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89400000013

第13章 卧佛寺寻梦

每次去西山的卧佛寺烧香,看见那尊单手托腮侧躺着的卧佛,我总要下意识地放轻脚步,并且无端地猜测:神是睡着了,还是醒着?

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假如它醒着,应该能看见我,看见我鞋子上沾满的尘土,看见我双手合十的动作,看见我无声地嚅动的嘴唇。它应该明白我的来意。应该听得懂我沉默的祈祷。

假如它睡着了,是否说明:我来得不是时候?

它睡着了,能梦见我吗?梦见我的到来,以及离去?这一点,我想应该能做到的。毕竟,它是神嘛。神比人伟大之处,在于全方位的感知。甚至,未卜先知。

几乎所有人,都曾经很关心:是否有神——在人类之外?以及神是睡着了,还是醒着?在喜出望外的时候。在大祸临头的时候。在有忏悔的心事的时候。在很多很多时候。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至于这尊5.3米长、1.6米高的释迦牟尼卧像,则是元至治元年(1321年)冶铜五十万斤铸成的——(总重量约54吨)——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卧佛。算起来,它已经不变姿势地躺了七百余年。这一觉睡得可真够长的。

殿内的香案上陈列着许多双大鞋,皆是清代皇帝敬献的礼物。皇帝们考虑得很周到,连拖鞋都给预备好了。

假如神是睡着了,对这一切浑然不觉。那么,它什么时候才能醒来——起身穿上硕大的鞋子?对于睡者来说,鞋子仅仅是摆设。

说实话,神在我想象中,原本是不睡觉的。神先知先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神的视力与听力是永远有效的。假如它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多辜负那些善男信女的膜拜呀。假如不相信神的存在,他们怎么甘心面对一堆堆青铜、泥土、顽石念念有词呢?

然而卧佛寺,偏偏供奉着一尊慵懒的卧佛。是怕它老人家累着了吧?

卧佛之存在,是有典故的:纪念涅槃于拘尸那国城外婆罗树下的释迦牟尼。这是无比漫长的最后的瞬间。一两千年过去了,神依然保持着初入睡的姿势:头冲西、面朝南,微抬起上半身,以右手托腮,左手则平放在腿上……仿佛正在闭目养神,抑或考虑什么问题。

我觉得这尊卧佛比罗丹的“思想者”更为深沉,更为庄严,更具威慑力。因为佛祖所沉浸于其中的,是一个更为博大的世界——人类对此顶多只能算一知半解。

婆罗树为释迦牟尼遮挡过阳光,由此而出名了,成为佛教徒公认的圣树。卧佛寺原先有三棵古婆罗树:“两棵在天王殿前,早已不存在了,另有一棵在三世佛殿前,1949年5月4日被大风吹折,现存的一棵是1954年补种的,实际是和婆罗树近似的一种七叶树,并非印度产的婆罗树。”(赵迅语)我去卧佛寺,总要在这棵“中国特色”的婆罗树下绕三圈,算作问候吧。假如树能懂得我的意思的话。

所谓的卧佛寺,仅是约定俗成的称谓,老百姓叫顺嘴了。毕竟,卧佛是其最大特征。可寺庙的本名,反而被逐渐淡忘了。在三世佛殿前月台左侧,有雍正御制十方普觉寺碑;而山门殿悬挂的金匾,上面也写着“敕赐十方普觉寺”。这是雍正皇帝的赐名。那么,在雍正之前,该怎么称呼呢?

卧佛寺的历史,简直就是不断改名换姓的过程。唐代叫兜率寺。元代叫昭孝寺,后改作洪庆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英宗赐名寿安禅寺,至崇祯年间,又改叫永安寺;据说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神宗等五位皇帝,都曾亲自来拜谒卧佛,并为寺庙的几度重修捐赠过财物。英宗送了一部大藏经,陈列在佛殿内。宪宗敕命于寺前盖了座高六丈九尺的如来舍利宝塔及其左右二殿,并额外赐地五顷二十五亩,作为香火钱。神宗甚至拿出宫内的“私房钱”作为重新装修的费用,同时赐大藏经及锦被等物——他很细心,给卧佛送了床保暖的被子,以免着凉?

到了清代,帝王们来得更为频繁。三世佛殿的门额,悬挂着雍正御笔“双林邃境”木匾,两侧又有乾隆题写的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桐,宝幢珠络梵宇妙庄严。”院内那座四柱七楼式五彩琉璃牌坊,正面写着“同参密藏”,背面写着“具足精严”,均为乾隆的书法。与雍正御制十方普觉寺碑相对的,还有乾隆诗碑。至于作为本寺灵魂的卧佛殿,内悬乾隆题辞“得大自在”之匾额,殿外的门匾“怯目恒明”,及楹联“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均是慈禧太后的手迹。想不到慈禧也练过毛笔字,写得还挺“带劲”的。

卧佛寺,仿佛在举办帝王们的“书法比赛”?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夸谁的字好,不知道又会得罪了谁。他们一个接一个赶来舞文弄墨,难道不怕打扰了佛祖的清梦?或许,生怕佛祖不了解自己肚里有墨水,文化程度较高?我觉得这多多少少有点卖弄的意思。

寺庙两侧,有三座以游廊连接的院落,系清代皇帝避暑的行宫。看来皇帝恨不得由紫禁城搬到这里来办公?或许会感到更踏实一些?这分明是找靠山来了。

而寺庙东侧相对称的院落,则是僧侣们的“集体宿舍”:大斋堂、大禅堂、雾月轩、清凉馆……以及为本寺开山祖师爷所虚设的祖师院。

四大天王、哼哈二将、十八罗汉什么的,其实都是陪衬,那尊高枕无忧的卧佛,才是真正的主人。即使皇帝来了,它也懒得睁开眼瞧一瞧。再显赫的皇帝,也不过是历史甬道上的匆匆过客。郁寿江先生认为铜铸卧佛表现了元代高超的冶炼技术,卧佛殿是寺内的精华部分:“卧佛前有铜制‘五供八宝’,后面环立十二圆觉塑像,原为泥塑,采用高超的‘拨金花’法雕成,反映了我国古代卓越的技艺。殿中的全部造像,向人们描述了释迦牟尼涅槃前向弟子嘱托后事的情景。”传说殿内原先另有一尊檀香木雕的唐代卧佛像,明末清初兵荒马乱时遗失。

我来卧佛寺,为了寻梦的。寻一个古老的梦。我的动机,估计比那些抱佛脚的皇帝要纯粹一些。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士子名流

    兰州历史文化:士子名流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本书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文化领域内顶尖专家在北大表述与传达关于“文化产业”主题精彩观点的文本形式。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热门推荐
  • 重生后我多了三个大佬儿子

    重生后我多了三个大佬儿子

    乔笙上辈子为了躲避结婚被车撞死,一觉醒来却穿到了未来,还有了三个大佬儿子!传闻乔笙人傻钱多好欺负,人人都能踩一脚。高冷总裁大儿子霸气回怼:“敢动我妈,想死?”传闻儿子是被她虐着长大的,母子关系势如水火。绅士黑客二儿子温柔警告:“我妈身娇体贵,气坏了你们赔不起。”传闻乔笙高攀夫家不受宠,夫妻关系积不相容。暴躁歌手三儿子在线撒娇:“妈,爹他又跟我争宠了!”传闻……权势滔天杀伐果决的霍总霸道的将女人拥入怀中:“生女儿中,勿cue。”乔笙:“……”(爽宠1v1老干部霍总的宠妻“带娃”日常)
  • 相府三小姐:皇妻

    相府三小姐:皇妻

    她,一个不受宠爱,还身怀‘孽种’的宰相府三小姐,在成为那个三小姐没一个星期,又被迫上花轿,嫁给当今的太子做妾。她,一个在太子府里备受欺凌的女子,却毫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和孩子平静的过一生,没想到他却突然改变了他的态度,他的温柔,他的怜惜,他的深情却让她陷入了感情的泥潭,也将她推向了残酷的宿命深渊。
  • 无灭之道

    无灭之道

    讲述了尚家被灭,尚轩伦复仇,及复兴成神,的故事
  • 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你安安静静听智者之言,心里就明白,头脑就清楚,就这么简单。可别再去跟人嚷嚷,少瞎掺和,多读《圣经》与中国圣贤书,大有益处。犹太人为什么富?因为他会祷告。遇见困难他明白关键问题不在于去解决什么,而在于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犹太人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把一切交给帝,放放心心,这样做人有望,做事有底。我们可不敢认为自己能力大得盖过上帝,那样将很快因虚妄而灭亡。本书讲做人做事,其实都不过让人把自己搞明白,借一切问题反省自己,这是智慧。你又凭着信仰看轻智慧,这是更大的智慧、真正的智慧。
  • 躺着就升级

    躺着就升级

    魂穿异世,叶白正打算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然后他就获得了一个躺着不动都能提升实力的系统!这尼玛还奋斗个屁啊,睡觉睡觉……
  • 宙星陨落

    宙星陨落

    主角王断,为一颗宇宙的中心核心陨落至修宙。
  • 战神联盟之光辉再现

    战神联盟之光辉再现

    战神联盟小说,不是穿越。和动画片一样的精彩,SPT小队也会登场,几乎没有陌生人物。不喜欢穿越小说的童鞋可以来看看呦
  • 半世帝女半世君

    半世帝女半世君

    天凤有双姝,皆为嫡公主。一唤凤沫釉,是为福星,一唤凤梧莜,是为灾星。当一个离世,一个换命,结局会如何?
  • 战苍穹乾坤

    战苍穹乾坤

    他在异界笑着说:老子走在这里,谁敢挡着老子!他在现实笑着说:老子在黑道,谁敢说他不服?
  • 一条鱼的修仙日常

    一条鱼的修仙日常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放生池,池里有条鱼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