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44

第44章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2)

这些文字保留在周彝铭中的有好几例。例如,《效父簋》“休王锡效父吕三,用作厥宝尊彝”,在彝字下有字(见《怀米山房吉金图》卷上第二十二叶);《中斿父鼎》“中斿父作宝尊鼎”,在鼎字下有字(见《三代吉金文存》卷六第十八叶);《堇伯簋》“堇伯作旅尊彝”,在彝字下有字(同上,卷三第四十叶)。又宋代出土的《中》之一,是周成王时器,铭末有“臣尚中,臣”六字(见《宣和博古图录》卷二第十九叶)。“尚中”是人名,后二文也必然是人名。

这些刻划文字,很明显地,和彩陶上的刻划符号是一个系统。唐兰认为:“这种文字是用数目字当作字母来组成的……既不是殷文字,也不是周部族先世的文字,但可能是曾经住过现丰镐地域的一个民族的文字。”(见《考古学报》一九五七年第二期《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用数目字当作字母来组成的”说法,据我看来,是难以成立的。原始人的数目概念很有限,三以上就是“众”,现存民族中也还有只能数到七的。唐兰在他的《古文字学导论》中曾经主张“文字的起原是图画”,他否认指事系统的文字,甚至怀疑“古代中国是否有过‘结绳而治’的时期,‘结绳’是否发生在文字之前”。但在他见到卜骨上的刻划文字之后,他的见解似乎有些改变了。尽管他在断定那些刻划文字不是殷、周文字,但他却说“中国文字的数目字里,从一到八,本就是特殊的系统,都是直线条,可能根据刻契来的”。虽然他把它们“特殊”视,来源于契刻也只认为是“可能”,但他已肯定承认契刻是在文字以前。既已承认契刻,则对于结绳,便没有怀疑的必要了。根据种种地下资料、现存民俗和文献记载等参证起来看,中国文字的起源应当归纳为指事与象形两个系统,指事系统应当发生于象形系统之前。至于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是更在其后的。中国的六书,或称为六义,在汉代有两种排列方式。《汉书·艺文志》以“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序,许慎《说文解字序》则以“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为序。以指事先于象形,许慎的看法是比较正确的。

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随意刻划先于图画;从书法观点来说,也就是草书先于正书。

三周代的金文及其他文字

古代的文化到了周代便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无论典籍或文物都异常丰富。古人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和周以前的情况比较起来,的确是大有不同。从文字方面来说,周人没有殷人那么迷信,他们是懂得“敬鬼神而远之”的,因此甲骨文字是走下了舞台。在今天所能见到的周代第一手资料以金文为最多。

周代的青铜器,一开始便有长篇大作的铭文出现。例如,成王时代的《令彝》有一百八十七字,康王时代的《大孟鼎》有二百九十一字,直到西周末年宣王时代的《毛公鼎》竟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这些数目,和殷代的三两字乃至三二十字比较起来,却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

从文字结构上来说,西周初年的金文连同铜器本身的花纹、形式,和殷代是相因袭的。字体比较凝重,丝毫也不苟且。龚王、懿王时代的字体和花纹则比较散漫,有点粗枝大叶的感觉。宣王时代又比较庄重起来,但和周初的庄严体段不同,而有比较自由开放的味道。

西周的铜器,主要是王室的器皿,诸侯和王臣铸器者绝少。东周的情况便完全不同了,王室之器绝迹,差不多都是诸侯和王臣之器。铭文、花纹和形式都有进一步的解放。铭文的字体多种多样。到了春秋末年,特别是在南方的吴、越、蔡、楚诸国,竟出现了与绘画同样的字体,或者在笔划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字划之外附加以鸟形之类以为装饰。这些大抵就是后来的缪篆、鸟篆或者虫篆的起源了。

本来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异常美观。留下这些字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的书家,虽然他们的姓名没有留传下来。但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与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便多少有它们各自的规律。

例如,篆书、隶书随着时代的进展,相继而走下舞台,不为一般所通用,但如果作为艺术品或装饰品,它们依然具有生命力。今天的书家照旧可以写篆书、隶书,或者临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章草、狂草、历代碑帖,只要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便可以受到欣赏,发挥使人从疲劳中恢复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字所具有的特殊性。这种属于艺术范畴的东西,便不能以文字学的观点来一概而相量了。

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由于社会生活日趋繁剧,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这样的倾向,应该说是民间文字的一般倾向。统治阶级在私下应用乃至在行文起稿的时候也是在采取这种倾向的。这种倾向的文字,即草率急就的文字,属于西周和春秋时代的资料,没有什么留存下来。到了战国时代,留存下来的却是不少。例如,长沙出土的帛书、简书,信阳出土的简书,存世的印玺文、陶文、货币文、兵器上的刻款、铜器上所刻的工名等等,都是比较草率急就的文字,与艺术性的装饰文字固然有别,与一般庄重的钟鼎文也大有不同。

在这里我想把长沙出土的帛书,简单地介绍一下。长沙楚墓中在解放前出土了一张帛书和一张帛画。帛画画了一个中年细腰妇人,侧面向右立,两手合掌似作祈祷状。头上有一夔一凤在搏斗中,凤有威势,夔却垂死。画上没有文字。帛书则既有文字,又有着色的画,字数在九百字以上。可惜这项珍贵的古文物,在一九四六年,被唯利是图的败类盗卖给美国人去了。据说,现秘藏于美国耻鲁大学的图书馆。

帛书略近正方形(上下约33公分,左右约36.5公分),四方配以春(右)、夏(下)、秋(左)、冬(上)四季,每季三个月。值得注意的是画上十二个月的名称和《尔雅·释天》上的“月名”是一致的。

在帛幅的边缘上,每月都配有异样的神怪形象,看来每一个月的“月名”都是职司该月的神名。每个神像的旁边,有三个字表明它的职守,另外又附有一段比较长的说明。便宜上以十一月的“姑”为例,职守三字是“姑分长”(意不明),说明文是“曰姑,利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众、会诸侯、刑首事、戮不义”。这是文字最完整的一例,其他各月文字均残缺不全。

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四个月之神,同时是四时的总管。它们的职守三字是完整的,便是“秉司春”,“司夏”,“玄司秋”,“司冬”。

在帛幅的四角上画了一些藻形的植物,看来是为了补白之用的。

帛幅的中央,有次序相反的两段长文。右边靠春季的一边有十三行文字,每行三十四字(重文、合文不计)。第十三行仅三字。每一小段之末,画一横长方形,占一空格,以表示段落。文尾也画一横长方形,以表示结束。左边靠秋季的一面有八行文字,每行三十六字,第八行只十字。文序要倒过来看。

两大段都有不少的残缺和奇字,很难通读。文字较少的一大段,说到禹和契,治平水土,步定岁时。说到日月为帝俊所生,和《山海经》中的神话是一个系统。也说到“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以五色配五方,是战国时代五行说盛行后的产物。

文字较多的一大段则叙述着天象岁时的吉凶。其中有几句话的意义比较明晰。“帝曰:,[戒]之哉,毋或弗敬。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灾,神则惠之。恪敬惟永,天象是则。成惟天□,下民之戒,敬之毋忒。”“毋或弗敬”原作“毋弗或敬”,乃误倒,今为乙正。“或”者,有也。“毋或弗敬”即无有不敬。天与神相对,天指上天,神指群神。天福神格,天与神是一致的。天灾神惠,天与神则不一致。惠字当读为违。

看来这两大段文字是采录自已经失传的古代文书,有如今存《管子》书中的《玄宫图》或者《五行篇》。但在这里想提醒人们重视的不是文书的内容,而是抄录这些文书的字体。抄录和作画的人,无疑是当时民间的巫觋。字体虽是篆书,但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有别。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它们和简书、陶文等比较接近,是所谓民间的“俗书”。但历史昭示我们:它们是富有生命力的,它们将促使贵族化了的文字,走下舞台,并取而代之。

殷代有极少数石刻文字(如《小臣系》断耳铭文与三具石磬上的刻字),西周无所发现,东周以来逐渐增多。最著名的是东周初年的所谓《石鼓文》。那是秦襄公八年,也就是周平王元年(公元前七七〇年),秦襄公送周平王东迁后的纪功石刻。像普通圆桌那么大的十个石馒头,前人说它们像鼓,故称之为“石鼓”。每一石上刻了一首四言诗,是用篆文写成的,故称之为“石鼓文”。《石鼓》原在陕西宝鸡(古之陈仓)三畤原上,经过辗转的迁移,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由于年久风化或人为的毁损,石上的文字已多残缺,有一石连一个字也没有了。

《石鼓》上的诗,和《大雅》、《小雅》是一个体系。《石鼓》上的文字和周代金文是一个体系,但字体比较扁平,比一般的金文更加规整。值得注意的是,《石鼓》诗中开始使用吾字,而写作,是御字的异体。由于有些字的结构繁复,故唐人疑为“籀文”,而以为是周宣王时代的东西。又由于使用了几个吾宇,这个字在金文中的开始使用在春秋中叶,以或字代替,故近时又有人把《石鼓》的年代看得更晚。我的看法是:“吾”字是民间口语,其用甚古。《尔雅·释诂下》“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卬字除《国风·匏有苦叶》中曾使用外,不见其他典籍。《国风》是民间诗歌,卬字自然是民间口语,其实即后来的俺字。俺字在文言中是从来不使用的。吾字被列在第二位,虽然在金文中和文言中出现得较迟,但不能说它的本身不古。秦襄公崛起西戎,在《石鼓文》中首先使用吾字,这只是表明秦的统治者首先采用了民间口语而已。当然,除此而外,还有其他的内证,故我考定《石鼓文》为秦襄公八年的东西。我已有《石鼓文研究》一书专门讨论它,在此不再赘述。

石刻文中有《行气玉佩铭》,是在一个十二面体的小玉柱上刻有“行气”铭文,文凡四十五字。每面刻三个字,有九字重文,篆书。文字极为规整,与洛阳金村出土的韩国的《钟》铭文字体极相类似。钟作于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三八〇年),是战国初年的东西。《玉佩铭》应该和钟同时,说不定也可能是金村韩墓所出土之物。铭文的内容用今天的通用文字译述如下: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铭中两个“几”字,可读为其,也可读为机,应以读机为较适。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这是古人所说的“道引”,今人所说的气功。《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可证战国时代,确实有这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家。

同类推荐
  • 岁月细语

    岁月细语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整部书分为四辑:故土情深、往事钩沉、旅游见闻、生活细语。作家在文章中,始终流露出对自我、对生活的真诚态度,无论写人还是状物,都一以贯之地秉承着情真意切的创作原则,不隐晦不夸张,语言浅白却含义深厚,贴近生活与自然。作者用极其朴素的语言、缓缓的真情与感悟诉说,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娓娓道来,轻轻敲击读者的心扉。梳理着春秋,梳理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读后令人印象深刻。
  •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看电影是件很私密的事儿,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演员张译说:当我对一部电影不知如何解读的时候,我就会问他的意见,意见相近时,像押中了宝;意见相左时,我会瞬间倒戈。演员袁弘说:读他的影评想看古文注释,多了一种层面的解读。导演路阳说:希望年年读到他的影评集,有如年刊。……《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是《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的年度私藏影评集。精心收录众多大片、佳片和争议作品。阿郎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文字语言,重新拆解和架构出一个深邃而简单、博大且细腻的观影空间——好玩,有趣,私密,分享。晚安,人类。
  • 人间四月(林徽因精选文集)

    人间四月(林徽因精选文集)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的散文、小说和诗歌等经典文学作品。众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国才女中少有的全才,她在建筑、诗歌、散文、戏剧等反面均卓有建树。她的散文清丽隽永,多充溢着社会关怀,展现出她的博大胸襟;她的小说有情有致,塑造的人物性格丰满,描绘出别样的社会画卷;她的诗歌数量颇多,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音乐美。相信一代才女优美清新、温婉淡雅的文字,定会给广大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并进一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 李尧译文集(套装共10册)

    李尧译文集(套装共10册)

    《李尧译文集》(十卷)是著名翻译家、澳杰出奖章获得者李尧先生翻译的澳大利亚文学经典集萃。这本书涵盖了澳大利亚的诺贝尔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布克奖等诸多获奖作品,其中有澳大利亚诺贝尔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的《人树》,有《辛德勒的名单》原著作者托马斯·肯尼利的《内海的女人》,有《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的《呼唤》,有两次布克奖得主彼得·凯里的《凯利帮真史》,还有一些与中国有关的获奖作品,作者知名度高,作品可读性强。
  • 中华谚语(第二卷)

    中华谚语(第二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江南散人

    江南散人

    神明之刃划开了乱世的烟尘,将战争的血腥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为此忏悔,不久之后又再次犯下此等过错。
  • 宫仙

    宫仙

    一个山野小镇的普通少年,带着三分坚毅,二分纯朴,一分固执,进入那天才辈出的修仙山门。在弱肉强食中,他没有卓越的资质,没有强硬的后台,唯有的,却是隐藏在他身体里,连他都不知道,神灵已损的——菩提宝树。
  • 千言日记:露维尔的信

    千言日记:露维尔的信

    千言是一只美丽、高贵、可爱的猫,在猫中有着‘猫中女神’,至高无上的身份,而且性格好,人缘也好,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一般都写在日记里。这次,千言又有了一个新的冒险故事出现在了她的日记里——寻找露维尔的信。文案:露维尔有一封神秘的信,使我们感到好奇可是在第二天信突然不见了于是,我们开始了寻找信的冒险······
  • 彼时我们都还青春年少

    彼时我们都还青春年少

    时光永不停息的穿梭着,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总有一种怀念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 星际之夫人美萌甜

    星际之夫人美萌甜

    结婚前:唐雅兴看着人形的未婚夫:面瘫,冷漠,孤傲不群。看上去就不好相处,不想嫁(ノへ ̄、)。后来,她看见了狼形的未婚夫:高冷,俊美,气势逼人。看上去就尊贵不凡,赚了呀(☆_☆)。结婚后:面对人形:羞答答,脸红,心跳加速。面对狼形:星星眼,口水,爱不释手。勒恩斯:我怀疑,我老婆只看中了我的sen(狼)ti(形)。
  • 倾世狂妃:神偷九小姐

    倾世狂妃:神偷九小姐

    她不就盗了个奸商的墓吗,怎马还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为嘛还穿越到了一个玄幻的世界?玄幻就玄幻吧,为嘛原主还是一个废材之体捏?不过,没关系,本姑娘运气好,得高人相助,一跃成为人人羡仰的鬼才,还无意中得到美男一枚,可是,这个美男怎么就那么腹黑捏?总是把她给绕进去了?算了,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所谓,大世界不要被小事挡住脚步嘛......
  • 葬龙棺:古神疑冢

    葬龙棺:古神疑冢

    举国哗然的双圣庙被发现,一张有数百年历史的人皮画轴上出现了双蛇相交古怪图纹,这个秘密在暗地流传,引出1982年内蒙古挖掘的8具巨人遗骸的诡秘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掩盖在了历史的帷幕之中,更何况有些被极力掩盖的事情真相...........PS:申明一点《葬龙棺》前后两部都是以山海经为背景的盗墓、神话悬疑为题材。
  • 炽烈之诗

    炽烈之诗

    你还在等待吗?当手中的剑再次握紧的那一刻,你已经没有退路了
  • 江湖朝歌行

    江湖朝歌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那里没有世俗的纷纷扰扰,有的只是轻剑快马,侠肝义胆的快意江湖,这样的江湖也是所有人最向往的。谁都有颗江湖梦,也曾妄想执剑走天下。路见不平一声吼。可当我们真的踏入江湖中。才发现,江湖跟想象中的不同。没有一腔热血,江湖侠气,反倒带了一身的烟火气。旧枝发新芽,故人不回首。自此。你我皆在传闻中
  • 骆驼

    骆驼

    《骆驼》是一部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品描述两个孩子和一群骆驼之间的故事。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揭示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作品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的生动描写,揭示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人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少年儿童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思考其中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