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39

第39章 孔墨的批判(7)

他是同情公室而反对私门的人。他站在同情公室的立场上,所见到的只是腐败了的奴隶生产,因而看不出人民生产力的伟大。他对于人类的前途是悲观的,因而他反对周家的文,而要返回夏家或其以前的质。他只能在节省和蕃殖人口或防止人口减少上着想;怎样去开发民智,怎样去改良生产工具,怎样使人民娱乐以增加其生产效率,他不唯不肯去用心,而且反对向这些方面去用心。事实上他是在开倒车,因而我说他“反动”,倒并不限于他迷信鬼神的那一点。我们再请看他的“非乐”和“非命”理论吧。“非乐”不仅在反对音乐,完全在反对艺术,反对文化。他说:“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非乐上》)。这是对的。但如果是谋人民的目之所美,人民的耳之所乐,人民的口之所甘,人民的身体之所安,这不仅不会“亏夺民衣食之财”,而且可以增加其衣食之源,何尝便可以一概反对?但墨子是一概反对了。虽然他也在说“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事实上他并不是站在万民的立场以度其利,而是站在“王公大人”的立场以度其利。那样从楼上滴点眼药下来的方法,只是让老百姓有碗饭吃,有件衣穿,便是大德大利了。“与民同乐”的观念,在墨子的思想中是毛根也没有的。所谓“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结果只剩下一群牛马和一条鞭子。贱人是管耕稼树艺,纺绩织纴的;君子是“内治官府,外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的,一句话归总,便是榨取老百姓的。“君子不强听治,即行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刑政在管贱人,财用在养君子,故“非乐”的高论只是在更多多榨取老百姓而已。“中万民之利”吗?真是天晓得呀!

关于“非乐”,墨儒之间有一段小小的议论,甚为学者所称道。

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

曰:“乐以为乐也。”

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且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公孟篇》)

首先是胡适根据这个故事认为墨子是很科学的,对于事物要追求根源,问他一个为什么。不错,墨子似乎很有这样的精神,不过在这个缺席裁判的故事里面,他或他的后学却不免有点上下其手。“乐以为乐也”是说音乐为的是图快乐,正说出了它的为什么来。墨子故意把音乐与快乐混为一谈。而反诘以“室以为室”,那无宁是诡辩。这是因为中国字有毛病,古时音乐的“乐”,与快乐的“乐”,连发音都相同。这样的情形就在《墨子》的《经说上》里面也正有同样的一例,便是“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我们可以了解第一个“知”字是智字,但如也要弄点诡辩的话,岂不也是“室也者所以室也而〔不〕必室”吗?

儒家谈音乐倒并不那么幼稚,孔子本人虽没有留下什么高深的音乐理论,但到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他的《乐记》一篇便把乐的功用发挥得很为详尽的。我有一篇《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一文可以参考,在这儿不必赘述。中国古代的学问,认真够得上称为有点科学性质的,只有音乐的乐律和历法。这两种东西儒家都看得很重。在墨子方面呢?历法不曾提到,而庄子说他“不晖于数度”(《天下》)。音乐则极端反对。我们就单以这项为标准,要说墨子是“一位科学家”,至少在我个人是不能不踌躇的。

墨子的所谓三表法,朋友们也大多认为是墨子的很有光辉的逻辑。这三表法叙述在《非命篇》里面,上中下三篇的字面略有不同,我现在一并把它们抄在下边。

(《上篇》)

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中篇》)

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政。”

(《下篇》)

言有三法。何谓三法?

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情。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

《下篇》和《上篇》比较接近,三占从二,我就根据这两篇来说话吧。有的朋友说这是最科学的方法,因为它有本有原,“都把经验当成真理的标准”。不错,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合乎科学,在早期一点的学者还有人把它比成逻辑的三段论法的。但可惜这个步骤是由上而下的演绎,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归纳。他那一“本”,根本就是问题。“天鬼之志”且不说,“圣人之事”是什么事?他所举出的不是一些奴隶制时代的故实吗?把一些渺茫不足凭的故实认为是真理或真实作为自己学说的出发点,这倒是最不合乎科学的。而他的“察百姓耳目之实”也很能上下其手。譬如他要证明鬼神是有吧,除古书所载之外,他可以说百姓在什么地方见过鬼,见过神,于是乎鬼神也就真正有了。又譬如他要证明命是无吧,除古书上的暴王所作之外,百姓在什么地方也没有见过命的面貌,听过命的声音,于是乎命也就真正没有了。这议论真是素朴得可爱。“发而为刑政”,可无须乎再说,所谓“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究竟是谁的国家?谁的百姓人民?谁的利?浅薄的“经验”是绝对不能成为“真理的标准”的呵!

人民百姓是应当强力疾作的,不强力疾作则“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在这儿所非的乐与所非的命都是使人民百姓“怠倦”的东西,当然也使王公大人卿大夫怠倦;假使管理人民百姓的王公大人卿大夫怠倦了,那人民百姓便更加怠倦了。所以乐与命是要不得的东西。乐,我们知道是音乐,是文化。命又是什么呢?这很不容易令人把握。他是把否认鬼神,提倡三年之丧,尊重音乐,主张有命等,作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的。那么“非命”,论理是以儒家的命为攻击对象的了。但儒家的命是一种素朴的必然论,而墨子所攻击的却强半是宿命论,这是有点令人苦于索解的。

宿命论固然应当反对,墨子学说里面似乎也以这一项为最有光辉。但奇妙的是和他的学说系统很不调和。他说:“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在命是指宿命论的时候,这是一点也不错的。譬如自古相传为标准暴王的殷纣,他便说过这样的话:“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宿命论是和宗教的迷信不可分的,而倡导非命的墨子却是尊天明鬼的人,这不是一种奇事吗?凡是相信鬼神的人每每也要走到“百门而闭一门”的地步。《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有一段故事,有一位老太婆无恶不作,却诚心信奉观音大士,以为这一功德便可以消除她一百项罪过。这和殷纣王的故事真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了。

孔子不相信鬼神,他所说的命是种必然论而非宿命论,在上面已经叙述过。所谓“死生有命”便是打破天上的权威,不相信崇敬鬼神便可以延年,不崇敬便会折寿。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这和墨子的学说倒有点不两立的。在我看来,墨子显然是在用手段,他利用命的含义有两种,便先把论敌涂饰成宿命论者,而在骨子里则尽力打击必然论,为鬼神张目。你看他叫人去查先王之书吧。他说所有先王之宪、先王之刑、先王之誓里面“亦尝有曰:福不可请,而祸不可讳(违),敬无益,暴无伤者乎?”他反复地这样问。当然也就是说:“福可请也,祸可违也,敬有益也,暴有伤也”了。但暴是向谁暴?敬是向谁敬?祸是从何违?福是从何请呢?曰:“上帝山川鬼神”和上帝山川鬼神的“干主”。他所称道的“先王”不用说就是奴隶时代的一些“干主”。你要敬他,暴不得,那福就可请,祸就可违了。假使你不敬他,你要暴他,那你就该死不得活!所以结果是死生无命,富贵在王。除了王权也就是神权之外,更没有什么必然性。必然性的那种“命”实在是“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的——人者谁?“王公大人卿大夫”也!因此我曾说:“墨子的非命其实是皈命。”朋友们多说我是出于“偏恶”,但在我自己倒是尽了客观研讨的能事的。

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

注释

[1]本篇初见于1945年3月《群众》周刊第3、4期合刊附册,收入重庆群益出版社1945年9月出版《十批判书》一书。现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卷编入。

[2]见《吕氏春秋·慎大篇》。又《淮南·道应训》:“孔子劲杓国门之关”,同《主术训》:“孔子……力招城关。”——作者注

[3]荀子很恭维叶公。《非相篇》:“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儒家到荀子,已经早把立场改变了。——作者注

[4]《左传》昭公十八年。

[5]《庄子·知北游篇》有一节话,是这几句话的扩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作者注

[6]《墨子·公孟》。

[7]翦伯赞著《中国史纲》第三九〇页。——作者注

同类推荐
  • 商市街

    商市街

    本书是萧红完成于1935年5月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特色,但同时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生动而真实描写了城市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伤、欢笑和对人生道路的探寻与抉择。今天看来仍是一部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棠味(邓义坤作品集)

    棠味(邓义坤作品集)

    漱溪涟漪,海棠花开,棠城趣事多。我从小就对棠城及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我想感知这里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味道。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的关注点。每每疲倦困乏时,我便走进自己创造的文字空间里,回头浏览一下最朴实的生活,那些凡尘喧嚣之事便隐隐退去,只留下这馥郁的棠城风味。
  • 瓶子里的春天

    瓶子里的春天

    《瓶子里的春天》内容包括:月亮像月亮、落日下的画画人、我看见了蚂蚁、飞翔的翅膀、莲花盛开、生命的姿势、满天的星星都是我的、老人与花、碗里的太阳花、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萝卜花、与自己和解、爱与哀愁、她不是一棵树等等……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热门推荐
  • 异世修真:红尘魔道

    异世修真:红尘魔道

    因为飞船失事而来到另一个陌生星球的林语杰惊讶的发现,他竟然落到一个食人土著的部落中,并且因为展现了一点修真者的实力,而被这些食人土著崇拜着。然而土著部落间的纷争却也使得林语杰无法置身事外,他的实力在修真者中只不过是入门,在这个危险的地方他该如何生存?
  • 地球最后一个重生者

    地球最后一个重生者

    星空外族入侵太阳系,地球被毁,天狼小队队长叶天意外回到末日之前,他能否逆天翻盘,扭转人类命运,改变身边亲人朋友命运
  • 凡人的日子

    凡人的日子

    一个有时充满矛盾的疯女人;有时勘破世事的已婚已育的平平常常的每一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专宠契约:大导演的蜜糖萌妻

    专宠契约:大导演的蜜糖萌妻

    他和她的结婚契约,不过是她陪他演的一场戏。谁知,新婚当晚,他欺身逼近,她无处可躲。“喂!别动手动脚!说好的只是演戏!”“是吗?那剧本改了。”“改了……什么?”他挑眉笑:“改成,一起生个小包子!“
  • 薄情首席复仇妻

    薄情首席复仇妻

    为了帮闺蜜拿到离婚证据,她只身犯险,却不料被他擒住,被吃了个不吐骨头……从此就被这个法律天才跟赖上了!搞什么?!放着那么一个大美人的前妻无动于衷,却对她死缠烂打!这个嚣张霸道的男人,可让人如何是好呢?!
  • 重生之后宫翻身记

    重生之后宫翻身记

    相敬如宾,循规蹈矩全是他么的鬼话!站得那么高最后还不是被一干子奸妃活活逼死。重生后的叶灵霜坚信,该耍心机的时候就耍,该装纯的时候就装纯,该狠则狠。后宫百花园中,独秀一枝的永远只有一人。看女主如何步步为营,从末等更衣向皇后宝座进军!
  • 心问明月

    心问明月

    我在上大学期间的感情记忆,有欢笑有痛苦,还有的就是内心深处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道路的恐惧。
  • 重生之我是宝玉

    重生之我是宝玉

    冯逸应一次考古意外身亡,竟然穿越到了红楼梦里。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要,,,,,