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060

第60章 较劲

宰伯:“是……”

文妫:“往下说。”

宰伯颤颤惊惊:“当时……当时王上也在,王上说,太后犯病了,让奴才将太后抬出去,奴才这才叫人将……将太后抬了出去,没想到回到万寿宫,就……就……”

文妫:“就怎么了?”

宰伯:“没气儿了。”

文妫:“太后到齐姜那里做什么?为何王上也在?”

宰伯以头触地:“奴才真的不知道哇,太后叫去哪就去哪,太后不说,谁敢多嘴,娘娘,老奴说的句句是实话呀太后。”

这时钗环走进来,说院判给娘娘送药来了。文妫有些意外,她见钗环手里拿着一个盒子,便对宰伯说:“你出去吧,还有什么话你可以回去想想,什么时候想好了,哀家等着你。”

宰伯连连叩头,他爬了起来,腿软的几乎不会走路了,跌跌撞撞走着曲线出去了。

文妫无力地依在靠背上,她只说太后很有可能死在靖事殿,没想到会死在齐姜那里,而且王上也在,文妫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什么,她有些心惊肉跳。

钗环担心地:“公主,你是不是不舒服?”

文妫摇了摇头:“刚才院判送来的盒子呢?你拿过来。”

钗环急忙将那个盒子拿了过来,交给文妫,文妫将它打开,她的手又是一哆嗦,只见里面放着一个兽骨磨制而成的扣子,里边还有一片白绫,文妫拿了出来,上面写着几个小字,文妫看时却是:“太后对臣恩重如山,臣不敢隐瞒,这个扣子握在老太后的手里,或许对太后探寻老太后的死因有些帮助。”

文妫让钗环将王上那件衣服拿来,将扣子按在上面,没错儿,这个扣子果然是老太后从堵敖身上拽下来的。文妫呆呆地坐着,她的脑子里乱成了麻,堵敖为什么会在齐姜那里杀死了太后?那齐姜又在做什么?太后又怎么会突然去了齐姜那里?她为什么要去?去那里又看到了什么才会使她无端地送了性命?堵敖又被奶奶看到了什么?他才有可能下此毒手,要了亲奶奶的命……

一连串的问号她一个也回答不了,一个也不敢回答,齐姜是堵敖的姨娘,是先王的妻子。文妫头痛的厉害,天还不黑便早早地躺下了,她就象虚脱一样脸色煞白,她用被子堵着嘴,哭得伤心极了,哭得浑身发软……

钗环劝道:“公主,我早就跟你说过,还是糊涂些好,如今你全明白了,可又能怎么样,他是你的儿子,他是大楚的王上……别再查了,你就别再查了,如今又出来个齐姜,再查下去只能越查越乱呀公主……”

文妫摆了摆手,让钗环出去,钗环看着文妫,文妫已经不哭了,而是两只眼呆呆地望着房顶……文妫想着堵敖小时候的样子,虽然这个孩子笨点儿,可他品性不坏,什么时间竟变成了青面僚牙?如今竟然泯灭了人性。她尽力地去想堵敖儿时的样子,想他以往天真的样子,想他搂住卫队的腿不让他们将自己带走时的情景,一点一点,堵敖变成了现在的脸,然而,随着堵敖渐渐长大和堵敖一起出现的还有齐姜的脸,她越是不想看到那张脸,而那张脸却无论如何也赶不走,挥不去。

这么多年,她齐姜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妫太清楚不过了,这个人为了达到目的从来都是不择手段,难道,她真的会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来报复自己吗?齐姜这个藏在别人背后的女人其用心之深自己早就领教过,多少年来自己从来没有和她争过什么,可她却从来没有松过手,先是王上,后来又是自己的儿子,又是早就定下来的储君,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和自己唱着对台戏,如果没有齐姜在背后教唆,儿子怎么可能走到现在,如今她又用一个女人的身体当武器,一个龙性初成的孩子,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让她就此罢手,怎么做才能让堵敖成熟起来,去做一个有抱负的王上,去做一个能够肩负起楚国霸业的王上?如果他们俩真象自己想象的那样,堵敖定将会被后代子孙从王上的行列中剔除出去,而被钉在耻辱柱上,成为万代笑柄。这样一个人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做中原霸主,做一代雄杰?文妫不敢再想下去了,作为一个母亲,她必须把这件事压下去,永远都不能让人知道,让它成为一个永远不为人知的秘密。

眼下要做的是斩断祸根,必须让堵敖明白,必须让他幡然醒悟!为此,文妫想到了除掉齐姜,就现在的证据,文妫完全可以把所有的罪证全都推给齐姜,把所有杀害太后的罪证全都让她担起来而名正言顺地杀掉她,然而,如此一来,那齐国又岂能罢休,一年多来她不避死生所做的一切不就白费了吗?如果真的杀死了齐姜,楚国头上散去的乌云就会重新聚笼起来,堵敖能够担负起这灭国的打击吗?这是一招把楚国推向万丈深渊的坏棋,是一个不记后果的臭棋,这一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走的。那又如何才能让她松手,让她不再纠缠堵敖,而使自己的儿子从太后之死中挣扎出来,奋发图强呢?如果真能这样,太后就算是在九泉之下也会笑醒的。现在唯一可行的,那就是要想办法让她齐姜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已经昭然若揭,再往前走,就是不可救药,就是万劫不复。自己之所以隐忍不发,给他们的只是一个机会,这种机会,说是恩赐也行,一旦失去,决不可能再有。

宰伯奉文妫之命来到曲苑,传话齐姜:“太后让景墨和回甘到兰台问话。”

这么多天,准确地说,是文妫回宫的这几个月,齐姜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似乎一切都过去了,可没想到,兰台突然要传景墨和回甘,这两个人原本是自己从娘家带来的陪嫁滕侍,如今太后叫她们去要问什么?

齐姜将宰伯拦住:“太后没说什么事吗?”

宰伯:“太后只是问她们些平常事体,问完就让她们回来。”

齐姜也不好再说什么,便只好让景墨和回甘去了。开始时,齐姜只是往好处去想,可时间越来越长,齐姜便有些害怕起来,齐姜让寺人去请王上,可今日是朔望之日,王上临朝,不知何时才能下朝,齐姜想去兰台,又怕去了连自己也回不来了。她开始坐卧不安,先后派了几个人去打听,从兰台里透出来的口风是,这两个人的事儿大了。

这更让齐姜感到了未日的来临……难道文妫真的看出了什么?难道她真的知道自己和堵敖的那些事了吗?难道她真是个妖女吗?这么多天,她不动声色,难道她……她不敢往下再想,也不愿往下再想,再想下去,她知道等待自己的后果将会是什么……此时,齐姜祈求这两个奴才不要卖了自己,祈求他们能够撑得住……

景墨和回甘还真是忠实的奴才,自从他们被叫进兰台,两个人心里就犯起了嘀咕,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一进兰台,便分别让他们呆在各自的屋子里,寺人还分别往两个屋里各送了一个便桶,叫他们如果内急可以自己解决。

寺人告诉她们:“太后说,让你们好好想想,想想在你们身边都发生过什么事情,想得越细越好,我给你提个范围,就是太后离开兰台之后,到老太后殡天之时,你们每天都做了什么,见过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要往细处想,越细越好。”

那寺人说罢,将门儿锁了,转身离去。从此再也不见他回来。

从窗子里可以看见寺人和宫娥们进进出出,全不把他们当回事儿,仿佛根本就没有他们这回事一样。景墨和回甘各自在各自的房子里,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知道娘娘要问什么,可这些话一但说出去,那就必死无疑,如果不说,又岂能过得了今天这道关……

回甘脑子比较活,她想,你不是要我想周围发生的事儿吗?那我就给你编,十件百件地编,你只要愿意听,我给你编一天都行。那景墨此时,却是万念俱灰,实话实说是死,一句不说也是死,那就干脆一句不说,就算是刮了自己,只要自己不开口,他们也未必能把自己怎么样,如果开了口,死的不单单是自己,只怕自己的家人也难幸免,齐姜公主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只要他往家里递上一封家书,自己家就会有灭门之灾,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她选择了死,可是屋子里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绳子也没有利器……

文妫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

钗环轻声问她:“公主现在都几个时辰了,再过一会儿,王上就该下朝了,你不打算审他们了?”

文妫眼不睁地说:“姑姑,你说,我还有必要审吗,他们的那点儿事,我能想得出来,还是让他们把那些不能说出口的话,烂在肚里吧。叫宰伯过来,我们该走了。”

钗环、宰伯跟在文妫的步辇后边,转过楚池直向齐姜的曲苑宫里走去,文妫一行来到齐姜的曲苑宫内,齐姜一见急忙出迎,她迎门匍匐在地,头不敢抬,文妫没有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她,看得她心虚发毛,此时,齐姜连自己的心跳都能听得见。

文妫说话了:“介于你所做的一切,本宫从轻发落,希望你到落凤台思过……”

齐姜抬起头:“请太后告诉臣妾,臣妾到底身犯何罪?”

文妫脸上掠过一丝冷笑,她紧紧地盯着齐姜的脸,一句一句地说:“你到底做了什么?你自己去想,想清楚了,你来告诉哀家。”回头对身后的寺人说:“带她走吧。”

宰伯走到齐姜面前:“齐太后,请吧。”

齐姜被几个寺人带走了,一直将她送到落凤台。

楚宫里一切变的平静如水,一切与以往并无两样。直到很晚,那景墨和回甘才被放了出去,回甘编了半天,那太后竟一句话没问。当他们回到了曲苑宫里时,齐姜已不知了去向。

堵敖又寻了个借口来找齐姜,这才知道,曲苑宫里已经物是人非,原先在这里伺候的宫娥此时他一个也不认识。

堵敖大喝:“齐太后呢?”

宫娥们以头触地,都说不知道。

堵敖急的没有办法,让寺人到别处去找,最后探知,齐太后已被文太后圈进了落凤台。堵敖大脑里“嗡”地一声,他暗想,自己费尽心机监视着母后的一举一动,可母后竟然还是突然向齐太后下了手,难道她知道了不成,难道母后她是神仙吗?自己如此精心地布置,母后回来才短短几天,就把齐太后圈进落凤台,是因为老太后还是因为别的?自己必须先搞清楚。

堵敖回到靖事房内,紧张地思考着,派去打听的人都回来了,他们个个都说没听说齐太后有什么过错。堵敖心想,要说漏洞,这漏洞只有从宰伯那里出,因为他经常被母后叫来叫去,想到这儿,他让寺人去把宰伯叫来,宰伯来了,堵敖一把将宰伯揪到了里边,宰伯吓得跪在地上。

堵敖阴阴地问:“太后都问了你些什么?说!”

宰伯以头触地:“太后从来没有问过奴才,奴才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

堵敖蹲下身子,他发狠地说:“你看清楚了,寡人才是王上,别以为太后可以杀你,寡人也照样可以!”

宰伯连连磕头:“奴才本就是一只蚂蚁,太后王上,愿意就让奴才多爬一会儿,不愿意,只要轻轻一捏,奴才就完了,奴才哪还敢有半句假话,太后真的没问。”

堵敖在宰伯身上踢了一脚:“起来,记住,敢露出一个字,你这张嘴就别打算再吃饭了。”

宰伯爬起来躬着身子说:“奴才不敢。”

堵敖吼道:“滚出去!”

同类推荐
  • 大儒风

    大儒风

    民国时期乱世纷争,江南桐乡书香世家的两个兄弟,身有满腹才华,一腔保国热忱。总的来说就是乱世下的亲兄弟,各有各的精彩的故事。《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说说开皇之治那些事儿

    说说开皇之治那些事儿

    本书主要借助历史典籍,利用八个章节讲述了隋文帝杨坚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在缔造开皇盛世时期所发生的事情。
  • 重生大唐做可汗

    重生大唐做可汗

    某铁杆唐粉重生来到了大唐贞观年间,本来他还以为能成为权高位重之人,能跟李二称兄弟,与魏征在朝堂争锋,和那些大唐纨绔们同饮葡萄美酒夜光杯,还可以结识下一代女皇武媚娘,他还想......可是,可是,尼玛成了极北地区的某原始部落小酋长的儿子,这可咋办啊?
  • 上谋者

    上谋者

    这是一个可以将所学兵法,通过才气灌输转移到兵士身上,从而发挥出与平常的十倍能力的世界。然而前朝暴政,前辈先人们所遗留下来的亲笔兵法近乎都被毁于一旦,悬梁刺股的学子们只能抱着抄录的兵法却苦苦无法顿悟。在这兵法贫瘠、七国混战不休、诸子百家争鸣、江湖势力错杂的世界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苏恒携带华夏五千年流传于世的兵法、谋略、军阵,前来搅乱风云。这是一个书生一谋可安、可乱天下的故事。
  • 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皇室家族的兴衰,既是相关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皇族人物,特别是君王、重臣的起伏生死,构成了国别史、地区史,乃至世界历史整个剧情中丰富多彩的场景片段。因此,皇室家族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游道各千世界

    游道各千世界

    来自高科技时代的楚诗航,在一次游戏中被卷入时空错隙中,来到不同世界。
  •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本书着眼于生活的实际,没有高深的病理,也没有枯燥的药理知识,而是以一种近乎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职业男性的保健知识。
  • 亘古封魔

    亘古封魔

    一个喜欢画画的少年,走入了大千世界。面对神,魔,妖,鬼。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亘古封魔之路。
  • 龙凤斗智

    龙凤斗智

    肃杀的秋风,将山东的草木染成一团红一团黄,在骚人墨客的眼中,煞是美丽。但一群緑林中人,却因三十年前失踪的一批金砖而在此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陈情令之缘来情

    穿越陈情令之缘来情

    十六年前,她本是21世纪的一个“顶级杀手”她不是冷漠,不无情的杀人“机器”,而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贴心“绵绵”。一朝穿越,竟是姑苏蓝氏多年前失踪的三小姐蓝玉祁,来到这陌生的世界,三人还真成了姑苏铁三角。在这里她本想即来之,则安之,谁道事与愿违,她并非凭空穿越,而是使命到也………(改编改编改编,改编内容较大)不喜勿喷
  • 愿卿悦

    愿卿悦

    一些短小故事,或者一些句子吧……愿一切安好
  • 名剑傲霜

    名剑傲霜

    有人的地方的就有江湖普通人的江湖,就是社会。他们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存活于此文人墨客的江湖,则是心中的意境。他们用手中之笔,一展思绪中的才华武者眼中的江湖,就是霸绝天下的无上威势。手中的刀剑,练就的绝技,成为他们为之争斗的工具熊治的江湖是什么?是幼年时的悲催、还是青少年时被人奴役的岁月呢?他不知道因为他的一切,在遇到了师傅逍遥子和明艳动人的夏芸之后他的世界似乎不同了...
  • 正反纪

    正反纪

    “我可是天下人口中说的传说。”“您已经是传说了,可是我的传说才刚刚开始,您觉得,哪个比较有趣?”大抵讲的是学生们和教书先生们的故事。
  • 从头到脚健康自查小全书(MBook随身读)

    从头到脚健康自查小全书(MBook随身读)

    中国家庭最需要的疾病自查实用手册,内容更全面!当你察觉身体不适时,请第一时间查阅本书,其中囊括人体最常见的150多种疾病预兆与症状,它会告诉你:你所发现的症状有可能隐藏着疾病。疾病早预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来袭,往往会有相应的征象可察,读懂身体各器官向你显示的疾病信号,就能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