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10

第10章 壮年(3)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巨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唯面目较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理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很显然的是,此人的兴趣是在经济财政方面,只有在这方面他才会对国家有最大的贡献。后来他母亲去世,他必须辞官守丧,但是甚至于守丧期满,他又被召入朝之时,他又谢绝在京为官,宁愿留在金陵。

他这一段自己韬光养晦历程,颇难了解,因为此人一定深信一旦时机到来,他必可为国家做大事。若说他壮年这段时期已经建立了他政治生涯的基础,是合乎情理的说法。也许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他觉得不能胜任,因为那时朝中有年高德劭学识渊博的文臣,如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曾公亮等人,这些人都会对锐意的改革侧目而视,都深得人望,足以使抱有新见解的后起之辈无从发展。王安石是在坐以待时。但是,从心理上看,恐怕另有一个理由。王安石那样气质的人,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而在偏远的外县身为太守,仍不失小池塘中的大青蛙。他在京师担任一项官职,那一段短短的时期,他曾和同僚争吵不和,使事事错乱失常。他想变动成规,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吴珪和张方平都记得与他为同僚或为属下之时,遇事都极难与人合作。

在仁宗嘉祐五年他来到京师时,时人都视之为奇才。他已经写过些好诗文。他有创见,也善于言谈。老一辈的名公巨卿如富弼和文彦博对他颇有好评,甚至欧阳修也对他有好感。在他那古怪的仪表之下,暗藏着当时那些官员所不能窥测的才干和品格,他这个奇特之士就曾与那些大员周旋。在能看穿王安石的品格并认为他将会成为国家一大害的寥寥数人之中,有苏洵和他的老友张方平。张方平曾与王安石为同僚,共同监督地方考试,将他峻拒之后,便不再与他交往。他一定把早年与王安石共事的经验告诉过苏洵。于是二人对王安石极为厌恶,更因为他穿着习惯的矫揉造作不近人情,而反感更深。欧阳修曾经把王安石介绍给苏东坡的父亲,而王安石也愿意结识苏氏父子,但是老苏对他拒而不纳。王安石母亲去世时,在所有经邀请参加丧礼之人当中,只有苏洵拒绝前往,并且写了那篇著名的文章《辩奸论》,这一篇成了后来历代学生常读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苏洵开头儿就说了解人的性格很难,甚至聪明人也常会受骗。只有冷静的观察者才能看透人的性格而预知他将来的发展。他引证古代的一个学者山巨源预言王衍的将来,那时王衍仅仅是聪颖秀逸的书生;还引证名将郭子仪预测卢杞的将来,后来卢杞对唐代的灭亡多少负有责任。卢杞为人阴险而富有才干,但其容貌极丑。郭子仪在接见卢杞时,必须把歌女舞姬等斥退,恐妇女辈见其丑陋而受惊,或因一时嗤笑而开罪于他。但是苏洵说,当时若不是有昏庸之主,这两个人还不足单独有亡国的才干。现在一个具有卢杞的阴险与丑陋,兼有王衍的辩才的人出现了。“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此人如一旦得势,足以欺英明之王,为国家之大害。“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汗,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苏洵希望他的预言不应验才好,这样他就可比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名将了。但是他说:“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王安石的奇怪习惯,是否是矫揉造作,无法断言,但每逢一个人对某一事做得过度,人总容易怀疑他是沽名钓誉。我们若是相信邵伯温的记载,仁宗皇帝也曾有此怀疑。一天大臣等蒙恩宠召,盛开御宴。客人须在池塘中自己捕鱼为食。在用膳之前,做成小球状的鱼饵,摆在桌子上金盘子里。王安石不喜欢钓鱼,便将金盘子里的鱼饵吃光。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王安石为伪君子。人也许误食一粒鱼饵,总不会有人在心不在焉之下把那些鱼饵吃完的。”由这个故事看来,可见为什么仁宗不喜欢王安石了。在王安石的日记里,他对仁宗也挑剔得特别苛酷。由后来的发展看,苏洵的话没说错。但是不知何故,在世界各国怪人、狂想家、精神分裂者,总是相信邋遢脏乱才是天才的标志,而最能使自己获有千秋万岁名的办法,就是拒绝正人君子般的装束。还有一种怪想法,就是,肮脏污秽就表示轻视物质环境,因此也就是精神崇高,于是合理的结论必然是:天堂者,恶臭熏人的天使集中处也。

老苏写《辩奸论》时,苏东坡说他和弟弟子由都认为责骂得太重。只有张方平完全赞同。可是,事过不久,苏东坡的同代人就看到老苏的所见太对了。那篇文章至今流传,足以显示苏东坡老父的真知灼见。

王安石接任三司判官不久,他就企图试探一下自己的政治基础。当时仁宗在位。他就上疏论政,长达万言。在此万言书中,陈明他对改革财政的基本原则,“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他说自宋开国以来,政府即感财力不足之苦,此皆因缺乏一良好之财政经济政策。此等政策之所以未为人所想到,只因为无伟大而有力者谋其事。他说当时有其权位者,却无此大才。在全国之中,他亦不知何人具有此等才干足以出任斯职。他很巧妙地指出若从事基本改革,必使之与古圣先王之道相联系,要使庶民相信不背乎先王之道。他又说,在顺乎古代传统之时,切勿师先王之法,但仅师先王之意,政策无论如何不相同,但皆以人民之利益为依归。总之,那是一篇结构谨严文字老练的政论文章,论到政府的每一方面,财政、官制、教育,无不在内。

倘若王安石打算试探他的政治基础,他发现他的政治基础还在松软下陷。仁宗皇帝把他的万言之书看完,就置诸高阁了。在随后英宗皇帝短短的四年当政之中,王安石又蒙恩召,但是他仍然辞谢不就。历史家往往举出的理由是,因为仁宗无子,仁宗驾崩后,他曾奏请免立英宗为帝,因此他心中感觉不安之故。

这时,英宗之子,将来要继承帝位,现今正以王储之身,居于京都,后来即位为神宗,王安石那时才因宠得势。神宗为太子时,韩维为太子司文书事,而韩维对王安石则极为佩服。韩维常对朝政表示意见,每逢太子赞同那些意见,韩维就说:“此非臣之意见,乃王安石之意见耳。”于是,太子对王安石渐渐器重,希望将来他要借重王安石的政治大才。在英宗四年(1067年),神宗年二十岁,即帝位,立即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九月又将他擢登翰林之位。王安石与他的好友韩维不断联系,深信他的机会终于到来。他这次违背了以前的老习惯,圣命一到,立即拜受了官职。但是延迟晋京,七个月后才成行。

神宗皇帝说:“先王之时,王安石一向谢绝任命,不肯来京都。有人以为他冒失无礼,现在他仍然不来,称病为借口。是真有病在身?还是冀图高位?”

这一时期,朝中有两位元老重臣,互相嫉恨:一为曾公亮,一为韩琦。韩琦曾在三朝继续担当宰相与枢密之职,已有权责太重之势。曾公亮在企图动摇韩琦之时,希望拉王安石为有力的同党。他向皇帝力保王安石真有宰相之才具,皇帝应当对他的话信而不疑。另一方面,大臣吴珪深知王安石之为人,他警告皇帝说,若使王安石得权,必致天下大乱。

最后,在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已然深知皇帝对他的态度,乃自外地来京,奉召入朝,奉准“越级进言”,不受朝仪限制。

皇帝问:“朝政当务之急为何?”

王安石回奏道:“以决定政策为要。”

皇帝又问:“卿以唐太宗为如何?”

“陛下当以尧舜为法,固不仅唐太宗而已。尧舜之道行之亦甚易。后世儒臣并不真了解先王之道,认为尧舜之政,后世不可复见。”

皇帝听了颇觉称心,但谦谢道:“卿之所望于寡人者过奢,恐怕寡人无以符贤卿之望。”

后来王安石得到一次单独召见的机会,别的官员已全退去。那是王安石的千载良机。

皇帝说:“坐下,我要和你长谈。”皇帝陛下开始问他为什么过去两个明君(其中一个是唐太宗)一定要获得贤臣为相以辅佐朝政。皇帝提出的两个贤相之一并非别个,正是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贤能的宰相。王安石又使谈话不离三千年前的尧舜之治这一题目。他说他愿谈尧舜的贤相。他说诸葛亮在高人心目之中,无足多论。诸葛亮的政治才干,也不过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此种做法绝不适于像他这等急躁自信的财政经济的鬼才。

王安石接着说:“陛下如今御临一个地大民多的国家。国家升平百年之久,全国才智之士如此之多,竟无贤德才智之臣佐陛下以为善政?其故恐在陛下无明确之政策与用人不专故耳。今日虽有非常之才,一如当年辅佐尧舜之贤臣,如受小人之阻挠,亦必弃职而罢。”

皇帝道:“每朝皆有小人。即使尧舜时代,尚有恶迹昭彰的四凶。”

王安石道:“诚如陛下所说,正因尧舜知道此四奸臣之劣迹而杀之,尧舜才能有其成就。倘若此四奸臣在朝不去,仍逞其阴谋而妒贤害能,贤良之臣亦必弃官而去。”

神宗听了,颇为感动。他年方二十,像一般年轻人一样,雄心万丈,极愿国富兵强。他为人善良而公正,圆脸盘,五官端正和祖宗长相相似。宋朝的皇帝,到神宗以后,才明白显出了精力衰颓的样子。王安石心想年轻皇帝对远大可期的热望,终于点燃起来。自从那次密谈之后,神宗皇帝就决定不惜赴汤蹈火也要完成王安石的变法计划,即便牺牲其他所有大臣也无不可。结果竟不幸而如此。不知为什么缘故,每逢贤德的老臣进谏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之时,这位年轻皇帝的头脑中便浮现出那“四凶”的影子来。

在神宗熙宁六年(1069年)苏氏兄弟回到京师之时,王安石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随后两年之中,但见稳重的老臣纷纷离朝,御史台遭到清肃排斥,继之身为谏官的都是王安石的一群小人。王安石就职不久,就开始以大刀阔斧在政府各部门大事清除异己。抗争之事此起彼落,整个官场闹得乌烟瘴气。贤德干练深孚众望的大臣,对王安石公开反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反倒不明白究竟是何缘故。王安石想尽方法,使皇帝觉得这场混乱纷争,是皇帝和胆敢反对皇帝的那批奸邪的大臣之间的殊死之战。

皇帝问道:“为什么会闹得这么人仰马翻?为什么所有的大臣、御史,全朝的读书人,都群起反对新法呢?”

王安石回奏说:“陛下要知道,陛下是要师法先王之道,为了事功,不得不清除这些反动旧臣。在反动的旧臣与陛下之间的夺权之争,是不可免的。倘若他们获胜,朝廷大权将落在他们之手,若陛下获胜,朝廷的大权则仍将在陛下之手。那些自私的大臣,全都是存心阻挡陛下行先王之道。就是因此才闹出这一番纷乱。”

有年轻好胜志在国富兵强的皇帝在上,有对自己的财政经济学说坚信不移的宰相在下,实行王安石激进的政治财政改革已经如箭在弦了。实行新政的动机是不容置疑的。宋朝承五代残唐纷争杀戮的五十年之后,一直没有强盛起来。而且,西夏、契丹(后来称辽)、金,不断侵略中国的边境。中国与这些北方部落短期交战之后,遂订约言和。和约的条款对中国皇帝也是忍垢蒙羞的条款,因为那些番邦虽然承认中国的皇帝,但那是中国皇帝按年赐予他们金银绸缎换来的,每年付出的财帛要由十万到二十五万缗。这自然使国库财力大量外流。国内行政一向松弛泄沓!政府经费则捉襟见肘。王安石自命为财务奇才,能凭耍弄纳税征兵制度便可以给国库筹集款项。我相信借在中国西北用武而恢复国威,是王安石政策中打动君心的要点,因为王安石当政时曾在西北由中国发动战争数次,其中有数次胜利,一次惨败。为继续作战,皇帝需要金钱,为了筹款,国家财政制度必须改变。可是,我们不必怀疑力主新政者真纯的动机,我们先看看那些财政经济改革的严重后果吧。

王安石到达京都不久,司马光就和他在神宗面前争论起来,这次争论就总括了双方基本的歧见。这时国库已到真正空虚的地步,到了春季的祭天大典,皇帝竟想免去赐予臣子的银两绸缎,这样可以给皇家节省一笔钱。这件事引起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一次争论。王安石认为国库空虚完全为朝臣不知理财之道的结果。

司马光反驳他说:“你之所谓财政,只是在百姓身上多征捐税而已。”

王安石回答说:“不是。善于理财者能使国库充裕而不增加捐税。”

司马光说:“多么荒唐!总之,一国有其固定量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是在百姓手中,便是在政府手中。不论你实行什么政策,或给此政策什么名称,你只是把百姓手中的钱拿过一部分交给政府罢了。”

皇帝有几分持司马光的说法,于是在随后一两个月内把新政暂行搁置。

同类推荐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向警予曾经说过:“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给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先烈,激励后人,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里,亲笔写了“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题词。如今,向警予烈士的纪念墓碑,高高矗立在长江汉水汇合处的龟山之顶。烈士的忠魂安息在英雄的江城。这里,青松翠柏,碧水蓝天,山花竞放,江水长流,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千秋万代,彪炳史册
  •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李宗蕊女士,也献给深爱她的人们。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豪门鬼妻

    豪门鬼妻

    一个新“出道”的啊飘,那啥后遇到了一个能看见她的狂炫酷霸拽的总裁,并阴差阳错的驻扎在其家中,发生了一系列脱离其原本生活轨道的事情,最终收服“金龟”,赢得自己的爱情,大仇得报,从此过上了睡觉吃饭打豆豆的生活。且看一只啊飘如何成为人生赢家!
  • 战魔之路

    战魔之路

    天宇大陆自万年前的毁灭之战后,众神消失,强者凋零。万年来再无一人修成战神。唐凡本是大陆最底层一个小小的猎人。只是想能够修炼战气改变命运,却成了一名受人敬仰的炼金师。一头神秘魔兽相伴,修炼万年来无人修成的神级功法,寻找绝迹的神兽天龙,揭开万年前众神消逝的秘密,发现恶魔一族的惊天阴谋.......孤魂穿越天宇,一路热血战魔!
  •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抵错

    抵错

    “自称诗人”的球迷父亲,“内功深厚”的暴躁母亲,拿古董花盆当酱缸使、声称“不能为人所用就是垃圾”的奶奶,还有独居在“恐怖房间”里的太奶奶……在姬霄的笔下,严肃的长辈们颠覆了刻板的印象,勾勒出一幅诙谐又写实的家庭全景。《抵错》,既可理解为“抵消错误”,又可解读为“抵达错误”,二者皆呈现出一种反思精神。在这个情绪爆发的年代,只有彻底触及那些“错误”的根本,才可意识到何为属于自己的“正确”。人们不愿意走同一条路,穿同样的衣服,那么为什么要听同样的道理?“追求庇护的结果是被其局限”“认识的人越多,越喜欢不熟”“浪漫的人没时间谈浪漫”……通过这本书,姬霄表达出他近几年对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的理解与思考。我们怎样才能舒舒服服的爱恨?我们又如何在厌倦生活之后依然保持乐观?不是照搬别人说的大道理,而是全力去理解自己的处境。
  • 绝代鲛妻

    绝代鲛妻

    前世,她是风华万千的茅山派嫡系传人,却被人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中。歃血归来,她涅槃重生,宁做非人类,踏上强者之路。闯墓局,斗僵尸,吞异宝,前世没有经历过的,今生她要一并扫过。且看一只鲛人如何踏上这世界的顶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天使是密探

    恶魔天使是密探

    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女外科医生,一个是神秘的国际刑警,一个是乐队的宠儿,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黑夜的恶魔,若是集所有为一体,那么她会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当一个个面纱揭开,是个有着什么传奇的的故事?
  • 你好,我的夫君大人!

    你好,我的夫君大人!

    江小北:北辰,若有来世你是否还愿意于我相遇吗?绍北辰:当然愿意啊!我们不是说过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吗?
  •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的来临带来绝望与痛苦,人性的丑陋将在这里彻底暴露,末世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既然改变不了法则就去适应法则,如果连适应法则都办不到,那就去死!活下去,永远比死要好,活着,就有可能得到一切!而死去,就将一无所获,末世不需要好人,更不需要慈善家,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 霸道小兵兵

    霸道小兵兵

    近来30个国家的特工进入了中国境内,而且,到处打探龙之佣兵团的消息,看来,龙之佣兵团总部在中国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看来,现在他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怎样让这些国家打消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