路。

尼亚加拉瀑布城以别具一格的园艺素享盛名,它从世界各地引进了很多奇花异卉,如荷兰的郁金香、中国的牡丹、日本的樱花、墨西哥的仙人掌,还有数不清的紫罗兰、百合花和羊齿类植物等等。在尼亚加拉下游,距大瀑布不远处有一座巨大的花钟,由2.4万株各种不同的植物构成。它模仿建于苏格兰爱丁堡的花钟,但体积却是它的3倍,直径1.2米,时针和分针自重225公斤,秒针长6.3米,自重112.5公斤,每隔一刻钟报时一次。

尼亚加拉瀑布城还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和古玩商店,其中以蜡人博物馆最为著名,里面收藏了各国历代名人栩栩如生的塑像数百尊。

大瀑布附近有登山车和游乐场,瀑布南方的塔夫林千岛公园是一个很幽静的池沼群岛地带,可以泛舟、游泳。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海边,纵横于大西洋沿岸到尼罗河河畔的广大非洲地区,总面积大约有800万平方千米。

撒哈拉大沙漠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组成的,平均高度在200米至300米之间,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还不到100毫米,气温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58摄氏度。

撒哈拉大沙漠当中,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水草丰美的地方,被人们称作“沙漠中的绿洲”。所以,“撒哈拉”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大荒漠”意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么地荒凉。

那么,撒哈拉大沙漠从古至今难道一直是这样荒凉吗?经过人们艰苦的探索,终于证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区远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还真的是一片绿色的平原。这里早期居民们也曾经在那片绿洲上,创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骄傲的一代灿烂文化。这就是咱们要说的撒哈拉大沙漠的“绿洲之谜”。

公元19世纪中叶的时候,德国一位叫巴尔斯的探险家,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曾经意外地发现了几处古代的文化遗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天,巴尔斯正在恩阿哲尔高原地区行走着,前边出现了一处高高的岩壁。巴尔斯抬头一看,只见那高高的岩壁上好像刻画着许多岩画,就急忙走了过去。等到巴尔斯走到岩壁跟前,看见那上边刻画着好多图案。这些图案当中刻画的有马、有人,竟然还刻画着水牛的形象,而且那水牛的形象刻画得特别清晰。巴尔斯的心里感到非常惊讶:“哎呀,这撒哈拉大沙漠里边怎么会有水牛的岩画呢?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巴尔斯弄不明白,但是他暗暗地记住了这件事情。

不久,巴尔斯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其他沙漠地带,也发现了水牛的岩画。这时候,巴尔斯的心里开始琢磨啦:“撒哈拉大沙漠里既然有水牛的岩画,就是说这里曾经生活过水牛这种动物,要不,人们不会凭空把水牛的形象刻画在岩壁上。既然这里有水牛的形象,就可以说明这里在远古时代一定会有水和草,要不水牛怎么能活呢?既然这里有水牛,这就可以说明在远古时代一定有游牧民族在这里居住过。如果按此想法往下推理的话,撒哈拉大沙漠在远古时代一定是个有水有草的大草原,一定是个绿洲了。”

巴尔斯越琢磨越兴奋……

后来,巴尔斯在恩阿哲尔高原地区的岩画上,发现了犀牛、河马和一些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岩画。他还惊奇地发现,在这些画里边竟然没有骆驼这种动物。巴尔斯感到更加兴奋啦:“哎呀!只有有沙漠的地方,才会有骆驼呀!只有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会有水牛、河马呀!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画上没有骆驼,这就是说明这里在远古的时代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决不会像现在这副样子,到处都是沙丘和流沙。”

于是,巴尔斯把撒哈拉大沙漠的历史分成了前骆驼期和骆驼期,来标明撒哈拉大沙漠的草原时代和沙漠时代的鲜明界限。后来,考古学家们都普遍采用了巴尔斯这种对撒哈拉大沙漠的历史分期。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法国一位叫法拉芒的地质学家,曾经到了阿尔及利亚奥伦南部。他在那里也发现了一些古代洞穴壁画。经过仔细认真地考察,法拉芒觉得巴尔斯把撒哈拉的历史分成草原时代和沙漠时代非常合理。这时候,法拉芒还发现这些古代洞穴壁画里边,早期的作品当中经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到了晚期的壁画当中忽然就没有了水牛的形象。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法拉芒认为,那时候撒哈拉地区的自然条件肯定是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这里的水源没有了,撒哈拉逐渐变成了沙漠。这么一来,撒哈拉地区原先的那些水牛也就没有办法再活下去了。没有了水牛,居住在撒哈拉里的人们当然也不再去刻画它了。

1956年的时候,法国一个叫亨利·诺特的科学家曾经带领着一支法国考察队来到撒哈拉大沙漠,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山脉和恩阿哲尔高原地区进行考察。他们经过好几个月的艰难跋涉,最后饮水用完了,大部分队员生了病,实在是没有办法再往前走了。亨利·诺特决定呼叫飞机前来救援,放弃这次考察计划。没想到,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山洞。亨利·诺特和队员们立刻忘记了渴、忘记了累,忘记了病痛,动手发掘了起来。结果,他们除了找到了一些古代山洞,还找到了一条隧道。在那些山洞和隧道里,他们找到了大约1万件壁画作品。亨利·诺特和队员们一看,哎呀,这些壁画作品的色彩太丰富了,而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实在是太珍贵了。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赶紧拍照的拍照,制作拓片的制作拓片,兴奋地忙碌了起来。

亨利·诺特和队员们从撒哈拉大沙漠回到法国的巴黎以后,立刻把那些壁画的照片和拓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最后,他们认为,这些壁画生动地反映了撒哈拉地区有绿洲时代的社会风貌。

这些壁画当中,有古代游牧部落围猎野生动物的狩猎场面。那些野生动物的形态刻画得非常逼真,让人一看就能够认出来是大象、狮子、野驴,还有什么河马、犀牛、羚羊。它们被猎人追得拼命地奔跑着,那模样特别疯狂,看上去就好像要从画面上跑出来似的。

这些壁画当中,还有不少专门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那些人物的身体显得很高大,最高的约有9米。人物的外形差不多都是胳膊和腿显得特别长,腰却很细,肩膀很宽,那模样非常像现在非洲黑人的身体特征。而且,有的人物形象的肩膀和后背上有很多白色的斑点,就跟现在西非和中非黑人装饰在身体上的标志差不多。所以,有些科学家觉得,这些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黑人种族的模样。这就说明了撒哈拉史前文化是非洲土著黑人创造出来的。

这些壁画当中,有些作品刻画的是宗教仪式。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那时候生活在撒哈拉地区的人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在壁画里边经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这就说明水牛那时候可能在人们的生活里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于是人们就把水牛当成一种特别神圣的图腾崇拜的东西了。

那么,这些壁画是什么年代创作出来的呢?亨利·诺特他们用放射性碳14的测定年代方法表明,这些壁画大约是在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创作出来的。亨利·诺特他们还发现,这些壁画往往是用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年代刻画在岩壁上的,所以显得重重叠叠地刻画在一块儿。这些说明,那时候,撒哈拉地区的人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千年了。这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撒哈拉地区正处在有水、有草、人兴畜旺的草原时代。

自从亨利·诺特他们有了对撒哈拉地区的重大发现和考察结果以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纷纷走进了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进行科学考察。这些科学家们不仅在阿尔及利亚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而且还在利比亚、尼日尔、马里、乍得和苏丹这些国家的沙漠里边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也表明了,撒哈拉史前覆盖的范围和现在的沙漠地区几乎一样的广远。

撒哈拉地区的绿洲时代是已经确定了下来,那么撒哈拉的绿洲时代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它的沙漠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也就是说,撒哈拉的史前文明又是什么时候衰落的呢?

科学家们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的撒哈拉壁画里边,那些水牛、河马和犀牛的形象开始逐渐消失了。这就说明,那时候的撒哈拉地区的自然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到了公元前100年的时候,撒哈拉地区所有的壁画几乎快要停止了,撒哈拉地区的史前文明也就开始彻底衰落了。科学家们经过分析和研究,估计这也许是由于那时候的水源开始干涸了,气候开始变得特别干旱了,要不就是发生了饥荒和疾病。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和分析,认为撒哈拉地区的草原逐渐变成沙漠大概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先是气候发生突然的变化,下的雨迅速减少;一部分雨水落到干旱的土地上以后,很快就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干了;另一部分雨水流进了内陆盆地,可是由于雨水量不多,也就滞留在了这里,盆地增高以后这些水就开始向四周泛滥,慢慢就形成了沼泽。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变化,沼泽里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就变干了,这样就慢慢形成了沙丘。这时候,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变化得更加坏了,风沙也越来越猛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又不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劲儿地砍伐树木,没有节制地放牧,撒哈拉地区也就慢慢变成了沙漠地带。经过科学家们测定,山洞里边的骆驼形象大约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现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时候,撒哈拉就变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经过科学家们艰苦的探索,撒哈拉地区的“绿洲之谜”就算初步揭开了。不过,科学家们对一些问题还是有点解释不清楚。科学家们看着这些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画,不由地产生了一个疑问:撒哈拉地区史前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刻画了那么多的岩画,可是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来刻画的呢?

有的科学家说,阿尔及利亚的恩阿哲尔高原的一种岩石,叫赭石色页岩,能画出红、黄、绿一些颜色来,而且色彩十分艳丽。再说科学家们曾经在那些山洞里边发现了一个调色板,就是用这种页岩制作的。这个调色板上还残留着一些赭石页岩的颜料。在这个调色板旁边,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些小石砚和磨石这样的调色工具。所以说,生活在撒哈拉地区史前时期的人们也许是先用一种特别锐利的燧石,在岩壁上刻出野生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轮廓来,然后再把赭石页岩做成的颜料涂抹上去。

这个问题不管科学家们解释得正确不正确,反正总是有了一种解释。可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撒哈拉地区山洞里的那些岩画经历了好几千年,可岩画上的颜色为什么没有怎么褪色,还是那样艳丽呢?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开,是一个难解之谜呀!

另外,撒哈拉大沙漠地区那些山洞里的岩画,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特别神秘的色彩。1956年,亨利·诺特他们在阿尔及利亚阿哈加山脉东北面有个叫塔西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山洞,那里边有一幅6米高的彩色人物壁画。当时,亨利·诺特看着这幅壁画,怎么看怎么感到纳闷。原来,这是一幅半身人像,刻画着人物的头、肩膀、两只胳膊和上身,奇怪的是就是没有耳朵、嘴巴、鼻子、眉毛;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这个人物像的脸上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在脸的正中间,而另外一只眼睛却长到了耳朵边上,那模样显得特别怪诞、特别滑稽。当时,亨利·诺特越看越觉得壁画上的这个人物形象,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人刻画的,于是给这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达945万平方千米,几乎相当于中国的陆地总面积个人物起了一个名字,叫作“伟大的火星神”。

后来,好多当代的人们看了这幅人物壁画,都感到特别惊奇:“哎呀!它的表现手法,怎么会和法国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的表现手法那么相似呀?而且,它的人物外形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也十分相像呀?”人们除了惊叹以外,又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撒哈拉地区那些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要用这种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呢?这当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这些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回答得上来,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神秘莫测之湖——死海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碧波荡漾,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光彩四溢,是一幅天然的、壮阔的、辽阔无边的海的画卷;而当阴雨之时,则是雾雨一片,朦朦胧胧,远山依稀,水天一片,又是一番景致,让人感到它的迷离与神奇。这就是死海——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之地、充满神奇色彩与传说的地方。

名声颇大的“死海”虽以“海”称之,但实际只是世界上著名的内陆咸水湖。它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之间,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南北走向的大裂谷地带中段。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5~16千米,面积为1045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1/4.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度为146米,最深的地方达39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处。死海西岸为犹地亚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有约旦河自北而南注入。死海东岸有埃尔·利桑(意思是“舌头”)半岛突入湖中,并把湖分为两部分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边的大而深,面积780多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75米;南边的小而浅,面积为260多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仅为6米。

死海原本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因地壳变化而与地中海分开,由于东西两岸被悬崖绝壁所束,始终没有和大海相通,而形成了一个内陆湖,所以是大自然在漫长岁月中造就了死海。

“死海”这个名称来自希腊的著作。《圣经·旧约》上说有个所多玛城“罪恶甚重”,耶和华就“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予所多玛”,把它整个毁灭了。这里的所多玛城传说即在死海西南隅。据推测,这实际是公元前1900年左右所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致使所多玛城沉入死海,现在的塞多玛山,即由所多玛一名沿袭而来。公元70年,传说罗马统帅狄杜进军耶路撒冷,攻到死海时,他下令将俘虏的奴隶带上镣铐,投入死海,处以死刑。但被投入死海的奴隶们,不但没沉到水里淹死,反而被波浪冲回到岸边。狄杜十分气恼,再次下令把俘虏们投进海里,奴隶却依旧安然无恙地被冲回岸边。于是狄杜惊惶了,以为奴隶们是受到神灵保佑才屡淹不死的,于是就下令赦免并全部释放了这些奴隶。

死海海水看起来很美,水面平静如镜,沉寂无声,没有一丝波纹,似乎连风也吹不起浪花来。死海两边的山岩清清楚楚地倒映在水中,给海水投上了一抹嫩红。其实,死海水是碧绿清莹、黏稠如油的,深水处绿色浓些,浅水处绿色淡些,浓淡相间,煞是好看。由于这一地区气候酷热(年平均气温为25摄氏度),水蒸发量极大(夏天每小时平均蒸发一英寸的水),所以死海水面上总弥漫、飘散着一层柔柔的水雾,如同阿拉伯少女蒙在脸上的轻纱。湖水蒸发了,而湖水所带来的盐分却留在死海中,经过千年万年,越积越多,使死海成了一个天然的大盐库。

死海有几个世界之最。

死海的水是世界上含盐最高的水体。在《圣经·旧约》和希伯来语中,死海都被称做“盐海”,其水体的含盐量高达25%~30%,而地中海的海水含盐量才只有3.5%。在盐分如此高的水域中,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没有任何动植物可以生存,所以这是它被称作死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滚滚洪水流来之期,约旦河及其他溪流中的鱼虾被冲入死海,由于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地缺少氧气,这些鱼虾必死无疑。因此,死海经常散发出死鱼的腥气,水鸟也无法在这里栖息生存。死海岸边的岩石均披上了一层盐壳,白中泛青,状似玉石,只有极少的喜盐植物断断续续、零零星星地散长在岸边,为这荒芜的土地增添了少许生机。

死海水也是矿物质成分最丰富的水,尤其是溴、镁、钾、碘等含量极高。大多数海水只含有3%的矿物质,而死海却有33%之多,连因含有20%矿物质而号称世界第二的犹他大盐湖也自愧不如。自古以来,死海水的医疗保健功效便为人所知。据说,公元前51年至公元前30年,统治埃及的女王克娄巴特拉就曾用死海水疗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在他的著作中述及过死海的功用。

死海的空气是地球上最干燥、最纯净的,氧气浓度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比海面上的含氧量高10%,加上死海有许多用于镇静剂的溴,人们一到这里便感到全身放松,容光焕发。此外,死海地区的紫外线长波的浓度比世界上其他地区都要高,而紫外线长波是治疗牛皮癣的死海远眺良药。死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医疗功效,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有的试图用死海水治疗牛皮癣、湿疹、关节炎等痼疾;有的用死海水中的黑泥涂抹全身,以健身美容;有的躺在岸边接受日光浴;而更多的则在死海中畅游一番,体验被水“托”起来的感觉。

在死海一游,无疑是令人难忘的经历。在这里,水性再好的游泳健将也无法潜到水下,只能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泳技平平者,却能悠然自得地躺在水面,仰望蓝天白云,环顾围围赭红的山峦,观赏露出水面的根根盐柱,座座盐山。如果有雅兴,还可以拿着书报躺在水面慢慢浏览,但觉心旷神怡,目清气爽。

死海周围,多是不毛之地,因此死海西岸不远,一大片青翠茂盛的棕榈种植园便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著名的隐基底绿洲。

隐基底意为“山羊泉”,这个名称既优美又体现了此地的特色——山羊众多,清泉长流。有了水就有了生命,隐基底自古以来便生机勃勃,草木遍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圣约》中多次提到隐基底,这里是一个肥沃富庶的地方。《约书亚圮》记载,以色列人占领了“上帝应许之地”——迦南后,隐基底是犹太部落所得的城邑之一。在《雅歌》中,曾赞美隐基底的葡萄园:“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风仙花,在隐基底的葡萄园中”此外,隐基底的棕榈树还被作为美丽的象征。

如今,隐基底已被辟为国家天然公园。进入园内,只见植物苍翠葱郁,品种繁多,既有依水而长的绿树,又有沙漠中才有的矮草,游人虽在烈日下行走,仍感觉凉爽舒适。河谷中,小径幽幽伸向前方,小溪潺潺流淌,林木愈来愈茂密。鸟鸣啁啾,山羊、羚羊等动物在岩石丛中蹿腾跳跃。这一切与周围荒凉的沙漠风光形成鲜明对照。游人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从古到今,一座城市从奠基、繁盛、衰落,或再度复兴,备尝艰辛,历尽磨难,有的中途夭折,被自然的、人为的或搞不清什么原因摧毁了,没于草莽,湮埋地下,或沉绝水底,一个个历史朝代的文化层就这样时断时续,发出远古时代深邃而幽晦的光环。

世界上还没有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引人注目过,它曾被毁灭过18次之多!这是一座宗教的城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18亿教徒都把它视为圣地。

这个著名的宗教圣地位于巴勒斯坦腹部、死海以西,正当地中海沿岸通向阿拉伯沙漠的要冲之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半岛的耶布斯部落迁居于此,建起名为“耶布斯”的城堡。公元前2000年,犹太祖先希伯来人在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也来到这里,其首领大卫于公元前11世纪夺取耶布斯,更名为耶路撒冷,建立以色列王国。此后3000年中,迦南人、埃及人、亚述人、土耳其人、欧洲十字军、英国人、法国人前后征讨耶路撒冷达37次。

在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卡纳克神庙的南墙上,有一段铭文这样记载着:拉巴蒙王第五世时,埃及王舍沙克攻占耶路撒冷,拿走了所罗门圣殿和宫内的宝物,他拿走了一切。这段记载与《圣经》14章25节记载的事实完全相符。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攻陷耶路撒冷,捣毁了用雪松和黄金建造的所罗门圣殿,将大批犹太人掳回当奴隶,驱使他们建造了巴比伦城。

公元70~135年,罗马皇帝三次远征耶路撒冷,将全城夷为平地,大肆屠杀犹太人达1万多人。罗马帝国并从此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基督教的神圣统治,并宣布永远放逐犹太人。至公元638年,阿拉伯人赶走了罗马人,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统治,耶路撒冷又成了穆斯林的圣地。公元11世纪末,不可一世的十字军再次将耶路撒冷摧毁,时隔几十年以后,萨拉丁领导耶路撒冷圣战,收复耶路撒冷,重新建立了阿拉伯人的统治,1517年起,土耳其的奥斯曼大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统治达400年之久。

耶路撒冷为希伯来语“和平之城”的意思,但它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和平的安宁,时至今日争端还在不时发生。

耶路撒冷是一个城市不屈不挠的生存的见证,它更象征了人类历史在以城市为单元的奋争与积累中,是会深深地打上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明的印记的。可这不也同时证明文明的悲哀吗?

相对于耶路撒冷的奋争与抗击,从远古至今,却有另一种文明的印记屡遭毁灭。这些毁灭离我们已很遥远,可这些毁灭是人类乃至地球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我们面对这些残破与荒废的文明遗址,并且时时为好些让我们惊诧不已的高度文明而叹息的时候,我们说,这是一种凭吊古迹的伤怀,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今的文明表达了我们的悲哀与焦虑。

在离开耶路撒冷不远的土耳其格尔里默谷地,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地表和月球表面极其相似。但我们感兴趣的远不是这个,而是遍布于这个谷地的地下城堡。

据史学家推测,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时,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凿空石堡,凿成了一个可供上万人居住的地下城市,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今天代林库尤村附近,通过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

地道四通八达,我们发现地下城市大多超过13层,人们估算,当时整个地区曾有30万人逃到地下躲藏,仅代林库尤的地下城市就有52口通气井和1.5万条小型地道,整个地区的地下城市不下36座,而且地下城市之间也有地道相连。

那个年代的土耳其人为什么要住在地下城市之中?是谁建造了这些不可思议的城市?它到底是什么年代建成的?它的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

我们在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市穿行着,体味着古老的先民不知基于什么原因建造的这座庞大的地下之城,说它是掩体吧,可也用不着建上13层吧?在最低的一层,人们偶然发现了闪米特人时代的器物。

这是一条线索,闪米特人确曾在公元前1000~1800年在这一带生活过,他们建立的都城哈图沙什离此地也不太远。另一个线索是被称为地精帽的高帽子,最初戴这种高帽子的是海地特人,他们曾一度占领了古老的皇城巴比伦。这种在地下城市偶然发现的高帽子是怎样产生的?也许是海地特人想以此模仿外星文明使者和肢体不成比例的硕大头颅?在作为当时世界时尚的高帽子出现在地下城市,这又能说明多少问题?巴比伦王朝曾在耶路撒冷建过都市,是否因为耶路撒冷毁灭后,一部分人偶然流落于此?

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描述道:所罗门大帝利用一辆飞行器把这一地区搞得鸡犬不宁,不仅他本人,他的儿子,所有恭顺他的人,都曾沾光乘坐过这种飞行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里·玛斯乌迪还曾详细地描述过所罗门的飞行并大致介绍了他的部族。那么,土耳其地下城市真是为躲避这种“无处不在”的飞行器而修建的吗?

南美第一湖

因为四面都被陆地包围,所以前面说的里海、死海,都不是海。然而,还有的水域虽然与大海相通,也不叫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南美洲濒临加勒比海的委内瑞拉的西北部,有一个碧波万顷的湖泊,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马拉开波湖。它的形状十分有趣,像一只大鸭梨,也像一个肚子大、脖子细的玻璃瓶子,也有人把它比作一只巨大的高脚酒杯,里面宽阔,瓶颈狭窄。它北面通过马拉开波海峡同委内瑞拉湾相通,湾外是一望无际的加勒比海。湖泊南北长约210公里,东西宽约95公里,最宽处为120公里,湖的总面积为16300多平方公里,海域辽阔,水天一色,是南美洲第一大湖,它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

马拉开波湖区地处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潮湿多雨。湖泊濒临海洋,海风掠过,波涛汹涌,白浪滚滚。湖泊东南方的梅里达山脉,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东侧的一个分支,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山体巍峨,峰峦叠嶂,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位于山脉中部的博利瓦尔峰,海拔5000多米,高耸入云,虽然地处热带,峰顶却常年为皑皑的白雪所覆盖,形成热带地区的雪峰奇观。马拉开波湖碧绿的湖水和博利瓦尔峰晶莹的雪峰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新美丽,构成委内瑞拉著名的风景之一。

马拉开波湖底及其周围低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油库,石油蕴藏量约占委内瑞拉石油总储量的1/4,是委内瑞拉主要的石油产地。黑色的原油常常从湖畔的裂缝中溢出来。据说,居住在马拉开波湖沿岸地区的印第安人早就在湖区发现了石油,当时人们把它叫做“大地的汁水”。委内瑞拉这个“石油之国”的第一桶石油就是在湖畔的第一口高产油井中开采出来的。如果在湖中乘游艇参观,举目四顾,近处油塔矗立,远处塔尖点点,井架林立,管道如网,自有它的特色。湖的东岸,有连成一片的石油城镇。湖口西岸的马拉开波城,是委内瑞拉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炼油中心和著名的石油输出港。过去,从马拉开波城到湖东的石油城区的来往车辆依靠轮渡。1963年,委内瑞拉在湖口最狭窄的地方架设了拉斐尔乌尔塔内达大桥。由于大桥跨度大,桥身高,桥下船舶来往自由,甚至驾驶精良的直升飞机都能从桥身上穿行而过,构成了马拉开波旅游线上一个令人神往的游览点。

从地图上看,马拉开波湖犹如一个巨大的海湾,又像委内瑞拉湾残存的一个潟湖。

照理说,马拉开波湖与海相通,湖水应是咸的;然而,马拉开波湖虽然与海洋息息相通马拉开波湖湖面开阔,湖水清澈透明,碧波荡漾,水天一色,风景优美,湖水却是淡的。只有湖的北部,由于海潮的顶托关系,潮水时断时续地涌入湖中,使这里的湖水略带咸味儿;而广阔的中、南部水域,湖水完全没有咸味儿。

为什么马拉开波湖离委内瑞拉湾的加勒比海那么近,又与大海“一脉相通”,而湖水却是淡的呢?

原来,马拉开波湖既不是海湾,也不是潟湖,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构造湖泊。马拉开波湖坐落在范围更大的马拉开波盆地中,是盆地里的最低洼部分,实际上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凹陷盆地蓄水而成的断层湖。

马拉开波湖的周围湖滨地区,多为潮湿的沼泽低地,盆地上几十条大小河流向湖泊汇聚,淡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湖中,加之北面出口的马拉开波海峡不仅狭窄水浅,而且湖面高度与海平面刚好相同,所以,与大海近在咫尺的马拉开波湖,虽然与海洋相通,水却是淡的。因此,它就没有被人们叫做“海”,而称为“湖”了。

赤道雪峰

在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靠近肯尼亚边境,有一座雄伟的高山拔地而起,矗立在一望无际的坦桑平原上。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乞力马扎罗山(斯瓦希里语意为“闪亮的山”)。这座高达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虽然北距赤道仅3000米,却是一座冰雪覆盖、寒意逼人的山峰,以独特的风光成为世界奇观之一。它不仅是非洲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的火山之一。山顶的火夕阳西下时,乞力马扎罗山露出异常娇艳的容颜,显得格外迷人山口直径达1800米,里面有一层层晶莹洁白的冰块,底部则有一根根巨大冰柱,有的长达30多米,千姿百态,景色十分奇特。关于这座在赤道地区孤零零拔地而起的雪峰,在坦桑尼亚人民中流传着不少美丽的传说。一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座山上遍布白灿灿的银子。一个贪心的部落酋长垂涎三尺,妄想据为己有。他派人到山上去取银子,不料回来时,在半山腰银子却变成了皑皑的冰雪,酋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另一个传说是说在遥远的古代,乞力马扎罗山上曾发生过天神恩赅与恶魔的一场激战。恶魔从山内点燃大火,烟雾腾腾,火光冲天,企图以此吓退天神。天神则针锋相对,随着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降,大火顿时熄灭,天神终于战胜了恶魔,从此乞力马扎罗山顶也永远戴上了一顶灿烂夺目的雪冠。

传说固然神奇,然而引人入胜的还是乞力马扎罗山瑰丽的自然景色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山脚下有大片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树木高达十几米,枝叶遮天蔽日,林中时有象群出没。那里的气温高达50℃左右。从山脚至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变化,依次生长着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多种植物,峰顶的温度常在零下40℃左右。乞力马扎罗山的奇特风光,使它成为非洲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华夏之光——黄山

黄山,古移黟山,唐代改名黄山。据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在这里采药炼丹,拯救人间疾苦,故名黄山,或黄岳。

黄山素以奇妙高峻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位于安徽省南部,景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是黄山的精华部分。据地质史研究,远在古生代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后经过多次地壳运动,特别是到中生代时,地层深处岩浆侵入,形成了巨大的花岗岩体。最初,它还埋在地壳深处,后来随地壳变动不断上升,覆盖在它上面的古生代海相砂页岩地层,逐渐被风华、侵蚀,使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在风化、冰川等外力作用下形成黄山奇峰的地貌。

黄山风姿绰约,形态生动,有名可指的山峰有72座,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鼎足而立,它们的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其他大小峰伺在它们的四周,形成黄山多样统一的山体结构。

莲花峰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是黄山最高峰,其主峰突出,小峰簇拥,状如一朵初绽的莲花,凌空而立,仰天怒放。莲花峰顶视野开阔,东可望天目山,西瞻匡庐,北窥九华山和长江。雨后初晴,八方云海尽可收入眼底。

光明顶在黄山三大主峰最北,海拔1840米,是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山体坡度平缓,地势高旷,是黄山观云海、看日出的最佳处。东观“东海”奇景,云海翻涌若浪;西望“西海”群峰,山峰挺立如剑直插云霄,大峰磅礴,小峰重迭,云雾缭绕,层叠峰峦时隐时现,“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令人赞叹。

天都峰位于黄山三大主峰之最南,海拔为1810米,居第三位,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天都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和天然石室,室外有一像醉仙斜卧的大石,名“仙人把洞门”。“欲登天都路难行”。登峰小路像绳梯挂在悬崖绝壁上,长约1500米的石阶,其坡度都在70°以上,险处可达85°以上。攀登的时候,人们在悬崖峭壁上蠕动,后面人的头几乎要碰到前面人的脚跟,鲫鱼背是上天都最惊险的一段,它是长约30米、宽约1米的峰岗,纯石无土,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像条大鲫鱼的脊背,两侧是万丈深渊,十分惊险。尽管有石栏铁索,走在上面也令人心悸。登峰极目,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秀色。古诗云:“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难怪,到过黄山的游人都以登天都极顶为最大的乐趣。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遍布峰壑的黄山松,植物学上是一个著名的独立树种。黄山松针叶短而稠密,它们不像一般松树那样直接生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或生于危崖,或立足于石缝,还有的在绝壁上破石而出,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人们说,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百年以上的古松万计,雪压风欺中顽强生存,在特殊的环境中塑造了黄山松特殊的体型,它们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特别是黄山名松各具风姿,有矫若金风的凤凰松,形似卧龙的卧龙松,有象征团结的姐妹松,有象征勇猛刚毅的黑虎松,有象征友谊的陪客松……,其中最著名的首推黄山迎客松,它屹立于危崖绝壁上,以充满对人们敬意的神情而得名,并成为中华民族豪爽好客的象征。

黄山也是个奇峰怪石的世界,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数不清的怪石竞相崛起,它们呈奇献巧、姿态万千。始信峰和仙人峰之间的石笋,怪石林立,瘦削天成,被称为“十八罗汉朝南海”。这些“罗汉”形态各异,有的矗立峰头,有的静坐松下,有的好像打了一把伞,有的携筇拽杖,观者叫绝。古人评说:天下有“三奇”,就是雁荡龙湫、匡庐瀑布和黄山的石笋。黄山石怪还怪在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这是黄山一绝。“金鸡叫天门”,形如展翅啼鸣的大公鸡,但当登到山上回头再看这块大石的形状却变成了5位身穿长袍、扶肩携手的老人。人称“五老上天都”。黄山的怪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造型岩石多是沿着黄岗岩体的构造面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雕琢而成。黄山石形状奇持,拟人状物,多彩多姿,它们或独成佳景,或峰石相配成景,为黄山增色不少,其中“猴子观海”、“松鼠跳天都”、“飞来石”等堪称石中怪杰。

云海,也是黄山一大奇观。雨后初晴,在山上常能看到变幻莫测的云海。它与松、石相依相偎,来去缥缈,含情脉脉;有时又滔滔滚滚,烟波浩渺,气吞山河。在黄山看到的云海是低云和地面上的云雾。这种云多是层积云,厚度约在数十米到三四百米之间,云块比较均匀,去顶也比较整齐,居高远眺,蔚为壮观。云海的形成有赖于黄山的地形与气候条件。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高耸的群峰使暖温气流受阻,并抬升疑云致雨,形成多雾低云和降水丰沛的气候特点。黄山云海按其地理位置,分成“前海”、“后海”、“东海”、“西海”、“天海”五大“海域”。这些云海区三面环山,深谷宽阔、险峻,使水汽易于凝结和维持,也使黄山云海非同一般,它不像其他高山云海那样开阔,而处于奇峰、危崖的割裂和环抱之中,巧饰黄山稍纵即逝的梦幻境界,渲染和烘托了黄山奇幻的色彩。黄山的日出和晚霞,多与云海相映,气势磅礴,瑰丽绚烂。

黄山山奇水也奇,峭壁之间,山水进泻,飞瀑悬垂如练,“山中一夜雨,到处挂飞泉”。就水而言,特别奇妙的是可饮可浴的黄山温泉,泉水从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色清味甘,水温常年保持在42℃左右。黄山温泉经红色粗沙过滤,隔若干年流通硃砂一次,水色变赤。据水质分析,泉内含有少量的锡、钙、镁、钾、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相传轩辕皇帝当年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此泉又有“灵泉”之说。

黄山还留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如立马峰陡壁上的古冰川擦痕,天都峰、鲫鱼背的“冰斗”,有人称之为“第五绝”。黄山还有二湖、十六泉、二十四溪,对岩、洞、潭、瀑等胜景,为名山添色。

黄山,前山雄伟,后山秀丽,主要可分为温泉、玉屏楼、北海、西海、松谷庵、云谷寺等景区。玉屏楼,即文殊院,位于天都、莲花二峰之间,左有狮石“迎客松”,右有象石“送客松”,周围峰峦云海,风景奇美,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此为“黄山绝胜处”,民间则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的说法。狮子峰一带是黄山奇峰怪石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后山秀丽风光的聚集之处。狮子峰是由一组山峰构成的峰景,狮头昂在丹霞峰、铁线潭上空,清凉台为狮子的腰部,署充亭是狮子的尾巴,狮子张嘴的地方是庙宇。狮子峰活像一只卧倒雄狮,集中了许多胜景,民间有“没有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之说。这里的寺院前原有一副对联更令人叫绝:“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狮子峰北有一奇景,称“猴子望太平”。在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块高耸的巨石,样子极像一猴,面朝太平县,故名。若出现烟波浩渺的云海,石猴隐现在云海之中,它又叫“猴子观海”。

黄山美,在于自然,在于它兼含了许多名山的特色,如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雁荡之怪石、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峨眉之清凉,素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语。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称誉黄山为“生平奇览”,并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评说。那人们可能要问,为何五岳中没有黄山呢?我国五岳制度的确立起于汉代,五岳所在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相比之下,黄山的开发要比五岳迟得多,直到唐盛世,才逐步享有盛名,它的出名比五岳晚了1000多年。

黄山不仅是风景胜地,也是一个天然动物园、植物园。黄山气候湿润,夏无酷暑,冬无黄山奇松严寒,四季日平均温差仅20℃左右。由于海拔较高,气候与植被有垂直变化与分布的特点,山顶与山下的温差大约在10℃左右,山顶有寒带植物,山腰与山下有温带与亚热带植物,品种达1450多种。黄山花木中的天女花、黄山杜鹃、望春花是我国名贵品种,还有其特有的古松、黄杉、铁杉、百果、紫金楠、豹皮樟和冰期留下的马褂树等;在云谷寺和松谷庵等地,出产驰名中外的“黄山毛峰”茶,以及罕见的灵芝草和石耳。黄山珍禽异兽中,著名的有黄山猴、四不像、野鹿、相思鸟、白鹇鸟、娃娃鱼和锦鳞鱼等。

东非大裂谷

加拿大学者J。T威尔逊预言:若干年后除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以外非洲贯穿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圣安地列斯断层大陆内部将出现第五大洋,把完整的大陆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早在19世纪末,英国地质学家格雷戈里就描述过非洲大陆东部巨大裂谷的情景。该裂谷位于东经30度至40度间,北部是狭长的红海和尼罗河。向南往卢多尔夫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尼亚萨湖等湖泊。这个裂谷南北长达500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沿断裂带有广泛的火山和岩浆活动,来自地壳深处的玄武岩和碱性——超基性岩浆,通过这条通道不断上涌,把断裂两侧的大陆地块推向外侧,使裂谷逐渐扩大。目前北部已扩大成为狭长的红海。红海海底1500米处有一条长3000米的凹地,其中有两个火山口,周围覆盖着凝固了的火山熔岩,海底覆盖一层含大量硫化物的软泥。大裂谷南部是一些伴有火山岩的湖泊。威尔逊等认为,大洋的形成是中央海岭裂谷活动的结果,而处于东非大裂谷的红海、亚丁湾是全球大洋中的巨大裂谷——中央海岭的一个分支,因而将来很可能扩展成为大洋。那时地中海将与新大洋相通,共同结成世界第五大洋。世界上已发现不少与东非大裂谷规模不相上下的裂谷,它们有的以湖泊形式出现,有的一部分为边缘海。能否形成海洋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魔鬼三角

在马尾藻海中,有一块广阔的海域,像一个巨大的等边三角形,每边长约2000公里。它的顶点在百慕大群岛,底边的两端分别在佛罗里达海峡和波多黎各岛附近。在这个三角海区中,船舰经常会瞬间沉没,船员下落不明;经此上空飞行的飞机会突然失事,找不到任何残片痕迹。所以,人们把这个海区称为“魔鬼海”、“死三角”、“魔鬼三角”或“百慕大死三角”,这是一片使人望而生畏而又神秘莫测的海域。

1872年11月7日,从美国纽约港开出的“玛丽·塞勒斯特”号海轮,经过这个海区时,突然失事。但过了一个多月,人们又发现这艘船漂浮在海上,船上却空无一人。

1945年12月5日14时10分,美国海军航空兵第19中队的5架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一个基地起飞去执行巡逻任务。这时天气晴朗,一切正常。不久,飞机突然迷失方向,出现反常现象,看不见陆地,也看不清海洋。由于电波受到干扰,联络信号变弱,只能听到“燃料将用完,陀螺仪和磁罗经失灵了”等微弱的呼喊。基地立即派出巡逻机载着救护人员前往救援,但其中一架飞机也和那5架飞机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久,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船只和300架飞机去寻找,可是,找遍了出事地点及其周围广泛的海域,都没有找到任何飞机残骸和机上人员的尸体。

据不完全统计,在“魔鬼三角”失事的船只有100艘以上,飞机30架以上,死亡人数1000人以上,而且大多不留任何痕迹。

为什么在这个海区经常发生海空事故呢?“魔鬼三角”到底是神话还是现实呢?

多少年来,为了揭开“魔鬼三角”之谜,科学家和冒险家纷纷前往考察探测,并试图找到谜底。

有人认为,这个海区的海底地貌十分复杂。这里有巨大深陷的北美海盆,有面积广阔的百慕大海台,有巴哈马群岛及其周围遍布的珊瑚岛礁,也有波多黎各深邃的海沟,而且海底火山活动、地震频繁,因此常引起海空事故的发生。

有人认为,这里是灾害性的飓风发源地。变幻莫测的气流、龙卷风和暴风雨,波涛汹涌的,墨西哥湾流与中层逆流、强力旋转和涡旋等复杂的海流,都是造成各种事故的原因。

有人说,海浪和风暴产生的次声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震动能使船体破裂,飞机解体,人员死亡;有人说,这里的大洋底部有时会“张开大嘴”,海水急剧地涌入嘴中,船只也跟着被吞没了……。

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近年来,有的科学工作者声称“魔鬼三角”之谜已经揭开。他们指出,“魔鬼三角”之谜与外界太空中的所谓黑洞有关。黑洞就是正在死亡的星,能量完了,不向外爆而改为向内缩,称为“内爆”。黑洞的内吸力强到光线亦能被吸进去,没有光线出来,所以看不到。他们认为,大约1500年前,有一个巨大的陨星从太空飞来,掉在大西洋魔鬼三角所在地。这一撞的炸力有如核子爆炸,剩余下的陨石就落到海底。这一块巨大的陨石好似黑洞,看不见但有非常强大的吸力。简单地说,这陨石像一块直径大约50公里的巨型圆磁铁,有着非常强大的磁力,任何东西从上面经过都会受到它的影响,仪器会失灵,人的神志会不清醒,飞机和金属的船往往被这块巨大的磁铁吸入海底。

百慕大海区当然,也有人觉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魔鬼三角”的存在,因为大部分经过这里的飞机和轮船都安然无恙。他们认为已出现的海空事故同其他海域一样,只不过是偶然发生的。

因此,对于“魔鬼三角”的奥秘至今仍没有非常合理和圆满的科学答案。这个谜只好等待后人去揭开它了。

其实,不仅大西洋上有“魔鬼三角”,太平洋上也有个“魔鬼三角”。它位于日本千叶县野岛崎以东太平洋的狭长海域,许多船只也常常在这里神秘地失踪。

6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深入研究地球异常区后,提出了“全球12个异常地区说”,并把它们标在地图上。除南、北极区各有一个外,北半球有百慕大海区、野岛崎海区、夏威夷东北部海区、新西兰北部海区、巴西东南部海区和南非东部海区。南、北半球各有6个,而除了极地异常区外,全球有8个异常区都位于海洋之中。

有趣的是,这些地球异常区大都位于南、北纬30°的两条纬线上,并且以经度72°的间隔环绕地球均匀地分布。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还是一种巧合呢?这正是一个还未找到完全满意答案,然而又十分引人注目的难题。

恐怖的沉船海岸

位于澳大利亚最南部的维多利亚州是澳大利亚各州中最小的一个州,其东部沿海的海岸线异常曲折,环境异常险恶。沿岸的波澜壮阔和笔直绝壁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19世纪的早期拓荒者看来,它却是全世界最令人恐怖的一条航线,在这里葬送了大约50艘船只,竟获得了一个“沉船海岸”的恶名。

沉船海岸的悬崖曾是海底的一部分,由贝壳、淤泥和石灰岩构成。在2500万年以前,海底比现在高约100米。当海水下落时,悬崖就变成了海岸线。这里激浪汹涌,到处是巨石、岩柱和悬崖,它们或露于海面,或隐藏在海下,是海上航行最大的障碍。这里最为险峻的当沉船海岸的“十二使徒”岩是当地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属十二使徒岩。在一片汪洋大海中,12个被风雨吹蚀而成的巨岩,任凭潮涨潮落,始终不为所动,矗立在海岸旁,是让人惊叹的大自然的杰作。

火山公园夏威夷群岛

夏威夷群岛是美国的第50个州,位于海天一色、浩瀚无际的中太平洋北部,由大小12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一列典型的火山群岛。其中夏威夷岛是群岛的第一大岛,素以火山奇观闻名于世,美国政府在此设立了火山国家公园,把它建成人们游览的胜地。夏威夷岛东南部的基拉韦厄火山和冒纳罗亚火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座火山。

基拉韦厄火山的火山口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岩浆湖基拉韦厄火山是一座终年都不停喷发的活火山,不过其喷发方式非常宁静,是举世闻名的火山活动观察场所。在当地的夏威夷土著传说中,基拉韦厄火山是失恋的女神碧蕾居住的地方,这里时时喷射的烈焰便是碧蕾的忌妒之火。其喷火口呈椭圆形,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浆湖。岩浆湖中那炽热的熔岩流好像一锅沸腾的钢水,上下翻滚,形成了长4千米、深130米的“火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当地人称之为“哈里莫莫”,意为“永恒的火焰之家”,当火山活动较为剧烈时,熔岩就从火湖的边沿流出,形成壮观的熔岩瀑布、熔岩河流。

木桩上的城市——阿姆斯特丹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排除了海水的“海底城市”,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4米以下,冬季大潮时,北海海面与城内高地上的二层楼一样高。这里本是芦苇丛生的湖沼,1296年开始围地建城,围一道堤坝得一块土地,最终把整个湖泊都占为城市。“丹”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堤坝”,阿姆斯特丹就是建立在“阿姆斯特尔河堤坝里的城市”。现在的城市由100多个小岛、100多条运河和1000多座桥梁组成。因定期抽换活水,禁止排入污水,外有堤坝挡住海水,并设有巨大船闸,所以,河水四季清澈,没有臭味。

全城的房屋全部建在木桩上,以防沉陷。这些木桩都涂上黑柏油,打到地下14~16米深处。王宫就是建在13659根木桩上。城内每幢房子都像挤得喘不过气来的细挑个子,临街门面很窄,向后面和空中发展。楼房大门又低又矮,窗户又宽又大,楼梯又窄又陡,每幢房子的屋顶都突出一个铁钩,搬家具时便在钩上系绳吊入窗户,而不是传统的登楼梯搬家。

由于街道狭窄,公共交通以汽艇为主,游人可荡舟或乘汽艇,绕屋过巷,尽情欣赏水乡的旖旎风光。

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南荷兰省的首府,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交汇口,面积(包括水域)27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是当代世界第一大港。

鹿特丹,意思是“鹿特河堤坝边的城镇”。它原是13世纪莱克河支流鹿特河口的渔村,随着欧洲贸易由地中海向北移,才逐渐发展成为商港。19世纪德国产业革命和工业化后,鹿特丹飞快崛起,工业、特别是船舶制造业迅猛发展,港口建设也日新月异。如今,鹿特丹港已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平均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景象不到18分钟就有一艘海轮进出,同时每年还要接待20多万艘内河船及驳船。港口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当之无愧地具有“欧洲门户”港的地位。

作为鲜花之国——荷兰最大的对外窗口,鹿特丹的市容十分玲珑秀美。湖水如镜,林木葱茏,绿草如茵,到处是盛开的郁金香。荷兰主要的艺术博物馆——博伊曼斯·万·比尤宁根博物馆,就建在这里。整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许多建筑物融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国际建筑艺术中心便设在鹿特丹。不过,这些罗马式、哥特式、巴克式的建筑,大多已非原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鹿特丹的建筑遭到严重毁坏。战后鹿特丹人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和举世无双的港口。著名的街头雕塑《被毁坏的城市》,就是鹿特丹人重建家园的象征。这是一尊心脏被炸飞、只剩一个洞,但四肢仍在奋力抗争的巨人,非常形象地表现了鹿特丹人不屈不挠的性格。

“花园城市”——新加坡

与香港、韩国、台湾一道,并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以它的美丽整洁和经济发达而誉满全球。

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和周边50多个小岛组合而成,市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容纳了全国90%的人口。虽然人口密度很高,但仍因其秀美干净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历史不过30多年的新加坡,(指正式成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举世瞩目。

早在13世纪,新加坡就是一个著名的港口,发展到20世纪,新加坡已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有200多条航线通过这里,货物吞吐量在全世界占第二位,仅次于鹿特丹港。

炼油业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工业,日产能力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特丹,居世界第三位。电子工业是新加坡的新兴工业,其出口值占电子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另外,“海事工业”(包括造船、修船和建造钻井平台)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支柱工业,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船舶修造中心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海上钻井平台建造中心。

新加坡还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目前已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把过去的以转口贸易为主改为以本地产品出口为主。

新加坡现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它与亚洲的香港和东京、欧洲的伦敦、北美的纽约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格局,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外汇市场。

新加坡地少人多,既无名山大川,也无名胜古迹,但是,由于它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四季如春,加之交通便利、自由港的商品繁多、价格低廉,所以对游客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客来到新加坡,第一个感觉就是清洁、宁静,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到处是高大的热带树、翠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绿阴遍地,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每年大约有二三百万游客到这里观光游览。

“壁画之都”——墨西哥城

北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拥有1399万(包括郊区)人口,不仅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市区面积达380平方公里。它的两个工业区几乎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工业,如钢铁、化工、水泥、纺织等等。而全城商业则占了全国的45%。密如蛛网的商业网点在市中心形成了一条条专卖某一商品的街道,品种相当齐全,购物十分方便。环绕全城的高速公路有6条行车道,往来车辆如潮水般奔流不息。墨西哥的地铁干线也遍布全城,全长52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再加上绿阴丛中矗立着的那些现代化的洲际大旅馆、市府大厦、民族宫、博物馆以及新式住宅等等,更使古老的墨西哥城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墨西哥城已有650多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墨西哥北部有一支印第安人的部族——阿兹特克人。他们由北向南迁移时受到神的指示,去寻找一个有“一只凶猛的秃鹰叼着一条蛇站在绿色的仙人掌上”的地方,只有在那里生息下去,才能繁荣昌盛。最后,他们在一只蜂鸟的指引下,终于在一个湖中的小岛上找到了神指示的地方,于是便在那里定居下来。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们逐步将附近的岛屿连接在一起,于1325年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城,这便是墨西哥城的前身。印第安语中,“特诺奇蒂特兰”意即“石头上的仙人掌”。如今墨西哥合众国的国旗、国徽和货币上,都可见到表示这个古老传说的图案。屹立在市中心宪法广场东南的那座青铜雕像,也是这个传说的结晶:底座平台的北端,是一棵很大的仙人掌,顶端站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嘴里噙着一条毒蛇,一只利爪紧紧地抓着蛇尾;平台南端,有3个健壮勇猛的印第安男子和一位怀抱婴儿的印第安妇女。他们面对雄鹰露出又惊又喜的神态。据说,他们就是这座古城的最初创业者,而雄鹰正是勤劳勇敢的墨西哥人的象征。然而,这座神话般的城市,1519年却落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以后几经沧桑,直到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它才回到人民的怀抱,成为墨西哥的首都。

墨西哥人热爱自己的悠久历史。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依然保存着许多古代王宫、寺院等名胜古迹,如雄伟壮丽的孟特苏马王朝宫殿、名闻遐迩的代表3个不同历史时代建筑艺术及文化的“三种文化广场”等等,都令人赞叹不已。不过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处的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特奥蒂瓦次”意思是诸神所在的地方。这是建于公元2至7世纪的一座古城,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古城遗址中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前者高65米,体积100万立方米,相传为阿兹特克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后者高46米,体积37.9万立方米,都是用泥土沙石垒起,外表以石块砌成。它们是墨西哥1000多年前古文化的象征。

墨西哥城还有“壁画之都”的美誉。街道两旁许多公共建筑物上都布满了光彩夺目的壁画。有些十几层高的大厦,如1925年建立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主楼,整个正面的外墙上就是一幅巨大的壁画,看去恢宏壮观,十分有气魄。

墨西哥城是世界各地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它那可以俯瞰全市的拉丁美洲塔,代表现代化建筑的墨西哥学院活动中心,辉煌壮丽的音乐大厅,雄风十足的斗牛场以及墨西哥大学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还有城东南的火山等等,都是游人的必到之处。

“和平之都”——日内瓦

以湖光山色秀美而著称的日内瓦,是瑞士日内瓦州的首府,坐落在碧波荡漾的莱蒙湖(又称日内瓦湖)畔。清澈的罗纳河横穿市区,四周群山环绕,向南可远眺终年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全市面积28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34万。

日内瓦不仅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而且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国际城市”。这里设有200多个国际机构,并常被选作国际会议的会址。1864年国际红十字会在这里建立,1919年它又成为国际联盟的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联合国组织也在这里设立了总部。因此,日内瓦又被视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追求和平的象征,人们称它为“和平之都”。

这个和平之都,湖山环抱,空气清新,气温适宜,丝毫没有现代都市的嘈杂,是一座美丽、清洁、幽静的花园城市。在方圆580平方公里的莱蒙湖中心,有高达130米的喷泉水柱,珠雾四散,水气濛濛,十分富有逸趣。横卧在罗纳河上的八座大桥,造型各异,轻巧美观,为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环绕莱蒙湖而建的湖滨大道,是全城的精华所在。大道右侧的“英国公园”,绿阴遍地,鲜花怒放,喷泉吐玉,塑像传神。闻名世界的“花钟”就在公园入口的右边。这是一座十分别致的大钟,直径两丈多,机件都安置在地下,只有时针分针露出地面。钟走得极准,钟面上的一切均用鲜花组成,灿烂多姿,巧夺天工。大道左侧是日内瓦各种旅馆、馆店聚集之地。大道尽头是被称为“湖上珍珠”的公园。园内到处开满了玫瑰,香气袭人。从这里可以遥望整个莱蒙湖。沿湖一带的建筑,具有欧洲古典风格,古色古香,华而不俗……所有这一切,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每年都有500万至600万旅游者前来观光。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地游历或居住过。如伟大的诗人拜伦、雪莱、海涅以及文学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狄更斯、斯汤达等等都在日内瓦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日内瓦是绿的海洋,花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制表、机械、精密仪器及珠宝等工业都十分发达。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990年7月我国(包括台湾省、香港、澳门在内)总人口达11.60亿,占同年世界总人口的21.9%。现今,人口总数已达13亿,仍居世界各国之首。

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8人,是世界平均水平(34人)的3倍多。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12个省、市,人口密度高达平均每平方公里364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内地18省和自治区平均每平方公里80人,其中内蒙、藏、青、新四省区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9人,仅为沿海地区的1/40.除京、津、沪三市外,人口密度最高的江苏省每平方公里高达654人,而最低的西藏自治区每平方公里平均仅有2人。如以漠河——兰州——腾冲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4%(1990年),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31人;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占全国的5.6%,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0人。

我国城乡人口构成特点是:城镇人口比重小,乡村人口比重大。1990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15%(1949年末为10.6%),乡村人口占73.85%(1949年末为89.4%)。建国40多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约增加16%),这是我国城乡人口的又一特点。

各地城乡人口构成差异很大,1990年城镇人口比重为:东北三省占47.52%,居全国之首;华北区占31.78%,居全国第二位;华东区居第三,占25.4%;西南区占18.85%。以省区而论,辽宁省城镇人口比例最高(50.86%),西藏自治区最低(12.59%)。

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自然资源就是天然存在的可以直接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以及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原料、动力,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土地资源

土地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的自然综合体,它由气候、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多种要素影响构成,是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地资源通常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湖泊等,它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耕地是作物、蔬菜、花卉、苗木等种植用地的总称,包括种植作物的土地、休闲地、新开荒地、近期抛荒的土地等。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由于全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土地使用不合理等原因,耕地面积仍在继续缩小。

林地指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包括成片的原始林和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中、低纬度山区。温暖湿润的中纬度平原地区,多已被开垦为耕地。

植被由禾草或类似禾草的植物构成,是各类草原、草甸、稀树干草原等的泛称。主要分布在各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是天然动物王国的牧区。

沼泽是地面长期潮湿并多有泥炭堆积的洼地,生产有喜湿植物,如苔藓、灌木丛,也有的地方生长小乔木或森林。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作用很广泛,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资料:森林为工业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种原材料,为人类提供食品,为动物提供饲料。

净化空气:森林有多方面净化空气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CO2)的平衡;其次,森林可以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它不仅能阻挡有害气体,而且还过滤和吸收有害气体;再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森林能阻挡、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第四,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森林不仅能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还能固定地面上的尘土;第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树木可以分泌挥发性物质,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的作用。

净化污水:森林使流过的水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大大减少,使水中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

降低噪声:树木浓密的枝叶使声波不定向反射或将声波吸收,使噪声大大降低。

调节气候:森林对温度、湿度、风力都有调节作用。大面积的森林能调节大范围甚至全球的气候,小面积的林带也能起到降温、增湿及净化空气的作用。

保持水土:森林树冠可以滞留降水而避免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树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叶、枯枝也能吸收相当数量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农田:森林和防护林带能减轻风、旱、涝等灾害。林带可以使风速大大降低,水分挥发量随之减小,湿度相对增大。

此外,森林还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范围上自大气对流层顶部,下到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生物体内的水等。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和土壤中;部分以固态形式成为极地的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的水分;小部分以水汽存在于大气中。

通常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因为淡水资源更经常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全球淡水总储量约为0.35亿立方公里,其中冰川占去淡水资源的70%,而人类经常利用的淡水多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这些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左右。这少量的淡水资源,在地理分布上也很不均衡,一般降水较多的地区淡水资源较丰富,干旱地区淡水资源则较贫乏。同时,淡水资源在一年内季节分配上也很不均匀,特别是在干湿季交替明显的地区和四季分明的季风地区,干季和冬季一般降水量很少。人类已逐渐认识到淡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60%的地区供水不足,有些干旱地区更是严重缺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修筑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是调节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拦蓄洪水,以便缺水时期使用。跨流域调水,以丰补歉,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此外,要大力防治水体污染,做好工业废水处理,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生活用水,使宝贵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矿产资源

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聚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便成为矿产。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不断地开采利用,有些矿产可能会短缺甚至枯竭。

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8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铁、铜、铝土、锌、镍、磷酸盐、铅、锡、锰、黄金、石油等。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个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消费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开采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的大部分却在发达国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目前已知情况是世界上80多种矿产资源中大部分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被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所占有,迫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爱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而对于为了牟取暴利,对矿产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的行为应坚决予以制止。同时,还要解决好贫矿的利用问题,加强伴生矿的全面开发利用等。

同类推荐
  • 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本书以资源产业布局理论为指导,从影响产业布局的地理、社会经济、人口和自然等因素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宁夏自治区的矿产资源禀赋特征、潜力及其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综合经济区划成果,把矿产资源作为自然的生产要素,结合其它社会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组合的特点,按照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活动特征,把全自治区划分为4个矿产资源经济区(即宁北矿产资源经济区,宁东矿产资源经济区,宁西矿产资源经济区和宁南矿产资源经济区),并依据这4个矿产资源经济区的矿产资源基础、开发利用条件、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等因素,对其进行了评价。
  • 中国微型汽车市场研究

    中国微型汽车市场研究

    本书从实证和计量角度对中国微型汽车市场进行的研究。鉴于在一本书中不可能对市场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而只就某一个主题对微型汽车市场进行研究又显得单薄,因此作者选取了与微型汽车市场相关的几个主题进行研究,这些主题是:中国微型汽车所面临的行业环境、中国微型汽车的需求与预测、农村城镇化进程对微型汽车市场需求的影响、中国微型汽车消费者的特征和行为以及中国微型汽车市场的分销渠道策略。
  •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桥梁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桥梁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宁夏在内的各省区在建设管理、投资效益、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使高速公路建设工厂化作业、标准化施工成为可能,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 如何维修缝纫机

    如何维修缝纫机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缝纫机维修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缝纫机名词解释、缝纫机的构造、缝纫机的分类、缝纫机的工作原理、选购缝纫机配件等。
  • 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本书第一次披露了原创者家族迁徙事实,第一次把相关的图文读回到历史原点,第一次总结从经验到科学认识的过程,第一次比较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蓝染产业化进程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蓝染艺术的艺术特色,其产地与经营,提出产业化的设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物大小姐

    废物大小姐

    蓝凝十岁之前还是一个天才,十岁之后的三年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废物,是意外还是阴谋?坠落山崖,遇到了一名神秘老者……枫,在经历幻兽山脉的历练之后,一场千万年前就算计好的阴谋失败了,虽然在这场失败的阴谋中蓝凝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却也因此让他的老师失去了真身……
  • 谪仙为聘

    谪仙为聘

    刚刚穿越到这里的时候,纪小朵以为自己拿到是古早玛丽苏剧本。后来阴差阳错地嫁给了旧情人的哥哥,她又怀疑自己拿到的其实是宅斗剧本。一直到发现自己无意中救下的小傻子竟然是被贬凡尘的谪仙,纪小朵才确定,原来这是个修仙剧本。读者群:10626174
  • 七大罪传奇

    七大罪传奇

    故事主要发生在虚构的大陆『布里塔利亚』上的国家『里昂妮丝王国』,王国的圣骑士们为了准备传说中的圣战而进行军备强化,然而圣骑士团的诸多暴行使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甚至发动政变囚禁了国王。担忧着国家现状的第三王女『伊丽莎白』,将救国的希望寄托于十年前因涉嫌颠覆王国而被通缉的骑士团『七大罪』从而独自踏上寻找的旅程。注定无果的旅程中,疲惫不堪的伊丽莎白误入某个酒店,被酒店的主人、一名金发少年救下,这名少年正是『七大罪』的团长——愤怒之罪梅利奥达斯。在将公主从追兵的危机中解救出来后,他们踏上了拯救国家未来的旅途,可一切真的会如同料想中的那般顺利吗?
  •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幻天地

    虚幻天地

    楚无幻因奇遇得到了只剩下雏形的阴世界,从此拥有了可以快速增长实力的金手指,灵魂增长,那不是问题,只要身边有灵魂存在,那么就会被阴世界吞噬,让楚无幻随时随地都可以体会灵魂增长的快感。实力增长?不是问题,多吸收几个修士灵魂,修为想长几层长几层。修真、修魔、修神、修妖、巫族、练气士应有尽有,且看楚无幻如何灭尽万法,平衡阴阳世界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活“绿茶禅”

    生活“绿茶禅”

    侨居美国的日本作家栢木利美在遭遇丈夫重病、经济拮据等一系列生活挫折后,想到向自己的日本祖母学习,从改喝绿茶、巧用茶叶开始,一步一步改变习惯,过起充满东方智慧的“绿茶式生活”。她在书中介绍了100多项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新奇而又实用的日常生活小窍门,指点读者如何通过诸如携带自己的筷子、穿五指袜、吃盐津梅肉、用淘米水作地板腊、坚持将10%的收入储存起来……这样的点滴小事,实现降低体重、保护环境或节约开支等各类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找回生活中的平衡感。书中尤其提倡一种低碳、节约的“乐活”理念。通过这种“绿茶式生活”,读者在帮助自己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帮助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